1、DSi自動變速器公司的DSI與吉利
DSI是全球知名的高端汽車自動變速器供應商,擁有完整的汽車自動變速器系列產品,在排量為1升至2.5升的汽車自動變速器領域具有世界領先地位。因為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在澳大利亞的整車企業減產和韓國雙龍汽車公司倒閉,DSI產量驟降超過一半並進入破產程序。在被吉利收購後,DSI有望在兩年內恢復年產20萬套汽車自動變速器的生產規模,並會在中國設廠,供應中國和其他亞洲市場。
2月16日,吉利集團主管技術的副總裁趙福全和另外兩名持中國大陸以外護照的技術高層登上了飛赴澳大利亞的航班。「這樣做,能節省些辦簽證的時間。」此時的吉利,已感受到來自競購對手的壓力,而如果能把DSI納入懷中,則無疑能補上吉利在高端變速器領域的短板。「小排量小扭矩(變速器)吉利有,但缺大排量大扭矩的(變速器)。」楊健認為,機會就擺在面前,「DSI剛好是這方面的強項。」
趙福全等抵達澳大利亞的那一天正是DSI宣布破產的日子。經過對工廠的考察和對當地政府及託管公司的拜訪,初步信息反饋到吉利杭州總部,「DSI的產品和吉利目前自主研發的產品有很大的互補性。」
2月25日,楊健帶領吉利研究院的高管再赴澳大利亞。此時,吉利並購DSI已進入實質程序。在請示李書福後,楊健很快便在當地找到了涉及收購的法律、會計及並購事宜的第三方公司。其中,律師行為麥肯錫、會計師行為安永、並購顧問公司為洛西爾。請全球知名的咨詢顧問公司為自己服務,「吉利早就有所准備」。
3月1日,楊健離開澳大利亞,留下兩名高管繼續對DSI進行全方位的考察。回國後的楊健立即向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上報收購事宜。好消息不斷傳來。國家發改委在第一時間批准了吉利的這一並購動作,而聯交所也對吉利利用國際資本完成此次收購給予了法律上的肯定。3月下旬,李書福親率吉利高層飛赴澳大利亞,正式拉開了吉利並購DSI的大幕。
「董事長那次去主要涉及的是收購價格及管理團隊和員工的安置。」其中,在收購價格及未來公司治理這一最為敏感環節,吉利遭遇到來自印度公司強烈的競爭。「印度那家公司當然有他們的優勢,但吉利的優勢是,能把DSI和整車廠(即吉利)捆綁在一起。」李書福給出的收購思路是,在成功並購DSI後,利用中國的成本優勢強化DSI既有產品的競爭力,同時,利用吉利作為主機廠采購需求的規模優勢,保證DSI產品銷售運營的持續性。
不過,對於海外收購,中國企業並無太多成功的案例,恰如聯想之於IBM和上汽之於雙龍。「我們的確對這次收購進行了評估,認為(這次收購)風險已降到了最小。」楊健依然肯定地表示。
2、國內主要主機廠(福特、大眾等)儀錶板的供應商(儀錶板本體也行)
國內做汽車儀表的主要供應商有:大陸汽車電子(蕪湖)有限公司(大眾最大的儀表供應商,也有很多通用項目是大陸蕪湖做的,還有BMW,Suzuki和吉利等等)偉世通(長安福特,通用,大眾)江森自控,日本電裝,德克電子,埃泰克,馬瑞利等等,當然還有一些國內企業就不一一列舉了
3、吉利汽車怎麼樣
作為曾經在吉利工作的前員工,答主簡單講一下。
吉利汽車是國產汽車自主三強之一,2018年的銷量已經達到了150萬,排名進入前五。吉利從收購沃爾沃以來,等到了很多技術支持,研發實力大大提升,公司上下一片潮氣蓬勃,發展手頭迅猛。
吉利團隊可以說是中國最拼的企業,工程師們每個人積極向上,奮勇拼搏,常常可以看到研發大樓燈火通明。研發團隊追求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專業技術上常常也保持工程嚴謹性。
吉利的質量團隊也非常強大,嚴格按照16949的標准執行,對待質量問題容忍度極低,ppm值要求已經超過了國內主機廠的最低線了,無論是在前期研發還是製造質量管理都很嚴格。
工藝和製造團隊也有著很強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主動性。吉利對標沃爾沃,擁有國內最先進的生產線,全德國進口設備,對標豐田的精益生產,在產品上精善盡美,全面保證產品的合格率和質量。
最後就是吉利的供應商體系。吉利在前些年發展當中,很多供應商的能力都比較低下,近些年已經淘汰了絕大部分不符合質量要求的供應商,現在零部件的供應商很多都是業內高水平的,一些精密復雜的零件都是來自於國際上頂尖的供應商,比如大陸,聯電,博世,舍弗勒等。
想了解更多有關吉利的信息,可與我聯系。
望採納!
4、吉利發動機是沃爾沃技術嗎
吉利發動機是沃爾沃技術.
吉利收購了沃爾沃並不代表吉利可以隨意使用沃爾沃的核心部件。在收購之前,雙方必然會在制定收購細則過程中有明確約定的。除此之外,收購沃爾沃的是吉利控股集團,並不是吉利汽車。也就是說相對於集團而言,吉利汽車和沃爾沃是平起平坐的。
除此之外,從發動機核心技術層面來講,吉利收購沃爾沃之後,必然是希望能夠獲得沃爾沃的技術支持。然而迫於現實條件的限制,比如成本、人員以及產品策略等因素,更好的做法是線作為技術儲備而非現學現賣。從里一個角度來說,要知道,吉利作為主機廠並不是造不出好的發動機,而是因為產品定位和成本控制決定的。採用沃爾沃的技術和生產工藝標准,吉利是能夠做到的,但是這樣一來生產成本也隨之升高。那麼問題來了,同樣價格的情況下你會選擇吉利還是沃爾沃呢?
5、二本學校本科畢業,有兩個選擇去國產吉利下屬的電動汽車主機廠和一般的汽車設計公司,選擇哪個未來會有很
以後得電動汽車會比較吃香的。建議你去學點電動主機方面的東西,這市場前景好。
6、到底是吉利汽車的質量好還是奇瑞的好?
吉利與奇瑞之間的較量一直存在,就銷量來看吉利具有壓倒性的優勢,2018年銷量為151萬台,可謂驚人;奇瑞在三大件質量方面有優勢,在自主品牌汽車中算是比較注重技術的,但是銷量表現並不盡如人意。奇瑞汽車的質量表現是要比吉利好一些的。
奇瑞汽車在發動機、變速箱研發方面堅持正向開發,並且也取得了不錯的成果,就出口汽車量來說,奇瑞做的還是很不錯,能夠受到國外消費者的認可,可見其質量方面還是有保障的。奇瑞汽車經常與本田汽車相提並論,並且有人稱奇瑞是國產本田,足以說明奇瑞對技術的研發還是很用心的。奇瑞汽車也算是叫好不叫坐,一方面汽車外觀設計不能足夠吸引人,缺少好的設計師;另一方面營銷做的也很爛,其中奇瑞汽車的高端豪華品牌觀致汽車,可以說是奇瑞的一手好牌被打的稀爛。
奇瑞相比之下則更加踏實一些,讓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自主正向研發發動機和變速箱的往事,當國內其他品牌都熱衷組裝車的時候,奇瑞最早站出來搞自己的發動機,而且時至今日已小有成績,acteco系列已獲得了世界范圍內的廣泛認可,還出口到了美國,日本,義大利等90多個國家和地區,絕對算的國內第一技術流。奇瑞的最新1.6t發動機參數不輸本田1.5t,同樣值得國人驕傲。另外奇瑞也是目前唯一一個敢對發動機進行一百萬公里質保的主機廠,我想這並不是盲目自信,而是源於對線上嚴格的質量把關和線下殘酷的路試。總得來說奇瑞還是更能讓人有信心。
奇瑞百台車投訴數量為400,而吉利則是464,所以側傾結果也是奇瑞更勝一籌。
吉利的長處是有錢,可以任性收購各種品牌,各種技術,但拿來主義能不能轉化成自己的東西這個真不好說。奇瑞屬於國企,經營靈活性稍差,實力也不算雄厚,但在技術研發上是不遺餘力,很值得尊敬,無論如何這一票都要投給奇瑞。
7、吉利汽車總廠在哪?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部設在浙江省省會杭州,在浙江省的台州的臨海、路橋、寧波、和上海等地建有四個專門從事汽車整車和動力總成生產的製造基地,現已擁有年產30萬輛整車、30萬台發動機和20萬台變速器的生產能力。2005年在湘潭、蘭州等地又建立了兩個新的整車製造基地,建成後集團綜合產能將達到40萬輛。吉利汽車有限公司
吉利控股集團(Geely Holding Group) 是一間於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港交所:175),集團主席為李書福,主要業務為製造及分銷汽車及汽車零部件。該公司亦為中國最大民營汽車生產企業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聯營公司,自1997年進入轎車領域以來,已成為中國自主汽車品牌主要廠商之一。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現有吉利豪情、美日、優利歐、SRV、美人豹、華普、自由艦等七大系列30多個品種的轎車;擁有1.0L(三缸)、1.0L(四缸)、1.3L、1.5L、1.6L、1.8L等六大系列發動機;擁有JLS160、JLS160A、JLS110、JLS90、Z110、Z130、Z170等七大系列變速器。上述產品均通過國家的3C認證,達到歐III排放標准,其中4G18、4G10發動機已經達到歐IV標准;吉利擁有上述產品的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在國內建立了完善的營銷網路,現擁有286個4S店、489家品牌經銷商和569家服務站。2005年通過市場的精耕細作和品牌的有效推廣,吉利汽車銷售創造了令人矚目的業績,全年共銷售各類吉利轎車近15萬輛,同比增長50%以上;出口近7,000輛,同比增長60%以上;實現銷售收入近66億元,同比增長40%以上;實現利稅近9億元,同比增長35%以上;全國轎車市場佔有率達到5.25%,經濟型轎車市場佔有率達到23.78%;全國轎車銷量排名第九,1.5L以下轎車銷量排名第二。自2001年吉利汽車正式列入國家汽車產品公告並開始市場銷售以來,累計銷售各類吉利轎車近45萬輛,所銷售的轎車均屬於自主創新產品。2004年,吉利牌系列轎車被授予浙江省名牌產品;2005年,吉利商標獲得浙江省著名商標;2005年10月,吉利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在國際市場開拓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截至2005年底,在海外已建有18家代理商和108個銷售服務網點,累計出口近16,000輛吉利汽車。
浙江吉利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投資數億元建立了吉利汽車研究院,其總部設在臨海,在杭州建有分院,在寧波建有發動機研究所、變速器研究所,在路橋建有電子電氣研究所。吉利汽車研究院擁有較強的轎車整車、發動機、變速器和汽車電子電器的開發能力,每年可以推出2-3款全新車型和機型。在汽車造型設計開發、發動機、變速器和汽車電子電氣設計開發方面擁有行業頂尖的技術專家和技術力量,2005年獲得各種專利101項,發明專利7項;自主開發的4G18發動機,升功率達到57.2kw,處於國際先進水平;自主研發的自動變速器,填補了國內汽車領域的空白;自主研發的EPS,開創了國產品牌的汽車電子助力轉向系統先河。2005年,吉利集團被評定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省級高新技術研究開發中心」。道道通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現有員工近7000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900餘人,占總人數的14%以上;集團現有院士兩名、外國專家八名、博士數十名、碩士數百名、高級工程師及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數百名。特別是近幾年從國內外知名汽車公司引進的一大批高級技術人才和高級管理人才,在吉利教育產業、產品研發、技術質量、生產經營、市場營銷等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成為吉利汽車後來居上的重要保障。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投資數億元建立的北京吉利大學、海南吉利三亞學院、臨海浙江吉利汽車技師學院等高等院校,在校學生已達3萬人,培養出的近萬名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5%以上,為中國汽車工業人才戰略作出重大貢獻。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及其下屬子公司現已全部通過了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為了適應國際市場的需要和集團的戰略發展,集團和各子公司全面啟動了TS16949體系建設與認證、歐盟的ECE認證、美國的DOT和EPA等認證工作。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為實施國際化戰略,已制定出未來十年的規劃藍圖,即到2010年,將推出十五款全新車型,八款發動機,六款手動變速器,六款自動變速器,三款電子無級變速器,一個油電混合動力項目和一個賽車項目;到2010年,將實現產銷100萬輛目標,其中國內市場份額達到8%,吉利汽車將成為國內經濟型轎車的首選品牌;到2015年,將實現產銷200萬輛,其中三分之二出口,在國際市場份額將達到2.5%,吉利汽車將成為國際知名品牌。為實現上述戰略目標,吉利集團已經在品牌營銷規劃、業務流程再造、經營管理創新、人力資源整合、企業文化建設、全面實施信息化等方面展開卓有成效的工作。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本著「總體跟隨、局部超越、重點突破、招賢納士、合縱聯橫、後來居上」的戰略思想,發揚「敬業、創新、溝通、拼搏」的企業精神,持續進行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為中國汽車工業自主品牌的崛起,為實現「造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讓吉利汽車走遍全世界」的美好理想而拼搏奮斗!
8、問一下,汽車設計師有五年經驗,工資差不多是多少?還有我應該去主機廠還是去設計公司。感覺當設計很白領
去主機廠吧,設計公司多為第三方外包,或者是一些工程外包。
主機廠比較看重工作經驗的。
還有設計本來就是「枯燥」的
同時眼光放遠點,不一定要做機械結構方面的設計。
參與一下ADAS ,主被動安全系統的設計也很有前景
過4,5年ADAS都要加到ENcap里了,現在很多主機廠都在做,吉利算國產中起步早的,其餘大都剛剛起步,ADAS尚在擴張期!
9、銷量下滑,為什麼吉利汽車副總裁一點都不著急?
5月13日,中汽協發布數據稱,中國4月份乘用車銷量同比下降17.7%。前不久乘聯會公布的數據也顯示,4月份國內狹義乘用車市場銷量同比下降16.9%,1-4月累計銷量同比下降11.9%。
由於統計渠道和方式的差異,中汽協與乘聯會的數據略有出入。但毫無疑問,11個月以來,車市連續下滑已成不爭的事實。人心惶惶之下,車市的自保式價格大戰一觸即發。
受市場環境影響,一直表現強勁的吉利汽車也難以獨善其身,4月份銷量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那麼,吉利汽車是如何看待此事的?又有哪些應對之策?近日,汽車情報新媒體在浙江寧波對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銷售公司總經理林傑進行了專訪。
談市場,吉利不打價格戰
「增量市場競爭時代,是一個把數量變成質量的好時機」,林總表示:今年整個市場形勢,跟我們去年的預判比較接近:2019年的上半年整個市場不會太樂觀。我們去年就提出,吉利汽車必須要從高速度發展進入高質量發展。這兩年,吉利汽車取得了快速成長,但我們認為吉利需要調速。今年吉利的銷量增速放緩,但這是為了更好的提升質量。目前,整個市場增速放緩,吉利品牌、領克品牌,都要維持住一定的銷量規模,同時作為一個企業經營,一定要保持可持續發展的盈利水平,而不是簡單去拼量。
林總表示,在目前整體負增長市場環境下,吉利汽車不想進行庫存轉移,吉利想的更多的是如何進一步優化經銷商庫存結構。因為,廠商關系是唇亡齒寒的關系。在任何市場環境,特別是波瀾起伏的時候,更要堅定信念,這極其重要。在很多品牌紛紛降價保量的時候,吉利汽車沒有參與過於激烈的價格戰,對於部分區域的庫存車輛,我們完全站在構建好整個大生態的思維方式上。包括去年年末銷量的緊急制動,就是為了進一步地調整庫存,這也是吉利的預警系統發揮的功效。
林總認為,整個市場的發展,不會永遠的沖高,對於目前吉利來講,是由基數決定增速。吉利在這樣一個150萬的大基數之下,再有40%、50%增長是的很難的,所以,吉利現在要做的事還是鞏固規模,還是要抓基礎、練內功,越是市場低迷,越是要把團隊凝聚好。越是市場低迷的時候,廠商家之間溝通就應該更加緊密,共同應對市場難題,把薄弱的地方進一步鞏固加強。這樣,才能為未來整體沖高做好准備。
而且,吉利不能靠價格來取勝,那樣我們可能就沒法生存,因為只要合資品牌繼續下探,自主品牌肯定先扛不住。我們認為一些品牌的降價方式,是不能給消費者帶來價值的,也不利於做好品牌。那麼,如何才能做到「高價值」?第一是一步到位的精準定價,第二是維持整個價格的相對平穩。這不是說,一款車永遠不降價,但價格不能過大起伏,否則到最後還是會傷害品牌。其他品牌在打價格戰的時候,我們的價格沒有松動,維持住了一個品牌的價值,這是至關重要的。
談產品,吉利志做「高品質」
最為重要的,是企業要不斷提升產品品質。為此,吉利歷時三年多、斥巨資與沃爾沃聯手打造了CMA模塊化架構。該架構可以與豐田的TNGA以及大眾的MQB相媲美,是目前全球最領先的架構。沃爾沃XC40與領克系列產品都誕生於CMA架構。同時,吉利也把CMA架構技術應用到了吉利品牌上,並針對中國路況與消費者需求,做了針對性調整,吉利最新的高端產品星越就是吉利CMA架構的首款車型。
領克是不折不扣的新生代高端品牌。高端品牌就像每個人都嚮往幸福生活一樣,每個主機廠都想打造一個高端品牌。但林總認為,打造一個高端品牌,不止是口號,不止是外形,而必須要有「五高」:高顏值、高性能、高科技(智能)、高安全、高價值。
第一,高顏值。這個時代,如果一款車品質很好,外形比較難看,那肯定連看的人都沒有;第二,高性能。你做高端產品,但技術很落後,就不能帶給消費者一種優於其他產品、品牌的駕駛感?僅僅是價格高的產品不能叫高端產品;第三,高科技,也可以叫高智能。現在消費者對於產品的需求,不僅是買一款可靠的車這么簡單。他要可靠,又要智能;第四,高安全。大家都知道,安全性是不能被很好顯示出來的,但卻極其重要的,它能夠支撐這個品牌長遠存在;第五,高價值。如果前面四點都做得很好,但定一個高不可攀的價格,用戶不會買單,所以帶來高價值也很重要,定價一定要符合市場實際,敬畏市場。
林總在接受專訪過程中還提到了雷克薩斯的例子。林總表示,豐田把雷克薩斯做成高端品牌付出了多大的代價?它在各個細節都做到了感動用戶,沒有這樣的耐心打磨,高端怎麼做成?高端品牌肯定不是一蹴而就,而在高端品牌打造這路上,可能要吃更多的苦,扛更多的雷。但就像董事長李書福講的,你認為是對的,你就要去堅持。所以吉利和領克會繼續堅定走下去,不僅滿足這「五高」,還要做到「高標准、高要求、高滿意」,才能支撐發展高端品牌。
10、杭州灣新區會建哪些汽車主機廠
貌似現在有吉利帝豪在濱海二路,在建的有上海大眾杭州灣工廠在濱海四路最東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