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營銷 > 枇杷的網路營銷

枇杷的網路營銷

發布時間:2021-02-18 19:27:35

1、枇杷樹的管理

施肥灌冰農葯

2、枇杷的歷史

枇杷原產中國,栽種歷史已非常悠久。根據《周禮地官》:「場人掌國之場內圃,而樹之果,珍異容之物,珍異葡萄枇杷之屬。」文中有夾注,註解為東漢鄭康成所作。由此可知,至少在一千八百多年以前,枇杷已為中國人民作為果樹栽植了。據說它最初產於四川的夾江,到了唐代,枇杷已被列為貢品,產地逐漸擴展到大江南北。唐朝大詩人白居易曾有「淮山側畔楚江陰,五月枇杷正滿林」的詩名,來形容當時枇杷栽培的盛況。以後它又傳往國外,日本、法國、英國、印度、阿爾及利亞、智利、澳大利亞、墨西哥、阿根廷等許多國家。

3、枇杷的花語是什麼?

枇杷花,又稱為琵琶花。

琵琶花花語:潤物無聲,關懷的愛,陪伴;相思。

琵琶花回神是烏孫答公主劉細君。

烏孫公主劉細君,西漢宗室,漢武帝劉徹侄子罪臣江都王劉建之女。元封六年(前105年),漢武帝為抗擊匈奴,派使者出使烏孫國,烏孫王獵驕靡願與大漢通婚。漢武帝欽命劉細君為公主,和親烏孫,為獵驕靡的右夫人,並令人為之做一樂器,以解遙途思念之情,此樂器便是「阮」,亦稱 「秦琵琶」。

獵驕靡年老,語言不通,劉細君很是悲傷,自己作歌說:「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托異國兮烏王延。穹廬為室兮旃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後烏孫王另其嫁給其王孫,再嫁有一兒一女。劉細君知識淵博,多才多藝,其不卑不亢的性格贏得烏孫國上下的敬重。劉細君作為和親公主嫁到烏孫國,她的付出換來漢朝邊疆數十年的穩定和安寧,同時也給當地的游牧民族帶來先進的中原文化。

相傳劉細君死後,她珍愛的「秦琵琶」化為她墓旁的琵琶花,繼續陪伴她。

4、枇杷的歷史文化

枇杷原產中國東南部,因葉子形狀似琵琶樂器而名,其花可入葯。

5、贊美枇杷的句子

贊美枇杷的句子
〖山枇杷〗唐.白居易
深山老去惜年華,況對東溪野枇杷.火樹風來翻絳焰,
瓊枝日出曬紅紗.回看桃李都無色,映得芙蓉不是花.
爭奈結根深石底,無因移得到人家.

6、枇杷的來歷是什麼

枇杷原產於中國甘肅、陝西、河南、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福建、台灣;各地廣行栽培,四川、湖北有野生者。日本、印度、越南、緬甸、泰國、印度尼西亞也有栽培。

枇杷適宜溫暖濕潤的氣候,在生長發育過程中要求較高溫度,年平均溫度12-15℃,冬季不低於-5℃,花期及幼果期不低於0℃為宜。其主要產區年平均雨量多在1000毫米以上,但春季雨水過多,易使枝條徒長,故在多雨地區要適宜在排水良好的緩坡山地生長。

枇杷對土壤適應性強,但以土層深厚、土質疏鬆、含腐殖質多、保水保肥力強而又不易積水,pH6左右的砂質壤土為佳。由於平原及緩坡山地均可生長,所以適宜山地和丘陵生長。



(6)枇杷的網路營銷擴展資料:

枇杷具生長快、結果早的特性,嫁接3-4年就開始結果,10年後進入盛果期,20-40年產量最高,以後逐年下降,70-100年進入衰老期。實生樹壽命更長,但結果較遲。

根系分布較淺,大部分分布在離地面5-30厘米之間,極少深達50厘米以下。水平分布則在100-200厘米左右。由於根群分布較狹而淺,在栽培上應重視深耕及施肥,使根系能深入土中,樹體生長健壯。

枇杷每年抽梢約3~4次:2月初到4月中旬抽生春梢,枝短而粗壯,葉片大而深綠,能成為當年結果母枝或由此抽生夏秋梢;5月中到6月底抽生夏梢,由采果後果枝頂部和營養枝上抽生,比春梢細長而多,葉片小而狹,當年常成為開花結實的母枝。

因此在采果後加施肥料,使夏梢生長良好,可保證翌年豐產,7月底到8月中,常從春夏梢頂端延伸成秋梢,已達結果期的秋梢很長,著生2-3葉或不生葉,頂端出現花蕾,成為結果枝,但也有出現節間長而生長快的營養性秋梢,至明年才能形成花穗,冬梢則常在幼樹上11-12月間抽生,盛果期後抽生少。

7、為了讓文宮的枇杷火起來,政府採取了什麼措施

文宮枇杷品牌響了。經過多年的連續打造,仁壽1997年獲「中國枇杷之鄉」稱號,2001年被國家質檢總局命名為全國農業標准化——枇杷綜合標准項目示範縣,2002年被列入四川省天府枇杷產業帶,「仁壽枇杷」在「2002四川·中國西部農業博覽會」上獲得「名優農產品」稱號,2006年「文宮」牌枇杷獲國家A級綠色食品認證,2007年3月,仁壽12.3萬畝枇杷獲「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枇杷)標准化生產基地」稱號,成為枇杷產業獲此殊榮的全國第一縣,同年12月,「文宮」牌枇杷獲第一批四川省名牌農產品稱號。去年,仁壽枇杷再添殊榮,獲「四川省特色效益農業生產基地」稱號。今年,「枇杷地域保護標志」的各項申報資料已經被農業部審批通過,只待頒牌。

枇杷節當辦「大」

經過9屆枇杷節的拉動,枇杷充實和打造了仁壽農業大縣的名片,有力地樹立和宣傳了仁壽良好的形象。但是,將來枇杷節該如何辦?基層幹部有個共同的願望:枇杷節當辦成「大節」,辦出「大氣」。在采訪中,許多人對現在的枇杷節,都有一種感覺:「自己辦給自己看」,「關起門自娛自樂」。

連續九屆枇杷節,形式基本雷同:請歌星助陣、在成都召開推介會、舉辦枇杷游園活動……也逐漸暴露出在縣域外影響不夠、檔次不高等問題。由於種種原因,記者沒能采訪到相關縣領導和相關部門負責人全局性的「高見」和辦節的成敗得失,但是,來自基層和一線幹部、群眾為仁壽如何辦好枇杷節提出了許多真切的「低見」。

一、走出去,帶「節」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去。

據了解,成都部分客商對文宮枇杷有所了解,而普通消費者卻對文宮枇杷知之甚少,他們多言龍泉枇杷,卻少聞文宮枇杷。從全國來看,除了四川外,文宮枇杷多銷往雲南、重慶、貴州等省市。原因就在於,仁壽枇杷節「走出去」還不夠。

利用各地招商「據點」,把枇杷帶出去,在外全面開花舉辦枇杷推介會,送人品嘗,甚至把枇杷送進中南海,同時,請來中央級媒體,甚至海外媒體,更大范圍地推銷、宣傳文宮枇杷,讓世人一提到枇杷,就想到仁壽,想到文宮,一提到仁壽,提到文宮,就想到枇杷。

二、是樹「仁壽枇杷」,還是「文宮枇杷」,當統一。

目前,在包裝上印「文宮枇杷」盒子繁多,五花八門,沒有一個統一的標識,消費者很難分辨。長此以往,不僅不利於「文宮牌」枇杷品牌的成長,反而會砸壞「文宮牌」枇杷的牌子。現就出現了這樣難分難解的知識產權糾紛。

「文宮牌枇杷綠色食品A級認證」,當年所有資料、申報經費等均由文宮鎮鎮政府操辦,但是,卻以「文宮枇杷協會產銷服務中心」名義申報。「認證」拿下來了,也起到了很好的品牌效應,可與此同時,「認證」成了協會的「獨享」,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在包裝盒上注其標識就會被協會高喊「侵權」,並要依法維權。政府申辦下來的公共資源,卻為個體獨享,文宮鎮政府大喊「冤大頭」,「有苦說不出」。然而,從嚴格的法定意義上說,協會沒有錯,它才是「認證」的法定主體。

再者,賣的是「文宮牌」枇杷,辦的卻是「仁壽縣枇杷節」,對外宣傳的究竟是「仁壽枇杷」,還是「文宮枇杷」,不統一,不確定。

如此品牌「散打」、「不統一」,極不利於全縣果農受益。因此,人們建言,當統籌、統一,以政府名義樹造一個區域品牌——要麼「仁壽枇杷」,要麼「文宮枇杷」,使之成為全縣果農可共享的知識產權,讓所有果農都能從中受益。

三、凝煉枇杷文化,市場化辦節。

目前,枇杷節的文娛演出,許多群眾都是抱著「看熱鬧」的心態前往,「熱鬧」過後,缺乏最親切的本土文化,能留在人們腦海津津樂道的沒幾幕。與其縣財政年年花錢辦「小節」,不如集中財力,三年一小節,五年一大節,要辦就辦得「大氣」。

圍繞枇杷,挖掘枇杷的文化內涵,將「枇杷文化」衍生成仁壽人特有的一種本土新文化,並把諸如「抬工號子」一類的本地特色文化,搬上枇杷節,編、唱自己的歌,編、跳自己的舞,辦出亮點,演出特色,整出氣勢,讓全縣人民和各地來賓在枇杷節上,不僅品嘗到甘甜清純的文宮枇杷,還能享受到豐富的精神、文化大餐。

另一方面,辦枇杷節,沒有一個總指揮,就一紙文件,安排相關部門、相關鄉鎮各行其是,缺乏統籌;詢問相關事宜,這個部門可以說一點兒,那個部門也可以說一點兒,就是說不全,同時,他們也可一點兒不說,只說「我們管得很少」,極不利於全縣枇杷的「整體推銷」;有些具體經辦者也感到頭痛:「年年叫我們想點子辦節,腦殼皮都摳爛了也沒想出更好的點子」。為此,有人建議,市場化辦節,引進專業策劃公司,委託其根據縣上的主要意圖全權策劃、包裝,也許能辦出有創意的枇杷節。

四、建水果專業市場,實現「農超」對接。

每年的枇杷上市期,就是文宮鎮村幹部最累的時期,因為,他們每天兩三點鍾就得起床,上213線,規范枇杷市場,勞神又費力。現在的文宮枇杷市場,幾乎全是以街為市、以路為市,果農將採摘的枇杷天不見亮就送至場鎮賣,全在213線上擺攤,成天上千名客商帶來幾百輛車,也全停靠在213線上,除此,別無它處可賣枇杷,可停放車輛,市場散亂,不規范,隱藏著許多不安全等不確定因素,文宮鎮全體鎮幹部、村組幹部每天都得值深夜班「維穩」,維護一個正常的交易秩序。

對此,仁壽縣商務局副局長侯寒松建議說,應以文宮為中心建大型水果批發專業市場,不僅銷售枇杷,還銷售全縣的梨、棗子、清見等水果,並逐步實現果農與超市的對接即「農超」對接,引進大型超市到仁壽建大型水果采購基地,甚至可發展網路營銷。這樣,一可緩解交通壓力,二可減少百姓舟車勞頓之苦。

在本次枇杷推介會上,成都的幾家大型超市就與仁壽縣相關協會簽訂了今年枇杷的采購協議,根據采購的數量和品質,由協會組織。侯寒松說,這就為「農超」對接開了一個好頭。

針對中、下等果不好鮮銷的情況,文宮鎮石家村村支書杜從雪等人建議,招商引資也要圍繞水果深加工,引進生產枇杷膏、枇杷花茶、枇杷飲料等的企業,將中、下等果一並解決,以徹底解除仁壽水果的後顧之憂。

五、農業結構調整當改變思路,整合資源集中打捆打造。

為鼓勵調整結構,政府採取每畝補貼50元鼓勵,經過多年的組織發動,現在有些鄉鎮結構調整已近飽和,每年縣上還是照此下達指標,給予補助,一些鄉鎮表冊上的面積就可能造出很多「水分」,領了「空餉」。好心,好政策,沒有辦出實事。為此,不少人建言,用財政資金補貼結構調整的政策,應該「剎車」,應因「鎮」而宜。對「無地可調」的鄉鎮,政府應把財政資金用來補助和鼓勵協會或果農加強管理,提高品質,創建品牌等,以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拉動作用,促進全縣果品品質、果品品牌的進一步提升。

對於各部門的各項目「遍地灑金」,效果不突出等現象,有人建議當整合水利、農業、林業等各種項目資源,集中打捆使用,重點突出幾個有影響的品種或區域,建一點成一點,建一片成一片,建出大氣勢、大氣魄,按農家話說就是建的點、片拿出來「見得客」,枇杷、棗子、桃子、梨子、清見等水果可如此,新農村建設等所有建設均可如此。

8、枇杷怎樣在網上銷售

可以在淘寶網上開個店。

與枇杷的網路營銷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