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媒體」是指什麼?
所有數字化的傳統媒體、網路媒體、移動端媒體、數字電視、數字報刊雜志等。
2、「新媒體」工作是什麼?
新媒體」這個說法其實是相對的。我們現在說的「傳統媒體」就是報紙、電視這種,「新媒體」的話就比如微信公眾號、 百家號、新浪微博等等。
這樣來看,新媒體行業有很多細分的工作,比如賬號運營、內容運營(直白點說就是寫文章的)、粉絲運營等等。
3、新媒體時代,新聞還有必要較真嗎
新媒體時代,新聞還有必要較真嗎?
社交、自媒體、個性推薦、碎片化閱讀......似乎有足夠多的標簽來形容當下的媒體形態。一面是正在崛起的自媒體,一面是已經沒落的紙媒,當內容瘋轉、用戶暴漲、行業盛贊、廣告不斷、資本上門等成為新常態的時候,行業已進入到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新媒體時代。
於是,內容從業者們每天掛在嘴邊的是如何打造10W+、如何漲粉、如何贏得廣告主的青睞,所謂的新聞理想早被拋之腦後。以至於當騰訊新聞試圖打造「較真」平台的時候,我們聽到後是如此的驚訝。在這個不快就要被淘汰,不從眾就只能等死的新媒體時代,新聞還有必要較真嗎?
新媒體是趨勢,新聞卻失去了溫度
根據新媒體的定義,一切能夠傳遞信息的媒質都是媒體。電視、報紙、廣播、雜質等失去了先天的優越性,社交網路、博客、視頻網站們都被納入了新媒體的范疇,尤其是自媒體的崛起解放了內容生產方式以後,傳統媒體開始走向下坡路,新媒體則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商業奇跡。
簡單來說,新媒體的崛起抓住了兩個趨勢,一個是碎片化閱讀,另一個是智能化推薦。一方面,在社交網路空前發達的情況下,即便是只有幾分鍾的碎片時間,依然能夠享受到極致的閱讀體驗,且內容的形式也更加多元化,從圖文到漫畫到短視頻等,不一而足。另一方面,隨著各大資訊平台和新聞客戶端的崛起,演算法開始逐漸取代編輯,大量符合觀眾口味的內容被推薦給讀者,也就是所說的「千人千面」。
利好的一面是,新媒體的崛起帶動了內容產業的爆發,吸引了大量的內容從業者,上下游產業鏈也逐漸完善。硬幣的另一面卻是,內容質量出現斷崖式下滑,很多資訊平台上流行著源源不斷的標題黨和雞湯文,新聞也開始淪為這種文化快餐中的一部分,甚至成為網路謠言的避風塘。
以食葯類內容為例,在社交網路的驅動下,此類內容不幸成為網路謠言的重災區。例如「小龍蝦致癌」、「某類葯物治療百病」、「轉基因食品有害」,如此種種。可以說,在這個網路高度發達的時代,謠言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達到上百萬甚至千萬的受眾,三人成虎、以訛傳訛等成語被演繹的淋漓盡致。
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不難理解,國內有基本科學素養的公眾佔比僅為6%,尤其是食葯類等相對專業的內容,很多人難以辨識內容的真實性。此外,各大資訊平台的內容過濾和推薦機制,多是基於演算法和關鍵詞完成的,或許能夠過濾一些敏感內容,在謠言面前卻顯得束手無策,甚至會根據用戶興趣主動推薦。
各大調研機構的數據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在大數據服務商Questmobile剛剛發布的2016年度APP價值榜中,根據2016年12月MAU數據,新聞資訊賽道APP價值前三名被騰訊新聞、今日頭條和天天快報占據,除騰訊新聞外均是以演算法為主的新聞聚合平台。MAU月活背後隱喻的是更高的流量和更大的競爭力,符合新媒體時代的競爭特點。
再回頭看看上個月數太奇大數據研究中心發布了《2016年11月新聞媒體健康度研究報告》,這份基於用戶對產品內容感知和用戶體驗的報告,綜合「媒體覆蓋度」、「媒體公信力」、「產品體驗」、「內容影響力」、「思想性」、「事件傳播影響力」以及「品牌口碑」7項指評判資訊類APP,排名靠前的卻是騰訊新聞、網易新聞、鳳凰新聞和新浪新聞,清一色的新聞門戶。不難發現,僅僅依靠技術驅動的產品在內容感知和用戶體驗上,並不是那麼出眾,也並不完全符合新聞的價值。
誠然,相比於人工審核仍然扮演重要角色的門戶網站,新的新聞載體在內容上明顯失去了溫度。
「較真」不是喝酒吃飯,需要解決三大難點
那麼,新聞門戶有可能成為新媒體形態下的中堅力量嗎?尤其是在紛紛引入推薦機制,尋求轉型的情況下。慶幸的是,包括騰訊新聞在內的頭部資訊平台已經意識到這一點,並試圖通過自身的媒體價值觀和專業主義的態度打造「較真」平台。
如果將新媒體形態下的內容傳播過程進行拆分,分別是內容生產者、內容傳播者和內容消費者。對於內容生產者來說,雖然關於造謠、傳謠等已經有了一定的法律約束,但整體仍處於空白狀態,主要依靠內容生產者的自律,比如引用權威的消息來源、不妄斷因果等等,仍屬於道德上的約束。而要想在內容消費者層面實現「流言止於智者」的理想境界,單就提高國民科學素養而言已絕非一日之功。誠然,諸如騰訊新聞等所扮演的內容傳播平台恰是維護媒體專業性和權威性的核心角色,卻也需要解決下面三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建立內容發現、審核及懲罰體系。
新媒體之所以會成為謠言的重災區和「造謠」的低成本不無關系。微博、微信、論壇等社交網路幾乎成為零成本的媒體渠道,而各大自媒體平台的崛起也在某種程度上成了「謠言」傳播的沃土。舉個例子來說,一篇養生類的文章因為爆炸性的標題和觀點,在公眾缺失辨識度的情況下,很容易在社交媒體瘋傳,在個性化演算法的助推下更是可以直達目標人群。
從騰訊新聞給出的解決方案來看,依靠微信、QQ、騰訊新聞、天天快報等新媒體渠道,藉助文本分析、詞義處理、用戶畫像等縮短謠言發現的時間,然後分類、甄別後匹配給背後的專家團、智囊團和對應的機構。這大概是目前最有效的「辟謠」手段,但前提是,騰訊新聞此前積累了素質過硬的調查報道團隊,且騰訊新聞多達兩億的月活用戶和高素質白領人群,以及相匹配的舉報體系,這種模式在其他資訊平台上卻很難完全復制。
從另一方面來看,單憑資訊平台或社交平台的一己之力,難以形成行之有效的懲罰體系。相比之下,因為「謠言」傳播帶來的巨大流量和眼球效應反倒成為內容生產者變現的方式之一,產出和投入上的失衡可以說是虛假內容爆發的另一誘因。也就是說,在這個層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其次,流量決定論和內容至上的博弈。
任何一種事物的價值最終都會由「商業變現」去衡量,媒體也不例外。無論是紙媒將死的說法,還是新媒體時代來臨的論調,一個核心的出發點就是流量。在閱讀進入快時代以前,「內容為王」的說法似乎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個性化演算法流行之後,流量開始決定媒體類產品的排位。
就目前而言,資訊類平台對於流量和內容已經演化出了兩種態度,一種是追求「千人千面」的信息傳遞形式,一種則選擇了「演算法+人工推薦」的組合形式。引申來看,這其實也是資訊類產品對待內容的兩種不同態度。對於前者來說,個性化推薦是趨勢,尤其是在即將到來的人工智慧時代,機器取代內容加工者乃至生產者都將成為可能。而在後者的名單中,騰訊、網易、鳳凰網等赫然在目,究其背景不難發現傳統媒體人的身影。當然,兩種不同選擇體現在「媒體公信力」、「內容影響力」、「思想性」等指標上的不同。d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流量至上的產品在命名中很少看到「新聞」的字眼,產品本身的定位為內容聚合平台,而非媒體。這實際上也反映出了不同的定位,騰訊的較真在於打造一個專業的媒體平台,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引導正確的輿論走向。由此也帶來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在虛假信息成為一種普遍現象的情況下,選擇遵循商業規則還是回歸新聞理想?
最後,新聞理想和商業規則的取捨。
按照騰訊網副總編輯李天亮的說法,較真平台定義為一個專業事實查證平台,還包含內容生產、運營及會員合作計劃,並將在內容分成和原創補貼上加大投入。從2015年來看,各大資訊平台紛紛開啟內容補貼計劃,盡管補貼金額、方式等各有不同,卻有著相同的目的,即爭取優秀的內容生產者。值得一提的是,傳統的內容補貼並非是純粹的「公益」行為,畢竟同樣內容所產生的版權費用要遠高於補貼金額。但「較真」內容的生產和運營上卻可以視作為新聞理想和商業規則的取捨。
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辟謠內容對專業性和時效性有著更高的要求,也就意味著更高的內容生產成本。以食葯類內容為例,國內專業的內容報道者只有兩三百人,專業人士本身就是一種匱乏資源;二是從商業的角度來看,辟謠內容的真正價值在於對虛假內容的矯正,往往需要更加精準的渠道推送給目標人群,更多的是為了新聞理想而非商業價值。
社科院發布的2016年新媒體藍皮書似乎給出了答案,2015年通過社交媒體傳播的謠言高達60%,而2016年的數字更甚。其實也給新媒體平台一個警示,在追求商業變現的同時還應該權衡內容質量及關聯性的影響,騰訊新聞等選擇「較真」平台來重塑媒體的公信力,顯得不無道理。
寫到最後。謠言等虛假內容永遠是懸在新媒體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以往的經驗也告訴我們,謠言未嘗不是一個隱形的洪水猛獸。當所有人都沉溺於淺閱讀、快內容的時候,較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4、新媒體主要是指什麼??
新媒體主要包括基於技術進步引起的媒體形態的變革,尤其是基於無線通信技術和網路技術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電視、IPTV、手機終端等;二是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被應用於信息傳播的載體,例如樓宇電視、車載電視等。具體有:
1、手機媒體
藉助手機進行信息傳播的工具。手機媒體真正跨越了地域和電腦終端的限制,擁有聲音和振動的提示,能夠做到與新聞同步;接受方式由靜態向動態演變,受眾的自主地位得到提高,可以自主選擇和發布信息,信息的及時互動或暫時延宕得以自主實現,使得人際傳播與大眾傳播完滿結合。
2、數字電視
數字電視就是從演播室到發射、傳輸、接收的所有環節都是使用數字電視信號或對該系統所有的信號傳播都是通過由0和1數字串所構成的數字流來傳播的電視類型。數字信號的傳播速率是每秒19.39兆位元組,如此大的數據流的傳遞保證了數字電視的高清晰度,克服了模擬電視的先天不足。
3、互聯網新媒體
互聯網新媒體包括網路電視、博客、播客、視頻、電子雜志等。網路電視以寬頻網路為載體,通過電視伺服器將傳統衛星電視節目經重新編碼成流媒體,經網路傳輸給用戶收看的視訊服務;電子雜志是用Flash的方式將音頻、視頻、圖片、文字及動畫等集成展示的一種新媒體。
4、戶外新媒體
戶外新媒體有別於傳統的戶外媒體形式(廣告牌、燈箱、車體等)的新型戶外媒體。戶外新媒體以液晶電視為載體,如樓宇電視、公交電視、地鐵電視、列車電視、航空電視、大型LED屏等,主要是新材料、新技術、新媒體、新設備的應用,或與傳統的戶外媒體形式的相結合。
(4)新媒體頭部是擴展資料:
新媒體根據使用主體及受眾群體的變化,可劃分為精英媒體階段、大眾媒體階段以及個人媒體階段。
1、精英媒體階段
在新媒體誕生之初的相當一段時間內,僅有為數不多的群體有機會接觸新媒體,並使用新媒體傳播信息,這部分人多數是媒介領域的專業人士,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及社會階層身份,因此這一時期是精英媒體階段。
2、大眾媒體階段
當新媒體大規模發展並得到普及時,其發展歷程就進入到了大眾媒體階段。由精英媒體向大眾媒體發展,離不開媒介技術進步所帶來的傳播成本的下降,新媒體以更低廉的傳播成本、更便捷的傳播方式以及更豐富的信息傳播內容成為一種大眾媒體。
3、個人媒體階段
伴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及普及,以往沒有占據媒體資源和平台,且具備媒介特長的個體,開始逐漸通過網路來發表自己的言論和觀點,通過平台展示給受眾,這是個人媒體階段到來的一個標志。
5、新媒體」的是什麼概念?
新媒體是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後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是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移動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有線網路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的傳播形態和媒體形態。
新媒體是指當下萬物皆媒的環境,簡單說:新媒體是一種環境。
新媒體涵蓋了所有數字化的媒體形式。包括所有數字化的傳統媒體、網路媒體、移動端媒體、數字電視、數字報刊雜志等。
新媒體亦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利用數字技術和網路技術,通過互聯網、寬頻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嚴格地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新媒體。
(5)新媒體頭部是擴展資料:
就媒體本身意義而言,媒體是具備價值的信息載體。載體具備一定的受眾,具備信息傳遞的時間,具備傳遞條件,以及具備傳遞受眾的心理反應的空間條件。這些綜合形成媒體的基本價值。
這個載體本身具備其價值,加之所傳遞信息本身的價值,共同完成媒體存在的價值。這個也就是媒體存在價值。即便理念上新形式上新科技進步也具備一定受眾,但是媒體成本遠高於受眾所帶來的商業效益,亦不能形成媒體的有效價值。
比如近幾年來由於媒體的發展,各類媒體風暴市場,但是經過市場考驗的留下來的卻少之又少。其中有一些就是因為其沒有深入調研媒體核心價值所在而盲目拷貝別人的理念導致失敗的。
或者是由於理念過於超前不能被市場認可,沒有深度分析消費者形態而強加細分難以體現媒體的基本價值,或者基本價值與市場不協調導致失敗的。
6、什麼是新媒體?新媒體都包括哪些?
新媒體按照其字面意思是一種嶄新的媒體方式,新媒體作為一項技術相較於傳統意義上的單向傳播方式,新媒體更具有多向傳播性。
新媒體涵蓋了所有數字化的媒體形式。包括所有數字化的傳統媒體、網路媒體、移動端媒體、數字電視、數字報刊雜志等。
新媒體也是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通過互聯網、寬頻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
新媒體是一種社會環境,是當今社會的一個縮影。
7、新媒體是什麼,包括哪些方面?
新媒體工作其本質上還是媒體,而傳播的媒介主要還是以文字,語音,圖片,視頻為主。就是指利用微信、微博和貼吧等新興的媒體平台進行品牌推廣和產品營銷。通過策劃出與品牌相關的優質、高度傳播性的內容,以及線上活動,向客戶廣泛、或者精準地推送消息,提高客戶的參與度,提高品牌、產品的知名度,從而達到相應營銷目的。
新媒體運營工作主要包括:
1、負責移動互聯網自媒體平台(微信、微博、手機終端為主)的日常運營及推廣工作;
2、負責能夠獨立運營微信公眾號,為粉絲策劃與提供優質、有高度傳播性的內容;
3、負責策劃並執行微信營銷線日常活動及跟蹤維護,根據項目發送各種微信內容;
4、負責增加粉絲數,提高關注度和粉絲的活躍度,並及時與粉絲互動;
5、挖掘和分析網友使用習慣、情感及體驗感受,及時掌握新聞熱點,有效完成專題策劃活動;
6、緊跟微信發展趨勢,廣泛關注標桿性公眾號,積極探索微信運營模式;
7、充分了解用戶需求,收集用戶反饋,分析用戶行為及需求。
8、新媒體和自媒體各自的定義是什麼?
什麼是自媒體?
自媒體的本質是信息共享的即時交互平台,是利用網路新技術進行自主信息發布的那些個人傳播主體。
一句話概括:
自媒體=自媒體平台+平台上的自媒體創作者
自媒體包含兩個主要因素:
①運用互聯網技術,依託頭條號、大魚號等自媒體平台;
②個人作為傳播者。
如果取廣義的概念,新媒體和自媒體是一回事兒,都是依賴新技術的新型媒體形態。然而,如果取狹義的概念,新媒體和自媒體則是兩回事。
最重要的區別是新媒體是形式,是載體;而自媒體是內容,是核心。二者相互依存,又各司其職。
比如各網站平台是新媒體,而為這些平台提供內容的創作者則是自媒體。
具體的區別和聯系有二:
一、自媒體屬於新媒體
自媒體從屬於新媒體,但又有其獨特的個性。
自媒體的技術背景和新媒體沒有任何區別,自媒體的本質就是依附在新媒體技術背景下形成的「信息共享的即使交互平台」。自媒體是新媒體的衍生物或子概念,而非有別於新媒體的全新物種。
二、自媒體不等於新媒體
新媒體是利用新的傳播手段成長起來的媒體,而自媒體是單個個人作為內容創造的主體,持續在自媒體平台上傳播信息。
新媒體不僅包括普通大眾主導的「點對點」的自媒體形式,還包括專業媒體機構主導傳播的「點對面」傳統形式。如「十點讀書」便是專業的媒體團隊,進行集體決策和運營的產物
新媒體為自媒體提供了一個「零技術、零成本、零編輯、零形式」的信息生產平台,提供了一個用戶基數大,能夠生產良好雙向互動,具備多種傳播方式、渠道,保障高速傳播的平台。
經常在問答社區看到有人提問:「自媒體勢頭良好,我做自媒體賺了一點錢,要不要辭職全職做自媒體?」
明確了新媒體和自媒體的關系之後,我們便知道:不要輕易辭職。發展勢頭良好的是新媒體行業,而自媒體只是新媒體的一個子概念,其平民性註定自媒體更適合成為兼職,而不是我們賴以生存的謀生飯碗。
9、新媒體具體是做什麼的
新媒體是利用數字技術,通過計算機網路、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服務的傳播形態。
從空間上來看,「新媒體」特指當下與「傳統媒體」相對應的,以數字壓縮和無線網路技術為支撐,利用其大容量、實時性和交互性,可以跨越地理界線最終得以實現全球化的媒體。
新媒體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繼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後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包括網路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
(9)新媒體頭部是擴展資料
新媒體類型
1、手機媒體是藉助手機進行信息傳播的工具。隨著通訊技術(例如3G)、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與普及,手機將逐漸成為具有通訊功能的迷你型電腦。手機媒體是網路媒體的延伸,它除了具有網路媒體的優勢之外,還具有攜帶方便的特點。
2、數字電視就是指從演播室到發射、傳輸、接收的所有環節都是使用數字電視信號或對該系統所有的信號傳播都是通過由0和1數字串所構成的數字流來傳播的電視類型。
3、互聯網新媒體包括:網路電視、博客、播客、視頻、電子雜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