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互聯網介入後,傳統媒體在傳播理念上有什麼變化?以南方周末報為例
1、自媒體(新媒體)的概念興起:隨著幾個知名自媒體吸引巨額風投資金之後,自媒體的發展進入百花齊放的局面,許多有才但在傳統媒體不得志的媒體人紛紛出逃,給傳統媒體的帶來非常大的人才沖擊。南方報系有不少知名媒體人被騰訊等收編做新媒體。
2、傳播媒介變更:原來我們說傳統媒體做個網站,同步發新聞,就是與時俱進了。而目前我們所熟悉的四大門戶網站也淪為了「傳統媒體」,隨著智能機的普及和網路大幅度提速,我們的用戶已習慣了手機端讀報。紙質媒體被PC端媒體取代,接而被移動端取代。傳播媒介還在高速發展,各種穿戴設備也都在研發當中了。
3、傳播理念:傳統媒體仍然是權威傳統機構,但是新聞源早已脫離傳統媒體的掌握,互聯網+時代,人人都是新聞發掘者、傳播者、評論者。
4、南都系人才出走在這兩年非常嚴重,具體到南方周末,目前看到他們經營的微信公眾號還挺出名,也迎合了網路語言和趣味。
2、劉瑜《民主的細節》 讀後感或書評
當我讀完第一篇章的時候,我就已經完全被吸引了,恨不得放下一切,把它一口氣看完,甚至有點自責,為何半年前買的書,直到現在才剛開始看。
最初看到這本書的推薦是在《南方周末》,《民主的細節》被《南方周末》評為2009年度致敬圖書(非虛構類),同時,民主的粉絲們熱烈搶購的情景也可謂火爆,非一般售書能與之相比。2009年6月出版,半年加印8次,我手上的這本是今年1月再版,已是第11次印刷。
站在讀者的角度,我明白了那些粉絲的熱烈,我理解了他們的心情,我懂得了他們的渴望。作者劉瑜是劍橋大學講師,哈佛大學博士後,是一個可以用專業術語展現高深的人,卻立足於一個普通民眾的角度,用7年在美國所觀察,體會,理解的一個又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現象,然後有條不紊地,平鋪直敘地娓娓道來,她將虛無縹緲的民主拉進現實場景,告訴大家,民主與民生息息相關,是每個人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中個人與政府的關系。
《民主的細節》不僅關注了美國,也比較了中國,這是該書受歡迎的另一個原因。幾乎每個故事,都是因為有對中國熱點事件的關注在先,才會去到美國的類似情形中求索;或是看到美國的熱點,會聯想起中國的類似事件,一般有著什麼樣的過程和結局,它激起了人們好奇心,急於想知道同樣的困境和難題,是否還有其它的智慧解法?
比如,公款吃喝、公款旅遊是國內近幾年輿論譴責焦點,眼看著養政府的費用越來越高,其中很大一塊花銷,竟然都公開地用於這些與公務無乾的事情,民眾的憤怒也自然水漲船高。難道這個問題就治不住么?劉瑜在書里說,美國幾乎不存在這個問題。為什麼?難道美國人都那麼道德高尚么?劉瑜解釋——當然不是。這是因為錢不歸美國的政府管,政府想花每一筆錢,都要向議會提申請,議會認為它這筆費用值得花,才會批給它錢;前面有議會盯著錢包,後面有媒體與法院盯著去向,一旦你申請到的錢沒有按照原本說好的方式去用,無數的麻煩就會找上門來。前狼後虎看守著,哪個官員也不敢拿自己的前途冒險。
再比如,2007年4月,河南平頂山發生礦難,33人死亡。而這一事件還沒來得及在各大媒體露上一臉,就很快淹沒在「遼寧鐵嶺鋼廠鋼水包脫落32人死亡」、「河北邯鄲煤礦爆炸死亡11人」這樣層出不窮的新聞里。那麼難道我們就不悼念死者了,就當33個工人僅僅是一個數字,任其淹沒在其他數據里了?美國曾經也是一個礦難頻繁的國家,但是每次大的礦難,都轉化為相關制度改進的機會。1951年,伊利諾伊州礦難直接導致「聯邦煤礦安全法案」的出台。1968年的西弗吉尼亞礦難又導致了1969年的一個重大立法:「聯邦煤礦健康和安全法案」的出台。2006年1約的沙溝礦難,促使美國當年就通過了「2006礦工法」,更新1977年的「安全法」。這種制度的糾錯能力,加上權利部門間互相監督的制衡機制,致使美國礦難發生的頻率不斷下降。現在,美國的煤礦開採行業已經成為「本質安全行業」,勞動安全性甚至好於農業、建築業和零售業。百萬噸死亡率之有中國的百分之一。劉瑜認為,對平頂山工人的真正悼念,是用制度改進來悼念他們,而且很可能,這也是最讓他們死而瞑目的一種紀念。
還有,美國傳媒領域也不乏自由化的惡果。一些電視節目以聳人聽聞、嘩眾取寵、刺激觀眾神經為手段,追求高收視率,可謂是「欲最差而不得」。這種「感官刺激主義」的確是文化市場化內在邏輯的必然結果——競爭的邏輯導致文化產品製造者要不斷突破底線,無論從好的方面,還是壞的方面。劉瑜為我們介紹了美國FCC(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如何與言論徹底自由派持續的作戰。1978年,最高法院裁決FCC有權對早6點到晚十點廣播電視節目進行設限,以保護未成年兒童,守住底線;而同時,在審查程序和立法層面,又迫使FCC的「下流與否標准」遵循最小化原則,給文化的自由和多樣性留出充足的生長空間,使美國成為當今公認的媒介環境最好的國度。美國的文化土壤養育出傑瑞斯布林格秀這樣的變態秀,也養育出歐普拉這樣倡導人文精神的談話秀,還有一大批像《探索》這樣的優秀科普節目和一批批被稱為「耙糞者」(muckrakers)的調查類記者。變態秀發展到一定程度,伎倆用盡,只是讓觀眾麻木、看穿、唾棄、遠離。之後,人們還是想回歸細膩、美感和智慧。最近《福布斯》發表了2010年全球名人榜,脫口秀女王歐普拉重登最有影響力名人第一寶座,她已是第四次登上最有影響力名人排行榜冠軍。2009年,她的媒介帝國估計賺進三億一千五百萬美元,可謂是名利雙收。她的成功也從一個側面印襯出,多數美國觀眾的審美品味是有智慧的。
站在媒體人的角度看,該書和作者劉瑜有著全新的嘗試和突破,令梁文道、柴靜、閭丘露薇等業內高手也不禁向這位「業余寫手」投去贊許的眼光。
我非常贊同劉瑜的寫作主導思想——不去做缺乏精確性的概念判斷。多年來,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去判斷「西方制度」的好壞,以至於我們沒時間去了解它到底是什麼。比如我們喜歡籠而統之地談論「美式自由主義」並且以這個概念為分界線來站隊,但是這個概念到底是指什麼呢?指美國缺乏福利制度?指美國沒有勞工保護?如果這個宏大的帽子下面其實空無一人呢?批判一個概念其實很容易,只需要把它定義的邪惡一點就行,但是指出這個概念和現實的具體關系卻沒有那麼容易,因為它要求深入細節,回到事實本身。
在這一主導思想下,劉瑜的寫作方式上刻意追求講故事,找數據,把「美國的民主」這樣一個概念性的東西拆解成點點滴滴的事件、政策和人物去描述。這種拆解和描述,需要耐心的觀察、理性的思考。
正如梁文道評價的那樣:她為那些蒼白的名詞填回了該有的細節和血肉,有專業的學養的根基,又有平近親和的故事,她的評論正是這個時代需要的營養劑。
當今傳媒領域,越來越多的各業界專家學者,憑借著過人的口才和妙筆,成為媒體的評論員、專欄作家、主持人,比如經濟學家郎咸平在廣東台開辦了《財經郎眼》、研究政治的劉瑜在出書前也為一些平面媒體寫評論,還被評為《南方周末》2008年度致敬專欄寫手。《民主的細節》就是她評論文章的集結出版。這些有著深厚專業背景、獨特洞察力和解析力的「新媒體人」讓大眾傳媒多了一份平民的幽默和學者的尖銳。
3、南方周末新媒體事業部都有哪些產品?
沒太多注意過,打醬油
感覺應該跟鳳凰新媒體相差不大
4、新媒體和紙媒如何融合
這也是新媒體融合的一種,我認為是應該解決可視化和互動的問題,比如很多傳統媒體都在藉助紅雲的互聯網可視雲技術,能夠解決融合過程中的很多問題,比如:
1.全媒體:無縫融合圖文、語音、視頻
2.實時通信+非實時消息+直播+點播+轉碼
3.全終端:Web、手機(含Android、IOS)、平板多屏應用
4.開放API
希望我的回答有幫到你哈
5、傳統報紙是不是會走向滅亡
傳統報紙不會走向滅亡,給人們提供一種新聞背後的東西,這是報紙媒介生存和發展的法寶,也是其他媒體不能比擬的地方。報紙的優勢之一就是電視和網路無法匹敵的「分析力」和「解說性」。還有人們長期形成的閱讀習慣是不容易改變的,因此報紙還將繼續存在下去。
報紙,由於擁有:隨性、最讓人輕松;權威,讓人覺得可靠;篩選,讓人節約時間……等特質,在未來的傳媒市場中仍然有著很大需求。只是它可能會繼續地分化,發展出其他獨特的贏利模式,比如分化成免費報、社區報,甚至量身定製個人報紙……
免費報現在已經成為舉足輕重的報紙種類,在香港,免費報的發行量超過了收費報紙;美國的社區報甚至「代表著報業的未來」。在國內,在都市報廣告大幅下滑甚至「為零」的同時,黨報以及一些行業報卻非常紅火。
報紙變得越來越觀點化,從媒介特性上看,報紙表現政治問題確實要比電視、廣播、網路更有優勢。那些喜歡閱讀新聞的人尤其是那些喜歡政治新聞的人,對報紙的喜愛要超過其他任何媒介,這是新媒體競爭時代,報紙的核心競爭優勢。
(5)南方周末與新媒體擴展資料
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數字技術、網路技術和電信技術的迅猛發展,引發了新聞傳播手段的深刻變革,新媒體的出現給廣大受眾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新媒體有著得天獨厚的綜合優勢,它的及時性、豐富性、開放性、交互性和通暢性,使傳統報紙只能望其項背。
報紙新聞是以文字傳播為主,記者在報道復雜的新聞事件時只能採取單一的、線性的報道方式,對客觀的新聞實踐需要做抽象地概括。受出版時間的限制,報紙新聞的更新速度只能以「天」為單位,在這個信息時代,報紙的新聞時效性和新聞含量遠落後於網路。
新媒體對受眾特別是年輕受眾的吸引力日益增強,所有報業都面臨日趨嚴重的讀者流失。這個是事實。傳統報紙現在面臨著如何應對挑戰、發揮優勢、求生存謀發展等重大現實問題 。
6、為什麼說《南方周末》是中國最無恥報紙?
如果沒有《南方周末》,那昆明孫小果案件必定不了了之,具體可搜《昆明在呼喊:鏟除惡霸》。因此,有一些人他們會恨南周,給南周潑臟水。比如題主這樣的。
當然,任何媒體都會有最後被發現不實的報道,包括國內外官方各大媒體,這個問題可能目前的技術無法避免,因為隨著報道或者調查的深入,我們才能最後得出結論。
媒體的責任是報道,把真實情況盡量不設立場的陳述,把各方表達的呈現出來,給讀者以思考和啟發。發現錯誤及時糾正,而不是去潑臟水抹黑,抹黑的代價就是,以後勇於揭露事實的媒體越來越少,受害者可能無處伸冤。不信你看,沒有了勇於報道的媒體,現在靠微博辦案,不曝光不管的情況很多。
可怕的是,就算有南方周末把這些黑惡的事曝出來,竟然會判死刑了進去十幾年又出來了。希望打黑除惡能夠徹底吧
7、新媒體迅速崛起,「紙媒」會消失嗎
自網路等新媒體「橫空出世」起,十幾年來,有關傳統紙媒是否將在新媒體浪潮中銷聲匿跡的爭論從未停息過。時至今日無論是網路界還是傳統媒體領域本身,「看跌」紙媒的言論也一直占據主流。然而,一個新舊更替並不是完全淘汰,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傳統紙媒的生存環境雖受到嚴重沖擊,但紙媒「消亡說」很難站得住腳。事實上,在新的傳媒格局下,看似處於弱勢的紙媒仍然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傳媒格局「新常態」下,有遠見的紙媒完全有可能通過自身轉型,放大優勢,殺出一條「血路」。
新媒體帶來沖擊已經不可避免,衡量紙媒影響力的各項指標正在逐年下降,新媒體以其便捷、快速、互動性強等優勢,在甩開紙媒的同時也改變著人們接受信息的方式。因此有觀點認為:與新媒體相比,紙媒的弱點暴露無遺、不堪一擊。但這種看法的說服力有待斟酌。我國的新媒體發展到今天,雖日趨成熟,但網路媒體在傳播信息過程中也存在著很大問題,不少網路信息資源一直處於雜亂無章的狀態,有些甚至形成錯誤的輿論導向帶來很大負面後果。
首先,網路信息的權威性並沒有得到廣泛認可。根據2014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的在新聞網站核發新聞記者證的相關通知,首批實施范圍是經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批準的,且取得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一類資質,並符合條件的新聞網站,申領人員應為新聞網站編制內或者正式聘用的專職從事新聞采編工作且具有一年以上新聞采編工作經歷的人員。這也就意味著,除了少數一類資質網站外,大批知名的具有網路新聞發布功能的網站只能在註明消息來源的前提下轉載、發送信息,不得自行采編新聞信息。
其次,可信度也一直是網路媒體的軟肋。有些商業網站為了提高點擊率,製造話題以吸引關注獲取利益,嚴重影響媒體的公信力,甚至出現了大批的錯誤信息、虛假消息。2014年3月,《大河報》以《顱骨取下一年多,誰能幫她裝上?》為題,報道了某患者因家庭變故,缺錢進行顱骨修復手術的新聞,呼籲社會愛心人士為其捐款,幫她渡過難關。但這一事件被一些網站轉載時,卻成了《病人因欠5萬元手術費,顱骨被摘下,一年多無人給裝上》,引發網友對醫院強烈譴責。本是一篇呼籲愛心,激發社會正能量的新聞稿件,正是由於網路環節的處理失當,導致出現醫患關系緊張的局面,給患者和醫院帶來嚴重困擾。
不難看出,新媒體在新聞報道的原創性方面不及傳統媒體。傳統紙媒應以自身資源優勢為基礎,用獨特的視角重點開發新聞的深度,挖掘新聞背後的現象,堅持以深度報道、調查報道、新聞評論為核心進行報道,加強信息的整合能力,還原新聞的真實性,為受眾提供更加真實、全面、高質量的信息服務。作為信息交換整合的有效工具,傳統紙媒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將是新媒體的內容提供者。若紙媒不存在,新媒體將無處轉載,其發展也必將出現困境。
6月17號,天貓在其官方新浪微博平台上發布消息稱,由天貓超市發出的快遞箱將由南方周末、知乎、一個APP工作室、ELLE、錢江晚報聯合定製,以出街神回復版、省錢金句版、高顏值街拍版等。即把南方周末、知乎等合作紙媒的新聞資訊印在天貓超市的快遞箱上。當今,網路消費處於高速發展期,紙媒與阿里的合作有效促進了品牌宣傳的影響力和可信度,紙媒與網路平台聯手的合作新模式也正在被市場所關注。
互聯網等新媒體取代紙媒的說法的確是站不住腳的,相反,傳統紙媒反而會藉助新媒體的新技術,互相影響、融合,並藉助新渠道尋找新的發展機遇和空間。因此,在新的市場環境下,傳統紙媒要做的事情還很多,如何通過轉型、融合,放大自身價值;通過生產權威、深度的新聞產品來實現華麗轉身,是傳統紙媒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
8、如何來看待「傳統媒體」轉型向「新媒體」的發展前景?
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的過度是一個趨勢。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不僅可以從報刊、戶外、廣播、電視中獲取信息,也可以通過網路、移動終端等途徑獲取信息。就像以前人們都聽磁帶、CD一樣,現在大多數都開始聽MP3。
但紙質媒體也不會徹底消亡,畢竟人們日常生活中一部分用戶群體還是對報紙有需求。雖然紙質媒體沒有網路的傳播速度快,但是一部分用戶群體已經習慣了通過報紙去獲取信息。
傳統媒體要想保持自己的市場份額的話也必需和新媒體相結合,全面發展。
9、Zaker 與 Flipboard 區別在哪
Zaker 與 Flipboard 區別在哪?
主要是功能和用戶體驗兩方面.我自己已經有一些答案,我就想知道有沒有人細致研究一下差異,尤其是UI的細小部分,我可以說flipboard在幾個點上都比zaker好一萬倍
風端,南方周末新媒體,歡迎PHP、iOS、Android…
知乎用戶、知乎用戶、周理 等人贊同
最大的差別在於Flipboard是原創,Zaker是山寨。
要山寨就應該先擺正姿態,盡可能地理解並重現正主的設計,認真分析與正主存在差異化的地方。
FB主要來源是Twitter,Twitter的原文和RT是一條記錄,數據結構與微博不一樣。這個問題Zaker從第一個版本到現在都沒找到好的解決方法,直接套用Zaker的方案,轉發者的信息增量部分損失很大。
同理,Twitter不像微博一樣,有評論的結構。在這方面,Zaker倒沒套用FB的方案,而是在左邊弄了個抽屜的設計。這個方案在呈現評論方面的效果先不論,首先就與自己左右滑動選上下一篇這個設計矛盾了。
Zaker也算是國內為數不多的自帶字體的應用。但實在不明白為什麼會用方正博雅刊宋做正文字體,而且幾個更新版本都不改過來。難道他們看不到這字體的實際顯示效果嗎?
在iOS上自帶中文字體代價巨大,動輒要增加10來M的大小,所以一定要確認實際的效果值得這個代價。
10、如何看待新媒體平台對傳統媒體的沖擊?
傳統媒體如紙質媒體也有自身的優勢。如果能發揮好這些優勢,紙質媒體依然能夠得到很好的發展。如公信力。由於新媒體進去門檻較低,所以不可避免的出現稿件質量不好,甚至低俗信息泛濫等問題,因此公信力大打折扣。而這方面卻是紙質媒體的優勢所在,「白紙黑字」的模式倒逼記者編輯慎之又慎,而且紙質媒體多數為國家機關主辦,管理都非常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