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媒體將在未來世界承怎樣的地位
新媒體編輯需要哪些功夫
對新聞故事的理解和把握非常准確,懂得從傳統媒體到多媒體傳播。
意識到移動平台的傳播策略不等同於單純的平板電腦策略或一個移動聊天軟體的策略,要熟悉多種新媒體平台的傳播。
認識到移動端的成功傳播需要多種技能,包括講好新聞故事、做好產品設計、精通新媒體技術、對用戶體驗有敏銳的感知力,並且要懂得內容的廣告營銷。
很清楚地理解自己的工作在媒體移動戰略中的重要分量。如果沒有這個覺悟,新媒體編輯不能成功地完成任務。
善於學習其他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轉型過渡的成功經驗,特別是在具體操作層面的學習,比如如何在新媒體平台呈現好一個新聞故事。
隨著報紙移動端讀者數量的大幅攀升,在以往的編輯思維中注入新媒體思維成為自然而然的事情。然而,在大多數新聞編輯室,移動端並未受到重視。僱傭一個新媒體編輯或許有助於傳統編輯部改變這種狀況。
分量愈加重要
新媒體編輯的角色是移動端新聞傳播的把關者,就好比是網路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一個「交通警察」,當汽車信號燈發生故障時指揮交通。這個崗位並不是處於過渡階段的暫時性工作,它並不會消亡。恰恰相反,我們正在見證著的是編輯部新媒體職務的產生以及它發展的初級階段,在未來這個職位會越來越重要。僱傭新媒體編輯這樣的事已經發生在《紐約時報》《衛報》《金融時報》和《挪威晚間郵報》的新聞編輯室里,不難想像,在世界各地的新聞編輯室都將會上演這一現實——新媒體編輯是行業內未來備受關注的一群人。
優秀的新媒體編輯是專門為移動平台而生的,正是他們的存在讓我們看到新聞編輯室在互聯網時代越來越會講故事,更看重受眾的特點和反饋,同時更接地氣了。我們在手機和平板電腦中閱讀的內容都不盡相同,那麼為什麼它要以一種方式呈現呢?新媒體編輯的本領就是能夠把一個推特上的故事重新編輯加工,再放到各種不同的平台中講述,挖掘故事的最大價值。
更新用人手冊
兩年前有人曾經預測,未來5年內全球大多數的新聞編輯室將會走上擁抱數字化的道路。於是要開始敦促編輯部的上層改變招聘規則,更新用人手冊,以便於更好地適應在數字化時代講好新聞故事的需求。
那麼,兩年之後傳統媒體人在行業內的位置在哪裡呢?「所有的新聞編輯部的改革都需要催化劑,廣告商的投資都是跟著受眾走的,這一點至關重要。當30%~60%的觀眾現在都在移動端看新聞時,新媒體編輯的角色地位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新聞集團副總裁讓·那瑞賽提說道。他認為,新媒體編輯們更熟悉移動端的傳播特性,了解移動景觀方面的技術和用戶的行為趨勢,同時也了解移動端的局限性,比如在3~7英寸之間的手機、平板電腦平台上應該如何用適應的格式編輯和呈現新聞。
「這些編輯應該是沉迷於用戶體驗並且知道如何讓更多的人使用更多的移動新聞客戶端,顯然在手機上看新聞已經成為大多數人的生活方式。」那瑞賽提說,即使新媒體編輯的工作內容僅限於移動端,但仍要通過自己的認真工作說服我們新媒體不僅是當前的趨勢,也是未來的趨勢,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將會越來越多地在移動端體現。
那瑞賽提認為,目前傳統新聞編輯部最大的認識誤區是:把新媒體編輯定位成「只是將傳統編輯部提供的內容更好地轉移到移動平台以傳播給新媒體用戶。」
自2009年開始僱用新媒體編輯以來,它就開始創建一個獨立的數字新聞編輯室。今天,許多業內人士對這家報紙的數字化轉型感興趣,《數字新聞高級監制和編輯科里·海克介紹改革經驗時說:「我們一直關注著手機的迅速崛起,意識到是時候調整自己的資源分配和發展方向了。從平板電腦上的新聞移動客戶端開始做起,同時在編輯部創立了一個特定的移動團隊,需要對技術和產品有非常敏銳和准確的判斷。」科里和他的同事們主要負責移動端的各種產品,他們在編輯理念和產品設計上都謹遵小屏幕「移動先行」的原則。
「我們也強烈地感受到,未來優秀的數字新聞的經驗是,強大的產品設計和極致的用戶體驗二者的完美統一,一個新媒體編輯應該要意識到這兩方面。」科里說。
2、媒介壟斷對當下世界新聞業的影響??
媒介壟斷形成的原因
政治原因
經濟上的統治地位,要求壟斷資本在思想文化領域也實施全面的控制。而要實現這一目的,依靠自由主義時期分散的自由競爭的新聞媒介,是不可能做到的。壟斷的政治經濟現實,要求建立與之相適應的規模巨大的壟斷媒介。
在壟斷資本主義時期,壟斷資本不僅控制了國家的經濟命脈,而且還控制了國家的政治機構。政治上的統治地位,要求壟斷資本對經濟、思想、文化各個領域實行控制。正如列寧所指出的,「壟斷既然已經形成,而且操縱著幾十億的資本,它就絕對不可避免地要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去,而不管政治制度或其他任何『細節'如何」① 另方面,「『經濟上的強者'的力量也在於他們握有政治權力,沒有這種政治權力,他們也就不能保持自己的經濟統治。」②壟斷資本既然掌握了國家的經濟命脈,掌握了國家機器,下面一步,必然會走向控制近代社會最基本的輿論工具——報紙。因為在某種意義上,控制了報紙就意味著控制了民心,控制了輿論,從而在一定的程度上穩固了統治基礎。而要實現這~目的,依靠自由資本主義時期分散經營的、自由競爭的資產階級報業,是不可能做到的。壟斷的政治經濟現實,要求建立規模巨大,為數極少,從而能在根本的意義上,保證宣傳與政治步調一致的壟斷報業。
經濟原因
資本主義經濟在本質上是一種競爭經濟、自由經濟。競爭的結果,是優勝劣汰和資本的集中。而資本集中的動機便是試圖利用經濟上的優勢地位,控制某種產品或服務的生產和銷售市場,把商品或服務的價格提高到生產價格之上,從而獲得超過平均利潤的高額壟斷利潤。這種動機使得西方資本主義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在19世紀末期相繼走上了壟斷化的道路。而報紙已經成為一種大眾消費品,成為了一種特殊商品。
在壟斷階段,生產資本集中的基本動機,乃是壟斷資本試圖利用經濟上的優勢地位,控制某種商品的生產和銷售市場,把商品價格提高到生產價格以上,從而獲取超過平均利潤的高額壟斷利潤。而報刊事業,自工業革命以來,已變成了一種營利性的知識產業。報紙本身已由上層社會的精神特權變成了以普通民眾為對象的特殊商品。控制這種特殊商品的生產及銷售市場,一方面可以製造對於壟斷資本有利的輿論,塑造其正面的社會形象;另一方面則會通過壟斷的市場和價格,獲取超額利潤。據本傑明·康培因估計,1978年報紙集團的中等利潤率為9.6%,為製造行業的二倍。報業壟斷為其老闆賺了大錢,這便是壟斷資本插手報業,使報紙的所有權日趨集中的另一重要原因。
自身原因
在壟斷資本主義階段,新聞媒介已發展成為規模巨大的資本主義企業,與資本主義上升時期的報紙的手工作坊性質不同,那時一個人數百元錢即可辦起一家報紙。現在只有籌資數百萬、數千萬,甚至上億,才能涉足報業,這顯然只有大資本家才能辦到。
報業壟斷,雖然在許多場合是出於政治和經濟的需要,但是報業自身經營上的要求也同樣不能忽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交流專家們認為,報業的集中,從其自身經營的層面來看,是由以下幾種因素造成的:
(1)市場經濟的基本趨勢;
(2)為政府當局所需要的新聞產品、信息和內容的劃一化趨向;
(3)出版和發行方式的技術變革所產生的經濟壓力;
(4)由於流通和廣告收入的競爭而帶來的壓力;
(5)各種交流工具的競爭;
(6)一般精神產品的千篇一律;
(7)某些報紙缺乏經濟和社會需求;
(8)生產成本的提高和廣告收入的減少;
(9)有計劃地整頓報紙;
(10)行政安排、財政刺激和稅收政策抑制了獨立企業;
(11)管理上的缺點;
(12)通貨膨脹和普遍性的衰退;
(13)私營和國營企業都缺乏新的創造精神也缺乏新的資金。」這種概括雖然全面,但並不很具體,重點也不突出。
我們認為,在壟斷資本主義時期,報刊事業的所有權之所以會趨向集中,主要是取決於如下幾個條件。
第一,在壟斷資本主義時期,報紙已發展成為規模巨大的資本主義企業,與資本主義上升時期的報紙手工業作坊性質絕然不同,那時一個人幾百元錢便可以辦起一家報紙,而現在唯有籌資數百萬、數千萬,甚至上億的資金才能創辦報業,這顯然只有大資本家才能辦得到。
第二,壟斷報業公司由於經濟實力雄厚,擁有絕對的人才優勢和眾多精良的設備,可以出版眾多的報紙、期刊、書籍,經營新聞性和非新聞性事業,在龐大的企業集團內部,合理地配置並且充分地利用公司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從而降低生產成本,賺取超額利潤。
第三,報紙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廣告。報紙銷量越大,廣告來源越多,廣告收費越高。一般而言,廣告客戶寧願以較高費用在一家銷數大、讀者多的報紙上刊登廣告,而不願意在幾家小報分登廣告。在各報紙間的發行、廣告競爭中,資本小、發行量少的報社,往往會因為高成本而倒閉甚至被合並。
第四,報團在各城市各地區出版多種報紙,在經營管理、廣告、發行以至新聞采訪、特稿供應上,都比分散經營的獨立報刊有更多的便利條件,更容易發揮整體的優勢。
總之,報業壟斷並非一個偶然的歷史現象,而是壟斷資本主義時期報業發展的必然結果。它也不是一種個別的現象,而是一個國際現象。它在任何經濟制度下都可能出現,但其范圍和格局在各個不同的國家,卻是十分不同的。有的主要是由於私人利益集團促成,有的則是由政府當局所促成。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報業壟斷成了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報刊事業的基本特徵。
3、當今世界廣告的發展趨勢(論文形式)
摘要 目前,作為第五大媒體的國際互聯網,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世界各國廣泛、迅速地發展和普及,信息化的浪潮推動了電子商務的發展,互聯網促使傳統商業模式發生變化,廠商在互聯網上實施新的服務方式,網路廣告因此成為促使消費者接受新的服務方式的有效手段。與傳統廣告相比,網路廣告具有眾多的優越性,但同時由於種種原因而仍然有一些不可忽視又難以逾越的障礙 網路廣告一般是指在Internet 上發布、傳播的廣告,它是Internet 問世以來廣告業務在計算機領域的新的拓展,也是Internet 作為營銷媒體最先被開發的營銷技術。網路營銷管理系統正是在最初的網路廣告基礎上建立起來的。Internet 在美國問世之後,就引起了嗅覺靈敏的廣告人的注意,自1999 年10 月14 日,Wired 雜志在其網路版首次發布網上廣告以來, Internet 就以其鮮明的特點成為廣告媒體的新寵,成為與傳統廣告四大媒體(電視、廣播、報紙、雜志) 齊名的第五大媒體。面對蓬勃發展的「新經濟」或「網路經濟」,網路廣告未來的發展空間遠比傳統媒體要大。如何開發網路資源,發展網路廣告,充分挖掘其中的商業機會,這不僅是網路時代我國企業面臨的新課題,而且對學術界的理論研究也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Internet和電於商務的發展,網路營銷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網路營銷的主要有效手段——網路廣告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因此,掌握並合理運用網路廣告對於實現新環境中網路營銷策略和整體營銷戰略都至關重要。Internet作為一種新媒體,有自身的特點,這決定了基於Internet的廣告和傳統廣告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本文嘗試運用傳統廣告的分析方法,結合Internet和網路營銷的特點,並借鑒目前有關網路廣告的主流觀點,對網路廣告的理論和現實發展進行了初步的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網路廣告,互聯網,網路營銷 一、當今網路廣告的格局 近年來,網路廣告市場發展迅猛,進入2006年更是全面爆發,同時也催生了大量新興的如視頻廣告、富媒體廣告、窄告等廣告形式。2006年8月1日,一種全新的廣告形式——聯告在青島的公開亮相引起了業界的密切關注。這是一種面向中小企業、基於搜索引擎的網路廣告服務,它聯合了網易、中華網、Tom、21cn等門戶搜索網站推出的結合搜索引擎關鍵詞和Button廣告的新型關聯性定費網路廣告形式。同時該產品也獲得了國內13個地區的網路營銷公司的支持,將通過他們的渠道商加以推廣。 iResearch艾瑞市場咨詢研究表明,網路廣告市場細分廣告類型構成已有顯著變化,2006年中國網路廣告市場規模將達到46億元,比2005年增長48.2%。其中品牌圖形廣告由於其廣告表現力相對較弱等因素,呈現下降的態勢;而新媒體廣告和新形式廣告的市場比重有所加大,其中富媒體廣告市場份額從2004年的1.7%上升為2005年的3.6%,2006年預計將超過5%。艾瑞分析認為未來三年,隨著網路媒體形式的豐富和數量的增多,網路廣告市場發展將從單純量的增長轉移到質的提高的新階段。而面對越來越多的廣告形式和投放選擇,廣告主顯然更關心廣告的目標投放人群、廣告投放成本及廣告效果。 iResearch艾瑞咨詢研究認為,在網路廣告快速發展和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下,「聯告」的推出,開創了門戶網站合作的新模式,也符合當下精準營銷的發展理念,由於其價格低廉和覆蓋范圍廣等特性,將會吸引到一定數量中小企業進行嘗試。但是,由於都是基於搜索引擎的營銷方式,與搜索巨頭百度、谷歌的按點擊付費相比較,如何完善聯告體系、增加覆蓋面、提高廣告的精準定向及點擊效果將是聯告發展過程中必須妥善解決的問題。 二、網路廣告的特點 (一)網路廣告的互動性 與傳統廣告媒體相比,互動性是網路廣告最顯著的優勢。首先,網路廣告可實現多種交流功能:消費者除了可以自由地查詢信息外,還可以通過E - mail 向該公司進一步咨詢、訂貨,從而在單一媒體上實現了整個購買過程,這一點是傳統媒體難以做到的。其次,網路廣告趣味性強:網路廣告的內容完全控制在瀏覽者手中,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目標按動屏幕上的按鈕,連接並獲得所需要的信息,瀏覽者成了廣告的「主宰」,這成為吸引眾多消費者的一個主要原因。最後,網路廣告提高了目標顧客的選擇性:與傳統廣告不同,網路廣告的啟動,需要目標群體的主動搜尋和連接,屬於「軟體廣告」。而主動搜尋本公司廣告的消費者往往帶有更多的目的性,提高了廣告的促銷作用。 (二)消除了時間、空間的限制 傳統的大眾媒介,包括報紙、電視等,往往局限於某一特定區域內的傳播,要想把國內刊播的廣告在國外發布,則涉及到經過政府批准,在當地尋找合適的廣告代理人,洽談並購買當地媒體等一系列復雜的工作。同時,廣告刊播時間受購買時段或刊期限制,目標群體容易錯過,並且廣告信息難以保留,廣告主不是不頻繁地刊播廣告以保證本公司的廣告不被消費者遺忘。而網路則是以自由方式擴張的網狀媒體,連通全球,只要目標群體的計算機連接到網際網路上,公司的廣告信息就可以到達,從而避免了當地政府、廣告代理商和當地媒體等問題。同時,網上廣告信息存儲在廣告主的伺服器中,消費者可在一定時期內的任何時間里隨時查詢,廣告主無須再為廣告排期問題大傷腦筋。 與電話、電傳之類的個體媒介相比,網路廣告的溝通雙方無須同時在通道兩端固定的時間、空間出現,在時間上更自由。同時,由於個人的通信地址不是與某台計算機連接,而是與一個密碼相連的網路使用權,可在任何一台聯入網際網路的計算機上使用,相當於一個隨手攜帶的郵箱,不受地點的限制。 (三)網路廣告具有較高的經濟性 傳統廣告的投入成本非常高,其中廣告媒體費用要佔到總費用的近80 % ,他們空間有限且價格昂貴,不論購買空間多大,均按宣傳的成本和時間計費,空間越大,廣告篇幅越大,收費就越高。而網路廣告的平均費僅為傳統媒體的3 % ,並可以進行全球性傳播。因此網路廣告在價格上具有極強的競爭力。 (四)網路廣告效果的可測評性 運用傳統媒體發布廣告的營銷效果是比較難以測試、評估的,我們無法准確測算有多少人接收到所發布的廣告信息,更不可能統計出有多少人受廣告的影響而做出購買決策,網路廣告則可以通過受眾回的E - mail 直接了解到受眾的反應,還可以通過設置伺服器端的Log 訪問記錄軟體隨時獲得本網址的訪問人數、訪問過程、瀏覽的主要信息等記錄,以隨時監測廣告投放的有效程度,從而及時調整營銷策略。 (五)網路廣告的目標性、針對性強 傳統廣告的受眾為大眾人群,由於缺少目標性,只適合品牌的推廣,而網路廣告受眾則具有高針對性。一份調查表明,網民年齡20~30 歲之間的為75 % ,月收入1000 元以上的佔70 % ,學歷在大專以上的佔85 % ,從這些數據看,網民是一個受過良好教育、極富購買潛力的群體。網路廣告的受眾基礎好,可以根據這部分群體的特點,發布針對性高的廣告如IT、通信等,會起到很好的效果。
求採納
4、2018年世界新媒體大會主辦方,協辦方是誰?
主辦單位:
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
承辦單位:
盤石全球新經濟平台
協辦單位:
互聯網信用認證平台
北京盤石信用管理有限公司
5、新媒體有什麼發展嗎?有哪些優勢嗎?
新媒體是相對傳統媒體而言的,傳統媒體類似電視、報紙、雜志、電台等,生產者都是比較專業的人,比如書的作者、編輯、主播等,而普羅大眾大多都是消費者。而新媒體人人都可以成為生產者,每個個體都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知乎、頭條號發出自己的聲音。
新媒體前景很好,現在隨著互聯網快速發展,傳統的品牌推廣、宣傳方式已經無法滿足企業的要求,所以現在新媒體的崗位還是比較多的世-紀-教-育-
6、世界文學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比較 文 學 現象在中國並不是新事物,但它作為一門現代學科在中國出現的時間並不長。中國的比較文學是立足於本土文學發展的內在需要,在全球交往的語境下形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一門科學。20世紀末西方比較文學研究每況愈下,英國著名比較文學專家蘇珊巴斯奈特曾指出,20世紀西方進人了比較文學研究的災難性時期。在比較文學的歷史上,一切新理論、新學派都來自比較文學的危機,每次危機都觸發了新理論、新觀點、新方法乃至新學派的出現。當法國學派過分迷戀於事實考證而處於危機之時,美國學派應運而生,使比較文學迎來了一個轉機。現在又有許多問題擺到了比較文學面前,比較文學又感到種種危機,也許這是比較文學自身發展的必然結果。中國學派的提出具有重大意義,也許比較文學歷史上的第二個重大的轉機將由此而來。中 國 比較 文學的崛起與繁榮並不是法國學派和美國學派的直接延伸,它雖然受到了世界比較文學的重大影響,卻有著自己發生、發展的獨特過程。中國比較文學奠基於中國文化傳統,跨越了東西方文化,致力於異質文化的研究。中國比較文學是世界比較文學發展的第三階段,它力圖實現跨文化溝通,維護多元文化。樂黛雲曾提出設想:如果說比較文學發展的第一階段主要成就在法國,第二階段主要成就在美國,如果說比較文學發展的第三階段將以東西比較文學的勃興和理論向文學實踐的復歸為主要特徵,那麼,它的主要成就會不會在中國呢?當西方比較文學觸及到東方文學,或東方學者要將東方文學與西方文學進行比較探索時,首先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東西文化的差異。在人類漫長的發展歷程中,這種文化上的差異已形成了一道遠非文學自身所能跨越的高牆。中國 學 者 建立中國學派目的就是要在法國學派和美國學派之後樹起東方中國的旗幟,使東方文化和文學能與西方文化和文學同在一個平面上,以平等的地位,作同等條件下的比較、鑒別和交流。從起源上看,中國人的比較文學意識並不是直接受之於西方,而是在中外文化交流的大語境中,基於中外文學對話與文學革新的內在需求而發生的,是內力與外力相互作用的結果。這意味著中國比較文學與西方比較文學之間存在深刻的差異:西方比較文學是在西方文學這一特定的區域文學內部進行的,它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都是一種區域性的比較文學;中國比較文學一開始就是在世界文學的大背景下發生的,它跨越了東西方文學,具有更廣闊的世界文學視野。當歐美比較文學在其學術文化的主流中已遠不如過去興盛發達時,中國比較文學卻取得了高度的繁榮。世紀 之 交 ,地球文明同樣發生了深刻的變化。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通訊衛星、互聯網等各種新媒體的問世,國際間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等各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進一步增強。全球性的時空緊縮使全球結合為一個緊密聯系、彼此依存和互相聯動的信息整體,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變成了「地球村」,文明的「地域空間」為「世界空間」所取代,全球化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最主要特徵。全球化幾乎已是無需界定且無所不在的口號,許多人已經把我們的時代稱之為「全球化時代」。廣為流行的全球化概念著重描述的是一個歷史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各種社會因素和關系在空間上不斷擴展,人的行為方式、思想觀念以及社會力量的作用表現出洲際的特點。經濟技術的全球化以及隨之而來的思想、觀念、意識的快速流通和碰撞,顯示我們已經進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全球 化 首 先源自於經濟的一體化。經濟生活產生的深刻變化,極大地改變統治和治理的主體結構和方式過程,對傳統的政治體制提出了嚴峻挑戰,深刻地影響了人類的政治生活,有力地推動人類的政治發展。同時,經濟全球化帶來了文化的多元化。文化的多元化以文化的個性為前提,當今各民族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相互交往,也格外珍視自身文化發展的獨立性,重視保存和發展本民族的文化精神和特質。在此過程中,既有不同文化間的相互吸引和融合,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對抗和較量。國際政治社會多極的同時,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也呈現出多元的局面。早期在經濟領域表現出來的全球一體化的特徵不斷升級,進一步影響到人類的政治、文化生活諸領域。隨著文化在經濟政治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文化全球化也便成為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的焦點問題。分析全球化對人類文化與社會生活的影響,科學地制定全球化格局下的文化發展戰略,成為世紀之交社會發展戰略的重要課題之一。全球 化 既 造成了文化的同質和一體,也促成了文化的多元並存。如果沒有全球化,各種文化很難產生相互了解和溝通的需求。因為全球化,才有了西方主體性之外的「他者」。東方文化作為一種與西方相對照的力量出現,文化多元才成為可能。文化全球化使各民族的文化有了互相交流、彼此交融、共同發展的機遇,眾多的異域文化特質滲人到民族本土文化中,促進了民族文化的發展。全球化時代的來臨對民族文學構成了一定的沖擊,而比較文學被放置在一個更加開放的多元文化語境下,這給比較文學學科在未來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比較文學跨文化、跨學科的性質,使它更適於在流動開放的全球化語境中溝通不同的文化體系,使西方與東方文化可能進行建設性的對話。我們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全球化所帶來的機遇來發展我們的民族文學。全球化主張中國對世界開放「引進拿來」,這有利於利用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智慧結晶,促進中華民族的發展。有人認為全球化會使民族文化失去自己的個性,消融於異質文化。當然,這種危險的確存在,各個國家各個民族進人一個空前緊密聯系的發展進程,在全球化的過程中無可避免會喪失許多東西。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強勢文化的霸道和自信暴露無遺,而弱勢文化的無奈和尷尬也浮出水面。但是,我們大可不必視其為瘟疫,避而遠之,它既是挑戰也是機遇。狹隘的文化孤立主義和分離主義畫地為牢的做法只會帶來自身文化的封閉和衰微。人類正在經歷一個前所未有的新.時期,比較文化更應致力於促進文化的多元發展,加強人與人之間的理解與寬容,開通和拓寬各種溝通的途徑。文化全球化語境下,比較文學研究的基本特徵是跨文化研究,它以新人文精神為指導思想,依據「和而不同」的原則,以有效的對話模式進行跨文化比較文學研究。跨文化比較文學研究超越東西文化的異質性,通過互識和互補實現人類文化的生態平衡,改善人類文化環境,實現各民族文化資源的共享和共有。世紀 之 交 ,不同文化的差異和沖突日趨明顯,比較文學肩負著增強文化之間的互相理解與溝通,促進世界文學交流的歷史重任。以「差異共存與相互尊重」為目標,在平等對話的基礎上進行文化間的交流與合作,共建人類多元文化,實現人類文化生態平衡,改善人類文化環境,實現各民族文化資源的共享,這是跨文化比較文學研究所追求的理想和目標。跨越 中 西 方異質文化的文學碰撞、文化浸潤、文學誤讀,尋求這種跨越異質文化的文學對話、文學溝通和歷史遺跡文學觀念的匯通、整合與重建,這是比較文學中國學派所呈現的「跨文化研究」的基本特徵。鑒於此,中國學派首先要向國際比較文學領域提供中國文學的民族性、區域性和地方性的知識,並在此基礎上向當今中國的文學創作實踐尋根。作為東方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國文化肩負著重大的歷史使命,中國比較文學研究應當注重把中國文化和文學研究的成果推向世界,把中華民族文化中的精華部分與世界各國人民共享和共有。同時,置身於文化全球化語境中,中華民族文化自身也能從其他文化汲取養料,不斷發展自身,這對於共建人類多元文化也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奠基於中國文化傳統的中國比較文學,必將促進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和對話,加速實現跨文化溝通,維護多元文化,有利於建設一個多極均衡的世界。參考文獻:[1]高長江.全球化與中國文化發展戰略[J]青海社會科學,2000(2 ).[2l靳小芳.關於全球化的哲學探究[Jl.合肥聯合大學學報,2002(6 ) .[3]劉獻彪.中國比較丈學學科理論的新進展[J].江漢論壇,2006(7 ).[4]蘇國勤.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沖突與共生[Jl.國外社會科學,20 03 (4 ).[5]王峰.比較文學的中國學派:兼論第四種比較丈學觀田.天津社 會科學,2006(1).[6』徐田秀.中國比較文學尋根[J].湖南社會科學,2006(4).[7]樂裁雲,楊乃喬.比較丈學概論[Ml.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 02 .[8l樂戴雲,王向遠:中國比較丈學百年史整體觀[Jl.文藝研究,20 05 (2 ).[9]岳峰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比較丈學「中國學派」【月.鹽城師范學院 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2).[10]張風娟.文化全球化語跪下的比較文學研究「J].雲南師范大學學 報 (對 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3(5).
7、各國對網路媒體的管理與規制遵循什麼原則
一是建立統一、高層級的領導體制。如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紛紛合並管理機構,對新媒體上的業務進行統一管理。美國網路安全管理還實行了最高層領導,白宮專門設有網路安全政策官。
二是強化網路新聞內容方面的法律。美國、英國、法國等將現行法律延伸到互聯網的管理。如英國的《猥褻物出版法》和《公共秩序法》、法國的民法和商法都根據互聯網的特點進行修訂。德國則在1997年第一個出台專門針對互聯網內容管理的《信息和通訊服務規范法》。
三是對網路傳播不良信息和有害信息開展強制性審查和監控。如德國聯邦法院於2013年下令谷歌必須從自動搜索中刪除「含誹謗性」的搜索結果。英國對網路信息內容進行詳細分類,實行嚴格的分級和信息過濾。
四是重視推動行業自律。如英國1996年成立「網路觀察基金會」,承擔大部分網路管理工作。加拿大的民間機構制定了若干自律性的道德規范,對網路進行自我管理。德國五大網路運營商與政府簽訂自律條款,依據聯邦法警提供的信息,刪除或屏蔽相關信息。
8、各國對網路媒體的管理與規制基層上都遵循了什麼原則?
各國對網路媒體的管理與規制基層上都遵循了以下原則:
1.保護言論自由;
2.阻止不良信息傳播;
3.鼓勵行業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