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請問IDC和ISP有什麼區別?
ISP和IDC許可證都是第一類增值電信業務,其中ISP許可證為互聯網接入業務,IDC許可證為互聯網數據中心。
ISP互聯網接入業務:主要分為小區寬頻和網站接入業務,證書分為省內范圍和跨地區,省內范圍由各省通信局審批,跨地區由工信部審批,申請證書的同事需要評測備案系統,如企業含網站接入還需要評測信安系統,證書申請首先需要辦理申請條件,需要先網上提交材料申請。
IDC互聯網數據中心:主要業務是利用相應的機房設施,以外包出租的方式為用戶的伺服器等互聯網或其他網路相關設備提供放置、代理維護、系統配置及管理服務,例如伺服器託管、主機託管、機櫃機架出租、網路硬碟、存儲空間、雲計算、雲主機、雲平台、虛擬主機、伺服器租賃等IDC業務。
互聯網數據中心業務也包括互聯網資源協作服務業務,需要企業有機房的資源,沒有的話可以租用運營商的機房, 還需要對備案系統、信息安全系統進行評測,同樣證書申請首先需要辦理申請條件,需要先網上提交材料即可,希望可以幫到您。
2、數據中心機房和(IDC)數據中心有什麼區別?
數據中心是IDC(Internet Data Center) 的名詞釋義,機房是對IDC的修飾,數據中心機房必定是數據中心,但是數據中心不一定是數據中心機房的形式,數據中心是全球協作的特定設備網路,用來在interne網路基礎設施上傳遞、加速、展示、計算、存儲數據信息。而數據中心機房是計算機通過代理伺服器與互連網連接構成的區域網。關於數據中心機房施耐德在數據中心中可提供完善的解決方案,從發電、輸電到用電,施耐德電氣可為各個行業提供量身定製的高效解決方案。
3、中國聯通ICT和IDC是什麼意思?
ICT業務是中國三大運營商針對大客戶所提供的重要轉型業務。ICT業務包括:系統集成、視頻監控(包括全球眼等)、VPN等應用業務。ICT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即綜合信息服務提供,以計算機為核心的,包括互聯網、多媒體、IT專業服務等業務,近年來,ICT憑借網路飛速發展,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IDC平台包括主機託管和虛擬主機。「主機託管」是中國網通IDC業務(Internet Data Center,互聯網信息數據中心,簡稱IDC)的主要形式,為客戶提供電信級機房環境,客戶將設備放置在IDC機房,並對自身設備進行管理維護的業務。主機託管業務主要分為VIP專區、按機架出租(/架)和按機位(/U)出租。「虛擬主機」業務是指將一台主機邏輯上劃分成為若乾颱「虛擬」的主機對客戶提供服務,每一台虛擬主機都可以具有獨立的域名和地址,具有完整的Internet伺服器功能,虛擬主機之間邏輯上完全獨立並為用戶提供獨立FTP帳號進行管理。
4、大數據、IDC和雲計算之間有什麼關系嗎?
大數據是雲計算的殺手鐧應用
大數據與雲計算的關系,引起一些人的困惑。為了便於探討二者的關系,這里從「計算」和「數據」的歷史關系說起。因為雲計算首先是一種「計算」,大數據首先是一種「數據」,而計算機就是用來「計算」「數據」的。
計算機是軟體和硬體分離的,是一種軟體定義的電子產品(可編程)。計算機設計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如何有效管理CPU、內存和I/O等硬體資源,以及如何讓應用程序合理使用這些資源。這兩大任務最早內嵌在各種應用程序中,由應用程序自身完成,缺點是費力、復雜和易錯,難以升級和移植,而且重復工作。
上世紀60年代這些共性功能開始從應用中分離出來,逐步形成了一種通用的軟體包,這就是操作系統。操作系統是位於硬體和應用程序之間的「中間件」,讓應用軟體和硬體得以分離並獨立發展,發展成了最核心的計算機系統軟體,也成就了微軟公司的偉大。
以UNIX為始祖的常見現代操作系統有Android、BSD、iOS、Linux、 MacOSX、QNX等,以及原創的微軟Windows、 Windows Phone和IBM的z/OS.操作系統的工作范圍,也從最初的計算機蔓延到手機、游戲控制器、電視機頂盒、智能汽車和智能眼鏡等,還有與雲計算密切相關的Web伺服器。
上世紀70年代,計算機的快速發展使得數字化數據爆發式增長,「海量」數據管理成了新挑戰。把通用操作系統的文件管理用於數據管理時,無論是擴展性、效率和便利性,都不適應「海量」數據的管理需要,應用軟體被迫內嵌自己設計的數據管理系統。同樣的,「海量」數據管理由每個應用程序自身完成,缺點也是費力、復雜和易錯,難以升級和移植,並且重復工作。
於是一種專門面向「海量」數據管理的通用軟體問世了,那就是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一種應用系統軟體。DBMS包括了資料庫定義、創建、查詢、更新和管理等功能,這些都是數據管理所必需的,是操作系統的文件管理系統所沒有的。
著名的DBMS有 MySQL、 PostgreSQL、SQLite、Microsoft SQL Server、Microsoft Access、Oracle、Sybase、dBASE、FoxPro和IBM DB2等,都是關系型DBMS.當然還有非關系型No SQL模式的,只是沒那麼流行。
DBMS與字處理軟體等一起,成為單機時代最重要的應用軟體,也成就了一家偉大的應用軟體公司Oracle.大約不足20年前,操作系統和資料庫的技術和市場未來,看起來都那麼可預知。一個是微軟的天下,一個是Oracle的天下。
但互聯網來了,尤其是Web開始流行。
Web伺服器所使用的操作系統,最初面向單機設計,擴展用於區域網范圍內管理多台伺服器還勉強可用。但當互聯網巨頭崛起,需要Web伺服器的操作系統管理數百萬台Web伺服器的時候,傳統操作系統勉為其難,需要「技術革命」了。「革命」的結果就是雲計算。
雲計算大傘下有很多概念,核心技術之一是虛擬化。虛擬化有「1虛N」和「N虛1」兩種模式,前者主要是為了省錢,以Amazon AWS為代表;後者主要是為了大數據處理,以Google GAE為代表。
雲計算的「N虛1」模式,可將多台物理計算機虛擬化為一台超級計算機,向應用程序提供資源池的調度管理服務,與傳統操作系統的功能幾乎完全相同,因此常被稱為「雲計算操作系統」。只是雲計算操作系統的工作范圍,擴大到數據中心甚至整個互聯網范圍內,把每台計算機也當做資源看待和管理。
有了雲計算操作系統,雲應用軟體和硬體(計算機資源)得以分離,各自可以獨立發展。歷史再次重演,雲計算以及SNS、微博、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等的快速發展,具有3V特點的數據爆發,大數據管理的挑戰也最先到來。同樣,面向計算設計的通用雲計算操作系統,在大數據管理方面的擴展性、效率和便利性,都面臨新挑戰。
歷史上計算機面對「海量」數據的挑戰,將數據應用和數據管理分離,催生了通用的DBMS.現在雲計算面對大數據的挑戰,也必將使大數據應用和大數據管理分離,催生「大資料庫管理系統」,並且逐步走向通用化和平台化。
ATM(非同步傳輸模式)是通信資源稀缺時代的產物,TCP/IP是通信資源富饒時代的產物。類似的,傳統DBMS是IT資源稀缺時代的產物,大數據管理系統是IT資源富饒時代的產物。
計算是工具,可以工業化提供;數據是資源,是個性化的資產。如果說Office、游戲等是PC的殺手鐧應用,瀏覽器、搜索、SNS等是互聯網的殺手鐧應用,那麼大數據等就是雲計算的殺手鐧應用。
5、IDC與IPC有什麼區別?
互聯網數據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簡稱IDC,就是電信部門利用已有的互聯網通信線路、帶寬資源,建立標准化的電信專業級機房環境,為企業、政府提供伺服器託管、租用以及相關增值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務。
IPC$(Internet Process Connection)是共享"命名管道"的資源(大家都是這么說的),它是為了讓進程間通信而開放的命名管道,可以通過驗證用戶名和密碼獲得相應的許可權,在遠程管理計算機和查看計算機的共享資源時使用。
利用IPC$,連接者甚至可以與目標主機建立一個空的連接而無需用戶名與密碼(當然,對方機器必須開了ipc$共享,否則你是連接不上的),而利用這個空的連接,連接者還可以得到目標主機上的用戶列表(不過負責的管理員會禁止導出用戶列表的)。
我們總在說ipc$漏洞ipc$漏洞,其實,ipc$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漏洞,它是為了方便管理員的遠程管理而開放的遠程網路登陸功能,而且還打開了默認共享,即所有的邏輯盤(c$,d$,e$……)和系統目錄winnt或windows(admin$)。
所有的這些,初衷都是為了方便管理員的管理,但好的初衷並不一定有好的收效,一些別有用心者(到底是什麼用心?我也不知道,代詞一個)會利用IPC$,訪問共享資源,導出用戶列表,並使用一些字典工具,進行密碼探測,寄希望於獲得更高的許可權,從而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6、idc等級是什麼
就是數據中心的等級,大型的設備和管理都比較完善的機房可以稱為數據中心。數據中心分為Tier 1 — Tier 4四個等級,Tier 4最高,Tier 1和Tier 2,Tier 3和Tier 4都比較接近。而Tier 2和Tier 3之間的差距就非常大了。最低級的Tier 1平均每年有總和超過一天的故障時間,而最高級的Tier 4隻能允許平均每年24分鍾故障時間。
7、大數據,IDC,雲計算之間有什麼關系嗎?
大數據是雲計算的殺手鐧應用
大數據與雲計算的關系,引起一些人的困惑。為了便於探討二者的關系,這里從「計算」和「數據」的歷史關系說起。因為雲計算首先是一種「計算」,大數據首先是一種「數據」,而計算機就是用來「計算」「數據」的。
計算機是軟體和硬體分離的,是一種軟體定義的電子產品(可編程)。計算機設計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如何有效管理CPU、內存和I/O等硬體資源,以及如何讓應用程序合理使用這些資源。這兩大任務最早內嵌在各種應用程序中,由應用程序自身完成,缺點是費力、復雜和易錯,難以升級和移植,而且重復工作。
上世紀60年代這些共性功能開始從應用中分離出來,逐步形成了一種通用的軟體包,這就是操作系統。操作系統是位於硬體和應用程序之間的「中間件」,讓應用軟體和硬體得以分離並獨立發展,發展成了最核心的計算機系統軟體,也成就了微軟公司的偉大。
以UNIX為始祖的常見現代操作系統有Android、BSD、iOS、Linux、 MacOSX、QNX等,以及原創的微軟Windows、 Windows Phone和IBM的z/OS.操作系統的工作范圍,也從最初的計算機蔓延到手機、游戲控制器、電視機頂盒、智能汽車和智能眼鏡等,還有與雲計算密切相關的Web伺服器。
上世紀70年代,計算機的快速發展使得數字化數據爆發式增長,「海量」數據管理成了新挑戰。把通用操作系統的文件管理用於數據管理時,無論是擴展性、效率和便利性,都不適應「海量」數據的管理需要,應用軟體被迫內嵌自己設計的數據管理系統。同樣的,「海量」數據管理由每個應用程序自身完成,缺點也是費力、復雜和易錯,難以升級和移植,並且重復工作。
於是一種專門面向「海量」數據管理的通用軟體問世了,那就是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一種應用系統軟體。DBMS包括了資料庫定義、創建、查詢、更新和管理等功能,這些都是數據管理所必需的,是操作系統的文件管理系統所沒有的。
著名的DBMS有 MySQL、 PostgreSQL、SQLite、Microsoft SQL Server、Microsoft Access、Oracle、Sybase、dBASE、FoxPro和IBM DB2等,都是關系型DBMS.當然還有非關系型No SQL模式的,只是沒那麼流行。
DBMS與字處理軟體等一起,成為單機時代最重要的應用軟體,也成就了一家偉大的應用軟體公司Oracle.大約不足20年前,操作系統和資料庫的技術和市場未來,看起來都那麼可預知。一個是微軟的天下,一個是Oracle的天下。
但互聯網來了,尤其是Web開始流行。
Web伺服器所使用的操作系統,最初面向單機設計,擴展用於區域網范圍內管理多台伺服器還勉強可用。但當互聯網巨頭崛起,需要Web伺服器的操作系統管理數百萬台Web伺服器的時候,傳統操作系統勉為其難,需要「技術革命」了。「革命」的結果就是雲計算。
雲計算大傘下有很多概念,核心技術之一是虛擬化。虛擬化有「1虛N」和「N虛1」兩種模式,前者主要是為了省錢,以Amazon AWS為代表;後者主要是為了大數據處理,以Google GAE為代表。
雲計算的「N虛1」模式,可將多台物理計算機虛擬化為一台超級計算機,向應用程序提供資源池的調度管理服務,與傳統操作系統的功能幾乎完全相同,因此常被稱為「雲計算操作系統」。只是雲計算操作系統的工作范圍,擴大到數據中心甚至整個互聯網范圍內,把每台計算機也當做資源看待和管理。
有了雲計算操作系統,雲應用軟體和硬體(計算機資源)得以分離,各自可以獨立發展。歷史再次重演,雲計算以及SNS、微博、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等的快速發展,具有3V特點的數據爆發,大數據管理的挑戰也最先到來。同樣,面向計算設計的通用雲計算操作系統,在大數據管理方面的擴展性、效率和便利性,都面臨新挑戰。
歷史上計算機面對「海量」數據的挑戰,將數據應用和數據管理分離,催生了通用的DBMS.現在雲計算面對大數據的挑戰,也必將使大數據應用和大數據管理分離,催生「大資料庫管理系統」,並且逐步走向通用化和平台化。
ATM(非同步傳輸模式)是通信資源稀缺時代的產物,TCP/IP是通信資源富饒時代的產物。類似的,傳統DBMS是IT資源稀缺時代的產物,大數據管理系統是IT資源富饒時代的產物。
計算是工具,可以工業化提供;數據是資源,是個性化的資產。如果說Office、游戲等是PC的殺手鐧應用,瀏覽器、搜索、SNS等是互聯網的殺手鐧應用,那麼大數據等就是雲計算的殺手鐧應用。
8、IDC和ISP他們有什麼區別呀,俺就是搞不明白啊
互聯網數據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簡稱IDC,就是電信部門利用已有的互聯網通信線路、帶寬資源,建立標准化的電信專業級機房環境,為企業、政府提供伺服器託管、租用以及相關增值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務。
通過使用電信的IDC伺服器託管業務,企業或政府單位無需再建立自己的專門機房、鋪設昂貴的通信線路,也無需高薪聘請網路工程師,即可解決自己使用互聯網的許多專業需求。
IDC主機託管主要應用范圍是網站發布、虛擬主機和電子商務等。比如網站發布,單位通過託管主機,從電信部門分配到互聯網靜態IP地址後,即可發布自己的www站點,將自己的產品或服務通過互聯網廣泛宣傳;虛擬主機是單位通過託管主機,將自己主機的海量硬碟空間出租,為其他客戶提供虛擬主機服務,使自己成為ICP服務提供商;電子商務是指單位通過託管主機,建立自己的電子商務系統,通過這個商業平台來為供應商、批發商、經銷商和最終用戶提供完善的服務。
而ISP的英文是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翻譯為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即向廣大用戶綜合提供互聯網接入業務、信息業務、和增值業務的電信運營商。ISP是經國家主管部門批準的正式運營企業,享受國家法律保護。 ISP是Internet服務提供商,主要是指Internet接入服務,即通過電話線把你的計算機或其他終端設備連入Internet。
國內提供Internet服務的機構有三類。
一類是官方提供的電信ISP服務,也就是郵電系統提供的ChinaNET,它連接了各省市自治區的地方電信局的子網,已經具有中國的TCP/IP電信骨幹網的雛形。ChinaNET在北京就提供接駁服務。
第二類是非官方的國家教育與科研網路,有中科院系統的互聯網路和以清華大學為中心的教育科研網CERN-NET,主要連接了全國各地的大學及科研院所,但由於沒有各種國家規定的做放開電信商業服務的許可證等正式手續,一般不向企業及普通個人提供接駁服務。
第三類則是新興的由商業機構提供的Internet接駁服務,也就是真正意義上的ISP。目前,持有所有電信管理部門頒發的經營許可證的公司數量不少。這類商業機構在郵電部或當地電信管理局的許可下,可為廣大個人提供Internet供應服務。
9、IDC技術主要是做什麼工作?詳細點,謝謝!
主要就是對IDC機房的設備維護。保障機房設備正常運行。
1、通過對機房環境支撐系統、監控設備、計算機主機設備定期檢測、維護和保養,保障機房設備運行穩定。
2、通過保養延長設備生命周期,降低故障率。
3、確保機房在突發事故導致硬體設備故障,影響機房正常運作情況下,可及時得到設備供應商、或機房服務維護人員的產品維修、和技術支持,並快速解決故障。
4、互聯網數據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簡稱IDC,就是電信部門,利用已有的互聯網通信線路、帶寬資源,建立標准化的電信專業級機房環境,為企業、政府提供伺服器託管、租用,以及相關增值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務。
(9)idc計算機擴展資料:
IDC機房的維護方法:
1、機房除塵及環境要求:
定期對設備進行除塵處理,清理,調整安保攝像頭清晰度,防止由於機器運轉、靜電等因素將塵土吸入監控設備內部。同時檢查機房通風、散熱、凈塵、供電、架空防靜電地板等設施。機房室內溫度應控制在+5℃~+35℃,相對濕度應控制在30%~85%。
2、機房空調及新風維護:
檢查空調運行是否正常,換風設備運轉是否正常。從視鏡觀察製冷劑液面,看是否缺少製冷劑。檢查空調壓縮機高、低壓保護開關、乾燥過濾器及其他附件。
3、UPS及電池維護:
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電池核對性容量測試;進行電池組充放電維護及調整充電電流,確保電池組正常工作;檢查記錄輸出波形、諧波含量、零地電壓;查清各參數是否配置正確;定期進行UPS功能測試,如UPS同市電的切換試驗。
4、消防設備維護:
檢查火警探測器、手動報警按鈕、火災警報裝置外觀及試驗報警功能;檢查火災警報控制器的自檢、消音、復位功能及主備用電源切換功能。
5、電路及照明電路維護:
鎮流器、燈管及時更換,開關更換;線頭氧化處理,標簽巡查更換;供電線路絕緣檢查,防止意外短路。
6、機房基礎維護:
靜電地板清洗清潔,地面除塵;縫隙調整,損壞更換;接地電阻測試;主接地點除銹、接頭緊固;防雷器檢查;接地線觸點防氧化加固。
7、機房運維管理體系:
完善機房運維規范,優化機房運維管理體系。維護人員24小時及時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