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習sem結構方程模型 需要統計學或者數學基礎嗎
如果目標僅僅是掌握操作自己做一點應用研究,那麼不需要多少的數學基礎。
但若想要掌握好原理,需要比較強的專業基礎的,起碼統計學基礎和線性代數是要比較熟悉的。
2、如何理解結構方程模型
結構方程模型(SEM,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是建立在回歸模型(Regression Models)的基礎上,針對潛變數(Latent Variables)的統計方法。
<img src="https://pic1.mg.com/v2-_b.png" data-rawwidth="308" data-rawheight="26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8">f為latent variable, 例如智力、自尊等,在該SEM模型中為predictor。y1,y2,y3為observed variables, 即可直接測量得到的變數,在該SEM模型中為indicators。λ1-3為factor loadings,ε為resial error。
f為latent variable, 例如智力、自尊等,在該SEM模型中為predictor。y1,y2,y3為observed variables, 即可直接測量得到的變數,在該SEM模型中為indicators。λ1-3為factor loadings,ε為resial error。
先前提到SEM是建立在regression model基礎上的,該模型可寫為如下方程:
y1 = λ1*f + ε1
y2 = λ2*f + ε2
y3 = λ3*f + ε3
即可看到與regression model的聯系。
SEM較為廣泛應用的是方差/協方差估計法。即可由上述方程寫出關於y1,y2,y3的方差/協方差矩陣:(σ為f的variance)
<img src="https://pic3.mg.com/v2-_b.png" data-rawwidth="453" data-rawheight="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3" data-original="https://pic3.mg.com/v2-_r.png">而後計算機根據實際矩陣,對factor loadings等parameters進行估計並輸出估計矩陣,與實際矩陣差異最小(最理想)時,即輸出結果,得到各估計參數和擬合指數。
而後計算機根據實際矩陣,對factor loadings等parameters進行估計並輸出估計矩陣,與實際矩陣差異最小(最理想)時,即輸出結果,得到各估計參數和擬合指數。
應用較多的模型/方法:MIMIC, multiple group models(比較組間差異), latent growth modeling(比較縱向差異)等。
應用廣泛的軟體:
1、Mplus。優點:編程簡單,結果全面。缺點:收費,貴。學生版是300$。
2、Amos。優點:傻瓜,畫圖拖數據即可。缺點:模型稍一復雜就很費時。
3、R。下個package即可。優點:兼容性、專業性強。缺點:用的人少,不利於伸手黨。
4、LISREL。優點:易入門。缺點:需輸入各矩陣,略過時。
其他還有一些軟體,不了解。
SEM入門不久,以上為個人理解,求探討求輕噴。么么噠
3、sem的模型概述
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結構方程模型是一種建立、估計和檢驗因果關系模型的方法。模型中既包含有可觀測的顯在變數,也可能包含無法直接觀測的潛在變數。結構方程模型可以替代多重回歸、通徑分析、因子分析、協方差分析等方法,清晰分析單項指標對總體的作用和單項指標間的相互關系。
4、請問結構方程模型中,GFI,AGFI,ifi,rfi,nfi等指標是不是一定要0.9以上
最好是大於0.9,甚至於大於0.95,這些擬合指標的臨界值都是通過大量的數據模擬得到的,也就是說如果達不到這些指標,模型很可能就是誤設模型,不過我也有看到一篇數據模擬的論文里提到當樣本量小於500的時候,srmr是最合適的指標,如果小於0.05,可以肯定模型正確,若大於0.08,可以肯定是誤設的(適用於數據正態時,偏態時大於0.11認為模型誤設),而其他的擬合指標表現不穩定,那這個時候主要參考srmr就可以,其他的指標過得去就行,如果樣本量大於1000,NNFI,CFI,IFI這些指標比較合適,0.95以上可以認為模型正確,0.85以下可以斷定模型錯誤(適用於數據偏態時,正態時0.95以下即認為誤設)
你自己根據自己的的數據情況看吧,對於你提到的指標,我相信90%的文獻都說是0.9以上為標準的,這個經驗值還是很可信的,如果你不是正在寫論文,那完全可以接受這個結果,如果你一定想要結果好,那就要麼好好處理處理數據,重新做一下結構方程的分析,要麼就找到相關的文獻支持,以表明你用0.9以下的指標數值是合理的
如果是論文答辯或者發論文,只是0.8過一些那很可能要被答辯老師或者審稿人質疑的,接近0.9應該還勉強可以
5、碩士畢業論文涉及sem結構方程模型,有了解amos的大神嗎?
結構方程模型可以用SPSSAU。操作非常簡單很容易上手,輸出標准格式結果和結構圖,針對每一步分析還會提供智能分析建議。
6、用stata做SEM結構方程,如何看擬合優度系數如GFI,AGFI等系數?
最好是大於0.9,甚至於大於0.95,這些擬合指標的臨界值都是通過大量的數據模擬得到的,也就是說如果達不到這些指標,模型很可能就是誤設模型,不過我也有看到一篇數據模擬的論文里提到當樣本量小於500的時候,srmr是最合適的指標,如果小於0.05,可以肯定模型正確,若大於0.08,可以肯定是誤設的(適用於數據正態時,偏態時大於0.11認為模型誤設),而其他的擬合指標表現不穩定,那這個時候主要參考srmr就可以,其他的指標過得去就行,如果樣本量大於1000,NNFI,CFI,IFI這些指標比較合適,0.95以上可以認為模型正確,0.85以下可以斷定模型錯誤(適用於數據偏態時,正態時0.95以下即認為誤設)
你自己根據自己的的數據情況看吧,對於你提到的指標,我相信90%的文獻都說是0.9以上為標準的,這個經驗值還是很可信的,如果你不是正在寫論文,那完全可以接受這個結果,如果你一定想要結果好,那就要麼好好處理處理數據,重新做一下結構方程的分析,要麼就找到相關的文獻支持,以表明你用0.9以下的指標數值是合理的
如果是論文答辯或者發論文,只是0.8過一些那很可能要被答辯老師或者審稿人質疑的,接近0.9應該還勉強可以
7、用SPSS可以進行SEM(結構方程模型)建模嗎?
用AMOS才可以做結構方程模型
spss做不了SEM
8、spss和amos區別
1、工作分工不同。
spss做前期數據描述和除結構線性模型外的多數統計工作,amos專做結構線性模型相關的統計。
2、使用對象不同。
對量表的區分效度(discrimination validity)檢驗時,發現有人用SPSS,主要是檢驗平均提取方差(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AVE)與該因子與任何其他因子的共同方差(highest shared variance)的值。
而有人則用AMOS,檢驗修正指數(modification index,MI)的顯著性,通過x2/df,NNFI,GFI,AGFI,CFI,RMSEA等擬合優度檢驗。
3、用途不同。
SPSS是探索性統計分析軟體,AMOS是驗證性統計分析軟體。做探索性因素分析時用SPSS,探索性因素分析完成後,為了驗證所得到的因子結構是否合理,就需要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
現在的論文如果涉及因子分析的話,大多要求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以及路徑分析等等。這時候,AMOS就派上用場了,AMOS可以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路徑分析、群組分析等。
(8)sem結構方程模型擴展資料
SPSS操作功能:
1、參數檢驗:單樣本、兩獨立樣本、配對樣本。
2、方差分析:單因素、多因素、協方差分析。
3、非參數檢驗:X2、二項式分布、K—S檢驗。
4、相關分析和線性回歸分析。
5、聚類分析。
6、因子分析。
7、信度分析。以上的內容是經常用到的,尤其是相關分析和線性回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