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IDC知識 > 唐朝西域名字

唐朝西域名字

發布時間:2021-02-26 03:46:32

1、古代西域36國的國名

唐朝開國的西域形勢
http://john1973.virtualave.net/photos/1.gif

上天是很眷顧大唐的,沒有讓唐朝重復漢與匈奴長達數百年的戰爭,在貞觀四年(公元1104年),驚才絕艷的不世名將李靖,僅僅以三千之眾,奇跡般使得突厥主力土崩瓦解,而後與另一位大唐名將李世績的配合之下,一舉將東突厥徹底消滅。(這里被消滅的突厥是政權名而不是民族)於是在大約50年中(630 -682 年),東突厥汗國臣屬於中國。和碩。柴達木的突厥碑文上記道:「貴族子弟,陷為唐奴,其清白女子,降作唐婢。突厥之匐,棄其突厥名稱(或官銜),承用唐官之唐名(或銜),遂服從唐皇,臣事之者五十年。為之東征向日出之方,西征遠至鐵門。彼等之克國除暴,皆為唐皇。出力也。」唐朝利用投降的突厥軍隊作為先鋒,在西域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
消滅突厥之後,唐朝正式開始了對西域的經營。在伊吾(哈密)、鄯善等國臣服於唐朝之後,唐朝又於貞觀十四年攻滅了西域上的絆腳石—高昌國,建立了西州和安西都護府。此後唐朝連續剿滅了焉耆、龜茲、疏勒、於闐等二十幾個不
聽話的西域小國,建立了以安西四鎮為核心的西域統治體系。當時的安西四鎮為龜茲(今新疆庫車)、疏勒(今新疆喀什)、於闐(今新疆和田西南)、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安西都護府則座落在龜茲鎮。中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詩人之一李白,即是出生在西域的碎葉城中,這也算是唐朝經營西域的成果之一吧。

顯慶二年(657 年),唐軍滅西突厥汗國,將整個西域納入了自己的掌控之下。唐朝在中亞碎葉川以東置昆陵都護府,以西置蒙池都護府,皆隸屬於安西都護府。於是原臣服於西突厥的昭武九姓等中亞諸國紛紛歸附唐朝,唐朝的直接統
治已經伸延到帕米爾地區。(昭武九姓國即是位於今阿姆河(Amudar'ya )及錫爾河(Syrdar'ya )流域,原隸屬俄羅斯並位居中亞細亞以南的的地域中,最遠至鹹海(Aral Sea)、裏海以東一帶的康國(Samarqand )、安國(Boukhara)、石國(Chach )、史國(Kesh)、曹國(Khebud)、何國(Koshana )、米國(Maimargh)、燖(Khwaresm)、戍地(Betik )等九個國家。該九國因其祖輩世代居住甘肅祁連山昭武城,雖然分成九個國家,但仍以昭武為姓。所以歷史上統稱昭武九國,也被稱作粟特(al-Sughd)諸國。)

和漢朝僅僅是屯墾戍邊不同,唐朝對西域是實實在在的開發和統治。首先唐朝在西域建立了十分完善的軍政管理機構,以都護府為最高行政機關,下轄軍事和行政兩大管理系統,官有定員,職有專任。二是著眼於綜合開發,使各方面建
設相輔相成。因地制宜,既推行屯田制,又在東疆地區引進內地的均田制和租庸調制,對招募的屯民則實行租佃制和分成制。軍事上推行兵農合一的府兵制,使駐軍很好地擔負起屯墾戍邊的雙重職責。三是尊重各民族的權益,不搞民族歧視。任命其本民族的首領管理其內部事物,各少數民族不必向中央政府繳賦稅。這些政策使得以安西四鎮為中心的西域地區開始繁榮興旺起來。下面是安西都護府的具體統治范圍。

唐朝在中亞南部暨阿富汗地區大規模建制行政區劃有兩次。
659 年,設立了217 個州縣。
661 年,在興都庫什山以南的16國設立了8 個都督府;76個州;110 個縣,126 個軍府。這些單位均受安西大都護府管轄。
早期建制的主要地區:(前面為今地名)
塔什干:當時稱為「石國」。658 年已經設立了大宛都督府。
費爾干納:當時稱為「寧遠」。658 年設立循州都督府。
撒馬爾罕:總稱為「康」。631 年設立康居都督府。
米國:在撒馬爾罕南部。658 年設立南謐州,任命刺史(唐朝的州長叫刺史)。
卡塔- 庫爾干:當時稱為「何國」。641 年設立貴霜州,任命刺史。
烏拉- 提尤加:在寧遠西南四百里,當時稱為東曹。唐高祖時已經歸附。
沙赫里夏勃茲:當時成為「史國」,642 年設立劫法州,任命刺史。
布哈拉:古代成為「安國」,設立安息州,任命刺史。
661 年的區劃設置主要在阿姆河中上游及今阿富汗境內。
經過這兩次建制後,唐朝在中亞南部暨阿富汗地區的主要行政區劃包括:鳥飛州都督府:主要在今瓦克汗走廊——就是阿東部與我國相連的那個長尾巴。另管轄1 個州,州治所在今薩爾哈德。
至拔州都督府:在今塔吉克的達爾瓦茲地區。
天馬都督府:在塔吉克的卡非尼河盆地。下轄3 個州。
悅班州都督府:治所在烏茲別克的迭腦。
高附州都督府:在今阿、塔邊界一帶。下轄2 個州。漢朝時的高附指喀布爾,與唐朝的高附州都督府位置不同。
王庭州都督府:在今塔吉克的西南角。
姑墨州都督府:治所在今烏茲別克的蘇爾漢河口。
月氏都督府:治所在今阿富汗的昆都士。下轄25個州。
大汗都督府:下轄15個州。
旅獒州都督府:在今土庫曼與阿富汗之間的安德胡伊一帶。
奇沙州都督府:治所在今阿富汗西北的希巴干。
昆墟州都督府:在土庫曼東南的木耳加河一帶。
修鮮都督府:治所在今喀布爾。公元619 年已向唐表示歸附。管轄10個州。
寫鳳都督府:治所在今阿富汗的巴米揚。管轄5 個州。
條支都督府:在阿富汗南部,管轄9 個州。李白有詩雲:「洗兵條支海上波」,
因此有人認為唐朝軍隊可能曾越過阿富汗到達阿拉伯海邊。
波斯都督府:不在伊朗,而是在今錫斯坦。阿拉伯哈里發東侵後,波斯不能抵擋,王子親赴長安求援。唐朝冊封定立三代波斯王室後裔為波斯都督,有的晉封為波斯國王,在今阿、巴、伊邊境一帶立國,但終於未能恢復薩珊王朝在波斯
本土的王統。

隨著大唐帝國的興起,同時代也有兩個強國正在悄悄崛起,一個就是青藏高原上有史以來最強大的帝國—吐蕃帝國,還有就是中東崛起的阿拉伯帝國。這兩個國家同唐帝國成為了這段時期西域歷史的主角。
【http://www.langya.org/bbs/printthread.php?t=13653】

宋朝時期中國西域的宗教戰爭

伊斯蘭教通過對和田的宗教戰爭,逐漸將佛教勢力排擠出南疆地區,形成南疆以伊斯蘭教為主要宗教,北疆以佛教為主要宗教的格局。這一階段的早期各種宗教都比較活躍,後期則發生了較大變化,伊斯蘭教不斷壯大,祆教、景教、摩尼教則日趨式微。這一格局大致持續了6個多世紀。

信仰佛教的於闐王國和高昌回鶻王國對喀喇汗朝推行伊斯蘭教的作法十分不滿,從而對喀喇汗朝的喀什噶爾等地的佛教徒叛亂抗給予外援支持。
於闐國和高昌回鶻的的作法很快引起了喀拉汗王朝的強烈反應。
公元962年,穆沙·阿爾斯蘭汗以此為口實,發動了對於闐王國的「聖戰」。戰爭初期,由於於闐得到信奉佛教的高昌回鶻和吐蕃的支持,占據了優勢,佛教軍一度攻戰了喀什噶爾。
但在此役之後,戰爭呈拉鋸狀態,雙方互有勝負,誰也無法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期間,穆沙.阿爾斯蘭汗去世。其子阿里·阿爾斯蘭汗繼位後,繼續同於闐進行戰爭。

公元998年,雙方在今英吉沙與疏勒交界處展開激戰,可汗阿里·阿爾斯蘭汗陣亡,喀喇汗王朝大敗,戰爭開始對喀喇汗王朝不利。
但是,就在此時,戰爭發生了轉機,因為在事實上,喀喇汗王朝是在長外兩線作戰的情況下與佛教聯軍進行戰爭的——喀喇汗王朝在進行中國的戰事的同時,一直同時在中亞進行擴張。
公元999年喀喇汗王朝消滅中亞的對手薩曼王朝。
對薩曼王朝的勝利,使得喀喇汗王朝結束了東西兩線作戰的堅難狀態,喀喇汗王朝立即將中亞的軍隊調回中國,投入同於闐的戰爭。
這支生力軍的參戰,使戰爭形勢急轉直下,喀喇汗王朝的軍隊一直挺進到於闐城下,經長期圍困後於1006年攻陷於闐城,於闐王國滅亡。

於闐國滅亡後,於闐的佛教徒憑借天時地利人和的有利條件,同伊斯蘭佔領者展開了激烈戰斗。在今策勒縣達瑪溝一帶,不願改宗伊斯蘭教的佛教徒同伊斯蘭佔領者進行了長期的斗爭,當地因此有了一個「烏尊塔特」(意思是「長期堅持異教的地方」)的地名。從中亞帶兵參加於闐戰爭的四個伊瑪目,就是在策勒一個名叫波斯坦的地方被當地佛教徒殺死的,當地現存的「四伊瑪目麻扎」,就是埋葬他們的墳墓。於闐佛教徒的反抗大約持續了半個世紀之久。關於這場戰爭,至今和田民間仍有「百年戰爭」之說。

隨著於闐王國的滅亡,佛教也結束了在這個地區千餘年的統治地位。從此,佛教勢力退出了塔里木盆地西部和南部地區。在近一個世紀的時間里,塔里木盆地西部至南部地區成為刀光劍影、硝煙彌漫的戰場。長期的戰爭給這一地區的社會經濟造成了空前嚴重的破壞,給廣大勞動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嚴重阻滯了南疆地區社會的發展。

在喀喇汗王朝同於闐王國的宗教戰爭中,由於高昌回鶻支持於闐,因此與喀喇汗王朝的關系逐漸惡化,喀喇汗王朝對信仰佛教的高昌回鶻人恨之入骨。馬合穆德·喀什噶里在他的《突厥語詞典》中,就稱不信仰伊斯蘭教的高昌回鶻人是「最凶惡的敵人」。所以,喀喇汗王朝在滅亡於闐王國後不久,就發動了對高昌回鶻的「聖戰」。

喀喇汗王朝的大汗阿赫馬德·托干汗親自組織和指揮了對高昌回鶻的「聖戰」。他率軍從八拉沙袞(在今哈薩克托克馬克一帶)出發,越過伊犁河,攻入高昌回鶻境內。高昌回鶻出兵迎擊,打退了入侵之敵。1017年,高昌回鶻發兵30萬,跟蹤追擊,一直挺進到距八拉沙袞八日路程的地方。正在患病的阿赫馬德·托干汗不得不抱病組織人馬進行反擊,打敗了因長途奔襲而疲憊的高昌回鶻軍隊。阿赫馬德·托干汗又親自率軍追擊,並再次攻入高昌回鶻境內。雙方展開了殊死的拚殺,戰斗十分激烈。《突厥語詞典》收錄了多首有關這次戰爭的詩歌,這些詩歌有反映戰斗激烈、殘酷場面的,也有描述伊斯蘭入侵者對高昌佛教文化進行毀滅性破壞情況的。其中一首這樣寫道:「我們給戰馬佩上記號,向著回鶻地區的塔特(指不信伊斯蘭教的回鶻人),向著盜賊和惡狗,像飛鳥一樣飛速進發。」

攻入高昌回鶻境內的這支喀喇汗王朝軍隊,對被視為「盜賊和惡狗」的回鶻人進行了殘酷的殺戮:「我們進行夜襲,我們四周包圍,我們斬去其額發,我們砍殺孟拉克(高昌回鶻地名)人。」

喀喇汗王朝的軍隊於所到之處,像在於闐一樣,不僅對不信伊斯蘭教的回鶻人進行了殘酷的屠殺,對回鶻佛教寺院也進行了大肆破壞:「我們如潮水而至,攻陷了大小城池,佛像廟宇全搗毀,向佛菩薩的偶像拉屎撒尿。」

高昌回鶻對入侵的喀喇汗王朝軍隊進行了頑強的反擊。正當戰爭進行中,阿赫馬德·托干汗病情加重,喀喇汗王朝不得不撤兵罷戰,對高昌回鶻的這次「聖戰」無果而終。喀喇汗王朝對高昌回鶻王國的宗教戰爭結束後不久,統治集團內部矛盾加劇,喀喇汗王朝因此分裂為東、西兩個政權。東、西喀喇汗王朝之間以及兩政權統治集團內部矛盾重重,陷入了無休止的內爭,無力再發動對外的伊斯蘭聖戰。中國的宗教戰爭基本結束。
【http://club.beelink.com.cn/dispbbs.asp?boardid=11&id=191579】

《漢書》以其名列傳:「西域以孝武時始通,本三十六國,其後稍分至五十餘,皆在匈奴之西、烏孫之南.(1)」漢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在輪台和渠犁設立了使者校尉,這是中原王朝在西域設官之始。漢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漢朝在西域設都護府,統一了西域「三十」多個「城郭」國。
(一)烏孫:今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市、察布查爾錫伯縣附近幾縣及現哈薩克部分。是當時烏孫國的屬地,但絕大部分被沙俄侵佔;

(二)龜茲:今新疆阿克蘇地區庫車縣、拜城縣一帶;

(三)焉耆: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縣;

(四)於闐:今新疆和田地區和田市一帶;

(五)若羌: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東南、羅布泊西北一帶;

(六)樓蘭: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內的羅布荒漠中,後改國名為鄯善(與現在的吐魯番地區的鄯善縣有別),現僅存樓蘭遺址;

(七)且末: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縣西南,玄奘取經曾在此停留過;

(八)小宛: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縣東、車爾臣河南岸,為西域36國中最小的國。

(九)戎盧:在今新疆和田地區於田縣南;

(十)紆彌:在今新疆和田地區策勒縣東;

(十一)渠勒:在今新疆和田地區策勒縣南;

(上述四國全部在今和田地區東部一帶,均已被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淹沒)

(十二)皮山:今新疆和田地區皮山縣東南的藏桂鄉附近,尚有漢時皮山古城廢墟;

(十三)、西夜:在今新疆和田地區皮山縣西南;

(十四)蒲犁:在今新疆喀什地區葉城縣東一帶;

(十五)依耐:今新疆喀什地區英吉莎縣東南;

(十六)疏勒:今新疆喀什地區疏勒縣和喀什市;

(十七)莎車:今新疆喀什地區莎車縣,後被於闐吞並;

(十八)尉頭:今新疆阿克蘇地區烏什縣和喀什地區巴楚縣一帶;

(十九)溫宿:今新疆阿克蘇地區阿克蘇市和溫宿縣一帶;

(二十)尉犁: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和尉犁縣,後被焉耆吞並;

(二十一)姑墨:今新疆阿克蘇地區拜城縣一帶;

(二十二)卑陸: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以北一帶;

(二十三)烏貪訾: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瑪納斯縣、昌吉市以北一帶;

(二十四)卑陸後國: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以東一帶;

(二十五)單桓: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瑪納斯縣東北;

(二十六)蒲類:今新疆哈密地區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西北;

(二十七)蒲類後國:今新疆哈密地區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西北;

(二十八)西且彌:今新疆塔城地區烏蘇市東南;

(二十九)東且彌: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以西;

(三十)劫國: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圖壁縣東北;

(三十一)狐胡:今新疆吐魯番地區吐魯番市以北;

(三十二)山國: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東;

(三十三)車師前國:現新疆吐魯番地區吐魯番市交河故城;

(三十四)車師後國:現新疆烏魯木齊市及附近地區;

(三十五)車師尉都國:今新疆吐魯番地區吐魯番市東南;

(三十六)車師後城國: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縣周圍。
此外,還有大宛、安息、大月氏、康居、浩罕、坎巨提、吉賓、烏弋山離等十幾個小國為西域國家,現在中亞及阿富汗、印度等國境內。

2、唐朝時西域有哪些國家?

1、樓蘭

樓蘭,是西域古城遺跡。最早見於《史記》,曾經為絲綢之路必經之地,現只存遺跡,地處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北境,羅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處。

樓蘭國是西域古國名,是中國西部的一個古代小國,國都樓蘭城(遺址在今中國新疆羅布泊西北岸)。

公元前77年樓蘭國更名鄯善國,並遷都泥城,向漢朝稱臣,原都城樓蘭城則由漢朝派兵屯田,西南通且末、精絕、拘彌、於闐,北通車師,西北通焉耆,東當白龍堆,通敦煌,扼絲綢之路的要沖。

2、婼羌

婼羌來源於若人、羌人,與春秋時入居中原的陸渾戎、陰戎、小戎等同族同允姓。允姓人與華夏族關系密切。

3、西夜

西夜,古西域國名。西夜的分布區在今提孜那甫河東岸一帶。屬氐羌族。西夜國是絲綢之路南道小國,又名漂沙 。

位置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葉城縣境,一說葉城縣城西南的烏夏爾巴什即其國都所在地。 西漢時其王在呼犍谷。有4000人,350餘戶,養兵1000人。人種與羌人相類。經濟以游牧為主,地產玉石。


4、烏孫

烏孫人是漢代連接東西方草原交通的最重要民族之一,烏孫人的首領稱為「昆莫」或「昆彌」。 公元前2世紀初葉,烏孫人與月氏人均在今甘肅境內敦煌祁連間游牧,北鄰匈奴人。

烏孫王難兜靡被月氏人攻殺(據《漢書·張騫傳》),他的兒子獵驕靡剛剛誕生,由匈奴冒頓單於收養成人,後來得以復興故國。

5、龜茲

龜茲國(拼音qiū『cí,梵語Kucina)又稱丘慈、邱茲、丘茲,是中國古代西域大國之一,漢朝時為西域北道諸國之一,唐代安西四鎮之一。為古來西域出產鐵器之地。

龜茲古代居民屬印歐種。回鶻人到來後,人種和語言均逐漸回鶻化,龜茲國以庫車綠洲為中心,最盛時轄境相當於今新疆輪台、庫車、沙雅、拜城、阿克蘇 、新和六縣市。

都延城,唐代稱伊邏盧城(今新疆庫車東郊皮朗古城)。西漢時隸屬於匈奴。公元前77年(漢昭帝元鳳四年),龜茲服從於漢。公元前60年(神爵二年),漢廷在龜茲東烏壘城設西域都護。王莽時重又隸屬於匈奴。

3、唐代西域大都護府的名稱是什麼?

安西、北庭兩大都護府是唐朝政府在西域建立的兩個完整的軍事、行政管理系統

4、在唐朝是有哪些西域國家?

西域五十五國,除大月氏、康居、安息等五國因距離中原「絕遠」而不屬都護外,其餘五十國均立於漢朝旗下。比較知名的有樓蘭國(今羅布泊)、於闐國(今和田)、龜茲國(今庫車)、烏孫國(今伊犁)、疏勒國(今喀什)、姑墨國(今阿克蘇)、溫宿國(今阿克蘇一帶)、精絕國(今民豐)、高昌國(今吐魯番),大宛國(今吉爾吉斯共和國費爾干納)……史稱「西域三十六國」。

唐朝再度統一了西域,而且比漢朝有更大的凝聚力。唐太宗被周邊各國各部國王酋長尊為「天可汗」。他設置安西都護府,府址先在高昌,後遷至龜茲。安西都護府還在龜茲、於闐、疏勒和碎葉設立四鎮,重兵把守,即著名的「安西四鎮」。公元702年,女皇武則天又在庭州(今吉木薩爾)設立北庭都護府,加強天山南北的守備。「於是北邊晏然,烽燧無警矣。」(見司馬光《資治通鑒》)西域,作為絲綢之路的中轉站,為歐亞物質、文化的交流發揮了更大作用。絲綢之路從長安出發,經過甘肅河西走廊進入新疆,繼而翻越帕米爾高原,西行經波斯到達君士坦丁堡,再轉達羅馬等地。此外,絲路偏南行可到印度(天竺國),偏北行再西走,可到裏海沿岸。《漢書?西域傳》記載絲綢之路有「南北二道」,即經敦煌或出玉門關或出陽關進入新疆,沿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南、北邊沿而行,北道穿越火焰山下的吐魯番盆地(高昌),經過和碩、庫車、拜城、阿克蘇、喀什,南道則經過若羌、且末、民豐、和田,但南、北道都要西跨帕米爾高原(即所謂「西逾蔥嶺」),故葉城、莎車、疏附、阿克陶、烏恰、塔什庫爾干,沿途遺存古堡、古驛站。另外,估計自東漢開始,絲路又出現第三條道路,即新北道,從吐魯番、哈密、吉木薩爾到伊犁河谷,再到巴爾喀什湖沿岸和今獨聯體各共和國,都是游牧民族的地盤,因而又叫草原絲綢之路。玄奘西行取經,出玉門關,先到哈密、高昌,走絲路北道抵達佛國天竺(印度);滿載而歸時,經過阿富汗翻越帕米爾高原,沒再走原來那條路,而是經過於闐,緣絲路南道返回長安。
西域三十六國
關於「西域三十六國」的「西域」和「三十六國」

一、關於「西域」一詞的由來

「西域」一詞,似可理解為「最西的疆域」。「西域」一詞最早見諸文字是司馬遷的《史記》一書,其當時是指甘肅陽關、玉門關以西地區的總稱。

「西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狹義」是指陽關、玉門關以西、蔥嶺(今帕米爾高原)以東、天山之南北的廣大地區;

「廣義」是指除狹義以外的、包括亞洲中部、西部、印度半島、歐洲東部和非洲北部在內。

《史記》中的「西域」實際是指漢朝統轄領域以外的「西北國」;而以後所說的「張騫通西域」,實指「張騫通西北國」;荀況的《前漢記》即已說明。

正式使用「西域」一詞,是漢宣帝任命鄭吉為「西域都護」開始,當時「西域都護」管轄的地區即所謂的「西域三十六國」(最早為五十國,後各國之間吞並為三十六國),其具體位置,《漢書.西域傳》說:「在匈奴之西、烏孫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東側接漢隔以陽關、玉門,西側限於蔥嶺」,即現在的新疆南疆地區。這是漢代所說的「西域」(當時烏孫不屬於西域范圍內)。

北魏,太武帝拓跋壽派遣董琬等通使「西域」回來後,按董琬的理解,他將「西域」分為「四域」:

一域:「自蔥嶺以東,流沙以西」;

二域:「自蔥嶺以西、河曲以東」;

三域:「者舌以南、月氏以北」;

四域:「西海之間,水澤以南」
(後三域均為現帕米爾高原以西以東)(見《北史.西域傳》)。

到這時,中亞許多地區才被看做是「西域」的范圍。

唐代,「西域」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與董琬的理解一致,范圍很大,敦煌以西、天山南北、中亞、西亞地區均為「西域」;「狹義」並非指漢代西域都護所管轄的現新疆南疆地區,而是指蔥嶺以西到波斯(今阿拉伯半島)的這部分中亞地區,「狹義」的「西域」,主要是與唐代的疆域變化分不開的,漢代行政管轄最遠到巴爾喀什湖及蔥嶺一帶,而唐代設置的都督府州縣最遠達波斯。

明代的「西域」是指敦煌以西直到阿拉伯半島等的統稱(見陳誠《西域蕃國志》)。

清代的「西域」,在乾隆時期撰修的《西域圖志》中,對「西域」的范圍做了解釋:「其地在肅州嘉峪關外,東南接肅州,東北至喀爾喀(今蒙古國)、西接蔥嶺,北抵俄羅斯、南接蕃藏,輪廣二萬余里」。乾隆時,「西域」已被稱做「新疆」;嘉慶時,「新疆」一詞就完全代替了「西域 」,故《嘉慶大清一統志》就只稱「新疆」不稱「西域」。《嘉慶大清一統志》所說「新疆」(即「西域」)的范圍是:「東至喀爾喀、瀚海及甘肅界,西至右哈薩克及蔥嶺界,南至拉薩界,北至俄羅斯及左右哈薩克界,廣輪二萬余里......」。這便一目瞭然了,清代的「西域」的范圍位東起敦煌以西,西至巴爾喀什湖及蔥嶺。

光緒10年(1884年),新疆建省,有迪化、阿克蘇、喀什噶爾、伊塔四道;民國時期的1916年,將伊塔道改為伊犁、塔城兩道;1919年將原蒙古科布多的阿勒泰化歸新疆省,設阿山道;1920年增設焉耆、和闐兩道;此時,新疆省共有八道,以後改為八個行政區,1934年設哈密行政區,1942年增設莎車行政區,1943年行政區改為專區;解放前,新疆共有79個縣;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現轄烏魯木齊、克拉瑪依2個地級市以及5個自治州、7個地區的87個縣市。

二、公元前138年張騫出使西域時,「西域」曾先後存在有36個國家。至於古代「西域」三十六國現在的地方,按歷史資料,大致應是:

(一)烏孫:今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市、察布查爾錫伯縣附近幾縣及現哈薩克部分。是當時烏孫國的屬地,但絕大部分被沙俄侵佔;

(二)龜茲:今新疆阿克蘇地區庫車縣、拜城縣一帶;

(三)焉耆: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縣;

(四)於闐:今新疆和田地區和田市一帶;

(五)若羌: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東南、羅布泊西北一帶;

(六)樓蘭: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內的羅布荒漠中,後改國名為鄯善(與現在的吐魯番地區的鄯善縣有別),現僅存樓蘭遺址;

(七)且末: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縣西南,玄奘取經曾在此停留過;

(八)小宛: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縣東、車爾臣河南岸,為西域36國中最小的國。

(九)戎盧:在今新疆和田地區於田縣南;

(十)紆彌:在今新疆和田地區策勒縣東;

(十一)渠勒:在今新疆和田地區策勒縣南;

(上述四國全部在今和田地區東部一帶,均已被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淹沒)

(十二)皮山:今新疆和田地區皮山縣東南的藏桂鄉附近,尚有漢時皮山古城廢墟;

(十三)、西夜:在今新疆和田地區皮山縣西南;

(十四)蒲犁:在今新疆喀什地區葉城縣東一帶;

(十五)依耐:今新疆喀什地區英吉莎縣東南;

(十六)疏勒:今新疆喀什地區疏勒縣和喀什市;

(十七)莎車:今新疆喀什地區莎車縣,後被於闐吞並;

(十八)尉頭:今新疆阿克蘇地區烏什縣和喀什地區巴楚縣一帶;

(十九)溫宿:今新疆阿克蘇地區阿克蘇市和溫宿縣一帶;

(二十)尉犁: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和尉犁縣,後被焉耆吞並;

(二十一)姑墨:今新疆阿克蘇地區拜城縣一帶;

(二十二)卑陸: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以北一帶;

(二十三)烏貪訾: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瑪納斯縣、昌吉市以北一帶;

(二十四)卑陸後國: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以東一帶;

(二十五)單桓: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瑪納斯縣東北;

(二十六)蒲類:今新疆哈密地區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西北;

(二十七)蒲類後國:今新疆哈密地區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西北;

(二十八)西且彌:今新疆塔城地區烏蘇市東南;

(二十九)東且彌: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以西;

(三十)劫國: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圖壁縣東北;

(三十一)狐胡:今新疆吐魯番地區吐魯番市以北;

(三十二)山國: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東;

(三十三)車師前國:現新疆吐魯番地區吐魯番市交河故城;

(三十四)車師後國:現新疆烏魯木齊市及附近地區;

(三十五)車師尉都國:今新疆吐魯番地區吐魯番市東南;

(三十六)車師後城國: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縣周圍。

此外,還有大宛、安息、大月氏、康居、浩罕、坎巨提、吉賓、烏弋山離等十幾個小國為西域國家,現在中亞及阿富汗、印度等國境內。
最強的大概是龜茲吧..

5、唐朝時候的「西域奇香」現在叫什麼名字?

新疆的天山抄北麓與法國的襲普羅旺斯地處同一緯度帶,且氣候條件和土壤條件相似,是薰衣草種植基地,是中國的薰衣草之鄉,新疆的薰衣草已列入世界八大知名品種之一 自古就是 西域進貢 給中國的 必進品之一 被稱為 西域奇香

6、唐朝時哪個地方被稱為西域? 唐朝時哪個地方被稱為西域? 唐朝時哪個地方被稱為西域

就是新疆

7、唐朝時期的西域三十六國分別有哪些?

(一)烏孫:今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市、察布查爾錫伯縣附近幾縣及現哈薩克部分。是當時烏孫國的屬地,但絕大部分被沙俄侵佔;
(二)龜茲:今新疆阿克蘇地區庫車縣、拜城縣一帶;
(三)焉耆: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縣;
(四)於闐:今新疆和田地區和田市一帶;
(五)若羌: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東南、羅布泊西北一帶;
(六)樓蘭: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內的羅布荒漠中,後改國名為鄯善(與現在的吐魯番地區的鄯善縣有別),現僅存樓蘭遺址;
(七)且末: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縣西南,玄奘取經曾在此停留過;
(八)小宛: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縣東、車爾臣河南岸,為西域36國中最小的國。
(九)戎盧:在今新疆和田地區於田縣南;
(十)紆彌:在今新疆和田地區策勒縣東;
(十一)渠勒:在今新疆和田地區策勒縣南;
(上述四國全部在今和田地區東部一帶,均已被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淹沒)
(十二)皮山:今新疆和田地區皮山縣東南的藏桂鄉附近,尚有漢時皮山古城廢墟;
(十三)、西夜:在今新疆和田地區皮山縣西南;
(十四)蒲犁:在今新疆喀什地區葉城縣東一帶;
(十五)依耐:今新疆喀什地區英吉莎縣東南;
(十六)疏勒:今新疆喀什地區疏勒縣和喀什市;
(十七)莎車:今新疆喀什地區莎車縣,後被於闐吞並;
(十八)尉頭:今新疆阿克蘇地區烏什縣和喀什地區巴楚縣一帶;
(十九)溫宿:今新疆阿克蘇地區阿克蘇市和溫宿縣一帶;
(二十)尉犁: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和尉犁縣,後被焉耆吞並;
(二十一)姑墨:今新疆阿克蘇地區拜城縣一帶;
(二十二)卑陸: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以北一帶;
(二十三)烏貪訾: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瑪納斯縣、昌吉市以北一帶;
(二十四)卑陸後國: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以東一帶;
(二十五)單桓: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瑪納斯縣東北;
(二十六)蒲類:今新疆哈密地區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西北;
(二十七)蒲類後國:今新疆哈密地區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西北;
(二十八)西且彌:今新疆塔城地區烏蘇市東南;
(二十九)東且彌: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以西;
(三十)劫國: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圖壁縣東北;
(三十一)狐胡:今新疆吐魯番地區吐魯番市以北;
(三十二)山國: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東;
(三十三)車師前國:現新疆吐魯番地區吐魯番市交河故城;
(三十四)車師後國:現新疆烏魯木齊市及附近地區;
(三十五)車師尉都國:今新疆吐魯番地區吐魯番市東南;
(三十六)車師後城國: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縣周圍。

8、唐朝西域是何地

在初唐,「西域」主要還是指敦煌以西的地區,和從漢到隋「西域」一詞的經典含義一致。版
貞觀十四年(640),侯權君集攻佔高昌國,太宗改置西州之後,「西域」就僅指西州即今吐魯番以西的地區。
7世紀下半葉唐蕃在四鎮地區(大致相當於今新疆)的爭奪,直至長壽元年(692)王孝傑收復四鎮,則造成「西域」一詞詞義的繼續「西移」:從此直至晚唐,「西域」都特指帕米爾以西的地區,而不包括當時稱作「安西」的四鎮地區。

9、西域三十六古國名都有什麼?

烏孫、龜茲、焉耆、若羌、樓蘭、且末、小宛、戎盧、彌、渠勒、皮山、西夜、蒲犁、依耐、莎車、疏勒、尉頭、溫宿、尉犁、姑墨、卑陸、烏貪訾、卑陸後國、單桓。

蒲類、蒲類後國、西且彌、劫國、狐胡、山國、車師前國、車師後國、車師尉都國、車師後城國。

1、龜茲

龜茲國(拼音qiū『cí,梵語Kucina)又稱丘慈、邱茲、丘茲,是中國古代西域大國之一,漢朝時為西域北道諸國之一,唐代安西四鎮之一。為古來西域出產鐵器之地。

在歷史長河中,龜茲是絲綢之路新疆段塔克拉瑪干沙漠北道的重鎮,宗教、文化、經濟等極為發達,龜茲擁有比莫高窟歷史更加久遠的石窟藝術,它被現代石窟藝術家稱做"第二個敦煌莫高窟"。 

龜茲人擅長音樂,龜茲樂舞發源於此。此外尚有冶鐵業,名聞遐邇,西域許多國家的鐵器多仰給於龜茲。

2、西夜

西夜國是絲綢之路南道小國,又名漂沙 。位置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葉城縣境,一說葉城縣城西南的烏夏爾巴什即其國都所在地。 西漢時其王在呼犍谷。有4000人,350餘戶,養兵1000人。人種與羌人相類。

經濟以游牧為主,地產玉石。東漢時人口達萬餘人,戶增至2500,養兵達3000人。國分為西夜與子合兩部 。東漢初,為莎車所破,東漢末被疏勒所並。

北魏時國名又改稱「悉居半」。唐代稱「朱俱 波」或「朱居?」,國力且有發展,曾並吞帕米爾高原上的蒲犁國、德若國和依耐國。其王族為疏勒人,語言與於闐語大同小異。

3、疏勒

疏勒國(梵Kha^sa,藏Shu-lig、Shu-lik) 為西域古國,著名的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相當於今新疆之喀什噶爾。位居西域南、北兩道的交會點,古來即為東西交通的主要進出口。

4、尉頭

漢朝時少數民族建國。治所在今新疆阿合奇縣的哈拉奇鄉一帶,從事游牧,兼營農業,服飾類烏孫,漢朝時屬於西域都護、西域長史。76年,與疏勒起兵反漢,被班超擊敗。三國到北魏,附屬於龜茲,被龜茲所吞並。

5、單桓

漢西域三十六國之一。地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西北郊。單桓國人口為當時西域諸國最少。實為有記載,中國歷史上最小的國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域三十六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龜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疏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尉頭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單桓

與唐朝西域名字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