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網路營銷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網路營銷發展前景
網路營銷至今為止可以說有很大的發展和突破,但並不能說它是完善的。許多商家還沒有注意到網路營銷中的一些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1)優先性
對於優先性的解釋很簡單,就是讓消費者怎樣在最短的時間了解到你的產品信息。其中的關鍵就是對於宣傳平台的選擇和運用。例如搜索引擎,很多商家注重的是其他網站信息的連接和硬性植入,但往往忽略了搜索引擎的作用。
在現在的網民中,很大一部分人都是依賴於搜索引擎去了解信息,並願意接受比較考前的信息,尤其是第一位的。所以,如果要採取網路營銷的方式,這一點是不容忽視的。搶佔先機,先爭取到消費者的眼球才是最有效的方式。
(2)簡潔性
過多的內容介紹會使得發布的信息顯得繁瑣,更會讓查詢者產生厭煩情緒。簡潔精煉的特徵概括是必須要抓住的要點,相關介紹可以在附帶的鏈接中體現。但醒目簡短的介紹是必不可少的,具有誘惑性的標題加上精煉的介紹再配以詳細的信息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3)服務性
所謂服務性就是在網路營銷的過程中為網民提供最為便捷的查詢、購買服務,這不僅能夠博取消費者的好感更能建立良好的企業口碑。
網路營銷的優勢
網路在21世紀以極其驚人的速度發展成熟,而作為新的媒介平台,也必然成為眾商家的角逐之地。網路營銷所具有的巨大優勢讓網路營銷日益繁榮。
(1)空間和時間的廣泛性
網路營銷是不分地點部分時間的全范圍24小時營銷模式。它能讓消費者在任意地點任意時間看到相關的企業商品信息。這就使得消費者有更大的概率關注相關信息並能方便地自由查詢。較之傳統的電視營銷和人力營銷來講更為廣泛。
(2)營銷形式豐富
在網路營銷中,企業產品可以通過圖片、文字、視頻等多種媒體形式,多角度、多形式地進行宣傳推廣。銷售人員可以隨意發揮想像力,並用圖文等形式將其付諸實現。消費者可以短時間內全面了解相關的產品信息。
(3)高度的自由互動性
網路營銷之所以受歡迎更大的一個特點是互動性。消費者可以在網路上實現實時交流,咨詢有關內容,並根據自身喜好選擇是否接受。傳統營銷模式有很大的強制性,這樣很容易使消費者產生抵觸情緒。
(4)高效率
網路的巨大容納力使商家可以盡可能地在網路上完善產品信息與內容。人們瀏覽到的也將更為全面,為指導消費提供更權威的意見,而不必費時費力不斷更新替換信息,節省了眾多人力物力。
(5)成本低廉
這一點是網路營銷的另一大優勢,低廉的營銷成本相對減少的就是產品的成本,進而獲得最大利潤。
可以看到,網路營銷雖然在「形」上與傳統營銷手段還有著幾分相似,但在「神」上卻完全開創了自己獨樹一幟的理念。遠遠領先於傳統營銷手段的時間、空間和價格優勢為這個市場推廣競爭劇烈年代開辟了新的戰場。
2、農產品的網路營銷實操
農產品的話,以水果為例,要想做好網路營銷,可從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是微信,比如開通微信公眾號,發布相關產品類推文,讓潛在客戶知道你這個品牌;其次是建立社群,即建微信群,將潛在粉絲拉進群里,可以在群里分享產品,可直接產生購買;
還可以在新媒體平台或新聞源平台發布一些高質量文章,適當帶一些產品信息,對於品牌的提升有幫助;
如果預算足夠的話,可以考慮做一個小程序,流量比較大,還可直接實現在這個裡面成交。
3、農產品物流業產生與發展歷史
一、物流業發展現狀 (比如九江市)
(一)產業現狀
1、物流需求不斷擴大,貨物運輸總量呈現逐年加大
「十一五」期間,隨著工業化水平的不斷提高,物流業呈平穩較快增長。從2005年至2009年,物流業增加值快速增長。全社會貨運量從2540萬噸增加到7331萬噸(08年口徑調整),貨運量平均增長速度為12.8%;貨物周轉量從15.45億噸公里增加到141.38億噸公里,貨物周轉量平均增長速度為16.7%。全市貨運運力平均增長速度為17.9%。其中,公路貨運量佔全社會貨運量比重為56%,貨物周轉量佔全社會貨物周轉量的比重為30%左右。
從貨物的流向來看,省內運輸貨運量佔68.33%,周轉量佔15.72%,運往省外的貨運量佔3.48%,周轉量佔10.65%,從省外運抵本省的貨運量佔3.48%,周轉量佔11.24%,異地經營的省外運輸貨運量佔24.72%,貨物周轉量佔62.39%,駐外貨運比重之大,是因為一些較大的貨運民營企業不斷地向外拓展市場,距離運輸增加。
從貨物分類情況看,礦物性建築材料貨運量佔13.5%,貨物周轉量佔7.95%,非金屬礦石貨運量佔17.03%,貨物周轉量佔5.84%,輕工、醫葯產品貨運量佔1.53%,貨物周轉量佔11.76%,農林、牧、漁業產品的貨運量佔3.38%,貨物周轉量佔11.92%。從各類貨物運輸比重看,大宗貨源主要是礦物性建築材料,非金屬礦石及水泥(三項合計佔36.96%)。物流需求增長主要源於四個方面:一是工業和經濟外向度持續提高;二是區域性專業化市場輻射半徑不斷擴大;三是支柱特色產業向工業園區和開發區集聚;四是農產品基地化和商品量大幅增加。例如水產品物流2009年交易量在20.2萬噸,「十一五」以來年均增長22%。2009年,我市糧、棉、油、豬、蔬菜、水果等大宗農產品物流量分別增長6%、10%、33%、18%、10%。
2、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支撐促進了物流業發展
已初步形成四通八達的水陸空現代立體交通體系,網路規模不斷擴大。
水運方面,擁有152公里長江岸線和鄱陽湖大部分水域,內河航運里程966.8公里,建有各類港口、專用碼頭144座,經營航運企業67家,港口年吞吐量6182萬噸;上港集團通過收購九江港口集團來九江投資開發城西港區,已建成九江港30萬TEU國際集裝箱碼頭和年綜合通過能力129萬噸3.8萬標箱的上港物流園一期工程,標志著我市現代物流業進入重要歷史發展期。
公路方面,境內福銀高速、杭瑞高速、武吉高速、105國道、316國道以及省道共計里程約1800公里,加上縣、鄉、村級公路網路,總里程已達1.67萬公里。彭湖高速、九瑞碼一級公路即將建成。全市擁有營業性載貨車輛9407輛,運輸能力約4萬噸。
鐵路方面,京九、武九、合九、銅九在此交匯,運營里程389公里。相繼建成九江港、九江電廠、九江石化等大型企業鐵路專用線22條,運營里程51公里。京九、武九鐵路已完成電氣化改造,並全面建立鐵路貨運信息系統,初步形成了「T」字型快速鐵路運輸格局。九江車務段發送貨物量逐年穩步增長,2009年共發送貨物780萬噸,到達貨物538萬噸。
管道方面,已建成儀長原油管道黃梅至九江支線,為九江石化進一步擴大原油生產加工能力奠定了基礎;起於九江石化的九昌樟成品油管線每年可向省內輸送成品油350萬噸;九江是管道天然氣入贛第一站,目前川氣東送江西專線、西氣東輸二線穿江工程基本完成,已具備向九江供氣條件,省網一期在九江境內工程正在施工,計劃2010年建成通氣。
航空方面,擁有4C級標准機場1座,已開通至上海、北京、廈門、廣州等地航班。2009年,九江廬山機場旅客吞吐量已達到6.2萬餘人次。
此外,發達的通信網路為我市發展現代物流業提供了信息技術支持,基本能夠適應當前發展需求。
3、各類物流企業和商貿市場不斷發展,相輔相成,流通網路和市場體系基本形成
至2009年底,經全市工商系統共登記物流企業729戶。其中,鐵路貨物運輸4戶,鐵路運輸輔助活動3戶;道路貨物運輸251戶,道路運輸輔助活動13戶;水上貨物運輸31戶,遠洋貨物運輸5戶,水上運輸輔助活動9戶,貨運港口12戶;航空運輸輔助活動3戶;管道運輸企業5戶;運輸代理服務70戶,裝卸搬運和其他運輸服務業52戶,倉儲業48戶,郵政物流企業192戶,其他寄遞服務36戶。目前,代表性企業有中國郵政物流、煙草物流、中鐵快運、長運物流、中興貨代、石化三鑫、中船工業物資閩贛有限公司、四方港務物流、中海集運、和平物流等幾十家物流企業。包括承接全國各地整車、零擔貨運,專線直達、往返運輸、中轉運輸、倉儲分裝、門對門配送等第三方物流增值延伸服務,提供儲存、分銷、配送、信息服務、系統規劃設計等供應鏈一體化的綜合物流服務。
商業布局和設施較齊全,大商貿、大流通格局初步形成。2009年底,九江城區各類市場共157個,營業總面積830萬平方米。中心城區以大賣場為核心,包括聯盛、派拉蒙、沃爾瑪、農工商等大型超市為龍頭的商品零售業營銷網路,以菜市場、零售店傳統業態為補充,加上日益興起的「安利」等直銷網路、連鎖經營、配送速遞、電子商務等新型營銷方式和業態,極大提升了商貿流通的服務水平與行業水平。城郊以專業大市場為核心,以農貿市場為補充,主要包括糧食、蔬菜、副食品、水果、汽車、五金、傢俱、建材等綜合市場或專業市場。已具一定規模、年成交額超億元的有:國家級南方糧食交易市場、京九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省級九江糧食批發市場、華東裝飾材料市場、天馬建材市場、閩潯建材城、21世紀傢俱城、國際汽車城、九江汽配城、柴桑五金市場等十餘個較大市場。城外逐步搭建以物流園區為核心,以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為補充的物流網路。作為龍頭,九江上港物流園區已建成並投入使用。現代商業流通網路也正在向農村市場延伸,並逐漸在政策引導下,圍繞農業生產資料、日用消費品和農副產品經營網路建設,以連鎖、配送等經營方式為主導,以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的「雙向流通」為特色,打造「農改超」市場,實施「萬村千鄉」工程。
4、市場營銷的發展歷史
市場營銷學於20世紀初期產生於美國。幾十年來,隨著社會經濟及市場經濟的發展,市場營銷學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傳統市場營銷學演變為現代市場營銷學,其應用從贏利組織擴展到非贏利組織,從國內擴展到國外。當今,市場營銷學已成為同企業管理相結合,並同經濟學、行為科學、人類學、數學等學科相結合的應用邊緣管理學科。西方市場營銷學的產生與發展同商品經濟的發展、企業經營哲學的演變是密切相關的。美國市場營銷學自20世紀初誕生以來,其發展經歷了五個階段。 1.萌芽階段(1900~1920) 這一時期,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過工業革命,生產力迅速提高,城市經濟迅猛發展,商品需求量亦迅速增多,出現了需過於供的賣方市場,企業產品價值實現不成問題。與此相適應市場營銷學開始創立。早在1902年,美國密執安大學、加州大學和伊利諾大學的經濟系開設了市 場 學課程。以後相繼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匹茨堡大學、威斯康星大學開設此課。在這一時期,出現了一些市場營銷研究的先驅者,其中最著名的有阿切·W
5、農產品營銷渠道的歷史演變
1、農產品運銷階段。 19世紀末20世紀初,農產品營銷的產生階段,也是市場營銷學產生的階段。在該階段,農產品營銷渠道主要形式為生產者——消費者的直接銷售渠道。由於在該時期美國農產品生產的規模化和機械化程度提高,加上發展需要大量勞動力,使大批剩餘勞動力湧入城市,客觀上造成了城市勞動力的相對過剩,使對農產品的購買能力下降,農產品市場價格相對提高。解決該題的主要方法是如何選擇便捷的運輸方式,以降低運輸成本和銷售價格。因此,許多學者將這個時期的農產品營銷學表達為「 Marketing of Farm Procts」即譯為「農產品運銷學」。2、中間商銷售為主階段。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由於美國農產品機械化和規模化水平的進一步提高,農產品出現了過剩,形成了農產品買方市場。農產品營銷已不是如何降低渠道成本和提高營銷效率問題,主要問題是如何使過剩的農產品實現市場交換。而以前的農產品運銷方式,顯然帶有生產主導性,生產者缺乏市場駕馭能力,這樣出現了對中間商的選擇和培養,通過中間商的市場能力優勢把農產品推向市場,完成農產品在流通領域中的所有權轉移。因此,在該時期許多人把農產品營銷等同於農產品推銷學。
3、垂直一體化渠道階段。20世紀50年代,由於中間商在農產品市場交換中佔有主導地位,傳統的營銷渠道系統中的中間商(渠道成員)處於一種完全競爭,相互排斥狀態。農產品在流通過程中所有權轉移環節多,各渠道成員為自身利益,往往以追求最大利潤為目的,農產品在市場中的交換利潤絕大部分被中間商掠取,生產者往往得不到農產品在市場交換中的平均利潤,受到中間商的盤剝。為了抵制這種盤剝,農民紛紛組織各種形式的生產者聯合體,實行農工貿一體化經營,形成了以生產為中心的垂直一體化渠道系統。主要形成了以農產品加工(Agro_instry)和農商綜合體(Agribusiness)中心的垂直渠道系統的形式。使農產品營銷渠道延伸到生產領域。
4、以顧客為中心的渠道階段。20 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隨著的發展,消費者的消費越來越個性化,農產品營銷渠道活動從消費領域開始,形成了以顧客導向為特徵的營銷觀念。農產品渠道的設計以為顧客便利和服務顧客為中心,使渠道設計從些以生產為中心轉變為以顧客需求為中心。使農產品營銷渠道延伸到消費領域。
5、渠道整合階段。20世紀80年代至20世紀末,農產品營銷渠道從過去傳統的營銷渠道系統發展到整合的營銷系統。渠道成員間的關系由原來各自追求最大利潤為目的競爭關系整合為農產品生產、流通、消費等全過程的服務目標統一性。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渠道成員間的各種合作關系。在西方農業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農業聯合體逐漸成為農產品營銷的主體。農業化的發展要求農業中許多部門(如產前、產中、產後的服務機構和加工機構)從農業中分裂出來,形成以農產品生產,流通和消費為中心的綜合服務體系。這種綜合服務使農產品營銷渠道延伸到農產品產前的服務領域和其他輔助的服務領域(如銀行、保險、運輸、咨詢等)。
以上農產品營銷渠道發展的五個階段是伴隨農產品營銷的發展而變化。同時農產品營銷渠道的演變也是農業經濟發展的演進軌跡。前三個階段屬於以生產為導向型的農產品營銷階段,其主要目的是如何通過降低成本、提高渠道效率,使生產者的農產品傳遞到消費者手中。採用以農產品為中心的農產品運銷,農產品推銷和產銷一體化的營銷活動方式。這些營銷方式實質上是生產——市場的模式。它適應賣方市場下的農產品營銷活動。第四、第五個階段,由於經濟和技術的快速發展,農產品生產已不再是營銷活動中的主要,顧客的需求,尤其是顧客需求的個性化,使農產品營銷活動必須以顧客需求為出發點和終點。農產品營銷渠道的設計形成了市場——生產的模式。該模式不僅體現買方農產品市場的需要,也滿足在賣方市場下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顧客差異需求。
6、怎樣做農產品的網路營銷
淺談網路營銷怎麼做
第一、要從產品自身做起。品質不好只能是一次性買賣,不能長久持續經營。成功的營銷要讓消費者有不同一般的體驗感受和值得購買的感覺,這樣才能擁有一批忠實的客戶。要讓消費者擁有不同一般的體驗感受可以從產品的生產過程和產品品質兩個方面入手。 在標准化生產的基礎上,利用信息採集和二維碼技術,將生產信息上線。客戶只要手機一掃就能知道產品具體產地所在,何時播種、何時施肥、何時採收以及產品安全檢測結果等信息,完全掌握所購買農產品從種子到餐桌的所有信息,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要提高產品品質,就必需對產品進行分等、分級,這是農產品生產和銷售的一個的一個大趨勢。農產品的檔次高不僅僅是體現在外包裝和內包裝上,根重要的是產品本身的一些指標,比如產品的完整度,同一包裝內產品的大小、成熟度、色澤等指標是否一致,這就是精緻。
第二,網路營銷一定要建立產品品牌。無論什麼產品在網路上銷售,都必須有自身的品牌,農產品也不例外。在做好產品定位的基礎上,充分發掘自身產品的特色,通過品牌宣傳,不斷增強產品的影響力和公信力,讓更多的消費者願意做出第一次的嘗試,進而成為產品的忠實客戶。在農產品的網路營銷中,我覺得獨一無二、私人訂制是其優勢。
第三,網路營銷就必需利用好網路的信息流通快、覆蓋面廣的特性,進行大力的宣傳和炒作,增加人們對產品的關注度,擴大購買群體。無論是採用類似「柳橙」的故事宣傳,還是多利農庄「有機」的概念炒作,就是要突出特色,吸引眼球,通過產品的亮點的展示,讓消費者願意去關注,在了解之後有購買的沖動。
第四,線上線下要相互結合。在線上銷售的同時,設立實體體驗店是不可缺少的。線下體驗,線上支付。網上消費取代不了實體店的功能,兩者相互結合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7、農產品電子商務與農產品網路營銷區別和聯系
你這個問題本質上是電子商務與網路營銷的區別。
電子商務是網上銷售的一整套過程,包括網路營銷、網上支付、物流支持的全過程。而網路營銷只是電子商務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屬於包含的關系。即電子商務包含網路營銷。
具體到農產品上就是:你在天貓、或京東上開了一個農產品品牌店,首先你要進行裝修、聯系好物流、平台會給你的店鋪提供支付介面(這都屬於電子商務的范疇),接下來你要優化產品關鍵詞、給電商平台掏錢做廣告排名,在電商平台外通過做內容及選廣告平台掏廣告費給自己的店鋪導入流量,通過在評論區與客戶溝通互動建立良好的客戶關系,由此帶來2、3、4......次銷售(這屬於網路營銷的范疇)。當然你也可以自己建平台,只是比較難而已。
8、目前中國搞農產品網路營銷研究的權威人物有哪些,國外的研究現狀是怎樣的?
農業電子商務充滿商機,農產品網路營銷待發展。
十年前,對大多數市民來說,網購還只是個新名詞,在商家眼裡,網上交易猶如海市蜃樓可望而不可及。有多少人能想到,2004年名不見經傳的淘寶網,僅僅用了4年,銷售額就突破400億元人民幣,且持續5年以高於100%速度增長,近十倍於同期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同期大型連鎖零售企業40%的年增幅與淘寶網相比,只相當於尾數。淘寶網銷售額2005年超越了沃爾瑪,2006年超越了家樂福,2007年甚至超越了沃爾瑪與家樂福之和,2009年的年交易額超過2000億元,2010年有望超3000億元。對於絕大多數消費者和網商來說,它簡直就是個奇跡,是個神話。
互聯網的日益普及、網民的更加成熟拓展了電子商務的發展空間。從1996年我國正式開通intnet那天起,網路電子商務就開始萌芽發展,經過2000年到2003年的冰凍調整期、2004到2006年的復甦回暖期,2007年起進入了高速發展期。即使在國際金融危機時期,電子商務仍然顯示了巨大的發展優勢和市場潛力。據CNNIC(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統計數據,2010年10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4.46億,互聯網普及率攀升至33%;預計2010年電子商務交易總額將達到4.2萬億元,其中B2B交易額3.8萬億元,網購交易額4300億元(網購交易額2007、2008、2009年連續3年以超過100%的速度增長)。網上支付、網路購物和網上銀行半年用戶增長率均在30%左右,預計這幾年,人數還將上升。
[探索]
農業電子商務充滿生機
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速度與一些優勢行業比較相對滯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當前農業生產集約化程度不高,農業電子商務參與主體相對規模較小,導致經營成本過高;二是部分鮮活農產品物流運輸要求比較高,操作的難度較大;三是農產品利潤比較低,對風險投資和商業資本的吸引力不強。但發展農業電子商務,作為提高農業信息化水平的一項重要內容,越來越受到政府部門的重視。今年下半年,工信部、農業部等五部季聯合發布了《農業農村信息化行動計劃(2010-2012)》,文件除了提出加快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外,還專門制定了農業電子商務拓展計劃,國家對農業信息化的扶持力度可謂前所未有。除此之外,農業標准化的逐步完善、農產品冷物流體系的發展、網上銀行和電子支付的日益普及,也為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發展農業電子商務外部環境日益成熟,農業電子商務的春天為時不遠。
與其他行業一樣,經過長期探索與實踐,農業電子商務領域也涌現了一批成功的案例。在B2B領域,有農業部建設的《中國農業信息網商務版》,商務部建設的《新農村商網》。《「菜籃子」信息網》已聯網310多家產銷地批發市場,每天採集肉、蛋、魚、果、蔬菜等348個品種的批發價格,為社會公眾服務。這些網站集成農產品信息發布、咨詢互動、購銷對接等板塊,同時發布TV版本與數字電視整合,農民坐在家裡就可以查詢農產品供求信息,足不出戶銷售自己生產的農產品。一些地區也藉助淘寶網C2C平台打響了當地農特產品牌,如現在家喻戶曉的河南新鄭好想你紅棗、鐵觀音茶等。
隨著三網融合進程不斷推進,農村信息化服務網路不斷完善,農業信息化「最後一公里」瓶頸難題有望徹底得到破解,農村信息服務網路將直接延伸到鄉鎮農服中心、中介組織、龍頭企業、批發市場、鄉村以及經紀人、種養大戶。暢通的全方位立體化信息高速公路將為農業電子商務普及掃清最後的障礙。
[實踐]
大力發展宜興農產品網路營銷
我市位於江蘇省南部,農業發達,特產豐富。全市現有農產品加工企業400多家,規模農業基地800多家,種養專業戶1000多家。為促進我市農業電子商務快速發展,讓優質農產品走上網路銷售這條快車道。市農林局將市內優質農產品生產企業集中起來抱團發展,專門建設了農特產網路商城——天綠農特產網,以此作為展示本市優質農產品的窗口,集中優勢資源,加快優化推廣天綠網,整體提升了我市農特產在全國市場上的競爭力。
政府牽頭、農企參與,形成網路營銷格局。2010年5月份,市農林局按照農業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農民受益」的原則,牽頭部分農業龍頭企業,召開了「宜興市天綠優質農產品營銷網」建設工作會議,分析研究了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經過詳盡的調查與研究,決定組建「宜興天綠優質農產品營銷公司」。期間委託專業公司開發B2C商城「天綠商城」(天綠農特產網),在淘寶C2C平台開設了天綠淘寶旗艦店。在市區開設了實體專營店。實體店的設立,既作為網路銷售倉儲,又是對網路銷售的一種補充,更是網路銷售公司強有力的保障。
「天綠商城」以實體店+網上商城相結合,營銷採用直銷+分銷模式,通過一系列商業化運作,最終在全國打響了宜興「天綠」優質農特產品。
大力宣傳、積極促銷,圍繞市場逐步推開。「天綠農特產網」在2010年7月份正式運行以來,受到了各級領導的重視與支持。《無錫日報》、《宜興日報》等多家媒體進行了一系列深度報道。
在迎中秋佳節時,天綠網及淘寶店打出「迎中秋、慶國慶,天綠商城秒殺優惠大促銷」的口號,推出各類有針對性的禮包組合,並用一些產品進行低價促銷及提供一些休閑小食品等一系列手段,藉助中秋節這個有利時機,在網路銷售上打開了一片市場。短短幾個月,實體店月成交5萬元,網上交易月超1萬元。
立足本地、面向全國,做強做大天綠品牌。網商要做大,最關鍵是要樹立自己的品牌。天綠網要做強,就要充分利用網路營銷技術,重點進行品牌推介。一是在產品經營層面上,以品牌經營為重點,聯合我市規模農企,整合小規模基地,打造一個輕資產結構、重營銷網路的核心企業集團。二是以資本運營為手段,吸收社會資本和風險投資的加盟,壯大天綠公司實力,架設農產品生產全程產業鏈。三是根據市場需求,鼓勵企業開發市場消費量大的產品,引領企業生產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農產品。四是專業策劃天綠網路推介活動:在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和知名門戶網站做關鍵詞、廣告展位和鏈接交換等推廣,合理分析關鍵詞價位、適時投放廣告,邊投放邊測試,以求取得資金最高回報率。五是靈活採用多種網路營銷模式。天綠網採用直銷+分銷模式運行。網站在設計時已整合了強大的分銷功能,即實施會員制和代理制兩種模式。六是實施對天綠網升級工程,整合成B2B2C綜合網站。運用天綠網整合的B2B板塊進行網銷,同時免費給農業企業、種養大戶、農業專業戶等提供農產品供需信息發布服務,使天綠真正成為雙向互動多功能的農業電子商務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