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大學校園新媒體建設規劃

大學校園新媒體建設規劃

發布時間:2021-03-02 14:25:36

1、網路與新媒體專業發展規劃書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
培養目標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能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現代化建設需要, 具備本專業的文化藝術修養,對中西方媒體藝術有較全面的認識;能將科技與藝術相結合,增強媒體藝術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能在各種傳統媒體機構、黨政機關或企事業單位從事記者、編輯、編導、策劃、攝像(影)、製作、網路與新媒體技術開發等傳播技術類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專業課程
網路傳播概論、互聯網新聞實務、網頁設計、網站策劃、網站跟蹤、vb、flash、電子商務概論等;在學專業課程之前會學習,傳播學、新聞學、廣告、公共關系等課程。
就業前景和方向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的就業前景很好,畢業生社會需求大,就業面廣,可在各類門戶網站、傳媒商業網站、黨政部門網站、企事業網站等從事信息採集、撰寫、編輯等工作,也能從事與新媒體相關的網站策劃、網路推廣以及網站建設與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廣播電台、電視台從事記者、編輯、以及各類節目的策劃、編導、節目製作等工作;還可以在平面媒體、網路媒體行業從事商業開發、活動創意、媒體策劃等工作;在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從事文稿寫作、視頻節目策劃、編導、製作工作和整合營銷、媒體公關等工作。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就業走向介紹
1、從事新聞出版行業書刊、雜志、報紙的數字化出版與傳播工作
2、.從事媒介傳播公司的媒體內容管理、策劃、受眾與媒介策略分析工作
3、.從事新媒體、網路與電子商務企業信息的採集、組織與印製工作
4、.從事政府機構、大中型企業的媒體策劃與傳播工作
5、.從事媒介教育與科研機構的新媒體研究工作
專業點評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重在人才的創新性、綜合性、技術性、實踐性、可塑性,新媒體本身就意味著該專業設置就是一個開放的學科體系,融合了現代傳播的最新成果,緊跟時代、社會發展步伐,及時開創新的理論。
開設網路與新媒體專業院校(部分)
湖南師范大學、中國傳媒大學、河北傳媒學院、廣西師范大學、四川師范大學、合肥師范學院、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四川師范大學、黑龍江工程學院、西北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誕生背景
1、互聯網已經改變了傳統媒介的生存格局,傳統媒體逐漸向新媒體方向轉型,新媒體人才成為媒介機構的「搶手貨」。
互聯網已經改變了媒體的生產方式和生存形態,報紙逐漸向網路版、手機版轉型,甚至出現了「報紙消亡」的趨勢,廣播、電視也不再固守在傳統的頻率和頻道內,而是開創了網路廣播、網路電視。新聞節目的編排和製作已經完全進入了網路時代,由媒體技術帶動的新媒體的發展已經滲透到媒介的每一根神經,網路逐漸成為採集、傳播和消費信息的主要渠道,互聯網已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思維方式,融合傳統媒體的先進成分同時用現代傳播技術推動的新媒體已經成為信息時代新聞傳播的發展方向和傳播哲學,新媒體人才成為媒介機構的時代新寵。
2、新媒體傳播人才是信息時代各級機關的緊缺人才,市場缺口很大。
信息也是生產力,信息傳播是任何機關維持正常運轉,建構政府形象、擴大自身知名度,拓展業務范圍的關鍵策略。原有的宣傳部已經不能滿足現代信息傳播的需要,宣傳部靠原有的瞞、騙、堵、壓不僅沒有封鎖信息,相反影響了本單位的社會形象。但是現有的宣傳、公關機關大多是停留在傳統媒體的觀念里,缺少充分利用現代傳播技術的新媒體人才。由於高校專業設置與經濟發展、市場變化的不同步,導致了新媒體專業人才培養的滯後。現在開設新媒體專業是根據人才市場結構調整的明智之舉。
3、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各種所有制企業的發展,特別是跨國公司的深入推動,綜合信息的准確、快速、全面傳播在公司中的經濟價值體現得日益突出,對綜合信息人才的需求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當務之急。
新媒體人才已成為公司企業的「生產要素」,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廣告和宣傳,而是涉及到對公司產品、服務、消費人群的組織結構、社會環境等綜合要素的考量,利用現代傳播技術,調查、分析、研究,為公司的未來提出科學規劃已成為公司企業競爭的「無形資產」。
4、高等學校傳統的新聞傳播學培養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社會發展的新需求,調整高校新聞傳播教育的培養模式已是大勢所趨。
中國的新聞傳播學教育起步較晚,培養方式參差不齊,跟風、模仿、粗放型的多,創新、有特色、集約型的少,導致了我國新聞傳播學人才人培養模式和格局的嚴重失衡,特別是一些中等規模高校「組裝型」的培養模式,導致了新聞傳播人才的「拔苗助長」式生產,在滿足當時新聞傳播人才需求的同時也為新聞傳播學人才的深入發展埋下了隱患。如何調整和整合原有新聞傳播專業的培養模式和課程設置,使學校培養的新聞傳播學人才能夠適應和滿足社會、經濟建設發展的需要,已經成為高校能否順利轉型的關鍵,新聞傳播學是這種變化最為顯著的學科之一。新媒體傳播學,盡管在大的方向上依然屬於新聞傳播學的范疇,但是其學科設置的主要框架、培養人才的方式、課程包含的新技術成分,與以往相比卻大相徑庭。新媒體傳播專業重在人才的創新性、綜合性、技術性、實踐性、可塑性,新媒體本身就意味著該專業設置就是一個開放的學科體系,融合了現代傳播的最新成果,緊跟時代、社會發展步伐,及時開創新的理論。

2、各高校新媒體中心的工作策劃書怎麼寫

你這問題提的太籠統了。
學校裡面的策劃書比較簡單。
題目、主題、前言(或背景介紹)、現有情況介紹、今後工作安排(從哪些方面著手、准備怎麼做、為什麼這么做、誰去做、做的時間節點),結尾結束語。

3、急求一份大學校園新聞社成立策劃書

新聞策劃,是指新聞機構對一個時期或一項專題的報道所進行的有創意的設計、指揮和調控。其目的在於充分挖掘客觀事物的新聞價值,選擇最適當的時機、運用最恰當的方式推出報道,以求達到預期的傳播效果。
新聞策劃從實施的角度來說,主要有以下7個步驟:
(一)市場分析
要做一個新聞策劃,必須先對策劃對象所在行業及相關情況有個深入的了解,比如行業的歷史,行業的現狀,行業發展的新特點,相關的法律配套等。了解得越詳細,掌握的信息越多,就越有可能從中挖掘出有價值的新聞點。
(二)確定宣傳目標
對新聞策劃來說,主要需要確定的是宣傳的范圍和宣傳的目標人群。
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宣傳目標影響著後面新聞點的策劃、媒體的選擇和預算的編制等步驟。
比如宣傳范圍只是地域性的,那麼就不一定非策劃出轟動全國的新聞事件了,媒體也只需選擇地方性媒體就可以了,預算也會比做全國性宣傳低得多。
再比如宣傳是針對年輕白領的,那麼策劃的新聞事件必須能吸引他們的關注,媒體也應針對性地選擇白領媒體。
(三)策劃「新聞點」
這一步,需要策劃出能達到宣傳目標的「新聞點」。
如何找到「新聞點」是本章的主要內容,下面將會介紹尋找「新聞點」的基本模式和「借勢」、「造勢」兩大基本方法。
(四)選擇媒體
新聞策劃都是通過媒體的傳播來完成的,因此媒體的選擇非常重要。
一般根據產品的特性和宣傳目標來選擇媒體,比如大眾產品,應選擇大眾媒體;如果客戶目標是女性,則應選擇女性媒體;專業化的產品,應選擇專業化的媒體,像計算機產品,最好選擇計算機專業媒體和大眾媒體中的計算機版面;而市場在全國的,則應選擇全國性媒體。
(五)編制預算
做一次宣傳,當然要衡量投入產出比,對預算做到心中有數。
廣告投放通常採用兩種預算方法,1、銷售百分比法:以銷售額的某個百分比,比如3%,作為廣告宣傳費用;2、競爭對比法:以主要競爭對手的大致費用來決定自己的廣告預算。
但新聞策劃和廣告投放在費用上很不同,廣告費用主要包括廣告製作和媒體投放的費用,而新聞策劃則主要是新聞事件的實施費用,優秀的新聞策劃只需要少量的甚至不需要媒體費用。
因此,新聞策劃費用很難像廣告投放那樣在今年就可以計劃好明年的投放量。新聞策劃不同個案的實施費用往往會根據具體的策劃而有所不同,因此應採用「目標任務法」來預算。
所謂「目標任務法」,就是先確定一個新聞策劃的目標,然後估算出要達到這一目標所需的費用,包括新聞事件實施費用和新聞發布費用,這兩項費用相加就是一次新聞策劃的總費用。
(六)策劃的實施和控制
這是新聞策劃中的另一個重要環節。因為再精妙的策劃,也需要通過媒體進行傳達。如果媒體不配合,新聞策劃是不可能獲得成功的。
還有,現在不少媒體已出現「排他性」傾向,就是一條新聞如果其他媒體(尤其是競爭媒體)已經刊播了,就不再採用。這為新聞策劃所需要達到的「大規模轟炸」效果製造了難度。
這一情況下,需要策劃人有很強的媒體運作和控制能力。
在美國,有一個與此相關的「守門人」概念。這一概念最早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庫爾特?盧因提出,現已得到美國大眾傳播學者的普遍認同。學者們認為,大眾傳播媒介在向公眾傳遞信息的過程中,起著過濾的作用。拿新聞來說,通訊社決定發布的新聞只佔已發生的重要新聞的百分之一,而讀者最後從報紙上看到的新聞又只佔通訊社發布的新聞的百分之一、二。主管這種過濾工作的記者和編輯,就是大眾傳播媒介的守門人。企業發出的信息,只有順利通過守門人這一關,才能經媒介流向公眾。
因此如何通過媒體「守門人」這一關,已經成為許多企業的課題。
早在1997年,作為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公司的贏海威在內部刊物《瀛海威人》上,刊載一篇題為《如何與媒體打交道》的短文:
「……與媒體記者打交道應當盡量了解各個媒體的特點、每個記者的脾氣稟性、他們的需求和特長。報紙和雜志有區別,電台與電視台不同,大眾報刊與專業媒體又不同,專業媒體中信息類與電腦類又特點各異,中央級媒體與一般類媒體更要有所側重。針對各種類的記者也要有不同的策略,年輕與年長、有版和無版、科技類、文化類、教育類、社會新聞類等等都要有針對性地打交道。善於寫評論的與善於寫長篇報道的,在我們提供資料及公關活動時要使其各盡其長,各得其所。同時在日常工作中要主動結交—些記者朋友,記者中也有噱頭,記者朋友面可以寬泛,各種媒體都可以,但要選擇對公司最能發揮作用,願意理解瀛海威思想和闡發思想的人……」
還有一家大公司在進駐上海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寫出了一篇《上海媒體概述與公關策略》的調查報告,在對上海媒體的基本情況和主要媒體的特點作了詳細分析後,提出了進行新聞策劃的「具體對策和機會」:「首先,大局上抓住關節點。恰恰因為上海媒體管的死,所以宣傳主管部門的權力非常大。抓住這個節點,所有工作相應會順利很多。平時注意和宣傳主管部門實力官員建立關系,多多交流,對於企業危機公關有決定意義。上海媒體領導相當聽話,只要主管部門打招呼,毫無折扣執行。另外,企業大的宣傳活動,可以考慮請宣傳主管部門參與,事半功倍。其次,研究不同媒體特點,分別對待。比如對於申江這樣的周報,主要提供的就是產品特別是時尚產品類信息。其他幾張周報和周刊,側重人物性的新聞。公關公司統一式新聞稿肯定是不行的。再次,研究公司新聞中的『上海因素』。發掘公司新聞中,與上海有關的,可能對上海造成影響的新聞要素。……」
除了像贏海威和這家大公司倡導的「公關」模式外,現在還有一種更高明的「新聞誘惑」辦法,就是不是企業去找媒體,而是想辦法讓媒體主動來求企業。
比如有家企業急於放出一個對自己有利的消息,但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往往並不急於找某一個媒體,而是通過各種途徑傳播出蛛絲馬跡,使目標媒體的目標記者(一般是比較勤奮的知名記者)主動找他,然後做出千分不高興、萬分不情願的樣子,遮遮掩掩、欲語還休,並在采訪中一再強調「這個事件太敏感,最好不要寫」,「這句話可能會引起業內震動,無論如何不要指明是我說的」等等……
這樣做,反而更容易引起媒體的重視,取得更好的傳播效果。
(七)策劃效果衡量
對策劃效果進行有效評估,有助於判斷整個策劃成功與否,也能對下一次策劃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現在,廣告的效果評估方法已經比較成熟,大學課堂上也出現了專門的《廣告效果評估》課程。但由於新聞策劃至今還沒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所以也還沒有一套完善的評估方法。
一般來說,新聞策劃的效果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標准來衡量:
a、刊登播出數量 在策劃實施後統計媒體刊登播出的新聞數量,看是否達到原先設定的目標。
b、刊登播出質量 主要指篇幅、字數、播出時間長度、刊登的版面(是否頭版或其他重要版面)、播出的時間段(是否黃金時段、知名欄目)、企業和產品的名稱是否出現、產品性能是否介紹等。
c、市場反應 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銷售業績,只需對策劃實施前後實際的市場銷售情況作出比較,就可以分析出策劃是否推動了銷售。二是看企業或產品的知名度是否提高,這需要在策劃前後各做一次問卷調查。
比如要了解某品牌的知名度可設計一個簡單的調查表:1、從未聽說過 2、僅僅聽說過 3、知道一點點 4、知道相當數量 5、非常熟悉。
如果策劃前大多數消費者回答時1和2,而策劃實施後則主要回答3和4,說明策劃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d、還可採用「比較法」 就是與其他競爭產品的市場表現進行比較,從而對新聞策劃的效果作出評估。
另一角度來說:
一般來說,新聞策劃大體分為以下五個步驟:.
1、主題 主題的選擇是整個新聞策劃的靈魂,是統率整個活動的思想紐帶和思想核心。主題的確立往往建立在掌握種種資料和整合種種資源的基礎上。一個新聞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做,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重點,不同的角度會產生不同的方案,所以一般在討論後都要從多個方案中選擇並確定一個主題而不是多個。而確定這個主題的標准即是新聞價值的大小,即追求新聞價值的最大化。這里所形成的主題往往比較寬泛並有待於進一步細化;必須說明的是,在最初的討論時期,主題的寬泛有利於從多個層次展開新聞采訪活動。
2、體裁與風格 體裁關繫到報道的性質。可以選擇解釋性報道或是預測性報道、調查性報道的新聞體裁,也可以在分析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對策性很強的研究報告,也可能策劃為整合報道或是連續報道、組合報道。 風格問題,關乎文章的外在表現形式,更重要的是它可以產生獨特的敘事修辭。通常,風格的策劃背後,多少會存在一個較為理想化的摹本——它或是本媒體的典範作品、或是一個存在於新聞人心靈深處的經典範例。在風格策劃的細致之處,甚至會涉及到像是否採用倒敘寫法,要不要「編者按」等等,如何對待日常用語、科學用語,重視講故事還是重視說服力這一類微觀問題。
3、單元結構 通常是指內在結構。結構必須堅實而穩固,與此同時,它應該由多個結構單元組合而成。往往每個結構單元代表了一個次主題。為了尋找到盡可能理想的單元組合,在策劃的這一階段,我們往往採取窮舉法進行無限制列舉,然後再通過篩選和歸納的方法得到一個真正科學、高效、具有閱讀價值的內在結構。
4、任務描述 這是一個對文章結構總體和每一個單元的任務作進一步細化的過程——使用一個長句子,具體可感的描述出:每一單元將會包括哪些內容?具體要采訪什麼?難點和重點是什麼?成稿後的面貌如何?等等。 對於職業新聞記者而言,任務的描述無異於是對於相關文本的工作量的描述。
5、分工與計時 具體分工包括:基於文本單元,或者采訪工作的不同側面,把采訪對象和采訪內容分配到每一個相關人員,提出注意事項。分工的策劃將會最終形成兩張表:任務人表和日程表,交與主持者和每個相關人員共享、掌握。 任務人表便於使參與者有章可循,主持者通過對任務人作必要的講解、認真的督促,為新聞活動保駕護航。日程表主要用於時間的控制,一般以時間進度表(倒計時)的方式來表現。時間的安排要合理,在考慮新聞同業競爭的同時也要留有餘地,一般來說:日程表上前面的時間進度較緊湊,後面可以留有時間餘地來調整。

參考資料:http://ke.baidu.com/view/319331.htm

4、為什麼做校園新媒體?

在當下網路輿論飛速發展、輿論環境日益復雜的大環境下,相對於校報、校園廣播等傳校園統媒體來講,以網路和手機為代表的校園新媒體已經廣泛滲透到校園生活的方方面面,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本文從分析校園新媒體建設的現狀入手

5、請問,大學生想要利用 新媒體創業創新,有什麼好的發展規劃嗎?怎樣起步呢?

想法很好,創業要麼打造一個平台,要麼跟一個平台合作,前者很難,後者簡單跟著做就可以了。

6、如何打造一個優秀校園新媒體平台?

打造一個優秀校園新媒體平台:先建立校園媒體的體制、其次是確定校園媒體的定位、最後考慮全媒體的傳播發展對校園媒體團隊建設帶來的影響等。

7、急求一篇「新媒體對大學生活影響」的主題策劃書,謝謝。

引言:
處於新時代,和互聯網打交道已經稱為了新一代大學生每天必干必做的事了。或者說可以把以前的文盲換個詞彙問問新時代大學生是否有互聯網盲了。互聯網用它的方便快捷、安全、經濟、省時、寬松自由等特點迅速俘虜了新時代的心,用其獨特的功能和魅力強烈吸引著最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學生群體。互聯網是新時代下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最有效快捷的放大器。 新媒體是相對於報紙、雜志、廣播、電視四大傳統媒體而言的,是指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信息網路、無線通信網、衛星等作為平台,以有線和無線作為傳送方式的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的傳播媒體形態。互聯網和手機是大學生常常接觸的新媒體。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以悄無聲息潤物無聲的姿態潛移默化人們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娛樂方式甚至是語言習慣,充分認識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對大學生的影響力,對於了解新時代的大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認知世界的角度有重大意義,進而對於學校社會在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大學生使用新媒體技術的現狀及其影響 調查總體上顯示出了如下特點:接觸時間早,上網時間長,信息獲取重要通道,冷眼旁觀多參與少,信息瀏覽較健康等五大特點。 具體闡述如下:大部分大學生在他的初中時期甚至小學時期就開始接觸網路。隨著經濟的發展,家庭經濟基礎的厚實,電子產品迅速普及,幾乎人手一3G手機,電子產品大范圍普及為大學生使用新媒體技術奠定了物質基礎,同時也使得學生接觸新媒體的時間大大提前。新媒體是大學生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對於自身從互聯網獲得信息,一半左右的學生會通過自己的綜合判斷來得出自己的想法,不是很簡單的去相信網上的言論。依賴於用互聯網來獲取新聞等信息,只是鑒於互聯網的信息的及時和信息檢索的便捷。但是對於互聯網上的一些活動(譬如人肉搜索、惡搞圖片、散步虛假或恐怖消息、網上言語謾罵或攻擊等行為)採取的多是冷眼判旁觀的態度。有騎士透出冷眼,看熱看鬧的魯迅筆下無形中提起的脖子的國民(網民)形象。對於不良信息(各種門事件、未刪節版)具有選擇性拒絕。對於新興詞彙,60%的學生有較清楚的了解,說明時代學生時刻關注網路新動態,做到知道了解卻不參與的姿態。對於網路,當代學生報的是什麼態度呢?絕大部分的人認為網路是虛擬的,但以誠待人,不自欺也不欺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休閑類網站,時事新聞類網站是常閑逛的地方。學習技術類的網站,卻乏人問津,是網站的泛善可陳還是學生本身的不善喜歡,更多的是後者。同時,隱隱透出色情暴力網站肆虐侵襲的危險(22%的人瀏覽過色情暴力網站)。時下流行的博客漸漸有了沒落的傾向。一半人有博客,一半人無之。且對博客的關注度較低,僅達到25%,而在這關注的人其中,走馬觀花的居多,留言評論的少的現狀。官方媒體、草根網路媒體、海外媒體到底哪一個對於大學生來說更具有信服力呢?我們可以看到大學生有著自己理性的判斷,往往綜合各方面的信息,得出屬於自己的判斷。網路在當代,究竟有積極還是消極的影響?97%的人持肯定意見,認為網路有助於打擊腐敗,人民維權。但同時,網路有必要也需要監管,這是絕大部分人的意見。但目前為止,有關部門採取的設置關鍵字過濾、屏蔽境外網站、推廣安裝不良信息過濾軟體等對於凈化網路環境問題的處理方式覺得僅僅是出發點好而已,這些措施不得民心。應當採取更有效和更容易讓人接受的方式來監管網路。 總體來說,幾乎所有大學生每天均抽出時間在新媒體上獲取信息,大學生日常生活中,受到新媒體的影響深遠,新媒體對大學生的影響舉足輕重。
二、對於新媒體對於大學生生活產生巨大影響的原因分析 新媒體技術是一把「雙刃劍」,給大學生的生活、學習、思想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也帶來了了一些不利影響。新媒體對大學生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個人覺得有以下幾大因素導致產生這一現象。首先是電子產品大范圍普及為大學生使用新媒體技術奠定了物質基礎。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稱為大學生必備的東西。而新媒體作為大學生最常接觸的媒體,用他的超大容量的信息存儲和迅速准確的便捷搜索稱為了大學生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甚至是主要途徑,幾乎所有大學生每天均抽出時間在新媒體上獲取信息。同時,讓大學生對電腦產生了依賴感,只要一想起查什麼資料,立馬蹦出來的是google、百度、搜狐、雅虎等幾大搜索引擎,如此的惡性循環,使得新媒體對於大學生生活的滲透更加的完美和徹底。另一方面,新媒體作為交流手段,以其得天獨厚的優勢迅速俘獲了大學生的心,稱為交流的新寵。發簡訊和打電話、聊QQ成為了大學生進行人際交往的主要溝通手段。學習上需要很多的資料無形中為新媒體進入大學生生活提供了機會。不少學生通過運用新媒體技術來達到輔助學習的目的,使用電腦和網路查資料完成作業。同時,由於大部分大學生生活的迷茫由此引發的游戲和電視劇的盛行,利用新媒體技上的娛樂來度過自己的課余時間,更進一步加深了大學生和新媒體的聯系。以上種種原因使得新媒體成了大學生生活必不可少的東西,發揮著它巨大的或消極或積極的影響。

三、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 新媒體技術給大學生生活、學習、思想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也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在新媒體技術背景下,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應該努力引導大學生理智、科學地使用新媒體,合理利用新媒體的積極因素、努力消減其不利影響,讓新媒體為大學生的思想進步、健康生活、學習成長服務,同時利用它實現對大學生的精神、心理、人格、情感的塑造。同時大學生自身也應該加強自身的自覺,管好自己。第一,引導大學生利用新媒體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導大學生有效利用網路的積極因素,為其健康、便利、快捷生活服務。利用手機鬧鍾和備忘錄的功能合理地安排作息時間,形成良好的作息習慣;通過校園網和手機報等渠道舉辦文體沙龍校園定期見面會,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和文娛活動;通過食堂和樓宇電視介紹膳食與健康常識,確保營養合理、進餐定時,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通過電子雜志宣傳吸煙、酗酒、網癮的不良影響,建議學生安裝防沉迷插件,改正或防止吸煙、酗酒、沉溺於電子游戲等不良的生活習慣。第二,引導大學生藉助新媒體提高學習效率。努力引導大學生藉助新媒體獲取更多有益於其學習成長的知識與信息,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引導其在合理使用新媒體提供信息的前提下培養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大學生自己也應該努力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學會鑒別新媒體中的信息,增強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強其法紀觀念,提高其道德素質。藉助學校的引導和監督外力,加上自身的努力修養的內力,使得新媒體稱為大學生在大學生活中的良好有益助力!

8、如何打造一個優秀的校園新媒體平台

為你奉上,請參考!
新媒體時代下校園媒體的團隊建設摘 要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需要社會的各個方面協調、全面、平穩、可持續發展。高校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科技創新的發源地,是培育人才的搖籃,在國家與社會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當今時代加強高校校園媒體建設,整合資源優勢,提高服務水平,打造校園媒介品牌,更好地為師生服務,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高校努力,具有時代賦予的特殊意義。

傳統的高校校園媒體主要有校園報刊、雜志,校園廣播和校園電視,其中以校園報刊雜志的種類和數量最多,既有學校黨委機關報,又有職能部門和各學院舉辦的報刊雜志,還有大量大學生自己創辦的報紙。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不斷強大,絕大部分高校都辦起了新聞網,成為加強高校宣傳思想的又一重要陣地。實踐證明,校園媒體作為校園特有的輿論宣傳工具,在大學生生活、思想教育以及學校校園文化等方面中發揮著相當重要的作用。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如今的高校亦是遠非昔日簡單、純凈的「象牙塔」了。在構建高校和諧校園的時代背景下,校園媒體的團隊建設成為我們所面臨的新課題之一。

關鍵字:校園媒體;運行機制;全媒體;團隊建設

一、校園媒體的體制

校園媒體中存在著一批有著屬於自己的新聞理想的年輕人,而正是這批年輕人憑借著自己的力量在校園媒體這個特殊的陣地實踐著自己的新聞理想,他們需要建立成為這樣一支團隊,一支擁有與社會媒體相差不多的、可以高效有條不紊運轉的團隊,而這樣一支團隊需要的是相對健全的體制和管理模式,以及校園媒體所特需的培養機制。

1、校園媒體的定位

首先應該給校園媒體一個定位。大學校園里存在各種各樣的社團,大體一類為「民間社團」(學生自發成立、自我管理、自行運作的社團),如各種文學社;另外一類為「官方社團」(在相關校方機構,實際中多為校團委直接領導的學生組織),如接受校方的直接監督和指導的學生會。有別於內部層次明晰、權責分明的「官方社團」,「民間社團」由於其成員多是因為共同的興趣愛好而走到一起來,同時工作范圍的局限和活動數量的相對稀少決定了他們內部組織的鬆散,進而又導致了工作相對效率的低下。

目前,大多數高校的報紙、廣播、電視、網路分屬於不同部門管理。媒體之間相對獨立,報紙、廣播、電視、新聞網,都有各自獨立的一套班子,都要建立自己的通訊員隊伍,分別采寫各自的稿件。除校報在出版質量和周期等方面管理相對規范以外,其它幾種媒體管理鬆散。新聞資源沒有整合,媒體之間缺少互通,出版(播出)時間也沒有協調一致。因此新聞簡單、重復、撞車現象時有發生,造成了校園媒體人力、物力資源的極大浪費。

基於以上定位思考,不難發現,實際上校園媒體在校園中這個具體而微的小社會中所處的地位是非常微妙的。她不僅要作為傳達學校官方意見及態度的主要「喉舌」,同時又要以一個媒體人的姿態來面對現實生活中所發生的種種不理想事件。如何能巧妙地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成為其能否生存下去以及以什麼樣的狀態生存下去的關鍵因素。2、從社會媒體看向校園媒體

許多人都熟悉「從一粒沙看見世界,在一朵野花里看見天堂」這句詩。它出自英國詩人兼當時最勇猛的社會批評家布萊克的長詩《天真之兆》的起首句。在這首詩里,它的結尾句也同樣擲地有聲:

我們被引導 去相信謊言

當我們看卻不經過雙眼;

它在黑暗裡生也在黑暗裡亡

當靈魂在光照里卻欲沉睡。

在這里,「我們被引導 去相信謊言」最可以用來當作今天媒體批判的指針。我們通常都習慣的相信媒體是公正、客觀的在呈現試試。這種媒體的客觀性當然不能完全否認,但在許多事情上,媒體也確實在政治操縱下,扮演、偏見和歧視擴大再生產。新聞記者進入這個體系,除非他們向那種意識形態壓力屈服,內化成自己的價值,否則即無法生存。那些不屈服的,即會被掃地出門。其實這樣的現象不僅僅存在與社會媒體,在校園媒體中亦是存在的,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一篇有政治敏感度的文章如果拿捏不好,就會被和諧掉;一個得不到學校支持的邊緣性校園媒體同時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而解散或重組到其他媒體中。媒體資源缺乏有效的整合。很大程度上,現在有不少校園媒體與學校上級交流的很頻繁,而忽視了我們絕大多數校園媒體是為同學們服務的,其實我們應當加強與同學們的交流,建立及時反饋機制,積極的與校內媒體溝通交流,還應通過校媒這個平台多與全國各大高校交流,建立一種校園媒體的聯合與信息共享。有人形容校園媒體是帶著枷鎖在舞蹈,而比較積極的新聞人的看法是,至少我們還可以舞蹈,因此,尋找對策,突出重圍就成了這些舞蹈者們不斷思考的話題。不管在校園媒體受到種種限制的前提下這些舞蹈者們能不能成功突圍,這些思考都顯得彌足珍貴。3、社會媒體帶來的反思

《南方周末》曾經做個這樣一個新年的特別策劃,展開想像的翅膀,2020年的中國會怎樣,2020年的世界會怎樣?其中就包含著校園媒體的發展。

批評和贊美分列正義天平的兩端,任何一端都不能有所偏倚。

長期以來,大學校園新聞媒體的天平一直處於失衡狀態,浮誇的贊美泛濫成災,而真正關乎痛癢的媒體聲音卻少之又少。這種失衡狀態,所有人都有目共睹。人的內心深處都有被恭維的原始渴望,「體制」也希望自己被歌頌和贊美。體制終究是人創造的,對體制的贊美終究是對人的贊美。可是,人性有弱點。當一個人長期被贊美的聲音所包圍,他會無可避免地陷入麻木,甚至上癮的狀態,他只能聽得進贊美的聲音,這樣他才會身心舒適,無憂無愁。「體制」同樣有弱點,世界上沒有那一種體制是完美無瑕的。當體制里的人們都被贊美的聲音催眠而進入麻木、上癮的狀態,體制也就無可避免地自我陶醉,昏昏欲睡了。「人」為什麼會得到贊美?因為「人」掌握著令人敬畏的公權力,「人」掌握著支配資源的權利,「人」也掌握著絕對的話語權。體制為什麼會受到贊美,因為體制內每一個層級的人們都在一定范圍內掌握著支配資源的權利和話語權,別人不敢不贊美體制。掌握著公權力的人是不願意聽到「不和諧」的聲音,縱使這些不和諧的聲音是出於善意,就像那個沒穿衣服的皇帝只願意別人贊美他的衣服漂亮一樣。拒絕批評的本質是不願意被監督,「體制」很自信,它覺得自己可以「馬不揚鞭自奮蹄」,可以不斷地自我完善,日臻完美,它卻不知道一個常識:世界上所有的體制都不具備這種能力。如若有一天,天平瞬間恢復平衡狀態。稚嫩的聲音告訴「體制」,若不能批評你,那麼所有的贊美都不是發自內心的,而那些贊美的聲音是會迷惑你的思想。每所大學都有自己的校園媒體,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校刊和校報,校刊和校報的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宣傳」、就是歌功頌德,還有就是拿來墊桌腳。那麼十年後的大學校內紙媒還是這樣的嗎?那上面會出現批評學校職能部門不合理做法的稿件嗎?會允許「同性戀」學生的照片出現嗎?會允許刊發社評嗎?二、全媒體的傳播發展對校園媒體團隊建設帶來的影響

1、關於「全媒體」

(1)「全媒體」的概念

雖然全媒體的概念並沒有在學界被正式提出,但近一年來,「全媒體」的說法開始風靡新聞、出版界,它來自於傳媒界的應用層面。媒體形式的不斷出現和變化,媒體內容、渠道、功能層面的融合,使得人們在使用媒體的概念時需要意義涵蓋更廣闊的詞語,至此,「全媒體」的概念開始廣泛適用。

(2)對全媒體的理解

根據「全」的兩個含義,全媒體有以下的兩種理解:

①完備、全面,指盡可能多的單一形式媒介載體的綜合體,是包括眾多媒體形式的「個體」概念。②整個,是一個集體概念,是隨著信息技術和通訊技術的發展、應用和普及從以前的「跨媒體」逐步衍生而成的,體現了不同形式和功能的媒體互相融合、互動的趨勢。我們可以把「全媒體」理解為:綜合運用各種表現形式,如文、圖、聲、光、電,來全方位、立體的展示傳播內容,同時通過文字、聲像、網路、通信等傳播手段來傳輸的一種新的傳播形態。

(3)全媒體的價值特點

①全媒體是載體形式、內容形式以及技術平台的集大成者。從傳播載體工具上分可分為:報紙、雜志、廣播、電視、音像、電影、出版、網路、電信、衛星通訊等等;從傳播內容形式上涵蓋了試、聽、形象、觸覺等人們接受信息的全部感官;從所依重的各類技術支持平台來看,除了傳統的紙質、聲像外,基於互聯網路和電訊的WAP、GSM、CDMA、GPRS、3G、4G及流媒體技術等等。②全媒體包容個體的特性。它並不排斥任何一種單一表現形式的媒體,它視單一形式的媒體為「全媒體」中「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在整合運用全媒體的同時仍然很看重各種單一媒體的核心價值特性和優勢。③全媒體的「全」體現在對受眾的全面覆蓋,它的傳播面廣泛,互相整合填充人們行為的各個注意力空間。④「全媒體」的大而全,在以受眾需求導向下表現為超細分服務。針對受眾的不同需求類型,選擇最適合的媒體形式和渠道,實現最佳效果。舉例來說,對同一條信息,通過「全媒體」平台可以有各種紛繁的表現形式,但同時也根據不同個體受眾的個性化需求以及信息表現的側重點來對採用的媒體形式進行取捨和調整。2、校園媒體的存在形式

高校校園媒體主要包括校報、校園廣播、有線電視和校園新聞網等形式。其中校報和校園廣播是校園媒體的傳統形式,有線電視和校同新聞網是隨著校園有線電視和互聯網的發展而出現的新型校園媒體形式。

(1)校報

校報是高校黨委的機關報,也是校園媒體中的主要形式。校報主要以文字和圖片為載體,便於反復閱讀和做深度報道,言論、述評也是校報發揮作用的有效體裁。各地高校校報成立了校報協會等機構,定期組織業務研討、培訓、評獎等活動,因而校報成為校同媒體中管理最為規范、新聞效果最佳、發展最為成熟的一種媒體。

(2)校園廣播

校園廣播是校園媒體中最早出現的一種形式,也是校園新聞傳播的主體。校園廣播具有短、平、快的優勢,能夠達到有聲廣播和時效性的較好結合。校園廣播是較為鬆散的一種校園媒體形式,每天安排早、中、晚三次,一般在早鍛煉和校園文體活動較為集中的時段播出。

(3)有線電視

它在校園媒體中的出現,使校園新聞的視覺沖擊力和現場感大為增強,成為廣受師生歡迎的一種校園媒體形式。多數高校的有線電視每周播出一至兩次。有線電視的觀眾也由最初以教職工為主擴展到全體師生員工。由於各高校對有線電視媒體的重視程度不同,管理體制各異,因此有線電視播出的時間、內容、形式隨意性較大,電視媒體的長處和優勢還遠遠沒有發揮出來。

(4)校同新聞網

校園新聞網是隨著高校校園網路的建立和運行而出現的一種新的校園媒體形式。校園新聞網具有隨時更新、滾動播出、信息豐富、圖文並茂、迅速快捷等特點,由於在一定程度上結合了校園其它媒體的時效性、直觀形象性以及不受時空限制等優勢。一經出現就受到校內受眾群的歡迎和青睞。校園新聞網使校園媒體的受眾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其新聞傳播觸角已經覆蓋了整個社會,因此也成為高等學校加強對外宣傳、擴大學校影響、提高學校聲譽最具潛力、最活躍的一種媒體形式。

3、校園中的「全媒體」

在全媒體迅速成為一股強流之時,高校校園媒體更是離不開這次變革。

作為校園媒體,在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手機等多種媒體形態爭奇斗艷的今天,預示著資源整合與媒體交融的全媒體時代儼然已經到來。在社會媒體實踐先行的經驗借鑒下,校內媒體則更應利用這一契機謀求新的發展途徑、突出重圍。據悉,在今年上半年南京理工大學全媒體聯盟成為各大高校媒體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中國大學第一家全媒體機構誕生。 南京理工大學全媒體聯盟主管單位是南京理工大學黨委宣傳部,由校黨委宣傳部網路主管擔任指導老師,由南京理工大學鍾聲網、南京理工大學校報記者團、南京理工大學先風電視和南京理工大學大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會以聯盟形式組成。采訪到揚州大學《揚大青年》主編包雨朦同學,她表示「揚大也在進行媒體整合,漸漸適應全媒體的傳播發展,但是目前因為時間短,機制上還是有些不成熟的地方,他們將不斷改進實現更好的發展」。

現在有很多學校都在嘗試向全媒體傳播去發展,大部分整合部門因為時間短、自身不成熟,再加上各個媒體成立時間已久,早已形成了自己內部的一套完整的體制,很難打破。那麼如果我們要將全媒體的發展在校內媒體中進行到底的話,就應打破原來的運行機制,將各類媒體整合在一起,並且將其進行有機的聯系,讓各個媒體在工作上形成一種流程上的完美銜接,自然而然的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各個媒體之間也就有了必然的交流、接觸和合作了。各成員社團以項目導向型模式進行合作運行,既具有高度的統一性,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

9、什麼是高校新媒體建設

?

與大學校園新媒體建設規劃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