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試論傳統媒體如何應對新媒體的沖擊
1.傳統電視媒體應對新媒體沖擊的策略
新媒體對電視行業帶來外在和內在的雙重影響。一方面,由於新媒體被廣泛運用到電視節目製作中,並且以不同的方式改變了節目的特質;另一方面,新媒體直接與電視競爭,促使很多人使用新媒體而放棄了看電視。但是,電視業界也應看到積極的一面,一是新媒體對電視的內在影響改善提升了電視的特質,二是新媒體對電視的外在影響並不像我們擔心的那麼可怕。新媒體的運用明顯有助於電視擺脫傳統的制約。它既增添了新的內容,又給受眾提供了一個可以快捷方便地接收、參與、回應節目內容的多種方式,這意味著節目製作人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誰是節目的受眾,以及受眾的品位和喜好。電視有稍縱即逝的特點,節目在空中播出後通常無法挽回和保留,但播客卻可以使節目在播出的一段時間內繼續被觀看,就像時間遷移。當然,時間遷移並不是新媒體帶來的新現象,在數碼年代到來之前,受眾是通過卡式錄音帶和錄像帶完成時間遷移和保留節目的,新媒體的出現只是使時間遷移變得更為方便。對節目製作人來說,時間遷移意味著能贏得更多的受眾,不再受時間的限制,而且,即使部分受眾是在播客上重溫節目,對製作人來說也是一件好事,因為反復收看節目,就意味著節目會被進一步吸收,節目會得到更好的欣賞。
2.報紙行業應對新媒體沖擊的策略
報紙媒體應與新媒體互相融合,共同發展:在沖擊與挑戰面前,報紙行業並不是完全沒有優勢可言,並且隨著新型媒體的沖擊,報紙行業的這種優勢將會得到放大,會變得更為突顯。傳媒的基本價值鏈是信息資源的採集和分發,作為傳統媒體,報紙的絕對優勢主要表現在採集上,並且它的權威性、公信力、資源的壟斷也是新型媒體在短時間內無法替代的。但在信息資源的分發上報紙媒體就稍顯遜色,其互動能力,傳播速度,傳播面積,娛樂功能,傳播方式都是無法和新型媒體相比的。在這種情況下,報紙媒體和新型媒體應走互相融合之路,互相取長補短,才能得到共同發展。在現階段,傳統媒體與新型媒體的超互動已給消費者和商家帶來了一種前所未有的享受,兩種媒體的優勢互補將會更大限度地放大雙方的影響力。如:報紙媒介的公關活動製造能力和網路平台的展示能力相結合,在傳媒中產生了極大地影響力,這樣即節省了傳統媒體製造的成本,又提升了新型媒體的影響力同時還達到了盈利的目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新媒體的沖擊帶給傳統的紙質媒體的不僅僅是挑戰或滅亡,更是一個良好的發展合改革的機遇。報紙媒體在市場變革中走下去的前提就是要正視新媒體的發展,廣泛吸收新媒體的有點,不斷發揮自己的長處,走新舊媒體共生共贏的道路。只有抓住這個新媒體出現的契機,報紙媒體就可以在信息時代走出一條能夠自我發展的路。
2、傳統媒體如何應對新媒體的挑戰
媒介的「新」與「老」縱觀歷史,人類傳播媒體一直在演變。每次當一個新的想法和願望變成現實時,人們都會認為「我們已經擁有了相當先進的傳播媒體」了。然而,過不了多久,曾經革命性的發明又被新的革命性發明所顛覆,人們就會把昨天還認為是先進的傳播媒介打上「傳統」的烙印。廣播相對於報紙,是新媒體;電視相對於廣播,是新媒體;雜志廣告、戶外廣告、空中廣告、直郵廣告等等,可以說,如今你看得到的任何習以為常的廣告形式,它們在歷史上都曾經是填補空白的發明創造,在青春燦爛後被質疑或取代。
3、分析傳統媒體如何應對新媒體的發展
傳媒產業發展前景分析 區塊鏈促發新一輪技術革命隨著國內用戶紅利逐漸消失,傳媒行業從產業層面到資本層面都經歷了一整年的消化期,整體增速有所放緩。但從行業細分領域看,由於用戶內容付費意願提升、互聯網加速傳媒企業的轉型和並購等因素,傳媒部分新興細分行業仍保持高速增長。18年建議關注影視、數字閱讀、游戲、廣告等具有成長性的傳媒細分行業,並積極布局細分行業中低估值、業績優的白馬股。
就傳媒產業而言,隨著近幾年來文化傳媒資本市場格局的變動,其困境與當下痛點何在?如何用「信息互聯—智慧互聯—價值智鏈」對文化傳媒產業轉型升級內在邏輯的演進態勢進行概括總結?
數字經濟或成新引擎
政策利好疊加技術升級帶來的創新紅利,也使得傳媒產業發展新動能曙光漸顯。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傳媒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0年後國內的數字創意產業發展開始呈現出規模增長快、從業人員數量需求大、延伸領域廣、相關產業聚集的特點。2015年我國數字創意產業已集聚了36,948家企業、近384萬從業人員,產業規模達到5,939億元,同比增長22.9%,其中VR增幅最大,達267.5%。預計到2020年數字創意產業將成為產值規模達8萬億元級的新支柱產業之一。
數字經濟既是「新經濟」也是「心經濟」,新的技術手段和商業模式為傳統人際交互、情感交互過程中的價值量化和價值變現創造了新的可能空間。情感與社交價值數據化、數據資產化、資產證券化互為支撐,為內容消費提供了全新的激勵機制,對個體內容消費者而言,甚至可能出現「消費即生產」的模式,這一趨勢與「通證經濟」疊加,或為傳媒產業發展提供新的動能引擎。
區塊鏈促發傳媒產業新一輪周期性革命
到了移動互聯下半場,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崛起,以多維度需求與場景精準匹配和用戶自助服務為代表的共享經濟崛起,從流量紅利時代向存量深耕時代轉型開始,未來幾年一些垂直行業空間有望迅速打開。而區塊鏈作為價值互聯時代的技術載體,或將促發傳媒產業新一輪周期性革命。
區塊鏈在文化傳媒領域最本質的應用在於重塑社群生態。未來內容的生產越來越用戶化、社交化、資產化,傳媒產業生態與外部商業生態和社會生態之間呈現出更加無縫融合的態勢。與5G相輔相成,全新的需求、全新的內容產出模式和全新的賽道值得前瞻性關注和研判。
區塊鏈的社群效應強於互聯網效應,有助於文創行業確權、流通、追溯交易,可以幫助作者和投資人更快更好地變現未來,這也是整個行業的突破點。
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通證經濟通過對長尾的確權和定價,將改變互聯網文化娛樂產業的生產關系,帶來一個網路新世界。君聯資本投資副總裁李陶也有同感,他表示,新技術推動文化傳媒行業發展進入新階段,風險投資應重點關注移動互聯網端的內容變現機會。
在內容監管和資本監管雙雙趨緊的態勢下,風險評估和防控能力成為重中之重;內容付費產業崛起,移動端增量賽道深耕成為熱點,短視頻、在線教育和圖片C端付費熱度持續。此外,「VR+AI+區塊鏈」的深度融合將持續驅動文化傳媒創新,該領域可能構成一個新興藍海。
4、談傳統媒體如何面對全媒體時代的挑戰
現在是全民自媒體時代,但是傳統媒體的優勢是自媒體永遠無法取代的,那就是官方性。無論是電視還是網路新聞。自媒體發布出來的內容公信力不足這是永遠無法避免的。而新媒體也只不過是一種傳播方式而已,傳統媒體亦是如此。現在無論是央視還是其他等等的大媒體都在做自媒體和新媒體。通過新媒體的傳播方式來傳遞信息
5、傳統媒體如何應對新媒體挑戰
首先確定的是,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是必然趨勢。一方面是政策上的推動,眾所周知,近年來傳統媒體受到了新媒體的巨大沖擊,導致紙媒倒閉,人才流失。於是國家從戰略上希望並要求傳統媒體及時轉變,繼續主導輿論。另一方面,面對媒介環境的變化和用戶閱讀、觀看習慣的改變,傳統媒體也必須自我革命進行媒體融合。
實際上,雖然新媒體的出現對傳統媒體是很大沖擊,但傳統媒體在原創新聞、新聞可信度和權威性上又遠遠超過了新媒體,通過兩者之間的融合,可以達到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的狀態。
「移動互聯網時代,不只是增加了新渠道、平台、產品,而是人被改變,需求與消費行為發生重大變化,傳媒的競爭邏輯隨之演變。」中國政法大學新聞學院院長陸小華表示。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新聞學與新聞教育改革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君超則提出,傳統媒體,特別是報業在進行轉型時,不能片面強調「互聯網思維」,而是應確立「融合思維」,開發「融合新聞」,這才是真正吸收新媒體優勢的關鍵,而新媒體則應吸收傳統媒體「嚴謹性思維」,更好保證內容質量。
另外,媒體融合需新技術支撐。大數據分析,精準推送……新技術的出現對媒體發展的影響之大毋庸置疑。新媒體的快速崛起,離不開先進技術體系支撐,可以說,新技術是支撐媒體融合發展的關鍵。
拿電視台傳統的新聞采編來講,往往受限於設備、空間、時間的制約,一場新聞采編需要耗費很大的人力、物力。而使用爆新聞移動采編,一部手機就能搞定新聞采編所有問題,碎片化時間創作文稿、手機高清拍攝素材(照片、視頻)、手機編輯製作新聞、手機發起直播,隨時隨地上傳和審核,提高新聞采編效率。目前,這種產品已經應用於湖北、河南、遼寧等電視台。
同時,要做到全渠道發布,實現內容信息的統一策劃、採集、加工、編輯、發布,並綜合運用圖文、圖表、音視頻等形式,實現內容產品從可讀到可視,從而滿足多終端,多體驗。
除了強調技術領域的支撐,有業內人士還認為,媒體融合還可以將各個傳媒產業的產品相互嵌入,變成富有多種傳媒思想的新型輿論新聞。這種新聞更能引起公眾共鳴,傳播效率和質量也會提升。同時,以資本為紐帶實施融合體內各媒體的戰略媒合作也是一種業務模式。
6、淺析傳統媒體如何應對新媒體時代的發展
傳媒產業發展前景分析 區塊鏈促發新一輪技術革命
隨著國內用戶紅利逐漸消失,傳媒行業從產業層面到資本層面都經歷了一整年的消化期,整體增速有所放緩。但從行業細分領域看,由於用戶內容付費意願提升、互聯網加速傳媒企業的轉型和並購等因素,傳媒部分新興細分行業仍保持高速增長。18年建議關注影視、數字閱讀、游戲、廣告等具有成長性的傳媒細分行業,並積極布局細分行業中低估值、業績優的白馬股。
就傳媒產業而言,隨著近幾年來文化傳媒資本市場格局的變動,其困境與當下痛點何在?如何用「信息互聯—智慧互聯—價值智鏈」對文化傳媒產業轉型升級內在邏輯的演進態勢進行概括總結?
數字經濟或成新引擎
政策利好疊加技術升級帶來的創新紅利,也使得傳媒產業發展新動能曙光漸顯。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傳媒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0年後國內的數字創意產業發展開始呈現出規模增長快、從業人員數量需求大、延伸領域廣、相關產業聚集的特點。2015年我國數字創意產業已集聚了36,948家企業、近384萬從業人員,產業規模達到5,939億元,同比增長22.9%,其中VR增幅最大,達267.5%。預計到2020年數字創意產業將成為產值規模達8萬億元級的新支柱產業之一。
數字經濟既是「新經濟」也是「心經濟」,新的技術手段和商業模式為傳統人際交互、情感交互過程中的價值量化和價值變現創造了新的可能空間。情感與社交價值數據化、數據資產化、資產證券化互為支撐,為內容消費提供了全新的激勵機制,對個體內容消費者而言,甚至可能出現「消費即生產」的模式,這一趨勢與「通證經濟」疊加,或為傳媒產業發展提供新的動能引擎。
區塊鏈促發傳媒產業新一輪周期性革命
到了移動互聯下半場,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崛起,以多維度需求與場景精準匹配和用戶自助服務為代表的共享經濟崛起,從流量紅利時代向存量深耕時代轉型開始,未來幾年一些垂直行業空間有望迅速打開。而區塊鏈作為價值互聯時代的技術載體,或將促發傳媒產業新一輪周期性革命。
區塊鏈在文化傳媒領域最本質的應用在於重塑社群生態。未來內容的生產越來越用戶化、社交化、資產化,傳媒產業生態與外部商業生態和社會生態之間呈現出更加無縫融合的態勢。與5G相輔相成,全新的需求、全新的內容產出模式和全新的賽道值得前瞻性關注和研判。
區塊鏈的社群效應強於互聯網效應,有助於文創行業確權、流通、追溯交易,可以幫助作者和投資人更快更好地變現未來,這也是整個行業的突破點。
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通證經濟通過對長尾的確權和定價,將改變互聯網文化娛樂產業的生產關系,帶來一個網路新世界。君聯資本投資副總裁李陶也有同感,他表示,新技術推動文化傳媒行業發展進入新階段,風險投資應重點關注移動互聯網端的內容變現機會。
在內容監管和資本監管雙雙趨緊的態勢下,風險評估和防控能力成為重中之重;內容付費產業崛起,移動端增量賽道深耕成為熱點,短視頻、在線教育和圖片C端付費熱度持續。此外,「VR+AI+區塊鏈」的深度融合將持續驅動文化傳媒創新,該領域可能構成一個新興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