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IDC知識 > 主機機構

主機機構

發布時間:2020-08-02 21:37:57

1、求一個電腦主機結構示意圖

下圖為電腦主機結構示意圖:

電腦內部結構有CPU,主板,電源,顯卡,硬碟,光碟機,內存。

內部結構主要的作用為:

1.主板:主板是電腦的基本結構骨架,主板就是我們看到的那一些些矩形 電路板 ,主板搭載的是組成計算機的電路系統。我們所知道的I/O控制晶元,BIOS晶元就在上面。

2.CPU:CPU,電腦快不快的決定性因素。CPU有單核與雙核,就是我們常說的處理器。我們知道的處理器最有影響力的就是Inter酷睿。也是目前很快的。

3.硬碟:硬碟就是用來存儲東西的,我們下載大型游戲就必須要有個大的硬碟。硬碟跟電腦運行的速度沒有多大的影響。

4.內存條:內存條呢是電腦臨時存儲數據的地方。內存會暫時性的存儲數據使得CPU得以使用。所以內存是電腦硬體速度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

5.顯卡:顯卡有集成顯卡與獨立顯卡。緩存電腦圖像啊,輸出數據啊之類的。雖然有集成顯卡與獨立顯卡,但是對小編來說,還是建議使用獨立顯卡吧。集成的就是集成在CPU里的。

2、電腦主機內部結構怎樣組成?需要示意圖 。

主 板

顯卡

音效卡

CPU

硬 盤

3、計算機主機內部結構圖

計算機主機內部結構圖如下:

主機是指計算機除去輸入輸出設備以外的主要機體部分。也是用於放置主板及其他主要部件的控制箱體(容器Mainframe)。通常包括 CPU、內存、硬碟、光碟機、電源、以及其他輸入輸出控制器和介面。

internet上的主機:與internet相連的任何一台計算機都稱為主機,每台主機都有一個唯一的Ip地址,每台主機在互聯網上的地位都是平等的。

迷你電腦主機是一款高性能,低功耗,超靜音的迷你電腦,支持1080P解析度高清影片播放器,同時也是一款時尚裝飾家居的家庭設備,上網,看電影,樣樣毫不示弱。

(3)主機機構擴展資料:

虛擬主機,也叫「網站空間」 ,就是把一台運行在互聯網上的伺服器劃分成多個「虛擬」的伺服器,每一個虛擬主機都具有獨立的域名和完整的互聯網伺服器(支持萬維網,FTP ,電子郵箱等)功能。

一台伺服器上的不同虛擬主機是各自獨立的,並由用戶自行管理。但一台伺服器主機只能夠支持一定數量的虛擬主機,當超過這個數量時,用戶將會感到性能急劇下降。

一般來說,根據虛擬主機所提供的不同服務類別,一台伺服器共享的用戶少的有幾個,多的也不應多過數百個用戶數的限度。而有的伺服器數量不夠的服務商,為最大限度地利用手中有限的硬體資源,甚至會在一台伺服器上放置幾千個用戶,其效果可想而之。

因此我們要想獲得具備「合理資源」保障的虛擬服務,就必須要注意服務商的實力。如該服務商使用了多少台伺服器、對所選擇的虛擬主機服務中用戶負載量的「具體」承諾。因此最好在多方比較中選擇那種規模大的網站託管服務商做合作夥伴。

4、電腦主機的結構是什麼?

主機的組成
(1)中央處理器。中央處理器,英文縮寫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也稱中央處理單元,主要由控制器和運算器組成。對微型機來說,中央處理器做在一個晶元上,稱為微處理器。它是計算機的核心。通常CPU的型號決定了整機的型號和基本性能。如CPU是80386的計算機,稱為386微機,CPU是80486的計算機,稱為486微機。
目前,我們使用的大部分微型機是PC系列機,表5-4-1是近年來CPU的主要技術指標。

CPU型號 主頻率(MHz ) 位數
80386 16/33/40 32位
80486 20/……/66……/100 32位
奔騰、奔騰Ⅱ、奔騰Ⅲ 60/90/100/……/450/…… 64位

主頻率(master frequency)指的是中央處理器時鍾的頻率,也稱計算機主頻率(computer master frequency)。主頻率通常以兆赫茲(MHz)為單位,是衡量計算機速度的重要指標。
早期的CPU是8088和8086,它們是准16位機--在內部運算是16位,和外部交換數據是8位。80286是16位機。386微機有準32位機(386SX)和真32位機(386DX)之分。486也是32位機,但是比386多了一塊"協處理器",因而性能比386有較大提高。"奔騰"(586)是64位機。在同一型號的計算機中,還有時鍾頻率的區別。時鍾頻率越高,計算機的運行速度就越快。

(2)內存儲器。內存儲器(memory/storage unit)也叫主存儲器,簡稱內存,安裝在計算機的主板上。 內存儲器用來存放計算機當前工作所需的程序和數據。內存的容量直接影響計算機的性能,PC系列機的內存容量已由早期的640KB,發展到16MB、32MB、64MB、128MB,有的甚至超過1GB。
內存儲器分為隨機存儲器(RAM)和只讀存儲器(ROM)。隨機存儲器中存儲的信息可以由用戶進行更改,關閉計算機電源,隨機存儲器中存儲的信息將全部消失。只讀存儲器中存儲的信息是由計算機廠家確定的,用戶只能讀出,不能更改,斷電後信息不會丟失。

(3)匯流排。匯流排(bus)是信息傳送的公共通路或通道,是連接計算機有關部件的一族公共信號線。匯流排可以用來傳送數據、地址和控制信號,相應地被稱為數據匯流排、地址匯流排和控制匯流排,在微型機中它們常被統稱為系統匯流排。

計算機中採用匯流排結構可以減少信息傳送線的條數和提高CPU與外部設備之間的數據傳輸率。

隨著CPU的不斷升級和計算機外部設備的日益更新與增多,已經推出了多種不同標準的匯流排。目前,386以上PC機使用的匯流排主要有MCA(Micro Channel Architecture即微通道結構)、EISA(Extended Instrial Standards Architecture 即擴展工業標准結構)、VESA(Video Electronic Standards Association即視頻電子標准協會)、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即外部設備部件互連 )等,其中以PCI最先進。

5、電腦主機內部結構圖詳細圖

6、電腦主機內部的結構及各自的功能

主機主要由主板,CPU,內存,硬碟,光碟機。顯卡,音效卡,網卡,電源,機箱等組成的。
CPU(中央處理器):電腦的「心臟」或「大腦」,相對於人的心臟重要,

主板:電腦的「骨架」主板是連接各個板卡部件的架構,相對於組成人的區干吧。

內存:電腦的「中樞神經」內存是最主要的存儲設備,作用是暫時存放CPU中的運算數據,並和硬碟等外設交換數據,斷電數據會丟失。硬碟是一種外設,用來存取大量數據的,因為內存相對容量太小了,

硬碟:電腦的「記憶」 硬碟容量大,用來存儲不常用的東西,光碟機嘛,當然是用來驅動運行光碟運行的咯,顯卡是顯示圖象的,音效卡是用來支持聲音輸入輸出的,網卡嘛,當然是用來連接網路的咯,電源當然是為計算機提供能量動力的咯。

機箱:電腦的「外衣」

顯示器:電腦說話用的「嘴」
光碟機、滑鼠、鍵盤:電腦的「眼睛」或「耳朵

7、電腦主機結構

電腦主機由主板、CPU、CPU風扇、內存條、硬碟、電源、機箱構成。
1、主板:主板就像人的血管以及細胞一樣,沒有它是運作不開的;

2、CPU:CPU你可以把它當成大腦,因為全部都是由它思考;

3、CPU風扇:這個是為了幫助CPU運行過久產生的熱能導致損壞而用的,幫它散熱;

4、內存條:內存條,其實就是你可以當作空間,比如就像一個人一樣,在的空間越小,活動起來越不方便,所以內存越大,運作就順暢;

5、硬碟:硬碟就是裝東西的,數據都是它在管理,沒有硬碟,什麼都不能操作;

6、電源:電源就是供電的,因為都是 要安裝額定的電流才能保證配件不超過電壓,損壞;

7、機箱:機箱就是拿來裝以上配件的 ,裝好了才能算完整的電腦主機。

8、電腦的機構是什麼?

電腦的外部設備
一、顯示器
顯示器是引起初學者誤會最多的部分,許多人第一次見到它時以為它就是電腦本身。其實顯示器對於電腦的運算性能、檔次沒有任何影響,它只是主機的一個輸出設備,以圖像或文字形式告訴人們電腦的工作狀態或結果。不過,顯示器是絕對不可缺少的輸出設備,如果沒有它,我們根本沒有辦法了解電腦的運行狀態,也就不能對電腦進行任何操作。另一方面,顯示器可以直接顯示出鍵盤輸入的命令,或滑鼠活動的軌跡,也是幫助我們控制電腦的最重要的輔助設備。因此,准確地說,顯示器實際上是電腦的監視器。
顯示器有以下幾個特點,表明它在整個多媒體電腦中佔有特殊地位:
(1)顯示器是電腦中體積最大的部分之一,而且重量最重;
(2)顯示器是電腦中價格最貴的部件之一,而且最為耐用,其使用壽命往往達10年以上;
(3)顯示器的性能指標的優劣,直接影響我們的視力、疲勞程度和工作效率。
尺寸和重量:最為常見的顯示器的屏幕尺寸是14英寸,14英寸=35厘米,這一長度指的是屏幕的對角線長度。近年來,14英寸顯示器有逐漸減少的趨勢,使用15英寸顯示器的電腦已經越來越多,在一些高檔電腦中,還有使用17英寸、19英寸甚至21英寸大屏幕顯示器的,當然相應的價格也就非常昂貴了。顯示器的重量一般有好幾公斤,這一點對於電腦性能完全不重要,但在搬運和擺放電
腦時就需要加以考慮。
價格:按照1998年年底的價格,普通國產品牌的14英寸彩色顯示器約為800—1000 元,15英寸顯示器約為1100一1600元,進口名牌產品(如索尼、飛利浦等)略貴一些。由於顯示器十分耐用,而且用電腦時兩隻眼睛一直盯著它,因此顯示器的尺寸可以說是越大越好。
性能指標:顯示器的性能指標有以下幾種:
解析度:指的是每一條掃描線的寬度,目前最普通的顯示器為0.28毫米,較高檔的有0.26毫米和0.25毫米,解析度的數值越小越好。
色彩深度:有標准16色、256色、增強色和真彩色等幾種情況,一般的顯示器都能支持這些色彩,但需要一個叫作顯示卡的部件的配合,顯示卡安插在電腦主機內,我們在後面介紹電腦主機時還要提到它。
耗電:顯示器是電腦中的耗電「大戶」,一般在60到130瓦之間,而主機的耗電一般不超過60瓦。耗電當然是越少越好。有些顯示器帶有「能源之星」標志,是節能型的,當使用者在一段時間內不輸入指令給電腦時,顯示器就自動進入節能狀態,表現為屏幕變黑或
變暗,同時主機的運行也進入低速和省電狀態。
判斷顯示器的質量優劣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步驟來進行:
a:觀察開機:好的顯示器在開機的一瞬間就能顯示出十分穩定的圖像;質量差的顯示器在剛開機時圖像會發生短時間的抖動或晃動;
b:在正常顯示的時候,靠近屏幕仔細觀察,可以看到圖像是由許多微小的點所組成的,這些點越小、密度越大,顯示的解析度也就越高,質量就越好;反之則是低質量的或解析度低的產品;
c:觀察顯示器是否閃爍,如果有閃爍,則容易引起眼睛疲勞,對健康不利。
d:開機一段時間後,用手去摸一下顯示器後蓋的頂部,如果發現熱得燙手,表明顯示器耗熱量很大,較容易出現問題。一般來說,顯示器總是要發熱的,有一些熱度是正常的。
二、鍵盤
鍵盤是電腦最重要的輸入設備。鍵盤上有一根長長的電線,通過一個圓形介面插在主機上,實際上是插在主機內的主板上。我們對電腦下達的很多命令,特別是寫作中、英文文章時所輸入的各種文字、符號等等,絕大多數都是通過用手指敲擊鍵盤上一定的鍵而傳送給電腦的。所有的鍵盤上按鍵的分布和排列都是一樣的。只有一點不大的區別:一種有101個鍵,另一種有104個鍵。這兩種鍵盤使用起來幾乎完全一樣,104個鍵的鍵盤上多了三個鍵,是專門針對Windows95加上去的,它們使得安裝了Windows95的電腦更容易、更方便操作。有許許多多種不同品牌不同價格的鍵盤,它們之間的區僅在於外觀、耐用性和手感上。外觀問題因人而異,見仁見智;耐用性方面一般沒有什麼太大問題,只要沒有把鍵盤線拉斷,或者把茶水、菜湯之類灑到鍵盤縫里,它的使用時間相當長。手感問題是應當加以考慮的,因為許多指令和幾乎全部的文檔錄人工作都是通過用手指敲擊鍵盤來進行的。有的鍵盤敲起來很有彈性,乾脆有力,發出的聲音很清脆;有的則有點軟綿綿的,聲音也有些發沉發澀;還有的新式鍵盤敲起來就像家用電器中的輕觸開關,按鍵是用質地柔軟的塑料製成的,摸上去像肌肉一樣,使用時只需要碰一下就可以了,而且不論用多大力氣也不會發出聲音,特別適用於多人集中辦公的場合。
三、滑鼠
多媒體電腦中滑鼠是絕對不可缺少的。因為現在標準的電腦操作軟體都使用圖形界面,用游標指定後點擊滑鼠即完成操作指令下達,使得大多數情況下都不需使用鍵盤,極大方便了電腦使用者,特別是初學者。滑鼠是因為其長圓形的小巧外形,後面還拖著一根長長的尾巴,讓人聯想到行動靈活的老鼠,由此得名。與鍵盤相似,滑鼠線也用一個扁型介面與主機相連(實際上是接在主機板的串型介面上)。最常見的滑鼠有機械式和光電式兩種。機械式滑鼠的底部是平的,底部中央有一個圓洞,洞中露出一個可以十分靈活地轉動的小球的一部分。當我們用手移動滑鼠時,滑鼠底部從小洞露出的滑鼠球就發生轉動,這時,在顯示器上就會看到箭頭形狀的游標也跟著移動,手的方向與游標的方向是一致的。光電式滑鼠從外面看起來與機械式沒有什麼區別,但工作原理很不相同。光電式滑鼠使用時必須要有一個專用的滑鼠墊,否則它不能正常工作。

電腦的內部部設備:

電腦主機的主要構件是:主機板、內存條、硬碟、軟盤驅動器、光碟機、音效卡、顯示卡及數據機。
主板,是主機大總管的骨架,大多數設備都得通過它連在一起;這是CPU,英文名叫Central Processing Unit,意思就是中央處理器,它是大總管的心臟,統一指揮調度電腦的所有工作。平常大家說的486、586、686、奔騰就是指不同的CPU。

內存,英文名叫Read Arandom Memory,簡稱RAM,是電腦工作過程中貯存數據信息的地方,它的單位叫做「兆」位元組,用「M」表示(1M = 1024K,1K = 1024位元組,1個漢字占兩個位元組,1M大約相當於50萬漢字),一般大家都省略了「位元組」兩個字,只稱「兆」。現在的機器一般都安裝32M或64M的內存。

硬碟,是平時安裝各種軟體和存貯文件的地方,相當於主機大總管的肚子,用戶的WIN98,游戲或是文件信函全放在這兒,以前硬碟容量較少,只有幾百兆,目前一般都有6G、8G或10G以上的大容量(1G = 1024M)。

軟碟機,分3寸和5寸兩種,目前常用的都是3寸軟碟機,可讀寫3寸軟盤,可存放1.44M位元組內容,您可以用軟盤拷貝一個文件到另外一台電腦,也可以把主要的文件信息復制一份在軟盤上,以防電腦出故障時丟失數據。

光碟機,也叫做CD-ROM驅動器,意思就是只讀光碟驅動器(即只能讀光碟,不能寫),一個CD-ROM光碟一般能放650M左右的數據,如果沒有它,現在很多大型的軟體如WIN98、Office 2000等,還真不知道往哪兒放。

它一個主要性能指標是「倍速」,倍速是以每秒從光碟機讀取150K位元組為基準計算的。兩倍速即表示每秒可從光碟機讀取2x150K=300K位元組(1K=1024),目前常用的光碟機已經能達到32倍速或48倍速,百倍速光碟機也快上市了。

顯示卡,是一種常見的電腦擴展卡,它負責將大總管的想法和大總管在做什麼告訴顯示器。

音效卡,負責告訴音箱(或揚聲器)大總管要「說」什麼。

網卡:是一種連接外部網路的電腦擴展卡,它負責和外部的溝通

9、電腦主機結構是什麼,都有什麼用?

主機的組成
(1)中央處理器。中央處理器,英文縮寫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也稱中央處理單元,主要由控制器和運算器組成。對微型機來說,中央處理器做在一個晶元上,稱為微處理器。它是計算機的核心。通常CPU的型號決定了整機的型號和基本性能。如CPU是80386的計算機,稱為386微機,CPU是80486的計算機,稱為486微機。
目前,我們使用的大部分微型機是PC系列機,表5-4-1是近年來CPU的主要技術指標。

CPU型號 主頻率(MHz ) 位數
80386 16/33/40 32位
80486 20/……/66……/100 32位
奔騰、奔騰Ⅱ、奔騰Ⅲ 60/90/100/……/450/…… 64位

主頻率(master frequency)指的是中央處理器時鍾的頻率,也稱計算機主頻率(computer master frequency)。主頻率通常以兆赫茲(MHz)為單位,是衡量計算機速度的重要指標。
早期的CPU是8088和8086,它們是准16位機--在內部運算是16位,和外部交換數據是8位。80286是16位機。386微機有準32位機(386SX)和真32位機(386DX)之分。486也是32位機,但是比386多了一塊"協處理器",因而性能比386有較大提高。"奔騰"(586)是64位機。在同一型號的計算機中,還有時鍾頻率的區別。時鍾頻率越高,計算機的運行速度就越快。

(2)內存儲器。內存儲器(memory/storage unit)也叫主存儲器,簡稱內存,安裝在計算機的主板上。 內存儲器用來存放計算機當前工作所需的程序和數據。內存的容量直接影響計算機的性能,PC系列機的內存容量已由早期的640KB,發展到16MB、32MB、64MB、128MB,有的甚至超過1GB。
內存儲器分為隨機存儲器(RAM)和只讀存儲器(ROM)。隨機存儲器中存儲的信息可以由用戶進行更改,關閉計算機電源,隨機存儲器中存儲的信息將全部消失。只讀存儲器中存儲的信息是由計算機廠家確定的,用戶只能讀出,不能更改,斷電後信息不會丟失。

(3)匯流排。匯流排(bus)是信息傳送的公共通路或通道,是連接計算機有關部件的一族公共信號線。匯流排可以用來傳送數據、地址和控制信號,相應地被稱為數據匯流排、地址匯流排和控制匯流排,在微型機中它們常被統稱為系統匯流排。

計算機中採用匯流排結構可以減少信息傳送線的條數和提高CPU與外部設備之間的數據傳輸率。

隨著CPU的不斷升級和計算機外部設備的日益更新與增多,已經推出了多種不同標準的匯流排。目前,386以上PC機使用的匯流排主要有MCA(Micro Channel Architecture即微通道結構)、EISA(Extended Instrial Standards Architecture 即擴展工業標准結構)、VESA(Video Electronic Standards Association即視頻電子標准協會)、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即外部設備部件互連 )等,其中以PCI最先進。

10、主機都有什麼組成

般我們看到的電腦都是由:主機(主要部分)、輸出設備(顯示器等)、輸入設備(鍵盤和滑鼠等)三大件組成。
而主機是電腦的主體,在主機箱中有:主板、CPU、內存、電源、顯卡、音效卡、網卡、硬碟、軟碟機、光碟機等硬體。

作用
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簡稱CPU)又稱為微處理器,它是將運算器、控制器集成在一塊半導體晶元上的器件。它是微機的核心。
主板 又稱為系統板或母板,是微機內最大的一塊集成電路板,也是最主要的部件。它上麵包括基本的I/O介面、中斷控制器、DMA控制器和連接其它部件的匯流排,以及安裝在上面的微處理器模塊(CPU)和內存模塊。
內存儲器 簡稱內存,是計算機的記憶裝置。它的功能是存放原始數據、中間數據、運算結果和處理問題的程序。
解釋這些很麻煩 你去IT168上去IT名詞解釋上一個一個查過去。。

與主機機構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