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神舟七號出艙短視頻

神舟七號出艙短視頻

發布時間:2021-02-23 12:00:46

1、神舟七號在出艙前,有火災報警,怎麼回事。

當時在出艙過程復當中,聽到返回艙制航天員報告有著火點,說實話我們心情非常緊張。但是後來說是軌道艙有著火點,我們反而輕鬆了,那時候艙門打開了,和真空環境相通的,不可能著火,沒有氧氣,經過查實是感測器虛警,對以後飛行任務不會有任何影響。

2、神七航天員出艙視頻下載地址

1.發射下載地址(CCTV-新聞版)

http://v.cctv.com/flash//wwwwxinwen/2008/09/wwwwxinwen_300_20080925_112.flv

(CCTV-1版)

http://v.cctv.com/flash/commflv/none/2008/09/26/community1222412669304.flv

2.出艙下載地址(CCTV-4版):

http://v.cctv.com/flash//wwwwxinwen/2008/09/wwwwxinwen_300_20080927_83.flv

3.神七飛天68小時全程回顧下載地址(CCTV-4版)

http://v.cctv.com/flash/commflv/none/2008/09/29/community1222654395805.flv

可使用暴風影音播放.

3、《神舟七號全記錄_神舟七號-太空任務》視頻下載

優酷網上有呀。地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Q0NjY4NjA=.html
怎麼不能下載呀?暈死了,你內不會下吧容

4、神舟七號發射視頻

基本信息】
全國政協委員、載人航天火箭系統顧問組組長、「神舟」五號火箭總指揮黃春平表示,「神舟」七號發射時間將推遲半年左右,原定2007年的發射計劃將拖後到2008年。與「神舟五號」、「神舟六號」不同,「神舟」七號火箭在研製上的關鍵點是宇航服和氣閘艙。因為「神舟」七號將實現太空行走,航天員能否從艙內氣壓驟然適應真空環境,氣閘艙和宇航服扮演了重要角色。
編輯本段【飛船簡介】
王兆耀2008年9月24日下午14時30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總指揮部新聞發布會上,受「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總指揮部的委託宣布:9月25日21時07分至22時27分直接發射,進行載人航天飛行。屆時中國航天員將首次出艙進行太空行走。當前,氣閘艙等核心技術難關已被攻克,整船已進入綜合測試階段,用於發射神舟七號飛船的長征二號F火箭預計在2008年12底前完成全箭總裝。據悉,「神舟七號」時的太空行走對航天員的考核要求更高。由於航天服內的壓力比正常情況下低,有可能會使人體組織內的氮氣釋放,在血管內形成氣栓,導致減壓病,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因此航天員在穿好航天服以後,必須在氣閘艙內充分吸氧,協助工作的航天員回到內艙(即軌道艙),關閉內艙門,然後氣閘艙開始泄壓到真空,與飛船外的真空狀態保持一致,此時航天員可以出艙活動。而完成艙外任務回到艙內時,還要對航天服進行一定的減壓,再對氣閘艙充氣。szqh
「航天員出艙活動是一項高難度、高風險的活動。」專家介紹,「神舟七號」時的太空行走要求航天員必須在地面做充分的試驗和訓練,其地面訓練一般在一個對比重有一定要求的中性水池裡進行。這種水池通常建在大型的試驗房裡面,把航天器放在水池中,利用水的浮力模擬太空的失重現象,然後航天員在水池裡面進行出入艙和艙外操作訓練。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張慶偉表示,未來的神舟七號飛船,不會是神舟六號的簡單重復,突破許多關鍵技術。發射神舟七號飛船的仍然是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此前這種火箭已經成功地將六艘神舟飛船送入太空,具有成熟的技術基礎。目前新一枚運載火箭元器件的采購與生產已經展開,火箭總設計師荊木春說,這一次他們將採用質量更高的元器件。針對前幾發火箭的飛行情況,科研人員還將對這枚火箭進行局部改進,來進一步提高火箭的可靠性。此外,他們還考慮在火箭上增加一些攝像頭。
從神舟七號開始,我國進入載人航天二期工程。在這一階段里,將陸續實現航天員出艙行走、空間交會對接等科學目標。整個二期工程的所有發射任務全部由長二F火箭擔任。
【飛船發射報道】
為了讓更多的人能通過網路全方位一體化地了解此次發射,飛天熱線網站將全程跟蹤報道此次神七飛天,讓更多的通過網路了解飛天,了解飛天的故鄉
9月25日21時10分04秒988毫秒,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點火,神舟七號飛船升空。
遙測信號正常 [21:11]
火箭飛行正常 [21:10]
逃逸塔分離 [21:12]
助推器分離 [21:12]
USB跟蹤正常、雷達跟蹤正常。 [21:14]
整流罩分離 [21:13]
青島發現目標 渭南USB雷達跟蹤正常,遙測信號正常。 [21:15]
青島USB雷達跟蹤正常,遙測信號正常。
雷達跟蹤正常,遙測信號正常。(21:20:38)
神七飛船點火後583秒,飛船與火箭在高度約200公里處成功分離,雷達跟蹤正常,遙測信號正常。(21:21:40)
聽到「船箭分離」的消息後,指揮廳里的工作人員紛紛鼓掌表示祝賀。三名航天員表情輕松,正在認真閱讀操作手冊。 [21:21] (21:22:04)
飛船太陽帆板正常打開。 [21:22]
神七載人航天總指揮部剛剛宣布,神七飛船進入預定軌道,發射成功;航天員向北京飛控中心報告身體感覺良好。人民網(21:26:12)
遠望五號跟蹤正常(21:30:22)
飛船正常入軌。(21:31:24)
【細節信息】
航天員像開飛機一樣駕駛「神七」
中國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介紹說,「神六」兩名航天員13日先後進行開關艙門、穿脫壓力服、穿艙、抽取冷凝水四大項「在軌干擾力」實驗,結果表明航天員較大幅度動作對飛船姿態影響微小,飛船姿態保持良好。飛行在太空中的航天員費俊龍獲知結果後,第二天就在飛船上連續做了4個前滾翻。張柏楠說,這是航天員自己在游戲,不是事先安排的。此次空間飛行結果表明,從剛升空到准備返回,費俊龍和聶海勝任何時間都能正確發出指令、准確控制各種設備,艙門開關等動作較大的操作也能一次成功。張柏楠介紹說,有了這次實驗的基礎,「神七」將安排航天員「像駕駛飛機一樣駕駛飛船」!
「神七」航天員准備展開太空行走
戚發軔院士認為,人上天不是旅遊,是完成對空間環境的研究、開發、利用。以前楊利偉只是第一步去試一試,要想完成這個任務必須多人多天,比方說要去組裝一個空間站或者修理一個衛星,人就得出艙,出艙起碼得兩個人。以後要去空間站坐運輸工具去,要對空間站進行對接,打開門以後把裡面的人接出來。從國外來講,他們花了很多次的試驗來做這個事情,現在按照我們的計劃,「神七」希望人能夠出艙,老百姓的話叫空間行走。「當然出了艙還有離艙多遠?也可以離得近一點兒,也可以離得遠一點兒。」戚發軔院士說,下一步我國就要解決交會對接,交會對接起碼得有3個人。所以我們飛船要有這個能力:3個人在天上待7天,上去的時候可以帶300公斤的東西,回來的時候可以帶一百公斤的東西。假如這次很成功,就不需要再試兩人多天,那我們下次就出艙了。戚發軔院士認為,將要出艙的「神七」必須在神舟六號的基礎上解決兩個比較大的問題。現在航天員有一個密封艙,在這個艙里穿航天服。離開這個艙就沒有了空氣,所以航天服本身就必須能供給氧氣。第二是沒有溫度控制時,航天服能保證他正常的溫度,所以這個航天服就相當於一個小型的密封艙,這方面挺復雜的。更高級的航天服還可以裝上發動機,一點火就走了,相當於一個小飛船一樣,要出艙得具備這幾個條件。戚發軔院士說,將來我們船上要有一個氣閘艙,人穿好航天服進去,把門關上,把外面的門打開出去,假如一打開門氣就放光了,所以有一個氣閘艙。「我只是說兩個主要的,作為航天員有一個艙外的航天服,作為我們飛船來講,得有一個氣閘艙,要保證原來的艙里保證有一個大氣壓。」
「神七」 能搭至少3位航天員
「神六」火箭系統專家顧問組組長黃春平介紹說,到「神七」時,飛船的容量會相應增加,會上3名航天員。根據任務的變化,運載的飛船產品重量在增加,因此對火箭產品的要求推力也相應增加。「神六」發射飛船有效載荷是8噸多,將來有效載荷要擴大。新的大型運載「神七」的火箭方案已經制訂完畢,正等待國家批准。目前部分產品已經出來了,樣機都有了。但是還要進行大量的地面試驗。從1999年起,黃春平先後擔任了神舟一號到神舟五號的火箭系統總指揮。
「神七」飛船要進行精裝修
中國工程院戚發軔院士介紹說:「我給你舉個例子,就像我們有個毛坯房,買房子買個毛坯房,你是一家三代同居還是小兩口,就根據你這個要求重新裝修,毛坯房都一樣的,基本外型絕對不會有變化,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不會有變化,但是里邊一開始就楊利偉一個人,也不要廁所,也不要廚房,也不要睡覺的地方,現在兩個人了,有廚房、有廁所,到3個人的時候,比如說我們要搞交會對接的時候,以後要出艙了,基本上構型不會變,內裝修是要變化的,而且是精裝修。」
「神七」上會不會有女宇航員
未來的「神七」上會不會有英姿颯爽的首批女航天員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國際太空》雜志副主編、中國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龐之浩教授做客人民網時說,我國將從明年開始選拔女航天員,選拔和培訓一個航天員需要3到5年的時間。而他預測「神七」在兩年以後發射且可能進行首次太空行走試驗。這也就意味著「神七」不可能有女航天員上天。
編輯本段【航天實驗】
中國科學院披露載人航天實驗內容
中國科學院有關負責人表示,載人飛船工程應用系統的主要任務是開展空間對地觀測、空間科學及技術實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一階段)應用系統的目標是大力推進和發 展我國空間科學與空間應用技術,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有重要價值的貢獻,同時為今後有人參與的空間科學與技術實驗打下基矗。
其中,「對地觀測任務」是以與國際同步發展先進空間遙感器及開拓地球系統科學研究為目的,確定了中解析度成像光譜儀器、多模態微波遙感器(包括微波高度計、輻射計和散射計)、地球環境監測和遙感應用研究等在軌實驗和應用任務。地球環境監測包括太陽常數監測、太陽和地球紫外輻射監測以及地球輻射收支探測。遙感器應用研究為我國遙感應用技術的發展奠定基礎;開展成像光譜技術和微波遙感技術在海洋、陸地和大氣方面的應用研究和應用示範。
「空間科學研究」安排了空間生命科學、微重力科學(包括空間材料科學項目,微重力流體物理研究項目),還有空間天文項目、空間環境預報和監測任務,目標是全面提高我國空間科學水平。「空間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研製了多種空間實驗設備,開展空間生物學效應研究、空間蛋白質結晶、空間細胞培養、空間細胞電融合以及空間蛋白質和生物大分子分離純化等研究;「空間材料科學研究」研製多工位晶體生長爐和晶體生長觀測裝置,開展二元和三元半導體光電子材料、透明氧化物晶體、金屬和合金等材料研究和空間生長,研究空間晶體生長動力學;「空間環境預報和監測」研究可以建立空間環境預報中心,發布長期、中期、短期空間環境預報和警報,進行效應預測,保障航天員、載人航天器和空間設備安全。
編輯本段【實施計劃】
未來幾年內我國的航天技術發展實行「三步走」計劃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工程總體室主任王忠貴向記者揭示了我國航天技術發展在未來幾年內的「三步走」計劃:「神舟七號」飛船將於2008年升空,它肩負的使命是實現航天員太空行走;2009年至2011年之間,「神舟八號」飛船將帶著一項更重要的任務升空,在太空中完成交會對接;而航天技術發展的第三步就是建立空間站。
編輯本段【系列消息】
專家稱女航天員肯定不會乘神舟七號上天 2005年12月19日
「神七」要「組團」遨遊
從神舟五號到神舟六號有了一個飛躍,那就是由一人上天變成二人升空,由一日游變成五日游,這樣的飛躍讓人不禁會問:那「神舟」七號會是幾個人在太空?又要變成怎樣的模式呢?對於這個問題,王慶仁告訴記者:「對於『神舟』七號,我們可能會派一個團隊上去 『度假』,但是無論幾人幾天,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完成一項人類出艙的使命,也就是說『神七』人要出艙,進入太空。」
對於具體的難度,王慶仁表示:「這樣做的難度極高,要解決的技術關鍵就是要把宇航員的衣服變成一個『衛星』」,對此,王慶仁進一步解釋說:「因為宇航員在太空艙的時候,一切賴以生存的條件都很齊全,但當出了艙之後,這些條件都沒有了,而且太空的輻射極其強烈,而這個輻射又是人類無法承受的,所以這個時候,宇航員的衣服就要變成可以保護宇航員的太空艙,如同一顆小型衛星在太空飛行。這個項目是具里程碑意義的,目前還在研製階段。」
女性「飛天」還需時日
「神六」之後,媒體一直熱炒的話題之一就是「神七」會出現一位女航天員,但王慶仁明確告訴記者:神舟七號一定不會有女航天員出現。對此王慶仁老師解釋:「對於航天員的要求是相當高的,不僅僅是會開飛船那麼簡單,還需要很多其他諸如心理,經驗,應變等等諸多方面的要求,而這些要求是極高的。我們現在的確招收了一批女航天員,但她們現在只是在飛行大隊學習,連模擬的飛行都還沒有做過,更別說是真實的飛行,所以對於這樣一批女航天員來說,要成為一名楊利偉、聶海勝、費俊龍這樣的航天員還要等上一陣子。對於她們來說,其中的大部分將會成為航天方面的專家。」
「神七」費用低於「神六」
「神六」的成功,很多人都關注地問,它到底花了多少錢?對此,王慶仁透露說,「『神六』我們的總花費是9億元人民幣,其中,『神六』宇航服造價就300萬。」王慶仁表示,中國絕對是用有限的投資來取得更好的效果的,「所以擺在中國航天人面前的一個比較重要的任務,就是用有限的經費取得世界上比較公認的成果。」
對於「神七」費用的問題,王慶仁向記者透露:『神七』的花費應該少於『神六』。因為我們『神舟』系列航天技術的主體研製工作已經完成,所以『神七』是在已有基礎上的研製,花銷會相應少很多。」
就在一個月前,首部反映載人航天工程的電視劇《神舟》在全國熱播,但是看完這部電視劇的專家們卻是有點無奈,王慶仁說,「我們幾個同事是在一起看的,看完之後我們都笑了,因為裡面的錯誤真是讓我們很無奈,我們只有苦笑。舉個最簡單的錯誤吧,就像裡面的一個女主角,一直把『航空』和『航天』的概念混在一起說,前者指的是飛機,而後者才應該是我們說的『航空航天飛船』,也就是現在大眾所說的『神六』之類,從這里我們看到其實他們對航空事業的不理解,而很多時候我覺得現在的中國人常常做事情一窩蜂,什麼火追什麼,很多人看《神舟》電視劇也像追星一樣,但很快就會冷下來,這也是一個輿論的引導問題,我還是希望大家可以冷靜地看待我們的航空航天事業。」
編輯本段【發射時間】
◇ 發射時間:
2008年9月25日21:10:04發射。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6日宣布,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總指揮部6日召開第一次會議決定,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將於9月25日至30日擇機實施。神舟七號飛船於9月7日開始加註推進劑。
這位發言人說,執行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各大系統已進入最後准備工作狀態。神舟七號飛船、長征-2F運載火箭、艙外航天服和伴飛衛星等產品已完成發射場區的主要測試工作,發射場、測控通信、著陸場等地面參試系統已基本完成任務實施的各項准備。航天員飛行乘組在發射場進行了人船箭地聯合演練,操作技能熟練,身體和心理狀態良好。
神舟七號飛船加註推進劑後,將與火箭對接並垂直轉運至發射工位,進行最終狀態檢查和確認。在任務總指揮部決定加註火箭推進劑後,擇機實施飛船發射。
神七太空漫步定於9月27日16:30左右進行
編輯本段【發射條件】
無降水、地面風速小於每秒8米、水平能見度大於20公里;
發射前8小時至發射後1小時,場區30公里至40公里范圍內無雷電活動;
船箭發射所經過空域3公里至18公里高空最大風速小於每秒70米,此外發射前後9小時不能有雷電。
「神七」首選發射時間為2008年9月25日。中國載人航天火箭系統顧問組組長黃春平11日對有關媒體表示,「神舟七號」載人飛船首選的發射時間是2008年9月25日晚上9時10分左右。
「神五」、「神六」和 「嫦娥一號」的發射時間均在10月中下旬,而「神舟七號」的發射將提前到本月底升空。有關專家透露,9月和10月均有較適合發射窗口,但因「神七」將執行太空行走任務,9月底升空時的太陽夾角更適合太空人出艙活動,能令飛船在最短時間內見到太陽,保證太空人出艙作業時有陽光。
發射載人航天的最佳氣象條件主要包括:無降水、地面風速小於每秒8米、水平能見度大於20公里;發射前8小時至發射後1小時,場區30公里至40公里范圍內無雷電活動;船箭發射所經過空域3公里至18公里高空最大風速小於每秒70米,此外發射前後9小時不能有雷電。
黃春平表示,能否如期發射,主要是看當時的發射場天氣等情況。小雨和氣溫一般都不會影響飛船的正常發射,但大風則可能導致飛船推遲發射,因為風速超過火箭的承受能力後,將有可能改變其飛行方向。
黃春平透露,航天員太空漫步就會在飛船進入軌道運行,環繞地球超過五圈之後進行。
「神五」、「神六」升空入軌後,均無法拍攝到飛船在太空中的外景照片,當時的電視直播也僅限於艙內。而「神七」釋放伴飛小衛星後,將能彌補這一缺憾。據專家介紹,小衛星可近距離環繞,伴飛,因小衛星安裝有CCD立體相機,可提供飛船在軌飛行時的首張三維立體外景照片和太空人出艙活動的即時畫面。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龐之浩表示,在國際上,不管是白天發射還是晚上發射,兩種情況都存在。
編輯本段【「神七」航天員】
神舟七號太空船已於9月25號發射升空,進行中國航天首次太空漫步的是曾經2次入選神舟計劃的航天員翟志剛。
神舟七號太空船3名正選太空人包括入選過神五及神六計劃的翟志剛、以及2名也曾經入選過神六的隊友劉伯明與景海鵬。
當中執行出艙任務的是翟志剛,第一備選是劉伯明。42歲的翟志剛是黑龍江齊齊哈爾市龍鄉縣人,1985年加入空軍,有超過1000小時的安全飛行記錄。
神舟七號在本月25號晚上9點到10點鍾升空。而26、27號兩天的下午到傍晚是最適合出艙的時間,到時2名航天員會進入軌道艙。由於太空衣非常重,造價超過1億元人民幣,要另外一個人幫助才可以穿上。這一太空漫步將大約進行40分鍾。航天員身上將會連接著2條生命線。太空衣是以俄式太空衣為基礎研發的,提供氧氣、壓力、電源和通訊等設備,出艙以後航天員身邊還會放一個伴飛小衛星,上面有攝像鏡頭,全程直播太空漫步。如果這項技術成功,將會是中國航天科技當中一個突破。而升空後大約68小時,會完成所有實驗。28號下午飛船將返回地球。
神舟七號即將發射升空,目前已經完成最後一次火箭和遙測系統檢測。而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內外全面提升了警戒級別,連同附近的軍用機場也加強了保安,雷達以及各種偵測儀器已經投入運作,做地面、上空等多方面的部署。
雷達不停地偵測,天空、地面全面加強布防,這個軍用機場距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約100公里,是前往發射中心的必經之路,也是發射中心外圍的另一層保護網,確保神七發射任務准備工作做到萬無一失。上兩次神舟五號及神舟六號升空時,國家領導人都由北京親臨酒泉發射中心,觀看發射過程,他們都是先抵達這個軍用機場,再轉車到發射中心。由發射中心到軍用機場范圍已經全部列為了軍事禁區,航天路面全面封鎖,這一帶也禁止任何人停留,更加嚴禁拍攝。神五、神六及神七都是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但保安明顯一次比一次加強。通往航天城的檢查站由以往只有一兩個增加到三四個,每天檢查站都有武警和解放軍戒備,所有由航天路前往發射中心的車輛都必須有通行證才能放行,司機和乘客全都要登記證件。
最終,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飛天,翟志剛有望太空漫步,第一備選是劉伯明。
失重對航天員生活的影響
人長期生活在地面有重力的環境里,一旦進入失重環境,就會感到生活習慣不適應。為此,對航天員的生活須採取各種措施:為航天員設計緊身服裝,因為肥大的衣服會漂浮起來;對座艙中的物品加以固定,避免自由漂浮;食物塊破碎或表面掉下的粒屑,會飛揚起來,鑽進航天員的眼睛、鼻子,甚至吸入氣管,引起生命危險,因此航天食品要做成塊狀,一口一塊;飲水時要用管子通入口中,防止水珠進入氣管;洗漱濺水,須用吸水器吸干,以防止水珠聚積在空中,造成危害;航天員睡覺須用帶子或睡袋把自己捆住;在失重條件下行走時,航天員須穿用帶鉤的鞋子,能掛住網格狀的地板(天花板)。
失重對人體的生理影響
人長期在地面重力場內生活,地球重力吸引血液向下流動。在失重環境中,血液重新分配,下肢血量減小,頭部血量增多,航天員的收縮壓一般比飛行前升高2000~2666帕(15~20毫米汞柱),平均動脈壓升高1333~1600帕(10~12毫米汞柱),靜脈壓也上升,舒張壓則下降。失重使流體靜壓梯度消失,中心靜脈壓和心房壓力增加,刺激這些部位的容積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排尿量增加和水分及血漿量減少(約10%)。尿中排出的鈉、鉀離子增加。在失重環境中,人體骨骼受力減少,時間一久,肌肉萎縮,骨骼也會變得鬆脆,特別是失重會引起骨骼內鈣、磷鹽的喪失,使航天員返回地面後變得軟弱無力。失重還會引起紅血球減少(8%~17%),白血球增加,T淋巴細胞減少,免疫能力減退。在失重環境中,大多數航天員還會發生前庭-植物神經反應,引起航天運動病和空間定向障礙,出現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出、暈眩,影響工作能力。這種症狀常在航天的頭一周內發生,隨後症狀消失。
編輯本段【總指揮部成員】
中央軍委委員、總裝備部部長、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神舟七號任務總指揮部總指揮長常萬全,總裝備部政委、神舟七號任務總指揮部副總指揮長遲萬春,總裝備部副部長、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神舟七號任務總指揮部副總指揮長張建啟,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神舟七號任務總指揮部副總指揮長陳求發,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神舟七號任務總指揮部副總指揮長陰和俊,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神舟七號任務總指揮部副總指揮長馬興瑞,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神舟七號任務總指揮部副總指揮長王志剛。

5、神舟七號誰進行出艙活動

翟志剛
翟志剛,男,漢族,身高172cm,黑龍江齊齊哈爾市龍江縣龍江鎮龍西村人,黨員,大學迴文化、雙答學士。1966年11月21日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91年9月入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副師職,上校軍銜。
曾任空軍試訓中心某團飛行教員,飛過殲七、殲八等機型,安全飛行950小時,為空軍一級飛行員。1998年1月正式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經過多年的航天員訓練,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境適應性、專業技術等8大類幾十個科目的訓練任務,以優異的成績通過航天員專業技術綜合考核。曾入選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航天員梯隊。2005年6月,入選「神舟」六號航天載人飛行乘組梯隊成員。2008年6月,入選「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乘組。
北京時間2008年9月27日16點43分24秒,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開始出艙,16點45分17秒,翟志剛在太空邁出第一步,16點59分,結束太空行走,返回軌道艙。北京時間2008年9月28日,成功返回地球。

6、求神舟七號出倉高清視頻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Kk37oNB2tUc/

7、神舟七號航天員出倉過程全解

新華網北京9月26日電(記者孫彥新、徐壯志)「神舟七號飛船研製的大部分挑戰和特色,來自於氣閘艙研製。」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接受采訪時說。

什麼是氣閘艙

神舟七號飛船和以往一樣,也是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的三艙結構。為了完成航天員出艙活動,軌道艙經過改進,既保留了航天員的生活艙功能,又充當出艙活動需要的氣閘艙。

氣閘的功能類似於長江三峽大壩的船閘,不同的是船閘用來調節水位高度,氣閘艙用來調節氣壓。

航天員出艙前,氣閘艙能夠快速泄出空氣,使艙內壓力接近真空狀態下的零氣壓;航天員返回後,氣閘艙又能快速恢復壓力至一個標准大氣壓。氣閘艙內還必須配置其他支持航天員空間出艙活動的設備設施。

神七氣閘艙是一個全新的設計

盡管是在神六軌道艙基礎上進行修改,但「牽一發而動全身」。神七的軌道艙(氣閘艙)實際上已經是一個全新的航天器。

從外形上看,去掉了一對太陽帆板,頂部安裝了多個圓球形的氣瓶,還捆綁了一個顆伴飛小衛星。

從內部結構上看,配備了復壓氣瓶、兩套艙外航天服、泄復壓控制設備和出艙保障控制台等艙載支持設備,同時還提供了睡袋、食品加熱、個人生活用品和個人衛生裝置等生活設施。

氣閘艙為此進行了全新設計,從電路的排布、防熱的措施、火工品的設計、軟硬體系統的介面等都要重新開始。它在結構強度、振動、熱真空等極端環境試驗一個都不能少。

從航天服支架到出艙艙門,每個部件都有學問

重達120公斤的艙外航天服極其精密,為了確保飛船發射過程中加速度和振動不會損壞航天服,氣閘艙內專門研製了航天服支架。

為了解決振動響應問題,支架和航天服之間採取多點固定;為給航天員更多活動空間,支架可以根據需要折疊和展開;考慮到失重狀態用力困難,支架介面增加了輔助設備,使航天員能夠輕松翻轉支架……

出艙艙門雖然只有20公斤重,卻有170多個零部件,單是一個門軸就反復研製3次。門軸的設計可方便航天員將門打開到任一位置停住。

氣閘艙有9個氧氣瓶,其中2套航天服各使用3個,另有3個是艙載氣瓶。正常情況下用不到這么多氧氣瓶,數量多一點是為了應對異常。

艙外頂端的伴飛小衛星,緊挨著5個復壓氣瓶。為防止釋放小衛星時所產生的碎片可能會像子彈一樣打到氣瓶,科研人員還給氣瓶穿上防彈衣。

另外,氣閘艙內的有線和艙外無線通信系統、出艙活動操作顯示界面、照明燈、攝像裝置等設備都充滿了設計師的智慧。

8、神舟七號出艙資料

你要從下往上看【神舟七號航天員太空行走文字全記錄】及其重大意義
[人民網飛控中心前方報道組]:神舟七號報告艙門氣密性良好。 [17:10]
[人民網飛控中心前方報道組]:從軌道艙外的攝像機上我們可以看到太陽出現在神舟七號和地球中間。 [17:08]
[人民網飛控中心前方報道組]:航天員正在檢測艙門密封情況。 [17:02]
[人民網飛控中心前方報道組]:指揮大廳內爆發出陣陣掌聲。 [17:02]
[人民網飛控中心前方報道組]:軌道艙關閉正常。 [17:01]
[人民網飛控中心前方報道組]:艙門已經關上。 [17:00]
[人民網飛控中心前方報道組]:開始關閉艙門。 [16:59]
[人民網飛控中心前方報道組]:我們從打開的艙口中可以看到藍色的地球。 [16:59]
[人民網飛控中心前方報道組]:艙外工作完畢。 [16:58]
[人民網飛控中心前方報道組]:翟志剛已經完全回到艙內。 [16:58]
[人民網飛控中心前方報道組]:翟志剛摘下艙外保護掛鉤。 [16:57]
[人民網飛控中心前方報道組]:劉伯明在艙內協助收回電纜和保護帶。 時間[16:56]
[人民網飛控中心前方報道組]:開始進入艙內 [16:55]
[人民網飛控中心前方報道組]:翟志剛准備返回軌道艙。 [16:55]
[人民網飛控中心前方報道組]:當前飛船狀態良好。 [16:52]
[人民網飛控中心前方報道組]:翟志剛報告感覺良好。 [16:52]
[人民網飛控中心前方報道組]:翟志剛開始艙外工作,將艙外試驗品交給劉伯明帶回艙內。時間 [16:51]
[人民網飛控中心前方報道組]:已經出艙10分鍾。 [16:49]
[人民網]:翟志剛在太空中揮動五星紅旗。 [16:48]
[人民網飛控中心前方報道組]:飛行工作正常。 [16:47]
[人民網飛控中心前方報道組]:在黑色的太空背景中,航天員白色的身影格外清楚。時間 [16:46]
[人民網飛控中心前方報道組]:翟志剛已經全部出艙。 [16:45]
[人民網飛控中心前方報道組]:翟志剛在艙外向大家致意,感覺良好,向全國人民問好。時間 [16:44]
[人民網飛控中心前方報道組]:開始出艙 [16:43]
[人民網飛控中心前方報道組]:翟志剛把一個掛鉤掛在艙外。 [16:43]
[人民網飛控中心前方報道組]:翟志剛左手伸出艙口。 [16:42]
[人民網飛控中心前方報道組]:艙門完全打開。 [16:41]
[人民網飛控中心前方報道組]:艙門已經打開。 [16:39]
[人民網飛控中心前方報道組]:翟志剛用右手扭動把手,艙門已經打開一條縫。時間 [16:37]
[人民網飛控中心前方報道組]:打開軌道艙門,神舟七號開始出艙。 時間[16:34]
[人民網飛控中心前方報道組]:兩名航天員報告航天服工作良好,出艙准備完畢,身體狀態良好。 [16:33]
[人民網]:兩名航天員進行通話試驗,把有線的話音轉到無線話音。 時間[16:32]
[人民網飛控中心前方報道組]:航天員正在進行出艙前的最後確認工作。 時間[16:31]

神舟七號出艙影響:
從1999年神舟一號無人飛船首訪太空到2005年費俊龍、聶海勝乘坐神舟六號攜手問天,6年的歷程鐫刻下了中國人6次完美的腳步,是中國航天事業6次新突破。從發射、返回、測控、環境控制……各個關鍵技術環節難關一一被攻克,見證的是中國航天人前進中發展、探索中追求的不懈腳步。
我們終於迎來了一個歷史性時刻,這一時刻必將被歷史所銘記。
這邁向太空的「第一步」,將讓中國人無比榮耀和自豪。曾幾何時,新中國還是那樣的「一窮二白」,科學技術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甚至連火柴和煤油都要依賴進口。誰又能想到,在短短的數十年時間,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歷史將記錄下,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不會忘記38年前的4月24日,一曲悠揚的《東方紅》樂曲從深邃而神秘的太空傳來,劃破夜空,回盪大地。也不會忘記,當楊利偉走出神舟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的時候,中國,一躍成為國際「太空俱樂部」的第三位成員。這足以讓中國人為之自豪,也為中國航天事業的持續高速發展跨出最堅實的一步。
預示著國家民族的未來
航天事業的發展,考量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也是一個國家在高新科技領域能否始終保持領先地位的關鍵。它充分表明國家科技力量在發展和推動航空航天技術中起到的至關重要作用,代表著一個國家的經濟社會基礎,也預示著國家和民族的發展與未來。
如今,恰逢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30年來的改革發展成果有目共睹:經濟日新月異、人民安居樂業,社會穩定、國家富足,人民普遍享受到改革發展帶來的成果。神舟七號飛船的發射升空,將是改革開放成果的又一次生動見證,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又一偉大成就,是我國高技術發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在這個榮耀的時刻,億萬中華兒女理應為偉大的祖國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中國航天員在太空留下的「第一步」是中國航天史上的一大步,是踐行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的必然結果。我們有充分理由相信,中國航天員邁向太空的「第一步」,將引領一個時代,開辟一個新世紀。

9、神舟七號宇航員的出艙任務由誰完成?

翟志剛身著國產「飛天」艙外航天服,劉伯明身著俄制「海鷹」航天內服。出於中國專家容的考慮,由於此次任務的最重要部分是突破出艙技術,將派遣身著國產航天服的翟志剛完成出艙任務。

在艙外,航天員將藉助艙外活動扶手、栓系固定裝置等沿軌道艙外壁移動,並取回艙外的固體潤滑材料試驗樣品。然後用CCD立體相機近距離為「神舟七號」拍照,此外航天員還進行擰螺釘、設備安裝等模擬操作。

10、神舟七號上太空的宇航員有誰出倉

出倉宇航員有兩位,分別是翟志剛和劉伯明,其中翟志剛出艙作業,劉伯明在軌道艙內協助。

2008年9月27日16時35分12秒,航天員翟志剛打開艙門,順利出艙。他面向艙外攝像機揮手致意,向全國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問好,之後展示了五星紅旗。在按計劃取回艙外裝載的試驗樣品裝置、進行太空行走後,完全返回艙內。17時00分35秒,艙門關閉,出艙活動圓滿完成。

(10)神舟七號出艙短視頻擴展資料:

1、翟志剛簡介

翟志剛1966年10月出生,黑龍江省龍江人。大學文化、雙學士學位。1985年6月入伍,1989年畢業於空軍第三飛行學院,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戰斗機飛行員,飛過殲七、殲八等機種,安全飛行950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

1998年1月正式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2003年曾入選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航天員梯隊。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在2008年9月25日至27日的神舟七號飛行任務中,擔任飛船指令長,是第一位出艙活動的中國人。

2、劉伯明簡介

劉伯明1966年9月出生,黑龍江省依安縣人,大學學歷、雙學士學位。1985年6月入伍,198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90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中隊長,安全飛行1050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

1998年1月,劉伯明正式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2005年6月,入選神舟六號飛船載人飛行乘組梯隊成員。2008年9月,執行神舟七號飛行任務,在軌道艙協助翟志剛出艙行走,後獲「英雄航天員」稱號。2018年1月,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與神舟七號出艙短視頻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