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識付費時代的到來新媒體到底該怎麼玩
首先,我們來看看所謂知識付費的現狀是什麼樣的?1.視頻方面:愛奇藝目前已擁有付費用戶2000萬,他們的目標是今年開始,降低廣告收入,將出現三分之二的收益來源於付費用戶的付費觀看。優酷土豆董事會今年的決議也是年底達到付費用戶破2000
2、如何評價內容付費問答系統?
其實,現有的無償問答平台很多,類似知乎、豆瓣、澎湃問吧,為什麼偏偏需要付費提問、獲取答案的「分答」就火了呢?就此,本報新媒體記者采訪互聯網創業者、作家梅小姐告訴記者:「我們最早是網民,信奉自由、分享、聯通的互聯網精神,但是後來我也意識到,付費問答是應該的。中國沒有為知識付費的習慣,但是在一個知識推崇的時代,為知識付費是應該的。例如律師、咨詢顧問、公關顧問他們每小時都是有穩定的定價的。」
「分答」如此火熱,是否說明人們已經接受了「知識付費」的觀點呢?號稱新榜第一網紅的榜哥則認為,與其說人們接受了「知識付費」的觀點,不如說人們更願意為有價值的內容付費。「分答上傳播的是否是『知識』取決於我們對知識的定義,但目前分答上最火的問題大都是偏娛樂的。不過,如果把知識定義成『有價值的內容』,知識傳播的有償化命題是成立的,在經歷了信息大爆炸帶來的信息過載困擾之後,人們對有價值內容的付費意願正在提高。」
「為什麼會有人願意花錢去聽答案?為什麼會願意根據自媒體的推薦去買東西去消費?實際上是因為中國的購買比重在微信中增長了三倍(大概是13%增長到31%),這個比重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原因就是用戶定義自己身份的方式發生了變化。比如我是你的粉絲,那麼我就會去關注你,加你好友,你分享的我都去點贊、評論、轉發,以便跟你建立聯系。但是這個『分答』不一樣,你的生活方式是什麼樣的,我可以直接問。若你喜歡咖啡,那我就可能通過你的回答直接去買咖啡。這就是左右和推動這一變化的原因,你回答得棒,我願意付費,我願意打賞你,我願意買你所推薦。」
雖然「分答」這樣的付費語音問答平台,在運行機制上還存在一些爭議,網友對其是否會淪為一個「八卦集散地」也深表懷疑,但至少「分答」構想的藍圖為社交軟體的運營模式打開了新局面,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3、自媒體跟知識付費是什麼關系?
想了解的話,可以讀一下這篇文章。
作為新媒體從業者,上下班路上聽聽得到/喜馬拉雅,辦公時挨個瀏覽圈內專業網站,實時跟進圈子裡最新大事、大咖觀點,這是很多一二線城市辦公室白領的寫照。不僅如此,在互聯網行業,願意為知識付費的人顯著增多,『新世象』的營銷課程也能刷屏朋友圈,在三年前我們幾乎無法想像。
一、知識開始變現了
2016年是「知識變現元年」,2017年是知識付費的騰飛年。從羅振宇大張旗鼓力推得到平台,到知乎值乎live和在行分答的爆點交戰;從《奇葩說》老僵屍的好好說話賺得盆缽滿溢,到喜馬拉雅推出123知識節,再到短書、小鵝通等SaaS知識付費平台崛起,一時間所有人都開始說「知識交易」這回事了。
二、知識消費的基礎邏輯
消費的是什麼?
知識信息分為四類:純學術知識、「干貨型」加工類知識、可落地型解決方案、資訊八卦。而人們在分答中更大的興趣並非純粹的知識,而是低價偷聽名人隱私的快感。今天回過頭來看,能唱主角且一直在唱主角的,恰恰是加工過的「干貨型」知識和可操作的解決方案,不是好懂,就是易用,而被奉為「真知」的純粹學術並未回暖。
為什麼消費?
人們在生活中學習知識,悉心鑽研也好,淺嘗輒止也罷,無非是基於以下心態:
1)純粹的求知慾,因為某種困惑和好奇。
2)解決具體的專業問題。要買股票就趕緊補一下理財知識。
3)功利地應試和升遷,從參加四大國考到從業資格認證,這樣的學習更多是「背誦」。
4)為了聊天裝逼中的社交貨幣:「我跟你說啊,最近有一個理論……」「這你就不懂了吧。」也可能是為了學習相伴的社交圈,這就是中歐、長江商學院爆火的理由。
5)純粹地消遣放鬆,分散注意力殺時間。
為何不付費?
為功利性的應試升遷付費,這幾乎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哪怕這樣的學習其實就是考過一扔、學過就忘。可為什麼對於真正有用的知識學習,人們卻反而計較起來呢?這常常是因為:1)需求不迫切。專業應考不學就要掉飯碗的。但普通知識付費更像是可有可無的!2)效果不清晰。專業應考就兩個結果-過或沒過。但普通知識的學習往往無法量化的;3)過程非標化。傳統教育的課程是標准化的,有權威機構的認證。但普通知識的學習往往是非標的,這就導致人們一直處在不信任的忌憚中:講課的人真的行嗎?講的東西真的有用嗎?不會是糊弄我吧?4)網路嬌慣。以往的互聯網使用行為培養了用戶閱讀各種免費內容的習慣。現在要我付費,不是開歷史倒車嗎?胃口已經變刁,本來免費的內容都挑三揀四了,現在居然要付費?
三、知識交易的模式分析
但回顧過去兩年,知識消費市場正在悄悄發生改變,一個明顯的特徵是人們開始願意付費了,並且越來越願意,只要你價格不是高得離譜。這是為什麼呢,是什麼原因促成了這一改變的發生?了解這一問題前,先來明確一下當下知識交易的四種模式:
第一種模式:主打「知識課程與知識節目「,代表人物為喜馬拉雅
從羅輯思維音頻到每天聽見吳曉波,從《奇葩說》老僵屍的《好好說話》到湖畔大學的三板斧網上課堂……作為課程,從馬雲的湖畔大學到混沌研習社,從聲音專業教練到企業管理課程,其特點是有較為成熟的系統性和連貫性,就像是躋身名家大課現場」偷偷蹭課「;作為節目,從小時候讀的《少年科學(畫報)》、《奧秘》、《飛碟探索》,到長大以後看descovery探索、《百家講堂》和TED,它會專門突出主講者的個人ip、打造「知識網紅」,內容形式更加現場化、故事化、干貨化和娛樂化。
第二種模式:主打「知識咨詢」,其代表人物為在行。
在行模式下線下約見專家就是帶有社交色彩的咨詢行業020;而分答更加碎片化,60秒反映出的信息更多是一種咨詢式八卦娛樂,滿足人們偷窺心理。
其更多關注的是現實中的咨詢,而眾所周知,除了專業的法律、管理、心理咨詢,咨詢行業在中國目前的發展還很不充分、還有很大的想像空間。
第三種模式:主打「知識分享會」,其代表人物為知乎live。
它繼承了知乎一貫的調性、內容相對專業系統,具備可操作性,而且更多是基於業已形成的社交關系,或者介紹頁上亮眼的履歷,或者是被預告提綱中的某個問題抓住了心。
其聚焦的是一線城市最流行的分享會,講求的是在短時間(從幾分鍾到幾小時不等)的分享中有足夠的觀點和內容,但是正如業已呈現的那樣,分享會受眾較為專業,對分享嘉賓的背景履歷要求較高,聽的過程是一個燒腦的過程。為此,現實中人們參加分享會往往看興趣、時間和心情,一段時間內可能聽很多場,但要一直這樣高頻跑會下去會有點壓力。
第四種模式:主打「知識精讀」,其代表人物為得到。
秉承羅胖要做知識「二道販子」的一貫思路,得到更多出現的是對知識的篩選和提煉,濃縮的就是精華。除了和喜馬拉雅一樣強調個人ip和品牌欄目,得到更像是現實中的簡報和讀書會,這是一種更輕的模式,在人們越來越沒有時間讀書的今天,具有著巨大的想像力。作為一款SaaS行工具,短書以H5頁面為傳播形態,以「圖文音頻專欄+語音live直播+視頻直播講解」為內容載體,以知識微店為呈現形式,幾乎涵蓋了所有的為內容付費的變現方式,支持嵌入公眾號、app、網頁等任何地方,可幫助企業、機構及個人打造真正屬於他們自己的、完全獨立的品牌知識服務平台,並在品牌領域內完成付費轉化。相比其他模式更適合中小v、中小機構入駐。
第五種模式:主打「SaaS型工具」,其代表人物為短書
作為一款SaaS行工具,短書以H5頁面為傳播形態,以「圖文音頻專欄+語音live直播+視頻直播講解」為內容載體,以知識微店為呈現形式,幾乎涵蓋了所有的為內容付費的變現方式,支持嵌入公眾號、APP、網頁等任何地方,可幫助企業、機構及個人打造真正屬於他們自己的、完全獨立的品牌知識服務平台,並在品牌領域內完成付費轉化。相比其他模式更適合中小v、中小機構入駐。
四、付費開始起風
在以上五種模式中,人們為什麼都漸漸開始付費?這是一時營銷引爆的結果,還是知識付費正在成為趨勢呢?
1.中產高知人群的付費意識正在崛起。
這兩年起始,無論是o2o免費補貼的戛然而止,還是消費升級的全面興起,抑或是網紅直播的打賞流行,「付費」都開始成為中產高知人群的風尚。花點小錢支持喜歡的網紅,花點小錢增加自己的社交優勢和逼格標簽,花點小錢獲得人群中的優越滿足,這有何不可呢?
2.知識付費的商業模式正在成熟。
正如上所述,從產品業務打造,到定價體系設計,從專家大咖包裝,到課程營銷設計,今天的知識平台都更加成熟老練。更何況,這個領域走的多是「微量交易」的模式,價格低於一般意義的買書,非標從不同的維度「標准化」,自然用戶的接受度就非常高。例如在行上靜心設計的專家頁面,連拍照都是專業攝影、凸顯逼格高大上,像airbnb當年的走紅一樣、一上來通過專業設計感突破人們的心理防線。
知識付費越來越「性感」了,或者利益高度相關,或者足夠新奇引人,總之都是一上來直抓眼球。
3.知識消費是價值更高的內容消費。
一般來說,人們為什麼願意消費內容,無非幾種動機:學習求知、了解最新的新聞、掌握有用的資訊、和作者觀點碰撞共鳴、領略作者人格魅力、獲得社交談資。
伴隨著時代的發展,貪婪刁鑽的消費者越來越不滿足於單一片面的內容模式,而希望在內容消費中獲得更豐富的愉悅。知識「有料」還得「有趣」,美女看臉還得有一技之長,這就好像看《奇葩說》不僅僅是看搞笑吐槽,如果沒有老僵屍們振聾發聵的「金句」,這個節目和一般娛樂節目又有何區別呢?從這個角度說,今天的知識主題內容消費幾乎是最成熟最豐富的內容類型。
有知識有資訊,可以滿足旺盛的求知慾;知識的表達往往是通過故事,內容豐富劇情感人,獲得精神體驗;知識的背後又往往推銷某種觀點,發人深思因人認同;內容往往可以直接轉發或作為談資,提升你在人群中的逼格,表達你的態度。
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知識主題的內容消費逐漸碎片化、干貨化、人格化、故事化的,可以充實到我們工作生活娛樂的每一個角落,無處不在。
更重要的是,知識消費中打造的「知識網紅」更容易打造成ip。正如喜馬拉雅打造的「胸大去直播,腦大講知識」,常見的美女網紅無法形成深入持久的核心競爭力,人造美女太多、同質化競爭太嚴重、人們逐漸審美疲勞。而在不同的專業領域,知識網紅將大行其道。
希望知識付費發展越來越好。
4、清大新媒體是什麼付費模式?
之前找過清大新媒體投放廣告,是按照效果付費的,這種垂直媒體精準度高,可以說很有性價比了。
5、新媒體內容付費的小程序移動應用開發難嗎?開發要多少錢?
?
6、內容付費模式前景如何?
知識付費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優質細分市場將成趨勢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和手機支付普及,知識經濟呈現井噴式發展,為知識「買單」已成風潮。資本市場也廣泛布局,助推知識付費「黃金時代」的誕生。雖處於「黃金時代」,但知識侵權、虛假課程、違規營銷等一系列亂象,為知識付費產業長遠發展埋下隱憂。
知識付費風口將持續
各大平台的不斷加碼、創業者的不斷涌現、資本市場的不斷入局,大幅助推了知識付費市場的「野蠻生長」。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視聽新媒體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知識付費產業規模約49億元,同比增長近3倍。截止到2017年底,知識付費用戶達到1.88億人。預計2018年「知識付費」用戶規模將達到2.92億人。到2020年,整體產業規模將達到235億元。可以預見,知識付費「風口期」還將持續。
知識付費異軍突起
知識付費現象不僅因為技術進步和傳播形態改變,更是當前社會知識需求的爆發。隨著社會發展節奏加快、競爭更加激烈,知識變得越來越重要,由此形成了廣大潛在的知識消費群體。在廣泛的需求與繁忙的工作之間,通過新媒體在碎片化時間里獲得知識成為必然選擇,知識付費也因此風生水起。
同時,在新中產崛起和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大眾的知識消費實際上也在升級。如是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表示,中國的知識付費行業已經迎來最好的時代。
諸多痛點仍待解決
在消費者看來,目前知識付費和在線教育領域最大的問題是產品質量良莠不齊。由於付費內容質量不能預判,購買後也很難短期內判斷付費產品質量,這就給劣質產品打開了營銷空間。
而且不同於線下培訓需要資質,線上知識分享和技能培訓使人人都可成為老師,無從監管。
比產品質量難以評價更讓人詬病的,是知識付費的營銷方式。在付費產品足夠多且同質化比較嚴重的情況下,利用社交關系鏈進行分銷則成為另闢蹊徑的新營銷手段。
優質細分市場將成趨勢
在諸多亂象面前,如何保障知識付費健康發展?法制建設是市場有機運行的基礎,完善知識產權制度建設是知識付費產業良性發展的根本保障。在規范化的市場環境下,熱衷於「蹭熱點」的企業將被淘汰。而細分化、優質化內容提供商將成為知識付費產業的未來贏家。
未來,單一付費模式很難支撐平台的長期發展,多種付費模式相結合的方式已成為大多數平台選擇。而在內容維度方面,綜合型、規模化的知識付費平台將減少,面向特定領域、場景、用戶群的「小而美」垂直知識付費平台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2018年會有更大范圍的內容嘗試付費,與此同時,知識付費會逐漸走向成熟,會有一些泡沫破裂,但是更優質的形式會沉澱下來。
7、目前國內較成熟的知識付費平台有哪些?
短書擁成熟的知識付費技術、運營支撐,可以實現知識付費。在經過2016年大火的「知識付回費」風口答後,內容市場逐漸走向成熟,其增長速度也逐漸放緩;短書平台由於更加註重教育和知識工作者本身的品牌和用戶,追求「為品牌商家賦能」,在逐漸成熟的市場更加貼近商業的本質,經過17年的發展,在產品和用戶數量上有了質的飛躍。短書技術團隊源於南京厚建軟體有限責任公司,2004年開始從事新媒體產品技術研發,擁有數百家省市級媒體客戶,覆蓋27個省和直轄市,積累了豐富的內容生產、發布、互動、管理、交易等服務經驗,打造了短書團隊在新媒體、內容創作等相關技術領域過硬的實力和沉澱。尤其在流媒體直播和原生APP的架構上均有完善的技術支撐,是業內領先的視頻直播技術服務商、原生APP生產運營服務商。
8、新媒體知識付費跟電子商務哪個好
你好,新媒體知識付費和電子商務不是一個概念。
電子商務我們傳統的理解就是運營淘寶、京東、當當亞馬遜等等。這里涉及到商品、倉儲、物流等諸多環節,是連接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網路渠道,偏向實體。
而新媒體知識付費,是一種全新的學習形式,渠道也很多種多樣,比如近期很火的知乎LIVE、喜馬拉雅、小密圈、得到等平台。我們可以去近距離的接觸我們接觸不到的行業大咖的分享和見解,個人認為對我們的成長起到 一種加速的作用。謝謝!希望能被採納。
9、有沒有比較好的新媒體知識付費平台?
目前主流的知識付費平台主要可分為兩種類型,分別是工具型的平台和流量型的平台。
其中,工具型是比較適合新媒體進行知識付費的,因為新媒體運營的賬號是具有不同平台的,尤其微信公眾號作為新媒體運營中用戶量以及活躍量最大的一個平台,其通過工具型的平台能很好的進行兩者之間的相互導流。
工具型知識付費平台的代表主要有短書、小鵝通。
以短書為例子,短書作為一款SaaS型工具,以H5、小程序等頁面為傳播形態,以 「 圖文音頻專欄+語音Live直播+視頻直播講解 」 為內容載體,以知識微店為呈現形式,幾乎涵蓋了所有的為內容付費的變現方式,支持嵌入公眾號、APP、網頁等任何地方,可幫助企業、機構及個人打造真正屬於他們自己的、完全獨立的品牌知識服務平台,並在品牌領域內完成付費轉化。
短書是專注於知識付費與教育培訓的平台,專注於成為知識變現技術服務商,為各位自媒體人、教育者、培訓傳播機構等提供更加穩固的技術支撐與更加精細的運營解決方案。短書可一站式滿足內容承載、用戶管理、付費轉化、社群運營、數據分析五大核心需求,形成品牌閉環,快速完成用戶沉澱,實現體系內變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