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層政府應學會如何應對輿情危機
一、建立健全公開、透明的政務信息查詢機制,讓公眾享有更多的知情權。
首先,黨政領導幹部要樹立正確客觀的網路觀。網路是一個開放包容的共同體,它不是洪水猛獸。它是各種社會民智的肆意表達,是各種社會矛盾的放大暴露,更是黨和政府不可放棄的重要宣傳平台。要以自信和開放的心態,迎接網路時代的到來。其次,要始終強調各級黨和政府擔當「網路輿論領袖」的角色參與意識。宣傳幹部要主動擔負政府形象塑造、政府決策參與、收集民眾輿情、協調新聞媒體、發布政府新聞等職責,做到不缺位、不缺人。其三,各級政府部門要對其政務信息及時梳理分類,根據職責范圍,制定信息公開的規則和「閥門」。在特定背景下,允許信息的適度「外泄」。不做網路輿情的救火員,要做預警者和溝通者。譬如,在出台一項有關民生的重大政策前,可通過官方或民間網路平台進行話題設置,拋磚引玉,廣泛徵集民眾意見,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化水平。對可能引起較大爭議的工程類項目,允許部分「網路意見領袖」預先參與論證、激辯,而不是坐等網路輿論發酵後被動應對。
二、建立多維立體的基層宣傳工作新模式,讓網路平台和傳統陣地同步發聲。
首先,要以強勢氛圍烘托中心工作,引發群眾充分關切。其次,要以優勢媒體外塑政府形象,打造正面輿論發聲場其三,要以網路平台拓展宣傳渠道,鞏固壯大輿論陣地。通過微博、微信、政府網站等網路平台與群眾實現互動溝通,提升社會宣傳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其四,以優秀文化感召幹部群眾,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文化不分家,各級政府應佔領文化傳播的制高點,鞏固壯大積極向上的主流輿論,唱響主旋律。
三、建立快速響應和輿情研判機制,提升政府的執行力。
首先,網路問政要以高效執行力作為前置條件。當前,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開微博、微信已成為趨勢。這是踐行陽光黨務、政務,增加政府公信力的一個有效途徑。不要小覷一則短短幾百字的微博,有時卻能爆發出「原子彈」般的輿論威力。這也對政務微博、微信等微平台的管理者提出更高的要求。網上發布言論要兼顧影響力和公信力,更為重要的是政務機關本身必須具備高度的執行力。若網上說的一套,網下做的另一套,言行不一,反而落人口實,起到反作用。其次,政府部門必須建立高素質的輿情管理暨危機公關團隊。盡管公關活動在我國政府部門中的應用仍存有爭議,但越來越多的政府輿情危機案例表明,輿情管理與危機公關密不可分。作為政府部門,應對瞬息萬變的網路輿情,不僅要有一支快速反應的作戰隊伍,更應具備堅定的政治自信和執政底氣。輿情管理側重做好日常網路輿情的監測和研判,可以藉助多瑞科輿情數據分析站系統建立輿情應急響應預案;危機公關側重於突發事件的斡旋化解和輿論形象從負面向正面引導。簡言之,不僅要奪回互聯網上的「麥克風」,掌握話語權,贏得主動權,更要善於應用網路微「表情」,維護始終如一的政府良好形象。
四、尊重民眾在網路上的情緒表達,打造富有網路時代精神的新型政府話語體系。
在網路時代即將來臨之際,對於政府部門來說,必須要快速讓自己成長,才能早日走出被動應對的窘境。首先,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宣傳隊伍,是提升輿論引導能力的根本。宣傳工作者要「耳聽八方」、「眼觀六路」,多渠道了解民眾關切,吸納民意民智,才能問診把脈,運籌帷幄,實現有效傳播。基層宣傳幹部要懂網、用網,而不懼網。同時,充分發揮基層組織優勢,建立政策講解員、文明宣講員、理論學習輔導員、文化指導員、輿情通訊員等基層宣傳隊伍,向群眾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重大決策部署。其次,要建立一套嚴格可循的政務微博、微信等網路平台審批-發布-維護制度。加強政府網站、微信、微博等網路平台建設,挑選一批「有責任心、熟悉網路、精通政務」的人員來負責管理,確保「發布有人審批,日常有人更新,詢問有人應答」。在此基礎上,政府部門還要根據其管轄范圍和職能分工的不同,找準定位,打造特色,集聚人氣,爭創品牌。其三,在網路宣傳中建立生活化的新話語體系,貼近網民。輿論引導要堅持「以人為本」,這要求我們的宣傳必須具有一定的親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從網路宣傳內容的選擇上,要善於挖掘宣傳主題的新聞性和實用性,盡量選擇與群眾生活休戚相關的話題如服務信息、惠民政策等,滿足群眾的知情權。宣傳用語應多用生活用語,盡量口語化,語氣平和、公允,避免打官腔,說空話、套話,尤忌將政府公文不改一字直接轉發。要切實提高策劃和組織水平,增強主題宣傳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以群眾關心的話題切入,取得最佳的傳播效果。簡言之,就是用群眾聽得懂的話,說群眾最想聽的事。
2、如何強化地方政府全媒體時代的輿情應對能力
地方政府的輿情應對能力直接關系著官民關系是和諧還是對立,蟻坊軟體輿情監測系統中專心研究表明強化地方政屬府全媒體時代的輿情應對能力需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要在第一時間發布消息,表明態度。
搶在「第一時間」發布消息,至少向網民傳達了兩個信息:一是大家的關注引起了政府的重視;二是事件正在調查中,調查結果將及時公布。
二要迅速報告事實,謹慎報告原因
很多有經驗的領導人把「速報事實、慎報原因」,作為「快速反應」的一個秘訣。
但是事實可以快報,但原因 一定要慎報,除非證據確鑿,鐵板釘釘後,再來報告給公眾,才是權威信息。
三是一定要及時發聲。
說比不說好,早說比遲說好,自己說比別人說好,主動說比被動說好,這是應對輿情的不二法則。
3、如何正確應對輿論媒體,媒體如何引導輿論,新媒體時代
時下,在新媒體時代,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媒體正日益影響著檢察院的形象、聲譽和社會公眾對檢察院的信任。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想不想、會不會利用媒體與社會公眾進行溝通,已經成為新形勢下衡量檢察官執法能力高低的重要標志。只有以改革創新的精神迎接新媒體的挑戰,切實加強對新媒體傳播規律的把握,深入研究輿論引導規律,善待媒體,善用媒體,不斷提升新媒體時代網路溝通和輿論引導能力,才能為檢察工作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
一、提升新媒體時代輿論引導能力必須善待媒體,強化媒體意識。
在今天的開放環境與信息全球流動的條件下,要想有效應對人們的思想意識多元化帶來的挑戰,要想努力保持並增強檢察工作的輿論引導權,就必須充分認識新媒體的社會影響力,全面、客觀地認識新媒體給我們帶來的機遇和挑戰,轉變傳統的思維方式和工作習慣,不斷提高與媒體打交道的能力。
一是要更新觀念,善待媒體。要走出過去媒體宣傳容易泄露案情、對媒體敬而遠之的誤區,主動加強與媒體的溝通和聯系,善於研究媒體、合作媒體、關注媒體、藉助媒體,把編輯記者當朋友,做到感情上尊重、工作上支持,形成與媒體上下聯動、左右互動、協調高效、優勢互補的工作體系,做到檢媒聯動,實現互助雙贏,增強宣傳工作效果。二是了解媒體,提高運用新媒體的能力。要通過有針對性地舉辦情景模擬訓練、網路培訓班、輿情報告會、網路論壇等活動,讓領導幹部學會運用在線訪談、網路評論、即時通訊等方式,主動加強對新媒體運用知識的學習,熟練掌握新媒體的傳播規律,做新媒體時代的弄潮兒,不要做落伍者,不斷提高領導幹部特別是檢察宣傳人員運用新媒體的能力和素質。同時,還要把新媒體的建設和管理納入黨組的議事日程,健全組織機構,健全相關制度,規范新媒體的管理和運行,為做好新媒體的應用應對工作打下堅實的組織基礎。三是要正確看待媒體,自覺接受輿論監督。要充分意識到,面對媒體,積極的公開、主動的溝通,更能消除誤解,贏得民心,越著捂著、蓋著,越容易被動,滋生謠言。要不斷深化媒體意識就是監督意識的觀念,以更加坦誠的姿態面對公眾與媒體,進一步強化接受輿論監督意識,時刻做好接受監督准備,把接受監督作為改進工作的動力,時刻想到每一次執法辦案都在媒體監督之下,時刻注意維護好檢察院檢察官形象。
二、提升新媒體時代輿論引導能力必須善用媒體,打造網路宣傳新格局。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進步,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傳播途徑改變了人們的閱讀習慣。要增強檢察宣傳工作的覆蓋面和影響力,特別是提升新媒體應用應對能力,就要全力打造檢察門戶網站、檢察博客、檢察微博、檢察微信「四位一體」的宣傳格局。
一是加強檢察門戶網站建設,及時發布權威信息。要高度重視網路宣傳和檢務公開工作,建設好、管理好、使用好檢察門戶網站,把門戶網站打造成弘揚法治精神、宣傳檢察工作、普及法律知識、豐富檢務公開的有效載體。要針對隊伍建設、業務工作、檢務公開、檢察動態等板塊,專門設立與公眾互動空間,讓網民發表對檢察工作的意見和建議,讓檢察人員為網民解疑釋惑,做好正面引導工作。二是開通檢察博客,傳播檢察好聲音。要依託重要網站開設檢察院官方博客,及時向群眾宣傳檢察機關的重大活動、檢察隊伍和業務工作的重要成果,加強正面輿論的引導,傳遞檢察工作正能量,提升檢察機關的社會形象。三是開通檢察微博,加強與網民的互動交流。針對微博特有的簡短、閱讀方便的特點,根據受眾的需求和群眾的訴求,開展好發布檢察動態、解疑釋惑、接受法律咨詢和控告舉報工作。要用鮮活生動,群眾容易接受的語言,減少書面化、模式化的言論,拉近與群眾的距離,實現面對面的交流,鍵對鍵的溝通,使微博真正成為檢察機關與網民的交流平台。四是開通檢察微信,密切與社會各界的聯系和溝通。要通過微信平台,在「朋友圈」群發文字、圖片和視頻,展示檢察動態,接受法律咨詢,強化微信與微友的互動;建立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和副科級以上幹部的手機信息交流平台,定期通報檢察工作情況,以便更有效地接受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和社會各界人士的監督,切實履行好法律監督職責。
三、提升新媒體時代輿論引導能力必須強化引導,及時掌控網路輿論發展方向。
提升檢察機關輿論引導能力,要完善好涉檢輿情巡查、輿情報告、輿情研判、輿情引導四項機制,做到早發現、早研判、早引導、早控制,掌握主動權,打好主動仗。
一是建立監控巡查機制,第一時間發現輿情。在技術科、政治處應明確網路「巡視員」和「評論員」,在工作日的8點至10點、下午2點至5點、晚上8點至10點以及法定休假日,對各大網站、論壇進行「關鍵詞搜索」,全方位查找涉及本院的新聞報道,確保監測不留死角,適時進行實時監控。
二是可以藉助類似多瑞科輿情數據分析站輿情系統建立輿情即時匯報反饋機制,第一時間向黨組匯報。網路「巡視員」一旦發現網路輿情,要詳細、准確記錄輿情上網時間、主要內容、瀏覽和跟帖人數、群眾反應、點擊率等各項內容,在30分鍾內向黨組匯報。
三是建立分類研判機制,准確鑒定輿情性質。根據輿情反映問題的性質、內容以及影響力等,對輿情進行深入分析,做到把握關鍵,准確定位。對涉及本院的重大輿情,要迅速查找源頭媒體,在分析研判輿論熱點和輿情發展走向後,迅速向網路輿情處置領導小組報告情況並提出初步處置意見;要分析涉檢輿情的成因,與控申部門及輿情涉及的相關部門一道查明真實情況,並及時聯系有關人員,爭取最短的時間內做出正確反應,避免陷入被動。
四是建立及時應對機制,積極消除負面影響。要堅持積極回應,及時消除負面影響,防止事態擴大。及時與涉檢涉法網路輿情發生的源頭媒體進行溝通,做好解釋說明工作,力爭在源頭上控制輿情進一步擴散。最大程度爭取傳統媒體的支持,利用傳統媒體的公信力和權威性,發布最及時權威的信息,影響網路輿情的走向。必要時,協調宣傳主管部門,積極尋求互聯網管理部門、新聞單位、網路媒體的支持,採取適時召開新聞發布會等方式,公布事實真相,使不明真相的公眾了解事實,引導視聽,把握輿論導向主動權,共同化解涉檢網路輿情的不利影響。網路評論員要以普通網民身份按照統一口徑和指令,參與涉檢網路輿情討論,消除網民誤解,引領網上輿論導向。
4、政府輿情應對可以採取哪些措施?
政府的話可以尋求輿情專家的幫助,針對網路輿情發生後各級黨政機關缺乏針對性、科版學性的應急預案及權處置流程,為適應當前網路輿情的特點,輿情專家為客戶量身設計定製關於網路輿情的應急預案及處置流程,構建科學完善的輿情應對工作機制。
5、政府面對輿情如何處置
第一,進一步完善電子政務建設,搭建突發事件信息公開的主渠道傳播平台,使網路媒體更好地服務於突發事件信息公開。以應急管理政務內網、應急管理政務外網、應急管理公眾服務網及電子信息資源庫為基本架構,基本形成應急管理統一的電子政務平台,實現電子化、網路化的應急管理系統,完善電子政務內部和外部的辦公環境。
第二,及時公開突發事件信息,減少信息溝通環節和信息噪音。通過政府門戶網站,利用網路新聞、電子公告、網路論壇等形式及時、准確地發布突發事件的最新、最真實的消息,以此占據輿論的制高點,對公眾進行正確引導。同時利用多瑞科輿情數據分析站確定謠言的爆發點,遏制謠言存在的空間,幫助公眾正確認識網路輿情突發事件及其危害程度,提高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度。
第三,提高政府善用網路新媒體的技能,避免「瓦釜效應」。各級政府要正確認識和把握新媒體的特點和規律,主動接近和善用新媒體,藉助輿情監控系統多瑞科輿情數據分析站主動觀察網路輿情和民意的變化,加強運用新媒體管理危機的能力。同時,應充分警惕它可能造成的「瓦釜效應」。所謂「朝議無黃鍾,遂使街談盡瓦釜」,即在缺乏富有意義的重大議程時,由於商業利益驅使或某些不良趣味的誘因,一些卑微、瑣細的議題可能造成巨大影響,最終導致大眾輕信盲從和廣泛傳播。應該建立和完善網民舉報受理制度、網路新聞信息公眾評議制度,對網路新媒體傳播加以監督。 充分發揮微博的突發事件網路輿情引導功能微博的出現,使得個人成為信息發布與社交網路的個體終端,微博的傳播衍生出裂變性、主動性、即時性的特徵。微博開辟了政府發布信息的新通道。近年來,政府開設微博已蔚然成風,網路新聞發布會和網路新聞發言人也遍地開花,微博成為應急輿論引導的一線陣地。政府要善用微博,與時俱進,構建多渠道、多層次的信息溝通系統,重視微博的突發事件網路輿情引導功能建設。
6、政府如何對待網路輿情及提高應對能力應採取哪些措施
一、政府如何對待網路輿情:
樂思軟體認為: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路輿情已經成為影響社持續有序發展、維護社諧穩定的極重要素。各級政府應加強輿情監控,及時獲知輿情態,深刻分析輿情信息,形成具有價值的輿情報告,積極引導社會輿論,從而形成健康的輿論氛圍。
政府只有做好輿情監測,才能及時發現負面輿情信息,以啟動應對措施或者應急預案。 論壇、社區、博客、貼吧為網民發表言論提供了陣地,如果缺乏有效的監測手段,會造成突發輿論的大面積傳播,特別是一些負面言論,會嚴重影響社會和諧、破壞投資環境、損害領導威信,這類信息需要及早發現,及時處理。其次輿情監測還可以幫助政府及時了解民眾對於某事件、人物、或者部門的意見,發現通過正規渠道難以發現的信息,以輔助制定正確的決策。
二、如何提升政府的輿情應對能力:
1、「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領導幹部應當了解互聯網,這是正確應對的基礎。一要加強學習。了解並掌握互聯網的一些基礎知識,運用互聯網技術的一些基本技巧。二要了解網路輿論。要看得懂網路輿論,知曉網路語言的基本含義。能對網路輿論的性質作出基本的判斷,正確區分出一般網路輿論、網路群體性事件、網路謠言。知曉網路輿論的發展規律,網路輿論產生的載體,網路輿論產生的現實背景。三要了解並掌握與網路媒體打交道的基本的技巧。發表具有傾向性的觀點時要進行充分的思考,不成熟的不講,不合理的不講。
2、「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網路輿論雖然產生並流傳於網路上,其根源還在現實生活。因此,正確應對網路輿論,加強日常工作的處理是重要一環。首先,領導幹部要加強自身素質建設。要對時代背景有基本的判斷,准確的理解並掌握上級的精神,不說、不做與時代精神、發展趨勢和上級精神相違背的話、相違背的事;對所主管或分管的工作瞭然於胸,不說外行話;時刻提醒自己注意自己的領導幹部身份,不說與自己身份不符的話;時刻牢記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說與黨的基本政策、基本信仰相違背的話;不斷的聆聽並吸收群眾意見,尊重民意,不說「雷人」的話。
其次,要創新政府新聞機制建設。包括建設好並充分發揮好新聞發言人制度的作用,堵死流言產生的現實途徑;建立健全網路新聞發言人制度,定期的、有針對性的對群眾共同關心的問題釋疑答難;加強與網友的溝通,採取「做客」、與網友網上聊天等形式,主動的說明問題;加強政府網路平台的建設,主動設置話題,主動的引導網友。五要加強網路信息的回應工作。
第三,要做好信息公開工作。主動公開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涉及到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一些決策的結果,並做好充分的解釋工作。
第四,要建立健全網路輿情監督機制。針對一般性的網路輿論,要知曉,能判斷,有回應。要特別注意網路群體性事件的監控,對網路群體性事件要做到有預案、有應對、有措施。
3、「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應對網路輿論要注意方式方法,正確的應對措施才能產生預期的效果,這是應對網路輿論的落腳點。具體要做到四個「堅持」:
堅持第一時間處理的原則。對網路輿論,特別是網路群體性事件,一定要第一時間知曉,第一時間應對,不能拖拖拉拉。堅持開放的原則。網路在上達民意、公開訴求、輿論監督、參政議政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和重要。網路已成為作為社會公眾一部分的網民群體最為直觀、便捷、互動、順暢的參政議政平台,要讓網友充分的發聲,這既是政府的職能之所在,也是政府應盡的義務;堅持包容並蓄的原則,對於合理性的建議和意見,要有針對性的進行吸收,一時做不到的,吸收不了的,要進行充分地、合理地解釋,解釋要盡量做到詳細,不但要講清楚為什麼沒有採納,而且要講清楚在什麼條件下、經過多長時間會採納,同時,還要講清楚已經或即將採取的具體措施;堅持依法處理的原則。
7、政府如何對待網路輿情及提高應對能力應採取哪些措施?
輿情監測軟體只是輔助的作用,可以及時發現輿情信息,讓政府人員更快的進行處理解決,這類的產品市面上很多,比如北大方正、TRS、中科新天等等
8、新媒體環境下遭遇「執法輿情危機」如何應對?
提高輿情危機應對意識和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提高政府公職人員的法治思維、法治意識和行政執法能力,盡量以合法合 理站在人民群眾利益的角度處理事情。在輿情危機發生以後,要積極作為,重視與媒介、公眾和當事人的溝通,做好輿 情危機公關工作,利用各種媒介和渠道發布權威信息,合理引導輿論,通過學習依法行政中面臨的問題和解決途徑,規 避執法過程中可能遇見的風險,正確管理新媒體環境下的突發輿情、應對和化解危機,在執法過程中運用法治思維,全 面提高行政執法人員的行政執法能力。
9、怎樣有效應對處置新媒體環境下的網路輿情?
對於新媒體環境下的網路輿情要注意有效的遏制和有力的引導。要積極倡導正能量。
10、全媒體時代,如何積極有效應對網路輿情
全媒體時代,如何積極有效應對網路輿情
業界認為媒體微博主要有三個功能:形象塑造、關系建設、公共信息服務。微博有很多優點,諸如穩定、簡單、快捷;但微博也有其致命缺陷,例如其龐大、廣泛、不確定的受眾面讓用戶不好把握這樣的多元互動。基於視野窄化的原理,從個人情趣愛好出發,微博用戶會選擇具有某些一致性的人進行關注,這種用戶偏好聚合下的自我的議程設置,逐漸形成一個輿論群體。要想使得自我議程設置成為公眾議題,媒體微博必須要善於分析自身受眾心理,發布適合一部分受眾的內容,不斷提高粉絲的參與度。媒體微博在運營時要注重策略調整,通過形象塑造、信息推送、意見領袖、話題策劃等策略增加自身微博的影響力。
微博言論空間的自由性及巨大的發表空間極大地促進了信息的公開透明,其裂變的傳播效果增強了微博輿論監督功能。媒體微博在其傳統媒體的強大的影響力基礎上提高了信息的實效性,通過強互動凝聚輿論力量,在熱點事件當中自成一派,引導輿論走向,形成密集的監督網。在新媒體時代,如何做好輿論話題的引導,如何掌握主動權,這是我們當下急需的。
一、學習認識新媒體,進一步認識新媒體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新媒體有著明顯不同於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媒體的特性,認清這些特性,才能更好地把握機遇、迎接挑戰。新媒體在信息發送上具有即時性。傳統媒體反映的是新近發生的事實,而新媒體卻能將正在發生的事實瞬間告知公眾。這給黨和政府的執政能力帶來了新的挑戰,政府部門和傳統媒體必須轉變觀念,學習認識新媒體,通過新的傳播渠道及時發言、傳播資訊。一些政府部門已經開設了官方網站、博客、微博等,積極疏通傳播渠道。事實證明,善於運用新媒體,及時回應民意訴求,對密切與群眾的關系,對提升自身影響力,都十分有利。
新媒體在信息傳播上具有互動性。無論是參與網上討論、轉發手機簡訊,還是轉載網路言論,受眾常常集信息的接受與傳播於一體,傳統媒體時代「我播你看」的單向流動,正向「全民參與」的傳播模式發展變革。這帶來了傳播內容的極大豐富,各種信息都被拓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社會思想意識加速多元化,傳統的輿論引導格局正經受著深刻的沖擊。新媒體的出現,既為公眾參與政治生活開辟了新通道,也為黨和政府與公眾之間的良性互動提供了無限可能。領導幹部需要改變執政理念與方式,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和途徑,搭建起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優化決策流程和執政方式的新平台,及時、全面地與公眾溝通。
新媒體在信息接收上具有集群性。集群式接收、個性化傳播是新媒體的又一明顯特徵。不同年齡、收入、職業、興趣的人們在對信息的鑒別、篩選上,具有一定范圍內的趨同性,這種趨向促進了新媒體的發展,新媒體的出現又加速集群性進一步走向深入。輿論格局的變化,對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繼續延續以往「批量生產」式的傳播方式,傳播效果必然要大打折扣。
二、善於運用新媒體,是提高輿論引導能力的新突破口
置身新媒體時代,怎樣更好地傳播主張、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怎樣更好地化解矛盾、在危機事件發生後掌握主動地位,怎樣更好地聽取群眾呼聲、進一步改進工作,都是擺在執政黨和各級政府面前的重要命題。媒體技術、傳播手段的更新,為進一步聯系群眾、更好地服務群眾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一要合理設置議程。傳統媒體主導的傳播形態,其特點是「一對多」,媒體往往能夠引導和控制輿論,起到議程設置的作用。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如果點擊率夠高、轉發量或轉載量夠大,普通人的言論一樣能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引發社會大討論,傳播形態變為「多對多」。研究發現,在新媒體環境下,媒體與受眾之間存在著雙向互動設置議程的復雜關系。這就要求執政黨、政府部門必須遵守新聞傳播規律,主動出擊,善於運用傳播技巧,使媒體願意圍繞自己發布的信息進行報道,並通過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間的互動,產生放大效應,合理地為公眾設置議程。
二要處理好突發事件。突發事件消息的瞬間廣泛傳播,是新媒體凸顯威力的重要表現。然而,怎樣恰當處理好突發事件消息的發布,一直以來都是政府部門深受困擾的一個問題,新媒體的介入,使這種困惑更加凸顯。當前,新媒體逐漸成為熱點新聞的首發媒體,而政府部門和傳統媒體卻頻頻在第一時間失語。公眾被具有震撼性的消息「擊中」後,很快開始參與各種猜測和討論,這固然印證了新媒體傳播之快、影響之大,但從某種程度上來看,也是權威解釋缺席後情緒焦慮的一種反映。在傳播技術足以顛覆傳播形態的今天,不敢說、不願說、說不好都需要摒棄和改變,人們呼喚政府部門改變心態,尊重公眾的知情權,真正從有利於事情解決的立場出發,在提高執政能力和水平的前提下,利用好新媒體這支利器,將事件真相和處理結果及時告知公眾,平息不實傳聞,主導社會輿論。
三要做好輿情分析。從根本上講,網路輿情監測要求達到實時性、全面性和准確性。多瑞科輿情數據分析站能滿足系統輿情信息服務市場三個要素,實時性:輿情獲得越早,給應對和處置留下的餘地就越大,而網路輿情的發展往往是爆發式的,機會稍縱即逝,一旦錯失最佳時機將追悔莫及;全面性:網路輿情容易攻其一點,不及其餘,信息量大,容易使很多重要信息被忽略;准確性:海量信息條件下,如何准確地掌握問題核心,不為紛擾所困,是得出正確判斷的關鍵。「輿情是社會的脈搏」,隨著網民隊伍不斷壯大,網路輿情越來越受重視。源自網路的言論和現實意見相互影響、融合,往往成為社會情緒的晴雨表。由於參與的門檻低,同時具有一定的隱匿性,網路輿情某種程度上更為真實地反映了大眾心聲。善於傾聽,及時捕捉網路輿論熱點,了解不同階層群眾的想法和願望,並對公眾的訴求整理、吸納之後轉化為決策依據,對密切黨群關系、構建和諧社會,都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三、善於管理新媒體,打造積極健康的話語場
新媒體發展迅猛,出乎很多人的預料。人們在為它推動公眾知情權、參與權建設叫好的同時,也逐漸認識到,作為一種技術手段,它需要接受相應的監督管理,規避可能帶來的弊端。首先要正視新媒體時代的輿論特點。匿名發言會降低傳播者的責任感,致使網路上出現一些不負責任的言論;身處信息爆炸的時代,很多時候人們來不及辨識事實真相,就開始表態發言,加速了不實消息的散播;有的網站或網民為了提高點擊率,將一些垃圾信息、不健康不道德的信息也放到了網上……網路傳播的即時性、廣泛性在這些時候「助紂為虐」,致使網路輿論走向暴力和失范,網路監管也成了一個世界難題。其次要加強立法,促進新媒體健康發展。很多國家都在網路安全、信息自由、未成年人上網保護等領域進行了立法。當前急需建立和完善與新媒體直接相關的法律制度,將新媒體置於相關部門有效監管之下。新媒體存在的輿論風險,不僅需要執政黨和政府部門高度關注,公眾也需對此廓清認識,提高媒介素養。要使公眾了解,在享受言論自由的同時,虛擬世界同樣也要講大局、負責任,網路世界中的個人言行,一樣要接受法律法規的監管。監督的作用體現在一方面優化自媒體輿論生態,另一方面培養網民的權利意識,鼓勵網民以公開的、合法的途徑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綜上所述,新的傳播格局,給傳統媒體帶來了極大挑戰,但挑戰與機遇往往並存。適時開通微博,利用這個傳播平台,給信息插上飛速傳播的翅膀,粘合更多的網友擴大自己的網上陣地,從而在這個網路輿論場中查知民意、發出聲音、引導輿情,這是時代賦予傳統媒體的使命,更是傳統媒體轉型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