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挺進大別山的短視頻

挺進大別山的短視頻

發布時間:2021-02-23 14:04:21

1、電影:大轉折之鏖戰魯西南,大轉折之挺進大別山,南線大追殲,風雨下鍾山,詩人毛澤東。

的地方到乾乾干凈凈了恐懼感黃

2、挺進大別山的背景,時間,經過,結果

挺進大別山---1947年(民國36年)8月,在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中,人民解放軍劉鄧大軍向國民黨統治地區大別山實施進攻的戰略性行動。

過程簡介
經過一年的作戰,人民解放軍的總兵力增加到195萬。中共中央做出了人民解放軍變戰略防禦為戰略進攻的決策。  劉鄧大軍強渡黃河後,國民黨軍統帥蔣介石為堵住其黃河防線的缺口,乘劉鄧所部集結在 挺進大別山的原因
魯西南休整之機,調集8個整編師共18個旅、14萬人的兵力,分別由菏澤、定陶、嘉祥、袁口等地,分進合擊,企圖圍而殲之。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政治委員鄧小平,根據中國共產黨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的既定方針和當面敵情,以及國民黨軍企圖利用連日大雨,黃河水位陡漲,破堤放水淹沒解放軍等情況,當機立斷,決心不要後方,直出大別—山。7日晚,在晉冀魯豫野戰軍第11縱隊於黃河渡口進行佯動,以及華東野戰軍5個縱隊於鄆城以東地區鉗制國民黨軍整編第5、第85師等部西進的配合下,劉、鄧率4個縱隊經巨野、定陶間先期跳出合圍圈南進。11日,越過隴海路,以第1縱隊並指揮中原獨立旅為右路,第3縱隊為左路,第2、第6縱隊掩護中共中原局、野戰軍指揮機關為中路,向大別山疾進。這時,蔣介石錯誤地認為劉伯承、鄧小平所部是「北渡不成而南竄」,即以12個旅為第1梯隊、以8個旅為第2梯隊,先後尾追劉鄧大軍;另以4個旅在許昌、漯河等地側擊,以2個整編師及1個交通警察總隊布防於柘城、鹿邑地區,企圖圍殲劉鄧大軍於黃泛區。寬20多公里的黃泛區,遍地淤泥,積水沒膝,深處及臍,荒無人煙,行軍、食宿均十分困難。17日,劉鄧大軍戰勝困難,勝利通過黃泛區。18日,又渡過沙河。20日,部隊輕裝向汝河急進。至23日,第3、第l、第2縱隊在擊退國民黨軍沿途少數阻擊部隊後,均渡過汝河,逼近淮河。當第6縱隊和中原局、野戰軍直屬隊到達汝河北岸時,經平漢路趕來截擊的國民黨軍整編第85師已佔據了汝南埠等渡口,且後有迫兵3個整編師僅距20餘公里。據此,劉伯承、鄧小平親自察看渡口,指揮部隊強渡汝河。24日夜,第6縱隊一部在炮火掩護下,渡過汝河,奪取子渡口,掩護縱隊主力及領率機關安全渡河。至27日,劉鄧大軍已全部渡過淮河,分別佔領固始、潢川等縣城,完成了挺進大別山的任務,象一把利刃插進國民黨軍的戰略縱深。此戰共殲敵8500人,其中俘敵4400人,斃傷4100人。 但是劉鄧大軍也受到了很嚴重的損失,軍隊傷亡過半,並且失掉了所有的重武器.
戰略意義
此戰,是解放戰爭的一個偉大轉折,在這一歷史轉折關頭,中共中央軍委以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組成戰略突擊隊,在各解放區軍民的策應和後面兩路大軍的配合下,採取無後方的千里躍進的進攻樣式,直搗國民黨軍統治的大別山區,創建了大塊革命根據地,威脅其首都南京和武漢兩大重鎮,為轉入全國性的戰略進攻奠定了基礎。這一創造性的戰略決策、獨特的戰略進攻樣式和豐富的作戰經驗,給毛澤東軍事思想增添了新的內容。

3、求一部電影名字 講的是劉鄧大軍躍進大別山的故事,但好像不是《大轉折-千里挺進大別山》

就是《大轉折-千里挺進大別山》

4、挺進大別山是那個歷史事件

挺進大別山---1947年(民國36年)8月,在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中,人民解放軍劉鄧大軍向國民黨統治地區大別山實施進攻的戰略性行動。
經過一年的作戰,人民解放軍的總兵力增加到195萬。中共中央做出了人民解放軍變戰略防禦為戰略進攻的決策。
劉鄧大軍強渡黃河後,國民黨軍統帥蔣介石為堵住其黃河防線的缺口,乘劉鄧所部集結在
挺進大別山的原因
魯西南休整之機,調集8個整編師共18個旅、14萬人的兵力,分別由菏澤、定陶、嘉祥、袁口等地,分進合擊,企圖圍而殲之。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政治委員鄧小平,根據中國共產黨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的既定方針和當面敵情,以及國民黨軍企圖利用連日大雨,黃河水位陡漲,破堤放水淹沒解放軍等情況,當機立斷,決心不要後方,直出大別山。7日晚,在晉冀魯豫野戰軍第11縱隊於黃河渡口進行佯動,以及華東野戰軍5個縱隊於鄆城以東地區鉗制國民黨軍整編第5、第85師等部西進的配合下,劉、鄧率4個縱隊經巨野、定陶間先期跳出合圍圈南進。11日,越過隴海路,以第1縱隊並指揮中原獨立旅為右路,第3縱隊為左路,第2、第6縱隊掩護中共中原局、野戰軍指揮機關為中路,向大別山疾進。這時,蔣介石錯誤地認為劉伯承、鄧小平所部是「北渡不成而南竄」,即以12個旅為第1梯隊、以8個旅為第2梯隊,先後尾追劉鄧大軍;另以4個旅在許昌、漯河等地側擊,以2個整編師及1個交通警察總隊布防於柘城、鹿邑地區,企圖圍殲劉鄧大軍於黃泛區。寬20多公里的黃泛區,遍地淤泥,積水沒膝,深處及臍,荒無人煙,行軍、食宿均十分困難。17日,劉鄧大軍戰勝困難,勝利通過黃泛區。18日,又渡過沙河。20日,部隊輕裝向汝河急進。至23日,第3、第l、第2縱隊在擊退國民黨軍沿途少數阻擊部隊後,均渡過汝河,逼近淮河。當第6縱隊和中原局、野戰軍直屬隊到達汝河北岸時,經平漢路趕來截擊的國民黨軍整編第85師已佔據了汝南埠等渡口,且後有追兵3個整編師,僅距20餘公里。據此,劉伯承、鄧小平親自察看渡口,指揮部隊強渡汝河。24日夜,第6縱隊一部在炮火掩護下,渡過汝河,奪取子渡口,掩護縱隊主力及領率機關安全渡河。至27日,劉鄧大軍已全部渡過淮河,分別佔領固始、潢川等縣城,完成了挺進大別山的任務,象一把利刃插進國民黨軍的戰略縱深。此戰共殲敵8500人,其中俘敵4400人,斃傷4100人。 但是劉鄧大軍也受到了很嚴重的損失,軍隊傷亡過半,並且失掉了所有的重武器.
點評
劉伯承和鄧小平在大別山合影
點評:此戰,是解放戰爭的一個偉大轉折,在這一歷史轉折關頭,中共中央軍委以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組成戰略突擊隊,在各解放區軍民的策應和後面兩路大軍的配合下,採取無後方的千里躍進的進攻樣式,直搗國民黨軍統治的大別山區,創建了大塊革命根據地,威脅其首都南京和武漢兩大重鎮,為轉入全國性的戰略進攻奠定了基礎。這一創造性的戰略決策、獨特的戰略進攻樣式和豐富的作戰經驗,給毛澤東軍事思想增添了新的內容。

5、反映了1947年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電影是

答案C
導解: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了解放軍戰略反攻的序幕,是國民黨走向衰落的轉折點。

6、挺進大別山戰役始末

挺進大別山---1947年(民國來36年)源8月,在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中,人民解放軍劉鄧大軍向國民黨統治地區大別山實施進攻的戰略性行動。 意義:此戰,是解放戰爭的一個偉大轉折,在這一歷史轉折關頭,軍委以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組成戰略突擊隊,在各解放區軍民的策應和後面兩路大軍的配合下,採取無後方的千里躍進的進攻樣式,直搗國民黨軍統治的大別山區,創建了大塊革命根據地,威脅其首都南京和武漢兩大重鎮,為轉入全國性的戰略進攻奠定了基礎。這一創造性的戰略決策、獨特的戰略進攻樣式和豐富的作戰經驗。
參考資料:網路 挺進大別山

7、挺進大別山觀後感

1.最近,公司在全體員工中,開展了愛國主義教育活動,觀看了《挺進大別山》等影片,重溫前輩們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和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牢記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奉獻主義精神。 影片給人的第一印象可以用氣勢磅礴來形容,伴隨著我們耳熟能詳的歌聲,直截了當地突出《挺進大別山》的主題,並用很好的過渡手法銜接到國民黨陣地,引出電影的主要人物?-鄧小平劉伯承。電影的層次分明,結構清晰,按照歷史順序將解放軍如何殲滅敵人的戰役一一列出,並適當地帶出部分將領的名字,講述了老百姓與解放軍同仇敵愾,共同抗擊敵人的歷史事實。 在這部電影中,我領會到什麼是真正的「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意」。我們把握生命並敬畏生命,可生命對他們而言卻是不畏犧牲。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劉鄧在大別山上面對無數個鐵血戰士強烈激昂的演講,他們不約而同由衷地發出人民的力量不可戰勝的大無畏吶喊。劉鄧的演講是那麼的振奮人心,簡短而又鏗鏘有力,戰士們的呼聲更是響徹山崗,這是怎樣的一種豪情壯志,有著這樣的熱血兒女,敵人的罪惡念頭想都不要想,有著這種鋼鐵脊樑,任何妄圖與人民為敵的人都會受到正義的懲罰。在這發自肺腑的聲音里我感受到一種強大的民族精神。我確確實實被感動了,同時也激發了自身的愛國主義情懷。 在重溫那段歷史的過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為中國的和平解放不惜犧牲一切的抗戰精神。作為身處和平年代的青年人,我們不能忘記那段腥風血雨的歲月,應該永遠緬懷那些千千萬萬不留姓名,卻前赴後繼為民族解放事業獻身捐軀的革命先輩。那段革命戰爭史是中華民族的豐碑,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魂。歷史的車輪滾滾駛過,到今天,社會時代發生了很大變化。然而,無論形勢和任務有怎樣的不同,我們都不會忘記這個本,丟了這個根。求真務實,艱苦奮斗。曾經成就我們事業的偉大精神動力,還將輝映著我們漫長而輝煌的征程。偉大的事業,偉大的人民,需要永遠的「為顧客服務」。 公司為了增強全體員工愛國主義意識,開展的主題教育活動,給我以強烈的震撼,同時也引發了深深的思考。當前,國內外經營形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在這種新形勢、新情況下,我們青年員工的各個方面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的眼界更加開闊,思維更加活躍,看問題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但同時也產生了種種問題,如部分員工的服務意識薄弱及組織凝聚力和戰鬥力不強等。此次教育活動的開展,正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手段。 通過集中組織觀看愛國主義影片等形式,增強了我的大局意識、組織意識、責任意識、模範意識和愛國意識,樹立了戰勝任何困難的信心,成為具有強烈的市場競爭意識的合格員工,成為執行總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模範,勤奮工作、刻苦學習的模範,遵紀守法、開拓創新的模範。
2.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是在大革命時期,由中共領導紅軍在鄂豫皖三省邊界以大別山為中心的地區建立的革命根據地,是僅次於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第二塊偉大的革命根據地,也是紅4方面軍的誕生地。這一根據地的成立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迄今,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已建立80周年。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鄂豫皖蘇區人民為推翻三座大山的統治,進行了英勇不屈、可歌可泣的斗爭,為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作為在這片熱土上出生、成長的我感到非常的驕傲和自豪。
為紀念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成立80周年,革命老區的人民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而我們黃岡師范學院商學院黨組織也以此為主題開展了黨組織生活會,此次黨組織生活會的形式不是採取以前的小組討論發言形式,而是以觀看《大轉折——挺進大別山》這一戰爭影片的形式開展。
坐在主教樓220教室里,我認真的看完了這部影片。
這部影片講述的是:1947年3月18日,國民黨軍隊佔領中共中央政府所在地延安,中國革命處於危急關頭。為粉碎國民黨軍隊對我陝北和山東解放區空前規模的重點進攻,扭轉戰局,劉鄧大軍南渡黃河,在魯西南與敵人鏖戰,先後取得鄆城、定陶、六營集戰役的勝利。接著,又攻克敵重兵把守的羊山集。此時,頗感不妙的國民黨當局緊急調集35萬大軍日夜兼程撲向羊山集,並企圖利用當地連降暴雨洪水猛漲之機,襲擊我軍。面對嚴重的敵情、水情和黨中央發來的「陝北情況甚為困難」的電報,劉鄧徹夜未眠,毅然決定立即南下。部隊在連續作戰、疲憊不堪未及休整的情況下,冒著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過黃泛區,渡沙河、汝河、淮河,向大別山英勇挺進,並勝利到達目的地。劉鄧大軍在大別山堅持戰斗,經歷了極其艱苦和令人難忘的戰斗歲月。最後以傷亡近半的代價,實現了中央的戰略意圖,使解放戰爭形勢發生了根本性轉折,人民解放軍提前進入了戰略進攻。
這部影片給了我很深的震撼,其中有幾個情節鏡頭令我記憶尤其深刻。
鏡頭一:戰士們在寒冷的冬天,赤著雙腳踏著結冰的河面過河。很難想像,在那麼冷的冬天,他們就那樣赤著雙腳踩著結有冰塊的河面行走,雙腳都凍紫了。換做是我們,在那麼冷的冬天穿上厚厚的襪子鞋子都覺得冷,跟別說赤腳踩冰塊了。可是在那樣惡劣的環境條件下,他們卻沒有一個人吭聲,而是那樣坦然地在結有冰塊的水中趟過。
鏡頭二:戰士們邊打仗邊洗澡。影片中戰士們因為水土不服身上長滿了疥瘡,在泡澡治疥瘡的時候他們還要防止敵人的進攻。洗澡的時候一隊人洗,另一對的人就拿槍在旁邊打敵人,然後換班。當看到戰士們在水中嬉戲,玩鬧,臉上露出的那種開心的笑容的時候,我為之動容了。那需要多麼樂觀的心態啊,才能在那樣的環境中懂得享受那片刻的快樂。
鏡頭三:劉伯承和鄧小平互相爭著南下,把危險留給自己,把希望讓給對方。在那種戰爭形勢下,要南下就必須突破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就意味著一路上會接連不斷的遇到危險。明知是危險的,但劉伯承和鄧小平互相爭著去,這不僅僅是因為他們之間有著真誠而深厚的戰友情誼,更是因為他們都有著一顆無私而偉大的心。
我被他們這種不畏險阻、不怕吃苦、無私精神以及樂觀開朗的態度深深打動了。我覺得這不僅僅是一部反映戰爭的影片,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教育影片。看完這部影片,我忍不住開始反省我自己。
最近寢室後邊在施工建新宿舍樓,這座新宿舍必須在9月份開學的時候建成,好讓09級的學弟學妹能住進去,因此工地一直在趕工,每天從早上六點做到晚上十一二點,在施工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有噪音打擾到在寢室自習休息的同學。因為現在快到期末,課幾乎都停了,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自習,而我又習慣在寢室自習,所以經常跟同學抱怨寢室外面太吵,影響我學習。想到影片中革命先輩們為了革命的勝利,為了人民大眾的和平,不顧自己的生死投入到危險的戰爭前線。我為自己的這種自私的想法深深感到慚愧,我怎麼可以因為自己的舒適而不顧學校的利益呢,更何況我也是黃師的一員
3.挺進大別山》影評:跟著走!走到前面去!

2011年6月8日,商學院全體黨員、預備黨員聚集一堂緬懷了豫皖蘇革命根據地建立80周年以來黨的革命豐功偉績。期間我們一起觀看了解放初期的重大歷史轉折點——《挺進大別山》,學習了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革命精神:顧全大局 ,勇挑重擔的精神 ;艱苦奮斗 ,戰勝一切困難的精神 ;實事求是 ,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 ;齊心協力 ,精誠團結的精神。
真實故事發生在我就學的紅色土地——大別山麓。解放戰爭初期,為了改變戰局,毛澤東決定向蔣介石在戰略上的薄弱後方——大別山發動戰略反攻。制字了兩翼牽制的作戰方針,南線主力三軍配合,由劉、鄧率領的晉翼魯豫野戰軍主力中央突破,從黃河北一直攻到長江,占據了戰略要地大別山。粉碎了敵人的重點進攻,收復了失地,使戰爭的進程大大地加快。這是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禦到戰略反攻的一個大轉折。
當灰濛蒙的畫面出現在我眼前時,我不禁驚呆了,不禁為當時支撐他們前進的精神所折服。期間有一個感人的片段深深打動了在場的每一位黨員,當劉鄧大軍面臨前堵後追的迫境時,劉伯承不得不做出痛心疾首的決定:舍掉一切武器和裝備,徒步挺進大別山!然而卻在隊伍中出現悲愴的反抗聲。原來一名戰士死死堅守在他的大炮上,不讓任何人炸毀它們,因為那架大炮是他的三個出生入死的戰友用鮮血與生命換來的。鐵血男兒,幾經生死,卻在此刻流下了無助的眼淚……最後隊伍不得不將所有行軍包袱都扔掉。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劉伯承最後意味深長的那句話:「跟著走!走到前面去!即使我們空手走到大別山,也是一種勝利!」
跟著走!走到前面去!我們跟著的,就是我們的黨,我們的信仰!
據報載,前不久,重慶市94歲的老紅軍袁昆去世了。他留下遺囑,要子女給他交上最後一次一萬元錢的黨費,說:「我死了,但共產黨員的身份沒有變,死後沒有工資了,那就一年交一塊錢,要交一萬年黨費!因為我們這些人就是喊著『中國共產黨萬歲』去沖鋒陷陣的,『中國共產黨萬歲』就是我們的信念。這一萬塊錢的黨費就是我對黨的一份感情!」袁昆在革命戰爭年代的血與火中鑄就了「跟著共產黨走」、「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到底」的堅定信念,從此忠誠於黨、忠誠於自己的信仰,哪怕是在離開人世時,也要為他堅信的萬世長存的黨做最後的奉獻,這怎能不讓人為之震撼和動容?
  信仰,是一個人的精神支柱。巴金說,支配戰士的行動的是信仰,他能夠忍受一切艱難、痛苦,而達到他所選定的目標。方誌敏庄嚴宣告:「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因為我們信仰的主義,乃是宇宙的真理!」信仰的力量是無窮的。信仰能夠創造奇跡。正如一首歌中唱道:「我的信仰是無底深海,澎湃著心中火焰,燃燒無盡的力量,那是忠誠永在。」正是千千萬萬黨的優秀兒女始終團結在對馬克思主義堅定信仰的旗幟下,為信仰而生,為信仰而死,為信仰而奮斗,為信仰遭受挫折卻百折不撓,為信仰歷盡磨難卻甘之如飴,對信仰畢生追隨、至死不渝,我們黨才能更加堅強有力,帶領廣大人民戰勝各種艱難險阻 。
  對每一名共產黨員來說,堅定信仰是根本,是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前提和基礎。對馬克思主義,對共產主義,信還是不信,真信還是假信,是共產黨員的試金石。對於我大學生黨員來講,大學生的身份在某些程度上的確阻礙而我們行為能力,但不能限制我們思想的進步!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們整天面對的都是綠色環保、文教改革、三農建設等等。當我們為世博歡欣鼓舞時,是否有想起過劉伯承因凌晨多睡了10分鍾而懊惱不已時的認真?當我們沉浸在世界盃的激情中,有沒有想過劉鄧二人用一張簡單的字條傳遞生日祝福時的感動?

8、男主持人用電影比喻那個女主持人身體 什麼挺進大別山平原游擊隊黑洞有誰知道怎麼搜索到這段視頻嗎 超搞笑

你可以嘗試一下 到百度里搜索一下 【東方斯卡拉】在那裡也許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9、挺進大別山?????????

「凡強調的東西都可疑」,以後我常從某些強調的政治話語反面看,果然看出不少問題。劉伯承元帥1986年去世後,鄧小平反復強調:劉鄧親密無間,中間放不進一個頓號。世人奉為圭皋,以此做為寫史的依據。我雖有疑惑,卻無有有力證據,只是猜測而已,後來見到S老才恍然大悟。

S老說:劉鄧一頭扎進大別山,根本沒有達到預定目的:調動中原國民黨軍回援,在國統區開辟新戰場,減輕解放區負擔。大別山我軍歷史上曾幾進幾出,民窮人少,無法使大兵團立足生根,蔣介石根本不屑調動精銳前往進剿。對這一進軍,劉伯承有極大不同意見,而鄧小平卻極力維護毛澤東的主張。堅持大別山後期,劉伯承與鄧小平間越發水火不容,劉不忍部隊日漸縮小,幾無戰鬥力,提議走出大別山。鄧小平則強調堅持中央方針。兩人爭吵之際,劉伯承索性提出分兵:兩人各帶隊伍行動,自己出大別山,到豫西去;鄧小平則依舊留大別山。意見反映到中央,毛澤東只得同意。結果證明劉的意見是正確的,鄧小平後來也只得出來了。因二人間的矛盾,毛澤東特意調與他們關系都好的陳毅來中原野戰軍,以便調和,又給堅持中原大規模殲敵的粟裕讓出華野名正言順的最高指揮位置,可謂一箭雙雕!

1989年,鄧小平又強調:「毛主席對我說:『(淮海戰役)我把指揮交給你。』這是毛主席親自交代給我的。淮海戰役的部署決策是我根據中央軍委和毛主席的指示主持決定的。」這個話竟上了國家文獻性質的《文選》,如此強調,可疑之處更為明顯。S老說:中央與二野鄧陳司令部遠隔數千里,毛主席如何親自交代?淮海戰役根據粟裕的建議與部署,毛澤東進一步補充,發起後10餘天才成立總前委,鄧又如何根據中央軍委和毛主席的指示去主持決定?內容又是些什麼?

我們只聽著,默默感嘆而已。

淮海戰役名義上為中野和華野兩大軍團參戰,劉鄧為總指揮,事實上中野實力較弱,只殲滅了一個黃維兵團,而且是華野支援了4個縱隊之後才搞定的,而粟裕指揮的華野殲敵占總數80%,傷亡確只佔67%,淮海戰役解放軍60萬對國民黨80萬,在三大戰役中是唯一兵力不佔優勢的,在兵力、武器都處於劣勢的情況下,如果打成擊潰戰已經相當不錯了,
但是淮海戰役確打成了對國民黨軍隊的殲滅戰,粟裕的指揮起了決定性的作用。這才是歷史的真面貌。

10、電影《挺進大別山》內容簡介

劇情簡介:

1947年3月18日,國民黨軍隊佔領中共中央政府所在地延安,中國革命處於危急關頭。為粉碎國民黨軍隊對我陝北和山東解放區空前規模的重點進攻,扭轉戰局,毛澤東從戰略高度出發,提出將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以劉鄧、陳粟、陳謝三路大軍相互配合,形成「品」字形戰略格局,經略中原,徹底改變敵我戰略態勢,為奪取全國勝利邁出了堅定而關鍵的一步。
為實現這一戰略思想,劉鄧大軍南渡黃河,在魯西南與敵人鏖戰,先後取得鄆城、定陶、六營集戰役的勝利。接著,又攻克敵重兵把守的羊山集。此時,頗感不妙的國民黨當局緊急調集35萬大軍日夜兼程撲向羊山集,並企圖利用當地連降暴雨洪水猛漲之機,襲擊我軍。面對嚴重的敵情、水情和黨中央發來的「陝北情況甚為困難」的電報,劉鄧徹夜未眠,毅然決定立即南下。部隊在連續作戰、疲憊不堪未及休整的情況下,冒著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過黃泛區,渡沙河、汝河、淮河,向大別山英勇挺進,並勝利到達目的地。在大別山區,我軍不僅與國民黨軍隊周旋戰斗,還要與革命隊伍內部的錯誤思想進行不懈斗爭。在極為艱難的戰爭環境中,劉伯承與鄧小平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把危險留給自己,把希望讓給對方,表現了極為真誠與珍貴的戰友情誼。劉鄧大軍在大別山堅持戰斗,經歷了極其艱苦和令人難忘的戰斗歲月,最後以傷亡近半的代價,實現了中央的戰略意圖,使解放戰爭形勢發生了根本性轉折,人民解放軍提前進入了戰略進攻。
該片分為上、下集《鏖戰魯西南》和《挺進大別山》,是繼《大決戰》之後又一弘篇巨制。這部紀實性的故事片,規模宏大,場面壯觀,多角度、多層面,戰爭場面激烈、緊張。毛澤東、劉伯承、鄧小平等領袖人物扮演者都是為觀眾熟悉的演員。在拍攝羊山集戰役時,撇開對戰爭場面的描繪,選擇指揮部中劉鄧飲咖啡時的談笑風生,戰場的狀況則通過無線電傳達給觀眾,這種表現手法可謂匠心獨具,創造了獨特的情境和氛圍,凸現了劉鄧成竹在胸、運籌帷幄的大將風范。影片展示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思想和精神風貌,昭示出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這一戰略行動的歷史意義。

與挺進大別山的短視頻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