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多媒體課件引入新課示例

多媒體課件引入新課示例

發布時間:2021-02-22 11:13:29

1、如何巧用多媒體導入英語新課

陶曠多媒體就是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來儲存和傳遞信息的工具.多媒體教學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使用將大大促進英語教學的成效.多媒體軟體集圖像、聲音、文字於一體,通過生動形象、活潑的形式使學生身臨其境地學習英語.那麼,如何利用多媒體上好一堂英語課呢?一、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無論是傳統的教學方式,還是電化教學方式,每堂課必須要有教學目標.確定了教學目標,教學活動才能有的放矢.教學目標包括通過英語教學,使學生受到聽說、讀、寫的全面訓練,獲得理解,分析語言知識的能力,從而達到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二、充分發揮多媒體在教學中的輔助作用:一個優秀的多媒體外語輔助教學軟體可在計算機上模擬外語環境,並附有生動的圖像、解釋、使學生在計算機上學英語單詞、語音、語法、同時,還能參與有趣味性的情景訓練.多媒體軟體集圖像、聲音、文體於一身.給學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從而使每個學生都在輕松愉快中學到一堂課應該掌握的詞彙和句型,通過生動形象活潑的形式使學生積極參與身臨其境地學習英語.從而使課堂教學事半功倍.三、外媒體課件必須已學生為中心.教師必須根據學生培養方向,學生現有水平,學生的學習需要等等,進行軟體設計和程序編制.如:在聽力訓練方面:教師以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結合生活,注入趣味,也可配以畫面和音樂.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學習語音、語調,進行聽、寫、會活練習.

2、怎樣運用多媒體課件提高課堂教學

一、多媒體的應用能優化教學過程,增大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
1、通過製作ppt使抽象的內容版形像化,直觀化權。
認知心理學對記憶率的研究發現:學習同樣的材料,單用聽覺,3小時後能記憶獲知的70%,3天後降為10%;單用視覺,3小時後記憶中留存72%,3天後降為20%左右;如果視覺和聽覺同時使用,則3小時後保存85%,3天後留存65%。可見,在英語教學環境中廣泛使用使學生視聽覺並用的教學媒體,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育效果。多媒體英語教學能以文字、符號、圖形、圖像、活動影像和聲音等多種媒體信息,有效地重現事物的客觀屬性,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創設語境,使教學變得生動形象,是多媒體教學的最大優勢。

3、如何進行教學導入?

課堂教學導入,顧名思義,就是指教師進入教室、走上講台開始上課時,在未正式宣講教學內容之前所作的啟發性講話,用導入語言過渡到講新課的過程。 教學的導入是主演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它既是教師教學的開始,也是學生進入課堂的起步。 一、課堂教學導入的必要性 課堂教學的導入是課堂教學的起始環節。課堂導入的好環,直接關繫到本堂課的教學效果。 1、課堂教學導入得好,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2、課堂教學導入得好,可以直接讓學生明確本堂 課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達到重點突出、中心明確。 3、課堂教學導入得好,可牽動學生情緒,打開思路,讓學生深刻理解教學內容,忙學懂知識。 4、課堂教學導入得好,可增進師生感情,活躍課堂氣氛,有利於師生互動。 二、課堂導入應注意的問題 課堂教學的導入,應遵循一定的准則,才能達到預期效果,避免走彎路。本人認為課堂教學導入應該 注意以下問題: 1、課堂教學導入必須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連。 2、課堂教學導入必須結合學生生活實際,能激發學習興趣。 3、課堂教學導入必須靈活多樣、不斷創新,切忌因循守舊、枯燥無味。 三、課堂導入的幾種方法 課堂教學導入多種多樣,在具體操作中應力求創新,以達到最佳效果。筆者就以下幾種方法與同行探討: 1、情景導入法。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給我們老師進行課堂教堂導入開辟了廣闊的天地。我看到許多年輕教師在上新課之前,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一幅幅或動或靜的高清晰的生動直觀的畫面,加之一些親切和藹的語言誘導,學生的像湧泉般噴發出來,從那一張張激動的小臉,一雙雙好奇、渴求、滿足、躍躍欲試的眼睛,就可想而知該堂課的預期效果了。 2、開門見山法。開門見山法即直接導入法,教師一進課堂便宣布本節課學習的內容或課題,讓學生當即明白學習內容,快速進入學習狀態,這種方法能節省時間,宜在復習課運用。 3、目標導入法。這種方法是老師進入課堂後,馬上就提出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要掌握的重點難點或課文中心。這種方法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有利於學生圍繞教學目標去學習,師生思路清晰,教學效果明顯。 4、故事導入法。在講新課之前,教師可以自己或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講一個簡短、生動、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故事,以吸引學生的注意或引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這一方法是利用學生喜歡聽故事的天性,使學生的注意力盡快集中到課堂上來,進入開動腦筋的狀態。這種方法適用於課外活動後剛進入課堂教學或針對紀律較差的班級和學生。 5、導思點拔法。這種方法就是教師在講授新課之前給學生提出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問題,先給學生提出問題,利用學生急於知道答案的心理,調動學生探究學習的動機。當學生探究渴求得到答案時,教師再作適當,甚至是答疑角難,使學生達到「恍然大悟」的境界。這種方法有利於知識的吸收和鞏固,設疑後,深入思考得到的答案記憶尤深,設疑導入法要注意適度。 6、詩詞、謎語導入法。教師在講課之前,要學生朗誦一首詩,或利用課件出示一首詩詞,同樣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許多著名的古典文學名著,之所以讓人百讀不厭,原因之一就是用了詩詞形狀法。如《三國演義》、《紅樓夢》等。這種方法顯得清閑活潑、饒有趣味,學生喜聞樂見。謎語導入法,則近似於設疑導入法,也是讓學生帶著尋找答案的心理去聽課,達到導向思維的方法。 7、提醒注意法。提醒注意法是教師在正式授課前,先提醒學生學習已經開始,請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提醒注意是集中學生思維方向,喚起注意力的集中,造成有意記憶,為教學重點環節爭取時間。這種方法要注意語言委婉、態度和善。 課堂教學導入方法,除以上幾種以外,還有很多種,無論是哪一種,都要求新穎、有趣、重點在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集中注意力、增強記憶,為新課的教學架設堅實的橋梁。

4、如何利用多媒體導入新課67

陶曠多媒體就是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來儲存和傳遞信息的工具.多媒體教學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使用將大大促進英語教學的成效.多媒體集圖像、聲音、文字於一體,通過生動形象、活潑的形式使學生身臨其境地學習英語.那麼,如何利用多媒體上好一堂英語課呢?一、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無論是傳統的教學方式,還是電化教學方式,每堂課必須要有教學目標.確定了教學目標,教學活動才能有的放矢.教學目標包括通過英語教學,使學生受到聽說、讀、寫的全面訓練,獲得理解,分析語言知識的能力,從而達到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二、充分發揮多媒體在教學中的輔助作用:一個優秀的多媒體外語輔助教學可在計算機上模擬外語環境,並附有生動的圖像、解釋、使學生在計算機上學英語單詞、語音、語法、同時,還能參與有趣味性的情景訓練.多媒體集圖像、聲音、文體於一身.給學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從而使每個學生都在輕松愉快中學到一堂課應該掌握的詞彙和句型,通過生動形象活潑的形式使學生積極參與身臨其境地學習英語.從而使課堂教學事半功倍.三、外媒體課件必須已學生為中心.教師必須根據學生培養方向,學生現有水平,學生的學習需要等等,進行設計和程序編制.如:在聽力訓練方面:教師以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結合生活,注入趣味,也可配以畫面和音樂.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學習語音、語調,進行聽、寫、會活練習.

5、如何有效地運用多媒體導入新課

.多媒體的運用值得提倡,關鍵在於要適度 適時地運用。 張人利:有人說,教學過程中多媒體的運用在整 個教育過程中應占的比例本來就沒有明確的標准,以 後的發展也不明朗,就目前而言,更不可能取代教師 的所有教學形式。媒體的標簽式運用,有時反而會弱 化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局限學生對文字的感悟與想 象能力。 我們認為,多媒體運用的意義並不在於取代板 書。不可否認,不少教師就是憑一塊黑板、一支粉筆 而博得滿堂掌聲的,但全球化IT的高速發展必然會影 響到課堂教學,也必然會引起課堂的變革。我認為, 在整體上,多媒體的運用值得提倡,關鍵在於要適度 適時地運用。 .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不是簡單的引入或 輔助,而是科學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和人類認識 能力「進化」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 楊連明:現代教育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整合既 是一種先進的教育理念,又是一種富有智慧的教育模 式。而所謂模式,必須在先進教育思想指導下形成一 套操作程序。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要盡可能做到學習 目標上的整合、學習方式上的整合和教學內容上的整 合。。

6、如何利用多媒體導入新課

.

7、請簡述引入新課的方法有哪些

化學實驗導入法、懸念導入法、情景劇表演導入法、類比導入法、歌曲、直版接導入法、「溫故知新」導入權法、朗誦導入法、社會事件導入法、謎語競猜導入法、音樂導入法、介紹作者導入法、質疑導入法、導入法等等、激趣導入法、審題導入法、背景知識導入法、自由談話式導入法、問題導入法、導入法、講故事導入法、科學史料導入法、情境導入法、直觀導入法教學中常用的課堂導入方法有∶多媒體導入法

8、多媒體課件的稿本創作的例子

1、開發平台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製作CAI課件的平台。國內的有方正奧思、課件大師等,國外的有Flash、powerpoint、Authorware、director等等。各種平台的特點各不相同—,有些是幻燈片,有些是主頁式。我用的是Flash mx,在使用中,我覺得flashmx的界面非常好,它採用自由自主的設計,操作控制自由,自由發揮空間較大。

從輔助工具來看,還應該學習一些圖形處理工具:Photoshop。

對於初學者來說,應該從最簡單的PowerPoint開始。PowerPoint簡單易學、製作快速是它的最大優點。PowerPoint生成擴展名為ppt的文件,應用范圍廣、兼容性好。它自身有簡單的圖形創作功能,還可以導入外部的圖像、影片、聲音、文件、動畫,是比較理想的初級課件製作工具。

Authorware製作的課件大、慢、易死機、初學者不易理解。由於Flash的出現,使Authorware的強項「動畫」不再是優勢,所以現在很少用它製作課件了。不建議學它,雖然它有很多優點。

網頁是無論那裡都大受歡迎的東西,是最有前途的形式,兼容性最好。但用它製作課件好像效果和效率中等。大家要提高的話,不妨直接學習Flash動畫好了,這也是極有前途,也是非常適合製作課件的軟體方案。

Flash製作的動畫可以說:容量極小、運行快速、效果好、兼容性好、應用范圍廣、而且還在不斷的快速的升級,它實際上是網頁動畫的實際標准。Flash對於初學者來說難學一些,但對於已經有了一定基礎,想製作出更好的動畫的甚至互動的課件的教師,Flash必學,它總比3Dmax要簡單多了。

好的課件少不了好的圖形襯托,要想恰當的表示課件內圖形的思想,也必須掌握圖形處理的技術,這類軟體較多,最經典最強大最通用的要數Photoshop了。希望大家學好它,才能製作出一流的課件。

2、其它軟體

圖片處理軟體:如photoshop,paintshopper,coreldraw等,主要用來處理一些圖片,如圖片大小的改變、美化圖片等潤色處理。音像處理軟體:如cooledit、mp3、totalrecorder錄音軟體等,用來加工聲音、音樂;視頻圖像等。

動畫製作軟體:如flash、animator、3ds等,用來做一些模擬畫,能化靜為動,生動有趣。

3、素材收集

要製作cai課件必須做好各種素材的收集。如圖片、音像、動畫、音樂等素材。收集的途徑有:平時注意從報刊雜志上收集、到音像店去購買、或者在網際網路上收集。

4、課件結構的設計

有關課件的整體策略及用何種方式把各個局部的教學單元之間聯系起來,呈現在計算機屏幕上,就是課件結構的設計。它是製作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教育信息的組織結構形式有線索性結構、分支結構和網狀結構等。傳統的文字、錄音、錄像等教材的信息組織結構都是線性和有順序的。cai課件是一種超媒體結構,由類似人類聯想記憶結構的非線性網狀結構來組織教育信息,沒有固定的順序,也不要求人們按照一定的順序來提取信息。節點、鏈、網路是超媒體結構三個基本要素。依據超媒體結構的特點.製作課件時應避傳統教學觀念中線性和有順序性之短,揚超媒體依人思維聯想記憶非線性結構之長,使製成的cai課件在教學過程中有獨特的風格。

設計課件的系統結構,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1)要充分備好課,把教學分為幾個步驟,思路明確。

(2)設計課件的封面要形象生動,標題要簡練,能引起學生興趣,導言要闡明教學目標與要求,介紹使用方法,呈現課件基本結構。

(3)根據課件的主要框架及教學功能,確定課件的主菜單和各級子菜單及按鈕,實現所表達內容轉換的順利跳轉。課件運行過程中應做到隨時能結束退出。

(4)將教學內容劃分成若干個知識單元,並確定每個知識單元的知識點構成及所達到的教學目標。

(5)根據不同的知識單元,設計相應的屏幕類型,使相同的知識單元具有相對穩定的屏幕風格,並考慮每類屏幕的基本組成要素。

5、課件腳本的設計

課件的腳本設計與課件的結構設計,既有相同之處又有不同之處。總體上看,都是對課件的宏觀控制,體現課件製作前的策略過程。但腳本包含課件結構設計,且是通過文字、圖像把課件的系統結構、教學功能和製作方案具體地表現在腳本卡片上。對無能力獨立完成課件製作的教師,寫腳本是不可缺少的環節。腳本既是製作的依據和出發點,又是它的歸宿,腳本的質量將決定課件的質量。

課件腳本設計一般是先根據需求來確定系統的目的,定義系統的功能與界面,然後以屏為單位確定系統的邏輯結構,選擇媒體形式和確定每種媒體的信息量,最後形成詳細而完整的製作腳本;具體步驟可按目標設計——表現方式的選擇——課件結構設計——形成腳本——腳本卡片設計這樣的順序進行設計腳本就是把將選定的教學內容編寫成思路清晰、內容精煉、重點難點突出、易於計算機表達的腳本。就像一個編劇一樣,教師要根據開發環境把課上的內容一步一步地寫出來,例如圖形、文字布局、閃爍、滾動、旋轉、切換等技巧的運用等,都要預先設計好。

6、cai課件的系統調試

調試是課件製作的最後環節,關繫到這個課件有沒有實用價值,一般檢查以下幾點:

(1)封作好的課件,能否順利地從製作電腦中移到多媒體教室的電腦上

(2)製作好的課件,要在不同環境的多台電腦上試運行,觀察是否都正常,特別注意計算機解析度和支持的運行平台是否符合要求。

(3)參加評比的課件,盡量「減肥」、「低標准」,打包時特別要注意av文件或有鏈接設置的文件,是否帶過去了。

(4)在多媒體教室、教學時,課件通過視頻液晶投影儀投在屏幕上,顏色、線條和圖像易失真,文宇大小也要變化,應注意調整。

二、應注意事項

1、要符合科學原則,圖要清晰易辨。文字用語要符合教學的要求。不要與教材相背離。同時,做課件不要做得大華麗、花哨。

2、應該簡潔明了。製作出來的課件要有容易使用、操作方便的特點。同時,做課件時不要一下子把目標定得太大,范圍可以小一點。我覺得應該多做一些小課件(或者可以叫做小插件),小課件做多了,我們就可以把它們組合成大課件。所以要有積件思想,積小成多,積小成大。

3、資源共享。我覺得應該提倡資源共享,開放源程序,讓其他人可以從中學習,從中改進,實現資源的共享。我們應該利用網際網路的優勢,實現cai課件的資源共事。這一點就需要有關部門成立一個專門的網站(或網頁),把各地教師所做的課件收集起來,並在網上發布,以便於大家一起學習,共同進步。

4、因時、因地而用。cai是計算機輔助教學軟體,有幫助就用,沒幫助或者幫助不大就沒必要使用。

5、資料庫的建立。想要在短時間內做出一個好的cai課件,必須有充分的准備工夫,正所謂「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平時要多注意多種資料的收集,並做好分類工作,當要用到時就可以隨手拈來,縮短製作課件的時間。

9、怎樣利用多媒體提高課堂導入的有效性

為你解答:

有效性 「課堂導入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採用各種教學媒體和教學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喚起學習動機,明確學習方向和建立知識聯系的一類教學行為方式。」它是使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的第一個環節。課堂教學的導入,猶如樂曲的「引子」,戲劇的「序幕」,有醞釀情緒、集中學生注意力、滲透主題和帶入情境的任務。精心設計的導入,能觸動學生心弦;立疑激趣,使學生產生「欲罷不能」的求知渴望,從而情緒高漲、精神振奮地投入學習,以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因此,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廣大教師都絞盡腦汁,想在進入新學段、新單元乃至平時的上課之始爭取能創設出一個標新立異,激發興趣的好的導入情境。那麼,怎樣才能創設出一個滿意的課堂導入呢?過去,由於客觀條件的限制,教師們只能藉助語言、圖片等來完成。
隨著遠程教育工程的實施,其中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很大程度地縮小了城鄉差距,為我們農村教師的教學提供了資源共享的平台,使廣大一線教師都有機會去用多媒體技術設計自己喜歡的教學情境。所以越來越多的教師(特別是一些有相應基礎的年輕教師)都熱衷於用多媒體課件去創設自己喜歡的教學情境。 經過反復的摸索、學習、實踐、反思、改進,本人也掌握了一些應用和製作多媒體課件的技術,從中嘗到了用多媒體課件創設課堂情境的甜頭,特別是在用多媒體創設課堂導入情境方面本人有切身體會。現綜合本人理解,談一下在用多媒體課件設計導入情境時應把握的幾個原則。
一、 運用多媒體創設導入情境要有明確的目的性 用多媒體創設導入情境時採用什麼方式和類型,要服從於教學任務和目的,要圍繞教學和訓練的重點去設計,不能喧賓奪主,只顧追求形式新穎而不顧內容。 有次公開課展示中,一位教師在教學四則運算順序時用多媒體設計了一個「解救公主」的導入情境,是一段聲色並茂的動畫:一個怪獸經過激烈打鬥之後將一位漂亮的公主從皇宮中奪走。放完這段動畫之後,教師說:「現在皇上正下令招集能人俠士去解救公主,你們願意參加嗎?」(生:願意)「那要經過下面的智力闖關才行!」然後教師便開始組織學生以闖關的形式進入新知學習中。整個導入過程十分精彩,扣人心弦,但恰恰是這精彩的多媒體情境使不少同學留戀於剛才的打鬥動畫之中,不但沒有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反而分散了他們的注意力,影響了學習。從這個案例來看,在用多媒體創設導入情境時,其目的性與針對性要強,要有助於學生初步明白將學什麼、怎樣學、為什麼要學,才能使之有效地為教學服務。
二、 引用多媒體創設導入情境要具有啟發性 在製作課堂導入多媒體課件要注重有利於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激發動機、啟迪智慧,盡量做到「導而弗牽,開而弗達」、「引而不發」。 三角形的穩定性是三角形的典型特徵,也是小學數學中滲透和培養學生空間思維的重要內容。一位教師在教學之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了自己拍攝到的自行車、摩托車的停放過程。在學生觀看之後,讓學生探討:為什麼把它們的兩個輪子與支撐架三點著地就能把其停穩當呢?相反,支撐架收起之後能使它們還穩定的站立嗎?在此案例中,教師以學生所熟悉的身邊具體事例為依託,引入新知識。教師的設問也恰到好處,充分發揮了「激其情,引其疑」的作用。教師從學生熟知,卻又不能做出恰當的解釋的身邊事例導入,就能使其求知慾望被充分調動起來。由此可見,在多媒體課件中選擇身邊事例為情境導入時應「當其時,適其時」,才能使我們精心創設的導入情境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 導入情境的創設要體現新舊知識的關聯性 用多媒體創設導入情境時要力求具有關聯性,要善於以舊拓新、溫故知新,緊扣新課的重難點,以能揭示新舊知識間的聯系為最佳。 在教學《圓的面積》時,有位教師的導入情境是這樣創設的:教師首先藉助多媒體,用動畫形式再現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接著教師問:我們以前是怎樣來推導這些面積公式
的?運用了什麼方法?學生回答後,屏幕上閃爍出「拼合—轉化—已知圖形」。通過動態演示,學生再一次親歷了知識產生的過程,並且存儲了轉化的方法——可以通過割補、拼合等手段轉化成已知圖形來求。接著,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積極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驗證以上方法的可行性。最終,這節課非常成功。這個案例就恰當地運用了新舊知識的關聯性來創設情境,激活了學生的已有知識結構,營造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主動去探索新知,動手操作實踐,從而自主地去解決新問題。
另外,課堂是一個動態的、充滿變化的環境,用多媒體組織導入時,教師要具有機智性,善於根據課堂的即時狀態,隨時調整我們的導入方式;用多媒體創設的導入情境還要力求有情趣、有新意,有一定藝術魅力,能引人入勝,讓人傾心嚮往,從而產生探究的慾望和認知的興趣。 總之,多媒體教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恰當地使用它是教育創新,是現代教學的有利工具;過分依賴不能科學運用,則會給教學帶來新的隱患。所以,多媒體教學技術的應用,一切應以學生為本,從教學實際出發,為學生的學習服務,才能有效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10、淺談如何利用多媒體導入數學新課

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課的起始階段,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把他們思緒帶進特定學習情境中,對一堂課教學的成敗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運用電教媒體導入新課,可有效地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激發聯想,激勵探究,為一堂課的成功鋪下了基石。
一、以舊聯新,搭橋鋪路
如採用這種「溫故而知新」方法,在投影片的設計上要找准舊知識和新舊知識的聯結點,並因情況而異採用不同的方式。一種是聯想式:如教《環形面積的計算》時,可做一框兩幅抽拉投影片。教學時,先出示兩個半徑分別為5厘米和2厘米的圓,讓學生先計算出兩個圓的面積,然後啟發學生想:圓的面積和環形面積有什麼聯系?能從兩個圓的面積得出環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嗎?最後老師演示抽拉投影片,把兩個圓重疊在一起,形成兩個同心圓。學生通過形象直觀的投影演示,理解了環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是用大圓的面積減去小圓的面積,從而實現了知識和方法的「遷移」。學生學得積極主動、輕松扎實。另一種是對比式,如教《有餘數的除法》時,先投影顯示六個梨、三隻盤子,指名學生到投影儀上把六個梨平均分放在三隻盤子里,他們很快分完。這時老師在投影儀上又加一個梨,這時繼續讓學生把七個梨平均分在三隻盤子里,結果剩下一個梨無法平均分。趁勢讓學生思考這兩道題:什麼變了?什麼沒有變?剩下的數叫什麼數?通過觀察比較,學生理解了正好分完的叫「整數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餘數除法」。剩下不能分的數叫「余數」。這樣既溫習了舊知識又掌握了新知識。同時有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這樣對知識得掌握也較為深刻。
二、激發興趣,啟動認知
創設情境,使學生迅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是激發學習興趣,萌發求知慾望,啟動認知的有力措施。如教《循環小數》時,為了在課堂伊始使學生產生新奇感,啟動思維;同時也為分散教學難點,一位老師制一幅形象逼真、彩色清晰的紅綠燈投影片。上課開始時將此片映出後老師讓學生觀察投影片。並讓學生說出日常看到的紅綠燈,學生說出了交通崗上的紅綠燈,並說出了綠、黃、紅燈總是依次的變化。這時老師接著說:「它總是按一定的順序,不斷地重復出現,那麼我們就可以說紅黃綠燈總是依次不斷地重復出現。這種現象叫循環現象。日常生活中有這種循環現象。數字運算中也會出現類似的現象。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一起研究。」這樣的教學導入,不但突破概念形成過程中的難點,而且激發了學生的認知興趣。由形象具體的實物表象直接轉入認識數字排列規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設障立疑,激發思維
「學起於思,思起於疑」。思維一般都從問題開始。在導入新課時,可以適當創設「問題意境」,提出疑問以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和積極思維。一位老師在教《長、正方形面積計算》時,先出示兩個圖形。讓學生想辦法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有的學生說:用割補法,把兩個圖形重合起來比較。有的同學說 :用一平方分米的單位進行測量。老師在肯定了同學們積極主動精神後,又提出新問題:「要想知道天安門廣場的面積、我們國家的土地面積還能用這種方法嗎?」同學們領悟到這種方法太麻煩,不實際。「那麼,有沒有更簡便的方法求圖形的面積呢?到底怎麼求它的面積呢?疑問萌發了學生求知的慾望,同學們躍躍欲試。開始了新知識的探求。
四、設置懸念,引導探究
懸念可以造成一種急切期待的心理狀態,具有強烈的誘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這是老師常用來設計導入新課的一種方法。設置的懸念應具有「精」、「新」、「奇」的特點,在技巧上則應「引而不發 」、「令人深思」。例如有一位教師教「三角形內角和」時,老師在投影上出示一直角三角形玻璃板(是用三塊玻璃拼成的),並提問:「你們知道這個三角形內角和是多少度嗎?」學生對此感到新奇,渴望得到答案。這時老師並沒有把現成的答案告訴學生;而是進一步引導探究。算一算:拿出自己的兩個直角三角板,算算每個三角板的三個內角和是多少度?量一量:讓學生用量角器度量一下三個內角和是多少度。折一折:讓學生拿出自己准備的正方形紙,沿對角線對折,得到一個三角形。這個三角形三個內角和是原正方形四個內角和的一半。然後老師打出投影把三角形玻璃的三個內角拼在一起,幫助學生驗證一下自己的探究結果。這種方法,不僅令人耳目一新,而是把學生引入探究——發現——解決問題的一個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思維之趣,參與之樂,成功之悅。
五、引導觀察,建立表象
實物、教具或投影比語言更有說明力和真切感。運用實物、模型或投影等,有助於學生第一信號系統和第二信號系統協同活動。化抽象為具體,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經驗,直觀鮮明地揭示客觀事物的關系,可以使他們獲得較深的感受。這是教師導入新課通常採用的方法之一。如有位教師在講「三角形的認識」時,上課開始,投影顯示紅領巾後告訴學生

與多媒體課件引入新課示例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