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IDC知識 > 伺服器處理請求

伺服器處理請求

發布時間:2021-01-05 14:55:45

1、Python web伺服器怎麼處理請求

web伺服器處理連接請求的四種架構方式:

1、單線程web伺服器

此種架構方式中,web伺服器一次處理一個請求,結束後讀取並處理下一個請求。在某請求處理過程中,其它所有的請求將被忽略,因此,在並發請求較多的場景中將會出現嚴重的必能問題。

相關推薦:《Python教程》

2、多進程/多線程web伺服器

此種架構方式中,web伺服器生成多個進程或線程並行處理多個用戶請求,進程或線程可以按需或事先生成。有的web伺服器應用程序為每個用戶請求生成一個單獨的進程或線程來進行響應,不過,一旦並發請求數量達到成千上萬時,多個同時運行的進程或線程將會消耗大量的系統資源。

3、I/O多路復用web伺服器

為了能夠支持更多的並發用戶請求,越來越多的web伺服器正在採用多種復用的架構——同步監控所有的連接請求的活動狀態,當一個連接的狀態發生改變時(如數據准備完畢或發生某錯誤),將為其執行一系列特定操作;在操作完成後,此連接將重新變回暫時的穩定態並返回至打開的連接列表中,直到下一次的狀態改變。由於其多路復用的特性,進程或線程不會被空閑的連接所佔用,因而可以提供高效的工作模式。

4、多路復用多線程web伺服器

將多進程和多路復用的功能結合起來形成的web伺服器架構,其避免了讓一個進程服務於過多的用戶請求,並能充分利用多CPU主機所提供的計算能力。 web伺服器自身並不處理任何動態內容,它是如何響應客戶端的動態內容請求呢? 通過某種協議調用額外的其它進程來運行這個動態頁面,並將結果取回來以後返回給WEB伺服器,進而響應客戶端。

2、伺服器的原理,如何處理請求

問題挺多的。首先,你們老師說得已經非常簡潔了,如果要更深層次,從內網(區域網,比如你們的校園網)發送數據出去就已經夠寫好幾千字了,更別說還從內網說到外網。

伺服器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假如別人需要訪問的網站在你的電腦上,你的電腦為別人服務,那麼你的電腦相對於別人的電腦來說就是一台伺服器。你輸入網址之後,你就向伺服器傳送了數據,數據的傳送分上傳和下載,也是相對的,你想伺服器傳送數據,對於你而言是上傳數據,對伺服器而言就變成了下載數據;然後伺服器把數據返回給你,這個過程伺服器就變成了上傳數據到你的電腦,而對於你而言,這個過程你在下載伺服器的數據。

IIS和TOMCAT這些叫WEB容器。把網站放進容器裡面,你才能訪問到網站,假如伺服器是老闆,那麼容器就是他們的秘書,他們會向老闆匯報,並讓老闆分配工作。

初學者還是先慢慢來吧,先學好底層的各種協議。

3、如何提高伺服器並發處理能力

有什麼方法衡量伺服器並發處理能力

1. 吞吐率

吞吐率,單位時間里伺服器處理的最大請求數,單位req/s

從伺服器角度,實際並發用戶數的可以理解為伺服器當前維護的代表不同用戶的文件描述符總數,也就是並發連接數。伺服器一般會限制同時服務的最多用戶數,比如apache的MaxClents參數。

這里再深入一下,對於伺服器來說,伺服器希望支持高吞吐率,對於用戶來說,用戶只希望等待最少的時間,顯然,雙方不能滿足,所以雙方利益的平衡點,就是我們希望的最大並發用戶數。

2. 壓力測試

有一個原理一定要先搞清楚,假如100個用戶同時向伺服器分別進行10個請求,與1個用戶向伺服器連續進行1000次請求,對伺服器的壓力是一樣嗎?實際上是不一樣的,因對每一個用戶,連續發送請求實際上是指發送一個請求並接收到響應數據後再發送下一個請求。這樣對於1個用戶向伺服器連續進行1000次請求, 任何時刻伺服器的網卡接收緩沖區中只有1個請求,而對於100個用戶同時向伺服器分別進行10個請求,伺服器的網卡接收緩沖區最多有100個等待處理的請求,顯然這時的伺服器壓力更大。

壓力測試前提考慮的條件

並發用戶數: 指在某一時刻同時向伺服器發送請求的用戶總數(HttpWatch)
總請求數
請求資源描述
請求等待時間(用戶等待時間)
用戶平均請求的等待時間
伺服器平均請求處理的時間
硬體環境
壓力測試中關心的時間又細分以下2種:

用戶平均請求等待時間(這里暫不把數據在網路的傳輸時間,還有用戶PC本地的計算時間計算入內)
伺服器平均請求處理時間
用戶平均請求等待時間主要用於衡量伺服器在一定並發用戶數下,單個用戶的服務質量;而伺服器平均請求處理時間就是吞吐率的倒數,一般來說,用戶平均請求等待時間 = 伺服器平均請求處理時間 * 並發用戶數

怎麼提高伺服器的並發處理能力

1. 提高CPU並發計算能力

伺服器之所以可以同時處理多個請求,在於操作系統通過多執行流體系設計使得多個任務可以輪流使用系統資源,這些資源包括CPU,內存以及I/O. 這里的I/O主要指磁碟I/O, 和網路I/O。

多進程 & 多線程

多執行流的一般實現便是進程,多進程的好處可以對CPU時間的輪流使用,對CPU計算和IO操作重疊利用。這里的IO主要是指磁碟IO和網路IO,相對CPU而言,它們慢的可憐。

而實際上,大多數進程的時間主要消耗在I/O操作上。現代計算機的DMA技術可以讓CPU不參與I/O操作的全過程,比如進程通過系統調用,使得CPU向網卡或者磁碟等I/O設備發出指令,然後進程被掛起,釋放出CPU資源,等待I/O設備完成工作後通過中斷來通知進程重新就緒。對於單任務而言,CPU大部分時間空閑,這時候多進程的作用尤為重要。

多進程不僅能夠提高CPU的並發度。其優越性還體現在獨立的內存地址空間和生命周期所帶來的穩定性和健壯性,其中一個進程崩潰不會影響到另一個進程。

但是進程也有如下缺點:

fork()系統調用開銷很大: prefork
進程間調度和上下文切換成本: 減少進程數量
龐大的內存重復:共享內存
IPC編程相對比較麻煩

4、Java 伺服器請求和處理該怎麼寫

有三種方抄式:實現servlet介面、繼承GenericServlet、繼承HttpServlet
用Myeclipse直接寫,重寫方法的時候用「Ctrl+/」有提示
現在用的最多的是繼承HttpServlet的方法:直接重寫doGet和doPost方法,在方法裡面就可以任意寫你想用的方法了。

5、伺服器如何處理http請求

1.需求

了解服務端如何處理http請求,了解基本的處理流程

2.實戰

處理http請求分為7個步驟

2.1 Tcp連接

建立一條tcp鏈接,(若之前不存在持久鏈接keep-alive),把客戶端的ip和port,服務端的ip和port數據放到web伺服器連接表中。伺服器隨時監聽鏈接表中的鏈接,看有沒有數據變化

2.2 接收http請求

一旦我們發送http請求了,這條tcp鏈接就開始工作了。因為web伺服器鏈接表中有許多鏈接需要被處理,處理的方式有單線程,多線程這些(這些涉及操作系統的知識)。

2.3 處理http請求

處理的過程大致是把請求的信息解析出來,如下圖

 

2.4 訪問資源

訪問資源可以是訪問靜態資源,這個就直接根據url地址去伺服器里找就好了。

訪問動態資源的話要經過一個叫cgi的東西,再用服務端腳本處理,再返回給前端。如下圖所示

2.5 構建響應

要是找到資源,則構建響應信息,包括響應的對象類型,長度,狀態碼。

另一個情況是重定向響應,就是直接返回一個重定向,客戶端看到之後,立刻再向重定向的地址發起請求。重定向的響應的狀態碼一般是3xx。

2.6 發送響應

把構建的響應發送給客戶端

2.7 記錄日誌

服務端對這個請求響應過程進行記錄。(另外專門再講)

 

3.總結

以上是服務端處理http請求的大致過程。能讓大家有個大致輪廓,當然裡面有很多細節的知識沒講到,要另外查詢資料並學習

6、使用Java開發一個HTTP伺服器,能夠處理POST,GET,PUT,DELETE請求。

使用Java開發一個HTTP伺服器,能夠處理POST,GET,PUT,DELETE請求。
1. 監聽埠可以配置;
2. 可以配置的一個工作目錄;
3. GET請求可以獲得相對於該工作目錄的靜態文件的內容,內容格式限定為html,css,js,json,xml,txt,jpg,gif,png,ico;
a) 例如 GET /f/test1.html返回工作目錄下f文件夾下test1.html內容;
b) 在GET請求的的應答中盡可能多的在HTTP頭中返回些能獲得的到的標準的頭信息;
4. POST請求可以在工作目錄中創建請求路徑對應的文件,文件內容為POST請求的內容;
a) 例如 POST /f/test2.html,在工作目錄下f文件夾下創建test2.html文件,並將POST內容作為test2.html的內容。
5. PUT請求可以替換對應路徑的文件,修改的內容為PUT請求的內容。注意與POST不同。
a) 例如 PUT /f/test2.html,在工作目錄下f文件夾替換test2.html文件的內容,並將PUT內容作為test2.html的內容。
6. DELET請求可以刪除對應路徑的文件。
a) 例如 PUT /f/test2.html,在工作目錄下f文件夾刪除test2.html文件。
7. POST,PUT,DELETE成功後返回200,出現找不到文件的情況返回404錯誤,出現讀寫文件錯誤返回500錯誤。
8. 特別的處理~路徑下的GET請求,其包含2個參數,一個是類名,一個是方法名,這些方法都是些無參數並且以字元串為返回值的方法,GET請求應返回這些方法的返回值。
a) 例如 GET /~?class=com.test.Test&method=getTIme,則調用com.test.Test類中String getTIme()方法,將返回值作為GET請求的返回;
b) 若找不到類或方法返回404錯誤;
c) 若出錯返回500錯誤;
9. 特別的處理$路徑下的GET請求,能夠為瀏覽器添加cookie,key為sid,值為UUID的隨機字元串。
注意:不是在tomcat之類servlet容器上開發,而是要開發個類似servlet容器的東西。

7、Web伺服器對來自瀏覽器的請求的處理過程

c/s(客戶機/伺服器)有三個主要部件:資料庫伺服器、客戶應用程序和網路。伺服器負責有效地管理系統的資源,其任務集中於:
1.資料庫安全性的要求
2.資料庫訪問並發性的控制
3.資料庫前端的客戶應用程序的全局數據完整性規則
4.資料庫的備份與恢復
客戶端應用程序的的主要任務是:
1.提供用戶與資料庫交互的界面
2.向資料庫伺服器提交用戶請求並接收來自資料庫伺服器的信息
3.利用客戶應用程序對存在於客戶端的數據執行應用邏輯要求
4.網路通信軟體的主要作用是,完成資料庫伺服器和客戶應用程序之間的數據傳輸。
三層C/S結構是將應用功能分成表示層、功能層和數據層三部分。
解決方案是:對這三層進行明確分割,並在邏輯上使其獨立。
在三層C/S中, 表示層 是應用的用戶介面部分,它擔負著用戶與應用間的對話功能。它用於檢查用戶從鍵盤等輸入的數據,顯示應用輸出的數據。為使用戶能直觀地進行操作,一般要使用圖形用戶介面 (GUI),操作簡單、易學易用。在變更用戶介面時,只需改寫顯示控制和數據檢查程序,而不影響其他兩層。檢查的內容也只限於數據的形式和值的范圍,不包括有關業務本身的處理邏輯。
功能層 相當於應用的本體,它是將具體的業務處理邏輯地編入程序中。表示層和功能層之間的數據交往要盡可能簡潔。
數據層 就是DBMS,負責管理對資料庫數據的讀寫。DBMS必須能迅速執行大量數據的更新和檢索。現在的主流是關系資料庫管理系統 (RDBMS)。因此一般從功能層傳送到數據層的要求大都使用SQL語言。
在三層或N層C/S結構中,中間件 (Middleware) 是最重要的部件。所謂中間件是一個用API定義的軟體層,是具有強大通信能力和良好可擴展性的分布式軟體管理框架。它的功能是在客戶機和伺服器或者伺服器和伺服器之間傳送數據,實現客戶機群和伺服器群之間的通信。其工作流程是:在客戶機里的應用程序需要駐留網路上某個伺服器的數據或服務時,搜索此數據的C/S應用程序需訪問中間件系統。該系統將查找數據源或服務,並在發送應用程序請求後重新打包響應,將其傳送回應用程序。隨著網路計算模式的發展,中間件日益成為軟體領域的新的熱點。中間件在整個分布式系統中起數據匯流排的作用,各種異構系統通過中間件有機地結合成一個整體。每個C/S環境,從最小的LAN環境到超級網路環境,都使用某種形式的中間件。無論客戶機何時給伺服器發送請求,也無論它何時應用存取資料庫文件,都有某種形式的中間件傳遞C/S鏈路,用以消除通信協議、資料庫查詢語言、應用邏輯與操作系統之間潛在的不兼容問題。

三層C/S結構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利用單一的訪問點,可以在任何地方訪問站點的資料庫;
2.對於各種信息源,不論是文本還是圖形都採用相同的界面;
3.所有的信息,不論其基於的平台,都可以用相同的界面訪問;
4.可跨平台操作;
5.減少整個系統的成本;
6.維護升級十分方便;
7.具有良好的開放性;
8.系統的可擴充性良好;
9.進行嚴密的安全管理;
0.系統管理簡單,可支持異種資料庫,有很高的可用性。

8、伺服器請求錯誤是啥意思

 (1).請檢查自己的網路是否正常連接。
(2).請關閉您的網路防火牆,防火牆有時會影響正常連接到伺服器。
(3).如果您是通過區域網上網,無法連接伺服器,那有可能是區域網伺服器屏蔽了游戲所佔用的埠,請與您的網
管聯系。
(4).提供您上網服務的網路服務營運商的伺服器不能連接到官方的伺服器,請與您的網路服務營運商聯系。
(5).伺服器可能在關閉維護狀態,請注意官方網站的公告以及官方論壇的消息。

與伺服器處理請求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