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是雙向

新媒體是雙向

發布時間:2020-07-24 04:05:39

1、新媒體有哪些特點?

新媒體有全方位的數字化、有互動性、個性化等特點。

一. 全方位的數字化

新媒體最為顯著的特點即數字化的傳播方式。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必然帶來數字化傳播方式。新媒體通過全方位的數字化過程,將所有的文本縮減成二進制元編碼,並且可以採用同樣的生產、分配與儲存的過程。

二. 互動性

提及新媒體最常提到的就是其交互性。傳統的大眾媒介都是單向式傳播,但新媒體則突破了單向傳播,增強了傳播者與接收者之間的互動性。新媒體以其新興技術新興,特別是互聯網,可以連接網上任一用戶,實現網路信息資源共享,使用戶之間無障礙溝通交流。

三. 個性化

新媒體實現了信息傳播與收閱的個人化。以網路環境為基礎,基於信息用戶的信息使用習慣、偏好和特點向用戶提供滿足其各種個性化需求的服務。這種新媒體提供的個性化信息服務,令信息的傳播者針對不同的受眾提供個性化服務。

(1)新媒體是雙向擴展資料:

新媒體存在的問題:

1. 我國網民數量激增,但分布不均。調查顯示,城市網民,尤其是大城市網民是主力軍。知識、信息之間的這一鴻溝將會變得更寬而不是更窄。

2. 網民素質良莠不齊。網民擁有自由發表意見的平台,但此類言論自由隨意、導向不明,甚至部分網民熱於揭人隱私、製造謠言,而導致偏激和非理性、盲從與沖動。

3. 虛假信息多。目前,網路上頻繁出現一些虛假、低俗等有害信息給構建健康文明網路造成了極壞影響。

2、新媒體的特徵有哪些

1、價值

就媒體本身意義而言,媒體是具備價值的信息載體。載體具備一定的受眾,具備信息傳遞的時間,具備傳遞條件,以及具備傳遞受眾的心理反應的空間條件。這些綜合形成媒體的基本價值。

這個載體本身具備其價值,加之所傳遞信息本身的價值,共同完成媒體存在的價值。這個也就是媒體存在價值。

2、原創性

新媒體之所以稱之為新,就新在這里。應該具備基本的原創性。

這里的原創性,區別於一般意義上個人或個別團體單獨的原創性,應該一段特定的時間內時代所賦予的新的內容的創造,一種區別於前面時代所具備的內容上形式上理念上的更革新的一種創新。更具備廣泛意義的創新。

3、傳播方式雙向化

傳統媒體信息傳播的方式是單向的、線性的、不可選擇的;新媒體傳播方式是雙向的,每個受眾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樣也是信息的傳播者,進而互動性強,傳播效果明顯。

4、傳播行為更加個性化

每一個人都成為信息的發布者,個性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傳播自己關注的信息,傳播內容與傳播形式等完全是我的地盤我做主。

5、內容形式多樣化,展示方式豐富

傳播的內容多元化和融合化,同時傳播帶有文字、圖片、聲音等於一身的信息已成為可能,提高了信息量,提升了信息的廣度。

(2)新媒體是雙向擴展資料

新媒體最常用的營銷方式:

1、病毒營銷

利用大眾的積極性和人際網路,讓營銷信息像病毒一樣進行傳播和擴散。

2、事件營銷

利用有新聞價值、社會影響以及名人效應的人物或事件,通過策劃、組織等技巧來吸引媒體、消費者的興趣和關注。

3、口碑營銷

創造新穎的口碑傳播內容。

4、飢餓營銷

可以有效提升產品銷售,並為未來大量銷售奠定客戶基礎,同時也是未來對品牌產生高額的附加價值,從而為品牌樹立起高價值的形象。

5、知識營銷

通過有效的傳播方法和合適的傳播渠道,將企業所擁有的對用戶有價值的知識傳遞給潛在用戶。

6、互動營銷

抓住彼此雙方的利益共同點,找到其中巧妙的溝通時間和方法,將彼此緊密的鏈接在一起。

7、情感營銷

把消費者個人的情感差異和需求來作為企業營銷推廣的戰略設計。

8、會員營銷

對消費者、潛在客戶的信息挖掘,來細分客戶種類,並對相應的用戶採取更為合適的促銷手段。

3、什麼是中老年新媒體雙向盲區?

中老年新媒體雙小毛去其實就是指中老年人,對於新媒體的使用是非常的餓,淺薄的不太知道操作。

4、新媒體和自媒體各自的定義是什麼?

什麼是自媒體?
自媒體的本質是信息共享的即時交互平台,是利用網路新技術進行自主信息發布的那些個人傳播主體。
一句話概括:
自媒體=自媒體平台+平台上的自媒體創作者
自媒體包含兩個主要因素:
①運用互聯網技術,依託頭條號、大魚號等自媒體平台;
②個人作為傳播者。
如果取廣義的概念,新媒體和自媒體是一回事兒,都是依賴新技術的新型媒體形態。然而,如果取狹義的概念,新媒體和自媒體則是兩回事。
最重要的區別是新媒體是形式,是載體;而自媒體是內容,是核心。二者相互依存,又各司其職。
比如各網站平台是新媒體,而為這些平台提供內容的創作者則是自媒體。
具體的區別和聯系有二:
一、自媒體屬於新媒體
自媒體從屬於新媒體,但又有其獨特的個性。
自媒體的技術背景和新媒體沒有任何區別,自媒體的本質就是依附在新媒體技術背景下形成的「信息共享的即使交互平台」。自媒體是新媒體的衍生物或子概念,而非有別於新媒體的全新物種。
二、自媒體不等於新媒體
新媒體是利用新的傳播手段成長起來的媒體,而自媒體是單個個人作為內容創造的主體,持續在自媒體平台上傳播信息。
新媒體不僅包括普通大眾主導的「點對點」的自媒體形式,還包括專業媒體機構主導傳播的「點對面」傳統形式。如「十點讀書」便是專業的媒體團隊,進行集體決策和運營的產物
新媒體為自媒體提供了一個「零技術、零成本、零編輯、零形式」的信息生產平台,提供了一個用戶基數大,能夠生產良好雙向互動,具備多種傳播方式、渠道,保障高速傳播的平台。
經常在問答社區看到有人提問:「自媒體勢頭良好,我做自媒體賺了一點錢,要不要辭職全職做自媒體?」
明確了新媒體和自媒體的關系之後,我們便知道:不要輕易辭職。發展勢頭良好的是新媒體行業,而自媒體只是新媒體的一個子概念,其平民性註定自媒體更適合成為兼職,而不是我們賴以生存的謀生飯碗。

5、新媒體可以做哪些內容形式?

1、手機媒體

手機媒體真正跨越了地域和電腦終端的限制,擁有聲音和振動的提示,能夠做到與新聞同步;接受方式由靜態向動態演變,受眾的自主地位得到提高,可以自主選擇和發布信息,信息的及時互動或暫時延宕得以自主實現;使得人際傳播與大眾傳播完滿結合。

2、數字電視

從演播室到發射、傳輸、接收的所有環節都是使用數字電視信號或對該系統所有的信號傳播都是通過由0和1數字串所構成的數字流來傳播的電視類型。數字信號的傳播速率是每秒19.39兆位元組,如此大的數據流的傳遞保證了數字電視的高清晰度,克服了模擬電視的先天不足。

3、互聯網新媒體

互聯網新媒體包括:網路電視、博客、播客、視頻、電子雜志等。

4、戶外新媒體

戶外新媒體以液晶電視為載體,如樓宇電視、公交電視、地鐵電視、列車電視、航空電視、大型LED屏等,主要是新材料、新技術、新媒體、新設備的應用,或與傳統的戶外媒體形式的相結合,使得傳統的戶外媒體形式有質的提升。



(5)新媒體是雙向擴展資料

新媒體傳播特點

1、傳播方式雙向化

新媒體傳播方式為雙向的,每個受眾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樣也是信息的傳播者,進而互動性強,傳播效果明顯。

2、接收方式從固定到移動

無線移動技術的發展使得新媒體具備移動性的特點,通過移動互聯網技術,使得用手機瀏覽網頁、看電視等等實現動態化,不僅僅局限於固定場所。

3、傳播行為更加個性化

微博、微信、博客、播客等新的傳播方式使得每一個人都成為信息的發布者,個性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傳播自己關注的信息。傳播內容與傳播形式等完全是我的地盤我做主。個性化的傳播方式一方面讓眾人體會著發布信息,影響他人的快感。

4、傳播速度實時化

相對於傳統傳播媒介的傳播方式,新媒體的傳播藉助互聯網技術,信息傳播變得更加迅速,實時接收信息,實時做出相應反饋已不再困難。

5、傳播內容多元化

從傳統媒介到新媒體,最大的變化同時體現在傳播內容的多元化和融合化,傳統紙質媒體通過平面展示文字信息、圖片信息,而如今,藉助新媒體形式,同時傳播帶有文字、圖片、聲音等等於一身的信息已成為可能,提高了信息量,提升了信息廣度。

6、便於企業宣傳

以往的企業宣傳僅僅錄制企業宣傳片或宣傳頁上傳到官網,不利於小型企業的發展。而在新媒體的平台協助下小企業也可以簡單便捷實現公司自我宣傳的目的。

6、新媒體與叫互設計是什麼??

新媒體藝術設計和數字多媒體藝術的區別:
1、專業方向不同。
新媒體藝術不同於現成品藝術、裝置藝術、身體藝術、大地藝術,是綜合了多種學科的合成藝術,藝術與當代最前沿的科學相結合。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培養方想是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既懂技術又懂藝術、能利用計算機新的媒體設計工具進行藝術作品的設計和創作。
2、學習內容不同。
新媒體藝術主要學習數字技術、生物科技、量子理論、經濟學、語言學等可以成為藝術實現的媒介的學科。數字多媒體藝術主要學習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能熟練掌握各種數字媒體製作軟體,具有較好的美術鑒賞能力和一定的美術設計能力。
3、就業方向不同。
新媒體藝術專業首都師范大學在國內美術方面是非常強的,美術學、藝術設計、動畫都是該校非常好的專業,該校非常重視藝術類專業的發展。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劃分為三個專業方向,數字游戲設計、數字影視製作和網路媒體設計。

7、雙向傳播論是什麼?優點是什麼?

傳播學中
指存在著反饋和互動機制的傳播活動。在雙向傳播過程中,傳受雙方相互交流和共享信息,保持著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的關系。一般來說,人類的傳播活動均具有雙向性,但這種雙向性有強弱之分。對話、打電話或計算機通信等屬於雙向性較強的傳播活動,而報刊、廣播、電視等大眾傳播活動的雙向性較弱。
優點

傳統媒體生存和發展,一直走的都是「同質化傳播」的路徑,把相同或類似的信息,毫無區別地傳達給受眾。而在知識經濟時代,個人需求的差異化程度不斷提升,尤其是對於信息內容產品的需求。博客,就是一種人人都希望充分表達自我,並得到高度個性化內容產品的典型代表。也就是說,它要求講話的內容和講話的方式,都體現出個性化的差異。這正是新老媒體的本質區別。

傳統媒體的同質化傳播

以日新月異的技術變遷,來確定新老媒介的形態差異,既費力又沒有意義。在人類近代傳播史上,從報紙到廣播,從電影到電視,從網路到手機,每一次傳播技術的變革都會帶來所謂的新媒體。

回過頭去審視,從報紙到電視,這些老的「新媒體」,除了傳播技術形態的不同之外,其實在傳播模式上並沒有本質的區別,都是把相同或類似的信息內容產品毫無差異地傳播給大規模的受眾。最有說服力的經典例子,就是報紙、廣播和電視的新聞報道,開場的呼語都是「大家好!」、「你們好!」,或者根本什麼也沒有,完全沒有對象感,反正每個受眾對於傳播者來說,都是一樣的。一百萬人在看的新聞聯播,和只有一個人在看的新聞聯播,不會在內容上有任何的差別。這一類傳統媒體所共享的傳播結構,我們可以簡要地概括為「點對面」式的傳播。也就是說,相同或類似的信息,從傳統大眾媒介機構這個「點」,向公眾這個巨大的「面」進行傳播。這個傳播模式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隨著「面」的不斷擴大,而使成本不斷降低,收益則隨之不斷增加。與工業時代其他產品的價值規律,沒有多大的區別。

從18世紀早中期剛啟蒙的現代報業開始,這一媒介經營思路便一路沿襲至今。期間的每一次傳播技術形態變革,最大的成效就是進一步擴大傳播「面」,並且同步提高信息傳播的速度。正因為如此,人們長時間以來已經習慣了用「是否能在第一時間將特定信息傳達給世界各地」,作為衡量一種傳播媒介是否先進的核心標志,無形之中忽略了正迅速變化的一個客觀事實:人們不再願意被視為「大家」或「你們」,而是更樂意被看作是「一個獨一無二的自我」或「你」。這個內在的差異是巨大的。

先前,傳統媒體高度同質化的傳播,不僅僅是同質化的內容不斷地重復傳播,把傳播對象也同質化,更重要的是在這種缺乏差異的傳播過程中,受眾被迫取消了個性,取消了獨立意見的表達權,取消了參與意識,沒有自主選擇的餘地。新媒體的出現,首先帶來的是海量信息,其次帶來的是互動性。兩者都意味著某種程度上的自主選擇權。從關於《超級女聲》的海量信息中選什麼來看,由受眾自己來決定;對於所接受的信息有什麼看法或意見,也可以選擇與有同樣興趣的人來交流。從這個意義上講,新媒體的始祖是互聯網,互聯網區別於傳統媒體的本質特徵是把「你們好」變成了「你好」,把「大家」變成了「你或者我」。因此,新媒體在傳播信息時,它的兩頭都是個性化的獨立個體,基本的傳播結構是從一個獨立的信息原點,到另一個獨立的信息原點。當很多人關注到同一個事件時,這些獨立的點,將自主地匯集成一個巨大的信息面。網路上的BBS或者「貼吧」 就是很形象的例子。留言區里的每一條信息,都代表著一個獨立的意見主體。有人極度喜歡李宇春,有人則完全不能接受她的中性風格。他們都可以隨時通過網路留言,面向輿論大眾表達個人見解。

歷史地來分析,傳統媒體大眾傳播的高同質化是媒介產業化的結果。產業的邏輯是追求商業利潤的最大化。這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中期報業通訊社的組建。西方四大通訊社——美聯社、合眾國際社、法新社和路透社,以及塔斯社每天提供著國際新聞的90%以上。發展到美國在線與時代華納的跨世紀並購,僅美國的電視內容產品就占據著全球電視播出量的60%以上,而這一比例在電影市場上則更高。這相當於說,如果美聯社說「伊拉克應該發生一場戰爭」,那麼全世界都開始回盪這種論調。這對於持不同意見的個人和國家,都是一種潛在的災難。

新媒體的異質化傳播

針對伊拉克戰爭的反戰言論,最早就涌現在互聯網上。正如柯林頓與萊溫斯基的性丑聞,最早是發布在個人博客的網頁上一樣。以數字化互聯網技術為基礎的新媒介,建立起了一種新的「技術化人際傳播結構」,使得人類的宏觀反思變得像在家庭里自娛自樂一樣輕便自如。新媒體時刻在面對一個具體的人說「你好」,這種異質化信息的傳播方式,讓每個人的社會自主性地位得到提升。

筆者藉助圖1闡述上面提出的「技術化人際傳播結構」的具體內涵。圖中三個獨立的個性化信息終端,構成一個最簡化的新媒體信息傳播體系;三角形代表傳統意義上的人際傳播網路;居於中心位置的是以互聯網為核心的新媒體,與它相連的三台計算機使得三個信息終端在虛擬時空條件下,實現了「點對點」的信息傳播與交流。

事實上,新媒介技術的邏輯非常簡單:就是利用網路化的技術中介,來直接連通獨立存在的社會個體。

這意味著任何社會個體,只要擁有一台計算機、一隻數據機和一根電話線,就可以進入全球化的知識和信息系統,與網路上的任何一個信息終端進行實時的意見交流。這一傳播結構使得特定信息在傳播過程中,每接觸一次信息終端,都可以產生新的信息,並以更快的速度進入新一輪的傳播。信息傳播在經歷了傳統大眾媒介一百多年「點對面」式的集中傳播之後,又再次回歸到傳者與受者自主選擇、自由定向的「點對點」式人際傳播。只是傳播過程中,加入了一個龐大而復雜的技術性中介。這一「技術中介」在極大提高傳播效率的同時,也以「虛擬時空」的方式取代著傳統人際傳播中的「真實時空」感。

整體地來分析圖2,我們不難發現:技術化人際傳播模式不止是創造出了一種新的「人-機-人」的傳播結構,更重要的是將人、信息和媒介合為一體。這種無縫式的信息鏈接,是通過以下四種典型化的新媒體傳播模式有機融合而成。

這四種不同的異質化新媒體傳播模式,最顯著的共同點就是「雙向傳播」。前文已經提到:雙向互動,是新老媒體在傳播技術形態上的重要差異。

第一個「點對點」傳播模式的典型代表是手機,有學者稱之為「第五媒體」。它可以使信息從任何一個原點出發,精確地傳播到另一個信息接受者。在「點對點」的新媒體傳播模式中,不論是信息本身,還是信息的傳播者或接收者,都是高度差異化的。也就是說,是一種異質化的傳播。

隨後的「點對面」、「面對點」和「面對面」等三種新媒體傳播模式,均是以互聯網為核心,且正在通過可移動的無線通訊網與手機媒體嘗試地融合。融合的技術基礎,是目前堪稱網路熱點的Web 2.0技術,也就是更充分地體現個性化的傳播技術,包括不斷革新的搜索引擎、公共和個人網路博客,和不同主題的網路維客。微軟已經在大力推進Web 3.0技術,旨在提供進一步個性化的網路信息服務,主要方向就是不斷提升信息終端與互聯網技術中介之間的信息傳播效率,讓人、信息和媒介高度地一體化。這正是新媒介的本質精神所在。

綜上所述,新媒介的本質在於創造了一種新的「個體化的公共媒介」,建立了「技術化的人際傳播結構」,歷史性地提供了異質化信息的全球化傳播。先擱置虛擬時空所帶來的一系列倫理問題不論,從積極的方面來分析:新媒介還原了人在大眾化信息傳播中的本體性,不再被當作無差異的某個整體,這在人類歷史上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作者:周笑/復旦大學 本文刊於《傳媒》2006.11)

8、新媒體運營是什麼行業

新媒體運營實際上是新聞行業的一個分支。
新媒體運營,是通過現代化互聯網手段,通過利用微信、微博、貼吧等新興媒體平台工具進行產品宣傳、推廣、產品營銷的一系列運營手段。通過策劃品牌相關的優質、高度傳播性的內容和線上活動,向客戶廣泛或者精準推送消息,提高參與度,提高知名度,從而充分利用粉絲經濟。達到相應營銷目的。
當前所指的新媒體,是與社交媒介更為貼切的媒介形式,如微信、微博、論壇、SNS等等,更多的表現為自媒體,它們具有以下傳播特點:
1、傳播方式雙向化
傳統媒體信息傳播的方式是單向的、線性的、不可選擇的。表現為特定的時間內由信息的發布者向受眾發布信息,受眾被動接受信息,缺少信息的反饋。這種靜態的傳播使得信息流暢性弱,傳播效果不佳。而新媒體傳播方式是雙向的,每個受眾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樣也是信息的傳播者,進而互動性強,傳播效果明顯。
2、接收方式從固定到移動
無線移動技術的發展使得新媒體具備移動性的特點,通過移動互聯網技術,使得用手機瀏覽網頁、看電視等等實現動態化,不僅僅局限於固定場所。
3、傳播行為更加個性化
微博、微信、博客、播客等新的傳播方式使得每一個人都成為信息的發布者,個性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傳播自己關注的信息。傳播內容與傳播形式等完全是我的地盤我做主。個性化的傳播方式一方面讓眾人體會著發布信息,影響他人的快感。
4、傳播速度實時化
相對於傳統傳播媒介的傳播方式,新媒體的傳播藉助互聯網技術,信息傳播變得更加迅速,實時接收信息,實時做出相應反饋已不再困難。
5、傳播內容多元化
從傳統媒介到新媒體,最大的變化同時體現在傳播內容的多元化和融合化,傳統紙質媒體通過平面展示文字信息、圖片信息,而如今,藉助新媒體形式,同時傳播帶有文字、圖片、聲音等等於一身的信息已成為可能,提高了信息量,提升了信息廣度。

9、中老年新媒體雙向盲區?

對不起,我不太了解這個,我不知道中老年的新媒體雙向盲區是什麼?

10、新媒體運營是什麼

新媒體運營,是通過現代化互聯網手段,通過利用微信、微博、貼吧等新興媒體平台工具進行產品宣傳、推廣、產品營銷的一系列運營手段。通過策劃品牌相關的優質、高度傳播性的內容和線上活動,向客戶廣泛或者精準推送消息,提高參與度,提高知名度,從而充分利用粉絲經濟,達到相應營銷目的。

新媒體是相對於報刊、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而言的新的媒體形態,同時,它是一個寬泛的概念,是基於移動互聯網,面向客戶提供信息和娛樂的傳播形態。

新媒體運營,是利用微信微博等自媒體平台進行品牌推廣,產品營銷;策劃品牌相關的、優質、有高度傳播性的內容和線上活動;向客戶廣泛或者精準推送消息,提高參與度,提高知名度,從而充分利用粉絲經濟,達到相應目的。

在自媒體高度發達的時代,每個人都是媒體的參與者,也可能成為一個媒體,所以這種新媒體運營活動應運而生,並且成為一種職業。

新媒體特點

當前所指的新媒體,是與社交媒介更為貼切的媒介形式,如微信、微博、論壇、SNS等等,更多的表現為自媒體,它們具有以下傳播特點:

1、傳播方式雙向化

傳統媒體信息傳播的方式是單向的、線性的、不可選擇的。表現為特定的時間內由信息的發布者向受眾發布信息,受眾被動接受信息,缺少信息的反饋。這種靜態的傳播使得信息流暢性弱,傳播效果不佳。而新媒體傳播方式是雙向的,每個受眾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樣也是信息的傳播者,進而互動性強,傳播效果明顯。

2、接收方式從固定到移動

無線移動技術的發展使得新媒體具備移動性的特點,通過移動互聯網技術,使得用手機瀏覽網頁、看電視等等實現動態化,不僅僅局限於固定場所。

3、傳播行為更加個性化

微博、微信、博客、播客等新的傳播方式使得每一個人都成為信息的發布者,個性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傳播自己關注的信息。傳播內容與傳播形式等完全是我的地盤我做主。個性化的傳播方式一方面讓眾人體會著發布信息,影響他人的快感。

4、傳播速度實時化

相對於傳統傳播媒介的傳播方式,新媒體的傳播藉助互聯網技術,信息傳播變得更加迅速,實時接收信息,實時做出相應反饋已不再困難。

5、傳播內容多元化

從傳統媒介到新媒體,最大的變化同時體現在傳播內容的多元化和融合化,傳統紙質媒體通過平面展示文字信息、圖片信息,而如今,藉助新媒體形式,同時傳播帶有文字、圖片、聲音等等於一身的信息已成為可能,提高了信息量,提升了信息廣度。新媒體運營

與新媒體是雙向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