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國古代各級行政單位名稱
在我國漫長的兩千多年的封建史上,每個朝代的地方行政區域的劃分制度一直處在不斷地變化之中。我國最早實行的是「九州」制和「十二州」制。《漢書·地理志》說,在原始社會的黃帝時代已經開始「畫野分州」,每一萬平方里為一州;堯時分天下為十二州,大禹治水後又分天下為九州。在《尚書·禹貢》中詳細記載著九州的名稱,它們是冀、袞、青、徐、揚、荊、豫、梁、雍。其他古籍所記載的九州名稱與《禹貢》稍有出入。十二州的說法,最早見於《尚書·堯典》, 有列出州名。因此,「九州」一說要比「十二州」的影響大,後來九州也就成了中國的別稱。
和九州、十二州同時並行的還有「畿服」之制。這是以一個國家的都城為中心,每向外方圓五百里逐次劃分成甸、侯、綏、要、荒五服,也有劃分成九服的。但以上只是後代學者在追憶歷史時表達的一種理想主義的說法,並非是真正實行了的地方行政區域的劃分制度。 戰國晚期,鄒衍提出「大九洲」地理學說,認為中國境內的九州合起來只能算一州,叫「赤縣神州」。因此,後來泛指中國境內時,又有神州大地的說法。像這樣的九個小州合起來成為一個大洲,共有九個大洲,洲與洲之間都有海水環繞,再往外是大地的邊際,中國不過居天下八十一分之一。這同樣只是一種大膽的想像而已。
. 秦始皇統一天下,我國開始有了較為正規的地方行政區域劃分制度。秦代普遍推行郡縣制,分天下為三十六郡,郡下設若干縣,由中央政府委派官吏管理地方各項事務。
漢代實行郡、國並行制,郡由朝廷直接管轄,國分封給有功勞的大臣,每國各領數郡土地,郡、國數目比秦代有很大的增加。到漢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郡國已達103個,郡和王國之下有縣、邑、道、侯國。縣、邑有1314個,道32個,侯國241個 。
漢代在實行郡國並行制的同時還採用了州制。封國勢力過於強大,往往會形成割據的局面。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在經過一系列對內削藩,對外開拓疆土的基礎上,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將全國分成十三州刺史部,簡稱「十三部」或「十三州」。各置刺史代表中央管理地方事務。從東漢至南北朝,不斷沿用州制。雖然各個時期都有改動,州的劃分、數目與名稱不盡相同,但基本格局未變,均以州為最高一級地方行政構機,下轄郡、縣等。到隋煬帝時,廢除州制,恢復推行郡、縣二級地方行政制度。至此,中國歷史在八百多年後又回到秦初的統治方式。 唐、宋、遼、金幾代朝廷改用道、府、路的地方行政區域的劃分制度。唐太宗分全國為十道,每道各轄幾十個州。中唐又析置十五道,井與節度使制度逐漸融合。 在道制之外,又有府制。分別設在國內要地和邊境地區。北 宋開始,改用路為最高地方行政機構,分全國為二十三路,下轄府與州。兩宋和遼、金時期,路的設置、分合及所轄的府、州常有變動。
至元代,我國行省制度確立起來。元代疆域遼闊,戰爭頻繁,為了便於管理,把勝利成果鞏固下來,除設置中央一級的中書省外,又將全國劃分成十個大的地方行政區域,它們是嶺北行省、遼陽行省、陝西行省、甘肅行省、河南江北行省、江浙行省、江西行省,湖廣行省、四川行省和雲南行省。每個行省下轄路、府、州、縣四級地方行政機構。
元朝創設的行省制度,是秦朝以來郡縣制度的發展,也是我國歷史上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區域劃分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行省制度的建立,不僅加強了元朝的中央集權統治,鞏固了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統一,而且對明、清以及後來的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區域劃分制度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元代後,「行省」這個名稱一直沿用下來。明代雖然改行省為布政司,但在口語中仍如此稱呼。元代的行省劃分,也初步奠定了今天中國的行省規模和政區劃分。
2、西漢的行政單位
西漢採取「抄郡國制」,郡縣和封國並存襲。皇帝分封侯國和王國,其中侯國只享有封地內的稅收無軍事和行政權並受郡的管轄,而王國則擁有獨立的政治和軍事權力。武帝以後 ,國的地位相當於郡。一郡所統之縣,一般約為20縣上下,一郡總人口數以20萬左右者居多,多者也可逾百萬。漢代一縣,其面積大約為方百里。漢代列侯所食之縣曰侯國,郡之長官為太守,縣之長官為令、長。漢武帝時為監察地方,全國分13州,設置刺史。後來,刺史權漸重,積久成制,成為行政長官。西漢末到東漢,刺史改稱州牧,級別提高,成為最高地方行政長官。州也成了最高地方行政區劃了。
3、兩漢至明清中央行政體制的演變過程?
這個問題太龐大,說起來篇幅太大。我就只談幾點有意思的:
地方行政區域的變化:秦漢時期,實行的是郡縣制。現在中國是行省制,而郡縣制反而在日本。
東漢時期,出現了州。就是恢復三皇五帝時期的「九州」設想。漢代九州,實際上變化成十三州。於是郡縣制,變成了州郡縣三制。唐朝時候,廢除了郡,直接就是州縣制。唐代中期又演變為道、州(府)、縣三級制。
宋代時,又稱道為「路」,所以宋代是路(道)、州(府)、縣三級制。唐宋時期,全國大多數時候是十三道(有時是十五道),類似於漢代的十三州。而唐宋時期的州,已經不是漢代的州的含義了,當時全國已經幾百個州了。這也就是今天各個大城市如「廣州」「鄭州」的來歷。
省的來源。
(1)漢武帝時,在宮廷設置「內朝」,叫做尚書台,目的是削弱「外朝」的丞相權力。東漢時期的尚書令,就成為實質最高權力中心,丞相反而是虛職。三國時期,曹操擔任丞相,權力重新回到「外朝」。東吳和蜀國,同樣也是丞相制,例如諸葛亮也是丞相。
(2)曹操的兒子曹丕稱帝後,廢除丞相制,同時,他又將「尚書台」移到宮廷外,也就是外朝。此時他將「尚書台」改成「中書省」。中書省就成為權力中心。
(3)司馬懿的後代建立的晉,又將「中書省」分拆成三省: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
(4)隋唐宋三代均採用「三省六部制」。三省: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其中尚書省位階最高,尚書省又下設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共六部。尚書省的最高長官叫做尚書令(尚書僕射),尚書令實質上就是宰相。
(5)元朝時期,三省合並成一省,只有「中書省」。但元朝開始實行「行省制」。就是將原來只有中央才有的「中書省」,在地方政府也開始設置「行中書省」。即行動的中書省的意思。但後來「行動的省」,逐漸變成了固定的地方治所。這也就是今天省的來源。
省,最初的意思是「反省」的意思。孔子說,任何人都應該「日三省乎己」,皇上也需要經常反省自己的過錯。最初曹丕設立「中書省」,就是幫助皇上反省的機構。後來逐漸演變,元朝時變成了行動的「反省機構」,再後來,就變成了固定的反省機構,就變成了今天的各省市的「省」。
日本的政府設置,仍保留古代中國特色。例如日本的地方行政區域叫做「縣」,源於漢代的郡縣制。日本的外務省(外交部)、衛生省(衛生部),就是類似古代中國的那種「中書省」的中央機構。
4、西漢中央和地方的行政制度各叫什麼?
一、中央制度:三公九卿制
西漢實行三公九卿制,始於秦,目的在於加強中央集權,其特點是確立皇權至高無上地位,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公」與分掌國家朝廷各項行政事務 「九卿」職權分開,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起步的標志,對以後歷代王朝的政治體制產生了深遠影響。
漢武帝時改革了中央官制,把中央官員分為外朝官、內朝官。外朝官有丞相及丞相之下的各六百石官。而內朝官,或稱中朝官,包括大司馬和左、右、前、後將軍,尚書,以及侍中、散騎、諸吏、諸郎、博士等。
所謂內朝官或中朝官就是由皇帝直接差遣,而不專任行政職務的,與行政性質的正規官稱的外朝官相對而言的。
二、地方制度:群國並行制
西漢,在地方上繼承秦朝的郡縣制,同時又分封同姓諸侯國,郡國兩制並行。因為劉邦認為秦朝滅亡的原因是因為缺少沒有同姓諸侯王的護駕,同時設置封國也有利於平衡各方勢力,有利於社會穩定。
文景兩代相繼執行的「以親制疏」和「眾建諸侯」之策,使王國數目增多,領域縮小;景帝悉收王國支郡以屬中央,又使漢郡數目激增,至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共有王國二十五(西漢一代王國最高數),漢郡四十三。
(4)漢代行政域名擴展資料
三公九卿制和郡國並行制的作用
一、三公九卿制
西漢的三公九卿制,從根本上加強了中央集權,突出了皇權,削弱了(丞)相權,把中央官員分為內外朝更加強了中央機構為皇帝服務的職能。並且對後世影響巨大,被一直沿用。
三公和九卿以及列卿等,都各有自己的府寺,以處理日常事務。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襲。並且分工明確,行政效率高,有利於鞏固大一統的封建王朝中央集權統治。
二、郡國並行制
漢初政權推行郡國並行制,擴大地方王國的自治權力,中央政府對地方事務不多加干涉,也是當時「無為而治」的表現形式。其時的郡國並行制,對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起了較大作用。
漢朝的郡國並行制,導致後期諸侯王權力很大,其政權與中央基本相同,進而導致後來的「七國之亂」。
七國之亂平定後,景帝下令取消了諸侯王的治民權,又減縮諸侯王的統治機構,降低王國官職的等級,使之成為中央直接管理的一級地方行政單位,基本上解決了劉邦實行諸侯王制度的弊病,到了漢武帝時期又實行推恩令,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
5、中國歷史上有監察區轉為行政區的現象,如漢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這體現出( ) A.中央集權
A
6、行政區域名有34個,其中域名「ln」適用於
以機構區分的最高域名原來有7個:com(商業機構)、net(網路服務機構)、gov(政府機構)、mil(軍事機構)、org(非盈利性組織)、e(教育部門)、int(國際機構)。1997年又新增7個最高級標准域名:firm(企業和公司)、store(商業企業)、web(從事與WEB相關業務的實體)、arts(從事文化娛樂的實體)、REC(從事休閑娛樂業的實體)、info(從事信息服務業的實體)、nom(從事個人活動的個體、發布個人信息)。這些域名的注冊服務 由多家機構承擔, CNNIC也有幸成為注冊機構 之一; 按照ISO-3166標准制定的國家域名,一般 由各國的NIC(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網路信息中心 )負責運行。
以地域區分的最高域名有:AQ(南極洲)、AR(阿根廷)、AT(奧地利)、AU(澳大利亞)、BE(比利時)、BR(巴西)、CA(加拿大)、CH(瑞士)、CN(中國)、DE(德國)、DK(丹麥)、ES(西班牙)、FI(芬蘭)、FR(法國)、GR(希臘)、IE(、愛爾蘭)、IL(以色列)、IN(印度)、IS(冰島)、IT(義大利)、JP(日本)、KR(韓國)、MY(馬來西亞)、NL(荷蘭)、NO(挪威)、NZ(紐西蘭)、PT(葡萄牙)、RU(俄羅斯)、SE(瑞典)、SG(新加坡)、TH(泰國)、TW(中國台灣)、UK或GB(英國)、US(美國)(一般可省略)等。
我國域名體系分為類別域名和行政區域名兩套。類別域名有六個,分別依照申請機構的性質依次分為: A C-科研機構; COM-工、商、金融等專業; EDU-教育機構; GOV-政府部門; NET-互 聯網路、接入網路的信息中心和運行中心; ORG-各種非盈利性的組織。行政區域名是按照我國的各個行政區劃分而成的,其劃分標准依照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 的國家標准而定,包括「行政區域名」34個, 適用於我國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分別為 : BJ-北京市; SH-上海市;TJ-天津市; CQ-重慶市; HE-河北省; SX-山西省; NM-內蒙古自治區;LN-遼寧省; JL-吉林 省; HL-黑龍江省; JS-江蘇省; ZJ- 浙江省; AH-安徽; FJ-福建省; JX- 江西省; SD-山東省; HA-河南省; HB- 湖北省; HN-湖南省; GD-廣東省; GX- 廣西壯族自治區; HI-海南省; SC-四川 省; GZ-貴州省;YN-雲南省; XZ-西藏 自治區; SN-陝西省; GS-甘肅省; QH -青海省; NX-寧夏回族自治區; XJ-新 疆維吾爾自治區; TW-台灣; HK-香港; MO-澳門。 CN域名除 e.cn由CernNic(教育網)運行外,其他均由 CNNIC運行。
傳統的域名和網址是一個技術層面上的事物,並有著嚴格的規定,上述幾個部分組成了一個完整的「網址」(URL),有的URL中還包含了資料庫、密碼等內容。近來出現了中文域名,如「3721中文網址」是一種架設在IP地址和域名技術之上的「應用和服務」,它不需改變現有的網路結構和域名體系,將一個復雜的URL轉換為一個直觀的中文詞彙,實現中文用戶的輕松上網。另一種「CNNIC中文域名」則突出網路的概念和技術,因為它是一個技術標准和規范,它的推出使域名漢化有標准可循,充分體現了CNNIC作為中國域名管理機構的身份,為中文網站提供了本土化
7、漢朝在西域設置的最早的行政機構是
公元前60年,為了管理統一後的西域,西漢在烏壘城(今輪台縣境內)回建立西域都護府答,正式在西域設官、駐軍、推行政令,開始行使國家主權,西域從此成為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漢宣帝任命鄭吉為第一任西域都護。
8、漢朝的地方行政機構的設置與秦朝有什麼區別
漢承秦制,這是我們公認的。但是具體到兩漢和秦朝地方行政機構的區別的話,還有必要做一區分。西漢初期,也就是高祖劉邦到漢武帝劉徹執政初期。西漢基本採用秦朝的郡縣制,以及周朝的分封制,然而漢朝的分封制實在與春秋戰國的諸侯分封差別很大。其一,漢朝各諸侯王皆為劉姓諸侯王,即皇室親戚。其二,漢朝的諸侯王權力全然沒有春秋戰國時的諸侯權力大。而漢朝諸侯國的封地是很小的。比如西漢的一個郡,其意義與今天的省差不多,郡太守秩比兩千石,相當於今天的部級高官,一個郡的大小卻要比今天的省要小一些,在郡的周圍一般會分布一些諸侯國,而諸侯國的土地面積比較小,正常的一般像今天的上海市這樣大,可能還要小一些,甚至曉得多,而且諸侯國只有王公衛隊是屬於私人軍隊,人數大搞不超過500人,其自己是沒有控制軍隊的權力的,至於西漢景帝是的七國之亂則是另外一回事了。另外中央政府會派遣官吏去監督諸侯的各項工作,諸侯國的丞相等也都是皇帝任命的。不過諸侯國內的人民所生產的糧食稅收之類都屬於諸侯王。
再來看看郡一級,郡太守在漢朝是大官,跟今天的省委書記有一拼。其負責管理整個郡的行政和軍事事務。屬官與中央機構相似,不過級別要小,一般為秩比一千石或者六百石。在下一一級有縣,縣令為六百石官員。屬官有縣丞等。
西漢的郡縣制在中央集權方面是很好的應用,漢初七國之亂後,諸侯王的權力與封地不斷縮小,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從此漢朝諸侯王再也沒能有大的作為。西漢後期中央政府設置了刺史這一官職,秩比六百石,屬於小官,然而其直接有皇帝任命,只向皇帝負責,專門又皇帝派遣到各個郡去做監察事務,可以直接反應郡太守的工作情況,這就相當於一個正科級幹部可以直接給中共中央反應部級幹部的工作得失。所以在當時來說刺史有很大的權力,然而刺史也是由中央政府的管理機構所管理牽制的,廷尉署可以直接參奏刺史。到了東漢,宦官和外戚輪流專權,朝政黑暗,導致了刺史的權力不斷增大,官位超過了郡太守,開始對中央集權構成嚴重威脅。東漢末年,董卓正是以刺史的身份開始了威脅漢室的舉動,最終也導致了東漢的滅亡。
漢初的諸侯王勢力極其強大。劉邦分封天下時候,分封了7大異姓王,他們占據了漢朝的半壁江山且手握重兵,所以才有了後來劉邦逐步鏟除各位異姓王,但是劉姓的各王也同樣不甘寂寞,漢景帝時爆發了七國之亂,吳王和楚王動用兵力達20多萬,景帝胞弟梁王劉武同樣勢力強大,竟然以一己之力獨抗20萬吳楚聯軍的數月進攻。諸侯之禍一直到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後才逐步解決。
9、什麼是行政域名,例如gd.cn
以省級行政區的拼音首字母在CN前為標志,這類域名重名的可能性比較小,畢竟用的人不多,但是由於是省級域名所以有局限性。為了好的網站發展,還是建議使用CN或COM的頂級域名
10、漢代的州大致相當於什麼行政區劃?
漢代的州是僅次於中央的行政區劃。比較大,全國分為十多個州。考慮到漢代的疆域中新專疆地區是都護府屬,不設州。州大致相當於現在的省但略大。其實漢代的州本身大小不一,北方的某些州比現在的省略小,南方的三個則很大,大致相當於現在幾個省構成的地區(華東、華南)。現在法國的大區和這個相似,大區下設的省則相當於州下設的郡。
不過這是從大小上來說,從行政權力上,相當於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