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辦公用品耗材的市場怎麼做,具體細節有哪些
經過了2010年中國整體經濟的復甦,2011年中國列印耗材市場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正在 展現新的特點。根據IDC報告《中國列印耗材市場2010-2015年預測與分析》,2010年中國列印耗材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到96.2億元人民幣,噴 墨耗材出貨量同比小幅增長3.0%,激光耗材市場繼2009年的增長低迷之後,2010年同比增長為10.5%。
在穩定增長的列印機保有量和逐步恢復的整體經濟帶動下,IDC依然看好列印耗材市場的未來發展,IDC預計噴墨和激光耗材整體市場出貨量將保持10.6%的五年復合增長率,2015年銷售收入將達到142.2億元人民幣。
IDC中國PC與外設產品市場研究部高級分析師霍原光認為,經過經濟危機後,噴墨列印耗材市 場整體格局發生較大變化,原裝耗材市場從過去的由主流品牌和少量小品牌組成,發展為目前的HP、Epson、Canon三足鼎立的格局;激光列印耗材市場 則呈現相對復雜的市場格局,原裝耗材廠商和通用耗材廠商之間的競爭將隨著政府采購的開放而愈加激烈。未來五年內中國列印耗材市場規模將保持增長態勢,並展 現以下的特點:
噴墨市場照片列印漸成主流,連續供墨系統潛力巨大
噴墨列印機依舊保持其在文檔列印上的應用,並伴隨商用噴墨列印機的推廣獲得進一步發展。墨水 技術和輸出速度及品質的提升拉動了照片輸出應用的需求,家用和專業市場的劃分也越來越細;由於照片列印大約比文本列印多耗20倍的墨水,是照片列印成本中 的最大支出,連續供墨系統以其低廉的列印成本在圖文輸出領域有較深厚的用戶基礎。兼容墨水質量的提高和連供穩定性的增強推動了連供系統的普及,也成為照片 列印市場有力的助推器。
激光列印耗材市場依託不斷增長的保有量,2010-2015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7.5%
目前激光列印耗材(硒鼓,碳粉)成為為數不多的高增長IT產品,未來五年激光列印機(單功能和多功能一體機)市場保有量的年復合增長率以不低於10%的比例不斷擴大,其巨大的規模累積效應拉動了激光列印耗材市場在未來五年保持17.5%的年復合增長率。
政府采購方式的改變為通用耗材廠商帶來發展新機遇
中國目前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通用耗材生產基地,其內銷的規模也隨著廠商的推廣逐步擴大,並形 成了由幾家龍頭企業和數十家中等規模的通用耗材生產企業構成的穩固的市場格局。通用廠商整體實力的增強和通用耗材品質的提升,使得通用耗材市場更趨規范化 和規模化。尤為重要的是,在國家積極倡導的環保、綠色、節能等政策的影響下,政府采購的方式有了積極的轉變,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將過去列印機及耗材 的總包制轉化為分包制,耗材產品可以單獨立項采購,為通用耗材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而其後通用耗材在各級政府部門采購的中標情況已經顯示出其對通用耗材市 場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2011年隨著整體外設市場的穩定發展,列印耗材市場迎來了更好的發展環境和機遇,原裝品牌 由於具有產品技術上的壟斷性和產品更新的主動權,在耗材市場依然是強勢主流;通用耗材在政府分包體系的推動下也獲得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假冒耗材在原裝耗 材廠商防偽技術的普及和聯合執法的打擊下,受到了有效遏制,促進了列印耗材市場的健康發展。
2、3D列印機的冬天來了嗎
可能吧。
2015年上半年IDC對列印機市場的數據,二季度全球列印機出貨量2410萬台,同比減少5.9%,金額132億美元,同比下降3.4%。噴墨列印機佔58.7%的份額,激光列印機市場縮水10.4%,其中黑白激光列印機市場下降12.1%。
3、求一些列印機最基礎的知識,詳細點,謝謝,我是新手拜託了各位 謝謝
列印機自其出現以來一直都是計算機最重要的外部設備,不論從事何種行業,在每天的工作中大概都離不開列印設備,我們通過計算機進行各種文檔處理後,往往最後一步就是用列印機進行輸出。相對其它IT產品的發展歷程來看,激光列印機的技術成熟得較快,雖然過去的幾年以來,激光列印機在核心技術上沒有特別明顯的變革,但它仍然憑借速度快、使用成本低,列印負荷量大等優勢占據著辦公室中列印設備的主流地位。 隨著彩色商務的概念不斷深入人心、多功能一體機需求的快速增長,這過去的一年裡,我們看到各大廠商都紛紛加大了對這兩個產品領域的投入力度。相比之下,傳統的黑白激光列印機市場好像略顯沉寂,那麼,在這個彩色激光列印機迅速普及的時候,對於黑白激光列印機特別是價格低廉的入門級黑白激光列印機你還需要嗎? 我們的答案是肯定的,看一下彩色激光列印機的市場,雖然在近兩年銷售數量的增速十分迅猛(據IDC調查數據2004年彩色激光列印機的年增長速率達到110%),但畢竟用戶基數少,市場的實際保有量並不是很大,彩色激光列印機其實還處於進一步發展的准備階段。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彩色激光列印機高昂的耗材成本及應用需求仍然是它目前發展的瓶頸。在耗材成本上,四色碳粉、感光單元和定影器件等耗材的售價仍然很高,一套耗材的價格甚至超過或達到了主機的采購成本。 應用需求上,入門級彩色激光列印機4至5ppm的列印速度,對於有切實彩色商務需求的用戶又實在難以忍受。而中國經濟繼續持續高速增長,中小企業的數量和規模還在不斷擴大,隨著企業業務越來越專業化,競爭日趨激烈,企業在選擇列印機的時候,更多考慮的是產品的速度快、質量高以及負荷量大,並且實際擁有成本低。 消費者目前的這些需求正是黑白激光列印機的優勢所在,而且憑借黑白激光列印機在市場的多年「耕耘」,這類產品已經有著自己固有的用戶群和較為穩定的市場份額。所以,在將來的一段時期內,黑白激光列印機特別是小型黑白激光列印機依然可以擁有廣泛的應用空間。 就當前市場上的小型黑白列印機來看,不乏物美價廉的產品,同樣配置、性能的產品在價格上比去年同期便宜了20%左右。市場上豐富的列印機產品在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的同時,也意味著他們的選擇變得更加困難。有鑒於此,《個人電腦》雜志組織了此次小型激光列印機專題評測。我們收到來自9家廠商的共17款產品,其中有10款產品的市場零售價格均低於2000元。 經過多年的發展,黑白激光列印的技術已趨成熟,縱觀本次專題所涉及的參測產品,廠商在價格、技術之外更加註重了產品人性化、易用性等方面的改善。並且技術的進步以及製造工藝的提高使激光列印機的體積變得更加小巧,這些變化在定位於中小企業的型號上體現得尤為明顯。我們在此次測試中見到的很多小型黑白激光列印機其體積比典型的噴墨列印機大不了多少,用戶完全沒有必要擔心本已顯得局促的桌面空間是否能夠容納這些「夥伴」。 目前的小型黑白激光列印機在設計規格上主要呈現出以下特點:多數採用基於GDI列印方式以降低自身成本充分利用計算機資源、配有2MB至8MB內存(僅採用GDI方式的機型內存一般不可擴充)、一般不支持內置網卡(部分型號的產品可以通過外接網路適配器以達到網路列印的功能)和雙面列印功能、機身尺寸小重量輕(多數產品在5kg左右)、月列印負荷量一般都在8000至15000頁左右,這些特性都足以為用戶提供良好的列印品質以滿足用戶的日常辦公需要。一些機型還採用了長壽命硒鼓或鼓粉分離結構,有助於降低列印機的整體擁有成本。 從小型黑白激光列印機的初始購買成本來看,雖然不像彩色激光列印機那樣在近年來有顯著的下降,但整體價位還是下降了幾百元不等。在我們本次評測中,最便宜的產品不用一千元就可以買到,小型黑白激光列印機的購買門檻已經相當低了。 而在調整價格的同時,產品的品質不但沒有下降,而且各大廠商紛紛把原來應用於高端的技術,不斷向下滲透,應用於最新的低端產品。因此我們現在不但可以用更低的價格來獲得一款高性價比的產品,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們還能為你節省不菲的後期使用成本。畢竟擁有一款能夠真正滿足你需求的列印機不僅意味著可以使你的工作更為高效,還能為你節省大量的開支。 如今的小型激光列印機該如何選購?它們的指標如何考察?下面我們將從列印需求、列印機規格、耗材等幾方面綜合闡述一下我們的采購建議。 面對市場上琳琅滿目的激光列印機產品,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列印機確實是件令人十分傷神的事,它們的機型、品種之多顯然並不亞於其它類型的IT產品。而且我們在選購產品時往往還會被銷售人員「口若懸河」的介紹搞得「昏天黑地」,似乎他們介紹的每一款機器都具有全面、適用的功能特性。而一個成熟、理智的消費者應該具有自己的判斷力,能夠看懂宣傳資料,了解宣傳資料上各項規格所代表的真實含義。 在宣傳彩頁中列印機的規格不少,有一些對你的采購非常有幫助的信息,當然也有一些僅僅是一些宣傳的手段並沒有太大實用價值。而且大部分規格其實並不復雜,例如月負荷量就是每月適合的最大列印量,若超過該指標就會影響列印機的壽命。還有幾項規格是列印機選購時必須關注的項目,但是又是經常容易被忽略,我們將選擇其中比較值得注意的幾項加以詳細說明。
4、列印機耗材這行好乾嗎?
這還要看你在什麼地方做了
耗材一直是最可以賺錢的東西
主要看你城市大小 市場大小
但是總的來說做這個虧本是不可能的
5、IDC有列印機排名嗎怕?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DC估計,2017年中國列印設備的市場規模約為330億。惠普在中國和全球市場多年占據首位,產品線覆蓋低端和高端,也包括激光列印機和噴墨列印機。想要從激光列印市場搶奪份額的愛普生面臨怎樣的挑戰,怎麼看待中國市場?對此,愛普生(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深石明宏先生接受了第一財經記者的采訪。
6、惠普黑白激光列印機市場佔有率如何啊?
作為全球列印和成像領域的領導品牌,HP連續多年占據著全球激光列印機市場佔有率第一回的寶座答。
惠普在幾乎所有的列印機領域都是第一,根據IDC提供的統計數據,硬體列印機的市場佔有率是46%,噴墨列印機是47%,黑白激光列印機是53%,彩色激光列印機是48%等等。
其中,整體噴墨列印機市場佔有率為33%,噴墨多功能一體機和大幅面列印機市場佔有率是58%,黑白激光和彩色激光列印機分別是61%、60%,激光多功能一體機份額是17%。
7、【跪求】計算機行業調查報告
看了下面的文字,你就大概知道了:
1 行業發展回顧與展望
1.1 2001年及2002年上半年行業發展回顧
1.1.1 2001年國內計算機市場延續了平穩增長態勢,但總體增長幅度開始回落
20世紀90年代後,我國計算機市場在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隨著信息化建設的啟動和發展,進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階段,在1991年至1997年間的平均增長速度高達56.9%。1998年,由於受到亞洲金融危機和我國經濟出現通貨緊縮等國內外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增長速度有所下降。
2001年,隨著全球網路經濟泡沫的破滅,美國的新經濟神話走下神壇,美國經濟增速減緩並陷入衰退,歐洲經濟增長放緩,日本經濟持續低迷,全球經濟蒙上了厚重的陰影。全球經濟環境惡化導致IT產業與市場遭遇寒流ˉ全球PC銷售量首次出現負增長;股票下跌、緊縮開支以及裁員風潮席捲世界各大IT企業。
雖然全球經濟不景氣,但是國家「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已開始進入實施階段,金融、電信、教育、政府、社保等行業的信息化建設繼續深入。電子政務、電子商務工程繼續實施,這對計算機市場的持續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而與西部大開發相關的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和交通設施建設也對IT市場的增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001年,良好的國內經濟環境使中國計算機市場繼續保持平穩的增長。中國計算機工業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約3400億元,比上年增長21.4%;計算機市場實現銷售額2502億元,比上年增長16.4%。2001年中國計算機市場延續了幾年來的平穩增長態勢,但總體增長幅度開始回落。整個硬體產品的增長幅度遠遠低於軟體和信息服務的增長幅度:台式PC增長緩慢,伺服器增長相對穩定,筆記本電腦市場銷量呈現了快速增長勢頭,網路及部分外設產品也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
2001年,在中國計算機市場總銷售額中,硬體市場取得了13.5%的增長,軟體和信息服務市場繼續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分別比上年增長23.9%和25.5%;同時,軟體與信息服務在計算機市場中的份額繼續增加,由2000年的25.6%提高至2001年的27.4%。這進一步說明,在中國政府有關政策的鼓勵和大力扶持下,軟體產業規模迅速擴大,已成為拉動中國計算機市場持續增長的巨大動力。
1.1.2 2002年上半年中國計算機市場處於相對平緩的增長期
進入2002年,美國經濟第一季在美國政府為了反恐戰爭的巨額財政和軍事開支的刺激下,同時利率降至歷史低位,出現了5.6%的高成長,正當人們認為美國經濟已見底並將帶動世界經濟走向復甦時,接連出現的美國公司財務丑聞導致美國股市大幅下挫和美元的下跌,投資人信心大受傷害,而美國經濟的第二季數據之差表明美國經濟的全面復甦遠未來臨,並很有可能陷入二次衰退之中。
美林公司對全球計算機市場的前景預測認為,2002年企業在技術方面的投資將僅增長4.6%,比2001年的增長率略高一點點。美林的研究小組認為,技術投資在近期不會有大幅度的增加。他們還指出,盡管大多數用戶認為技術投資不會進一步地減少,但40%的接受調查的人士表示可能減少在技術方面的投資。 而中國整個國民經濟在出口高速增長和國債項目帶動的強勁內需增長下,GDP的增長在上半年達到了7.8%,另外,2002年是中國加入世貿的第一年,大量的外資開始湧向中國,特別是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向中國大量地轉移,導致利用外資和電子信息產品出口方面增長相當迅速。
2002年上半年,中國計算機市場實現銷售額1312.5億元,比2001年同期增長15.8%,低於2001年17.9%的增長率。其中,硬體市場實現銷售額955.6億元,同比增長12.8%;而軟體和信息服務市場分別實現23.5%和25.6%的增長,使得軟體與信息服務市場的份額持續擴大,已分別由2001年的10.2%和15.0%上升到10.9%和16.3%,軟體和信息服務市場的快速成長,成為IT產業關注的焦點,推動國內計算機市場結構的日趨軟化以及IT企業的業務轉型,也推動著國內IT產業結構的優化。由於上半年電信、金融等主要行業信息化建設采購力度增幅減緩,其它傳統行業如教育、建築、醫療等采購力度雖有較大增長,但其市場規模不大,對整體市場影響較小,因此,中國計算機市場處於相對平緩的增長期。
2001-2002年上半年中國計算機市場規模與增長 (單位∶億元人民幣)
產品 2001年上半年 2002年上半年 增長率
硬體 847.4 955.6 12.8%
軟體 116 143.3 23.5%
信息服務 170 213.6 25.6%
總計 1133.4 1312.5 15.8%
1.1.3 2002年上半年中國計算機市場運行的特點
1)上半年在計算機硬體市場方面,PC產品總計銷售410.8萬台,實現銷售額334.51億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7.2%和11.3%。其中,筆記本電腦增長最快,銷量增長達44.3%,在PC市場中的份額也由2001年上半年的7.2%迅速上升到8.9%,成為PC市場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各主要外設產品銷量均比2001年同期有一定增長,其中磁碟存儲系統增長率達33.3%;但各產品銷售額的增長遠遠低於銷量的增長,其中顯示器的銷售額甚至出現了下降。這表明,在目前國內計算機市場供大於求的狀況下,硬體產品銷量的增長一方面是市場需求增長的必然結果,另一方面,價格的持續下滑在某種程度上已成為推動硬體產品銷售的必要條件。
2)2002年上半年,各種軟體產品也保持了快速的增長,其中中間軟體和應用軟體的增長速度均高於平台軟體的增 長,這使得中間軟體和應用軟體在軟體市場中的份額持續增加。這從另一個角度反映出,在計算機產品應用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市場應用需求的重心正在逐步由新系統的建設為主轉向現有系統應用水平提高為主的變化過程。
3)在計算機服務領域,服務已經成為用戶新的需求熱點,也成為廠商業務拓展的重要方向。聯想以5500萬現金以及聯想原有的IT咨詢業務注入漢普國際咨詢有限公司,「科技聯想」邁開了向「服務聯想」轉變的步伐。用友、金蝶等軟體公司,紛紛提出服務標准化和產業化策略等等;金融、保險、電信、製造、服務等領域的各類企業紛紛簽約IT服務,許多IT企業紛紛轉向IT服務行業,中關村數據、世紀互聯等熟悉或陌生的IT公司,也紛紛逐鹿IT服務市場,表明信息服務正在逐步取代傳統的PC製造業,成為新世紀中國計算機廠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4)價格競爭仍然是廠商之間競爭的重要手段。盡管渠道和服務競爭日益引起廠商的重視,但隨著計算機產品更新換代速度的加快,同時由於國內計算機製造處於整個行業產業鏈的低端,各廠商在產品的特性上的缺失,國內計算機市場基本上陷入了價格競爭的泥潭。這與上游廠商處理器晶元和內存的大幅降價有關,同時也反映出廠商和渠道為了謀求生存和發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得不採用微薄利潤的無奈。
5)行業與企業用戶成為計算機市場的主要消費者。國家「十五」規劃中「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的實施以及金融、電信等行業信息化建設的逐步深化,不但帶動了伺服器、存儲設備以及網路設備等產品市場需求的增長,同時也加大了管理軟體、行業應用軟體和解決方案應用的市場需求,在保持國內計算機市場持續穩定增長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6)家庭數字消費概念備受關注,隨著台式PC、筆記本電腦、列印機、掃描儀等計算機產品不斷進入家庭用戶,家庭消費市場也日益成為計算機企業關注的焦點,寬頻技術的普及和網路服務內容的豐富更加快了家庭信息化的進程。包括數碼相機、PDA在內的家庭數碼產品逐步成為家庭信息消費的又一個熱點。
1.2 2002年下半年展望
1.2.1 全球IT市場在今年四季度會有較大的反彈
從國際市場看,盡管全球經濟復甦的形勢依然不是很明朗,但是普遍認為全球IT市場在今年四季度會有較大的反彈,今年企業對計算機軟體、硬體、服務的投資將略高於去年。
Forrester分析公司發表的一份報告中指出,今年北美的企業在信息技術上的投資將比去年高出2.3%。這也將是該地區的信息技術投資在經歷一年多的負增長後首次出現增長。 預計投資增長的領域包括基礎性的硬體產品,例如存儲系統和伺服器,以及與數據倉庫和數據挖掘相關的項目,與能夠將信息由數據倉庫中傳遞給決策者的系統相關的領域都會出現增長。
IDC發布的一份全球市場調查報告結果顯示,由於今年第四季度用於IT領域的消費將出現激增,預計全球2002年信息技術領域的消費支出將超出2001年的水平。今年IT領域的消費增長將集中的體現在第四季度--傳統的消費購物季節,對於大多數公司而言,它們都將一年的購物計劃定在了此間。去年第四季度的黃金購物季節遭受了「911恐怖襲擊」事件影響,眾多公司的購買熱情一落千丈。IDC稱,與2001年IT領域的消費低迷相比,2002年的IT消費將顯得格外強勁。盡管2002年的IT領域消費將得到全面反彈,但並非計算機全部領域都將受益,IDC稱,電腦硬體消費預計將比去年下降4%。
1.2.2國內市場計算機及相關設備製造業保持20%增長,軟體及信息服務約增長25.3%
在國內市場上,由於出口形勢依然是謹慎樂觀,全年GDP增長將繼續保持穩定的增長水平,完成年初制定的7%的增長目標應該沒有問題。下半年我國經濟繼續穩定的增長,擴大內需的工作方針以及擴張性的宏觀經濟政策將繼續保持,國民經濟和社會的信息化、高技術產業化、傳統產業的信息化改造、重大裝備國產化,以及西部大開發過程中通信、交通、電網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廣播電視、教育等行業的現代化發展步伐的加快,這些都將為我國信息產業穩定增長奠定良好基礎。
目前,我國已形成了以微型機生產為主體,在主機、外設、應用產品、網路產品、零配件與耗材等5大類硬體產品方面,具有大規模生產配套能力的工業體系,在某些計算機產品領域如顯示器等已成為世界上最主要的生產基地,同時由於中國在勞動力成本方面的比較優勢,加入WTO後由於政府市場准入承諾的履行而導致外國直接投資的急劇增加,全球IT業持續不景氣和大規模裁員導致大量技術和管理人才成為「海歸派」,為國內電子信息業走向國際化提供了很好的發展機遇,但由於缺乏像『千年蟲』或是網路泡沫那樣的強大的市場推動力,而短時期內國內廠商開拓國際市場的能力不足,依然以內需為主,所以計算機和相關設備製造行業在下半年不會出現2000年那樣的高速成長,有可能保持20%左右的增長率,高於去年的成長率。
下半年軟體產業將繼續高速增長,應用軟體仍將扮演主力軍角色。企業信息化、社會生產信息化加快、政府政策支持、互聯網下的以多媒體為載體的教育、影像、游戲等軟體市場需求擴大,以上多種因素都為中國軟體業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據估計,2002年中國軟體市場銷售額預計達到357億元,增速為25.3%。
我國的IT服務市場將面對著巨大的市場需求,一是大量湧入的外企急需組建在中國的信息化管理中心,而更大的市場則來自國內企業的信息化建設。這表明中國的服務市場增長潛力巨大。同時,我國的IT服務市場日益成熟。激烈的行業競爭和專業化分工的趨勢使傳統企業無暇、無力也不願意再為IT建設耗費更多的精力,將企業的IT需求整體外包成為了一種趨勢。他們不再關心具體的產品和技術,而更注重IT應用的具體效果。他們希望專業的IT服務商能滿足他們從前瞻性業務咨詢、IT戰略規劃、IT架構實施到系統管理維護與技術支持的立體化需求,再加上用戶服務消費觀念的進步,增值服務意識的從無到有,中國IT服務市場的前景非常誘人,預計今年增長幅度會高於2001年,約為26.8%,且在行業中的比重將繼續提高。
總的來看,2002年,我國計算機總體市場規模預計可達3300億元,比2001年同期增長22.2%。
2002年我國IT產品市場預測
2002年我國IT產品市場預測
市場構成
銷售額(億元)
增長率(%)
硬體
2380
19.6
軟體
400
33.3
信息服務
520
26.8
合計
3300
22.2
1.3 未來幾年行業的發展
1.3.1強大的社會內需將拉動著中國IT市場的快速穩定增長
預計在未來幾年中,國際經濟將逐步走向回升,國際電子信息產業呈現緩慢復甦的勢態,在加入世貿的推動下,中國IT市場與國際市場全面接軌,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國家發展戰略的貫徹執行,電子政府、企業信息化、城市信息化等一系列重大信息化工程的實施,有力地推動著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加速發展,同時進一步加快西部大開發的步伐。在未來5年內,中國將以發展高新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帶動經濟增長,以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的預期目標,強大的社會內需將拉動著中國IT市場的快速穩定增長。
1.3.2中國IT市場的巨大的發展潛力
我國的各行業信息化水平較低,中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個人電腦普及率不到30%,全國則不足10%,Internet的普及和國民經濟信息化的加速都對計算機產品產生持續的市場需求,中國計算機市場仍是世界上潛力最大的市場。今後若干年內,面對世界跨國企業進入中國的挑戰,國內金融、保險、電信以及一些傳統行業將會加快行業的信息化建設步伐,加大在IT設備上的投入,以盡快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水平,增強競爭力;西部大開發計劃已逐步進入實施階段,國家也繼續在政策上向其傾斜,西部地區通信、交通、電網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廣播電視、教育等行業的現代化發展都將為IT產業帶來巨大的商機。同時2001年中國北京申奧成功,今後5-6年內,北京市將會投入巨資改善基礎設施,加快現代化建設步伐,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拉動IT業的增長。
1.3.3我國IT製造方面的優勢明顯
經過20年的發展,PC正從一個技術主導型產業走向一個消費主導型產業,其中一個基本的特點是生產和技術成本在總成本中的比重很小,而產品銷售成本佔到總成本的60%~70%,這種成本結構與店鋪經營、脆弱的家電業成本結構非常相似,這也意味著用家電模式做PC具有可行性。從我國家電產業的發展來看,我國在世界格局中有不可動搖的優勢,這也是國外一些IT巨頭紛紛將生產製造中心轉移到中國的主要原因了,目前在我國的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地區,已經形成了IT產業的聚集效應,IT製造產業的規模不斷發展,並將帶動上游和下游產業以及相關服務業的發展壯大,年增長率將保持在18%以上。
1.3.4中國軟體和信息服務市場將將繼續保持30%左右的增長率
中國軟體和信息服務市場將保持快速增長的發展態勢,將繼續保持在30%左右的增長率,未來幾年仍將成為中國IT市場的強勁拉動力。中國政府在去年6月向全國各地區政府布了「18號文件」,即《鼓勵軟體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其主要內容是著眼於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將人才培養與國產軟體的開發作為重點,爭取到2005年達到2500億元的產業規模,實現軟體出口20億美元,培養出100個以上的軟體品牌,有80萬名人員從事開發工作。從發展來看軟體技術,目前正處在逐漸地走向大眾化時期,應該說較硬體發展的較慢,信息服務的成熟將會滯後於硬體和軟體的發展,目前軟體產品的技術大眾化趨勢還不明顯,而軟體產品市場會由導入期走向成長期,由於內需的不斷拉動,整個軟體和信息服務市場,未來幾年仍將快速增長。
根據賽迪顧問依據數學模型對今後幾年中國計算機市場的規模的定量預測,表明在2002-2005年,中國計算機市場銷售額將以22.0%的年均復合增長率保持快速的增長態勢。從各種產品來看,計算機硬體市場復合增長率為19.6%,而軟體和信息服務增長率分別為27.3%和27.7%。2002-2005年中國計算機市場規模預測(單位∶億元)
產品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年均復合增長率
硬體 2080 2497 3074 3719 19.6%
軟體 360.2 460 583 748 27.3%
信息服務 501 639 822 1070 27.7%
計算機市場 2941 3596 4479 5537 22.0%
2 行業投資建議
從前面的分析和預測來看,我國的計算機製造和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的發展前景相當看好,按照賽迪顧問的預測,計算機硬體市場復合增長率為19.6%,而軟體和信息服務增長率分別為27.3%和27.7%,而按照業內某些專家的預測軟體和信息服務增長率將高達30%,前景更是誘人,但具體到在滬深上市的相關公司上,其發展態勢卻要具體分析。
2.1計算機類上市公司的行業代表性不太夠
按2001年末上市公司年報披露的數據,信息技術類上市公司占整個信息技術行業的比重同其他行業相比處於中等水平,其中主營業務收入總額所佔比重為13.89%, 凈資產總額所佔比重為26.73%, 利潤總額所佔比重為11.14%, 資產總額所佔比重為22.33%, 固定資產凈值總額 所佔比重為15.9%,而從公司的收益能力等指標來看,上司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 銷售利潤率、 成本費用利潤率均比全行業要低,這些數據表明上市公司的行業代表性不太夠,而且行業中還有更好的公司沒有在上市公司之列,這主要是因為大多數行業中百強企業是新技術產業,發展起步相對較晚,市場認可及股份制改造還需進一步成熟,規模企業發行上市還需逐步進行。
2.2 計算機類上市公司二級市場的表現落後於大盤
計算機類上市公司近兩年的二級市場的表現落後於大盤,從2000年開始基本上是以下跌為主,大部分公司的跌幅在50%以上,主要原因是在1999年的科技股革命和2000年的網路熱潮中計算機類公司的漲幅過大,而且許多的計算機公司通過借殼上市,使許多的績差的公司『烏雞變鳳凰』,但重組和借殼上市後公司的資產質量並不好,資產凈值不高,原來的歷史包袱很重,因此在高位產生了較多的套牢盤後,走上了漫長價值回歸之路。從根本上也反映了這些公司的成長性被市場透支炒作,而且反映出計算機行業從高速成長轉入了相對穩定的成長期。
從計算機類公司2001年的業績和2002年中期業績預告來看,軟體公司的每股收益、凈利潤率、主營收入增長率等三項主要指標均是硬體類公司的一倍以上。從產業發展狀況來看,2001年我國計算機PC硬體銷售增長16%,低於前年34%增速,而軟體產業銷售增速仍接近28%,高速增長態勢依舊。考慮到我國軟體與服務市場份額僅佔全球軟體銷售市場的1.5%左右,以及軟體市場佔到計算機總體銷售的20%,與全球軟體占計算機總體50%比例相比,國內軟體產業仍有較大的增長潛力。
從今年一季度季報情況看,計算機板塊主營收入繼續增長,但板塊盈利能力繼2001年滑坡之後仍處在較快的下降通道之中。平均主營收入為2.32億元,與去年同季度相比增長12.48%。平均凈利潤450萬元,同比下降34%,下降速度在加快,平均凈利潤僅佔2001年度凈利潤的8.5%。
2.3 硬體類的上市公司利潤率還將保持在較低的水平,但還有發展空間
對於硬體類的上市公司來說,由於受到來自國內的強敵如聯想公司等和來自國外的IT巨頭如戴爾和IBM等公司的激烈競爭,經營壓力相當大,利潤率將保持在較低的水平,對於銷量在30萬台以下的公司來說,虧損將不可避免。有業內人士指稱目前的計算機製造業的狀況正如前兩年的家電行業,而有關PC市場衰退的傳聞不斷。但是宏基 、浪潮、四通、長城等一批企業重新殺回PC市場;不僅如此,新的投資者也不斷湧入,新的細分市場催生了筆記本、移動PC、平板PC等形態各異的產品,表明市場前景並非一片黑暗。
隨著中國加入世貿和行業的利潤的下降,由於在PC產業鏈條上,中國在製造環節仍然具有相當的優勢,計算機製造業將如同我國的家電行業一樣走向復甦,這已經可從IBM公司放棄在機器製造方面同國內企業的競爭,而專著於品牌的開拓和信息服務領域看出端倪,而且隨著國內公司注重品牌的經營和國際市場的拓展,相信在幾年後會看到計算機硬體出口的大增,並在穩定增長的國內需求支持下走向新的快速成長。值得關注的是國內市場排名居前的龍頭公司如方正科技、清華同方、長城電腦、實達電腦和清華紫光等。
2.4 軟體和信息服務類公司前景較好
2.4.1競爭加劇導致行業利潤下降
在軟體和信息服務類方面,國內軟體企業相對規模較小,與國際知名企業存有較大差距,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軟體產品,主要以內需為主,軟體和服務的出口所佔比重很小。目前大部分軟體上市公司主要業務是系統集成,核心競爭力並不突出。各公司為了保持業務增長,營業費用增長迅速,隨競爭加劇,行業平均利潤逐步下降。
2.4.2面對跨國公司加快在中國軟體市場的本地化進程的壓力和機遇
從去年底到今年上半年,IBM 、微軟、Oracle、摩托羅拉等跨國公司紛紛加快在中國軟體市場的本地化進程。這些本地化工作表現在其產品本地化、服務本地化,以及人員管理的本地化。上演「本地化」大戰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國加入了WTO、中國經濟持續不斷地快速增長、國發[2000]18號文件對軟體發展的支持等等,使軟體在中國具有越來越好地發展環境;未來2008年北京數字奧運、現在中國政府采購的實施將給軟體帶來無限商機。特別是政府采購,它在很大程度上催化了「本地化」大戰的發生。
中國加入WTO後,國內軟體企業與跨國軟體企業在同等條件下進行競爭時,由於資金不足、人才匱乏、沒有核心技術讓許多企業處於下風。但是跨國公司進入中國軟體市場,將使中國軟體產業真正融入國際軟體產業,從而擁有了發展成為現代軟體產業的機會,中國軟體企業由此也有機會加入到全球軟體產業鏈條中。跨國公司本地化開發、采購更會帶動中國軟體企業走向國際市場。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跨國軟體企業在華投資、建立合資企業、本地化采購,還會引起經濟上的連鎖反應,拉動軟體出口,給中國軟體創造出新的經濟增長點。中國軟體企業在面對新一輪的「本地化」浪潮時,可以採取三種策略:一是在合作中共生,如聯想、中軟、用友等企業就是採用這種做法;二是尋求成為跨國公司分工體系中的一員,中小企業多採取此策略;三是在競爭中成長,如中科紅旗、金山等軟體企業。
2.4.3 國內軟體企業在行業應用軟體和ERP類軟體市場發展看好
在中國軟體市場,國外品牌的產品仍然占據高端系統軟體、資料庫軟體的絕大部分市場份額,並占據中間件、行業應用軟體、ERP軟體的大部分市場份額;國內品牌產品則在ERP和財務管理軟體、防殺毒軟體、中文信息處理軟體及部分行業應用領域占據優勢。
在今後幾年,隨著我國信息化進程的不但深入,行業應用軟體和ERP類軟體的需求發展勢頭很猛,主要表現在政府的電子政務,電信業的計費、容災、安全需求,銀行業推進網路化和銀行卡通用,證券業的集中化和網上交易的發展,能源業加快電子商務進程,社保業的應用和解決方案,交通業從硬體轉向軟體和應用采購,教育業的校園網和教育信息服務,從目前來看金融和電信行業是主要的市場,這從上半年兩大行業由於種種原因減少和推遲某些項目的投資,使得一些相應的行業軟體公司業績下滑,但從下半年來看相關項目的推出會使情況有所好轉。目前國內軟體企業紛紛向行業應用軟體和ERP類軟體方向轉型,這也是各公司的財務費用上漲較快的原因。而從目前的趨勢來看,國內企業在這個方面發展較好,據有關統計,用友軟體在國內ERP市場的份額已排在了第一位。此外,進軍金融類行業的億陽信通,進軍社保行業的東軟股份、創智科技、浙大網新等公司值得關注。
2.4.4 面向出口,開拓國際市場
而北京軟體出口聯盟下設的方正軟體產品出口聯盟的成立,表明我國軟體企業充分認識到軟體「單打時代」已成過去,只有聯合起來參與國際軟體市場競爭,才能具備承接大型國際軟體開發項目的能力,企業才有更大的發展機會。象東軟股份、浙大網新等建立大型面向出口的軟體園,未來發展前景較好。
2.5計算機類公司存在下列一些投資機會
1) 隨著國際IT製造業中心向中國轉移,和中國加入世貿後國際市場的開拓,目前在行業中排名靠前的,有良好的品牌形象的公司,在將來有穩定成長的潛力,如清華同方、方正科技、實達電腦、長城電腦、清華紫光等公司。
2) 在上市的軟體類公司中,僅有中軟股份、東軟股份、用友軟體、億陽信通、宏智科技等少數公司以IPO形式上市,其餘公司通過借殼上市,而借殼上市的炎黃在線、新宇軟體、浪潮軟體等每股資本公積金、每股凈資產較低,而以高價首發上市的用友軟體、億陽信通和曾高價增發的托普軟體等每股資本公積金高,有能力採用轉增股本方式迅速擴張,而從這些公司的定位來看,目前市盈率也相對高於市場的平均市盈率,但是考慮到未來軟體市場的高速成長性,建議關註上市後未進行過大比例送配的公司,如中軟股份、用友軟體、億陽信通和宏智科技。同時,從公司經營的穩健性和發展方向上,建議關注東軟股份和浙大網新。
3) 從計算機類公司的二級市場表現來看,目前基本上處於較低的位置,考慮到同其他行業相比,行業的成長速度還是較快的,而且加入WTO後,國際IT產業加速向中國轉移,目前的上市公司面臨著很多的重組和整合的可能,而且既有來自國內行業內外的公司,也包括國外的大型IT公司,可關注新太科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