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聚合物想測SEM,如何製作樣品?
既然是看膜,就需要樓主決定要看自然狀態下的膜,還是製品的膜形貌了,製品自然要按照工藝制膜。如果能夠拿到膜,可以直接用聚合物膜粘在我提到的導電膠帶上,處理方式和之前回答你的一樣,噴金、引導電膠。
2、誰能告訴我一下細胞的透射電鏡的製作步驟?
透射電鏡標本制備方法
由於電鏡電子束穿透能力的限制,必須把標本切成厚度小於0.1um以下的薄片才適用,這種薄片稱為超薄切片。常用的超薄切片厚度是50-70nm。
在透射電鏡的樣品制備方法中,超薄切片技術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制備技術。超薄切片的製作過程基本上和石蠟切片相似,需要經過取材、固定、脫水、浸透、包埋聚合、切片及染色等步驟。
一 取材的基本要求
組織從生物活體取下以後,如果不立即進行適當處理,會由於細胞內部各種酶的作用,出現細胞自溶現象。此外,還可能由於污染,微生物在組織內繁殖使細胞的微細結構遭受破壞。因此,為了使細胞結構盡可能保持生前狀態,必須做到快、小、准、冷:
(1).動作迅速,組織從活體取下後應在最短時間內 (爭取在1分鍾內) 投入2.5%戊二醛固定液。
(2).所取組織的體積要小,一般不超過1mm×1mm×1mm。也可將組織修成1mm×1mm×2mm大小長條形。因為固定劑的滲透能力較弱,組織塊如果太大,塊的內部將不能得到良好的固定。
(3).機械損傷要小,解剖器械應鋒利,操作宜輕,避免牽拉、挫傷與擠壓。
(4).操作最好在低溫(0℃~4℃)下進行,以降低酶的活性,防止細胞自溶。
(5).取材部位要准確。
取材方法:將取出的組織放在潔凈的蠟版上,滴一滴預冷的固定液,用兩片新的、鋒利的刀片成「拉鋸式」將組織切下並修小,然後用牙簽或鑷子將組織塊移至盛有冷的固定液的小瓶中。如果組織帶有較多的血液和組織液,應先用固定液洗幾遍,然後再切成小塊固定。
3、超細銀粉sem制樣怎麼做
(1)對清洗過後的溶液,進行稀釋過後採用的是上清液做測試還是下層濃溶液測試(理論粒徑為50nm和200nm)
最好都測試一下,二者可能尺寸上面有區別。
(2)銀粉溶液制備成功以後,沒有立即表徵,遮光靜置幾天後,再做電鏡表徵,是否有影響
只要排除對於樣品無影響,可以。
(3)是否需要乾燥以後,取出粉末,再用乙醇溶解,取用這個溶液制樣
可以滴在導電矽片上。也可以做粉末置於導電膠上。
4、要對細菌做SEM,前處理是什麼?需要把細菌弄成干態或者固定是嗎?求詳細的步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