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營銷 > 中國農業推廣網農業科技網路書屋

中國農業推廣網農業科技網路書屋

發布時間:2021-03-03 09:57:22

1、2009年一號文件原文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戰略全局出發,描繪了我國農村全面小康建設的宏偉藍圖,制定了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行動綱領。各地區各部門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全會精神,堅定不移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堅定不移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切實把《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的大政方針落到實處。
2008年,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中央決策部署,戰勝了重大自然災害,克服了多種困難風險,農業農村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局面。農業生產再獲豐收,糧食總產再創新高,農民收入較快增長,農村公共事業加速發展,農村黨群干群關系繼續改善。農業農村的好形勢,為黨和國家成功辦好大事、妥善應對難事奠定了堅實基礎,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作出了重大貢獻。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持續蔓延、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減速,對我國經濟的負面影響日益加深,對農業農村發展的沖擊不斷顯現。2009年可能是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也是鞏固發展農業農村好形勢極為艱巨的一年。在農業連續5年增產的高基數上,保持糧食穩定發展的任務更加繁重;在國內外資源性產品價格普遍下行的態勢中,保持農產品價格合理水平的難度更加凸顯;在全社會高度關注食品質量安全的氛圍里,保持農產品質量進一步提升和規避經營風險的要求更加迫切;在當前農民工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保持農民收入較快增長的制約更加突出。必須切實增強危機意識,充分估計困難,緊緊抓住機遇,果斷採取措施,堅決防止糧食生產滑坡,堅決防止農民收入徘徊,確保農業穩定發展,確保農村社會安定。
做好2009年農業農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擴大國內需求,最大潛力在農村;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基礎支撐在農業;保障和改善民生,重點難點在農民。2009年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保持農業農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首要任務,圍繞穩糧、增收、強基礎、重民生,進一步強化惠農政策,增強科技支撐,加大投入力度,優化產業結構,推進改革創新,千方百計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千方百計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繼續提供有力保障。

2、國家對農村的政策有哪些

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發展。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示範社建設行動。加強合作社人員培訓,各級財政給予經費支持。

將合作社納入稅務登記系統,免收稅務登記工本費。盡快制定金融支持合作社、有條件的合作社承擔國家涉農項目的具體辦法。

扶持農業產業化經營,鼓勵發展農產品加工,讓農民更多分享加工流通增值收益。

中央和地方財政增加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規模,重點支持對農戶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開展技術研發、基地建設、質量檢測。鼓勵龍頭企業在財政支持下參與擔保體系建設。採取有效措施幫助龍頭企業解決貸款難問題。 

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 

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建立穩定的農村文化投入保障機制,盡快形成完備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設、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等重點文化惠民工程。

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農民工技能培訓;有條件的地方可將失去工作的農民工納入相關就業政策支持范圍。落實農民工返鄉創業扶持政策,在貸款發放、稅費減免、工商登記、信息咨詢等方面提供支持。

保障返鄉農民工的合法土地承包權益,對生活無著的返鄉農民工要提供臨時救助或納入農村低保。同時,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就業潛力,拓展農村非農就業空間,鼓勵農民就近就地創業。

(2)中國農業推廣網農業科技網路書屋擴展資料:

惠農政策補貼

農業部發布《2014年國家深化農村改革、支持糧食生產、促進農民增收政策措施》,50項政策涵蓋種糧直補、農機補貼、產糧大縣獎勵等多項支農惠農政策,其中僅種糧直補、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農機補貼等四項補貼資金規模達到1600億。

以2014年明確的資金數和2013年基數統計,四項對農民的補貼金額為1638億元。除了對農民直補,中央財政每年會對產糧產油大縣實施獎勵政策;

2013年,中央財政安排產糧(油)大縣獎勵320億元,今年中央財政將繼續加大獎勵力度,對產豬大縣的補貼預計也會達到2013年35億的規模。僅以上這幾項資金,就達到2000億的規模。

根據公開資料,我國用於農業補貼的資金從2002年的1億元增長到2013年的2000多億元規模,隨著各種補貼政策的完善,補貼資金還會進一步增長。

參考資料:惠農政策-網路

3、如何從農業科技網路書屋下載PDF文章

這是個中國知網(cnki)旗下的一個子網站。cnki的資源下載是需要交費的,因為他們的文章是有版權的。下載cnki的文章一是先充值,然後按篇收費,當天的賬號己付費的文章,可以無限次數下載,一是包庫,這個一般是研究性機關單位比如研究院、研究所、科學院等購買供本單位職工課題研究時使用,包庫下載不限次數、篇數,只限類別。另外一般大城市市一級以上的圖書館、比較大的大學也有可能包庫購買,以供職工、讀者(會員查閱),辦了借書證(會員證、閱覽證等)可以通過館內IP免費下載文章。另外在網上時不時的也能找到一些別人收集後公布出來的免費下載渠道,不過這種渠道不穩定,很快就會失效的。
中國知網,是國家知識基礎設施(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NKI)的概念,由世界銀行於1998年提出。CNKI工程是以實現全社會知識資源傳播共享與增值利用為目標的信息化建設項目,由清華大學、清華同方發起,始建於1999年6月。她提供CNKI源資料庫、外文類、工業類、農業類、醫葯衛生類、經濟類和教育類多種資料庫。其中綜合性資料庫為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博士學位論文資料庫、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中國重要報紙全文資料庫和中國重要會議文論全文資料庫。

4、農業推廣中採用效果示範法,應該怎樣操作

第一篇:農業技術推廣問題及策略探析
1農業技術推廣的主要功能和重要性
農業技術推廣的主要功能是:培養老一代農民轉型,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提供新型的農業產品,更好的完善農業經濟,讓農民的收入都增加起來;從而滿足社會需求,確保社會穩定,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農業技術推廣在農村生產力發展中起著解放生產力的作用,要在農村社會的范圍內,以農民的實際需要為內容,提高農民生產生活質量。堅守「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大家共建和諧社會。
2農業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
2.1部分基層農技站推廣工作不到位
部分基層推廣的農業站只是圍繞推廣,而沒有真正幫農民使用到新型的農業技術,沒有把新型成果放到農民面前讓大家看看,不能主動走出去到科研所尋找新型項目,沒有適應當地的新技術經濟發展,引進試驗示範和推廣新的結果,只是坐在辦公室里等待更高的部門分配任務,並組織實施和完成。長此以往,農業技術推廣在農民心中的地位便會動搖。
2.2農業科技投入相對較少
雖然這幾年農業科技的科研經費相比較以往有所增加,但仍有總量過小,難以實施配套政策等問題。過少的政府撥款仍然存在,部分原因是由於缺乏資金推動,導致基層推廣單位的工作不能正常運行。而另一方面,投資於農業科技企業自主普遍的意識仍然不強,依靠科技投入,以保持對政府支持的斗爭。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當地政府阻礙制約了現代農業的重要發展。當前,因為缺乏資金,中小規模養殖戶發展很難獲得必要的財政和信貸投資,導致現代農業技術的快速發展在農村地區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2.3農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
農業技術推廣的主要范圍在偏遠的農村地區,那裡的農民居住不集中,信息滯後,針對農業技術推廣的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而由於農民普遍文化素質較低,對新作物和現代化的種植手段缺乏認識,推廣農業技術問題和現代科技也很難理解,從而使農業技術推廣取得的效果不是很滿意,對推廣工作造成很大的阻力。
3農業技術推廣的策略
3.1圍繞農業主導產業進行重點推廣
農業技術推廣應注重農業主導產業,並找出農產品的生產和技術推廣方式,技術研究,無公害農產品,以保證糧食供應安全是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關鍵,主要是規范農作物病蟲害和牲畜災難基於資源管理的疾病和監管方面的知識,創新機制領域的突破。
3.2送農業科技知識入門到戶
指導和專業技能培訓,通過各種渠道傳播信息,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及時提供農業政策,農產品市場和銷售信息,切實推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強對人才的促進,豐富農村線路和推動力量。
3.3引導和組織各類資金投入
為確保促進正常運作,保障鄉村和家庭,確保推廣人員開展服務;加強基層推廣機構能力建設的條件,工作人員需要確保工作場所、服務手段,到農村有可用的工具,為廣大農民提供及時、方便、高效的服務。
3.4做好新技術示範和推廣服務
在我國文化體制及社會發展的影響下,廣大農民屬於現實主義者,存在一定的心理排除一些新的技術,尤其是需要花很多錢的技術,所以,推廣一個新技術在初級階段,大多數農民都持觀望心理。因此,農業推廣服務和技術示範工作必須做一些效益好,大面積的農業技術推廣項目部要加大宣傳力度,為農民提供一個實際的樣品,讓農民能看到的指導的利益,教育農民改變自己的管理方法,並應用於農業生產,農業機械的作用。
3.5加強農業技術的宣傳工作
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努力讓農民接受農業科技由被動變為主動。首先,我們應該努力促進工業化發展農業的良好結合,發展高生產、質量優、高效益的農業體系,努力提高農業是農業效率相對弱勢產業和改變形象的行業盡快鼓勵人們自覺地加強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以實實在在的服務農民增加收入;其次,要加強口碑,採用多種形式的促銷活動,寓教於樂,激發農民學習科學技術,用科學技術的興趣和積極性;再次,轉變農業技術推廣和服務模式的行政命令,說服和引導,讓農民和責任的農業部門形成共識,共享利益,約束,風險分擔機制,增強農民的積極性,促進農民採納建議和技術措施。
4結束語
總而言之,農業科技推廣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苦的工作,只有不斷加深農業技術推廣,不僅解決生存問題還可以提高農民朋友的收入,改變農村的生活水平根本上縮小城鄉差距,建立高效運轉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也可以從根本上提高農村的生活水平,最終促進社會的持續、穩定發展。
作者:桂麗紅 單位:東鄉縣崗上積鎮農業技術推廣綜合站
第二篇:綠色農業技術推廣淺析
一、注重綠色農產品生產的推廣
綠色農業的關鍵是農產品的無害化,在進行生產的過程之中,要注意化肥和農葯的使用,減少對人體有害的化工產品的使用,讓農產品生產者意識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二、提高農業生產者的綠色生產意識
進行綠色農業推廣,最關鍵的一點還是要提高農業生產者的綠色生產意識。很多農業生產者僅僅是注重產量,為了提高產量,會使用大量的化肥和農葯。此外,為減少投資,在進行農業生產以後,會隨意處理農產品垃圾,不但導致了許多農產品的質量得不到保證,還會對人體及農業生產環境帶來巨大影響和傷害。
三、建立示範基地
進行綠色農業推廣,最關鍵的一點還是要提高農業生產者的綠色生產意識很多農業生產者僅僅是注重產量,為了提高產量,會使用大量的化肥和農葯此外,為減少投資,在進行農業生產以後,會隨意處理農產品垃圾,不但導致了許多農產品的質量得不到保證,還會對人體及農業生產環境帶來巨大影響和傷害。因此,應該確定蔬菜基地的長期發展戰略,進行綠色生產,在生產的過程中保證農產品安全,並對生產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建立示範基地。
四、建立產業預警機制
建立安全生產的預警機制,在生產以及銷售過程中的任何一個環節都建立預警機制,讓農業生產者可以隨時了解到市場動態,能夠根據市場的變化情況來進行產業調整。這樣不論市場如何變化,生產都能夠適應市場的發展變化,使市場在發展的過程之中立於不敗之地。
五、注重品牌戰略
在進行綠色農業推廣的同時,讓人們提高品牌戰略意識。同時,注重品牌建設和宣傳,才讓其擁有了享譽內外的盛譽。
作者:楊金福 單位:赤峰市松山區夏家店鄉農業技術推廣站
第三篇:基層農業技術推廣行為影響剖析
1農業技術的推廣制度介紹
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適當的對農業的游資比例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農業的推廣和農技員的推廣,能充分地調動農業生產者的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為農業的穩定發展帶來十分廣闊的空間,在渠道上,能通過增加農業推廣員的熱情進行農業的整體推廣。積極主動的情緒為我國農業的發展帶來十分有利的條件。在實踐中,要想對農業生產有一定的推廣效果,就要提高農技員的整體水平,在我國採用公平公正的方式進行推廣,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的促進我國農業技術吸收新的人才。在農業的推廣中,相關部門不能對農技員進行優秀的人才納入,還要對農技員進行一定程度的培訓和培養。使得他們能更好的為國家的發展提供堅實的後盾。在推廣中,要有相應的補助以及資金的支持。在推廣過程中也同時需要足夠的資金,一邊能夠對農技員的技術行為進行推廣,同時也能為農技員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2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制度對農技員的影響
2.1對外發展制度對農機院的技術帶來的影響
基層農業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技員的推廣積極性。在對外合作推廣中存在一定的積極作用,在強化農技員對外推廣的過程中還要對資金方面進行拓寬。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調動農技員技術的積極性。農技員的對外合作中開展社會化的服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升推廣行為的質量,在技術的推廣中,要加強人均的項目經費。在農業技術的推廣中,增加農業技術經費,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拓展經濟區,使得農業技術達到高峰。
2.2農業推廣人員管里對農技員的影響
在農業技術管理過程中,在相應的管理制度上對農技員進行有效管理,能有效的增加農技員的推廣程度。在農業技術發展中,農業管理人員的管理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對農業管理起到促進作用。在成績考核和發放獎金以及培訓時間長短對農技員的推廣方面有著重要的影響。因為在工作中農業技術員的表現並不代表其能力,要在實際中進行高質量的培養,從而能有效的對農業技術進行相應的提升和促進。在基層制度中,對農業進行推廣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農技員的推廣仍佔有很重要的位置,制度的進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農技員的推廣在一定程度上佔有相對的份量。在農業技術的推廣中,要想使推廣技術得以加強就要在一定程度上對推廣力度進行相應的調整,相關部門要加強重視,使得農技員能夠擁有一定的積極性。
2.3工作設計對農業技術的影響
在研究中發現,農技員在進行農業技術推廣時要加強農業技術的交流,要積極的參加以及對農業技術進行記錄和總結,充分分析其影響。在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中,存在很多原因使得其制度不能得到有效的推廣,基層制度得不到有效的推廣,使得農技員的工作得不到有效的落實。在進行工作時,對相關制度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對推廣農技員的技術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在工作中應該充分的總結相關的制度,在制度進行之後對其實施培訓。使其在真正程度上對技術的推廣切實到位,在進行研究中,要更加明確評估結果以及工作制度的落實和完善。
3經濟保障制度對農技員的影響
在通常的理論中,經濟師發展的前因。在發展農技員對農業的推廣中,要使得其資金充足和充分,經濟對農技員的推廣有著顯著的影響。足夠的經濟費用不僅能使農業技術員的推廣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滿足,還使得其在物質上能夠獲得充分的保障。在推廣中,人均推廣費用對推廣行為沒有產生相對顯著的影響,在推廣比重中仍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對農業技術的增加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其經濟條件改善,同時還能為推廣行為提供良好的條件。在考慮業務時要綜合考慮,才能有效提高其綜合水平。
4總結:
農業制度的推廣對農技員的推廣有很重要的影響。在推廣過程中,要對推廣管理人員加大培養力度,從一定程度上看是管理規則。在基層制度中,推廣制度影響了推廣員的積極性,在推廣工作中,相關部門要落實推廣制度。同時,加大對推廣的經費支持。推廣經費在一定程度上是推廣進度的重要因素,同時,推廣人員要綜合各方面的考慮,進行推廣落實。
作者:白英榮 郭立新 陳冰嬌 姜彥濤 單位:公主嶺市南崴子農業技術推廣站
第四篇: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對策分析
1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現狀及存在問題
目前,我國部分農村地區已經開始了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並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我國部分農村已經建設了農業書屋和相關的農業技術咨詢組織;高校和科研所培養專業的農業科技人才,已成為我國農業科技體系中的重要力量。但是,目前我國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中仍存在很多問題,主要包括:第一,技術推廣管理制度不夠完善,制度與實際脫節,導致農村基層人員難以接觸到新的農業技術;第二,推廣方法有誤,部分地區在農業技術推廣中未考慮當地農民的實際情況,導致農民由於自身知識水平的限制而難以掌握相關技術;第三,技術推廣人員整體素質不高,由於培訓力度不足等因素,導致目前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技術和知識水平都具有局限性;第四,國家經費投入不足,導致農業技術難以有效的推廣,推廣體系也難以建立起來。
2加強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對策
2.1完善技術推廣管理制度
要加強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需要完善技術推廣管理制度。國家要制定專門的農業技術推廣制度,規定政府部門和村組織的職責,各個地方政府要根據上級部門的規定,並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做好農業技術推廣管理工作。
2.2建設專業的農業技術推廣隊伍
農業技術的推廣,需要有科學的推廣方法和專業的推廣技術。因此,必須要建立專業的農業技術推廣隊伍,保證推廣人員能夠運用科學的推廣方法進行農業技術推廣。在隊伍建設中,要盡可能選擇具有專業素質的人才加入隊伍,並要對選出的人才進行推廣方法培訓。
2.3鼓勵大學畢業生回鄉創業
要加強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需要招納高素質人才。目前很多大學畢業生往往不願意回到農村,甚至很多年輕人選擇去城市打工。要改變這一現象,需要國家出台相應政策,鼓勵大學生回鄉創業,鼓勵大學生支農,從而將掌握科學技術的高素質人才引入農村,促進農業技術的推廣,促進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建設。
2.4建設農業技術教育平台
各地政府要切實加強當地的農業技術教育平台建設,要保證讓當地更多的農民接受農業技術教育。建設教育平台不只是建設一個可供農民進行技術交流的平台,還需要定期舉辦農業技術推廣會,讓農民在參會過程中學到更多的農業技術。比如在蘋果種植基地,政府可以建立農業技術教育平台,定期舉辦蘋果種植技術的教育會議,並為果農提供個別教育,解決每個果農在蘋果種植中遇到的問題。
2.5建立農業科技特派員制度
由於農民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掌握所有的農業技術,並且即使學會了相關的理論知識,在遇到實際問題時也往往不會解決,這就需要建立農業科技特派員制度。讓每名特派員負責特定區域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為農戶解決農業生產中遇到的問題。這樣能夠減輕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負擔,並且能夠提高農業技術推廣的效率。
2.6加快農村網路信息化建設
很多優秀的農業技術在網路上都可以找到,並且相對於傳統的農業書屋來說,查找相關知識更為便捷和迅速。因此,政府可以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農村地區的網路通信建設。條件較差的地區可以在農業書屋配置電腦,方便農民查找相關資料,讓農民快速地了解新的生產技術,並通過自學快速掌握新的技術。這對於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建設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3結語
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對於農業科技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還存在很多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完善技術推廣管理制度,建設專業的農業技術推廣隊伍,鼓勵大學畢業生回鄉創業,建設農業技術教育平台,建立農業科技特派員制度,並要加快農村網路信息化建設。這樣才能真正加強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促進我國農業技術水平的提升,進而提高我國的農業生產效率,提高我國農村地區的經濟水平。
作者:孟環宇 孟會瓊 高興麗 單位:吉林省榆樹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吉林省榆樹市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 吉林省榆樹市環城鄉農業技術推廣站
第五篇:農業合作社農業技術推廣方面國際比較探析
1國外的農業合作社農業技術推廣體系
1.1在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中的地位
國外絕大多數國家的農業推廣體系都是政府主導的,如巴西在以政府為主體的管理體系中農業合作社直接受政府的領導和監管,執行國家的農業技術推廣任務和政策。也有一些國家的農業推廣體系是由政府推廣體系與民間合作組織相結合的,農業合作組織的管理體系與政府的行政體系相一致。如日本農業協同組合(簡稱農協)是民間農業合作組織,採取三級組織體系,即市町村、都道府縣和國家都建立了農協組織。日本政府也建立了由政府統一管理和指導的農業改良普及系統。農協和農業改良普及協會共同進行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二者相輔相成。與日本相類似的國家還有德國和韓國。另有一些國家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中農業院校和科研機構佔主體地位。美國是這類推廣體系的典型代表,採取教育、科研、推廣緊密結合統一管理的體制。科研單位承擔研發新技術的任務,提供可以推廣的技術成果,不參與具體的推廣活動,推廣的任務由專業的推廣組織承擔。美國的推廣系統包括公共農業技術推廣系統、私人農業技術推廣系統和合作社農業技術推廣系統,三者相互補充,在美國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中農業合作社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此外,私人公司或者非政府組織為主體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中推廣活動主要是由企業或非政府組織進行的。採取這種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典型代表是法國和丹麥。法國農業合作社與私人公司或組織簽訂合同承擔一部分或全部的經費,委託專業私人公司或組織進行農業技術推廣。農業合作社決定農業技術推廣的項目,但不再負責推廣活動的具體事務。
1.2資金來源
農業合作社獲取農業技術推廣經費主要有3個途徑:一是國家和各級政府的財政撥款,二是企業和外部成員的社會投資,三是直接向成員收取的自籌資金。一般農業合作社的農業技術推廣經費都是來自上述3個方面,並且3種途徑相結合。法國農業合作社的推廣經費就來自於土地稅和農產品附加稅等與農業相關的稅收、政府撥發的農業發展資金和直接向農民收取的資金。目前國外農業合作社的融資方式趨於多元化,出現了一些新型的融資方式。如通過建立戰略聯盟和子公司的形式來吸收資金。在美國,採用戰略聯盟的形式比較多見,合作社為了開發新產品和進行技術研究與資金實力雄厚的企業組成合資企業,按照一定的比例出資分享利潤。一些歐洲的農業合作社主要採用子公司形式,一些大的農業合作社通過建立子公司的方式進行募集資金,類似於「借殼上市」。
1.3技術來源
國外農業合作社推廣的農業技術的來源具有多元化。①政府推廣機構提供技術。科研機構通常不參與推廣,科研單位經過試驗的成熟的技術由推廣站進行推廣,推廣站再選擇農戶進行示範推廣,這一過程中與農業合作社進行合作,可以更好地達到示範推廣的效果。②直接從科研單位和高校獲取技術,一些規模較大的合作社與科研單位和高校進行合作。高校研發的新技術在合作社進行試用或者聯合建立示範基地,科技人員定期進行技術指導。③具備研發能力的農業合作社自主研發技術。歐美國家的合作社專業性極強,通常一個合作社只提供單一品種的產品及相關的服務,將資源集中到一個領域獲取最大的效益。法國的牲畜選育與人工授精合作社(UNCEIA)建立了多個開展牲畜選育與人工授精技術研究的實驗室,從事牲畜選育與人工授精技術及設備的研發活動。④農業合作社成員傳授的成功經驗。合作社成員在生產經營中積累的成功經驗,也是一種重要、可行性較高、易於推廣的技術資源。由於合作社具有互助性的功能,成員的成功經驗非常易於在合作社內傳播,並且成果轉化率很高。⑤委託農業技術服務企業或科研機構進行產品研發。國外農業合作社的市場化程度較高,會從市場中引進新技術。
1.4推廣方式
國外農業技術推廣方式多樣化。①現場示範是農業合作社進行農業技術推廣最主要的方式。現場示範是最直觀、最容易被農戶接受的方式,能夠提高農戶使用新產品的積極性。不僅政府的推廣人員和科研單位或農業院校的技術人員可以進行現場指導,合作社成員之間也可以隨時互相進行技術指導。②培訓方式。在發達國家農業合作社十分重視對成員進行技術培訓,經常組織成員進行各種形式的培訓。③一些國家的農業合作社與企業或者咨詢公司合作進行農業技術推廣活動,採取有償和無償相結合的方式。丹麥的農業咨詢行業很發達,農業合作社、農場和政府機構都會僱傭咨詢公司的專業顧問開展農業技術推廣活動。④一些經營規模較大的農業合作社通過統一發放生產資料的方式向成員推廣新產品、新技術。
2中國農業合作社進行農業技術推廣的特點
2.1大戶對技術選擇起主要引導作用
和國外的農業合作社相比,中國農戶的組織化程度較低,農業合作社農民的參與度較低,生產規模較小,承擔風險的能力十分有限,普通農戶對新產品、新技術的接受程度普遍較低。但大戶具備經濟能力去引進新技術和新品種,在生產經營上具有創新意識。在中國農業合作社進行新技術的推廣通常從大戶開始,由大戶首先開始進行新產品使用,取得成果後,可以顯著帶動其他成員採用新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示範效應十分明顯。同時大戶是農業合作社的發起人和經營管理者。因此,大戶不僅在農業技術推廣中起到主導作用,而且在農業合作社的管理中也起到主導作用,可以說,很大程度上大戶的經營能力決定了農業合作社的發展狀況。中國農戶在農業技術推廣中主要扮演學習和被引導的角色,主動參與的程度比較低。而大戶在農業技術推廣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2.2政府和企業是主要的技術來源
相對於發達國家,中國農業合作社的規模較小、經營水平和方式比較單一落後,絕大多數的農業合作社不具備自主研發新技術的能力。為了滿足農業生產中的技術需求,合作社一般會通過市場尋求新技術。向農業技術企業購買高產種苗、化肥等農資產品,引進新型農機具,這是合作社獲取外部科技資源的主要途徑之一。
2.3試驗示範是最主要的推廣方式
農業合作社進行農業推廣的方式具有很大的選擇空間,但是需要根據農業合作社的發展規模和經營水平等具體情況選擇最符合自身利益的推廣方式。由於中國大多數農業合作社還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規模較小,目前合作社所選擇的推廣方式較為單一,大多數合作社引進推廣新的技術都是從核心成員示範、合作社種植基地示範等環節開始的。一些規模較大的農業合作社承擔相關項目,或自主引進技術時,也通常採取試驗示範的方式。與科研單位或農業技術服務企業合作建立試驗田進行新技術使用,可以使成員更直觀地看到效果,更快地接受新的技術。因此,可以減少由於引進新技術等導致的風險,有效提高合作社和廣大成員的經營效益。試驗示範是每個合作社通常都會採用的推廣新技術的必要手段。
2.4專業技術推廣人員短缺
受到發展規模和經營水平等因素的限制,目前中國大多數農業合作社都沒有配備專職的技術推廣人員,通常由合作社的核心成員來擔任,他們既是農業技術推廣的主體也是受體,他們是合作社的主要管理人員同時也承擔技術推廣工作。農業合作社通常也聘請農業企業或科研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作為農業技術推廣人員,但這些專業技術人員下鄉進行技術指導的次數較少。此外,中國現有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中,推廣人員普遍文化程度較低,專業素質不高,而且明顯缺乏從事公益性技術推廣服務的積極性。這些問題都與推廣體系和人員選拔機制密切相關。
2.5運作方式差異化
一些規模較大的農業合作社,會通過與科研教育等單位合作,長期聘請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技術指導,能夠對成員進行技術、管理、市場等統一服務,建立生產標准化制度,引導成員在生產中按照相關標准化要求使用農資,有效提高農業技術推廣的效率和效果。一些規模較小的合作社對成員的管理比較鬆散,風險承擔能力較弱。主要為成員提供一些有償的服務,如產品加工、儲存、租用農機具等。這些合作社的農業技術推廣模式較單一、方法較落後,對農業技術推廣的投入較少,成員參與度低,也導致新科技成果的轉化效率低下,在這種情況下農業合作社對農業技術推廣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
3國外農業合作社農業技術推廣對中國的啟示
3.1確立農業合作社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主體地位
從國外的經驗來看,農業合作社是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主要力量,與農業院校、研究單位和政府的推廣部門緊密結合與協同配合,在農業技術推廣方面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推動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順利進行。
3.2提高農民的參與度
在國外農業合作社中農民始終是農業技術推廣的主體,農民參與農業合作社經營管理,並且對合作社未來的發展模式和方向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有關學者通過分析外國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的經驗發現,要達到對農業技術的有效推廣,首先應該實現技術創新供給者和使用者的緊密結合,只有在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有所提高,並且具備了足夠的政治影響力時,技術使用者、創新者和機構管理者之間的相互作用才是最有效率的。
3.3逐步實現由「自上而下」模式向「自下而上」模式的轉變
在農業技術推廣中,溝通模式和溝通渠道的選取對技術轉化的效果會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近年來,國外農業技術推廣採用了雙向溝通的傳播模式,由原來的「自上而下」逐漸向「自下而上」的方式轉變。農業合作社可以向上級推廣機構或科研單位傳遞廣大農民的技術選擇,從而實現其作為技術選擇平台的作用。可以改變過去「自上而下」模式中農民被動接受技術的情況,實現農民主動參與技術選擇決策的過程,真正提高技術研發和農業技術推廣的效率。
3.4構建多元化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
發展多種社會力量參與、多種形式的農業科技服務組織,形成多種主體廣泛參與的多元化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是目前世界農業技術推廣發展的趨勢。從美國、法國、日本等國家的情況來看,農業合作社的技術推廣活動已經和私營部門的各個主體進行了充分的合作,建立農業聯盟和合資企業聯合推廣農業技術。
3.5保證長期穩定的資金投入
充足穩定的資金是農業合作社順利進行農業技術推廣活動的保障和必要條件。國外農業合作社的迅速發展,都得益於國家的巨額財政支持和專業的農業金融系統及政策的支持。
3.6建設高素質的農業技術推廣隊伍
發達國家農業技術推廣活動取得成功的另一主要原因是具有大量文化水平高、專業素質過硬的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目前,美國對縣級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學歷要求為碩士以上學歷,相比之下,中國從事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學歷要求僅為大專以上,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
作者:陳志英 王楠 單位:東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5、關於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研究性課題 十萬火急

扎實開展"三下鄉"活動 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農業部積極響應中宣部倡導的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的號召,高度重視農業科技下鄉工作,取得了積極的效果。

在中宣部的統一部署下,自1999年以來,農業部連續8年舉辦了全國性大型送科技下鄉活動。我們強調三條。一是求實效。幾年來,農業部根據當地的主導產業和農民需求,建設了近3000個農民科技書屋;為全國271個縣配備了科技入戶直通車。二是辦實事。我部機關和事業單位幾年來共捐贈了16萬冊圖書、45萬份資料以及農機具和種苗、農葯等生產資料,總價值2230多萬元。三是創機制。從2005年開始,按照「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聯動抓戶」的要求,積極推進農業科技入戶工程。構建了「專家組—技術指導員—科技示範戶—輻射帶動戶」的農業科技入戶機制,促進了科技常下鄉。

目前,正是冬閑季節,為了指導全國農業科技下鄉活動全面深入開展,農業部已經發出通知,要求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農業科技下鄉活動。

一是提高認識。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落實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的具體體現,是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舉措,有利於在廣大農村樹立「學科技、用科技」的風尚,對促進糧食增產、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二是注重實效。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本著「務實高效、進村入戶」的原則,引導科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手把手、面對面」的技術服務,努力為農民辦實事、解難題。三是廣泛動員。各級農業行政部門要積極引導社會各界為科技下鄉做貢獻,鼓勵科技人員「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成果留在農民家」,在農村掀起學科技、用科技的高潮。

推進科技進步,是發展現代農業和建設新農村的關鍵所在。農業部將繼續推進農業科技自主創新、技術推廣和農民培訓工作,努力促進農業科技常下鄉、下長鄉。希望各級農業部門以實施科技入戶工程和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為契機,為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更大貢獻!

把優秀作品獻給農民

文化部副部長 陳曉光

多年來,文化部門將開展「文化下鄉」作為一項長期而重要的工作任務,各級文化部門和文化單位按照「三貼近」的要求,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出色圓滿地完成了「三下鄉」活動任務。

去冬今春,文化部組織中國京劇院、中國歌劇舞劇院、中央歌劇院等中直院團的一批藝術家赴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為30多萬人民群眾進行慰問演出;各地文化部門集中放映好影片。同時進一步加強對西部藝術人才的培訓工作,近千名學員接受專業藝術培訓。文化部還將重大文化工程與文化下鄉工作結合起來,繼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等文化工程之後,又實施了流動舞台車工程,為促進農村社會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7年我們要進一步創新思路,完善工作機制,繼續把這項深得民心的重要工作向前推進。

要結合國家「十一五」文化發展綱要,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動員各方面力量做好2007年「三下鄉」工作。各級文化部門要把加強農村文化建設作為2007年工作的重點,充分認識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的重要意義,深入貫徹中辦、國辦《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精神,針對當前農村文化建設的現狀,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倡導先進、文明、健康、有益的文化,抵制腐朽、落後、愚昧。要結合本地實際,制定2007年送文化下鄉工作計劃或方案。

要精心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下鄉活動。2007年送文化下鄉活動,各地各級文化部門要結合本地實際,不斷豐富送文化下鄉的內容和形式。要繼續組織中央直屬院團深入基層演出,選調有成就的藝術家和文藝小分隊與基層文藝工作者進行交流,爭取創作一批深受群眾喜愛的作品。同時加大對西部藝術人才的培養力度,把送電影下鄉活動與加強農村電影放映隊伍建設緊密結合;各地群藝館等公益性事業單位要充分利用農閑、節假日,組織花會、燈會、講座等群眾喜聞樂見的群眾文化活動。

衛生下鄉保障群眾健康

衛生部副部長 陳嘯宏 

衛生工作關系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事關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局。衛生系統高度重視衛生下鄉工作,積極開展和推動衛生下鄉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肯定和歡迎。

衛生部、財政部、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從2005年起開始組織實施「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選派城市優秀醫務人員長期在農村縣醫院和鄉鎮衛生院工作,變「常下鄉」為「長在鄉」。

據統計,實施此工程一年多來,派駐醫師共診治病人198.4萬人次,收治住院病人7.4萬人次;開展教學查房4.6萬次,手術5.2萬次,學術講座1.7萬次;申報科研項目47項,開展適宜技術4467項,整章建制3759項;健康咨詢及宣教近105.6萬人次;贈送醫療設備和其他物品價值數千萬元。項目工作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

衛生部和全國衛生系統還通過其他各種方式和途徑,不斷加大城市衛生支援農村衛生工作力度。以「部屬(管)醫院支援西部地區農村衛生」、「國家農村巡迴醫療車」等項目為載體,通過長期派駐與巡迴醫療相結合等形式,切實提高農村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建立健全衛生下鄉的長效機制。

首先,要提高認識,落實責任。最近印發的《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整合城鄉衛生資源,建立城鄉醫院對口支援制度。衛生部要進一步加強對這項工作的指導,地方衛生部門要加大工作力度。

其次,要拓寬思路,不斷豐富衛生支農工作的內容和形式。城市衛生支援農村衛生工作,在為農民群眾直接提供服務的同時,要重在增強農村醫療衛生機構「造血功能」,拓寬技術支持、人才培養的方式和渠道。

第三,要精心組織,發揮對口支援雙方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衛生下鄉要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衛生行政部門要牽好線、搭好橋,做好組織協調,還要加強監督、檢查。受援的地方要與支援單位加強溝通,密切協調。

2007年衛生下鄉工作,要配合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建立和「農村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的實施,繼續深入開展「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繼續組織實施「部屬(管)醫院支援西部地區農村衛生」項目和其他專項衛生下鄉活動,繼續開展「億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和「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兒破傷風」項目,加快農村適宜衛生人才的培養,以相對低廉的價格為農民提供比較優質的醫療服務。

6、農業科技網路書屋怎麼查自己的登陸次數

?

7、在哪裡可以找到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全文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
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干意見
(2009年12月31日)
2009年,是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面對歷史罕見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面對多年不遇自然災害的重大考驗,面對國內外農產品市場異常波動的不利影響,各地區各部門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迎難而上,奮力拚搏,鞏固和發展了農業農村好形勢。糧食生產再獲豐收,連續6年實現增產;農民工就業快速回升,農民收入連續6年較快增長;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面推進,農村體制創新取得新的突破;農村水電路氣房建設繼續加強,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加快改變;農村教育、醫療、社保制度不斷健全,農村民生狀況明顯改善;農村基層組織進一步鞏固,農村社會和諧穩定。這為黨和國家戰勝困難、共克時艱贏得了戰略主動,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提供了基礎支撐。[1]
當前,我國農業的開放度不斷提高,城鄉經濟的關聯度顯著增強,氣候變化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日益加大,農業農村發展的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在積累增多,各種傳統和非傳統的挑戰也在疊加凸顯。面對復雜多變的發展環境,促進農業生產上新台階的制約越來越多,保持農民收入較快增長的難度越來越大,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要求越來越高,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的任務越來越重。全黨務必居安思危,切實防止忽視和放鬆「三農」工作的傾向,努力確保糧食生產不滑坡、農民收入不徘徊、農村發展好勢頭不逆轉。必須不斷深化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基本認識,穩定和完善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突出強化農業農村的基礎設施,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基層體系,大力加強農村以黨組織為核心的基層組織,夯實打牢農業農村發展基礎,協調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努力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
2010年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統籌城鄉發展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要求,把改善農村民生作為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內容,把擴大農村需求作為拉動內需的關鍵舉措,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任務,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推進城鎮化作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持久動力,按照穩糧保供給、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統籌、強基增後勁的基本思路,毫不鬆懈地抓好農業農村工作,繼續為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作出新的貢獻。
一、健全強農惠農政策體系,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
1.繼續加大國家對農業農村的投入力度。按照總量持續增加、比例穩步提高的要求,不斷增加「三農」投入。要確保財政支出優先支持農業農村發展,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優先投向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讓收益優先用於農業土地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各級財政對農業的投入增長幅度都要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要繼續向重大農業農村建設項目傾斜。耕地佔用稅稅率提高後,新增收入全部用於農業。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計提和使用用於農業土地開發的土地出讓收入,嚴格執行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全部用於耕地開發和土地整理的規定。對各地土地收入用於農業農村的各項資金徵收和使用情況進行專項檢查。繼續增加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和農業綜合開發資金規模。
2.完善農業補貼制度和市場調控機制。堅持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增加良種補貼,擴大馬鈴薯補貼范圍,啟動青稞良種補貼,實施花生良種補貼試點。進一步增加農機具購置補貼,擴大補貼種類,把牧業、林業和抗旱、節水機械設備納入補貼范圍。落實和完善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機制。按照存量不動、增量傾斜的原則,新增農業補貼適當向種糧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傾斜。逐步完善適合牧區、林區、墾區特點的農業補貼政策。加強對農業補貼對象、種類、資金結算的監督檢查,確保補貼政策落到實處,不準將補貼資金用於抵扣農民交費。落實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繼續提高稻穀最低收購價。擴大銷區糧食儲備規模。適時採取玉米、大豆、油菜籽等臨時收儲政策,支持企業參與收儲,健全國家收儲農產品的拍賣機制,做好棉花、食糖、豬肉調控預案,保持農產品市場穩定和價格合理水平。
3.提高農村金融服務質量和水平。加強財稅政策與農村金融政策的有效銜接,引導更多信貸資金投向「三農」,切實解決農村融資難問題。落實和完善涉農貸款稅收優惠、定向費用補貼、增量獎勵等政策。進一步完善縣域內銀行業金融機構新吸收存款主要用於當地發放貸款政策。加大政策性金融對農村改革發展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支持力度,拓展農業發展銀行支農領域,大力開展農業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政策性信貸業務。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等銀行業金融機構都要進一步增加涉農信貸投放。積極推廣農村小額信用貸款。加快培育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有序發展小額貸款組織,引導社會資金投資設立適應「三農」需要的各類新型金融組織。抓緊制定對偏遠地區新設農村金融機構費用補貼等辦法,確保3年內消除基礎金融服務空白鄉鎮。針對農業農村特點,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搞好農村信用環境建設,加強和改進農村金融監管。建立農業產業發展基金。積極擴大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的品種和區域覆蓋范圍,加大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保費補貼力度。鼓勵各地對特色農業、農房等保險進行保費補貼。發展農村小額保險。健全農業再保險體系,建立財政支持的巨災風險分散機制。支持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上市。
4.積極引導社會資源投向農業農村。各部門各行業要主動服務「三農」,在制定規劃、安排項目、增加資金時切實向農村傾斜。大中城市要發揮對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鼓勵各種社會力量開展與鄉村結對幫扶,參與農村產業發展和公共設施建設。企業通過公益性社會團體、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或者設立專項的農村公益基金會,用於建設農村公益事業項目的捐贈支出,不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准予在計算企業所得稅前扣除。有關部門要抓緊健全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下鄉支農制度,通過完善精神物質獎勵、職務職稱晉升、定向免費培養等措施,引導更多城市教師下鄉支教、城市文化和科研機構到農村拓展服務、城市醫師支援農村。健全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和農村氣象災害防禦體系,充分發揮氣象服務「三農」的重要作用。
5.大力開拓農村市場。針對經濟發展和農民生產生活需要,適時出台刺激農村消費需求的新辦法新措施。加大家電、汽車、摩托車等下鄉實施力度,大幅度提高家電下鄉產品最高限價,對現行限價內的產品繼續實行13%的補貼標准,超出限價的實行定額補貼,允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本地實際增選一個品種納入補貼范圍,補貼對象擴大到國有農林場(區)職工。改善售後服務,加強市場監管,嚴禁假冒偽劣產品流入農村。大力發展物流配送、連鎖超市、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支持商貿、郵政等企業向農村延伸服務,建設日用消費品、農產品、生產資料等經營網點,繼續支持供銷合作社新農村現代流通網路工程建設,提升「萬村千鄉」超市和農家店服務功能質量。鼓勵農村金融機構對農民建房、購買汽車和家電等提供消費信貸,加大對興辦農家店的信貸投放。
二、提高現代農業裝備水平,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
6.穩定發展糧食等大宗農產品生產。在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基礎上,大力優化品種結構,著力提高糧食單產和品質。全面實施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盡快形成生產能力。加快建立健全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制度,增加產糧大縣獎勵補助資金,提高產糧大縣人均財力水平。有關扶持政策要向商品糧調出量大、對國家糧食安全貢獻突出的產糧大縣(農場)傾斜。繼續減少直至取消主產區糧食風險基金地方資金配套。大力發展油料生產,加快優質油菜、花生生產基地縣建設,積極發展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支持優勢產區發展棉花、糖料生產。繼續實施糧食豐產科技工程。擴大糧棉油糖高產創建實施規模,年內覆蓋全國所有農業縣(農場)。大力推進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支持墾區率先發展現代化大農業,建設大型農產品基地,帶動周邊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7.推進菜籃子產品標准化生產。實施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加快園藝作物生產設施化、畜禽水產養殖規模化。支持建設生豬、奶牛規模養殖場(小區),發展園藝作物標准生產基地和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開展標准化創建活動,推進畜禽養殖加工一體化。支持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完善撲殺補貼政策,推進基層防疫體系建設,健全工作經費保障機制。增加漁政、漁港、漁船安全設施等建設投入,搞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支持發展遠洋漁業。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和檢驗檢測體系建設,積極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
8.突出抓好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國家固定資產投資要把水利建設放在重要位置。繼續加強大江大河大湖治理,逐步推進重點中小河流治理。加快大中型水利樞紐工程建設,搞好蓄滯洪區建設和山洪災害防治。大力推進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加快末級渠系建設。按期完成規劃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統籌安排其餘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在科學規劃論證基礎上,啟動大中型病險水閘除險加固。加快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拓寬水利建設基金籌資渠道。大幅度增加中央和省級財政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補助專項資金規模,新增一批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重點縣。大力發展高效節水灌溉,支持山丘區建設雨水集蓄等小微型水利設施。通過一事一議、財政補助等辦法,鼓勵農民自願投工投勞開展直接受益的小型水利設施建設。深化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推廣農民用水戶參與管理模式,加大財政對農民用水合作組織的扶持力度。加強基層抗旱排澇和農村水利技術服務體系建設。
9.大力建設高標准農田。按照統籌規劃、分工協作、集中投入、連片推進的要求,加快建設高產穩產基本農田。重視耕地質量建設,加大投入力度,安排中長期政策性貸款,支持農田排灌、土地整治、土壤改良、機耕道路和農田林網建設,把800個產糧大縣的基本農田加快建成高標准農田,建立穩固的商品糧基地。繼續增加農業綜合開發、農村土地整治投入,有計劃分片推進中低產田改造。擴大測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機質提升補貼規模和范圍。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實施旱作農業示範工程,對應用旱作農業技術給予補助。
10.提高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能力。切實把農業科技的重點放在良種培育上,加快農業生物育種創新和推廣應用體系建設。繼續實施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抓緊開發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功能基因和生物新品種,在科學評估、依法管理基礎上,推進轉基因新品種產業化。推動國內種業加快企業並購和產業整合,引導種子企業與科研單位聯合,抓緊培育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型種子企業。培養農業科技領軍人才,發展農業產學研聯盟,加強農業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建設。實施農村科技創業行動、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科普惠農興村計劃,推進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抓緊建設鄉鎮或區域性農技推廣等公共服務機構,擴大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範縣范圍。積極發展多元化、社會化農技推廣服務組織。啟動基層農技推廣機構特設崗位計劃,鼓勵高校涉農專業畢業生到基層農技推廣機構工作。推進農用工業技術改造。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大力推廣機械深松整地,支持秸稈還田、水稻育插秧等農機作業。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
11.健全農產品市場體系。統籌制定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布局規劃,支持重點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和升級改造,落實農產品批發市場用地等扶持政策,發展農產品大市場大流通。加大力度建設糧棉油糖等大宗農產品倉儲設施,完善鮮活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支持大型涉農企業投資建設農產品物流設施。加快發展農產品期貨市場,逐步拓展交易品種,鼓勵生產經營者運用期貨交易機制規避市場風險。發展農業會展經濟,支持農產品營銷。全面推進雙百市場工程和農超對接,重點扶持農產品生產基地與大型連鎖超市、學校及大企業等產銷對接,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大力培育農村經紀人,充分運用地理標志和農產品商標促進特色農業發展。加強市場動態監測和信息服務。完善全國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政策。
12.構築牢固的生態安全屏障。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在重點生態脆弱區和重要生態區位,結合扶貧開發和庫區移民,適當增加安排退耕還林。延長天然林保護工程實(博客)施期限,抓緊制定實施辦法。繼續推進三北、沿海、長江等防護林體系和京津風沙源治理、濕地保護與恢復等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統籌推進青海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加大力度籌集森林、草原、水土保持等生態效益補償資金。從2010年起提高中央財政對屬集體林的國家級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標准。建立造林、撫育、保護、管理投入補貼制度,開展造林苗木、森林撫育補貼試點,中央財政對林木良種生產使用、中幼林和低產林撫育給予補貼。編制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啟動森林經營工程,增強森林生態服務功能,提高林地綜合產出能力。大力增加森林碳匯。切實加強草原生態保護建設,加大退牧還草工程實施力度,延長實施年限,適當提高補貼標准。落實草畜平衡制度,繼續推行禁牧休牧輪牧,發展舍飼圈養,搞好人工飼草地和牧區水利建設。推進西藏草原生態保護獎勵機制試點工作。加大草原鼠蟲害防治力度。加強草原監理體系建設,強化草原執法監督。實施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加快岩溶地區石漠化和南方崩崗治理,啟動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搞好清潔小流域建設。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發展循環農業和生態農業。
三、加快改善農村民生,縮小城鄉公共事業發展差距
13.努力促進農民就業創業。建立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積極開展農業生產技術和農民務工技能培訓,整合培訓資源,規范培訓工作,增強農民科學種田和就業創業能力。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高效農業、林下種養業,挖掘農業內部就業潛力。推進鄉鎮企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扶持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積極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遊、森林旅遊和農村服務業,拓展農村非農就業空間。完善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政策措施,將農民工返鄉創業和農民就地就近創業納入政策扶持范圍。加大農民外出務工就業指導和服務力度,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促進農村勞動力平穩有序轉移。健全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深入開展工傷保險全覆蓋行動,加強職業病防治和農民工健康服務,將與企業建立穩定勞動關系的農民工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抓緊落實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辦法。落實以公辦學校為主、以輸入地為主解決好農民工子女入學問題的政策,關心農村留守兒童。
14.提高農村教育衛生文化事業發展水平。鞏固和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落實好教師培訓制度和績效工資制度。農村學校布局要符合實際,方便學生上學,保證學生安全。繼續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逐步改善貧困地區農村學生營養狀況。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繼續推進農村中等職業教育免費進程。逐步實施農村新成長勞動力免費勞動預備制培訓。完善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落實鄉鎮衛生院人員績效工資和鄉村醫生公共衛生服務補助政策,逐步實施免費為農村定向培養全科醫生和招聘執業醫師計劃。搞好農村地區婦幼衛生工作和疾病防治,加強農村食品和葯品監管。積極發展農村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穩定農村低生育水平,繼續推進新農村新家庭計劃和少生快富工程,完善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和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持制度,加強和創新農村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管理。建立穩定的農村文化投入保障機制,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等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建設和綜合利用,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和農民健身活動。
15.提高農村社會保障水平。逐步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水平、政府補助標准和保障水平。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村醫療救助、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政策銜接。繼續抓好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有條件的地方可加快試點步伐。積極引導試點地區適齡農村居民參保,確保符合規定條件的老年居民按時足額領取養老金。合理確定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和補助水平,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落實和完善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政策。健全臨時救助制度。逐步提高農村五保戶集中供養水平。搞好農村養老院建設,發展農村養老服務,探索應對農村人口老齡化的有效辦法。加大對農村殘疾人生產扶助和生活救助力度,農村各項社會保障政策優先覆蓋殘疾人。做好農村防災減災工作。
16.加強農村水電路氣房建設。搞好新農村建設規劃引導,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加快改變農村面貌。加大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投入,加強水源保護、水質監測和工程運行管理,確保如期完成規劃任務。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推行城鄉區域供水。適應農村用電需求快速增長的趨勢,結合推進農村電力體制改革,抓緊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提升農網供電可靠性和供電能力。繼續實施小水電代燃料工程,推進水電新農村電氣化縣建設。全面完成「十一五」農村公路建設任務,落實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責任,推進城鄉客運交通一體化。加快推進農村戶用沼氣、大中型沼氣和集中供氣工程建設,加強沼氣技術創新、維護管理和配套服務。支持農村開發利用新能源,推進農林廢棄物資源化、清潔化利用。加快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和國有林區(場)、墾區棚戶區改造,繼續實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抓住當前農村建房快速增長和建築材料供給充裕的時機,把支持農民建房作為擴大內需的重大舉措,採取有效措施推動建材下鄉,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通過多種形式支持農民依法依規建設自用住房。加強村鎮規劃,引導農民建設富有地方特點、民族特色、傳統風貌的安全節能環保型住房。實行以獎促治政策,穩步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開展農村排水、河道疏浚等試點,搞好垃圾、污水處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城市、工業污染向農村擴散。推進農村信息化,積極支持農村電信和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健全農村綜合信息服務體系。
17.繼續抓好扶貧開發工作。堅持農村開發式扶貧方針,加大投入力度,逐步擴大扶貧開發和農村低保制度有效銜接試點,對農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實施扶貧政策,著力提高貧困地區群眾自我發展能力,確保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因地制宜加大整村推進、勞動力轉移培訓、產業化扶貧、以工代賑等各項扶貧工作力度,加快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積極穩妥實行扶貧易地搬遷,妥善解決移民後續發展問題。對特殊類型貧困地區進行綜合治理。擴大貧困村互助資金、連片開發以及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區建設等試點。動員社會各界參與扶貧事業,充分發揮行業扶貧作用,積極開展反貧困領域國際交流合作。研究制定未來10年扶貧開發綱要和相關規劃。
四、協調推進城鄉改革,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
18.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完善農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規和政策,加快制定具體辦法,確保農村現有土地承包關系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繼續做好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全面落實承包地塊、面積、合同、證書「四到戶」,擴大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試點范圍,保障必要的工作經費。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健全流轉市場,在依法自願有償流轉的基礎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嚴格執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加快構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體系。按照權屬明確、管理規范、承包到戶的要求,繼續推進草原基本經營制度改革。穩定漁民水域灘塗養殖使用權。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
19.有序推進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堅決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建立保護補償機制,加快劃定基本農田,實行永久保護。落實政府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制,上級審計、監察、組織等部門參與考核。加快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等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力爭用3年時間把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證確認到每個具有所有權的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有序開展農村土地整治,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要嚴格限定在試點范圍內,周轉指標納入年度土地利用計劃統一管理,農村宅基地和村莊整理後節約的土地仍屬農民集體所有,確保城鄉建設用地總規模不突破,確保復墾耕地質量,確保維護農民利益。按照嚴格審批、局部試點、封閉運行、風險可控的原則,規范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加快修改土地管理法。
20.著力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推動家庭經營向採用先進科技和生產手段的方向轉變,推動統一經營向發展農戶聯合與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形式經營服務體系的方向轉變。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力,為農民提供多種有效服務。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深入推進示範社建設行動,對服務能力強、民主管理好的合作社給予補助。各級政府扶持的貸款擔保公司要把農民專業合作社納入服務范圍,支持有條件的合作社興辦農村資金互助社。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自辦農產品加工企業。積極發展農業農村各種社會化服務組織,為農民提供便捷高效、質優價廉的各種專業服務。支持龍頭企業提高輻射帶動能力,增加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扶持建設標准化生產基地,建立農業產業化示範區。推進「一村一品」強村富民工程和專業示範村鎮建設。
21.積極推進林業改革。健全林業支持保護體系,建立現代林業管理制度。深化以明晰產權、承包到戶為重點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加快推進配套改革。規范集體林權流轉,支持發展林農專業合作社。深化集體林採伐管理改革,建立森林採伐管理新機制和森林可持續經營新體系。完善林權抵押貸款辦法,建立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制度和評估師制度。逐步擴大政策性森林保險試點范圍。扶持林業產業發展,促進林農增收致富。啟動國有林場改革,支持國有林場基礎設施建設。開展國有林區管理體制和國有森林資源統一管理改革試點。
22.繼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深入推進鄉鎮機構改革。繼續推進省直管縣財政管理體制改革,提高縣鄉基本財力保障水平,落實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政策。按相關規劃和要求,中央和省級財政繼續支持農村義務教育歷史債務的清理化解,推進其他公益性鄉村債務清理化解試點,防止發生新的鄉村債務。堅持政府引導、分級負責、農民自願、上限控制、財政補助的原則,探索建立新形勢下村級公益事業建設的有效機制,認真總結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經驗,加大財政獎補力度,擴大試點范圍。繼續開展農民負擔重點治理,堅決防止農民負擔反彈。加快落實推進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的相關政策,加強基層社建設,強化縣聯合社服務功能。深化農墾體制改革,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加強對新形勢下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的指導。
(因為太多發不上來,詳見http://ke.baidu.com/view/3205472.htm)

做好2010年農業農村工作意義十分重大。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振奮精神,開拓進取,扎實工作,奮力開創農業農村工作新局面!

8、基本路線制定(十二五規劃等制定)的總依據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基礎,是我們黨制定路線、方針和政策的根本依據和立足點。我們黨正是從這一根本依據和立足點出發,制定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

9、為什麼要登錄農村家庭財產?是否違法?

2008年中央一號文件的題目是《關於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這個文件提出了2008年和今後一個時期,農業和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部署了2008年八項主要任務。

為了更好地學習貫徹中央一號文件,我們以問答的形式,分50個題目,對中央一號文件進行引讀。

1、如何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做好「三農」工作?

黨的十七大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對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全面建設小康

社會的宏偉目標作出了全面部署。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做好「三農「工作,要從四個方面加以落實:一是必須加強農業基礎地位;二是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三是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四是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

2、黨的十六大以來,「三農」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

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順應時代要求,遵循發展規律,與時俱進加強「三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戰略部署。集中體現在五個方面:

一是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斷強化對農業和農村工作領導;二是堅持統籌城鄉發展,不斷加大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力度;三是堅持多予少取放活,不斷完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四是堅持市場取向改革,不斷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五是堅持改善民生,不斷解決農民生產生活最迫切的問題。

3、2008年和今後一個時期,農業和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什麼?

2008年和今後一個時期,農業和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強農業基礎建設,積極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努力保障主要農產品基本供給,切實解決農村民生問題,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4、2008年「三農」工作總體上有哪些重要部署?

共有八項任務:一是加快構建強化農業基礎的長效機制;二是切實保障主要農產品基本供給;三是突出抓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四是著力強化農業科技和服務體系基本支撐;五是逐步提高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六是穩定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和深化農村改革;七是扎實推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八是加強和改善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

5為什麼要突出加強農業基礎建設?

這是基本國情決定的。我國是一個大國,有十幾億人口,這樣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國的農業尤其是糧食生產,在經濟發展的任何階段,都絕不能削弱,而只能加強。我國這么多人口的吃飯問題只能靠自己來解決,在這個問題上不能有任何不切實際的幻想。

這是基礎脆弱決定的。農業仍然是國民經濟中最薄弱的環節,基礎脆弱仍然是是農業發展的最大制約。我國農業面臨的新矛盾新挑戰,具體表現為五個加大:一是保障農產品供求平衡難度加大;二是促進優勢農產品出口和適時適度調控進口難度加大;三是保持糧食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四是縮小城鄉差距難度加大;五是兼顧各方利益和搞好社會管理難度加大。

這是供求緊平衡決定的。我國主要農產品仍處於供求緊平衡狀態。特別是我國正處於城鎮化快速推進階段,大量農產品生產者逐步轉變為農產品消費者,整個國家的人均農產品消費量也將隨之顯著增加。加強農業基礎地位,提高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6當前如何加強農業基礎建設?

加強農業基礎建設,必須不斷加大強農惠農政策力度,大幅度增加農業農村投入,集中力量辦成幾件大事。要按照適合國情、著眼長遠、逐步增加、健全機制的原則,堅持和完善農業補貼制度,不斷強化對農業的支持和保護。強農惠農政策要向重點產區傾斜,向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傾斜。

加強農業基礎建設,必須突出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改善農業生產條件。要狠抓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大力發展節水灌溉,抓緊實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加強耕地保護和土壤改良,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繼續加強生態建設,盡快改善生產性投入不足、農業基礎設施長期薄弱的局面。

加強農業基礎建設,必須切實解決農村民生問題。要提高農村義務教育和基本醫療服務水平,繁榮農村公共文化,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繼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更多地將公共資源用於農村,加快縮小城鄉社會事業和基礎設施差距。

7、什麼是加快構建強化農業基礎的長效機制?

長效機制一般是指能夠長久保證和有效保證達到某項目標而帶根本性的措施。

在加快構建強化農業基礎的長效機制方面,包含以下四個內容:一是按照統籌城鄉發展要求切實加大「三農」投入;二是鞏固、完善、強化強農惠農政策;三是形成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良性互動格局;四是探索建立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

8、在切實加大「三農」投入方面有什麼舉措?

在投入方面,要做到兩個「堅持」:堅持做到縣級以上各級財政每年對農業總投入增長幅度高於其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堅持把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轉向農村。

除了財政支農投入的增量、國家固定資產投資用於農村的增量和政府土地出讓收入用於農村建設的增量(三個「增量」)明顯高於上年外,在稅的使用方面,要注意兩方面:一是耕地佔用稅新增收入主要用於「三農」,重點加強農田水利、農業綜合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完善城市維護建設稅政策,各地預算安排的城市維護建設支出要確定部分資金用於鄉村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

從2008年起,國家在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新安排的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生態建設等公益性強的基本建設項目,根據不同情況,逐步減少或取消縣及縣以下配套。

9、在鞏固、完善、強化強農惠農政策方面有什麼內容?

總的來說,按照適合國情、著眼長遠、逐步增加、健全機制的原則,堅持和完善農業補貼制度,不斷強化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具體來說,一是繼續加大對農民的直接補貼力度,增加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和農資綜合直補。擴大良種補貼范圍。二是增加農機具購置補貼種類,提高補貼標准,將農機具購置補貼覆蓋到所有農業縣。三是穩步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范圍,科學確定補貼品種。四是全面落實對糧食、油料、生豬和奶牛生產的各項扶持政策,加大對生產大縣的獎勵補助。五是統籌研究重要農產品的補貼政策。

10、在形成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良性互動格局方面,有什麼政策?

一是要通過結構優化增收,二是要通過降低成本增收,三是要通過非農就業增收,四是要通過政策支持增收。有新意的是,「進一步明確農民家庭財產的法律地位,保障農民對集體財產的收益權,創造條件讓更多農民獲得財產性收入」。

11、在探索建立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方面有什麼措施?

一是著眼於改變農村落後面貌,加快破除城鄉二元體制,努力形成城鄉發展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勞動就業和社會管理一體化新格局。二是健全城鄉統一的生產要素市場,引導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向農業和農村流動,逐步實現城鄉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產業發展互動互促。三是切實按照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要求,完善各級行政管理機構和職能設置,逐步實現城鄉社會統籌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12、如何保障主要農產品基本供給?

有五個渠道:一是高度重視發展糧食生產;二是切實抓好「菜籃子」產品生產;三是加強農業標准化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四是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五是加強和改善農產品市場調控。

13、在發展糧食生產方面有什麼政策?

主要是根據糧食產銷格局的變化,進一步完善糧食風險基金政策,加大對糧食主產區的扶持力度,完善產糧大縣獎勵政策。在實施糧食戰略工程過程中,不僅建設糧食核心產區,還要在保護生態前提下,著手開發一批資源有優勢、增產有潛力的糧食後備產區。要擴大西部退耕地區基本口糧田建設。

14、在抓好「菜籃子」產品生產方面怎麼做?。

在園藝產品方面,積極推動蔬菜等園藝產品的規模化種植。繼續實行對畜禽養殖業的各項補貼政策。在完善原料奶價格形成機制方面,嚴格執行液態奶標識制度。在推行水產健康養殖方面,強化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落實禁漁休漁制度,加強漁業安全基礎設施建設,支持發展遠洋漁業。有條件的地方要積極發展設施農業和精細農業。建立健全生豬、奶牛等政策性保險制度。

15、如何加強農業標准化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

繼續實施農業標准化示範項目。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規劃。深入實施無公害農產品行動計劃。強化農業投入品監管。積極發展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培育名牌農產品,加強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

16、如何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

支持龍頭企業跨區域經營,促進優勢產業集群發展。增加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支持龍頭企業開展技術研發、節能減排和基地建設等。允許符合條件的龍頭企業向社會發行企業債券。龍頭企業要讓農民更多地分享產業化經營成果。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興辦農產品加工企業或參股龍頭企業。支持發展「一村一品」。

17、突出抓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六項任務是什麼?

一是抓好小型農田水利建設;二是大力發展節水灌溉;三是抓緊實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四是加強耕地保護和土壤改良;五是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六是繼續加強生態建設。

18、在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方面有哪些政策措施?

大幅度增加中央和省級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補助專項資金,將大中型灌區末級渠系改造和小型排澇設施建設納入補助范圍。以雨水集蓄利用為重點,興建山區小型抗旱水

源工程。採取獎勵、補助等形式,調動農民建設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積極性。

19、在大力發展節水灌溉方面有什麼舉措?

繼續把大型灌區節水改造作為農業固定資產投資的重點。農業綜合開發要增加中型灌區骨幹工程和大中型灌區田間節水改造資金投入。對農業灌排用電給予優惠。

20、在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方面有什麼方法?

大幅度增加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資金投入。中央對中西部地區給予適當補助。搞好河道疏浚。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21、在加強耕地保護和土壤改良方面應該怎麼做?

一是嚴格執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全面落實耕地保護責任制,建立和完善土地違法違規案件查處協調機制,切實控制建設佔用耕地和林地。

二是土地出讓收入用於農村的投入,要重點支持基本農田整理、災毀復墾和耕地質量建設。

三是加大力度改造中低產田。擴大測土配方施肥規模。支持農民秸稈還田、種植綠肥、增施有機肥。加快實施旱作農業示範工程,建設一批旱作節水示範區。

22、如何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

首先,加快推進糧食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穩步發展經濟作物和養殖業機械化。其次,完善農業機械化稅費優惠政策,對農機作業服務實行減免稅,對從事田間作業的拖拉機免徵養路費,繼續落實農機跨區作業免費通行政策。第三,扶持發展農機大戶、農機合作社和農機專業服務公司。

23、怎樣加強生態建設?

做好九個方面工作:一是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等重點生態工程;二是建立健全森林、草原和水土保持生態效益補償制度;三是促進林業產業發展;四是落實草畜平衡制度;五是加強森林草原火災監測預警體系和防火基礎設施建設;六是搞好長江、黃河、東北黑土區等重點流域、區域水土保持工作;七是加強荒漠化、石漠化治理;八是加強農村節能減排工作,推進以非糧油作物為主要原料的生物質能源研究和開發;九是加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加快重點區域治理步伐。

24、如何強化農業科技和服務體系?

除了加快推進農業科技研發和推廣應用、建立健全動植物疫病防控體系外,主要是大力培養農村實用人才。國家勵志獎學金和助學金對在高等學校農林水類專業就讀的學生給予傾斜,對畢業後到農村基層從事農林水專業工作達到一定年限的畢業生,實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政策,落實中等職業教育助學金政策,對農林水類專業學生給予傾斜。

25、在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村服務組織方面有哪些精神?

一是全面貫徹落實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盡快制定稅收優惠辦法,清理取消不合理收費。二是各級財政要繼續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申請承擔國家的有關涉農項目。三是支持發展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組織,為農民提供代耕代種、用水管理和倉儲運輸等服務。四是鼓勵發展農村綜合服務組織,具備條件的地方可建立便民利民的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和公益服務站。

26、怎樣加強農村市場體系建設?

繼續實施「萬村千鄉」、「雙百市場」和「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等工程,落實農產品批發市場用地按工業用地對待的政策。完善農產品期貨市場,積極穩妥發展農產品期貨品種。加快落實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省內外車輛無差別減免通行費政策。

27、如何積極推進農村信息化?

按照求實效、重服務、廣覆蓋、多模式的要求,整合資源,共建平台,健全農村信息服務體系。健全農業信息收集和發布制度,為農民和企業提供及時有效的信息服務。

28、怎樣逐步提高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從八個方面入手:一是提高農村義務教育水平;二是增強農村基本醫療服務能力;三是穩定農村低生育水平;四是繁榮農村公共文化;五是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六是不斷提高扶貧開發水平;七是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交通;八是繼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29、怎樣提高農村義務教育水平?

在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方面,對全部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提高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准,擴大覆蓋面,提高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和校舍維修經費補助標准,加大農村薄弱學校改造力度。

在努力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素質方面,實施中西部農村和邊疆地區骨幹教師遠程培訓計劃,選派和組織城市教師到農村交流任教,鼓勵和組織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學校任教。

30、怎樣增強農村基本醫療服務能力?

2008年在全國普遍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提高國家補助標准,適當增加農民個人繳費。完善農村醫療救助制度。加強農村衛生服務網路建設和葯品監管。加大農村傳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力度。優先在農村落實擴大免費預防接種范圍的政策。

31、怎樣穩定農村低生育水平?

繼續實施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制度、少生快富工程和特別扶助制度。穩定農村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隊伍,加強農村計劃生育服務體系建設。加強農村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工作。

32、怎樣繁榮農村公共文化?

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農村社會風尚。深入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農村電影放映、鄉鎮綜合文化站和農民書屋工程,建設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村基層服務點。

33、怎樣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

將符合條件的農村貧困家庭全部納入低保范圍。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要逐步增加農村低保補助資金,提高保障標准和補助水平。落實農村五保供養政策,保障五保供養對象權益。

34、怎樣不斷提高扶貧開發水平?

繼續堅持開發式扶貧的方針。繼續做好整村推進、培訓轉移和產業化扶貧工作。加大移民扶貧力度。集中力量解決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特殊類型地區貧困問題。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開發事業。

35、怎樣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交通?

加大中央和地方財政性資金、國債資金投入力度,繼續加強農村公路建設。加快實施渡改橋及渡口渡船改造等工程。推進農村客運網路化和線路公交化改造,推動城鄉客運協調發展。

36、怎樣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一要增加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投入,對供水成本較高的可給予政策優惠或補助,讓農民盡快喝上放心水。二要推進水電農村電氣化建設,擴大小水電代燃料建設規模。繼續實施農村電網改造。三要增加農村沼氣投入,積極發展戶用沼氣。四要支持有條件的農牧區發展太陽能、風能。五要有序推進村莊治理,加強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

37、怎樣處理穩定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和深化農村改革的關系?

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農村改革最重要的制度性成果。深化農村改革是強化農業基礎、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動力源泉。正確處理二者的關系,就必須穩定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不斷深化農村改革,激發億萬農民的創造活力,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38、穩定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有哪些內容?

堅持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這是憲法規定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必須毫不動搖地長期堅持,在實踐中加以完善。其內容:

一是切實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認真開展延包後續完善工作,確保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到戶。嚴格執行土地承包期內不得調整、收回農戶承包地的法律規定。二是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在有條件的地方培育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的市場環境。三是堅決防止和糾正強迫農民流轉、通過流轉改變土地農業用途等問題。

39、怎樣保障農民土地權益?

一是規范征地程序,提高補償標准,健全對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制度,建立征地糾紛調處裁決機制。二是對未履行征地報批程序、征地補償標准偏低、補償不及時足額到位、社會保障不落實的,堅決不予報批用地。對違法違規佔地批地的,堅決依法查處。三是嚴格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管理,嚴禁通過「以租代征」等方式提供建設用地。城鎮居民不得到農村購買宅基地、農民住宅或「小產權房」。

40、怎樣推進鄉鎮機構和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

在推進鄉鎮機構方面,加快轉變鄉鎮政府職能,著力強化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創造有利環境。嚴格控制對鄉鎮黨政領導的「一票否決」事項。

在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方面,完善縣鄉財政體制,增強基層財政實力,建立健全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機制。支持建立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制度試點。

41、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有哪些內容?

在堅持集體林地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將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落實到戶。在不改變林地用途前提下,承包人有權依法處置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可依法自主經營商品林。積極推進林木採伐管理、公益林補償、林權抵押、政策性森林保險等配套改革。穩步推進國有林場和重點國有林區林權制度改革試點。

42、如何加快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和創新?

主要措施有:一是加快推進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准入政策試點工作。二是加大銀行支持「三農」的力度。農業發展銀行、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小額信貸組織都要發展貸款業務。三是加快落實縣域內銀行業金融機構將一定比例新增存款投放當地的政策。

43、如何妥善處置鄉村債務?

妥善處置鄉村債務,要分類進行處置:對公益性債務的化解,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要予以支持;對生產經營性債務,應按照市場原則協商解決。當前,要重點推進農村義務教育歷史債務化解試點工作。通過增加中央和省級財政投入,用3年左右時間,基本化解農村義務教育的歷史債務。

44、如何全面加強農民工權益保障?

有八大措施:一是建立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形成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的制度。二是加快大中城市戶籍制度改革,探索在城鎮有穩定職業和固定居所的農民登記為城市居民的辦法。三是各地和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強對農民工的就業指導和服務。四是採取強有力的措施,建立農民工工資正常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五是健全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加快制定低費率、廣覆蓋、可轉移、與現行制度相銜接的農民工養老保險辦法,擴大工傷、醫療保險覆蓋范圍。六是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和企業通過多種形式,提供符合農民工特點的低租金房屋,改善農民工居住條件。七是農民工輸入地要堅持以公辦學校為主接收農民工子女就學,收費與當地學生平等對待。八是農民工輸出地要為留守兒童創造良好的學習、寄宿和監護條件。

45、怎樣扎實推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

農村基層組織是落實農村政策、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組織基礎。必須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增強基層組織帶領群眾發展生產、共建和諧的能力。

要從四個方面努力:一是加強村級黨組織建設;二是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三是加強農村基層幹部隊伍建設;四是探索鄉村有效治理機制。

46、怎樣加強村級黨組織建設?

加強村級黨組織建設,要深入推進農村黨的建設「三級聯創」活動,加強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織配套建設。進一步規范和完善黨員推薦、群眾推薦、黨內選舉「兩推一選」的辦法,選好配齊配強村黨組織領導班子。加強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建立城鄉黨的基層組織互幫互助機制。

47、怎樣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要進一步規范和完善民主選舉,依法保障農民群眾的推選權、直接提名權、投票權、罷免權。完善村民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制度,充分發揮農民群眾在村級治理中的主體作用。有條件的地方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可交叉任職。要堅持和完善「一事一議」制度。切實推行村務公開,建立答疑糾錯的監督制度。

48、怎樣加強農村基層幹部隊伍建設?

加強農村基層幹部隊伍建設,要注重從農村知識青年、退伍軍人、外出務工返鄉農民、農村致富帶頭人中培養選拔村級組織骨幹力量。要制定鼓勵政策,引導高等學校畢業生和選派縣鄉年輕幹部到鄉村任職。要繼續加大從優秀村幹部中考錄鄉鎮公務員、選任鄉鎮領導幹部的工作力度。要逐步擴大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直接選舉范圍。要探索建立農村基層幹部激勵保障機制,逐步健全並落實村幹部報酬待遇和相應的社會保障制度。

49、怎樣探索鄉村有效治理機制?

引導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更好地發揮黨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作用。鼓勵有條件的村建立與農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公益服務員制度。發揮民兵組織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不斷增強社會自治功能,搞好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努力把農村社區建設成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

50、如何加強和改善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

毫不鬆懈地抓好農業和農村工作;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加強農業基礎建設;努力營造全社會參與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氛圍。

10、安全生產標准化的國家扶持政策有哪些?

成都太山安全技術咨詢有限公司現有專、兼職員工共計70餘名,其中交通領域專職人員25名,技術人員18名,現具有國家注冊安全工程師6名,國家注冊安全評價師3名,高級工程師6名,中級工程師3名,助理工程師9名,其中擁有碩士學歷3人、本科學歷14人、大專學歷8人、其他行業專、兼職評審人員45餘名。擁有一批交通運輸行業、外資企業、國有大型軍工、化工及製造業等理論知識及實踐經驗豐富的技術專家團隊和專業人員隊伍。
成都太山安全技術咨詢有限公司是為行政主管部門和企業提供全方位安全及職業健康等方面技術服務和培訓的專業機構。主要從事安全生產綜合評價、安全生產風險評估、安全生產標准化建設、安全生產技術咨詢、安全工作管理及技術人員培訓等業務。主要服務對象是交通運輸企業、工貿行業、機械製造行業、傢具行業、白酒行業、食品行業、 包裝印刷業、建築施工行業、酒店旅遊業、商場企業、加油(氣)站、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通信企業、倉儲物流企業、教育行業(學校)、電力行業、能源行業、醫療行業、礦山/非煤礦山行業、燃氣經營企業等。
成都太山安全技術咨詢有限公司主要業務拓展定位於「立足四川、面向全國, 現已進入雲南、湖北、湖南、西藏、山西、貴州、廣東、福建、河北等地開展業務且在部分地區設立合作分司。現已完成100餘家知名企業的安全生產標准化達標升級服務,完成了全國1000餘家企業安全生產相關技術業務的綜合服務。
成都太山安全技術咨詢有限公司嚴格依法經營,守法服務。尊崇並堅守「務實、高效、責任、成長」的企業精神,堅持「技服立豐碑,真誠納四海」的服務經營理念,以先進可靠的技術為支撐,以真誠優質的服務為根本,為全面促進企業安全生產努力提高綜合管理水平做貢獻。
成立以來,全體人員始終以"追求奉獻 淡泊名利"為使命,傳承"幫助他人就是成就自己"的企業價值觀,為"成為中國具有影響力的綜合安全技術服務機構"這一美好願景,不斷努力和探索,用高標準的服務和品質回報社會

與中國農業推廣網農業科技網路書屋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