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伺服器 CUP 相關
Intel處理器往往分系列,例如Celeron、Celeron D、Pentium 4、Pentium D等等,同系列的各個型號用頻率、數字、字母等來加以區分,其命名有一定規則,掌握這些規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快速了解Intel處理器的技術特性。
一、桌面平台(台式機處理器)
1、Celeron
Celeron系列都直接採用頻率標注,例如Celeron 2.4GHz等等,頻率越高就表示規格越高。只有Northwood核心的1.8GHz產品為了與採用Willamette核心的同頻率產品相區別而採用了在頻率後面增加字母後綴"A"(標注為Celeron 1.8A GHz)的方式。
2、Celeron D
Celeron D系列無論是Socket 478介面還是Socket 775介面全部都採用三位數字的方式來標注,形式為Celeron D 3xx,例如Celeron D 325等等,部分型號還會加上一個後綴字母(一般是J,代表支持硬體防病毒技術EDB)。型號數字越大就表示規格越高,或者支持的特性越多。
Celeron D 3x0/3x5:全部是Socket 478介面,不支持64位技術。
Celeron D 3x0J/3x5J:基本上可以看作是Celeron D 3x0/3x5的Socket 775介面版本,二者的唯一區別僅僅只是增加了對硬體防病毒技術EDB的支持,其它的技術特性和參數都完全相同。
Celeron D 3x1/3x6:基本上可以看作是Celeron D 3x0J/3x5J的64位版本,二者的唯一區別僅僅只是增加了對64位技術EM64T的支持,其它的技術特性和參數都完全相同。
3、Pentium 4
Pentium 4的型號非常復雜,並且頻率跨度大、核心類型多。
1) Socket 478介面Pentium 4
Socket 478介面Pentium 4系列都直接採用頻率標注,例如Pentium 4 2.66GHz等等,部分型號會採用在頻率後面增加字母後綴的方式來區別同頻率的產品。頻率越高就表示規格越高。
後綴"A":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在2.0GHz及更低頻率時,Northwood核心產品為了與同頻率的Willamette核心產品相區別而採用,共有1.6A GHz、1.8A GHz、2.0A GHz三種,都是512KB二級緩存、400MHz FSB;另外一種情況是在2.0GHz以上的頻率時,Prescott核心產品為了與同頻率的Northwood核心產品相區別而採用,共有2.26A GHz、2.4A GHz、2.66A GHz、2.8A GHz四種,都是1MB二級緩存、533MHz FSB。
後綴"B":這是Northwood核心533MHz FSB的產品為了與採用相同核心但卻是400MHz FSB的產品相區別而採用,共有2.4B GHz和2.8B GHz兩種情況。
後綴"C":表示這是Northwood核心、512KB二級緩存、800MHz FSB、支持超線程技術的產品,共有2.4C GHz、2.6C GHz、2.8C GHz、3.0C GHz、3.2C GHz和3.4C GHz等幾種。
後綴"E":表示這是Prescott核心、1MB二級緩存、800MHz FSB、支持超線程技術的產品,共有2.8E GHz、3.0E GHz、3.2E GHz和3.4E GHz等幾種。
2) Socket 775介面Pentium 4
Socket 775介面Pentium 4系列都採用三位數字的方式來標注,形式是Pentium 4 5xx或6xx,例如Pentium 4 530等等,部分型號還會加上一個後綴字母(一般是J,代表支持硬體防病毒技術EDB)。型號數字越大就表示規格越高,或者支持的特性越多。
Pentium 4 5x0:表示這是Prescott核心、1MB二級緩存、800MHz FSB、支持超線程技術的產品,但不支持64位技術。
Pentium 4 5x5:表示這是Prescott核心、1MB二級緩存、533MHz FSB的產品,但不支持超線程技術和64位技術。
Pentium 4 5x0J:其與5x0系列的唯一區別就是增加了硬體防病毒技術EDB,除此之外其它的技術特性和參數都完全相同。
Pentium 4 5x5J:其與5x5系列的唯一區別就是增加了硬體防病毒技術EDB,除此之外其它的技術特性和參數都完全相同。
Pentium 4 5x1:其與5x0J系列的唯一區別就是增加了對64位技術EM64T的支持,除此之外其它的技術特性和參數都完全相同。
Pentium 4 5x6:其與5x5J系列的唯一區別就是增加了對64位技術EM64T的支持,除此之外其它的技術特性和參數都完全相同。
Pentium 4 6x0:其與5x1系列的區別在於兩點,一是二級緩存增加到2MB,二是支持節能省電技術EIST,除此之外其它的技術特性和參數都完全相同。
Pentium 4 6x2:其與6x0系列的唯一區別就是增加了對虛擬化技術Intel VT的支持,除此之外其它的技術特性和參數都完全相同。
Pentium 4 6x1:表示這是Cedar Mill核心、2MB二級緩存、800MHz FSB的產品,其與6x0系列的唯一區別僅僅在於採用了更先進的65nm製程的Cedar Mill核心,除此之外其它的技術特性和參數都完全相同。
4、Pentium 4 EE
無論是Socket 478介面還是Socket 775介面,所有的Pentium 4 EE系列都直接採用頻率標注,例如Pentium 4 EE 3.2GHz等等,頻率越高就表示規格越高。
5、Pentium D
Pentium D系列都採用三位數字的方式來標注,形式是Pentium D 8xx或9xx,例如Pentium D 830等等,數字越大就表示規格越高或支持的特性越多。
Pentium D 8x0:表示這是Smithfield核心、每核心1MB二級緩存、800MHz FSB的產品。
Pentium D 8x5:其與8x0系列的區別有兩點,一是前端匯流排降低到533MHz FSB,二是不支持節能省電技術EIST,除此之外其它的技術特性和參數都完全相同。
Pentium D 9x0:表示這是Presler核心、每核心2MB二級緩存、800MHz FSB的產品,其與8x0系列的區別有兩點,一是採用了更先進的65nm製程的Presler核心,二是增加了對虛擬化技術Intel VT的支持,除此之外其它的技術特性和參數都完全相同。
Pentium D 9x5:其與9x0系列的唯一區別僅僅只是不支持虛擬化技術Intel VT,除此之外其它的技術特性和參數都完全相同。
6、Pentium EE
Pentium EE系列都採用三位數字的方式來標注,形式是Pentium EE 8xx或9xx,例如Pentium EE 840等等,數字越大就表示規格越高或支持的特性越多。
Pentium EE 8x0:表示這是Smithfield核心、每核心1MB二級緩存、800MHz FSB的產品,其與Pentium D 8x0系列的唯一區別僅僅只是增加了對超線程技術的支持,除此之外其它的技術特性和參數都完全相同。
Pentium EE 9x5:表示這是Presler核心、每核心2MB二級緩存、1066MHz FSB的產品,其與Pentium D 9x0系列的區別只是增加了對超線程技術的支持以及將前端匯流排提高到1066MHz FSB,除此之外其它的技術特性和參數都完全相同。
7、Core 2 Duo
Core 2 Duo系列採用了全新的命名規則,由一個前綴字母加四位數字組成,形式是Core 2 Duo 字母+xxxx,例如Core 2 Duo E6600等等。
前綴字母在編號里代表處理器TDP(熱設計功耗)的范圍,目前共有E、T、L和U等四種類型。其中"E"代表處理器的TDP將超過50W,主要針對桌面處理器;"T"代表處理器的TDP介於25W-49W之間,大部分主流的移動處理器均為T系列;"L"代表處理器的TDP介於15W-24W之間,也就是低電壓版本;"U"代表處理器的TDP低於14W,也就是超低電壓版本。目前已經發布的產品還只有E系列和T系列,2006年底左右會增加L系列和U系列。
在前綴字母後面的四位數字里,左起第一位數字代表產品的系列,其中用奇數來代表移動處理器,例如5和7等等,在前綴字母相同的情況下數字越大就表示產品系列的規格越高,例如T7x00系列的規格就要高於T5x00系列;用偶數來代表桌面處理器,例如4、6和8等等,在前綴字母相同的情況下數字越大也同樣表示產品系列的規格越高,例如E6x00系列的規格就要高於E4x00系列。後面的三位數字則表示具體的產品型號,數字越大就代表規格越高,例如E6700規格就要高於E6600,T7600規格也同樣要高於T7400。
8、Core 2 Extreme
Core 2 Extreme系列也採用了與Core 2 Duo類似的命名規則,仍然由一個前綴字母加四位數字組成,例如Core 2 Extreme X6800等等。
目前前綴字母只有"X"一種,不過與Core 2 Duo系列不同的是,前綴字母在編號里並不代表處理器TDP(熱設計功耗)的范圍,"X"的含義是"Extreme",具有極速、頂級的意思,代表這是最頂級的PC處理器。在前綴字母後面的四位數字里,左起第一位數字仍然代表產品的系列,在前綴字母相同的情況下數字越大就表示產品系列的規格越高,目前還只有一個6系列,2006年底還會增加一個8系列,前端匯流排會提升到1333MHz FSB並且採用四核心設計。後面的三位數字則表示具體的產品型號,數字越大就代表規格越高。
二、移動平台(筆記本處理器)
1、Mobile Celeron
Mobile Celeron系列全部都直接採用頻率標注,例如Mobile Celeron 2.0GHz等等,頻率越高就表示規格越高。
2、Mobile Pentium 4-M
Mobile Pentium 4-M系列也全部都直接採用頻率標注,例如Mobile Pentium 4-M 2.0GHz等等,頻率越高就表示規格越高。
3、Mobile Pentium 4
Mobile Pentium 4系列中Northwood核心的產品全部都直接採用頻率標注,例如Mobile Pentium 4 2.66GHz等等,頻率越高就表示規格越高,該系列只有部分型號支持超線程技術;而Prescott核心的產品則全部都採用三位數字的方式來標注,形式是Mobile Pentium 4 5xx,例如Mobile Pentium 4 538等等,型號數字越大就表示規格越高,該系列全部型號都支持超線程技術。
4、Celeron M
Celeron M系列全部採用三位數字的方式來標注,形式是Celeron M xxx,部分型號還會加上一個後綴字母(一般是J,代表支持硬體防病毒技術EDB)。在產品編號的3位數字里,第一位數字用來區分CPU核心,其中3代表Banias核心或Dothan核心,4代表Yonah核心;第二位數字表示具體的產品型號,數字越大則規格越高,對於Celeron M 3xx系列來說,第二位數字還具有區別CPU核心的作用,其中5以下的是Banias核心,而5及其以上的則是Dothan核心;第三位數字用來表示核心電壓,其中0代表普通電壓版本,而3則代表超低電壓版本。例如Celeron M 360J就是Dothan核心並且支持EDB的普通電壓版本,Celeron M 333就是Banias核心的超低電壓版本,Celeron M 423就是Yonah核心的超低電壓版本等等。
5、Pentium M
Pentium M的早期產品(全部都是Banias核心)直接採用頻率標注,部分產品還會採用字母後綴的方式,其中LV代表低電壓版本,而ULV則代表超低電壓版本,例如Pentium M 1.3GHz LV等等。
後期的Banias核心產品及所有Dothan核心產品都採用三位數字的方式來標注,形式是Pentium M 7xx,部分型號還會加上一個後綴字母(一般是J,代表支持硬體防病毒技術EDB)。在產品編號的3位數字里,第一位數字表示處理器的產品系列,7代表Pentium M;第二位數字表示具體的產品型號,數字越大則規格越高;第三位數字則表示前端匯流排頻率或核心電壓,其中0代表533MHz FSB的普通電壓版本,5代表400MHz FSB的普通電壓版本,8代表低電壓版本,而3則代表超低電壓版本,低電壓版本和超低電壓版本都是400MHz FSB。例如,Pentium M 733J就是支持EDB的超低電壓版本,Pentium M 738是低電壓版本,Pentium M 765是400MHz FSB的普通電壓版本,而Pentium M 760則是533MHz FSB的普通電壓版本。
6、Core Duo和Core Solo
Core Duo和Core Solo也採用了全新的命名規則,由一個前綴字母加四位數字組成,形式是Core Duo 字母+xxxx,部分型號還會採用在數字後面增加字母後綴的形式(一般是E,代表不支持虛擬化技術Intel VT),例如Core Duo T2300E等等。
前綴字母在編號里代表處理器TDP(熱設計功耗)的范圍,目前共有T、L和U等三種類型。其中"T"代表處理器的TDP介於25W-49W之間,大部分主流的移動處理器均為T系列;"L"代表處理器的TDP介於15W-24W之間,也就是低電壓版本;"U"代表處理器的TDP低於14W,也就是超低電壓版本。
在前綴字母後面的四位數字里,左起第一位數字代表產品的系列,也可以表示處理器的核心數量,其中1代表單核心的Core Solo,2代表雙核心的Core Duo;後面的三位數字則表示具體的產品型號,其中第二位數字代表產品的具體規格,在前綴字母相同的情況下數字越大就表示產品的規格越高;第三位數字代表前端匯流排頻率,0代表系列中的正常FSB頻率,而5則代表比0要低一級的FSB頻率。例如Core Duo L2400就是雙核心的低電壓版本,而Core Solo T1350就是單核心的正常電壓版本並且FSB頻率要比普通的T系列(667MHz FSB)低一級(533MHz FSB)等等。
三、伺服器和工作站平台
在2006年以前的伺服器和工作站平台處理器,無論是Xeon、Xeon MP還是Itanium 2都是直接採用頻率標注的方法。問題是在處理器的核心類型、前端匯流排頻率、二級緩存和三級緩存容量、所支持的特性等等方面都不相同的情況下,只憑借標注的頻率根本就無法區分不同型號的處理器。例如Xeon 2.0GHz就有Foster和Prestonia兩種核心類型,前者是0.18um製程、256KB二級緩存,而後者是0.13um製程、512KB二級緩存,並且Prestonia核心的Xeon 2.0GHz還分為Socket 603介面的400MHz FSB版和Socket 604介面的533MHz FSB版;Xeon MP 3.0GHz也具有Gallatin和Potomac兩種核心,前者是Socket 603介面、130nm製程、400MHz FSB,而後者是Socket 604介面、90nm製程、667MHz FSB,並且Potomac核心的Xeon MP 3.0GHz的三級緩存還分為4MB和8MB兩個版本。有鑒於以上這些弊端,Intel借鑒了桌面平台和移動平台採用處理器編號的成功經驗,於2006年正式開始在伺服器和工作站平台上採用處理器編號。
伺服器和工作站平台的處理器編號由四位數字組成。左邊第一位數字代表處理器家族,數字越大則代表處理器家族越高端,其中,5代表Xeon,7代表Xeon MP,9代表Itanium 2。第二位數字代表同一處理器家族中的不同產品系列,也可以用來區別不同的處理器核心,數字越大則代表該系列產品的發布時間越晚、更先進、規格更高並且具有更高的性能,例如Xeon 5000和5100系列分別是Dempsy核心和Woodcrest核心,Xeon MP 7000系列和7100系列分別是Paxville核心和Tulsa核心,在發布時間上後者都要晚於前者,性能也更強。第三位數字代表具體的產品規格型號,數字越高規格也就越高,例如Xeon 5160要強於Xeon 5150。第四位數字的主要用途是用來在同系列產品頻率相同時區分前端匯流排頻率,例如頻率同樣是3.0GHz的Xeon MP 7040和7041,前者是667MHz FSB,而後者是800MHz FSB;第四位數字還有一個用途是標注低電壓版,方法與移動平台處理器編號一樣是採用8和3來表示,例如Xeon 5148與Xeon 5140,Xeon 5063與Xeon 5060,前者除了核心電壓低於後者之外的其它參數都與後者相同。
內存ddr2的要好於ddr,ddr3的要好於前兩者。
硬碟轉速有5400rpm,7200rpm,伺服器的好像有15000rpm的。
2、伺服器相關問題
需要用雙WAN口路由器,最好是光纖接入,速度最理想。
一看你就是要上OA或者ERP之類的系統,特別是資料庫應用,它對伺服器性能要求比較高一些的。
推薦你看看國產品牌正睿的這款雙路六核伺服器。標配一顆至強E5645六核十二線程處理器(2.4GHz/5.86GT/12M緩存),英特爾5500伺服器晶元組主板,4G DDR3 REG ECC 1333MHz內存,SAS 300G 15000轉高速企業級硬碟,6個熱插拔盤位,雙千兆網卡,性能可以說是非常不錯。如果以後隨著業務量的增長,覺得性能不夠用了,還可以擴展到兩顆處理器,達成12顆處理核心,24條處理線程(在任務管理器處能看到24個處理核心的格子- -~很NB),最大支持96GB內存。
產品型號:I2696286S-E
產品類型:雙路六核機架式伺服器
處 理 器:Xeon E5645
內 存:4G DDR3 REG ECC
硬 盤:SAS 300G
機 構:2U機架式
價 格:¥14990
銀牌服務
全國三年免費上門售後服務,關鍵部件三年以上免費質保。
給你推薦的是國產品牌正睿的伺服器產品,他們的產品性價比很高,做工很專業,兼容性,質量之類的都有保障,售後也很完善,3年免費質保,3年免費上門售後服務,在業界口碑很不錯。
3、vps伺服器相關的
最好找下vps提供商。現在國外的一些vps有很多的都是偽vps。現在解決辦法就是重新的裝一遍都格式化了 JIEQI沒有問題的話 建議您看可以看看其他的廠商vps 相對比下 如果其他的要是可以正常 那就是說他們的vps有問題 如果要是不行的話可能是 您這個程序按照上有問題
4、伺服器相關問題!
不一定說高配置的電腦做伺服器越好,有些工作站(電腦)是專門做為專用伺服器的,雖然配置也不高,但作為伺服器的性能卻要比高配置的電腦要好。既然數據量不是很大的話,高配置電腦也沒必要了。
我電腦里有SERV-U 軟體。百度HI我可以發給你
5、伺服器的相關知識
學習伺服器知識 你具體要學習什麼? 伺服器 上的東西多啊
6、誰能具體介紹一下伺服器的相關知識
http://qpgxx.vicp.net 這是個學校網站,「在線培訓」中有做伺服器網站的教程,「資源下載還有相關軟體。包你一看就會。
網站上也有好多好東東,去看看吧,哈哈,如果好,就介紹給你的朋友吧!!!呵呵 ,也看看吧,哈哈,如果好,就介紹給你的朋友吧!!!呵
7、有關伺服器的相關產品和知識
對於伺服器而言,穩定性勝過一切,然而伺服器內存之所以能承擔伺服器穩定性的重任,其中之一的關鍵技術就是「內存查糾錯技術」。伺服器中的內存我們都知道一般採用帶有ECC技術的(ECC的英文全稱是「 Error Checking and Correcting」,中文名為「錯誤檢查和糾正」),從這個名稱就可以看出它的主要功能就是「發現並糾正錯誤」。ECC比以前的奇偶校正技術更先進的方面體現在它不僅能發現錯誤,而且能糾正這些錯誤。但ECC技術只能糾正單比特的內存錯誤,當有多比特錯誤發生的時候,ECC內存會生成一個不可隱藏(non-maskable interrupt)的中斷 (NMI),系統會中止運行。IBM還有一種更先進的特殊內存糾錯技術,那就是ChipKill內存技術。
至於產品就太多了主要是英特爾和AMD這里有個伺服器的首頁
http://server.e800.com.cn/
8、伺服器相關常識問題~
從廣義上講,伺服器是指網路中能對其它機器提供某些服務的計算機系統(如果一個PC對外提供ftp服務,也可以叫伺服器)。
從狹義上講,伺服器是專指某些高性能計算機,能通過網路,對外提供服務。相對於普通PC來說,穩定性、安全性、性能等方面都要求更高,因此在CPU、晶元組、內存、磁碟系統、網路等硬體和普通PC有所不同。
可以去百科看看詳細說明,鏈接在參考資料里。
9、急需一份和伺服器相關的資料
一、 安裝前的注意事項。
關於機器配置:Linux設計之初衷就是用較低的系統配置提供高效率的系統服務!因此安裝Linux並沒有嚴格的系統配置要求,只要Pentium以上的CPU、64MB以上的內存、1GB左右的硬碟空間即可正常安裝基本的Linux系統並能運行一些系統服務;要順暢地運行Linux的圖形界面,建議內存要在128MB以上。
其它硬體支持上:Linux目前支持幾乎所有的處理器(CPU)。另外要提一下,如果你手頭的Linux版本較早的話,可能只支持很少的顯卡、音效卡類型,而一般現在所使用的版本,如本文後例的RedHat Linux9.0,就不需擔心這些了。
關於安裝方式:Redhat Linux 9.0可以有兩種方式進行安裝。一種是硬碟安裝,即從網上直接下載Linux的ISO映像文件。一共包括三個文件①shrike-i386-disc1.iso;②shrike-i386-disc2.iso;③ shrike-i386-disc3.iso,這就好似三張安裝光碟。接著使用Daemon Tool之類的虛擬光碟機軟體將其解壓出來,找到dosutils目錄,執行裡面的autoboot.bat批處理文件即可。
另一種最方便的就是光碟安裝(一般是3CD)。 Redhat Linux 9.0保留了以前版本中的字元模式安裝界面,並同時具有「豪華」的GUI圖形化界面。在開始安裝時RedHat 9會對安裝光碟介質進行檢測,以防止在安裝過程中的因光碟無法讀取等情況造成安裝失敗,非常實用。圖1即為圖形化安裝界面:
圖1 圖形化安裝界面
二、 實際安裝過程。
無論是從硬碟安裝還是光碟安裝,最終都會進入如下的安裝過程。全圖形化界面,我們可以很快上手。
第一步:選擇安裝語言:RedHat支持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的語言,當然包括中文。這一步比較簡單,直接選中簡體中文一項點「next」即可。(如圖2所示)。選擇為簡體中文後,剩下的安裝步驟即為全中文,在安裝結束後,Linux的界面也將默認為簡體中文!
圖2 選擇系統默認語言
第二步:選擇鍵盤類型。在這一步里是要我們選擇在系統上使用的鍵盤布局類型,一般點選其默認「U.S. English」即可,如圖3所示。
圖3 鍵盤配置
第三步:選擇你的滑鼠類型。這一步和上一步一樣,一般以其默認即可。這里有點小小的問題需注意:盡量在列表中找到與你滑鼠相匹配的類型,否則安裝完成後的系統操作會出現錯誤。比如你還用的是比較 老的串口(扁口)滑鼠,要在「設備」一欄內選擇與其對應的埠,如圖4所示。
圖4 滑鼠類型選擇
第四步:確定安裝類型。如圖5所示一共提供了四個選擇。上面三項其實是省心設計,因為要定製自己的Linux系統,完全可以選擇第四項「定製」!而如果你想要安裝過程更快一些,可以根據自己的用途選擇前面三項。每一項都有說明,大家應該不難理解,這里不在詳述。我們選「定製」進入下一步。
圖5 確定安裝類型
第五步:確定磁碟分區方式。REDHAT Linux 9.0提供了兩種分區方式——自動分區和使用DISK DRUID程序進行手動分區(如圖6所示)。
其中自動分區選擇,如果你是新購的計算機,硬碟上沒有任何操作系統,建議使用此選項,它會自動根據磁碟和內存的大小,分配磁碟空間和SWAP空間。一定注意要是硬碟沒有安裝過任何操作系統,因為它會自動刪除原先硬碟上的數據並格式化成為Linux的分區文件系統(EXT2、EXT3等格式)!
而手動分區就更好一些。如果你的系統已安裝過windows系列的操作系統,就可以用這種DISK DRUID程序的方式進行手動分區。利用DISK DRUID可以很方便的對磁碟分區進行刪除、添加和修改。
圖6 確定磁碟分區方式
第六步:開始磁碟分區。這是Linux安裝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步。Linux有自己的文件系統格式(redhat linux默認為EXT3),而且其分區在Windows操作系統下無法識別,所以要為Linux單獨開辟一個(或若干個)分區,如圖7所示。在使用DISK DRUID對磁碟分區進行操作時,有四個重要的參數需要仔細設定:它們是掛載點、文件系統類型、分區大小以及驅動器。
圖7 磁碟分區
以下對四個參數作個簡單說明(如圖8所示):
1、 掛載點:它指定了該分區對應Linux文件系統的哪個目錄。意思就是將不同的物理磁碟上的分區映射到不同的目錄,這樣可以實現將不同的服務程序放在不同的物理磁碟上,當其中一個分區損壞不會影響到其他的分區數據。
2、 文件系統類型:可選擇的類型有EXT2、EXT3、REISERFS、SWAP等。前兩個是系統默認類型,SWAP是建立虛擬內存空間。
3、 大小:以MB為單位。這里主要提一下SWAP分區大小,一般設為物理內存的兩倍,如果你的物理內存大於1GB,SWAP分區建議設置為2GB。
4、 驅動器:即是指計算機中有多個物理磁碟,可以很方便的選擇你要進行分區操作的那個物理磁碟。類似於「FDISK」分區中的操作。
圖8 添加分區
第七步:配置引導裝載程序。當你機子還有windows系統存在時,就要注意在這里配置一下了。如圖9所示,框內部分即為你機器里安裝的所有系統列表,如果沒有發現其它系統而你確實安裝過的,可以點「添加」進行加入,不然計算機將會默認啟動Linux,你先前的操作系統將無法啟動!點「編輯」可以設定某個系統的啟動等待時間。
圖9 系統引導菜單配置
第八步:網路配置。如果你是撥號上網的話,就直接選NEXT;而如果你是通過區域網或是寬頻上網,就需要填寫IP和網關。到這一步,安裝程序會自動檢測計算機的所有網路設備,故要進行配置,直接點選安裝程序檢測到的本機網路設備,再點「編輯」即可進行配置。如圖10所示,可以選擇DHCP動態分配和手動配置兩種方式,請根據你的網路類型而定此步的設置。
圖10 網路配置
第九步:防火牆配置。這一步是網路安全配置。對系統安全要求較高的朋友可以選擇「高級」級別,而一般的用戶勾選「使用默認的防火牆規則」即可。另外就是注意「允許進入」一項,在這里對你的Linux將要開展的一些服務作規劃,如要架設WEB伺服器,上網沖浪,應當勾選「www(HTTP)」一項;「SSH」是一種對系統進行保護的安全機制,建議勾選。其它選項就不一一介紹,請根據你的實際情況並參考服務類型而定。
圖11 防火牆配置
接下來是選擇系統默認使用語言、時區選擇、以及設置根口令這三步。由於這幾步沒什麼需要注意的,按其默認點下一步即可,故在此略過,唯有設置根口令一步提醒一下,只有在管理時才使用根帳號。
第十步:欲安裝軟體組選擇。即定製你的Linux程序組,從上往下有「桌面」、「應用程序」、「網路組件」等詳盡的分類,當選定某一個組件後,點擊「細節」可以查看此組件所包含的子組件數(前面也有數字提示),如圖12所示。
圖12 組件選擇
要使Linux以圖形界面啟動,就點選「X窗口系統」;在「應用程序」中「圖形化互聯網」也應點選,這樣才能在Linux系統下正常的瀏覽網頁及進行各種網路應用。一般說來,在「 程序組件」所示的所有選項中,大家可以點選右邊的「細節」按鈕一個一個的去看看,挑自己最實用的安裝,這里就不再詳述每一項了。
第十一步:開始安裝。經過前面十步,現在終於可以開始安裝了。Linux比起windows操作系統的安裝來說,要慢得多,根據你機器的配置情況,此過程會持續一小時左右(如圖13所示)!期間會讓提示讓你插入第二張、第三張光碟,因此得乖乖的呆在電腦面前!OK,一小時過後,滿足的使用你的Linux系統吧!
圖13 開始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