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短視頻爭議

短視頻爭議

發布時間:2020-07-23 04:32:19

1、一個靠短視頻湊起來的《陳翔六點半》系列,憑什麼火遍大江南北?

《陳翔六點半》是一部由陳翔執導活躍於多個短視頻平台的爆笑迷你劇。於2015年1月8日在騰訊微視每天連續更新,後又登錄美拍、秒拍、快手等短視頻平台 。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朱小明、蘑菇頭、妹爺、球球等角色。幽默詼諧,搞笑而不惡俗,以及總是會「翻車」的神結局。

今年上映的這部《陳翔六點半之重樓別》和前兩部相比有較大不同,它結合滇劇戲曲文化,拓展藝術厚度,融入傳統文化元素。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團隊在原本擅長的喜劇、黑色幽默中,很好地融入當地戲曲滇劇,增添傳統文化的韻味。

《陳翔六點半》的好,好在抓住了搞笑的精華,而《陳翔六點半之重樓別》的好首先好在內容,這是一切影視內容受歡迎的基礎。這樣的優質影片是稀缺的,特別是在網路電影這個電影市場。據悉這部電影是愛奇藝聯合營銷計劃的首部作品,得到愛奇藝團隊資源和資金方面的聯動營銷,雙方一起挖掘出更為廣大的觀眾群體,讓這部好電影取得更好分賬成績。相信《陳翔六點半》系列將來一定能給大家帶來更多的驚喜!

怎麼樣?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記得給我點贊留言哦~

2、為什麼我覺得抖音,微視,火山等等小視頻上面的東西都很幼稚呢?故意拍的一些做作的視頻,而有些人喜歡。

現在的視頻良莠不齊,門檻低造成一部分不受歡迎,當然是貨都有主,終究人也不一樣

3、新媒體短視頻的創作要素是什麼?

創作要素有技能分享、幽默搞怪、時尚潮流、社會熱點、街頭采訪、公益教育、廣告創意、商業定製。

特點:

不同於微電影和直播,短視頻製作並沒有像微電影一樣具有特定的表達形式和團隊配置要求,具有生產流程簡單、製作門檻低、參與性強等特點,又比直播更具有傳播價值。

超短的製作周期和趣味化的內容對短視頻製作團隊的文案以及策劃功底有著一定的挑戰,優秀的短視頻製作團隊通常依託於成熟運營的自媒體或IP,除了高頻穩定的內容輸出外,也有強大的粉絲渠道;短視頻的出現豐富了新媒體原生廣告的形式。

(3)短視頻爭議擴展資料:

類型:

1、短紀錄片

一條、二更是國內較為早出現的短視頻製作團隊,其內容形式多數以紀錄片的形式呈現,內容製作精良,其成功的渠道運營優先開啟了短視頻變現的商業模式,被各大資本爭相追逐。

2、網紅IP型

papi醬、回憶專用小馬甲、艾克里里、等網紅形象在互聯網上具有較高的認知度,其內容製作貼近生活。龐大的粉絲基數和用戶粘性背後潛在著巨大的商業價值。

3、草根惡搞型

以快手為代表,大量草根藉助短視頻風口在新媒體上輸出搞笑內容,這類短視頻雖然存在一定爭議性,但是在碎片化傳播的今天也為網民提供了不少娛樂談資。

4、情景短劇

套路磚家、陳翔六點半、報告老闆、萬萬沒想到等團隊製作內容大多偏向此類表現形式,該類視頻短劇多以搞笑創意為主,在互聯網上有非常廣泛的傳播。

5、技能分享

隨著短視頻熱度不斷提高,技能分享類短視頻也在在網路上有非常廣泛的傳播。

6、街頭采訪型

街頭采訪也是目前短視頻的熱門表現形式之一,其製作流程簡單,話題性強,深受都市年輕群體的喜愛。

7、創意剪輯

利用剪輯技巧和創意,或製作精美震撼,或搞笑鬼畜,有的加入解說、評論等元素。也是不少廣告主利用新媒體短視頻熱潮植入新媒體原生廣告的一種方式選擇。

4、網路短視頻存在哪些問題?

短視頻平台存在的兩大主要問題是對未成年人缺乏限制(62.8%)和內容挑戰社會倫理道德底線(60.8%),其他還有:內容低俗,甚至涉及色情暴力(53.3%),盜用他人視頻素材(44.9%),標題黨多,製造噱頭(40.8%),公然售賣假貨(28.2%)以及商業廣告普遍(23.1%)等。

北京市某高校研究生劉琪(化名)感覺,短視頻平台上某些內容火起來,大都是滿足了人們的好奇心和獵奇心理,「比如大冬天冷水洗頭、吃活蟲子、吃很辣的東西,還有一些女生穿著暴露等」。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指出,短視頻目前存在以下問題:第一是版權問題。現在短視頻版權保護剛剛起步,一般都是通過打水印等方式。「按照2016年12月1日起實行的《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這也是必須加的,保證出現問題能夠溯源」。第二是侵害他人人格權。「很多短視頻暴露別人隱私,比如此前關於『水滴直播』的爭議,還有在街上突然闖入他人空間的惡搞視頻。短視頻中公開謾罵他人還可能侵害他人名譽權」。第三,涉黃涉暴、低俗的短視頻影響文化安全和內容安全。來源:中國青年報

5、《非誠勿擾》最近選擇某短視頻平台作為贊助商有什麼內幕嗎?

沒有什麼內幕,不過是正常的商業活動,大可不必過分猜測,畢竟電視台更換贊助商是常見的事情,類似於拍賣會的形式,價高者得,現今短視頻大熱,相關公司的股價也一路飆升,自然是財大氣粗,用高價錢砸下節目贊助商這也是正常的商業競爭手段。

《非誠勿擾》是國內大型的相親類節目,2010年開播以來,創造了許多爭議性的話題,引起社會廣泛討論,到如今,這檔節目已走過10個年頭了,可以說是國內少有的長壽節目,雖然該節目曾一度引起各種非議,節目形式也改了又改,但其觀眾群體一直很穩定,或許是廣告商看中了其龐大的用戶群體,因此其贊助商之位競爭頗為激烈。

一檔大型節目贊助商發生了改變,總是能引起某些有心人士的猜測,像《非誠勿擾》這類觀眾群體基數大的節目更是如此,自從其更換贊助商後,外界更是議論紛紛。其實大可不必,只要節目質量一如既往的好,到底換哪個贊助商觀眾都是不介意的,況且更換贊助商是人家節目組的事,外人就少操點心了。

說是有內幕的那些人,怕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一檔節目的招商是有嚴格的流程的,她要經過招標,投標,選標,然後再到簽訂正式合同,這環節才算走完。一檔大型節目的招商,可不是看有沒有內幕的,而是看那個贊助商出的價格高,畢竟節目組也想掙更多的錢,再鐵的交情,還不如人民幣來得更實在。

還有贊助商的招標投標都要經過廣電總局的審批,想要靠內幕就想獲得節目贊助商的位置,這幾率微乎其微,況且這么大節目更換贊助商,外界肯定有猜疑,所以,這中間的操作空間很小。

6、現在新媒體很火爆,尤其是短視頻類。想知道怎麼操作?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確實,如您所說,隨著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在普遍認為流量越來越貴的當下,短視頻的流量卻得到了突飛猛進的增長。在這個高速運轉的社會中,強化的工作越來越堵,留給自己的時間越來越少,碎片化時間的增多,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手機上找尋放鬆的機會。短視頻的幽默搞笑、時間短等特點,吸引了眾多用戶觀看。

同時,短視頻也是目前最火爆的賺錢項目,短視頻時間短、製作成本低吸引了大量的用戶入駐短視頻平台。但是由於沒有人指導,沒有正確的方法,很多新手都很難賺到錢,接下來我們就來講講自媒體內容應該怎麼做。

自媒體當然能掙到錢,但是不是盲目做就能做起來的,首先我們要堅持,其次,我們要有自己的方法,今天大龍就來教給大家打造爆款短視頻,相信掌握方法你也可以成功。

 

1、養號——三個月(主要任務過新手過原創)

重點是,把賬號一步步養起來,過新手,獲得平台的認可。然後快速轉正,進一步,獲取一些基礎的粉絲,再開通原創。

你視頻的觀看量,和你的基礎粉絲數量,是有這很大關系的,視頻的觀看是靠粉絲支撐的。

想要做好自媒體,心急不行,沒有2到3個月的沉澱,是沒有高收益的,第一個月基本沒收 益,第二個月幾千,第三個月基本上能1萬到3萬,以後每個月都會累積增加。

2、賬號發布要及時,按時按量發布原創短視頻,不能斷更

建議每天都要通過後台發布一篇垂直視頻,你賬號的 活躍度 是一個很重要的考核標准,那目前賬號是處於前期階段,所以觀看量會相對比較低,但是也一定要堅持每天更新。現在平台 都是大力扶持原創的,只要你能夠給平台源源不斷地提供內容,那你的賬號權重會提升的很快,推薦量也會大幅度增加。

接著,我們就要考慮怎麼才能製作出讀者喜歡的視頻呢?

1.爭議性話題

很多人製作出來的短視頻,要不是沒有推薦,要不就是播放的人不多,總是反應平平。就是因為你的內容沒有爭議性的話題,而人們的生活中最需要的就是茶餘飯後可談論的話題。

爆款短視頻恰恰做好了這一點,追熱點,留破綻,充滿爭議性,就能讓用戶義憤填膺的怒罵、轉發,你會發現隨著用戶評論轉發,這個視頻就成為了爆款。

爭議性的話題其實就是讓用戶挑毛病,在製作的過程中留下一點小破綻,讓用戶去挑你的破綻,推薦量自然而然也就上去了。

2.營造沖突點

在短視頻中,營造沖突點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只有在細致的部分營造出沖突點,在矛盾碰撞的同時,詼諧、諷刺才有了戳中人心的痛點。

簡單來說,營造沖突點就是利益的沖突,或者是觀點的沖突。同時,角色決定沖突點,只要構建好了角色,沖突點自然而然就暴露出來了。比如正室和小三,父母和孩子,都是可以非常具有沖突的角色。

3.留下懸念

帶著疑問的內容可以讓用戶更好的帶入,可以是作者提出的疑問,當用戶在看到感興趣的疑問時,往往會陷入思考,然後在視頻中尋找答案,隨之達到播放完成的效果。

其實,方法再多,也不如親自動手實踐,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方法。很多事情在剛開始做的時候,總是畏首畏尾,或者不敢動手去做,畢竟站在上帝視角看得失是一件比較輕松的事情。

但只有親自動手去做,才知道你究竟能到達哪裡,說不定你可以做得更好呢?

7、不良短視頻對青少年負面影如何?

88.1%受訪者直言不良短視頻對青少年負面影響大。

日前,國家網信辦依法約談了幾家短視頻平台負責人,並責令其全面整改。近兩年,短視頻平台吸引了很多流量,觀看和製作短視頻在年輕人中形成了一種潮流。但一些短視頻內容低俗、突破道德底線,造成了不良影響。

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 合問卷網,對2015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4.7%的受訪者觀看過短視頻,47.0%的受訪者製作過。88.1%的受訪者直言不良短視頻內容對青少年負面影響大。76.7%的受訪者認為短視頻平 台應是內容把關的第一責任主體。63.8%的受訪者希望對短視頻平台加大監督管理力度。

 62.8%受訪者指出短視頻平 台對未成年人缺乏限制


90後女孩張琳(化名)在深圳工作,她常上傳短視頻到微博和幾個短視頻App。張琳認為,短視頻創意點來回那麼幾個,更多用戶加入後,內容同質化愈發嚴重。「還有的短視頻App上首頁的門檻低,低俗內容多,有的短視頻平台隨著用戶的擴充,品質也降低了,發現這種情況我就會卸載App」。

北京市某高校研究生劉琪(化名)感覺,短視頻平台上某些內容火起來,大都是滿足了人們的好奇心和獵奇心理,「比如大冬天冷水洗頭、吃活蟲子、吃很辣的東西,還有一些女生穿著暴露等」。

調查顯示,94.7%的受訪者觀看過短視頻,47.0%的受訪者製作過。89.4%的受訪者感覺觀看或製作短視頻的青少年多。

受訪者認為短視頻平台存在的兩大主要問題是對未成年人缺乏限制(62.8%)和內容挑戰社會倫理道德底線(60.8%),其他還有:內容低俗,甚至涉及色情暴力(53.3%),盜用他人視頻素材(44.9%),標題黨多,製造噱頭(40.8%),公然售賣假貨(28.2%)以及商業廣告普遍(23.1%)等。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指出,短視頻目前存在以下問題:第一是版權問題。現在短視頻版權保護剛剛起步,一般都是通過打水印等方式。「按照2016年12月1日起實行的《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這也是必須加的,保證出現問題能夠溯源」。第二是侵害他人人格權。「很多短視頻暴露別人隱私,比如此前關於『水滴直播』的爭議,還有在街上突然闖入他人空間的惡搞視頻。短視頻中公開謾罵他人還可能侵害他人名譽權」。第三,涉黃涉暴、低俗的短視頻影響文化安全和內容安全。

63.8%受訪者希望加大對短視頻平 台的監督管理力度


調查中,88.1%的受訪者直言不良短視頻內容對青少年負面影響大,其中27.3%的受訪者認為非常大。

90後女孩夏薇(化名)經常看短視頻。在她看來,有一些短視頻內容不適合小孩子看,但平台上還是有大量低齡用戶。

「有害短視頻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特別是精神健康有極壞的影響。」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附屬中學老師金紅梅認為,短視頻有利也有弊,就像電腦,能用於學習也能用於游戲,但游戲真的毀了很多孩子。

「國家現在對短視頻的治理是非常正確和英明的。」朱巍表示,現在有害短視頻、直播嚴重影響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一些有很多粉絲的短視頻平台用戶,熱衷做出格的事情,內容低俗,以丑為美、以惡為善,比如共享單車開鎖漏洞、未成年人生孩子、炫富,一些視頻製作者不擇手段地博取眼球、博出位,不利於青少年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而對青少年危害最大的是,這些不良短視頻讓青少年覺得只要有爆點、爆款,沒有知識也能賺錢,上學沒有用。」

 調查顯示,76.7%的受訪者認為短視頻平 台應是內容把關的第一責任主體。


朱巍認為,視頻的篩選、推送不能僅根據流量,必須得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向上向善的互聯網文化,引導青少年明辨善惡美醜。

張琳認為,平台自身應該對產品保持高追求,推薦優質內容,在後台要設置審核機制,同時減少廣告。用戶要有道德意識,多傳播正能量。

「除了看到短視頻有害的一面,也應該想辦法讓好的、有利教育教學的短視頻獲得學生關注。」金紅梅認為,老師可以利用短視頻進行教學。「比如數學老師,可以將某一方程式的思想或有關故事放進短視頻,利用其教學,讓學生感受學科文化之美」。

關於治理短視頻亂象,調查中,63.8%的受訪者希望網信辦連同有關部門對短視頻平台加大監督管理力度,61.9%的受訪者建議對未成年人注冊短視頻平台、瀏覽短視頻進行限制,其他建議或期待還有:完善網路內容管理機制(57.2%),平台自律,推薦優質合法內容(47.7%),明確短視頻平台發布商業廣告的合法范圍(38.9%),平台加強內容審核(35.6%),為用戶提供舉報渠道,並及時處理(26.2%)。

朱巍認為,短視頻平台使用什麼樣的演算法、怎樣的推送模式必須要明確,甚至需要主管部門去審核,進行專門法律規定。此外,平台的主體責任必須落實到位,光靠自律是不夠的。「比如未成年人不能做主播這一條,早在2016年12月1號國家網信辦出台網路直播相關規定時就明確過。如果立法比較慢,那就用判例的方式,用快速的、嚴厲的方式來治理」。

受訪者中,00後佔2.3%,90後佔29.7%,80後佔51.6%,70後佔12.4%,60後佔3.4%。學歷為初中的佔1.4%,高中的佔8.6%,專科的佔21.7%,本科的佔62.0%,碩士研究生佔5.6%,博士研究生佔0.6%。生活在一線城市的佔33.0%,二線城市的佔43.7%,三四線城市的佔20.1%,城鎮或縣城的佔3.0%,農村的佔0.2%。

來源:中國青年報

8、騰訊被正式約談?

最近馬化騰身家超越馬雲成為國內新首富,在登頂之時被諸多家長集體喊話:那是我們的血汗錢!


在騰訊的收入構成中,網路游戲的收入超過了總收入的一半,也就是說馬化騰的首富身家有超過一半是來源於網路游戲收入。


而這些游戲收入有很多是“小朋友”在其家長不知情的情況下充值而來,也正正因此而引發了馬化騰成為新首富之時的爭議原因。


其實被約談的不單單是騰訊,主要是針對游戲和直播平台未成年監管程度以及充值要求提出建議。


主要存在以下一些情況:

可以通過其他賬號例如微信、QQ、郵箱、手機號碼等注冊或點擊授權直接登錄,實名認證流於形式;

如果開通免密支付,可以直接付款,無需驗證;

雖然未成年充值可以退款,但流程復雜,如要求提供監控等第三方不在場證明、派出所協助退款證明等,客服反饋不及時,消費者退款難。

對此約談提出關於加強網路游戲和直播平台監管的合理化建議。


馬化騰或許真的頭疼,因為游戲挨這么多罵

馬化騰因為游戲賺許多小朋友的錢,因為旗下的游戲讓眾多未成年人甚至成年人沉迷,遭到了許多的罵聲!馬化騰和馬雲同為中國兩馬之一,但兩者在人們心中的形象是截然相反的,最近福布斯排行榜公布了最新的中國首富,馬化騰成為了新的中國首富,這個話題,遭到了眾多討論,並且大部分人的表態都是罵聲,都在罵他賺黑心錢。


說真的,我還是挺佩服馬化騰的,中國這些大企業家(比如馬雲、雷軍、任正非、丁磊等等無數個大企業家)我都佩服,他能把騰訊打造成如今中國社交第一、游戲第一的公司,真的還是很有能力的,至於人們罵的游戲,個人認為游戲這個行業本來就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就算沒有他馬化騰,也會有網易、位元組跳動,就算沒有這些,還會有國外的其它游戲廠商來開發各種游戲,所以我認為因為游戲背負的罵聲,實在是有點冤,因為游戲罵他的家長要明白,問題往往不在某一個游戲上,而在於孩子本身,如何解決孩子自身問題才是最重要的,當然,這個問題著實難!



因為游戲挨罵,我認為冤,但是騰訊這個公司整體的形象,在網友心中也是不太好的,我也不太看好,甚至有南山必勝客的稱號,比如這次的閱文合同事件,這種真的令人反感,類似閱文事件的問題以前也還出現過。


對被約談的看法

眾所周知,最近騰訊等多家游戲公司被消保委約談建議使用充值前彈出人臉識別,個人認為這件事是非常有必要的,網上也偶爾會看見有孩子偷偷用家長的錢充游戲的新聞,這次約談對未成年人的監管確實有很好的作用,個人非常支持騰訊等游戲手機廠商的改革。


優點:


能夠解決目前廠商禁止的各種游戲代充,也能解決iOS惡意退款的問題。


能夠更好的監管未成年人


缺點


充值變得更復制麻煩了,廠商技術難度相對增加且變得麻煩了,安全問題又必須達到一個的新高度。


特別是支付方式上希望加強,例如任何用戶進行游戲充值或支付消費環節前,由系統彈出人臉識別界面進行用戶比對和認證,只有注冊用戶信息和人臉識別相匹配時,方可進入游戲充值或支付消費程序,否則不予通過。

如果真能實現的話,確實對騰訊游戲收入有很大影響,馬化騰是會有些頭疼,但家長們應該放心些了。

9、2016年短視頻領域最大的關鍵詞是什麼?

文/張書樂


年末歲初,國內最大的短視頻平台秒拍推出《2016短視頻內容生態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這是國內首個,也是唯一一個由短視頻平台推出並主導的行業趨勢報告,為短視頻創業者、投資者、平台、行業都起到方向行的指引作用。《白皮書》中列出了一眾的數據,例如:從播放角度,秒拍視頻日均播放量從年初的3.4億增至20.4億,漲幅過6倍;從創作者角度,單月視頻播放量超過10萬人次的用戶從1.5萬增長到8萬人,漲幅超過4倍……


在各大視頻平台都在紛紛發布自己的年度內容報表之時,秒拍這個基於自家一下科技(秒拍、小咖秀、一直播母公司)數據中心的這一「爆」表,背靠入駐超過3000位明星,入駐超過10000名的頭部網紅、權威媒體、行業KOL,海量數據和用戶黏性,除了說明這個白皮書夠權威、除了說明其平台已經是爆款外,還透出了什麼呢?


套用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那段話: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來,滿本上都寫著兩個字「創業」!


創業:你以為的Papi醬其實是「Papi醬們」


在2016年,短視頻領域最火的創作者無疑是papi醬。也因為她,2016年被定義為了網紅元年(有爭議)。


做長視頻的羅振宇和羅輯思維領投的1200萬元的融資和隨後2200萬的天價廣告,讓papi醬從草根創作者的視野上躍升到泛娛樂輿論層面。而下半年關於她和羅輯思維渡過「蜜月」而分手的事件,則繼續在泛娛樂層面炒作。


如果你以為papi醬真的是一個現象級的網紅,那就錯了。根據《白皮書》顯示,Papi醬拿到天使投資後,成立Papitube用以孵化更多的內容作者。簡言之,Papi醬已經實現了從單兵作戰,到集團化作戰的轉型。而白皮書也同時指出,2016年超級網紅、老牌視頻內容生產商、頭部垂直欄目都在利用自己的優勢,從單一內容生產者轉型MCN(Multi-Channel Network,多頻道網路)。


或許MCN這個詞在不同的解讀中有不同的意思,不過我想它可以簡單理解為通過簽約的形式,將多個網紅打包,在不同垂直領域發力,並系統的解決運營推廣、中長期規劃和商業化等難題。


這是一個必然的生態,較之早前以興趣為紐帶、作坊式生產的短視頻內容創業者來說,對風險的抵禦能力將有明顯改觀。Papi醬如此,玩母嬰的視頻欄目「明白了媽」,也在母公司青藤文化的紐結下,和汽車、時尚、美食等領域的小夥伴們一起打拚。


說白了,你不是一個人在戰斗,你是一個有組織的人。


垂直:有營養的短視頻崛起


不僅是頭部網紅們抱住垂直類小夥伴們取暖,創投領域也早早的把目光瞄在了垂直領域之上。


短視頻作為2016年的投資熱點,秒拍白皮書分析得出的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2016年至今的短視頻內容項目融資中,只有5筆發生在泛娛樂和搞笑類內容項目上。專注於貼近衣食住行的垂直品類更容易獲得資本的青睞。」


而秒拍從今年6月起發布的原創作者榜單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行業走勢的合理性:專注於美妝、美食、生活方式等垂直領域的創作者集中發力,其他垂直品類也開始逐步出現短視頻內容創作者。截至目前,秒拍短視頻創作者覆蓋的垂直品類已經超過40餘個,而秒拍最新一期原創作者榜單中,TOP50中只有15個屬於搞笑分類,其他35個創作者分別來自8個垂直品類。


為何會有如此內容大逆轉呢?受眾其實是一個決定性的因素。短視頻的受眾來自哪裡?其實是在爭奪電視上觀看電視台的非影視劇、非大型綜藝節目的觀眾時間,和做長視頻的視頻站點主攻影視、綜藝相對應。


這樣的受眾架構,決定了他們對泛娛樂不會產生長久黏度,在足夠短的時間內,獲得需要的信息,尤其是垂直極限的短視頻內容。一旦能夠提供這樣的養分,其實也就讓觀眾實現了頻道鎖定,尤其能夠吸引已經和電視漸行漸遠、逐步移動化生存的80、90後用戶。


同時,垂直類短視頻紅火的另一個背景則來自傳統媒體特別是廣電人才的轉型和入駐,專業的「手藝」,配合電視台時期良好的欄目訓練,其實也使得整個短視頻的創業風嚮往垂直領域發展。


泛娛樂的田已經被耕種的差不多了,可大量的垂直領域還在撂荒,這才是開荒創業的好時節。2016年的短視頻爆表,只是一個起手式而已。


秒拍自身覆蓋超過40個垂直領域的5000+個內容創作者,以及秒拍與同公司小咖秀日均視頻播放量峰值超25億次的內容生態,日均覆蓋超過7000萬用戶數,也在告訴內容創業者,不垂直、不邊緣化突圍,很難活。


變現:怎樣的商業化姿勢能養活創業者


短視頻創作者和早前如博客、微博、微信公號、長視頻等內容創造的前輩一樣,都有一座大山需要翻越,即商業化,或者更通俗點說,就是內容變現。不可能長期靠風投活著,依靠粉絲打賞也就是個溫飽,可怎麼變現走向小康呢?


一個貫穿互聯網內容創造始終的狀態是,商業化生態總是滯後於內容爆發的節點許多,甚至可能到了內容創造激情消退後,也一直就沒找到結合點。


秒拍白皮書列出了三種主流短視頻商業化生態:基於客戶付費的廣告模式、基於購買付費的電商模式和基於用戶付費的打賞訂閱模式。第一項目前大量品牌還在觀望期,市場並沒有爆發完全,而後兩者則基本是試水階段,小打小鬧,盡管有成功案例背書,但成熟、完整的商業化路徑還沒有真正顯現。


筆者認為,傳統的貼片、植入廣告和轉化率並不穩定的電商導購,還不足以在2017年實現真正的爆發,而靠內容付費呢?國內被免費分享模式教育長大的用戶群體多少也有點水土不服。


破局點依然是在垂直上。秒拍白皮書認為,醫學、財經、母嬰、兩性等專業知識類垂直內容在2017年可能會更受內容消費者青睞。


這是內容創業的路徑,但並沒有一個範例式的模式引領。愚以為,單純依靠廣告或導購這樣營銷效果滯後、廣告轉換率難以統計的方式,至少在目前還不成熟。而專業知識類垂直領域的內容付費,則大有可為。


其實就是通過短視頻,出售分享狀態之外的更有價值的知識,而且是短平快狀態下即時有效地知識。如財經類中,有效的股評短視頻,其時效性和即時有用性,可以觸發用戶的購買熱情,這其中所蘊含的商業化原理其實很簡單,就是博弈。用戶利益和付費所得一旦完成博弈,知識的即時生效、讓內容消費者利益得到更大增值,不用太多點擊,不用太多粉絲,亦可完成垂直短視頻的商業變現。


或許,這就是凱文?凱利在《技術元素》中提過的一千個鐵桿粉絲就可以養活一個手藝人的奇葩預言的落腳點所在。然後呢,再去走先導購、進而廣告的路徑。這其實就是一個短視頻下,異於其他內容創造領域常態商業化(先廣告、後導購、最後出現少了付費訂閱內容)模式的逆向演進。

10、vlog的讀音一直存在爭議,為何小小的詞語有那麼多的講究?

隨著vlog在社交網站上的興起,vlog一度十分火熱。很多普通人也學著知名博主或者up主們開始用手機或相機隨手拍攝自己生活的點滴,最後剪成視頻,以記錄自己一天或幾天的生活。但隨著vlog的熱度不斷增加,大家對這個詞的讀音又有了很大的爭議。有的人認為應該讀“伍log”,而有的人卻認為應該讀“威log”。那到底它的正確的讀音是什麼?它又有什麼含義?下面會做一個簡單的講解。

其實,vlog最先是起源於國外。主要記錄創作者的個人生活日常,主題非常廣泛,可以是參加大型活動的記錄,也可以是日常生活瑣事的片段。而且內容是沒什麼硬性要求的,只要是不違反規則的都可以。說到這里就不得不想到某個短視頻APP,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內容,搞笑的感人的沙雕的模仿的應有盡有,真是讓人大飽眼福。

如今隨著它在社交網站上的大火,很多名人都會用這種更加簡單、輕松的方式和自己的粉絲互動,很多普通人也會利用它來記錄自己的生活,傳遞自己的理念。不僅是普通人,連一些著名的明星或者國外著名歌手也在用vlog來記錄自己的日常。

權威來說,它是是視頻博客(video weblog 或 video blog)的簡稱,在牛津字典中,它正經的發音為:vlog /vlɒɡ /。因此想正確發音這個單詞,只需取“video”一詞中“v”的發音代替“blog”中的“b”就可以啦。但關於是讀“威”還是讀“伍”,因為vlog [v'lɔg] 音標中的濁輔音/v/的發音,要咬下唇,並不是V字母的讀音。因此,“伍log”才是Vlog的正確讀法哦。

與短視頻爭議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