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媒體時代危機的發展過程有哪些?
新媒體時代的危機主要包含以下幾點:
1.發生的突然性
往往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危機將會發生。危機爆發的具體時間、實際規模、具體態勢和影響深度,是始料未及的,一切都非常突然。
2.過程的突變性
危機在發生、發展過程中復雜多變,由於決策時間以及信息有限,以及現代社會多渠道傳播帶來的巨大影響,往往過程中的決策和採取的措施又導致事件繼續突變,不易控制。
3.前景的未知性
危機在發生、發展過程中,往往前景未知。發生原因不一定確鑿,事件變化方向、影響因素、延伸後果等存在不確定性,難以准確預測和把握。
4.後果的連帶性
一般性的突發事件局限於某一企業或組織,或某一地區,但更多的或許會波及到多個組織、地區,或者發生在一個點上的事件引發其他力量的參與。 危機的連帶性,體現為高擴散性,不僅企業或組織本身,甚至會波及行業、政府,乃至於影響到國家、社會。
5.應對的緊迫性。
2、全媒體時代包括新媒體時代和傳統媒體么
"全媒體"是媒體界近來使用最頻繁的關鍵詞之一。所謂"全媒體",就是綜合運用各種表現形式,如文、圖、聲、光、電,來全方位、立體的展示傳播內容,同時通過文字、聲像、網路、通信等傳播手段來傳輸的一種新的傳播形態。" 它的"全",不僅包括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網路、電信、衛星通訊在內的各類傳播工具,涵蓋視、聽、形象、觸覺等人們接受資訊的全部感官,而且是針對受眾的不同需求、選擇最適合的媒體形式和管道、實現對受眾的全面覆蓋及最佳傳播效果。
3、新媒體時代的具體定義,簡短的
新媒體,應該是指Internet和手機普及後,尤其是近兩年來移動互聯網迅猛發展後的時代。博客、微博、即時通訊、交友網站等信息交互手段,使信息發布與交互變得異常簡單,每個人都是信息時代的主人,都有發言權和評判權,而且,很有可能成為媒體的焦點。而不像以前那樣,普通個體只能作為被動的受眾。
4、新媒體的發展歷程經過哪幾個時代?
新媒體發展時代是相對於傳統媒體發展而言的,「新媒體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概念。在今天網路基礎上又有延伸,無線移動的問題,還有出現其他新的媒體形態,跟計算機相關的。這都可以說是新媒體。」
媒體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精英媒體、大眾媒體和個人媒體。這三個階段分別代表著傳播發展的農業時代、工業時代和信息時代。
5、中國新媒體網的時代背景
「馬歇爾·麥克盧漢」這個電子世界的「聖人」是名副其實的傳播學大師,他的「媒介即訊息」理論在今天一步步成為現實:新媒體技術帶給人類社會太多的變化。
互聯網作為目前新媒體的主流力量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互聯網的出現固然是人類通信技術的一次革命,然而,如果僅僅從技術的角度來理解互聯網的意義顯然遠遠不夠。互聯網的發展早已超越了當初ARPANET的軍事和技術目的,幾乎從一開始就是為人類的交流服務的。
麻省理工學院電腦科學實驗室的高級研究員DavidClark曾經寫道:「互聯網的最大成功不在於技術層面,而在於對人的影響。電子郵件對於電腦科學來說也許不是什麼重要的進展,然而對於人們的交流來說則是一種全新的方法。」
在互聯網不斷發展的今天,電子郵件、網路社區等等已經給人類社會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由此延伸出的網路文化、網路營銷、電子商務等人文科學的發展也在證明著「自然科學的一小步,人文科學的一大步」。
因而新媒體技術、新媒體行業對整個社會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然而,目前的新媒體行業處於初級階段,眾多理論、概念、媒體形式紛繁復雜,中國新媒體網作為中國首家新媒體行業門戶,就誕生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通過為新媒體從業者以及相關人員提供最權威、最及時的新媒體行業資訊信息,提供最便捷的新媒體行業學習交流的平台等服務,來最終促進新媒體行業的發展進步、促進人類社會的進步。
6、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怎麼辦?
傳統媒體的出路
以報紙為首的傳統媒體在世界范圍內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以美國為例,主流報紙的發行量逐年持續下跌,多家地方報紙宣布關門或僅保留網路版,致使大量報人失業,其中不乏普利策新聞獎得主。嚴酷的現實加上一些技術精英諸如「報紙X年後就會消亡」的斷言,使得整個報業籠罩在一片暮色之中。傳統新聞業究竟是否滅亡,什麼時候滅亡,恐怕最優秀的預言家和未來學者都難以准確估算。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另闢蹊徑,突出重圍。
新聞為本,兼容並包。現實告訴我們,人們並不一定需要報紙,但人們需要新聞。《哥倫比亞新聞評論》2009年10月號發表了一篇重量級的調查報告—《重塑美國新聞業》 。該報告的核心結論是,傳統新聞業應該「以各種可能的媒介,呈現獨立、原創、可信的報道,不管這樣的報道受不受歡迎,能不能賺錢」。使用什麼媒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各種方式為公眾提供高質量的新聞信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政治學家普爾教授最初提出「媒介融合」的概念時,就是想要強調跨越多個媒介平台的內容流動和多種媒介產業之間的合作。傳統新聞業在融合時代要生存下去,就必須採取兼容並包的姿態將一切可能的新媒體技術為我所用。
草根專業,明確分工。媒介融合的第三個特徵是媒介受眾的主動信息獲取和生產行為。傳受界限的模糊使草根媒介、公民新聞成為Web2.0時代的標志,也成為傳統新聞業的一種巨大威脅。微博客與拍照手機的結合進一步降低草根媒介的門檻,使越來越多的普通網民開始熱衷於擔當公民記者,並在新聞時效性方面開始超越專業記者。面對這支日益壯大的公民記者隊伍,傳統新聞業應該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逐漸將第一時間報道突發事件的任務交給公民記者。專業新聞工作者應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對碎片化信息進行整理、篩選、編排,並對新聞進行解讀、分析和評論上,幫助受眾在浩瀚的信息海洋里把握方向。一些傳統媒體已經開始探索吸納公民新聞的方式,並已初見成效
禮品經濟,知識共享。禮品經濟是一種特殊的經濟形態。傳統的市場經濟或交換經濟,都要求一方在提供有價值的商品或服務的同時,得到另一方的金錢或物質回報。在禮品經濟的模式下,商品或服務為無償提供,不需要立刻回報。禮品經濟的模式在信息領域十分盛行。禮品經濟的模式在人們已經習慣了網上免費午餐的時代,尤其值得傳統新聞業思考。當許多報紙為網路非法轉載自己新聞信息而苦惱的時候,傳統媒體不妨接受和利用這一現實,以擴大自己的影響。傳統的著作權法似乎已經無法適應新媒體時代的需要。當前興起的「知識共享協議」為知識信息的更廣泛傳播提供了新的契機。知識生產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靈活選擇哪些權力需要保留,以促進知識的分享和再生。
參考:http://news.sina.com.cn/c/sd/2009-12-18/14401928988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