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IDC知識 > 自己配主機

自己配主機

發布時間:2020-08-01 13:07:44

1、想自己動手配置一台電腦主機

安裝前的准備

在動手組裝電腦前,應先學習電腦的基本知識,包括硬體結構、日常使用的維護知識、常見故障處理、操作系統和常用軟體安裝等。

安裝前配件的准備

裝機要有自己的打算,不要盲目攀比,按實際需要購買配件。

如選購機箱時,要注意內部結構合理化,便於安裝,二要注意美觀,顏色與其他配件相配。一般應選擇立式機箱,不要使用已淘汰的卧式機箱,特別是機箱內的電源,它關繫到整個電腦的穩定運行,其輸出功率不應小於250 W,有的處理器還要求使用300 W的電源,應根據需要選擇。

除機箱電源外,另外需要的配件一般還有主板、CPU、內存、顯卡、音效卡(有的音效卡主板中自帶)、硬碟、光碟機(有VCD光碟機和DVD光碟機)、軟碟機、數據線、信號線等。

除了機器配件以外,還需要預備要用到的螺絲刀、尖嘴鉗、鑷子等工具。

另外,還要在安裝前,對室內准備好電源插頭等,這些內容在第1章的1.4節已經敘述了。

裝電腦的基本步驟

組裝電腦時,應按照下述的步驟有條不紊地進行:
(1) 機箱的安裝,主要是對機箱進行拆封,並且將電源安裝在機箱里。
(2) 主板的安裝,將主板安裝在機箱主板上。
(3) CPU的安裝,在主板處理器插座上插入安裝所需的CPU,並且安裝上散熱風扇。
(4) 內存條的安裝,將內存條插入主板內存插槽中。
(5) 顯卡的安裝,根據顯卡匯流排選擇合適的插槽。
(5) 顯卡的安裝,根據顯卡匯流排選擇合適的插槽。

(6) 音效卡的安裝,現在市場主流音效卡多為PCI插槽的音效卡。

(7) 驅動器的安裝,主要針對硬碟、光碟機和軟碟機進行安裝。

(8) 機箱與主板間的連線,即各種指示燈、電源開關線。PC喇叭的連接,以及硬碟、光碟機和軟碟機電源線和數據線的連接。

(9) 蓋上機箱蓋(理論上在安裝完主機後,是可以蓋上機箱蓋了,但為了此後出問題的檢查,最好先不加蓋,而等系統安裝完畢後再蓋)。

(10) 輸入設備的安裝,連接鍵盤滑鼠與主機一體化。

(11) 輸出設備的安裝,即顯示器的安裝。

(12) 再重新檢查各個接線,准備進行測試。

(13) 給機器加電,若顯示器能夠正常顯示,表明初裝已經正確,此時進入BIOS進行系統初始設置。 進行了上述的步驟,一般硬體的安裝就已基本完成了,但要使電腦運行起來,還需要進行下面的安裝步驟。

(14) 分區硬碟和格式化硬碟。

(15) 安裝操作系統,如Windows 98或者Windows XP系統。

(16) 安裝操作系統後,安裝驅動程序,如顯卡、音效卡等驅動程序。

(17) 進行72小時的烤機,如果硬體有問題,在72小時的烤機中會被發現。

························

組裝電腦的過程

對於平常接觸電腦不多的人來說,可能會覺得「裝機」是一件難度很大、很神秘的事情。但其實只要你自己動手裝一次後,就會發現,原來也不過如此(當然你最好先對電腦的各個配件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組裝電腦的准備工作都准備好之後,下面就開始進行組裝電腦的實際操作。

(1) 打開機箱的外包裝,會看見很多附件,例如螺絲、擋片等。

(2) 然後取下機箱的外殼,我們可以看到用來安裝電源、光碟機、軟碟機的驅動器托架。許多機箱沒有提供硬碟專用的托架,通常可安裝在軟碟機的托架上。

機箱的整個機架由金屬構成,它包括五寸固定架(可安裝光碟機和五寸硬碟等)、三寸固定架(可用來安裝軟碟機、三寸硬碟等)、電源固定架(用來固定電源)、底板(用來安裝主板的)、槽口(用來安裝各種插卡)、PC喇叭(可用來發出簡單的報警聲音)、接線(用來連接各信號指示燈以及開關電源)和塑料墊腳等,如圖11.1所示(這里的圖片已經安裝好電源,實際上新打開的機箱是沒有安裝好電源的)。

l 驅動器托架。驅動器艙前面都有擋板,在安裝驅動器時可以將其卸下,設計合理的機箱前塑料擋板採用塑料倒鉤的連接方式,方便拆卸和再次安裝。在機箱內部一般還有一層鐵質擋板可以一次性地取下。

l 機箱後的擋片。機箱後面的擋片,也就是機箱後面板卡口,主板的鍵盤口、滑鼠口、串並口、USB介面等都要從這個擋片上的孔與外設連接。

l 信號線。在驅動器托架下面,我們可以看到從機箱面板引出Power鍵和Reset鍵以及一些指示燈的引線。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小型喇叭稱之為PC Speaker,用來發出提示音和報警,主板上都有相應的插座。

有的機箱在下部有個白色的塑料小盒子,是用來安裝機箱風扇的,塑料盒四面採用卡口設計,只需將風扇卡在盒子里即可。部分體積較大的機箱還會預留機箱第二風扇、第三風扇的位置。

組裝電腦的過程

對於平常接觸電腦不多的人來說,可能會覺得「裝機」是一件難度很大、很神秘的事情。但其實只要你自己動手裝一次後,就會發現,原來也不過如此(當然你最好先對電腦的各個配件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組裝電腦的准備工作都准備好之後,下面就開始進行組裝電腦的實際操作。

(1) 打開機箱的外包裝,會看見很多附件,例如螺絲、擋片等。

(2) 然後取下機箱的外殼,我們可以看到用來安裝電源、光碟機、軟碟機的驅動器托架。許多機箱沒有提供硬碟專用的托架,通常可安裝在軟碟機的托架上。

機箱的整個機架由金屬構成,它包括五寸固定架(可安裝光碟機和五寸硬碟等)、三寸固定架(可用來安裝軟碟機、三寸硬碟等)、電源固定架(用來固定電源)、底板(用來安裝主板的)、槽口(用來安裝各種插卡)、PC喇叭(可用來發出簡單的報警聲音)、接線(用來連接各信號指示燈以及開關電源)和塑料墊腳等,如圖11.1所示(這里的圖片已經安裝好電源,實際上新打開的機箱是沒有安裝好電源的)。

l 驅動器托架。驅動器艙前面都有擋板,在安裝驅動器時可以將其卸下,設計合理的機箱前塑料擋板採用塑料倒鉤的連接方式,方便拆卸和再次安裝。在機箱內部一般還有一層鐵質擋板可以一次性地取下。

l 機箱後的擋片。機箱後面的擋片,也就是機箱後面板卡口,主板的鍵盤口、滑鼠口、串並口、USB介面等都要從這個擋片上的孔與外設連接。

l 信號線。在驅動器托架下面,我們可以看到從機箱面板引出Power鍵和Reset鍵以及一些指示燈的引線。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小型喇叭稱之為PC Speaker,用來發出提示音和報警,主板上都有相應的插座。

有的機箱在下部有個白色的塑料小盒子,是用來安裝機箱風扇的,塑料盒四面採用卡口設計,只需將風扇卡在盒子里即可。部分體積較大的機箱還會預留機箱第二風扇、第三風扇的位置。

11.2.2 安裝電源

機箱中放置電源的位置通常位於機箱尾部的上端。電源末端四個角上各有一個螺絲孔,它們通常呈梯形排列,所以安裝時要注意方向性,如果裝反了就不能固定螺絲。可先將電源放置在電源托架上,並將4個螺絲孔對齊,然後再擰上螺絲。

把電源裝上機箱時,要注意電源一般都是反過來安裝,即上下顛倒。只要把電源上的螺絲位對准機箱上的孔位,再把螺絲上緊即可。

提示:上螺絲的時候有個原則,就是先不要上緊,要等所有螺絲都到位後再逐一上緊。安裝其他某些配件,如硬碟、光碟機、軟碟機等也是一樣。

11.2.3 安裝主板

在機箱的側面板上有不少孔,那是用來固定主板的。而在主板周圍和中間有一些安裝孔,這些孔和機箱底部的一些圓孔相對應,是用來固定主機板的,安裝主板的時候,要先在機箱底部孔裡面裝上定位螺絲,(定位螺絲槽按各主板類型匹配選用,適當的也可放上一兩個塑膠定位卡代替金屬螺絲)。

接著將機箱卧倒,在主板底板上安裝銅質的膨脹螺釘(與主板上的螺釘也對齊),然後把主板放在底板上。同時要注意把主板的I/O介面對准機箱後面相應的位置(圖中箭頭所指位置),ATX主板的外設介面要與機箱後面對應的擋板孔位對齊

注意:要讓主板的鍵盤口、滑鼠口、串並口和USB介面和機箱背面擋片的孔對齊,主板要與底板平行,決不能搭在一起,否則容易造成短路。另外,主機板上的螺絲孔附近有信號線的印刷電路,在與機箱底板相連接時應注意主板不要與機箱短路。如果主板安裝孔未鍍絕緣層,則必須用絕緣墊圈加以絕緣。最好先在機箱上固定一至兩顆螺柱,一般取機箱鍵盤插孔(AT主板)或I/O口(ATX主板)附近位置。使用尖型塑料卡時,帶尖的一頭必須在主板的正面。

2、如何配台式電腦主機?



A10-7850K 新款頂級四核APU相當於 i3 4150 + R7 250(GDDR5) 的配置組合了,再加上8G內存,這個性能已經很不錯了,用來玩CF LOL 沒啥問題了   


 APU處理器建議使用雙通道內存,可以大幅度的提升整體性能,單/雙通道內存在1600頻率下 差不多有25%左右的性能差距。
 

3、自己配主機

你好
CPU i5-7500散片
主板 技嘉B250M-D3H
顯卡 七彩虹iGame GTX1060烈焰戰神U-6GD5
內存 金士頓 DDR4 2400 (8Gx2條)
固態硬碟 金士頓 A400系列 240G
電源 航嘉額定500W
散熱器 九州風神 玄冰400
機箱 金河田 超越榮耀版

4、想自己組裝一台電腦主機,需要買什麼東西?

5、自己配電腦主機要注意什麼~~

硬體之間的兼容性。你去電腦城自然有人會幫助你的,除非你自己裝。

6、電腦主機怎麼自己搭配好

7、自己配置台式電腦需要哪些配件?

自己配置台式電腦需要配件:

1、cpu(處理器)

2、主板(主板內涵有網卡、音效卡等板載設備)

3、顯卡(部分CPU可能有集成顯卡)

4、內存條

5、硬碟或者SSD(固態硬碟)

6、機箱、鍵盤和滑鼠

7、液晶顯示器

8、供電電源

(7)自己配主機擴展資料:

配一台台式電腦配件選擇注意:

1、電源的選擇

擁有一個好的電源,就好像軍隊擁有一個好的後勤部隊一樣,電源能夠使機箱運轉的非常流暢,一定要選擇最合適自己的。

2、機箱的選擇

機箱也可以根據個人的喜愛來進行選購,好的機箱灰塵進入的比較少,使用壽命非常的長,還能夠把計算機硬體作為熱量散發出去,因此來穩定系統的運轉。機箱的外觀也決定了電腦的整體效果,好的機箱能夠起到美觀的裝飾作用,具體如何選擇還是要看自己。

3、顯示器的選擇

顯示器的效果好的話,能夠為我們的視覺帶來一種美輪美奐的效果,好的顯示器還能夠減少我們輻射的產生,要選擇什麼樣的顯示器也可以根據個人喜愛來抉擇。

4、鍵盤的選擇

好的鍵盤可以說是電腦得意助手,它可以增加使用者的舒適程度,還可以減少鍵盤的更換時間。

配置電腦的注意事項

在搭配主機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的是各種硬體之間是否存在兼容性,如果說所有的硬體都賣了最好的產品,但是它們並不存在兼容性,那麼我們必須要退而求其次,找一款兼容性好的硬體才是最重要的,這樣的組合搭配出來也會讓人出乎意外。

8、自己配一台式電腦要哪些東西

組裝電腦,除了購買好電腦需要的配件外,還需要准備十字螺絲刀。

電腦的配置如下。

主機部分:

1、CPU。計算機的心臟,負責運算;

2、顯卡、電腦的顯示核心,用於處理圖像數據。如果是游戲玩家或者圖形工作者,需要獨立顯卡。如果進用來上網,可以不購買獨立顯卡;

3、內存。用於CPU和硬碟交換數據,進行臨時存儲;

4、硬碟。計算機的所有文件均存儲到此;

5、主板。計算機的各部件安插在主板上協同工作;

6、電源。給各部件供電;

7、機箱。用於保護機箱內部的所有部件。

外設部分:

1、顯示器。用於顯示電腦的圖像;

2、鍵盤滑鼠。用於操作電腦;

4、音響。用於輸出聲音;

5、攝像頭。用於攝像、視頻聊天、拍照等;

6、話筒。用於輸入聲音、語音聊天等。

9、電腦主機自己能組裝嗎?

可以自己組裝。

電腦主機是可以自己組裝的,只要購買主機的各種配件就可以組裝一台主機。組裝主機現在已經沒有什麼技術壁壘,只要用戶稍稍懂些計算機的基本組成和相關知識,就可以自己組裝電腦了。

一般而言一台計算機要組裝成功需要購買主板、與主板匹配的CPU、顯卡、內存、硬碟、音效卡、網卡、機箱及電源。

(9)自己配主機擴展資料:

根據個人需要,選擇電腦所需要的配件,然後把各種互不沖突的配件組裝在一起,就成了一台組裝電腦。組裝電腦的配件一般有:CPU、主板、內存、顯卡、硬碟、光碟機、顯示器、機箱、電源、鍵盤和滑鼠。

組裝電腦一般是台式機,筆記本電腦通常很少自己組裝。

組裝電腦的價格一般比品牌電腦要低,但質量不一定得到保證。因為是組裝的,配件有可能是假貨、水貨、二手貨,購買時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還要考慮每個硬體是否都合理。

組裝電腦一般到電腦城或電腦店購買,如太平洋電腦城、百腦匯等。也可以到網上購買,如阿里巴巴、京東商城、淘寶網、百度有啊等。

10、自己組裝電腦要注意什麼?都需要買什麼?

如果是作游戲用途,那麼需要注重顯卡,此外CPU在搭配的時候也需求注意均衡,所謂的均衡就是獨立顯卡是CPU的1.2至2.0倍算合理,而辦公就偏向於CPU了(也無需太好,一般inteli3系列或者i3以下都可以),而獨立顯卡都可以省去。需要買的主要包括以下11個部件:

1、CPU(散片cpu不送散熱器,盒裝cpu附送散熱器)。

2、CPU散熱器(如果買「盒裝CPU」,會贈送cpu散熱器,不過贈送的散熱器直徑小轉速高雜訊大)。

3、主板。

4、內存條。

5、硬碟(目前分機械硬碟和固態硬碟)。

6、電源。

7、機箱(可以了解一下中塔機箱、迷你機箱、等概念)。

8、獨立顯卡(如果對顯卡性能要求不高,可以在前面1號部件cpu方面,買APU或英特爾帶核顯的cpu,可以不買獨立顯卡)。

9、顯示器。

10、鍵盤、滑鼠。

11、耳機或音箱(兩者可以二選一,也可以都買)。

拓展資料:

CPU與主板搭配的最基本要求就是介面要對應,不要再出現像A8-3870K搭配970主板這種鬧笑話的事了;然後是主板的選擇,現在的高中低端主板基本上只存在功能上的差異。

現在Intel產品介面的布局是高端型號用LGA2011,主流型號用LGA1155,後面的四位數字代表著介面針腳數,一個蘿卜一個坑,很容易理解,介面對應上就能裝上。怎樣去判斷是什麼介面?可以看下面的截圖,在產品庫里的CPU和主板都有會寫明介面類型。

AMD方面的介面類型復雜一點點,雖然AM2/AM2+/AM3都是向下兼容,但指的是CPU去兼容主板,例如AM3處理器可以用在AM2主板上,AM3主板卻不能支持AM2 CPU,這是因為AM2有940個針腳,AM3隻有938個,兩者的介面定義不同;另外AM3主板使用DDR3內存,AM2 CPU整合的是DDR2內存控制器,也不能兼容。為了避免混亂,我們列出了下面這張表格:

AM3處理器能用在AM2/AM2+主板是因為它整合了DDR2/DDR3兩套內存控制器。其實現在市面上的AM2/AM2+產品已經基本絕跡,那事情就好辦多了,把AM2與AM2+去掉,就只剩下這么一張圖:

簡單點說,就是「AM3+主板可以兼容AM3和AM3+介面的CPU,AM3主板就只能用AM3 CPU」。至於全新的APU和新速龍系列,採用的是他們獨有的FM1介面,和Intel處理器一樣,只能用對應介面的主板(A55和A75)。

與自己配主機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