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鄉鎮治理

新媒體鄉鎮治理

發布時間:2021-03-02 03:14:27

1、鄉鎮如何運用塊數據推動社會治理轉型升級

 總體來看,我國社會大局穩定,但面臨的挑戰絕不容忽視:從國內看,改革進入攻堅階段觸及深層利益矛盾,收入、城鄉、區域差距引發部分社會成員心理失衡,民主意識增強、思想觀念多樣化對社會管理提出更高要求,極端氣候和自然災害頻發嚴重影響公共安全,互聯網迅猛發展深刻改變當今社會;從國際看,世界格局日益復雜,國際思潮相互激盪,西方敵對勢力抓緊進行意識形態滲透。面對這些挑戰,許多地方依然採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權宜性」、「運動式」社會治理方式。要麼以「右」的心態習慣於「花錢買平安」,「以妥協求和諧」,陷入「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誤區;要麼以「左」的心態將維權與維穩對立起來,把群眾利益訴求意識形態化,處置方法簡單粗暴,導致警民對立、干群對立,造成仇警心態、仇官心態,產生 「抗生素效應」。上述治理方式亟需轉型升級,轉型升級的關鍵就是創新社會治理機制。
創新社會治理機制包括創新社會管理機制、完善社會自治機制、夯實社會基礎工作三個方面。社會管理注重自上而下、以權力為主導,重在「有為而治」;社會自治注重自下而上、以權利為主導,重在「無為而治」。二者交織融合、各有側重,共同立於社會基礎之上。如果把社會看作一棵「社會樹」,則社會管理是「枝葉」,社會自治是 「樹干」,社會基礎是 「根基」,人民幸福是盛開的「花朵」。社會治理的理想狀態是在黨的領導下和法的基礎上、社會管理與社會自治有機統一、和諧運行,最大限度地激發社會活力與創造力,增強社會凝聚力與親和力。社會治理的最終狀態是「以各個人自由發展為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的聯合體」(馬克思)。

創新社會治理機制的關鍵是:一是社會治理保健化,切實把群眾合法權益維護好、保障好、發展好,最大限度地預防社會問題和公共危機的產生;二是社會治理法治化,強化政府作為規則和程序制定者以及矛盾調節和仲裁者的角色,強化和完善解決社會矛盾和和公共危機的法治機制;三是社會治理系統化,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治理模式,把社會作為一個有機體看待,形成一套完整的治理體系;四是社會治理社會化,整合社會資源,動員社會力量,提高社會自治、自助、自理能力;保障民權、發展民主、凝聚民心、集中民智、激活民力,建設「和諧社會」、 「活力社會」。五是社會治理信息化是指要注重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尤其是信息化手段加強創新社會管理,積極提高社會管理信息化水平,形成全面覆蓋、聯通共享、動態跟蹤、功能齊全的社會治理信息系統,提高社會治理系統效能。
一、創新社會管理機制
人的健康,一靠無病預防;二靠有病治療。社會管理也是如此,只不過社會還要從個體和群體這兩個不同的層面去分析。如上圖所示,創新社會管理機制的主要任務是著力從社會個體和公共群體兩個層面以及和諧保健、矛盾化解兩個環節,構建相互支持的有機體系,防範化解社會問題,科學處置公共危機。
(一)社會保健預防機制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社會問題、社會矛盾出現或趨向嚴重之前的保健預防,不但能大大降低社會管理成本,而且在某種意義上還決定了社會管理的最終成敗。
1、社會個體保健機制。建設和諧社會的核心問題是提高群眾幸福感、滿意度。當前提高群眾幸福感的關鍵是科學地解決群眾住房、養老、醫療、教育、交通、環保、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基本需求,而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出路是:建立適應市場機制的以保障創業就業為基礎,以解決基本需求為目標的保健預防機制。即:促進創業就業以增加個人收入,以個人收入作為「社會保障之繩」,由政府主導為其編織「社會保障之網」並負責修補漏洞,從而實現以自我保障為基礎,政府救助為托底,慈善幫扶為輔助的自助、家助、互助、共助、公助相互配合的社會保健機制。具體說來:(1)實施素質教育,提升就業能力。教育是促進創業就業的第一推動力。從教育的內涵上看,重點要提高社會個體的道德品質、法制素質和創新創造能力、創業就業能力;從教育的外延上看,重點要優化配置教育資源,向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傾斜,促進義務教育均衡化。(2)促進創業就業,創造社會價值。政府的職責是創造更多的創業就業機會;建立「五個機制」(促進就業、預防失業、以創業帶動就業三位一體的就業保障機制,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工資支付保障機制,勞資政三方協商機制,最低保障標准與最低工資標准正常增長長效機制);為有部分勞動能力的困難群體購買並提供公益崗位和就業崗位補貼,最大限度地使有勞動能力的人都能就業。(3)合理分配財富,完善利益格局。初次分配:著力提高就業者的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我國勞動者報酬僅佔GDP40%,美國為60%)。二次分配:改「個人收入所得稅」為「個人財富增加所得稅」;遏制「三公」消費、隱性福利、灰色收入、壟斷利潤(此四項放大貧富差距1-2倍)。三次分配:建立公共資源出讓收益及國企利潤全民共享機制;完善上市公司分紅制度;降低通訊、物流等社會運作成本;調整出口退稅政策;增強「財富國防意識」,防止各種形式「財富外逃」。(4)科學設計「社會保障網」。總的說來,創業就業等所帶來的個人財富是實現社會個體保障的基礎,個人財富既要考慮解決個人當前消費需要,又要兼顧其未來保障的需要,因此必須以政府為主導,根據個人財富的不同,合理設定一定比例,定期拿出一部分,用人單位相應出資一部分,再加上政府補助一部分,為個人設立一個保障總賬戶。此總賬戶再細分為住房賬戶、醫療賬戶、養老賬戶等,用以分別解決相應問題。當然,這些是基礎,具體問題還需具體分析。比如住房問題,當前迫切需要在「三個環節」加強引導調控:在供應環節上,切實轉變 「土地財政」觀念,保證保障性住房建設用地的提供;擴大廉租房、經適房、限價房、公租房等覆蓋面;加快城鄉危舊房改造。在流通環節上,逐步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場,高端有調控的局面。在消費環節上,提倡住房「梯級消費」,鼓勵先租後買、先小後大、先舊後新。再比如養老問題,主要靠養老賬戶解決,政府重點考慮三點:一是建立個人養老金防通脹長效機制。二是政府要提供一定的 「社會福利餡餅」,但要避免掉進「社會福利陷阱」。不合理的福利容易「養懶罰勤」,抑制就業動機。更重要的是,福利制度服從於慣性機制,易升難降,經濟高速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進入平穩期,而一旦形成巨大的福利負擔,政府既無法長期負擔,又不能減少福利,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如希臘、愛爾蘭的財政危機)。因此,有勞動能力者的社會保障應主要依靠自己的有效勞動來實現。三是對喪失勞動能力者提供社會救助。
2、公共危機預防體系。相對於社會個體矛盾,公共危機危害的對象具有群體性,構成了社會管理必須面對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公共危機包括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突發社會安全事件、經濟危機等,極大地影響和諧社會建設和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公共危機預防體系建設有兩個方面。(1)硬體建設:一是構建現代化防災減災體系。二是構建現代化能源保障體系。按照戰略儲備、應急儲備、物價調控儲備三個等級,科學儲備戰略資源。三是構建現代化環保生態體系。(2)軟體建設:法制建設。針對各類公共危機,出台和完善相關法律,依靠法盡量減少事故和災難的發生。體制建設。建設統一高效的公共危機應對指揮系統、組織機構、職能設置,尤其重視建立健全領導體制和社會動員體制,充分發揮非政府組織和社會力量在公共危機管理中的作用。機制建設。一是居安思危,防患於未然,針對各類突發事件建立長效預防機制:建設安全文化、加強安全法制、落實安全責任、創新安全科技、加大安全投入。二是建立應急臨戰准備制度(應急人財物、應急技術、應急宣傳、應急演習等准備),提高預案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加強預案演練。三是加強全民風險防範和應急處突能力建設。
(二)社會問題化解機制
預防無法解決所有矛盾問題,社會管理的另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要建立健全有效的矛盾化解機制。其關鍵在於:強化和完善解決社會矛盾糾紛的法治機制,防止「信」訪替代「信」法,防止「運動式治理」體制化替代法治化。法治化要求法律至上,體制化要求權力至上;法治化相信化解社會矛盾需要全社會參與,體制化必然導致過度行政。
1、社會個體的矛盾化解機制。一是針對普通的社會個體,建立健全矛盾糾紛的發現、調解、仲裁、復議、訴訟相互銜接、相互配合的矛盾化解機制,盡可能緩解信訪渠道,將矛盾糾紛引流至調解、仲裁、復議、訴訟的法治化渠道去解決;二是針對違法犯罪分子,建立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1)發現機制。對於已經客觀存在的矛盾,如同對待身體已經客觀存在的疾病一樣,要立足於「早發現,早治療」,而不是諱醫忌疾,養癰遺患。發現矛盾和問題的,一靠主動接訪,二靠調研排查。第一、主動接訪。分為大接訪和常接訪。領導大接訪解決信訪存量,領導常接訪解決信訪增量,兩者共同拉近與群眾的時空距離和心理距離。心理距離是指在信訪過程中,通過政策普及、問題化解和情緒安撫以進一步密切黨群關系。要像重視招商引資工作一樣,設立「網上信訪大廳」和 「綜合信訪大廳」,為信訪人提供一條龍服務、一站式辦理的「綠色通道」。當前,在信訪過程中還尤其要注重依法治理的問題:一是對下一級政府不作為或亂作為而引發越級上訪,要加重處罰、嚴懲不貸,大幅減少因基層政府失職瀆職或缺位越位所引發的信訪問題;二是堅決把無理鬧訪者拉進法治軌道,推動依法有序理性表達訴求。第二、調研排查。主動針對社會管理中的熱點、重點和難點問題,進行經常性的分析排查,建立矛盾糾紛滾動排查機制。著重加強對重點地區、重點工程、特殊群體、敏感時期的排查。(2)調解機制。全面堅持「調解優先原則」,通過健全人民調解、社團調解、仲裁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橫向調解網路和市、區、鎮、社區、村與樓門院(小組)縱向調解網路,注重營造多渠道的矛盾糾紛調處新機制,著力減少社會對抗。(3)仲裁機制。調解無效的矛盾糾紛,依法「引流」至仲裁、復議渠道解決。要以制度建設為重點,促進仲裁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發展,提高仲裁效率,降低起訴率。(4)復議機制。在國外,往往呈現「小信訪、中訴訟、大復議」的格局,而我國行政復議還是偏低,遠沒有發揮解決行政糾紛的主渠道作用。(5)訴訟機制。訴訟是解決矛盾糾紛的「終點站」。要通過推動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進一步樹立司法權威。切實緩解「執行難」、「申訴難」、「打官司難」等問題。(6)防控體系。在防控對象上,加強對重點人員、重點時段、重點場所的管理,推動高危人群管理以及境外NGO、虛擬社會綜合防控。在防控方式上,一是立足信息綜合開發應用,在信息主導打防方面實現新突破,加快開發「治安信息綜合平台」;二是立足精確打擊犯罪,在打擊效率和質量方面實現新突破;三是立足動態防控,在擠壓犯罪空間方面實現新突破,加強對各種復雜警情的應變和警力調度能力。在防控組織建設上,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深入推進社區警務,啟動社區警務「平衡記分卡」考核機制。
2、公共危機的應對化解機制。(1)危機預警機制。危機預警機制是解決公共危機的第一道防線,包括危機預警的信息收集系統、監測系統、咨詢系統等等。當前尤其要重視運用信息技術建立危機爆發前的知識系統、信息系統和分析評估系統,以實現科學預警。(2)危機決策機制。在公共危機管理中,需要遵循一些不同於常態決策的原則和程序,需要建立特定的危機決策機制,需要遵循權力集中原則、結果優先原則和風險原則等。(3)應急處置機制。一是先期緊急處置,包括危機信息分類、分級緊急匯報、事態控制、先期應急救援等;二是全面啟動應急處置網路系統;三是因時、因地、因人科學採取一系列處置措施,保障安全,穩定大局。 (4)輿論引導機制。建立完善新聞發言人制度、新聞分類分級制度、媒體紀律約束制度、新聞發布制度、輿情跟蹤研判互動制度、網路信息安全制度。(5)恢復重建機制。一是危機後的恢復和重建,包括物質恢復、組織恢復、機制恢復、心理恢復;二是事故調查,重點是調查危機發生的主客觀因素、危機處置的成效等等;三是問責;四是後遺症處理。(6)評估提升機制。主要是危機影響評估、危機管理能力評估、危機管理效果評估等。以推動危機應對的科技進步和法律、制度完善,針對社會深層矛盾進一步加強民主法制建設。
二、完善社會自治機制
社會管理機制主要在於解決矛盾糾紛、處置公共危機、保障社會正常運轉,而要進一步激發社會活力、創造力,增強社會凝聚力、親和力,還需要創新社會自治機制。社會自治是人民當家作主、保障民權、發展民主、實現「自由人聯合體」的需求;也是提高公民社會責任感、調動公民積極性、激發社會活力的需求。社會自治橫向包括:民族區域自治、城鄉社區自治、社會組織自治等;縱向包括:個人自由、家庭自主、社區自治等。
(一)社區自治機制。1、社區建設。構建新型城鄉社區自治模式,深入開展「三項民主實踐」:以居(村)民會議、議事協商、民主聽證為主要形式的民主決策實踐,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為主要目的的民主管理實踐,以居(村)務公開、民主評議為主要內容的民主監督實踐,推進基層自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提高社會自治水平,推動公民社會發展。2、社工隊伍。探索建立社會工作人才培養、評價、激勵機制,形成專業社工制度助推現代社會。3、社會組織。充分發揮其在公共管理與服務中的積極作用,發揮其在政府與民眾之間的彈性作用。
(二)社會動員機制。1、社會力量整合機制。綜合運用無形之手(市場)、有形之手(政府)、隱形之手(社會),最大限度地整合全社會人、財、物力,形成強大合力。依法有序發揮NGO、大眾傳媒等在公民社會中的動員作用,推動社會建設。2、社會主體激勵機制。通過市場競爭機制、國家榮譽制度、博愛慈善文化等形成物質、精神雙重激勵機制,最大限度地增強公民主體意識、調動公民積極性、提高社會責任感,最大限度地集中民智、激活民力、凝聚民心,讓全社會迸發的活力成為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最強大力量。
(三)社會互信機制。1、建設誠信政府。一是健全行政問責制,強化責任追究,樹立責任政府觀念,重點健全以行政首長為重點的行政問責制度,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二是政府公布的信息應當具有公信力,非因法定事由、非經法定程序,不得撤銷、變更已經生效的行政決定,樹立誠信政府理念。2、構建社會個體綜合信息平台。社會成員的個人信息不確定性,大大提高了社會治理總的信息成本。身份證弄虛作假、個人財產和誠信情況模糊不清等,這些使得社會保障具體措施的實效大打折扣,對實施有效社會治理造成嚴重障礙。如同醫生治病,如果所掌握的患者生理指標的數據是錯誤的,就無法做到對症下葯、有的放矢,所謂失之毫釐,謬以千里。3、建立企業社會信用制度。經濟領域頻繁出現的假冒偽劣、商業欺詐等現象嚴重社會治理的成效,其核心問題就是企業社會信用的缺失。現代市場經濟是建立在法治基礎上的信用經濟,信用制度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制度之一。當前企業信用缺失成為經濟領域普遍存在的突出問題,是造成市場經濟秩序不規范的深層次原因之一,為此,必須著力引導和建立企業對社會負責任的信用制度,努力抓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探索建立企業信用長效機制。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記錄違法違規企業和個人的行為,建立信用檔案和市場監管信息的共享機制,依法向社會公布失信企業「黑名單」,建立跨地區、跨部門和跨行業的反商業欺詐信息共享、預警監管、執法協調和社會聯防體系,從法律法規和管理制度方面遏制企業信用缺失的泛濫,從根本上鏟除企業信用缺失的土壤。二是積極推進「名牌戰略」工程。引導和支持各類企業以培育名牌、爭創名牌,以名牌產品樹立企業的社會信用形象。對獲得中國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省名牌產品、省著名商標、綠色食品企業給予獎勵,加大對重點企業技術進步的扶持力度,鼓勵企業形成自主知識產權。通過各種宣傳,提升名牌產品名牌企業的社會信用度,使群眾認可誠信守法的品牌企業,從市場佔有率上打壓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的市場空間。三是要加快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加快建立農產品質量溯源標識系統;積極籌建食品安全質量實時監控中心,對生產、流通、消費各個環節的食品安全狀況進行實時監控和安全預警;依法建立食品安全信用發布制度,統一發布食品安全信息;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生產經營企業和政府檢測監管兩類信用檔案。逐步形成「守信」褒揚,「失信」受懲的激勵和約束機制,營造良好的食品安全信用氛圍。四是推動「誠信興商」創建活動。五是加強行業協會建設。推動建立行業協會和民間自我管理組織,引導其朝著自主辦會、自我管理與自我約束的方向發展,提高行業自律水平,依靠行業的力量遏制企業信用缺失行為。六是要建設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台帳、索證索票的溯源制度。4、完善政、群雙向信息互動機制。既要建立規范的信息公開制度,拓寬民意渠道,健全公眾參與制度,加強新聞輿論監督,推行網路議政、問政、參政;又要不斷完善重大事項調查研究制度、專家咨詢制度、公示制度。
三、夯實社會基礎工作
「社會樹」的枝繁葉茂、碩果累累,必須要有扎實的根基。社會基礎工作,從根本上講,就是要在黨的領導下,全面推進「五大建設」;從社會治理本身講,主要是:
(一)科學規劃。包括土地、人口、產業、基本公共服務等規劃。合理安排「居住、產業、交通及公共設施、休閑」四大項目之間的用地比例以及「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生態保護」四類主體功能區規劃,加強生態屏障建設,引導產業科學布局,控制人口總量,優化人口結構,為社會有序運行提供科學合理的空間、人口、產業布局,這是從源頭上化解社會問題、支撐社會發展的客觀基礎。
(二)法治建設。法治是社會治理的基礎和靈魂,無論社會管理還是社會自治都必須依法進行。當前,法治受到來自權力、金錢、人情、關系、非理性社會情緒等的扭曲、稀釋、通融、異化,使法治權威和憲法至上大打折扣。要維護法的統一、尊嚴、權威,強化社會運行基礎規則,牢固樹立規則意識。
(三)道德教化。法治和德治相輔相成,共同構成社會治理的基礎。要完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注重發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思想教育和優秀傳統文化的道德教化作用。既要反對封建思想糟粕沉渣泛起,又要大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旗幟鮮明地反對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堅決抵制西方文化中的反社會、反倫理、反道德思潮,反對以追求極端個性為理由而喪失人性,反對以追求無限自由為理由而喪失自我。1、促進自我和諧。廣泛開展個人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針對不同情況開展疏導、幫助、教育,盡可能避免出現極端心態。2、促進家庭和諧。家庭是個人與社會之間重要環節,家和萬事興,家和國太平。重視「單親家庭後遺症」,強化新時期家庭文化建設,剔除封建家長作風和傳統家庭思想觀念中的糟粕,崇尚人性、人道、人倫之本和孝悌之道。3、促進網上和諧。推行網路實名制,強化網路運營商責任,完善網路監管制度,積極引導網上思潮和網上輿論。當前,一些網站已成為叫囂不良情緒、宣揚「三俗」之風的主陣地,成為引發社會問題、放大社會矛盾的發酵粉和助推器,我們要主動利用互聯網這個平台宣傳先進文化,播撒傳統美德,了解社情民意,理順社會情緒。

2、如何運用新媒體加強社會治理思考

隨著社會上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不斷改變著社會輿論的生成、存在與傳播方式,對既有的社會管理模式不斷提出新的挑戰。新媒體從業人員對於溝通網路虛擬空間與社會現實世界,正確引導社會輿論,表達公眾的政治意見與利益訴求,參與公共政策的制定,監督執政行為,抑制網路不良信息,化解社會矛盾,表達人文關懷等方面都起著重要作用。
統一戰線工作應當從創新社會管理的高度來認識新媒體從業人員這一新社會階層群體,深度挖掘和充分發揮他們在參與社會管理、構建和諧社會的功能和作用。做好新媒體從業人員的統戰工作,團結和引導他們積極履行社會職責,為推進社會管理創新、構建和諧社會做出獨特的貢獻,這是現代社會建設賦予統一戰線的新的歷史任務。

3、怎樣對自媒體加強治理

近年來,隨著微信、微博等自媒體平台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各種自媒體亂象也大有愈演愈烈之勢。加強自媒體亂象治理打擊,營造健康有序的網路環境成為了當前政府部門必須正視的問題。
一、自媒體領域亂象的表現
(一)「刷」字當頭,流量造假吹起繁榮泡沫。隨著自媒體的興起,自媒體的營銷價值逐漸得到重視,為了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越來越多的廣告主將重金砸向微信、微博和新興的直播平台。點擊率、閱讀量、粉絲數是考量新媒體平台傳播力的重要依據,因而靠機器刷閱讀量、花錢買微博「僵屍粉」等自媒體亂象開始層出不窮。
(二)謠言滋生,危害社會健康穩定發展。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的新聞信息需要遵循客觀真實的原則,有其嚴格規范的生產流程。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自媒體逐漸成為謠言滋生的平台,有的公眾號惡意對事件進行抹黑,有些網站則用「標題黨」推波助瀾,各種失實報道比比皆是,擾亂了社會秩序,影響了社會穩定。
(三)格調低下,為博眼球低俗獵奇。一些網路直播平台為了吸引網友眼球進行「奇葩」的網路直播或涉黃「網紅」直播,這給直播平台帶來了短暫的用戶流量高峰,但直播平台在由此獲得暫時經濟利益的同時,也走入了內容低俗與高度同質化的死胡同。
二、相關建議
一是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網路空間不是法外之地,網路營銷行為必須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目前由於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完善,網路營銷的造假問題、侵權問題、安全問題大量涌現,影響了企業和顧客之間的營銷活動的正常運行。建議進一步完善《廣告法》、《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的配套規章,出台專門的網路營銷管理辦法,針對網路營銷主體登記、網路消費欺詐、網路不當廣告行為、網路格式條款、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問題作出明確的解釋,用法律的手段保障網路營銷活動正常,以利於市場經濟的健康、有序、穩定運行。
二是提高技術監測水平。建立自媒體大資料庫,加強自媒體帳號監測和自媒體平台運營數據分析,實時演算個人動態數據,藉助大數據技術,助推互聯網流量造假問題的解決,幫助企業進一步優化廣告投放效益。
三是加大監管打擊力度。進一步明確工商、文化、經信、公安等監管部門職責,形成協同監管合力,堅決打擊擾亂互聯網經營秩序和信息傳播秩序的現象。以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為目標,加強網路交易監管,加大對售假、虛假廣告等不法行為的打擊力度,營造安全公平的網路交易環境;以維護公共利益為目標,加強網路信息監管,各地公安機關設立並普及網警派出所,履行網路輿情維穩等工作職責。引導市民通過電話、QQ實現網路空間報警,從而對網路信息進行直接的干預或控制活動,提高打擊的主動性和時效性。對利用互聯網造謠、誹謗或者發表、傳播其他有害信息,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責任。
四是明確發布平台義務。自媒體運營平台要嚴格遵守國家網信辦發布的《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審核賬號的身份和資質,做好分類備案,為不同類型的賬號貼上不同標識,採取不同的管理辦法。對違規發布和直播等行為,視情節嚴重採取警示、限制發布、暫停更新、關閉賬號、永久封禁等措施,讓低俗化的內容和主播失去生存空間,並保存有關記錄,履行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義務。
五是建立行業誠信機制。鼓勵倡導原創性新聞發布,培養具有影響力的品牌性自媒體,開展國內或地方性的年度品牌性自媒體評選活動並給予適當獎勵。制定自媒體平台行業自律公約,加強自媒體人的自律,塑造行業自律形象。將違反自律公約的自媒體人和主播名單列入黑名單,行業主管部門將其違法違規行為記入相關信用檔案,造成「一處失信、處處被動」的懲戒效果。
六是加大網民監督力度。充分發揮廣大網民的監督和參與作用,在大中專院校建立網路衛士志願者隊伍,對涉嫌造假售假、不當廣告宣傳、誘導分享欺詐、發布不實小道消息、涉黃直播等不法行為及時舉報投訴,大力凈化自媒體生態環境。

4、如何實現對新媒體時代的合理治理

目前企業數字營銷,都很看中新媒體這快,一方面本身成本低,也比較好傳播。所以,導致了新媒體這塊呈現不斷發展和壯大的趨勢。有一個智能廣告投放的平台,采媒在線,整合了大量的新媒體資源,做廣告交易,對企業來說,也省去了很多尋找媒體的麻煩。

5、鎮裡面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督查怎麼寫

各有關鄉鎮黨委、政府,旗政府各有關辦事處,旗直各部委辦局、企事業單位,中區市直駐敖漢各單位,各人民團體:
為切實加強新惠城區環境衛生綜合治理,進一步督促各部門、各單位做好責任區的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旗委督查室、旗政府督查室會同組織部、監察局、城管局、工商局、愛衛辦、信息社、電視台等部門和單位人員組成督查組,於5月8日對新惠城區環境衛生治理情況進行了專項督查。現將有關情況通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從督查情況看,各部門、各單位高度重視,按照《敖漢旗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實施方案》(敖黨辦發〔2014〕22號)文件要求和部署,明確職責,密切配合,精心組織,強力推進,旗直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在旗直機關工委的督促下,積極投入人力、物力對責任區垃圾進行及時清理,部分重點整治路段臟亂差面貌有了較大改觀。新惠鎮、新州辦事處、惠州辦事處落實屬地管理職能,帶領轄區內各街道居委會工作人員,深入整治一線,不斷加大整治力度,城區環境衛生整治工作持續有序推進。通過綜合治理,城區衛生面貌得到了明顯改善,環境衛生綜合治理工作初步形成齊抓共管的長效機制。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工作力度還需進一步加強。從督查情況看,各部門、各單位工作開展還不平衡,少數部門單位領導不夠重視,個別部門單位的衛生責任區清理不到位,行動遲緩,衛生責任區內衛生狀況依然較差。同時部分部門單位反映責任區面積大,工作量重,涉及清理費用過多,不能按時完成責任區環境衛生治理工作。

二是環衛保潔不徹底,部分責任區衛生存在死角。個別責任區存在清理不徹底情況,城管局責任區的305國道城區段道路兩側邊溝內還有少量生活垃圾清理不及時,新惠鎮小各各召村附近的雜草和堆放的雜物清理還不徹底,新州辦事處、惠州辦事處的平房區日常保潔還不到位,存在空白區域。

三是平房居住區環境較差,部分街道存在違章搭建等問題。因連日降雨,平房居民居住區道路泥濘,衛生狀況較差。部分街道存在擠占公共空間,違章搭建、砌建菜園、堆放柴草雜物等問題依然存在。同時城區建築工地施工拉沙子、運渣土車輛造成遺撒問題雖然基本得到治理,但還需堅持常抓不懈。

三、下步工作建議
一是要繼續加強領導,完善措施。各部門、各單位要對照旗委、旗政府下發的實施方案要求,切實抓好環境衛生整治工作,認真總結前一段工作,查找問題,尋找差距,採取措施,落實環境衛生責任制,集中清理侵佔公共空間違章搭建、砌建菜園、堆放柴草雜物等行為,推動城區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深入開展,努力營造一個優美的城區環境。

二是要進一步明確職責,合力推進。新惠鎮、新州辦事處、惠州辦事處要落實屬地管理職能,積極履行職責,密切配合,相互協作,形成工作合力,加強城區環境檢查力度。各新聞媒體要加大宣傳力度,通過正確的輿論導向和反面典型事例曝光,及時曝光一批市民、機關單位、施工企業亂潑污水、亂倒垃圾、道路遺撒等不文明行為,努力提升人民群眾環境衛生意識。

三是要完善體制機制,標本兼治。要在前一段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城區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的長效措施。要從群眾最關注的地方抓起,從最關鍵的問題突破,抓好重點區域、重點地段、重點部位的環境衛生整治。要嚴格落實長效治理機制、集中整治機制及每周五督查機制,城管部門要繼續加大城區垃圾點建設,完善各種配套設施,既要解決當前影響城區環境衛生的突出問題,又要加快完善城區環境衛生長效管理機制,營造整潔、有序、優美的人居環境。

中共敖漢旗委辦 公 室
敖漢旗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4年5月14日

6、鄉鎮在落實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任務措施中存在哪些不足

責任不落實,再明確的目標也難以實現。我省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將實行量化問責,並配套印發《量化問責暫行規定》。

9月29日,省環保廳有關負責人對暫行規定進行了解讀,該規定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明晰了問責的啟動標准,將壓力進一步向基層責任部門和鄉鎮黨委、政府傳導,著力解決壓力傳導不夠、責任落實不力的問題。

問責事項分為兩種類型

據介紹,《暫行規定》的問責事項分為兩種類型,第一種是「任務型」。一是未按要求完成交辦問題整改的問題。對環保部交辦問題未按要求完成整改被發現超過1個、2個、4個、6個的,對省大氣辦交辦問題未按要求完成整改被發現2個、4個、5個、8個、10個的,將分別問責鄉(鎮)長、黨委書記、分管副縣長、縣長和縣委書記;市直有關部門未完成上級交辦問題整改落實超過10個和15個的,分別問責相關部門分管領導和主要領導。二是有關地方和部門不能舉一反三抓整改,通過專項督察、強化督查或巡查發現的新問題。被環保部新發現超過2個、4個、5個、8個、15個的,被省專項督察新發現超過4個、6個、10個、15個、20個的,將分別問責鄉(鎮)長、黨委書記、分管副縣長、縣長和縣委書記。三是網格化監管責任落實不到位問題。被發現在排污重點領域未設立網格化監督員和重點企業未設立駐廠監督員分別超過2次和4次的,將分別問責鄉(鎮)長和黨委書記。

《暫行規定》問責事項的第二種類型是「結果型」。大氣環境質量未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改善目標完成情況連續兩個季度在全省排名後十位的縣,問責縣長,連續兩個季度在全省排名後五位的縣,問責縣委書記。因履職盡責不到位、落實工作不力,被中央媒體曝光超過1次、2次、3次的,或被省級媒體曝光超過2次、3次、5次的,分別問責副縣長、縣長和縣委書記。行政區域內被問責的鄉(鎮)和有關部門超過5個的,問責縣長;被問責的鄉(鎮)超過三分之一或被問責有關責任部門超過5個的,問責縣委書記;市直部門下屬單位(含縣級對應工作部門)被問責超過5個和10個的,分別問責部門分管領導和主要領導。

對數據造假零容忍

為保障空氣質量監測數據真實可靠,要求各縣(市、區)政府為轄區內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站安全、規范運行提供必要保障,防止人為干擾。

對非由運維第三方採取的人為斷電、人工遮擋、堵塞或加裝過濾裝置、采樣口周邊噴水等方式,干擾采樣口或周邊局部環境,導致監測數據失真的,發生1起、2起、3起的,將分別問責負有領導責任的副縣長、縣長和縣委書記。

7、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小報內容

城鄉綜合治理 為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切實改善人居環境、容貌秩序和發展環境,加快建設災後美好新家園、加快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促進我省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現就全面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作如下決定。 一、深刻認識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的重要意義 (一)良好的城鄉環境,是人民群眾的共同願望,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依託,是地區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改革開放以來,我省在治理城鄉人居環境和容貌秩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全省城鄉規劃、建設、管理和環境保護事業有了較快發展。特別是去年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試點以來,試點地區城鄉環境明顯改觀,人居環境較大改善,群眾滿意度不斷提高。 但我省作為經濟欠發達省份,地區發展很不平衡,各地在城鄉人居環境和容貌秩序方面還存在不 少亟待解決的問題,「臟亂差冶現象仍不同程度存在。特別是「5·12冶汶川特大地震又對我省城鄉人居環境和容貌秩序造成了嚴重破壞。隨著災後恢復重建加快進行,城鄉環境亟待治理的問題日趨突出。 全面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是改善人居環境、提高生活質量的惠民工程,是創造發展優勢、增強競爭實力的環境工程,是完善城鎮功能、塑造品牌形象的管理工程,是堅持執政為民、檢驗幹部隊伍的作風工程。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是關系我省長遠發展的戰略任務,也是當前我省一項重大而緊迫的工作,各地、各部門要站在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充分認識全面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的重大意義,把加快營造清潔、整齊、優美的城鄉環境作為促進發展的一件大事、執政為民的一件實事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切實抓緊抓好、抓出成效。 二、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和基本原則 (二)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冶重要思想 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以災後恢復重建和擴大內需為契機,以治理涉及民生的環境衛生、容貌秩序為切入點,以加快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口,按照「清潔化、秩序化、優美化、制度化冶標准(以下簡稱「四化冶標准),災區先行,試點示範,制定規劃,明確目標,落實責任,廣泛宣傳,完善機制,健全隊伍,強力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積極創造舒適優美的發展環境和人居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加 快發展、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 (三)主要目標。 通過持續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到 2011年底,全省所有縣級以上城市、80%的鄉鎮、60%的村莊達到「四化冶標准,縣級及以上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生活污水處理率等主要環境指標力爭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和西部地區領先水平,全省人居環境和容貌秩序明顯改觀,與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產生活相適應的環境、市政等基礎設施體系更加完善,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的工作機制和長效管理機制基本健全,形成城鄉容貌改觀、環境管理有序、城鎮品位提升、發展環境優化、居民素質提高的局面,為推進「兩個加快冶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為人民群眾創造清潔優美的工作生活環境。 2009年下半年工作目標:在地震災區和試點城市先期啟動的基礎上,組織開展市場環境治理、城鄉交通秩序治理、城鎮綠化及容貌治理等專項行動「攻堅月冶活動,集中治理城鄉環境「臟亂差冶,在城鎮切實解決「垃圾亂扔、廣告亂貼、攤位亂擺、車輛亂停、工地亂象冶問題,在村莊切實做到「垃圾不亂扔、污水不亂排、雜物不亂堆冶。同時啟動城鎮、村莊容貌改造,有序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村社、進景區、進家庭冶活動(以下簡稱「七進冶活動)和相關基礎設施建設。 2010年工作目標:鞏固集中治理成果,以環境、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集中開展城市環境改造、鄉鎮容貌整治和村莊庭院美化等專項治理工作,持續推進「七進冶活動,著力提高城鄉居民文明、衛生意識,加強管理隊伍和專業隊伍建設,努力營造城鄉環境優美、生態良好、風貌協調、村容整潔、民風文明的新氣象。 2011年工作目標:結合治理工作實踐,重點抓好完善設施、提高治理水平、健全工作機制和長效管理機制等工作,全面實現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主要目標。地震災區、試點城市的工作目標按《災區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的實施方案》、《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試點工作方案》要求確定。省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機構根據上述要求, 在工作方案中確定具體工作步驟和年度工作具體目標。 (四)基本原則 ———以人為本,共享和諧。 著力解決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注重培養提高人民群眾文明、衛生意識,接受群眾檢驗,切實讓群眾滿意,確保人民群眾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生活,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統籌安排,標本兼治。 綜合治理城市、鄉村和災區人居環境和容貌秩序,把專項治理與長效管理、恢復重建與發展提升、當前工作與長遠目標、改善環境與提升素質有機結合起來,推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走向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 ———因地制宜,分類指導。 從各地自然條件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實際出發,劃分平原地區、丘陵地區、盆周山區、少數民族地區等區域,區別城市、鄉鎮、村莊等層面,確定不同標准,集中力量,突出重點,務求實效,各具特色地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 三、加強管理,切實解決影響城鄉環境的突出問題 (五)規范城鄉垃圾收運處理,重點治理城鎮街道、城鄉結合部、集貿市場、「城中村冶及轄區公路、河道、堰塘、橋梁、鐵路周邊、公共廁所等衛生死角。指導鄉鎮、村採用「戶集、村收、鎮運、縣處理冶和衛生填埋等形式,建立日常保潔、清運機制,配置完善相應設施,集中收集、處理各類生產、生活垃圾。 抓好衛生防疫和生活垃圾及災後建築廢棄物的資源化再利用工作。大力推進城鄉道路保潔作業機械化,逐步提高環衛道路清掃機械化水平,力爭在2011年底全省設市城市機械化清掃率達到60%。 (六)規范城鄉戶外廣告、牌匾、霓虹燈設置,重點治理廣告亂貼亂畫「牛皮癬冶頑症。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四川省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有關規定,完善戶外廣告審批制度和管理辦法,綜合運用行政、法律等手段,對城市建築立面裝飾、戶外廣告、商店招牌及內部陳設進行規范引導。 在居民區、辦公樓等處建設一批廣告欄、廣告櫥窗,引導廣告規范發布。 (七)規范城鄉車輛停放,重點治理車輛亂停亂放、無序佔道停車、阻礙交通危及安全等問題。實施「暢通工程冶,建設「平安暢通縣冶,創造良好道路交通環境。 加強對城鄉主要道路機動車、非機動車的交通管理,進一步完善交通標識、標線等交通管理設施,合理設置車輛停放區域,嚴格管理車輛停放秩序。 禁止在盲道和無障礙設施上停放車輛,為殘疾人、老年人出行提供便利。 (八)規范城鄉攤位擺設,重點治理亂設亂擺、跨門檻經營、佔道經商等問題。堅持疏堵結合、便民利民的原則, 立足於既方便群眾又促進就業,合理布局、科學規范建設一批農貿市場、小商品批發市場,發展鄉村糧油超市與連鎖店,合理設置臨時市場,提供規范、低門檻的經營條件,加強綜合管理,引攤進場,保持環境整潔。 (九)規范建築工地管理,重點治理施工現場噪音擾民、揚塵污染及建築垃圾污染城市道路和環境問題。組織開展創建文明工地、標准化工地活動,強化建築工地文明施工長效管理。 採取限時施工和應用散裝水泥等措施,解決施工現場噪音擾民和揚塵污染問題。 運輸建材與建築垃圾的車輛必須採取加蓋密閉等措施,嚴厲查處隨意撒漏和傾倒建築垃圾污染城市道路和環境的行為。加強城鄉規劃督查,治理違法違規建設。 (十)規范城鄉居民集中居住區管理,重點治理「城中村冶、城鄉結合部居民的生活環境。繼續推廣和規范城鎮居民集中居住小區物業管理。 積極探索「城中村冶、城鄉結合部的治理和改造模式,縣級及以上城市逐年安排綜合治理任務,推進「城中村冶、城鄉結合部的改造和社區化管理。 四、強化建設,大力改善全省城鄉環境面貌 (十一)加快規劃制定和風貌改造步伐,著力解決城鄉建設管理水平不高的問題。 抓好城市風貌的規劃和建設。明確城市風貌定位,突出地域特色和歷史文化,建設宜居、生態、現代城市;注重個性特色,提升單體建築設計水平,編制城市重要節點、重要地段的局部規劃,做到既個性突出又整體協調;注重色彩協調,提升建築立面裝飾美感,形成鮮明的城市色彩基調;注重歷史傳承,精心保護承載城市文化的歷史街區和歷史建築,充分展示各地民族特色、地域風情 和文化傳統的魅力。 按照「路通、燈明、特色、排水暢、環境整潔冶的要求,積極改造小街小巷、公廁、重點街道兩側建築外觀,通過風貌改造形成特色建築風格。合理配置環衛、健身、宣傳等各類公益設施,改善鄰里和諧共處的物質條件。 抓好村鎮建設規劃。 提高村莊布局水平,做到離開公路一定距離布局新建村莊,嚴禁在公路兩側夾道建房,實現道路通暢、村容整潔;提高村落規劃水平,依山就勢,錯落有致,體現山水田園風光和自然和諧之美;提高民居設計水平,融合地域和民族文化,外觀突出特色,內部優化功能,讓農民群眾享受現代生活。 (十二)加快城鄉污水與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著 力解決設施不足、運行不暢的問題。 常住人口在1萬人以上的縣城,原則上都應建立污水處理設施和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常住人口在1萬人以下的,應因地制宜加強污水處理和生活垃圾處理。 加強對已建成設施的日常運行管理,嚴格執行相關規范和標准,提高污水收集處理率,確保達標排放;加快在建設施的建設進度,確保按時建成投入使用;尚未建設的市、縣,按污水、垃圾處理專項規劃抓緊開展項目前期工作,落實相關建設條件,爭取盡快啟動實施。 提高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水平,做好資源化綜合利用工作。 對鄉鎮和農村的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堅持區域統籌、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技術可靠、經濟適用的原則有序推進。實施環境保護民生工程,推進治污減排,治理面源污染。 加快城區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停車場建設,確保各繁華地段建築和住宅區的原有停車場按設計功能使用,積極推進立體停車空間的開發與利用。 (十三)加快園林、綠化基礎設施建設,著力解決綠地率和綠化覆蓋率低的問題。 繼續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工程,推進生態功能保護區、自然保護區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生態工程建設。做好世界遺產和國家遺產、省級遺產的保護、監測和申報工作。開展「中國人居環境獎冶、「環保模範城市冶、「園林城市冶、「森林城市冶等創建活動和生態村、生態家園、各類型生態小區及綠色學校、綠色飯店等「生態細胞冶工程建設,抓好城市「拆牆透綠冶、「屋頂添綠冶和園林、綠化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鎮建成區和村莊的綠地率、綠化覆蓋率和綠化質量。 (十四)加快推進城鄉居民文明素質建設,著力解決部分城鄉居民文明、衛生意識較差的問題。 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既需城鄉居民積極參與和支持,也是提高城鄉居民素質的有效途徑。 要突出人民群眾在環境建設和城鄉容貌治理中的主體地位。 加強宣傳教育,大力推行新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引導城鄉居民破除陋習,移風易俗,養成講文明、愛衛生、懂禮貌的良好習慣。 以創建文明城市、文明鄉鎮、文明村為載體,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活動,不斷增強廣大城鄉居民的文明、衛生意識和環境保護觀念。 (十五)加快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相關行業改革,著力解決機制不活、行動乏力的問題。 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扶持環保、市政等行業發展的經濟政策,依法依規減免行業發展的有關稅費,鼓勵行業加快發展。 深化投資體制改革,鼓勵社會資金、國(境)外資金採用多種方式參與環境、市政行業的建設和運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 建立健全城鎮生活污水與環衛處理及園林、綠化基礎設施運行與維護工作的市場運作機制。 開放作業市場,實現清掃保潔、垃圾收運與處理、污水處理、園林、綠化的企業化運作。 五、全力保障,扎實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 (十六)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黨委、政府要把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擺在突出位置,納入全局工作統籌安排。 建立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的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由主要領導牽頭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確定專人負責日常工作,深入扎實推進。 省上成立相關工作機構,負責指導協調全省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 各級黨委、政府對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負總責。 建設、環保、衛生、交通、工商等有關部門是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相關工作的實施主體,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切實履行職責,密切協作配合,積極作為、主動作為。 (十七)科學制定規劃。 各地、各部門要根據全省城鄉環境綜合治理3年規劃要求,抓緊制定和完善本地、本部門的治理規劃,編制(修訂)並嚴格執行市容、環衛、污水和垃圾處理、市場環境治理、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及交通管理等專業規劃。地震災區的治理規劃和相關專業規劃,要圍繞三年任務兩年基本完成的目標,結合城鄉住房和城鄉環境、市政等基礎設施的恢復重建,落實到具體建設項目。 (十八)開展試點示範。 省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要按照《四川省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試點工作方案》要求,指導試點城市繼續抓好試點工作。 各地要結合本地區實際,選擇不同類型的城鎮和村莊抓好試點工作。通過試點示範,指導和帶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全面推進。 (十九)加大宣傳力度。 各地、各部門要制定宣傳工作方案,創新宣傳方式,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宣傳的覆蓋面和滲透力,廣泛宣傳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的重大意義、主要任務、政策措施,大力宣傳取得的先進經驗和成功做法,大力宣傳涌現的先進典型和模範人物,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積極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推動全社會共同參與建設清潔、整齊、優美的城鄉環境。 (二十)健全長效機制。 堅持一手抓專項治理、一手抓長效管理機制的建立,確保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深入推進並取得明顯成效。 著力建立經費保障和穩定投入機制,各級政府要將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必需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積極調整支出結構,加大對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 建立行政監督機制,緊密結合機關行政效能建設,加強督促指導,強化規劃和目標督查。 建立群眾監督機制,完善服務熱線,設立公開電話或投訴信箱,動員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建立輿論監督機制,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宣傳先進,曝光問題,鞭策後進。 把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納入法制軌道。 認真貫徹落實《四川省城市排水管理條例》等法規;健全法規、規章和規范體系,盡快啟動《四川省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修訂工作;各地、各部門要聯系實際,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制定相應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固化加強城鄉環境建設和管理的政策規定, 並完善相關管理制度,為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提供法律法規和制度保障。 (二十一)強化隊伍建設。 堅持「專群結合、廣泛動員、形成合力冶的原則,著力建設好職能化的管理隊伍、專業化的技術隊伍、市場化的日常保潔維護隊伍。 配齊配好懂管理、會管理的管理人員,努力提高管理隊伍素質和執法水平,實行依法管理和職能化管理。 積極推進執業資格制度, 逐步完善專業技術崗位從業人員准入與執業的管理,大力實施專業技術崗位的技能培訓和繼續教育計劃,不斷提高專業工作質量和水平。 引入市場化運作模式,逐步分離管理監督與日常保潔維護職能,聘用專業保潔公司,建立競爭機制,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環境綜合治理水平。 (二十二)加強督促檢查。 加強對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的督促檢查,嚴格工作責任制和問責制。 對工作落實、完成任務好的,進行表彰和獎勵;對重視不夠、措施不力、進展緩慢的,按照相關法規和《四川省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行政過錯責任追究辦法(試行)》追究責任。 把群眾監督、媒體監督與行政單位監督結合起來,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動態督導機制,採取設立舉報電話、明察暗訪、定期檢查、突擊抽查和隨機復查相結合等方式,查找問題、督促整改。 實行規范化考評,建立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體系,把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成效作為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
編輯本段《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方案》
各科室、城管直屬大隊及各中隊、各城管聯合執法隊: 根據市相關部門要求,現將《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方案》印發你們,請根據各自實際,細化工作措施,落實目標責任,切實推進我市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 特此通知。 二00九年三月十九日 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方案 為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府和市委、市府關於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的重要部署精神,深入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進一步改善市容市貌,提升城市品位,為市民創造一個整潔、優美的生活環境,特製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群眾,突出重點、打造亮點,乘勢而上、全面提升的原則,集中整治影響城鄉環境容貌的「臟、亂、差」等突出問題,創造整潔優美的城鄉環境,基本達到城鄉環境「清潔化、秩序化、優美化、制度化」體系標准,展示綿陽人民積極樂觀重建美好家園的精神面貌。 二、組織機構 成立市城管辦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領導小組 組 長:申澤 副組長:秦燚 成 員:各科室、城管直屬大隊負責人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陳驚濤同志任辦公室主任、具體負責環境整治的日常事務協調、督查工作。 三、實施時間 2009年3月——2010年12月。 四、工作重點 針對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長期性的特點,在全力開展多項專項整治的同時,著力健全完善組織機構、規章制度,構建長效管理機制。 (一)建章立制 1、調整城管委組成人員。提請市政府盡快調整充實城管委組成人員,健全城管委例會制度、專題會議制度、現場辦公制度、重大問題督查督辦制度。 2、強化社區管理。賦予區、街道辦事處、社區居委會城管職責,形成市、區、街道、社區四級管理網路。 3、健全完善激勵機制。提請請市政府每年安排35萬元專項資金,對城市管理工作實行目標考核。 4、制定發布相關規定和標准。提請市政府盡快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管理的決定》。提請市政府修訂出台相應的市容秩序管理規定和標准。如《綿陽市市容管理標准》、《綿陽市戶外廣告設置規范》、《綿陽市景觀照明管理辦法》等。 5、推進城管數字化。完成「綿陽市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硬體建設,提請市政府盡快成立數字城管指揮中心和監督中心,確定編制,建立相關規章制度和運行機制。 (二)專項整治 1、戶外廣告牌匾、樓宇亮化專項整治。 邀請國內知名公司編制廣告總體規劃,繼續對違規廣告(店招)進行拆除,鼓勵採用新材料在城區設置科技含量高、形式新穎的高端廣告(店招),推進城區LED廣告灣建設;會同專家組規范景觀亮化審批設置程序,切實加強景觀亮化維護管理。邀請國內一流的景觀設計公司對城區(主要是沿江沿河、重要節點)景觀亮化進行總體規劃設計,重點打造好會客廳周邊、市委市政府行政辦公區域周邊、雙碑鐵路立交橋、金家陵等重要節點和涪江兩岸、富樂山、南山公園等區域景觀亮化,對城區現有LED景觀實施更新換代,提升城市形象。 2、亂牽亂掛、亂堆亂放、亂搭亂建、亂貼亂畫專項整治。 逐街逐巷清理佔道(跨門)經營,拆除亂牽亂掛,清理亂堆放物品,清除亂貼亂畫,確保每條街道整潔、清爽、有序。 3、跨門經營、游商小販、商業噪音、市場暴市專項整治。 做到專人管理特定區域,各片區聯動,齊抓共管,及時糾此類行為。農貿市場要做到攤點歸區,無亂擺攤點,無暴市。市場內清潔衛生、秩序良好。 4、城市出入口、城鄉結合部、鐵路沿線、城中村及開放式小區環境專項整治。 配合實施城市出入口景觀改造和提升。全力支持、配合改造城市基礎設施、景觀道路、重要節點。做好城市交通標識標線、IC卡電話亭、郵政報刊廳、機動車停車場標識牌、城區報欄、照明設施、公交車、自動飲水機、休閑座椅等城市傢具改造提升的協調、設置工作。清理鐵路沿線白色垃圾、亂貼亂畫。協調完善城中村及開放式小區的基礎設施,疏通污水排放管道(溝),保證下水道暢通。清除城中村亂噴塗,按標准設置果皮箱,建設垃圾轉運站,切實做到日產日清。 5、洗車場、停車場(點)、早(晚)市臨時市場專項整治。 對城區洗車場進行一次全面清理,對無證和佔用城市道路或綠化用地的洗車場依法予以取締,對有證的進行規范提升。本著疏堵相結合的原則,會同相關部門規劃設置停車場(點)、早(晚)市臨時市場。 6、犬只敞放敞養專項整治。 依據《綿陽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建城區犬只管理的通告》(綿府通告【2007】3號),市公安局巡警支隊、城管聯合執法大隊按照先發布通告、再集中整治的工作步驟進行集中整治。要做到動態和靜態管理相結合,確保整治效果。 對於以上整治任務,各科室、中隊要結合各自實際,確定各自的重點整治部位和標准,領導小組辦公室將對各科室、中隊工作依據有關標准進行檢查考核,考核結果將進行通報。對成績顯著、效果明顯的給予表彰獎勵;對工作不力、整治效果差、沒有按時完成整治任務的給予通報批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各科室、大隊、中隊要加強領導,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治方案,明確目標責任,精心組織,密安排,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確保整治活動收到實效。 (二)深化宣傳,暢通信息。充分利用宣傳車、廣場宣傳、溫馨提示、公益廣告以及新聞媒體等形式集中宣傳,形成強大的輿論攻勢,營造良好的整治氛圍。各科室、大隊、中隊每天下午3:30前向領導小組辦公室書面上報整治工作進展情況,不按時上報的,通報批評。 (三)嚴格考核,強化督查。分管領導要一天一調度,靠上做工作。管理科要深入一線,加強督促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督辦,對行動遲緩、不按時完成任務的要及時通報批評;對思路明確、行動迅速、效果顯著的要及時通報表揚。並將督查情況列入績效考核。 (四)依法辦事,文明執法。要正確處理集中整治與依法行政的關系,講究策略、注意方法,既要做到依法按程序辦事,又要做到文明執法,還要保持集中整治的高壓態勢,實現整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五)保障到位,確保效果。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是龐雜的系統工程。市城管辦落實專項經費,確定專門人員,安排一定執法車輛,定期實施整治,不定期開展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並鞏固成果,確保整治不走過場,收到明顯效果。

8、鄉鎮最新的創業項目有哪些

1、小吃:通過特色小吃,自學或加盟等方式來做線下鄉鎮;
2、超市:通內過超市可擴展其他業務,如容快遞代收、代發等;
3、快遞:農村某寶,以及某東都在布局鄉鎮,未來鄉鎮的快遞業務會越來越大;
4、其他,大家可補充。
祝順利。

9、如何解決新形勢下鄉鎮的重難點問題

一、正確認識鄉鎮工作的重要性

鄉鎮是政權的基礎、改革的前沿、發展的重點、穩定的關鍵。江澤民同志曾指出「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就充分說明了切實加強農村基層工作,鞏固農村基礎地位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性。鄉鎮作為人民政權的基石,是我們黨的執政基礎,和人民群眾聯系最直接、最緊密。鄉鎮幹部作為穩固農村政權的骨幹,直接擔負著團結群眾、教育群眾、組織群眾、發展農村、建設農村、穩定農村的重任。鄉鎮政權和鄉鎮幹部的戰鬥力、凝聚力如何,直接影響到民心的向背、事業的興衰。在很大程度上,人民群眾就是通過鄉鎮幹部的形象來認識我們的黨,通過鄉鎮政權的執政能力來判斷我們事業的興衰成敗。各級領導務必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著眼於我國長遠發展,抓好基層,打好基礎,充分認識做好鄉鎮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在新的歷史背景下,鄉鎮領導如何正確審視自己,找准發展路子,進一步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對加快群眾脫貧致富步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鄉鎮工作的難點及原因分析

1、工作環境差,工作待遇低。鄉鎮幹部是「三苦」幹部,生活清苦、條件艱苦、工作辛苦,尤其是像我縣這樣的民族邊遠地區,鄉域分布較寬,人口居住分散,下鄉到村有時要走兩天。再者,鄉鎮與縣級機關之間在待遇、工作量、工作難度等方面有明顯差別。鄉鎮幹部整天早出晚歸,披星戴月,辛勤工作,但政治、經濟待遇較縣級機關更低,而且往往得不到上級領導的正確評價。鄉鎮幹部對星期天、節假日的概念幾乎是沒有的,每天百事纏身,上管天,下管地,雞毛蒜皮全管盡。工作稍落後,便要受到多個「婆婆」的批評和指責,容易兩頭受氣。工作辛苦也就罷了,還往往得不到農民群眾的理解和信任,鄉鎮幹部成了「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而且由於工作直接面對群眾,身處各類矛盾的漩渦之中,群眾稍有不滿,鄉鎮幹部就是他們的直接發泄的對象.

「有吃有穿不怕你,出了問題要找你,不來解決就罵你,你來硬的要告你,催糧催款不理你」就是農民群眾對鄉鎮幹部的態度的普遍反映。我縣屬國定貧困縣,經濟十分貧困,有些鄉鎮政府機關的基礎設施甚至比一般的農民生活條件還要差,很難使幹部做到「以鄉為家」。沒有一個良好、寬松的工作環境,使很多鄉鎮幹部不安心干本職工作,鄉鎮幹部思「城」心切,都想往城裡、往機關跑,一些鄉鎮幹部幹不了幾年就要求進城、進機關,有的鄉鎮領導甚至提出,到機關當個一般幹部都行,甚至有些寧願外出打工也要放棄這相對比較穩定的「鐵飯碗」。由於上級領導只過問鄉鎮幹部的作風、任務完成情況,不問工作背景,對他們的酸甜苦辣、子女入學醫療保險、家庭住房等後顧之憂無人問津,因而導致鄉鎮幹部工作中普遍存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嚴重製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2、工作任務重,工作壓力大。眾所周知,鄉鎮政府要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經濟、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事業和財政、民政、公安、司法行政、計劃生育等多項工作。與此形成鮮明反差的是法律賦予鄉鎮政府履行職能的權力卻越來越少,造成職權行使「虛化」和「懸空」。鄉鎮工作的主要對象是農民,農村工作面廣、量大、事雜,事無巨細,包羅萬象,既要宣傳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執行上級指令,又要尊重老百姓的意願;既要改造舊環境求發展,還要維護穩定保平安等等。「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哪根拽得緊,就跟哪根轉。由於國家體制和機制等諸多方面的原因,市縣一級條條塊塊分割過寬、過細,「衙門」、「婆婆」和「菩薩」過多,哪尊「神」也得罪不起,今天你來檢查,明天他來驗收,應接不暇,鄉鎮領導整天應付不完。特別是一些階段性、臨時性、突擊性任務一茬接一茬,而且都要與工資、考核、獎懲掛鉤,不搞不行。鄉鎮幹部經常「跑斷腿,磨破嘴」,不分晝夜也難以完成上級下達的諸多指標。這達標,那驗收,樣樣都需要錢,龐大的招待費使得鄉鎮政府無法招架。凡事有考核,輕則受處罰,重則「一票否決」。 簽不完的責任狀、數不清的一票否決讓鄉鎮領導膽戰心驚,如履薄冰。有些鄉幹部很無奈地說:「鄉鎮幹部真是忙,一票否決壓脊樑。成天泡在鄉村裡,難有空閑難見娘。上面下面都得顧,忘我工作也無房」。這就是對當前農村基層工作難抓的最主要原因。

3、鄉鎮班子不穩定。由於《組織法》規定,鄉鎮班子的任期是三年,而通常是第一年「看」:調查了解,熟悉情況;第二年「干」:理清思路,確定目標;第三年「換」:本來應該是大幹快上,加快發展,但因為又面臨著換屆,很多鄉鎮領導又只有等待觀望,得過且過了。加之,近年來,幹部交流輪崗的力度較大,鄉鎮黨政領導班子變動頻繁,致使鄉鎮經濟發展的決策還未來得及實施,或剛剛實施就調離,決策落實不了,規劃實現不了。而新上任的領導又另起爐灶燒上「三把火」,這樣就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人力、財力和物力的浪費,延滯了經濟發展步伐。

4、財政收支矛盾突出。鄉鎮一級政府財力單一,特別對我縣這樣的國定貧困縣而言,財政收支矛盾尤為突出,廣大農民基本解決溫飽,至今尚未徹底擺脫貧困,鄉鎮又實行財稅包干制,要完成任務才能得到工資,鄉鎮工作困難重重。鄉鎮領導要突出政績,又必須在任期內爭取項目和資金來搞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地方經濟。由於項目資金的審批程序繁瑣,使用管理嚴格,運轉周期較長,很多工程就只有靠借、貸、要,這樣雖然政績出來了,但給鄉鎮遺留下了許多隱形債務。甚至為了維持正常的公務開支,鄉鎮政府只好經常向老百姓伸手,向老百姓「擠」,這是導致當前干群關系比較緊張的重要因素。筆者曾下鄉搞調查研究,全縣49個鄉鎮,只有10%左右的鄉鎮因經濟條件較好,能基本上保證按月發薪,其餘的均不能按時、足額給職工兌現,最長的有連續8個月沒有領到一分錢,幹部怨聲載道,百姓苦不堪言。由於經濟困難,鄉鎮政府根本無力解決農民群眾的實際困難,更別說帶領群眾脫貧致富了。農民增收難、債務償還難、財政平衡難這「三難」是制約鄉鎮工作難以開展的重要因素。

5、鄉鎮幹部身份復雜,違法行政難以有效遏制。現在中央提倡「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依法行政強調得特別嚴,它雖能規范幹部的行為,也有利於幹部用法律手段來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而在實際工作中卻是法治手段不配套,人治手段違法,行政手段又無用,鄉鎮領導經常處於「早起來丈夫怪罪,晚起來婆婆怪罪」的兩難境地而無計可施。且鄉鎮幹部的身份難以准確定位,實際工作中「被迫」身兼數職,不僅是鄉官還是稅官、警官甚至是法官,在沒有任何執法權的情況下要管轄區內的交通安全、處理糾紛,還要發展公益事業和地方經濟,而且在不少工作中直接點名要書記、鄉長掛帥,一把手負總責。由於少數鄉鎮幹部法律意識不強,專業知識不具備,為完成上級安排的工作,就難免出現違法行為,與群眾發生沖突和矛盾,這就直接造成了群眾與鄉鎮政府的對立。近年來媒體上經常披露基層幹部違法行政受處罰的典型案例,受處理的幾乎是鄉鎮一級,鄉鎮幹部在農民心目中形成了「上級幹部愛民如子,基層幹部視民為草」的印象,得不到廣大群眾和社會輿論的理解和支持。

6、農民對基層政權的依賴逐步削弱。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力度加大,政府職能進一步轉變,行政審批事項逐步取消,政務公開全面實施,農民對鄉鎮政府的依賴性大大降低。客觀地講,除了徵收超生費及辦理有關證明外,鄉鎮政府巳無多大行政安排職能,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在經濟非常貧困的地方更是難上加難,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政府在老百姓心中的「無所不能」的形象,也讓不少鄉鎮幹部產生一種大權旁落、今非昔比的失落感。如今農村就流傳著這樣的思想:土地到戶不靠你,大小事情不怕你,有了問題就找你,不來解決就罵你,要錢要糧不給你,你逼急了就告你。這是鄉鎮工作難以開展的客觀反映。

三、搞好鄉鎮工作的對策與思路

1、 加強領導,提高認識。搞好鄉鎮工作,責任在黨委,關鍵在領導,重點在落實。各級領導要從全局的、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鄉鎮工作的重要意義,把它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抓緊、抓好、抓實。要發揚黨管農村工作的優良傳統,認真總結改革開放以來抓鄉鎮工作的經驗,積極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搞好鄉鎮工作的新路子。針對少數幹部在一個地方不安心,思「遷」、思「調」的問題,要在鄉鎮領導班子

及幹部職工中深入開展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大力掀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苦幹實干帶群眾致富」的學習熱潮,以「三個有利於」和「發展才是硬道理」為標准衡量一切工作,秉承「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的執政理念,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和科學的發展觀,切實增強鄉鎮幹部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樹立「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思想。鄉鎮領導既要在屆期內出成績、出政績,又不能留「尾巴」、留「後遺症」。通過學習,要求鄉鎮幹部始終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抵禦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腐朽思想的侵襲和干擾,切實轉變鄉鎮機關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堅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一切為群眾服務,開拓創新,廉潔自律,勤政務實,苦幹實干,帶領群眾早日奔上小康。

2、穩定鄉鎮幹部隊伍,進一步改善工作條件。要保持鄉鎮領導班子的相對穩定,主要領導幹部的調整不能過於頻繁。除了任屆期滿,或班子極不團結,或個別領導幹部能力水平低、素質差外,在任期內(憲法修改後應為五年)一般不宜對班子和領導幹部作大的調整,也不宜把這個鄉鎮的領導調到另一個鄉鎮去交流使用,要盡量在本鄉鎮使用(特別是分管經濟工作的領導),以保持鄉鎮經濟發展的連續性和相對穩定性。鄉鎮幹部長期工作在農村第一線,生活條件比較艱苦,各級各部門要在生活上、工作上多關心鄉鎮幹部。堅持正確輿論導向,以正面報道為主,多宣傳先進鄉鎮的典型經驗和優秀鄉鎮幹部的先進事跡,讓全社會都理解和支持鄉鎮工作。

同時,要把對鄉鎮幹部的關心愛護和嚴格要求統一起來,並貫穿在幹部的思想教育、選拔任用、管理監督、激勵約束的各個環節之中。結合本地實際,適當提高鄉鎮幹部的政治、經濟待遇,對鄉鎮幹部的住房、家屬調動、子女入學、醫療保險等方面也要給予關心和照顧,使長期在鄉鎮工作的幹部感到政治上有盼頭,事業上有奔頭,經濟上有想頭,工作上既有壓力,更有動力。讓鄉鎮幹部思想順心、生活舒心、工作安心,滿腔熱忱、認真負責地做好本職工作。

3、給鄉鎮幹部松綁減壓,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鄉鎮工作千頭萬緒,任務非常繁重,縣上各部門要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合理調整和安排各項工作,嚴格控制非生產性任務下派,減少基層工作壓力。各部門制定出台政策要注重配套銜接,增強可操作性,在下達各項指標任務時要充分考慮鄉鎮的承受能力,量力而行,不能急功近利、操之過急,把所有矛盾都推到基層,要更多地為鄉鎮工作任務的完成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上級黨委、政府要適當壓縮或取消一些不必要的達標升級、檢查評比活動,對鄉鎮工作的檢查考核要簡化程序和辦法,重點考核工作實效,不能單純強調投入、裝備。

禁止多頭檢查,慎用、少用「一票否決」。各部門及對口聯系單位不得在鄉鎮亂吃亂喝,嚴禁任何部門和單位強行向鄉鎮攤派報刊、書籍,為鄉鎮壓縮不必要的開支。這個會那個會,這個應酬那個接待,黨政正職不參加,就說你不重視,就要挨批評。所以,還要盡量壓縮文山會海,減少鄉鎮政府迎來送往和不必要的應酬活動,切實給鄉鎮領導松綁減壓,使之從繁瑣的事務中解脫出來,集中精力抓經濟、搞建設、謀發展,這是基層幹部的強烈願望,必須引起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

4、搞好協調服務,發展農村經濟。加快經濟發展是解決鄉鎮工作難的根本途徑。目前,鄉鎮一級政權的行政職能發生轉變,市場手段和服務功能逐漸增強,為農民群眾生產生活服務,正逐漸成為鄉鎮工作的主題。鄉鎮政府要把主要精力用於搞好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規劃、指導、服務和管理,強化為農村、農業和農民服務的功能,發展公共福利事業,維護市場秩序。鄉鎮領導要針對新時期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找准工作重點,調整工作內容,改進工作方法,帶領群眾早日走上致富之路。

鄉鎮幹部要學習和掌握市場知識,自覺運用市場經濟規律指導農民的生產,圍繞一家一戶農民辦不了、辦不好的事情,搞好產前、產中、產後的信息、技術、資金、銷售等全方位服務。縣級有關部門要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和支持,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和生產潛力,因地制宜,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制定小城鎮建設、產業發展、扶貧開發、財政稅收等政策,用政策引導鄉鎮發展。同時,要引導農民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優化農業區域布局,發展特色農業,培植具有本地特色的支柱產業和主導產品,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市場佔有率,增加農業稅收,擴大基礎財源。根據我縣實際,各鄉鎮要大力發展具有雷波特色的優質臍橙、茶葉、青椒、蒓菜、竹筍等項目,促進縣域經濟建設快速發展,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穩定。

5、密切干群關系,解決群眾實際困難。大力號召全縣鄉鎮幹部開展知民情、化民怨、幫民富、暖民心和送政策、送技術、送信息、送法律的「四民四送」活動,做到從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行動上深入群眾,工作上依靠群眾,架起干群之間的「連心橋」。鄉鎮工作主要就是面對農村、農業和農民,鄉鎮幹部無論時間多緊,任務多重,都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深入村組和田頭地角,同農民講政策,聽農民心裡話,幫農民辦實事,體察群眾的想法,傾聽他們的意見。

對農民群眾擁護什麼、反對什麼、憂慮什麼、盼望什麼,領導幹部應做到心中有數。幹部心裡有群眾,群眾心裡才會有幹部。只有干群關系融洽了,才能取得農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工作才能打開新局面。同時,還要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有關減輕農民負擔的政策和法規,集中人、財、物力,解決工作中的難點和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工作中的難點,往往是工作得以突破和推進的關鍵;群眾關心的熱點,常常是大局穩定與否的「晴雨表」。當前要積極按照中央安排部署,穩步推進和鞏固「費改稅」的成果,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搞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農村各種違法犯罪活動,為農民集中精力抓發展、奔小康創造一個安定祥和的生產生活環境。

6、建立健全制度,科學規范鄉鎮工作。基層工作千頭萬緒,要運用好約束機制,緊緊圍繞人、事、物建立健全一整套管理制度,強化對幹部、財務、工作的管理力度。建立健全《機關管理制度》、《考勤制度》、《學習制度》、《民主生活制度》、《目標考核制度》等,使對鄉鎮幹部的管理進一步規范化、科學化。

10、鄉鎮宣傳辦的主要工作職責是什麼?

鄉鎮黨委宣傳委員(縣直單位分管宣傳工作的領導)是基層從事宣傳思想工作的領導者和組織者,必須充分發揮宣傳思想工作武裝、引導、塑造和鼓舞作用,切實履行職責,認真開展工作。為了將全縣宣傳思想工作和鄉鎮宣傳委員(縣直單位分管宣傳工作的領導)的本職工作落到實處,特提出以下具體工作職責:

一、發揮宣傳思想工作的「武裝功能」,切實做好理論教育工作
1、營造學習氛圍,構建學習型機關。協助黨委中心組制定學習計劃,全年集中學習不少於6次,精心組織,完整記錄。
2、機關黨員幹部理論學習制度健全,並達到「四有」標准,即有記錄、有考勤、有學習資料、有符合要求的筆記或體會文章。
3、組織讀書組並堅持開展活動。
4、組織開展3次以上針對性強的教育活動,包括專題講座、理論輔導、理論研討會、理論考試、知識競賽、先進性事跡報告等。
5、組織黨委領導班子成員積極撰寫並在各級報刊上發表理論文章。

二、發揮宣傳思想工作的「引導功能」,切實做好對外宣傳和黨報黨刊發行工作
1、認真組織好本鄉鎮本單位的外宣工作,做到年度有計劃、有重點、有措施、工作有隊伍、有條件。
2、完成縣委宣傳部下達的外宣任務,並結合各鄉鎮各單位實際,開展有創意的宣傳活動。
3、鄉鎮宣傳委員(縣直單位負責宣傳工作的領導)每月在州級以上報刊發表稿件不得少於1件,縣級媒體1件以上。(年底外宣獎懲參照縣委宣傳部機關工作人員外宣獎懲辦法執行)。
4、組織好通訊員的培訓工作。
5、 辦好本鄉鎮本單位的網頁宣傳工作。
6、組織好通訊員的外宣工作。外宣堅持主攻《恩施日報》等黨報黨刊,頭版頭條,重大報道。
7、按要求報送年初工作要點,年終工作總結以及其它材料,及時報送反映本地宣傳思想工作動態的消息,每月不得少於1篇。
8、認真完成黨報黨刊發行任務。

三、發揮宣傳思想工作的「塑造功能」,切實做好文明創建工作
1、切實加強對本鄉鎮(本單位)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的組織和領導,有規劃,有活動,有記錄。
2、文明單位的屆中管理和創建申報工作及時有效,創建工作有明顯特色,並按有關要求做好相關工作。
3、創造性地開展文明鄉鎮創建和文明新村建設工作。
4、認真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四、發揮宣傳思想工作的「激勵功能」,切實做好群眾文化藝術工作
1、圍繞構築文化大縣的目標,切實加大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積極引導健康向上的群眾文化生活,組織開展有特色、有影響的文化活動。
2、注重文藝精品生產,積極組織、創作州以上「五個一工程」作品。
3、在社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和中小學校認真抓好「清江舞」普及推廣和《恩施州民歌集錦》的傳唱活動。
4、積極參加州委宣傳部和縣委宣傳部組織的各類文藝活動,組織好本單位、本鄉鎮的精品文藝節目參加縣及縣級以上的文藝調演活動。
宣傳思想工作面臨極好機遇,也面臨嚴峻挑戰,任務繁重,責任重大,鄉鎮宣傳委員、縣直分管宣傳工作的領導要緊密結合本地本部門的工作實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探究新途徑,實現新突破,使宣傳思想工作充分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努力開創宣傳思想工作的新局面。

與新媒體鄉鎮治理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