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營銷 > 管中窺豹初識網路營銷

管中窺豹初識網路營銷

發布時間:2021-02-20 00:00:48

1、市場利益的誘惑作文

菲利普•科特勒告訴我,營銷不是一個單獨的步驟,而是一個系統工程,任何一個因素出了問題都會影響營銷結果,每個因素都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都不是孤立的。如何做好營銷,我想,把所有的營銷參數協同起來,將會取得好成績,要想取得最好成績,那就要營銷協同最大化,但是我想這只是種理想狀態,但是真正執行到位了,我們會在營銷效果最大的同時消耗也會做到最低,我們的價值才真正體現出來。 很多人認為,菲利普科特勒先生的《市場營銷》理論中所闡釋的系列營銷競爭應對策略面對日新月異的市場變化,已經越來越顯得蒼白無力了,我覺得,這些人沒有根本意義上領悟科特勒先生的思想,做好協同,才是真正的力量源泉所在。
既然要做到營銷參數協同,那麼我們必須找出所有的這些參數,營銷是從公司到消費者的影響過程,因此影響營銷的參數很多,很繁雜,為了做好營銷,必須把這些整理好。我覺得影響的參數主要包括基本參數和變化參數,基本參數是指那些對任何一項營銷工程來說都必須准備的,主要有:能夠滿足消費者價值需求的產品設計、交易過程所需要的支持、交易後長期的服務支持;變化參數指那些隨營銷過程的變化而變化的因素,主要包括那些人的因素,包括營銷系統內部協同和外部協同,而這個變化參數才是考驗營銷結果的真正所在。隨著市場競爭的激烈,產品的高度同質化,市場上大多數存活的產品都是品質很好的,它們交易的渠道、運輸等支持都做得非常到位了,交易後的服務已經不是最大的定位競爭區域了,所以變化參數越來越受到重視,這個時候,營銷回歸了,開始重視人了,人才是決定一切的東西了,而不是曾經的產品和渠道之類的了。這個領域也已經開始受到很多專家學者的研究重視,但是感覺到還是沒有集大成者,原因是什麼?都太注重各自的領域了,沒有考慮全盤。比如最近幾年出了很多諸如關系營銷之類的營銷策略,其實就是重視客戶關系,根本不是靠產品來決定市場了。
如何協同最大化,根本要點是做好營銷系統變化參數的全面協同,做好人的協同。我主要考慮了營銷系統協同,企業內協同和企業外協同,而且很多問題還沒有深究。
企業內協同,所有的專家學者都研究過了,都站在管理的角度,其實它的最重要點是在營銷系統,現在都企業都是以顧客為導向,所以從營銷系統出發是最理想的。內部協同依靠企業內部每個員工。每個企業包括很多部門,尤其大型集團公司,公司機構繁雜,各司其職,表面非常成功,其實辦事效率很低,如何把各個部門協同起來,圍繞營銷這個目標中心運轉,應該是公司的首要問題,當然各個部門內部也同樣需要發揮人的最大能動性,做到協同最大,才能夠積累資本來協同別的部門,最終才有可能創造良好的業績。這個具體的協同,需要考核,人的因素一向都是最難管理的,因此制定一套科學人性的考核制度是很有必要和有利益的。
企業外協同,同樣重要,這主要需要企業的領導者和對外工作人員。現在各個公司間都追求共贏,不正當競爭都不會有長遠利益的。因此,就必須和各個利益攸關方協同起來。政府部門、公眾群體、相關社會團體、媒體單位、原料供應商、競合對手、代理商、銀行系統等等,這些都是企業的營銷利益攸關方,如何跟他們協同起來,而又保持了自己的獲利,同時也使他們能夠壯大,才能導致我們共同的長久發展。這些都需要企業內部做好基礎,然後如何與外部協同起來
二、營銷中的品牌:永恆的神奇魅力
在營銷中,提高我們的品牌魅力,是一個重要的任務,但是現實,我覺得遺憾太大。同樣的產品,當然我也承認它們有些自己強勢的技術,但是也有很多相對我們來說不足的地方,說明產品層面大家都是持平的,但是外資的液晶電視就是賣得好得多。
在終端的銷售中,我們的導購員很有激情,很了解我們的產品,因此也講解很到位,但是在我們的品牌提升這塊沒有什麼效果,這有導購員的因素,我覺得也有很多公司的自身因素。導購員就是為了拿提成而來工作的,他們當然不會考慮那麼長遠的利益,但是我們自身就應該要重視。
羅伯茨所著新書《至愛品牌》,給了我很大啟示,一個至愛品牌的魔力太大了,我們如何將創維打造成自己的至愛品牌,如何通過終端銷售中同事推進品牌建設,是我們應該加大考慮的領域,一旦我們在這個領域走在前列,那麼我們將是真正的天下第一。
當然,營銷過程中我們的各種受眾很廣泛,但是我們直接銷售過程中的顧客是最利益直接相關的,我們利用他們與我們的終端人員接觸的這個機會來做好品牌,同樣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溝通有效而且成本低。
我們應該開發一套終端品牌提升工具來,切實可行,具有操作性,品牌傳播本質上是接觸點的傳播,一個接觸點就是一個傳播媒介,終端這個接觸點是最好的,讓這套工具來指導終端,我想我們會加速提升。

2、b站涉嫌性別歧視被部分品牌拉黑,此事給該平台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現在還只是涉嫌性別歧視,還沒有被確定,如果確定B占涉嫌性別歧視的話,那這就不是小事,如果整個行業都聯合起來抵制B站,那麼B站就會被孤立,估計很難在行業內支撐太久,而平台作為內容的載體,如果把我不好方向,攤上事就沒有一件事是小事。

早些年某外賣平台涉嫌性別歧視,在僱傭方面、內聘方面都會可以的屏蔽女性,曾被網友們聯合討伐過,後來該外賣平台公開道歉,然後又做了一番整改,盡可能地去消除這種事情對品牌和企業帶來的負面影響。但B占這次的遭遇與某外賣平台還不一樣,當初是由確切的證據指向某外賣平台,已經言之鑿鑿的確定其存在性別歧視的行為。但B站現在還只是「有網友反映」、「涉嫌性別歧視」階段,雖然也有人列出了一些例子,但這些例子只是公布了動畫片的名稱,還沒有看到具體的「消費性別」的內容和具體片段,直接一棍子打死B站,這就有些不太理解了,如果涉嫌性別歧視,這不是應該由國家的有關部門來解決么?

說實話,我並不是B站的粉絲,30多歲的人了,如果不是同事跟我說這個網站,我竟然從來沒聽過,而這次B站涉嫌「性別歧視」的事件,讓我想起了某位導演兼明星遭某地區的影院協會抵制的事件,抵制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這位導演把自己拍的片子放到了網路上去播放,之前一直都是放在院線去宣傳、然後播放,有一部分收入是歸影院的,現在放到了網上,那就意味著院線賺不到錢了,所以院線開始抵制。所以,如果B站真的存在性別歧視的內容,為什麼要用涉嫌兩個字,直接給出內容,然後公開懟不就完了么?

不過據我說知,B站曾經因為海量的用戶投訴被國家的有關部門處罰過,根據全國「掃黃打非」辦的消息稱,2020年以來,有很多群眾舉報B站,程B站存在兒童『邪典』、違規境外動畫片、違規使用境外音視頻素材、違規廣告、多款游戲角色形象暴露、內容低俗等問題,先後對B站行政立案處罰6次、約談10餘次。而現在B站再次被「涉嫌性別歧視」,不管是真是假,根據此前的一些慣例,B站的股票必然會再次下跌,根據B站的官方數據透露,B站的活躍用戶突破了2億,而擁有這么多用戶的一個平台,如果存在涉嫌性別歧視的內容,那影響必然是惡劣的。現在B站被人聯合抵制了,估計以後會有一段艱難的時期,如果國家下重拳整治的話,停業改版也是有可能的。


3、網路上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噴子?是什麼原因導致網路噴子如此大量的繁衍?

噴子一般都是一群沒有存在感,現實生活中缺乏自信的無能人群。
他們主要是想發泄自己內心的壓抑和不甘,他們心中有三種思維:
第一種是自以為是,自己僅憑自己管中窺豹得到的一點片面性信息和知識點,盲目想像,胡亂推論,形成了一套全靠自己瞎扯出來的理論體系,然後以這套體系在網上尋找存在感、被認可感。
第二種,就是知道點東西,但整天就靠這些東西網上說來說去,啥話題都能扯到自己知道的那點東西上去。
第三種,瘋狗亂咬人。在網上隨意攻擊他人,隨意裝逼,隨意吹牛,看誰都不順眼。反正在網上說話啥都不怕,頂多就是被舉報後所發表的內容被刪除。
我舉個例子,我在百度上看到有人討論京東的股權,就在下面說了一下京東主要股東持股值。結果一個人在底下回復我,一張嘴就罵我,罵完了說「我心中中國是最好的國家,但是中國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洋洋灑灑,一邊罵我,一邊用一套狗屁不通的邏輯把他自己吹捧成愛國人士,但把國家批判的體無完膚,那感覺就是他自己多愛國,但國家對不起他,民族連累了他……除了臟話罵人之外,全程是一副經濟學家、政治家、哲學家的腔調。且不說那套邏輯有多可笑無知,首先,跟我回答京東的各大股東分別持有多少股權有半毛錢關系?
其實,從某種程度來說我也是個噴子,正如我所說,你說噴子的話題,我卻把自己的經歷扯了上來。

4、社群運營的主要工作內容是什麼?

群話題是社群運營過程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小的一個工作單元,有了話題群才會有活躍度,有活躍度才有轉化。話題策劃,是社群運營每天中最重要的工作。如果你理解的社群團購,只是每天機械性往社群里發各種商品鏈接。除非你是賣像紙巾這樣家家必備的商品,否則商品鏈接根本不會讓你的用戶產生購買欲,而你辛辛苦苦建立的群也很快就會變成僵屍群。

要挑社群團購的用戶在運營社群時,發現了一個行之有效的做法:用話題活躍氛圍,引起用戶的消費慾望,話題參與人數最多時,再拋出商品鏈接,他們用這種辦法每個群都會產生大量的訂單。

比如說現在室外特別曬,那麼可以討論的話題就是#防曬霜#,以今天出門沒有塗抹防曬霜或者微博上最近關於防曬引發的熱搜話題為切入點,然後推薦相應的商品,並拋出鏈接。

那如何才能挖掘話題,怎麼找到更多的用戶願意參與互動的話題呢?建議你在前一天就選好第二天的商品,然後根據商品屬性到垂直網站、百度風雲榜、微博熱搜、微信朋友圈看一看。選擇一個能更好地結合你明天要推薦的商品熱點,整理好文案、圖片、短視頻等素材,在第二天根據群聊天節奏,適時發出,以引起群用戶的參與興趣。

最後,我還想說明兩個社群團購運營過程中容易踩坑的點:

第一,是策劃的話題一定要跟今天的主推商品有相關性,負責你可能每天都是在做一個陪聊;

第二是話題一定要低門檻,我們策劃話題的目標是讓更多用戶參與進來,不是為了考倒他們。比如,#牙膏列為普通化妝品禁止宣傳美白#,我們不會問你還知道牙膏的什麼成分具有美白效果,而是直接低門檻的問,你用過美白類牙膏嗎?

5、大數據具體是做什麼?有哪些應用?

大數據即海量的數據,一般至少要達到TB級別才能算得上大數據,相比於傳統的企業內數據,大數據的內容和結構要更加多樣化,數值、文本、視頻、語音、圖像、文檔、XML、HTML等都可以作為大數據的內容。

提到大數據,最常見的應用就是大數據分析,大數據分析的數據來源不僅是局限於企業內部的信息化系統,還包括各種外部系統、機器設備、感測器、資料庫的數據,如:政府、銀行、國計民生、行業產業、社交網站等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及工具將海量數據進行統計匯總後,以圖形圖表的方式進行數據展現,實現數據的可視化,在此基礎上結合機器學習演算法,對數據進行深度挖掘,發掘數據的潛在價值。

應用部分,大數據不僅包括企業內部應用系統的數據分析,還包括與行業、產業的深度融合,大數據分析的應用場景具有行業性,不同行業所呈現的內容與分析維度各不相同,具體場景包括:互聯網行業、政府行業、金融行業、傳統企業中的地產、醫療、能源、製造、電信行業等等。

1.  互聯網行業大數據的應用代表為電商、社交、網路檢索領域,可以根據銷售數據、客戶行為(活躍度、商品偏好、購買率等)數據、交易數據、商品收藏數據、售後數據等、搜索數據刻畫用戶畫像,根據客戶的喜好為其推薦對應的產品。

2.  政府行業在大數據分析部分包括質檢部門、公安部門、氣象部門、醫療部門等,質檢部門包括對商品生產、加工、物流、貿易、消費全過程的信息進行採集、驗證、檢查,保證食品物品安全;氣象部門通過構建大氣運動規律評估模型、氣象變化關聯性分析等路徑,精準地預測氣象變化,尋找最佳的解決方案,規劃應急、救災工作。

3.  金融行業的大數據分析多應用於銀行、證券、保險等細分領域,在大數據分析方面結合多種渠道數據進行分析,客戶在社交媒體上的行為數據、在網站上消費的交易數據、客戶辦理業務的預留數據,結合客戶年齡、資產規模、消費偏好等對客戶群進行精準定位,分析其在金融業的需求等。

6、大數據可以做什麼

用處太多了
首先,精準化定製。
主要是針對供需兩方的,獲取需方的個性化需求,幫助供方定準定位目標,然後依據需求提供產品,最終實現供需雙方的最佳匹配。

具體應用舉例,也可以歸納為三類。
一是個性化產品,比如智能化的搜索引擎,搜索同樣的內容,每個人的結果都不同。或者是一些定製化的新聞服務,或者是網游等。
第二種是精準營銷,現在已經比較常見的互聯網營銷,百度的推廣,淘寶的網頁推廣等,或者是基於地理位置的信息推送,當我到達某個地方,會自動推送周邊的消費設施等。
第三種是選址定位,包括零售店面的選址,或者是公共基礎設施的選址。
這些全都是通過對用戶需求的大數據分析,然後供方提供相對定製化的服務。
應用的第二個方向,預測。
預測主要是圍繞目標對象,基於它過去、未來的一些相關因素和數據分析,從而提前做出預警,或者是實時動態的優化。

從具體的應用上,也大概可以分為三類。
一是決策支持類的,小到企業的運營決策,證券投資決策,醫療行業的臨床診療支持,以及電子政務等。
二是風險預警類的,比如疫情預測,日常健康管理的疾病預測,設備設施的運營維護,公共安全,以及金融業的信用風險管理等。
第三種是實時優化類的,比如智能線路規劃,實時定價等。

7、常見大數據應用有哪些

大數據早已成為流行詞,但究竟何為大數據,卻不是人人都能說清楚的。簡而言之,大數據就是需要利用專業的處理工具進行分析,從而有利於做出更科學,更合理決策的信息資產。大數據的應用已深深嵌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將列舉幾個方面,一起管中窺豹,讓人們對大數據有更直觀的認識。

一、購物營銷

當我們打開淘寶,京東等購物APP時,總是會發現,這些APP比我們自己還懂自己,能夠未卜先知地知道我們最近需要什麼。

籃球迷在湖人贏了比賽的時候打開淘寶,會發現詹姆斯的球衣就在首頁;

一個懷孕的媽媽,打開京東,發現進口的奶粉已經在召喚她購買;

一個經常聽神曲的大媽,廣場舞音響的推薦總在眼前。

這就是商家通過手機瀏覽的數據分析,知道我們近期的需求,之後精準地向我們進行推銷。

如今人們網路購物的行為越來越頻繁,網路購物的體驗也越來越好。而影響網路購物體驗的一個最重要的方面就是物流的速度。

雙11十多年前就火爆中國,但人們記憶猶新的就是雙11買的物品很長時間才能拿到,少則一周,多則半個月,嚴重影響購物者的體驗。而如今雙十一的成交量增加了上百倍,但送貨的速度卻提升了不少。很多物品能保證晚上下單,第二天就送達,即使購買的是新疆的葡萄乾,也能在24小時到貨。

速度提升的背後,離不開大數據的賦能。物流倉儲與購物平台合作,通過分析用戶的瀏覽數據,購物車,下定金情況,預知某一地區的購買量,進行提前備貨。當用戶付款之後,貨物是從離用戶100公里內的倉儲中心發貨,而不是千里之外的新疆發貨。

通過大數據中心的調控,物流分揀系統能最科學合理的進行裝車。在智慧系統的指引下,快遞員也能按照最優的線路進行高效的配送。

二、交通出行

如今百度地圖、高德地圖已經成了我們出行必不可少的工具。沒了地圖,很多時候我們將寸步難行。有了地圖,即使在九曲回腸的復雜道路中,也可以順利的抵達我們想去的一個網紅美食店。

手機地圖能夠做到精準的導航和實時的路況預測得益於大數據的分析。

一是地圖公司有自己數據採集車,前期採集了海量的數據存儲在資料庫中。

二是每一個使用地圖的用戶,都共享了自己的位置,貢獻了自己的數據。通過對同一時間段同一路段用戶的使用情況進行分享,地圖很容易就能得知哪裡堵車,哪裡暢通,提前告知使用者。

三、政務處理

大數據在助力政府的政務處理方面同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近年來精準扶貧是各級政府的首要工程,扶貧如何做到精準,考驗著政府的執政能力。

精準扶貧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精準,貧困戶是不是真正的貧困戶,這在過往是一件很難解決的難題。上級政府只有依靠下級政府的統計上報進行撥款,於是關系戶成了貧困戶,真正貧困的人卻難以得到實質性的幫助。

現如今有了大數據的加持,政府通過建檔立卡,通過網路數據分析,對每一個貧困戶進行核實。家裡老人的就醫記錄,子女的工資水平,養殖等副業的收入等等都將進行評估,以確保精準扶貧落實到位。

電信詐騙無孔不入,但當電信詐騙遇上大數據,詐騙分子也將插翅難逃。如今利用大數據分析,詐騙簡訊,詐騙網站很容易被識別攔截。通過分析詐騙分子的「偽基站」地址,登錄網址等信息也能很快鎖定詐騙分子的藏身之處。

四、信用體系

俗話說民無信不立,國無信不強。可見信用對於個人,對於國家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如何識別一個人是否有信用,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熟人社會里,我們可以通過一個人過往的表現,言行來判斷他的信用。但在陌生人社會里,想要判定一個人是否有信用就很難了。這也影響了整個社會的運行,例如信用系統不完善,個人去銀行貸款很難,網路購物也難以發展。

但如今有了大數據,這些難題都迎刃而解了。例如支付寶的芝麻積分,就是通過分析用戶的學歷、存款、購物行為、交友特徵、履約歷史等等數據來賦予用戶對應的分數,表示用戶的信用等級,同時將特定的特權開放給對應等級的用戶。

現在支付寶、微信等信用數據都已並入央行主導的國民信用體系裡,成為國家隊。中國也正式建立了自己的信用體系,真正實現了有信用走遍天下都不怕,無信用則寸步難行。

20世紀最重要的資源是石油,誰掌握了石油,誰就統治了世界。21世紀最重要的資產則是數據,誰能在數據這座金礦中挖出黃金,誰就能掌握話語權,造福社會,創造財富。

8、新媒體運營未來的工作前景怎麼樣?

「人總要做一點和吃飯無關的事情,來滿足自己的精神慾望。我享受無條件寫作的快樂,我寫不了都市言情和燈紅酒綠,但是我可以用寫作寫出我的生活」。
在新媒體語境下,寫作對於寫作者來說,最大的意義不外乎如此,不為討好任何人,不為物質條件所困,當你的情緒和靈感到來時,拿起筆,記錄下它,享受它。

9、競價員如何快速提高自身能力?

在日常中,我們為了避免被生活所折磨,會經常利用上下班時間去學習,以提升自身能力。但競價員們,你有沒有思考過:

我是真的在學習,還是只為了消除自身能力不足所帶來的焦慮感?

我們時常會發現,明明前天剛讀過的書或看過的競價干貨,可是再回想時,頂多隻能想起文章的主題,但具體的內容卻絲毫想不起來。

到底為什麼會這樣,剩下的知識去哪了?

其實,對於人的構造來說,我們眼球掃視和認知的速度,要遠遠超過理解和記憶的速度。也就是說,閱讀是吸收效率最低的一種學習方式,因為我們只是在單純地閱讀,並沒有讓大腦參與進來。

看到這里,也許會有人會問:「小編,你是在告訴我們不要碎片化學習嗎?」

不然。以上的文章我只是想告訴大家,我們單純靠閱讀是很難記住知識的,必須要在閱讀的同時,讓大腦參與進來,對知識進行深度加工,這樣才能更大限度提高我們的學習效率。

舉個栗子。

在高中時代,我們要進行學習時,通常會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像圖書館之類的,會反復去思考晦澀的內容,會將不同章節的知識點進行總結;模糊的地方,也會多讀幾遍直至理解。

而以上,都在不知不覺強化我們對知識的「加工」。

但反觀碎片化學習,往往時間較短,而且也容易受到打擾,也就是說不利於集中精力,進行深度閱讀。像這種情況,我們都只是匆匆一瞥,告訴自己「我看到了這些信息」,但並沒有真的理解。

所以,建議大家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思考,而不是閱讀。

比如,今天我們在賬戶操作中遇到了某些問題,我們就可以將這些問題進行記錄,放到我們的待辦清單里,等到碎片化時間時,打開清單進行思考,全面調動自己的知識積累:

這個問題的根源在哪?是否有相關知識點可以進行聯系?

這樣,不僅可以增加我們對知識的吸收率,還可以培養一種深度思考能力。

看到這里的也許會好奇有沒有什麼技巧可以幫助我們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而接下來也是整篇文章的重點,那就是利用「發散思維」進行碎片化學習。

人的大腦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專注模式,另一種就是發散模式,也就是所謂的發散思維。當人處於專注模式時,主要活躍的腦區是前額葉皮質,而它就是負責邏輯思考和推理的地方。

但當我們處於發散模式時,腦區不太活躍,不利於我們對負責問題進行理解,但激活的神經元更廣泛、更多元,可使我們的思維沿著不同的方向擴展,使觀念發散到各個有關的方面,幫助我們將知識點盡可能跟腦海中以往的知識節點建立聯系。

由於碎片化時間較短,且嘈雜物較多,所以建議在碎片化時利用發散思維對知識進行總結歸納。

那我們應該如何訓練自己的發散思維模式?

假如現在我們有5分鍾碎片化時間,那我們可以先確定一個主題,即:我們要弄清楚什麼問題,然後根據此來進行:

(1)我思考的最終目的是什麼?(2)跟他們相關的信息有哪些?(3)哪些信息可以被我進一步利用?

總結來說就是,先明確問題的核心,然後發散思維讓大腦放鬆,想像盡可能多的可能性和線索,把他們逐一記下來,有助於我們下一步的分析和推理。

那應該如何調動自己的發散思維,將碎片化時間最大限度地利用起來?

保持放鬆。試著將自己的注意力聚焦到自己的呼吸上,一起一落,然後慢慢地將自己腦子里的雜念清理出去,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拿出紙筆,將自己的念頭記錄下來,慢慢地你就會感覺自己進入狀態。

如果通俗化理解的話,就是「發呆」。我們時常會感覺明明周圍很嘈雜,但自己依舊絲毫沒有聽到任何聲音。而當你進入發散思維狀態時也是如此的道理。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適當的發呆可以幫助我們梳理思維和知識體系,比如你今天看到了某篇數據分析的干貨,那我們就可以在碎片化時間時進行理解,更好地吸收。

其實,學習是一件很簡單,又很有趣的事情,但前提是找到正確的方法。

與管中窺豹初識網路營銷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