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時代媒介形象建構

新媒體時代媒介形象建構

發布時間:2021-02-26 07:18:26

1、新媒體的特徵有哪些

1、價值

就媒體本身意義而言,媒體是具備價值的信息載體。載體具備一定的受眾,具備信息傳遞的時間,具備傳遞條件,以及具備傳遞受眾的心理反應的空間條件。這些綜合形成媒體的基本價值。

這個載體本身具備其價值,加之所傳遞信息本身的價值,共同完成媒體存在的價值。這個也就是媒體存在價值。

2、原創性

新媒體之所以稱之為新,就新在這里。應該具備基本的原創性。

這里的原創性,區別於一般意義上個人或個別團體單獨的原創性,應該一段特定的時間內時代所賦予的新的內容的創造,一種區別於前面時代所具備的內容上形式上理念上的更革新的一種創新。更具備廣泛意義的創新。

3、傳播方式雙向化

傳統媒體信息傳播的方式是單向的、線性的、不可選擇的;新媒體傳播方式是雙向的,每個受眾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樣也是信息的傳播者,進而互動性強,傳播效果明顯。

4、傳播行為更加個性化

每一個人都成為信息的發布者,個性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傳播自己關注的信息,傳播內容與傳播形式等完全是我的地盤我做主。

5、內容形式多樣化,展示方式豐富

傳播的內容多元化和融合化,同時傳播帶有文字、圖片、聲音等於一身的信息已成為可能,提高了信息量,提升了信息的廣度。

(1)新媒體時代媒介形象建構擴展資料

新媒體最常用的營銷方式:

1、病毒營銷

利用大眾的積極性和人際網路,讓營銷信息像病毒一樣進行傳播和擴散。

2、事件營銷

利用有新聞價值、社會影響以及名人效應的人物或事件,通過策劃、組織等技巧來吸引媒體、消費者的興趣和關注。

3、口碑營銷

創造新穎的口碑傳播內容。

4、飢餓營銷

可以有效提升產品銷售,並為未來大量銷售奠定客戶基礎,同時也是未來對品牌產生高額的附加價值,從而為品牌樹立起高價值的形象。

5、知識營銷

通過有效的傳播方法和合適的傳播渠道,將企業所擁有的對用戶有價值的知識傳遞給潛在用戶。

6、互動營銷

抓住彼此雙方的利益共同點,找到其中巧妙的溝通時間和方法,將彼此緊密的鏈接在一起。

7、情感營銷

把消費者個人的情感差異和需求來作為企業營銷推廣的戰略設計。

8、會員營銷

對消費者、潛在客戶的信息挖掘,來細分客戶種類,並對相應的用戶採取更為合適的促銷手段。

2、新媒體時代受眾的媒介素養提出哪些新要求

新媒體的發展、媒體格局的變革以及社會輿論的多元化發展,使政府的執政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給領導幹部的媒介素養賦予了更加豐富的內涵。在新形勢下提升領導幹部媒介素養已成為加強其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途徑。本文在闡述和媒介素養含義的基礎上,解析了新媒體時代領導幹部媒介素養的內涵,歸納了領導幹部媒介素養的現狀,最後從宏觀-環境與制度、中觀-媒介素養基石、微觀-媒介素養教育培訓層面提出了提升領導幹部媒介素養的建議。

3、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具有哪些特徵

1. 迎合人們休閑娛樂時間碎片化的需求。由於工作與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休閑時間呈現出碎片化傾向,新媒體正是迎合了這種需求而生的。

2.滿足隨時隨地地互動性表達、娛樂與信息需要。以互聯網為標志的第三代媒體在傳播的訴求方面走向個性表達與交流階段。對於網路電視和手機電視而言,消費者同時也是生產者。

3.人們使用新媒體的目的性與選擇的主動性更強。

4.媒體使用與內容選擇更具個性化,導致市場細分更加充分。

(3)新媒體時代媒介形象建構擴展資料:

新媒體(New Media)是指當下萬物皆媒的環境,簡單說:新媒體是一種環境。

新媒體涵蓋了所有數字化的媒體形式。包括所有數字化的傳統媒體、網路媒體、移動端媒體、數字電視、數字報刊雜志等。

一個相對的概念,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後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包括網路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

新媒體亦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通過互聯網、寬頻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嚴格地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新媒體。

參考資料:網路:新媒體

4、新農村媒介形象特點是什麼?

新農村媒介形象特點是指它的草根化,低門檻。主體平等,自由,操作便捷,信息量豐富,內容形式多樣,語言要直白,質朴,生動形象,接近口語,要有濃郁的鄉土氣息。

5、新媒體時代什麼的傳播 完全擺脫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

眾所周知,傳統文化來自於歷史的延續,它不僅是國人的價值觀念的體現,具有極其寬泛的內涵,滲透在我們的思想、道德、風格、心志、審美、情趣、思維方式以及語言文字之中。更是中華民族精神文明的象徵。傳統藝術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亮點,其能夠准確、快速的傳播,是一個國家塑造對外形象和樹立民族自尊的關鍵。

當今時代,數字技術空前發展,它所催生的豐富靈活的新媒體藝術表現手段也越來越成熟。新媒體技術綜合不同媒體的特點,又加上三維動畫、虛擬技術、感應技術等,使得藝術欣賞變成一個更為立體、效果真實、可以互動、可以參與的過程。相較於新媒體藝術表現形式,傳統藝術欣賞方式相當單一,都是靜止的、被動的,這不僅局限了傳統藝術的藝術感染力,更妨礙了傳統文化的推廣與傳播。

在我國,新媒體藝術作為新興的藝術形式,其建構期適逢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期,這為兩者在形式和體繫上進行完善提供了良好的機遇,但同時也提出了如何相互介入、互相融合的問題。因此,在這個以互聯網路技術為標志的嶄新的信息時代,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設計和新型媒體中如何表現,我們如何將技術與藝術完美地結合,是值得我們深思和探討的問題。 

1、傳承傳統,打造民族藝術精品

中國傳統文化歷經千年的發展演變經久不衰、博大精深、意蘊豐富,有著強大的生命力,至今還深深地影響著中華民族。然而這種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寶貴的民族精神正在經受著嚴峻的考驗: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社會已進入物化消費階段,人們的傳統價值觀受到金錢的挑戰正在日益轉變,加上最近幾年,新媒體技術得到迅速發展,多媒體系統的應用更以極強的滲透力進入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如教育、檔案、圖書、娛樂、藝術、建築設計、家庭、通訊等等。新媒體了集合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視頻、錄像、聲音、音樂等傳統表現媒體的優點,結合了計算機的交互功能,加上開發者針對客戶及項目需求通過精心的策劃創意構思,結合各種表現方式,吸引了大量的文化受眾,引導了大眾的審美理念向數字化轉變。 

在這種形勢下,我們必須充分發揮現代傳媒技術的優勢,加強對傳統文化精髓的提煉與傳播,打造民族文化精品,這不僅可以對國民進行循序漸進的傳統文化的精神洗禮,還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介重新建構起更加符合現在形勢的文化觀。同時,避免傳統藝術形式因內涵意義不易理解而從我們的視野中消失,也避免產生因為新媒體藝術重形式輕內涵而導致主流藝術缺乏文化深度的社會現象,而要以媒體語言整合傳統文化精神,讓世界更清楚地認識中國的現在和過去,從而實現文化傳承,打造民族藝術精品。

2、融合矛盾,博採眾長 

新媒體藝術在為文化發展帶來機遇、提供便利的同時,同時也帶來了許多負面消極影響。因為它既是對傳統藝術的繼承和發展,也是對傳統藝術的否定和創新。

從產生根源上分析,傳統藝術的產生和發展,反映的內容都是現實世界中或者是對現實世界的升華和提高。而數字媒體藝術的誕生則源於信息技術,反映的是一些虛擬的現實。

從發展脈絡上看,傳統藝術是一種封閉性的文化,是以儒家思想為主導,講究「仁愛」,「修身齊家」的文化;而數字媒體藝術源於西方發達國家,由於技術上的先進性導致其成為強勢文化。在當今社會現狀下如果處理不當,極易受到西方文化和其價值觀念的影響和制約,導致西方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侵蝕。

從社會地位上看,傳統藝術一直出於權威地位,並受限於傳播形式,屬於單方面的文化輸出;而新數媒藝術則是高度自主的文化,是平等參與的文化,強調交互性。新舊兩種形式的文化在互動和發展中的對立和沖突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二者關系既有現代對傳統的沖擊,又有來自東西方的碰撞,數字媒體技術無論就其內容還是形式來說,都迥異於以往所有文化, 並對傳統文化造成很大的沖擊。

然而,文化並無優劣之分,同樣作為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產物,擺脫不了「文化」的內涵,必然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正是這種共通之處才使得不同的文化形式間可以相互借鑒、吸收對方的合理因素,形成一種包含兩種藝術內涵的新型文化,這種新型文化博採眾長,更適合新形勢下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

所以,我們應該充分利用每一次文化傳播交流的機會,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傳播優勢,吸收、消化,融合先進的文化因子,實現兩種藝術形式的兼容並包、共存並處、相互調劑,最終形成既包含外來文化又具有鮮明本土特色的新的文化藝術形態。

3、讓新媒體技術成為傳統藝術文化走向世界的橋梁

在全球化一體化的大潮中,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逐漸縮小,近年來我國加大了文化輸出的力度,中國的音像製品、圖書、服裝、藝術等多種文化形式藉助新的傳媒技術源源不斷地走向世界各地。使更多人了解中國文化、關注中國文化、欣賞中國文化。這樣的文化的對外傳播不僅可以使一國的文化走向世界,而且還可以在對文化的包裝中重新構建一種易於被他人接受的文化觀,這是一種外交策略,更是一種發展之路。

與此同時,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不僅意味著中國將自己的文化傳遞給世界,同時也體現在世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反映。新媒體的出現深化了傳統文化的雙向流動。例如,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現場表演與高科技精密結合,形象地描繪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和諧意境,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中國與西方文化的有機結合。另一方面,國外開發的網路游戲、動畫產品與影視作品中,中國傳統元素被頻頻利用,《功夫熊貓》、《花木蘭》的熱映正體現了世界人民對於中國文化的接受和喜愛。

在這樣的文化傳播過程中,新媒體藝術作為一種全新的傳播形式打破了時間、空間的局限, 而其基於網路的開放性與豐富性,也為傳統文化的傳播與研究提供了空前的便利。可以看到,傳統文化正在藉助於網路平台實現更廣泛為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和發展提供了新的可能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綜上所述,由錄像、計算機、網路、虛擬互動、系統集成、感測技術等技術手段組成的當代數字媒體技術,與大象無形、和諧相生的東方傳統精神,正在中國藝術家的創作中實現融合。新媒體技術的蓬勃發展,是技術與藝術的完美體現,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為傳統文化傳播提供了新的表現形式,同時,傳統文化的歷史責任也為新媒體技術有個更高的內涵要求。所以,我們必須避免簡單意義上的現代技術與傳統文化的堆砌,而要做到在利用當代數字技術語言進行創作時,拒絕盲目地模仿西方,而是回到中國傳統文化中找尋新媒體延展的可能,以認真的態度進行創作。才能讓尖端的數字技藝承載起了古老的東方氣韻,借數字媒體之翼,令東方藝術早日騰飛世界。

6、新媒體傳播的特點有哪些?

特點:

1、交互性較強:在新媒體時代中信息傳播渠道多元化,受眾可以自主的參與到傳播系統中,交互性較強。

2、海量化信息承載功能以及信息碎片化:新媒體憑借強大的技術手段使得海量化的信息以簡短精煉的形式得以存貯於平台上,信息傳播較為碎片化。

3、資源的可共享性:在互聯網上,例如百度文庫、優酷視頻是一種不限地域、行業、年齡等的資源共享平台,用戶可以上傳和下載互聯網資源。

4、超文本、超鏈接的應用並提供多媒體支持:新媒體支持很多文件格式而超文本與超鏈接則使得網民方便快捷的使用網路資源。

5、個性化與主動性較強:網民可以主動地按照自己的喜好去搜索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內容,基本上不受時空限制,個性化極強。

6、虛擬社群化:網路社交是繼網路興起後發展起來的,是在網路上建立一個虛擬化信息的傳播環境,使用的用戶構成了虛擬的社群。

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簡訊、移動電視、網路、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相對於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

利用數字技術和網路技術,通過互聯網、寬頻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


(6)新媒體時代媒介形象建構擴展資料:

新媒體是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後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是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移動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有線網路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的傳播形態和媒體形態。

媒體是具備價值的信息載體。載體具備一定的受眾,具備信息傳遞的時間,具備傳遞條件,以及具備傳遞受眾的心理反應的空間條件。這些綜合形成媒體的基本價值。這個載體本身具備其價值,加之所傳遞信息本身的價值,共同完成媒體存在的價值。

這個也就是媒體存在價值。即便理念上新形式上新科技進步也具備一定受眾,但是媒體成本遠高於受眾所帶來的商業效益,亦不能形成媒體的有效價值。

效應是在一定環境下,因素和結果而形成的一種因果現象。新媒體必須具備形成特定效應的特性。或者說新媒體必須具備形成一種更新的效應的特性。新媒體必須具備影響特定時間內特定區內的人的視覺或聽覺反映的因素,從而導致產生相應的結果。

7、視覺傳達和媒介形象的關系

視覺傳達設計通俗的說就是平面設計,目前已經不局限於平面設計范疇,而是利用視覺符號回對文字、插圖和答標志進行信息傳遞的設計。其主要功能是推廣和傳播,具有傳達性、視覺性和設計性功能。視覺傳達設計涉及的領域很多,像將集造型藝術、視覺生理學和心理學、符號學、美學和哲學等多種學科運用到電視上的各種廣告、馬路邊上的指示牌的設計上。這些都屬於視覺傳達設計的范疇,將為人類信息交流、互動和溝通做出重要貢獻。
目前,視覺傳達設計已成為融合眾多學科的一-個綜合體,是一個具有跨時代性和專業性的新興領域。視覺傳達設計在傳播手段方面,是通過視覺媒介對城市形象的塑造和城市文化的傳播進行有效的改善,是消費者的一個傳播橋梁;在精神文化方面,能夠影響人類的情感和意識觀念,來傳達設計的獨特內涵。視覺傳達設計以其超越民族文化和地域特點的獨特性。

8、新媒體的發展歷程經過哪幾個時代?

新媒體發展時代是相對於傳統媒體發展而言的,「新媒體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概念。在今天網路基礎上又有延伸,無線移動的問題,還有出現其他新的媒體形態,跟計算機相關的。這都可以說是新媒體。」
媒體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精英媒體、大眾媒體和個人媒體。這三個階段分別代表著傳播發展的農業時代、工業時代和信息時代。

與新媒體時代媒介形象建構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