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在家園共育中的應用研究

新媒體在家園共育中的應用研究

發布時間:2021-02-22 05:36:10

1、如何運用信息技術有效促進家園共育?

一、建構家園網路,有效發揮互動功能

例如:

1、我班開展自製體育器械活動,老師需請家長協助收集廢舊物品,老師及時在網上論壇中貼示出來,並說出了其理由和作用,家長了解後馬上和孩子一起在家收集廢舊物品,在第一時間送到了學校,使我班的活動能順利開展。

2、在幼兒園「家長論壇」專欄中,我們不確定話題由家長自發發起討論。以保持經常的聯系,交流教育觀念,協調教育方法,如「孩子該拿來比嗎」、「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等一系列話題,引發家長各抒已見。

二、建構資源網路,共享教育信息資源

例如:

1、在班級網站上,我們會把近期開展的教育主題內容上傳。每周的課程計劃上傳,如學習散文詩《雲彩和風兒》後,我們將散文詩內容上傳到班級網站上,讓家長幫助孩子理解記憶和消化。

2、老師們在班級網站上的班級新聞——「請您配合」欄目上發一些需要家長配合的通知。家長們把豐富多彩的照片發到班級網站上供大家欣賞;還有的家長把孩子的發現記錄了下來上傳到網站,還有的家長和孩子共同收集了許多秋天的葉子做成了美麗的樹葉貼畫,加深了孩子們對秋天的認識。

三、利用各種平台有效促進家園共育

1、創建班級QQ群

2、充分利用校園簡訊平台「校訊通」

四、構建學習網路,促進親子感情交流

2、如何有效開展家園共育工作?

一、從細處入手,取得家長信任,是開展家長工作的關鍵。

取得家長對幼兒園、對教師的信任,是做好家長工作重要的一環,只有信任,才能有理解;只有理解,才會有配合。因此,要做好家長工作,要從細處入手。

3、家園共育的主要創新點

如何創新家長工作實現共育

多年來,我園堅持在創新中求發展,將「教育好幼兒,服務好家長,服務好社會」作為宗旨,逐步形成了「家園合作,共育幼苗」的辦園特色,促進園所不斷發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的重要合作夥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在深入學習、領會《綱要》精神基礎上,更新我們教育觀念、轉換教育角色,在實踐中不斷加強研究與探索的力度,創新教育工作思路,改進教育工作策略。在「家園共育」中,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一、更新觀念 轉換角色
觀念是行為的先導。長期以來由於傳統觀念的束縛,家長工作往往只是喊在口上,寫在紙上,而落實在具體行動上較欠缺,因此收效甚微。《綱要》頒布後,我們反復學習其先進的教育理念,分析家長工作的優勢與存在的問題,探討新教育理念倡導下的家長工作方式與家園共育途徑。我們應將家長工作作為幼兒園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高度重視,堅決抓好落實,變教育的封閉性為開放性,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質量觀和人才觀,將樹立教師的先進理念,轉變角色放在首位。
在共同教育問題上,我們將家長和教師視為共同促進幼兒發展的主體,雙方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合作,真誠溝通,齊心協力完成好教育幼兒的使命。
在家園溝通問題上,我們提倡樹立為家長服務的思想,把家長作為平等的合作夥伴,真心實意做家長的朋友,耐心傾聽他們的意見,切實幫助家長解決在教育幼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二、創新工作思路 探究有效策略
1、平等對話 共創家園合作氛圍
幼兒園與家長的良好合作關系是建立在相互了解和尊重基礎上的,寬松的環境、平和的心態、平等的關系有助於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交流。隨著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雖然上網、電話等這樣的交流方式也越來越多,但人與人面對面的交流方式仍不可或缺。與家長面對面交流,不僅能促進教師和家長之間的相互了解,而且能消除彼此之間的誤解,增進友誼。同時,使家庭親情、師幼情誼相互遷移,取得較高的教育效果。
在現實生活中,家園之間往往存在一定的距離和各種不協調,教育效果必然受到影響。因此,我們改進傳統家長工作方式,由原來的以教師為主體的一言堂工作模式,與家長平等,百家爭鳴,拉近家長與園所,家長與教師的距離,使園所與家長,家長與教師在平等對話中產生共鳴,從而有效解決幼兒教育中出現的問題。例如,在解決新入園幼兒分析焦慮時我們的做法是「家訪」:教師走入幼兒家庭,與家長溝通了解幼兒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生活習慣等;「邀請做客」:在入園前請新生家長帶著孩子到園里參加活動,熟悉環境;「試入園」:請家長帶著孩子一同來園,共同活動,熟悉班內環境、和小夥伴共同游戲;「幼兒園里的我」:入園一個月後,教師將通過開放活動、信息反饋等形式,將幼兒在園情況如實反饋給家長,以便相互合作溝通。
2、加強溝通,力爭家園教育同步
溝通是實現家園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策略。而促進合作則是溝通的出發點和歸宿。溝通可以使幼兒教師與家長情感交融,從而對幼兒進行共同一致地教育,從而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如在幼兒社會性目標落實過程中,我們在全園開展親子閱讀活動,教師先是向家長介紹每一年齡班幼兒社會性領域目標,讓家長相互介紹幼兒在家的行為表現,再根據幼兒年齡特點,以教師向家長推薦與社會性相關的圖書,家長向班級借閱圖書,家長之間互換圖書的方式,進行家長與幼兒共讀活動,並利用家長園地、家長會、個別交流等方式,交流共讀方式、體會、幼兒行為的變化等。整合利用了家庭中的教育資源,全面分析、研究家庭教育資源中各種因素,調動家長參與幼兒園教育積極性。
著名幼教專家方明老師說過:「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就如一車兩輪,必須同方向、同步調前進,才能促進幼兒健康發展。」與家長進行溝通是門藝術,是需要講究方法的。因此,我們以創新溝通方式為突破口,在此基礎上開展實踐與探討,注重家長關注的熱點問題與家長進行交流。在此過程中,我們建議教師注視對方的眼睛,耐心聆聽,注意在表情、體態、語言上支持,鼓勵家長表達自己的觀點,並用點頭表示認同,用簡短的話語回應對方,積極地給家長以反饋,使家長感到教師是真誠的,從而願意與教師進一步交換意見。在實踐與探討中,教師還嘗試用真情感動、引起注意等不同方法根據家長的個體特徵採取不同的溝通方式。如溝通方式:用我們細致的工作感動家長,讓家長相信我們,支持我們,讓家園共育的合力促進孩子更快更好的發展。
3、加強指導,豐富家長育兒知識
目前家庭教育中應試教育觀念仍然影響著一些家長,表現為重智輕德、重知輕能、重生理發育輕心理疏導,忽視孩子獨立人格,對他們賦予過高的期望值,這嚴重違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這就需要我們幼教工作者有計劃有目的地採取合適的方式,指導家長樹立正確的育兒觀念,掌握科學的育兒方法。針對這些現象,我們設立家長講座,通過家長園地,將家長請進課堂,向家長宣傳科學保育、教育幼兒的知識, 幫助家長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支持和幫助家長改善家庭教育的狀況,提高家長的科學育兒水平。
美國教授肯·鄧思和麗塔·鄧思的研究表明,「在每個文化,社會經濟階層或者班級內部都存在著不同的學習類型」有些人是「視覺」的學習者,還有一些是「觸覺」的學習者。學習類型本身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取得最佳效果的學習類型不同之別。為此,在指導過程中,我們更注重針對性,我們在與家長溝通時,建議視覺型家長多閱讀《家教讀物》,多關注「家教信息」,並向家長推薦這些書籍。引導聽覺型家長多參與「家長交流」「活動開放」「家教咨詢」等活動,交流家教輔導經驗。倡導動覺型家長參與參加豐富多彩的親子活動,讓家長直接感知幼兒園教育的途徑和方法。是每一位家長各有所得。
4、共同探討 尋求共育有效途徑。
幼兒園與家庭之間的合作途徑有很多,但是否有效還需在不斷的實踐中進行摸索。在現實生活中,家園之間存在的距離和各種不協調,會直接影響到教育與合作效果,因此我們堅持多種途徑開展家長工作。如集體家長會、分組或個別研討交流等。在平等的交流與研討中產生共鳴,達成共識,有效解決幼兒教育中出現的問題。例如,為了使家長克服過多包辦現象,在運動會上,請家長看孩子穿衣服比賽的游戲;觀摩孩子操作活動,了解動手動腦的能力,然後教師組織家長進行「包辦代替是怎樣的愛嗎?」專題討論。從而幫助家長了解包辦代替帶來的問題。又如在「家園聯系冊」上我們將孩子在園參加活動的情況反饋給家長,再請家長與孩子一起交流參加活動的感受,通過口述日記記錄下來,使幼兒園教育延伸到家庭中,提高了教育效果。
三、利用家長資源,拓展幼兒活動空間
瑞吉歐教育主張:兒童的學習不是獨立建構的,而是在諸多條件下,主要是在與家長、教師、同伴的相互作用過程中建構的。家庭和幼兒園是影響幼兒發展最主要的兩大環境,家長和教師分別是這兩大環境的施教者。從這個意義上說,家長和教師是實際意義上平等的合作夥伴,大家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目標——教育幼兒使他們得到良好的發展。幼兒園教師具有較系統的專業知識、技能,並經常能學習新的教育理論、研究新的教育方法,而家長從總體上說,在這方面是比較欠缺的,但家長對孩子的了解比教師要深刻得多,並且在家庭教育實踐中,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這又是許多教師所欠缺的,因此,我們注重有效的利用家長資源,拓展有幼兒學習空間。
探索家長親職教育是我們利用家長資源,實現家園互動的一項舉措。每年新生入園我們都對家長的興趣、特長、工作性質等進行全面調查。根據家長的這些特點,我們有目的的邀請某些家長到幼兒園,利用自身的特長與優勢,和教師一起設計活動參與活動,將家長教育資源源源不斷地注入到幼兒園教育工作之中。如中班教師在平時對幼兒活動的觀察中發現,有一段時間新建的「橋園」成為部分幼兒議論的話題,於是老師請來了在「橋園」上班的萱萱的爸爸,幫幼兒園聯系帶全園幼兒參觀「橋園」,並為幼兒介紹各種名橋,回來後各年齡班教師根據本班幼兒興趣開展多樣的主題活動,如大班的「我設計的橋梁」、中班的「我看見的立交橋」等,豐富了孩子們的設計經驗,提高了孩子們的搭建技能。
家園共育是幼兒教育的必然趨勢,我園始終將家園合作視為提升園所質量,促進園所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我們將「家園共育」作為辦園特色就是要「為每個幼兒營造一個愛的家園」,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努力,與家長攜起手來共創我園美好的明天。

4、如何利用新媒體技術促進家園共育

?

5、如何有效開展家園共育工作

《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必須與家庭教育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並明確提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向家長宣傳科學保育,教育幼兒的知識,共同擔負教育幼兒的任務。家長工作是幼兒園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幼兒園完成教育任務,提高教育質量,不容忽視的一項重要工作。實現家園共育,協同教育,促進幼兒健康成長,是家長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以往的幼兒園家長工作形式很多,一般都通過家訪、家長會、接送孩子的短暫交談、家園聯系、家長學校等,向家長通報幼兒園的工作計劃、要求,宣傳科學保育和教育幼兒的知識、經驗,使家長對幼兒園的工作性質、日常生活及幼兒在園的表現有一個大概的了解,但卻沒有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幼兒是存在個體差異的,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環境,而教師面對的又是具有不同文化層次的家長。讓每一個家長了解幼兒園,參與幼兒園的工作和讓幼兒園發現家長的需求,從而進行指導,促進每一個幼兒身心發展,已經成為幼兒園開展家長工作的兩個重要方面。因此,只有靈活運用多種形式,有針對性地採取有效方法開展家長工作,才能使家園雙方形成教育合力,更好的發揮教育作用,促進幼兒成長。
一、從細處入手,取得家長信任,是開展家長工作的關鍵。
取得家長對幼兒園、對教師的信任,是做好家長工作重要的一環,只有信任,才能有理解;只有理解,才會有配合。因此,要做好家長工作,要從細處入手。
1、家訪,是建立家園密切關系的第一步。
新生入園的家訪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使教師了解孩子的一些性格、興趣、愛好、生活習慣、家庭環境、父母的教育觀點、教養態度及對幼兒園的需求等,以便孩子入園後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另外,對孩子入園前進行家訪,讓孩子在入園前認識老師,與老師建立初步的情感,可以減緩幼兒入園的分離焦慮,使之能較快的適應幼兒園生活。也使家長看到教師的細致工作態度,感覺到教師對孩子的關心,使之產生好感。
2、充分利用接送孩子時間,靈活與家長溝通,是建立家園密切關系的重要環節。
老師每天與家長接觸的時間雖然短暫,但三言兩語中也能互通信息,使家長了解孩子當天在園的情況,對待家長決不能僅用一句「挺好的」來應付。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老師的關注,特別是對於小班新入園的孩子,吃喝拉撒睡是新生家長尤為關注的問題,教師哪怕就一兩句話,也會使家長感覺到教師在關注自己的孩子,也會覺得滿意。如:「餛餛今天吃了兩碗飯,還在幼兒園大便了。」「玲玲午睡時,聽著老師講的故事,很快就睡著了。」等等聽了老師這樣的話,家長會感覺到老師對自己孩子的關心和重視,也能從中感受到教師工作的細心,使家長對教師產生信任感。
3、細致觀察,做好觀察記錄,建立幼兒成長檔案,是家長了解、信任教師的有效途徑。
幼兒的成長檔案,是建立在教師細致觀察基礎上的。在幼兒成長檔案中,教師隨時記錄孩子在園的表現、行為、趣事,以及教師通過某件事對孩子的進一步的了解,或是教師通過一定的方法,幫助幼兒改進、克服自身的缺點使之進步及提出一些建議供家長參考等,使家長通過幼兒成長檔案,了解孩子在園的表現及發展,取得家長的信任、支持和配合,從而在教育孩子上產生共鳴。請家長看了孩子的成長檔案,從中家長看到了教師耐心細致的照顧孩子的情節,記錄了孩子每一點小小的進步及情緒的變化,使家長感受到了教師的真誠與耐心,對教師從此產生了信任。
4、用實際行動關心愛護每一位幼兒,贏得家長的信任。
記得有一段時間,班級馬晨雲小朋友不愛吃飯,媽媽領他看了中醫,說是脾胃不好,還開了排號葯。媽媽想讓她在家休息,按時吃葯,調養一段時間,可孩子不願意。在了解情況後,提議把葯帶到幼兒園來,由老師喂他吃葯。我每天都按要求用溫水按時、按順序得給孩子喂排號葯,並注意一日三餐不讓她吃禁食的食物。每天離園時我都告訴家長:「今天的排號葯我給孩子按時服了,您放心吧。」每次聽完我的話,家長都會感激地對我說謝謝。耐心換來了家長的放心,細心換來了家長的信任,愛心換來了家長的理解。只有當家長感受到幼兒園的老師喜愛和關心她的孩子時,就自然會產生信任感,只要家長信任老師,家園之間自然就架起了情感橋梁,就有了合作的基礎。
二、「家園互動」,提高家園共育的有效性
家長、幼兒、教師是整個幼兒園教育中的三個支點,我們讓家長、幼兒共同參與當前幼兒園,這是我們所追求家園共育的新舉措。
1、讓家長間接參與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注重家長與孩子的共同探究、共同成長。如在大班「環保」主題活動中,為充分調動家長的積極性,我們請家長和孩子一起查閱水污染、空氣污染、沙塵暴等環保方面的資料,利用節假日帶孩子實地參觀並探究:水怎麼變臟了?汽車的尾氣有什麼危害?等等,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出發,幫助幼兒了解和感受自然環境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這樣的活動不僅使孩子嘗試了各種學習方法,而且初步培養了孩子的環保意識。有的家長還深有感觸說:「這些活動也提高了我們成人的環保意識。」
2、讓家長直接參與幼兒園的教育活動
把家長請進幼兒園,讓他們以一個教育者的身份參與幼兒的學習、生活活動,發揮來自社會各行業家長的獨特作用。我們幼兒園正是本著合作、平等的態度去激發家長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樣,家長從原來幼兒教育的旁觀者、被指導者的角色變成了現在幼兒教育的合作者、支持者;幼兒也從原來的被動的接受形式的學習轉化為探索體驗式的學習;我們的老師從各自為政執行自己的學科教學計劃,到現在和家長、幼兒一起選擇課程、平衡課程、優化課程的設計者、組織者、實施者。
三、提高家園共育的實效性 為了達到家園同步地配合教育,家園雙方圍繞著孩子的發展經常聯系、相互溝通情況做到家園相結合」。
1、家長學校與專家咨詢相結合
家長學校是家園共育促進課改發展的重要陣地。為了使家長學校講座內容具有針對性、指導性,我們堅持「以人為本」的指導理念,注重對不同類型的家長進行分層指導,如「祖輩家長會」重點指導爺爺奶奶們在家庭教育中注意不要溺愛孩子,要求他們及時與老師、與孩子的父母進行信息溝通;對孩子的父母們,我們主要採用講座式、活動式、交流式開展活動,這樣效果比較顯著。
3、書面聯系與電話溝通相結合
我們幼兒園設有家園聯系手冊,有關孩子在幼兒園的發展情況可通過聯系手冊達到情況交流。有的家長不能親自接送孩子、平時工作又很繁忙,就用電話聯系方式與家長聯系、溝通。如有的孩子在性格上有明顯的自閉症或行為習慣方面問題較大,就與家長電話聯系,約定時間專門進行交流與探討,共商對策;當孩子取得進步時,教師及時通個電話,共同鼓勵,鞏固和強化有效的教育方法。
四、針對不同文化層次的家長,我的做法是:
1、抓住孩子的特點,有針對性地與家長交流,使家長信服。
交流中,若對幼兒的情況缺乏了解,說話就說不到點子上,有時甚至可能會鬧出笑話,使家長產生輕視感。因此,在交流中,教師必須抓准孩子的個性特點。如:哪些孩子喜歡音樂,繪畫,舞蹈;哪些孩子上課專心聽講,自理能力強……這樣教師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與家長交流,讓家長一聽便覺得教師特別關注了孩子,且說到了點子上,會使家長心悅誠服,取得家長的信任。
2、通過主題展板展示教學內容,使家長了解孩子的發展,認可教師的工作。
針對家長工作忙,不能經常來園觀看孩子的活動,了解孩子的發展情況,我們每個月製作一個主題展板,向家長展示一個月的活動內容。包括:主題目標、要求、孩子的發展情況以及對孩子在活動中存在的不足的分析,通過照片和文字的形式展示出來,使家長一目瞭然,了解教師的工作。
3、請家長進課堂當「老師」,調動家長參與的積極性,挖掘教育資源。
幼兒園的家長來自各行各業,是幼兒園寶貴的教育資源。不同的家長具有幼兒園教師不具備的職業特點和專業技術。請家長親臨班上給孩子們當「老師」,給孩子們講解與演示,會使孩子們感到新鮮,增強學習興趣,豐富知識與感受,同時也豐富了幼兒園的教育內容。如:科學活動——認識消化系統,我就請在醫院當內科大夫的於萬曉鵬媽媽來給孩子們當老師,做生動淺顯的講解,很受孩子們的喜愛。孩子們對進一步探索人體的奧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家長們的參與增長了幼兒的知識,開闊了幼兒的眼界,使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得到家長們的大力支持,真正形成了家園共育。
4、對於家長提出這樣的問題,我首先幫助家長分析出現這樣問題的原因。
如:獨生子女在家裡非常嬌慣,要什麼家長就給孩子買什麼,玩具比幼兒園還多,造成孩子玩玩具時不能專心玩一種玩具,而是玩兩下這個,就去玩那個。長此下去,孩子缺乏耐心、專注的做某一件事情。我建議家長在一段時間內,只提供給孩子一兩件玩具,讓他們對這一兩件玩具玩的精心,玩出花樣,然後再換。或請家長帶孩子多進行美術活動的塗色練習,從短時間一點點過渡到長時間,培養孩子做事的耐性,收到很好的效果,使家長對教師的教育方法產生信服
家園共育是現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家庭教育健康發展的客觀要求,為了共同的目標,我們必須「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當然,這也需要我們全社會的參與和支持。在探索家園共育新舉措的過程中,不僅更新了家長的育兒觀念,提高了他們科學育兒的知識與技能,促進了孩子的各種能力的發展。

6、新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上有哪些新應用

隨著新媒體、新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普及,運用新媒體、新技術進行教育教學已經在很多學校廣泛應用,這對於轉變傳統教育思想觀念,促進教學模式、教學體系、教學內容和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革;加速教育手段的現代化;對於實施素質教育,有效地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激發學習興趣,真正地改變傳統教育的單調模式,使樂學落到實處;促進基礎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更新教育觀念、強化創新意識、有較強的整合能力
課程的改革,強調了學生自主參與和合作學習。新媒體、新技術是以網路技術作為學習工具,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學生利用網路技術收集、處理、交流進行探討學習,從而獲取知識,這種學習模式突出了以學生為主體,強調了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真正突破了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新課程背景下,更新教育觀念是每一個教師不可忽視的問題。要強化創新意識。面對世界科技飛速發展的挑戰,我們必須把增強民族創新精神提到關系中華民族興衰存亡的高度來認識。教育在培育創新精神和培養創造型人材方面肩負著特殊的使命。我們的教師也要不斷地創新,如果教師缺乏創造性思維,將失去學科的靈魂和動力,特別是在信息技術背景下的學習,保持旺盛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顯得尤為重要。網路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學習是一個全新理念的課程,它以計算機軟硬體技術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為教學基礎、又延伸到通信、網路技術等高科技的綜合應用技能教學,需要知識性與技能性很強的整合能力,現代信息技術以提供大容量教育信息載體為特徵,擔負著開拓視野、搜索資料、整合知識、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等功能。這其中,教師素質是關鍵要素。教師整合能力是信息技術發揮應有作用的前提。因此,在新的教學環境中,教師應該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
二、用新媒體、新技術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
新媒體、新技術在教學中的使用,可以提高教學媒體的展示力和交互性,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教師經過精心准備,運用先進手段,創作出嚴謹而豐富的電子課件,其目的就是將它應用於教學,從而優化課堂教學。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不必像以前那樣,攜帶地球儀、三角板、等繁瑣的教具,而是藉助電腦、投影儀、電子白板等先進的電腦多媒體工具向學生展示圖、文、聲、像相結合的電子課件,充分發揮多媒體網路的功能,可優化課堂教學的信息傳遞結構、學生認識結構、課堂時間結構、師生活動結構等。豐富、生動的多媒體課件的靈活運用,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探究的慾望。新媒體、新技術全方位刺激,使人腦左右協調發展,增強記憶力,學習的效率明顯提高。使學習氛圍輕松、愉快。通過多媒體網路的科學運用,可全面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
三、依託區域網豐富校園網達到資源共享,進一步服務教學
學校應該重視校園網資源庫的建設,專人負責,統籌規劃。並安排熟悉計算機操作和網路維護的教師專門負責本校校園網教育資源庫的建設與維護。學校應該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鼓勵教師搜索和整理網上的教育資源,利用城域網的資源進行本校教育資源庫的建設。教師可以把自己搜集到的適合教學的資源進行合理分類,同時教師應該將已有的課件、音頻資源、視頻資源、圖片資源通過非線性音視頻編輯系統、掃描儀、數碼相機等對其進行加工和改造,使之成為學校教育資源信息的重要來源。學生可以上網快速地獲取豐富的信息資料,有目的地處理信息,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索、創新意識,有利於學生開展主動的探索型的學習活動。
四、培養學生對計算機運用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運用新媒體、新技術進行教學,首先必須讓學生學會使用計算機,會將計算機作為一種學習的工具,運用於學科學習,學會對知識和信息進行檢索,從而達到自主學習,而不是學會計算機的所有知識。體現計算機是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增加知識的好幫手。真正是「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 ,使學生變被動學知識為主動汲取知識。學校利用網路教室多提供讓學生操作計算機的機會。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同時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盡可能多的自己操作計算機,這樣,他們才覺得學到的是自己迫切知道的知識,是自己學到的,而不是教師「灌輸」的,學生學起來會更加積極,記得也更牢固。同時,這樣還可以縮短反饋的周期,發現問題可以及時補救。
總之,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新媒體、新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功能和作用,要建立教育、教學信息資源庫,大力整合網上資源,實現資源共享。自覺地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有效地運用新媒體、新技術,從實際出發,加大新媒體、新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探索規律,啟發思維,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學改革!

7、如何運用信息技術有效促進家園共育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當今時代,現代信息技術以不可阻擋之勢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為了讓現代信息技術為家園聯系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們積極探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家園和諧溝通的途徑和策略,努力實現新型的家園網路互動,家家互動,以更快、更廣的方式豐富了家園間的聯絡形態,促進了家園共育新渠道的開發與整合。
關鍵詞:
現代信息技術 建構 家園共育
正文:
陳鶴琴先生指出,幼兒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在兒童成長中的作用和意義都非常重大,但二者不能脫節,必須共同合作才能取得最大的教育效果。《幼兒園指導綱要》中也明確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可見,家庭和幼兒園兩方面必須相互配合,家園合作交流共同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現代信息技術已經成了人們生活的一部分,聊天、博客、音頻、視頻,這些網路工具便捷的功能使我們的學習、生活、交流更加方便、迅速。網上聊天的談話方式,由於沒有面對面時的緊張,也不像面對面交流時需要迅速作出應對,從而給人以更多的思考空間,因此成為許多人選擇的一種輕松、自由的交流方式。網路時代的到來,不僅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也為我們開辟家園共育新形式帶來了契機,隨著信息技術越來越廣泛進入學校和家庭,幼兒園與家庭溝通的渠道不再局限於在家訪、家庭聯系本、家長會、教學開放日、電話等形式上了,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為家園合作交流開辟了一條嶄新的途徑。
為了讓現代信息技術為家園共育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我班積極探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家園和諧溝通的途徑和策略,努力實現新型的家園網路互動,促進了家園共育新渠道的開發與整合。
一、建構家園網路,有效發揮互動功能
隨著社會的進步,現代生活節奏加快,一些年輕家長平時工作比較繁忙,很少來接送孩子,因此與老師之間的溝通也較少,但是他們又是最關心孩子成長發展的。因此,為了讓他們能及時地了解自己孩子的發展狀況,及時地與老師聯系,我園在網站上開辟了家長之聲、班級交流空間等論壇欄目,這些網上論壇是在家長與老師之間進行的,也是在家長與家長之間進行的,還可以是家長之間和老師三者一起的來進行討論、溝通的。例如:
1、我班開展自製體育器械活動,老師需請家長協助收集廢舊物品,老師及時在網上論壇中貼示出來,並說出了其理由和作用,家長了解後馬上和孩子一起在家收集廢舊物品,在第一時間送到了學校,使我班的活動能順利開展。
 2、在幼兒園「家長論壇」專欄中,我們不確定話題由家長自發發起討論。以保持經常的聯系,交流教育觀念,協調教育方法,如「孩子該拿來比嗎」、「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等一系列話題,引發家長各抒已見。
3、在論壇里家長經常主動發起討論。有一次,胡娃媽媽對自己孩子一直不會寫名字而傷透了腦筋,她在網上發了個帖子:「我一直試著訓練孩子有空寫寫名字,可是到現在一個字都不會寫,怎麼辦呢?給我支支招吧?」很快,米米媽媽回帖了:「不敢說支招,跟你說說我教女兒寫名字的經歷吧,不能強迫她寫,要讓她自己有興趣的時候寫,因為女兒的名字中有三個字,我先教的肯定是這三個字當中最簡單的一個字,這樣孩子覺得名字是很容易寫會的,不會一下子寫怕了,產生抵觸情緒不願意學了。老師也覺得米米媽媽的這個辦法可行,也發表了建議嘗試的看法。果真,胡娃媽媽通過先易後難,表揚和不斷的鼓勵,孩子很快就能寫名字當中的一個字了。在論壇中,家長在教育子女中所積累的教育經驗予以了其他家長一定的啟發與借鑒作用。大家可以及時地、自由地發表、交流各種觀點,並具體討論、辯論一些有分歧的問題。使許多創新的思想、觀點得以交流、展示,使有偏頗的,能得到及時糾正。
家園網路的建構消除了家長和教師的距離,成為了家長與老師,家長與家長民主、自由的思維碰撞之地。教育的雙向互動在這里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使家教指導更具有針對性、實效性,通過網上互動,有效地形成幼兒園、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教育社會」。
二、建構資源網路,共享教育信息資源
在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幼兒園網站的建立為宣傳、交流提供了方便,成為了現代家園共育的新載體,網站從視頻、音像、圖文等方面,及時將最新的教育動態向家長傳遞,以便讓家長了解最新最先進的教育理念、教育資訊,對孩子進行科學的教育。例如:
1、在班級網站上,我們會把近期開展的教育主題內容上傳。每周的課程計劃上傳,如學習散文詩《雲彩和風兒》後,我們將散文詩內容上傳到班級網站上,讓家長幫助孩子理解記憶和消化。
2、老師們還會在班級網站上的班級新聞——「請您配合」欄目上發一些需要家長配合的通知。秋天到了,我們請家長帶著孩子去找找秋在哪裡,並把自己在秋天的發現與大家共享。家長們把豐富多彩的照片發到班級網站上供大家欣賞;還有的家長把孩子的發現記錄了下來上傳到網站,還有的家長和孩子共同收集了許多秋天的葉子做成了美麗的樹葉貼畫,加深了孩子們對秋天的認識。
3、在班級網站上,我們還展示幼兒在園開展各類活動的照片,如:消防車進校園活動,愛心一元捐活動等向家長介紹孩子在幼兒園的大事記。現代家園共育新模式的開展,家長參與教育的積極性提高了,平時,家長在別的網站上看到一些好的家教文章,或適合孩子學習的內容,都會向大家推薦,真正做到了教育資源共享。
幼兒園網站為家長和教師架起了一個快捷、方便、生動、形象的信息平台,傳遞著豐富的家庭教育的信息資源。家長擔負著教育幼兒的責任,因此,家長應該了解幼兒園的教育,教師有義務向家長宣傳幼兒園的教育理念、家庭教育的知識和方法等。
三、利用各種平台有效促進家園共育
1、創建班級QQ群
QQ群同時具有同步性與非同步性的特點,為我們老師與家長的雙向溝通、交流與探討提供了同步和非同步接受信息的選擇,促進家園共育提供了切實可行的交流平台,因此我們會把家長的QQ號加入到由教師管理的班級QQ群中,通過QQ群的「群聊」功能,家長可以方便的和老師以及其他家長進行實時的溝通,通過「群空間」功能,老師和家長既可以在論壇里發表觀點,也可以自由上傳或下載有價值的資源、信息等,實現「資源共享」,達到家園協同教育的目的。
2、充分利用校園簡訊平台「校訊通」
單單通過班級網站交流和學習是遠遠不夠的,「校訊通」同樣架起了家園共育的橋梁,通過「校訊通」簡訊平台,可以方便的向家長群發簡訊,告知班級的動態和臨時的通知,也可以隨時的把幼兒在園的點滴表現與家長進行及時溝通,讓家長在百忙之中也可以輕松、及時的掌握孩子的基本動態,另外家長也可以通過手機簡訊平台發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議,幫助了教師和家長及時解決孩子在任何時刻出現的問題,又可以讓老師和家長及時捕捉到教育契機。
四、構建學習網路,促進親子感情交流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無所不容,它們都是活生生的教育內容,但是由於教育時空與條件的限制,局限了孩子們的視野,而網路以其開放性、多元性、自主性等特徵彌補了這些不足,使幼兒、家長足不出戶就能了解各種知識,為幼兒的學習搭建了平台,促進了親子感情交流。我們給家長提供了豐富多樣的親子游戲內容及親子活動方方面面的指導,豐富多彩的親子活動不僅有益於親子之間的情感交流,促使親子關系健康發展,同時對幼兒本身的發展也具有重要的促進和影響作用。
幼兒園現代信息技術平台的建構為家園合作開辟了一條嶄新的途徑,增加了教師與家長交流的手段,加強與家長信息技術環境下的交流互動,在與家長的互動中教師學到了許多寶貴的經驗,為日常工作提供了許多的幫助。每一個主題活動的開展、每一次半日開放活動前後,我們都要向家長徵求意見、建議,調整班上的教育活動。家長的參與熱情更高了,網路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真正的互動了起來,促進了班級工作。老師和家長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家長們對孩子在園的發展狀況也更加清晰。
總之,現代信息技術的構建不僅使我班的家園合作更具時代特徵,為每個幼兒的發展起到不同程度的積極催化作用,而且進一步激活了家園互動,家家互動,以更快、更廣的方式豐富了家園間的聯絡形態,實現了快速雙向互動的家園共育,開創了家園共育新局面!

與新媒體在家園共育中的應用研究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