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谷歌停止和華為的部分合作,華為國外市場是否會因此失去國外市場?
剛看到最新的消息,谷歌會關閉華為新設備的GSM授權,這樣將意味著華為的新手機將無法使用谷歌服務,我認為華為手機的國外市場肯定會受到相當的影響。
雖然國內用戶並不太使用谷歌服務,可能很多人也不知道谷歌服務是用來幹嘛的,不過在國外,谷歌服務可是安卓系統必裝的一項東西,許多國外的大型手機游戲,他的伺服器運行都必須要有谷歌框架的支持,要是失去了谷歌服務的支持,很多國外的游戲就不能玩了,肯定會流失一部分的國外用戶。而且對三星或是蘋果公司來說,也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搶占市場的機會,他們肯定也不會閑著。
這一次谷歌停止和華為的部分合作很大原因是因為美國政府的壓力,但是這次谷歌公司停止了部分華為公司的授權許可,對華為公司肯定會造成很大的壓力,同時意味著谷歌發布的新系統,華為公司很可能就不能使用了,這樣和其他品牌的安卓機比起來競爭力一下子就被降低了很多,雖然華為公司早在前幾個月就已經聲稱開發了自己的操作系統,但是畢竟還沒有經過市場的驗證,也缺少自己的生態環境,在競爭力上估計還是不如原生的谷歌系統,對於國外的用戶,可能也會缺少信任感,這樣也會流失一部分的客戶。從以上幾點可以看出,這次谷歌公司終止了和華為公司的部分合作,對國內的普通用戶來說,應該是不會受到什麼影響的,但是對國外的用戶來說,肯定影響還是比較大,受此影響,華為肯定會失去一部分的國外市場2、華為跌倒,小米吃飽,國產品牌何以相互侵食呢?
近日,世界兩大知名調研公司Canalys、IDC均發布報告顯示,小米集團智能手機手機出貨量於2020年Q3重返全球前三,距離上次小米進入全球前三,已經整整過去了六年。
IDC報告顯示,2020年Q3全球手機出貨量前五名分別為三星、華為、小米、蘋果以及vivo。三星以絕對優勢登頂,華為出貨量大幅度下滑,但依然保住了亞軍之位,小米則以42%增速緊隨其後,與華為差距不斷縮小。Canalys與IDC出貨量數據小有出入,但整體排名與IDC保持一致。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當日也發微博宣稱,小米手機在2020年Q3出貨量為4710萬台,成為全球手機出貨量第三。
1 事情遠遠沒有那麼簡單
然而,當我們細心分析數據時,才發現事情遠遠沒有那麼簡單。2020年Q3,華為手機出貨量同比下滑22%,全球市場佔比14.7%,小米手機則佔比13.1%,vivo佔比8.9%,三大國產品牌共佔比36.7%。2019年Q3,華為、小米、vivo分別佔比18.6%,9.1%,8.4%,共佔比36.1%。通過對比不難發現,國產品牌,特別是華為和小米出貨量出現大幅變化,但是三大國產品牌的全球佔比幾乎沒有提升。vivo繼續穩步提升,而小米則吃掉了華為全球4%的份額。對比2017年和2018年,國產品牌在全球的拓展幾乎是微乎其微,顯然,國產手機的發展已然遇到了瓶頸。2017年Q3,華為、小米、OPPO佔全球份額總和為26%,而2018年Q3三大品牌佔全球份額已經達到33%。這一年,華為發力,小米回春,OV繼續低調前行,國產手機在世界大放異彩。
2 國產手機發展史
國產智能手機的發展歷史可以寫成一本書,一本很長很長的書。中華酷聯曾是一個時代的象徵,那是一個輝煌的時代,這一時代完全成型於2012年,這一年中華酷聯四大廠商全球佔有率全部進入全球前十,國內佔有率更是超過50%,當然這一成績在現在早已經是家常便飯,但是在那個國際品牌舉世橫行的時代,它已經代表著國產品牌的最好成績,我們暫且叫它機圈1.0時代。
誰都知道,1.0時代終究要落幕,卻誰也沒有想到,落幕來得太快。中華酷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與運營商深度綁定的營銷模式早已為他們的發展道路上的定時炸彈,與炸彈一同埋下的還有四大名牌的獨立性和創新能力,重度依賴運營商補貼,自認為發展良好,後來人才會發現,這一行為無異於溫水煮青蛙。
中華酷聯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這顆深埋已久的定時炸彈突然有一天,被提前引爆,引爆人的名字叫雷軍,引爆人的手機,叫小米。2012年,小米手機橫空出世,並在一年後銷量突破千萬大關。2015年,銷量達到6655萬,達到前小米時代的頂峰。擁有互聯網思維的小米手機的突然攪局使機圈變得頓時雞犬不寧(當然,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現在),所有同行幾乎都驚呆了,手機原來還可以這么賣。當然,國產手機品牌眾多,反應速度也極其快,小米不會一家獨大。小米發跡沒過多久,華為便派出榮耀來狙殺小米,OV也憑借強大的線下渠道,開始在機圈有了一席之地。
2012至2016年,我們叫它前機圈2.0時代,這四年,小米異軍突起,華為迅速應變,OV開始發力。這四年,互聯網手機大爆發,除了四大家,還有魅族,樂視,錘子,一加,360,更有美圖,小辣椒等等等等,正所謂你方唱罷我登場,國產手機正式迎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代。這四年,是國產手機的戰國時代。
2016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的小米卻怎麼也笑不出來。也許是前四年的小米太過順利,也許是其他品牌的不斷狙殺,2016年的小米陷入了低谷,在全球手機銷量大爆發的時代,小米手機的銷量不增反降。與此同時,OV如日中天,華為蒸蒸日上。OPPO的充電五分鍾,通話兩小時開始傳遍大街小巷,vivo的店鋪一直開到偏遠地區的鄉鎮,略施粉黛的營銷小姐滔滔不絕地講授著手中產品的優點,華為也已然開始了爵士人生。相反的是,一眾小品牌卻越來越慘,魅族後勁不足,錘子瀕臨倒閉,360關門謝客,樂視則迎來迴光返照。大家都明白,國產手機開始了第二輪殘酷洗牌。
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
2016-2020年,我們暫且叫它後機圈2.0時代。這四年,國產一眾小品牌終究沒有挺過過5G來臨前的暴風雨,倒閉的倒閉,出售的出售。自2016年開始,OV繼續穩中有升,繼續捍衛著自己的陣地,小米也逐漸走出低谷,開辟出一片新的天地。作為唯一活下來的1.0時代的機圈元老,華為則迎來了自己的巔峰時代,2016年的華為手機銷量達到可怕的1.39億台,這個數量是其他國產手機望塵莫及的。以後數年,華為手機越做越大,開始在全球掀起了一股風暴。這四年,華米OV時代正式成型,國產手機之間的戰爭,集中在了這四家之家的此消彼長,你來我往。如果按照這個形式發展下去,國產手機很可能會出現一超三強的局面,甚至會華為一家獨大(當然,華為一家獨大並不是並不是一種好的市場形式)
可好景不長,還沒等到華為真正強大起來,美帝的一紙禁令便扼住了華為的喉嚨,使華為在黎明的前夜苦苦掙扎。此時的小米已然成熟,大刀闊斧的改革換來了前所未有的銷量,使品牌知名度和銷量開始對等,成為了國內唯一一家銷量下跌之後還能回春的手機品牌。此時的OV雖然並沒有特別亮眼的成績,但也基本守了自己固定的市場。但未來面對國際上的輿論威脅,面對海外品牌的全力絞殺,國產手機該走向怎樣的一條發展道路,還是無從知曉。
3 國產手機何以互相侵食?
早在17年的烏鎮飯局,雷軍和余承東把酒言歡,紛紛表示先把國產手機做好做大,一致對外,大有一番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景象。但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這只是大佬之間的逢場作戲而已,表面風平浪靜,內部卻暗流涌動。後三年依然走之前的老路,粉絲相互詆毀,高管隔空對罵,但是幸運的是,在這種形式下,國產手機也迎來了空前的進步,不再一味的模仿蘋果,而是有了自己的特色。
雷軍與余承東在烏鎮飯局
隨著華為手機迎來巨大的命脈轉變,國產手機之間似乎也變得和諧起來,高管們的微博開始偃旗息鼓,粉絲們的嘴巴也變得委婉含蓄。今年Q3全球出貨量公布之前,網上便輿論不斷,華為手機出貨量下跌似乎已成定局,但華為失去的市場到底該由誰接手,蘋果,三星,小米,OV,眾說紛紜。如今數據公布,華為大跌,小米逆風而上,奪走了華為丟失的市場份額。對部分花粉來說,這是一件壞事,因為他們與小米之間的仇恨似乎已經不共戴天,對部分米粉來說,這真是普天同慶,多年忍辱負重,今朝逆勢翻盤。
誠然,無論怎麼說,華為丟掉的份額被小米撿起,對國產手機來講不算是一件壞事,畢竟肥水沒流外人田,今年能夠守住去年36%的份額,已然不易。但是國產手機進步的角度來看,這並不是一件好事。國產手機歷來都有自己的標簽,是標簽更是弊端,華為標榜自己的技術,卻被技術卡了脖子,不明所以的外界群眾給華為扣上愛國的帽子,在為華為帶來巨大銷量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隱患,此隱患便來自於信仰的崩塌。小米自認為自己厚道,歷來崇尚性價比,但性價比並不具備核心競爭力,如今家家都在搞性價比,使小米不得不在產品質量上開始下苦功夫。OV主打輕薄時尚美顏快充,但如今手機發燒友越來越多,已不再是那個只看外觀便能下單的年代。再加上OV一直以來的低調內斂,使自己的品牌知名度開始慢慢低於華為和小米兩大家。
如今看來,國產手機自己標榜的標簽更像是一種虛胖的的標簽,華為的技術究竟如何,小米的性價比到底摻了多少水分,這些一句兩句很難說得清。華為敗在了技術,小米受制於性價比和產品質量,這也是國產手機為何互相侵食的根本原因。未來,國產手機若想在全球有著更加長足的發展,必須要做到去標簽化。簡單來說就是不要自己為自己加封標簽,而是做出更好的產品讓市場來評價,讓市場為自己貼上一個真正適合自己的標簽。
4 結束語
真心希望有一天國產手機真正強大起來,那一天我們有了自己完整的產業鏈,那一天我們可以高昂著頭走在世界的前列,那一天我們不會再,受制於人。
3、華為和H3C 現在是什麼關系
惠普收購3COM後,直接控股H3C,注意只是控股!5年內H3C的公司業務不會改變,現在H3C在海外銷售的產品基本都是HP的logo,本來H3C所有的研發人員都是華為的人,華為3COM成立之初就是華為出人和技術,3COM出資金,當華為把股份全部賣給3COM後華為3COM正式改名為H3C,並繼承了華為所有的交換機專利迅速成長,正是因為H3C的存在,才使得中國成為唯一一個網路市場沒有被cisco壟斷的市場,H3C2010年全線產品在國內排名第一(IDC統計),全球佔有量將近20%,雖然和思科還有一定差距,但要知道H3C僅僅成立不到5年。
現在的華為從07年分開後的2年內,不存在任何競爭關系,因為那時華為只是做運營商市場,H3C做行業市場,市場劃分比較明確,但從2010年開始,華為和H3C分開時的14個月保護期過後開始進入行業市場,現在是真正的競爭關系。
最重要的一點,現在華為除了NE7000以上的產品是自主研發外,其餘的路由交換產品都是用H3C的專利,由H3C代工,打上logo後銷售。
認證嘛,H3C當然是自己的認證了,和華為沒有任何關系
不知道你懂了沒
4、華為曾經的「死對頭」思科去哪了?
早在03年,思科就曾指控華為「抄襲代碼」,當時思科是交換機這個互聯網和通信網核心設備的絕對市場霸主、龍頭企業,當時華為剛剛崛起,也從交換機產品開始嶄露頭角。中國企業的後發崛起,少不了「借鑒」、「模仿」先進產品,英雄不問出處嘛。當時思科明顯感到了華為會是一個厲害的對手,因此從各個方面提高了重視,甚至業界傳言內部成立了所謂「打華辦」。
思科和華為競爭的除了運營商市場,還有企業網市場。按理說,美國企業具有企業網市場的天然基因,思科也曾經是這個市場的行業標桿企業之一,但是,華為中興等中國企業的崛起,也改變了行業現狀。
從IDC報告來看,華為路由器和交換機在國內企業網路中佔有近50%的份額,這非常可怕,所以思科交換機基本上是沒有機會的。但是對於路由器,思科依然是有部分行業的份額。其實現在的思科早就不是當年的思科了,由於曾經的股價和市值以及利潤都很高,思科手握大量現金,於是走上了買買買的持續發展之路。
這是思科第三次並購硅光子公司,而且都是行業內領先的硅光子公司。思科在硅光領域的持續投入值得傾佩,也向業界展現出其在硅光領域的決心。硅光子技術自提出以來,以其低功耗、高速率、結構緊湊等突出優勢,被認為將解決信息網路所面臨的功耗、速率、體積等方面的瓶頸。
思科通過收購了三家硅光子公司,其中兩家是該領域的頭部企業,讓市面上優質的硅光子企業越來越少,這樣思科能夠控制這個行業的上游產業鏈。這讓思科這種老牌大廠商走上了一條拼技術拼不過,就壟斷關鍵元器件資源的資源發展道路,這跟日本的幾家大牌科技企業很像,比如松下、NEC、東芝等,他們基本上退出了曾經風光一時的消費電子產業,因為來自首先是韓國,後來是中國的品牌廠商的激烈競爭,於是他們只能退守上游,給中國企業提供消費電子產業的關鍵元器件。
所以,看得出來,華為的競爭力還是非常恐怖的,北美曾經有好多非常著名的通信工業品牌,什麼北電、朗訊、摩托羅拉,他們都在華為的競爭下消失了。思科從互聯網交換機路由器起家,慢慢地也讓出了行業龍頭位置給華為,現在思科還有資源買買買,這也算是研發和運營競爭難以跟上新時代的一種無奈的選擇吧。
5、這幾年華為大火,而華為的「死對頭」思科去哪裡了?
思科和華為競爭的除了運營商市場,還有企業網市場。按理說,美國企業具有企業網市場的天然基因,思科也曾經是這個市場的行業標桿企業之一,但是,華為中興等中國企業的崛起,也改變了行業現狀。
目前國內企業網路市場的整體情況是華為絕對領先,思科的一些行業仍然佔有一席之地,可以說,這十幾年來,華為慢慢地佔據了思科的市場。
從IDC報告來看,華為路由器和交換機在國內企業網路中佔有近50%的份額,這非常可怕,所以思科交換機基本上是沒有機會的。但是對於路由器,思科依然是有部分行業的份額。
其實現在的思科早就不是當年的思科了,由於曾經的股價和市值以及利潤都很高,思科手握大量現金,於是走上了買買買的持續發展之路。
思科最近剛剛宣布了一個收購案,思科本周二對外宣布,計劃以每股70美元的現金收購Acacia Communications。思科表示,此次收購將增強思科的光學系統產品組合。Acacia目前是思科的網路供應商,是矽谷的一家光通信領域的核心器件廠商,主要提供高速相干光互連產品,通過改進性能和容量以及降低相關成本,重塑雲基礎設施運營商、內容和通信服務提供商所依賴的通信網路。主要通過在基於硅的平台上實現光學互連技術。它為思科、中興等光通信的主要企業供貨。注意,這個企業沒有給華為供貨哦。
6、阿里雲,騰迅雲,天翼雲,華為雲等對傳統IDC企業的影響有多大?
你說的這些雲計算公司,就是傳統idc的升級版!他們都是服務的都是相同的用戶,但是卻比傳統idc更能保證數據安全,保證訪問速度等等。傳統idc被幹掉是遲早的事兒。因為隨著阿里雲等公司的規模變大,伺服器的價格會更低。傳統idc的空間就越來越小。
另外需要更正一下,大家都是服務的是用戶,而不是刻意劃分出所謂傳統IDC和雲計算。
7、這幾年華為大火了一把,那華為的「死對頭」思科去哪了?
早在03年,思科就曾指控華為「抄襲代碼」,當時思科是交換機這個互聯網和通信網核心設備的絕對市場霸主、龍頭企業,當時華為剛剛崛起,也從交換機產品開始嶄露頭角。中國企業的後發崛起,少不了「借鑒」、「模仿」先進產品,英雄不問出處嘛。當時思科明顯感到了華為會是一個厲害的對手,因此從各個方面提高了重視,甚至業界傳言內部成立了所謂「打華辦」。
7月4號,美國媒體報道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思科交換機出現了一個低級別的小「漏洞」,而這個「漏洞」就是在思科的交換機內部竟發現了華為的安全證書,事後,思科也對這件事情做出了回應,並表示是自己忘記刪掉了。
思科和華為競爭的除了運營商市場,還有企業網市場。按理說,美國企業具有企業網市場的天然基因,思科也曾經是這個市場的行業標桿企業之一,但是,華為中興等中國企業的崛起,也改變了行業現狀。
目前國內企業網路市場的整體情況是華為絕對領先,思科的一些行業仍然佔有一席之地,可以說,這十幾年來,華為慢慢地佔據了思科的市場。從IDC報告來看,華為路由器和交換機在國內企業網路中佔有近50%的份額,這非常可怕,所以思科交換機基本上是沒有機會的。但是對於路由器,思科依然是有部分行業的份額。
其實現在的思科早就不是當年的思科了,由於曾經的股價和市值以及利潤都很高,思科手握大量現金,於是走上了買買買的持續發展之路。
8、華為如何回應退出美國?
繼今年4月,外界傳聞「華為即將退出美國市場」後,本月6日,又有消息稱「華為決定裁撤全部據點,撤出美國市場」。
華為隨後否認,稱此消息並不屬實。這一回應是繼今年4月華為稱「一切以官方消息為准」後的最新官方表態。
剛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廠商 就要撤出全數在美機構?
韓媒6日報道,一位熟悉華為計劃的移動運營商官員周一透露,由於美國政府與議會連手封殺華為,強迫本地企業中斷與華為間的交易,華為計劃撤出在美國的三個辦事處。
「我知道華為美國辦事處撤離的准備工作是在三到四個月前完成的。我們現在知道美國的移動業務幾乎被暫停,」該人士說。
報道還稱,華為在矽谷設有個千餘人的研發中心,目前還未有消息顯示未來將如何處置。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市場研究機構IDC統計,2018年第二季度,華為智能手機出貨量超越蘋果,成為僅次三星的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廠商;而且2017年,華為全球網通產品的出貨量也首次超越競爭對手愛立信與諾基亞,登上龍頭。
在智能手機及全球網路通訊設備都有斬獲的情況下,華為的決定相當罕見。
除了業務拓展不順,美國市場對華為的營收貢獻也不大。對華為而言,美國市場從來不是一塊穩穩地吃到嘴裡的蛋糕,還時不時遭遇調查和抵制。暫時撤出美國市場,等待日後更好的時機出現,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不管華為怎麼決定都支持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