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信息流發展歷史

信息流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3-04 02:36:53

1、社交媒體的發展歷程

社會化的互聯網生活已經在一小批互聯網Geek中成熟發展起來,尤其是每天泡在Twitter上的「推客」們,每天孜孜不倦地推送各種新奇好玩的想法,網站,新聞,音樂,視頻的鏈接,這些「推特」(Tweet)消息被一級一級過濾轉發(RT,ReTweet),迅速傳遍了全球。一個最好的案例就是2009年3月25日上線的陌生人聊天網站,在Twitter老用戶Veronica的Tweet下,如坐上了火箭,20天達到15萬的日獨立訪問IP 。
可能很多人並不理解Twitter存在的理由,更不理解Google和Facebook為什麼都要收購Twitter,最不可理解的是Twitter創始人Evan Williams和Biz Stone拒絕了Google和Facebook的開價(Facebook開價5億美金)!(備註:Twitter兩位創始人曾將Blogger賣給谷歌)
只有Twitter上的Heavy user(重度用戶)才能真正理解Twitter對他們生活,工作帶來的影響,這些人才是Social media最早,最資深的一批實踐者,他們中Follower數超過1000的「推客」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博客,這部分人不在少數。真正在使用Twitter的推客(而非測試玩家)都知道,Twitter上傳播的消息主要是推客自己在網上看到的新奇事物或者自己寫的博客的標題和鏈接,當然也包括少量的個人突發奇想短語。但是細心的用戶一定會發現,超過1000個Follower的推客一定是有「料」的,如果一個人僅僅是不停地在Twitter上發發牢騷,罵罵鄰居,或者記記流水帳,那麼根本沒有人願意Follower他/她。
很多Twitter的Heavy user同時也Follow了很多其他推客,少則上百,多則成千(一點都不稀奇)。以我為例,我在Twitter上活躍的比較晚,大概是2009年4月15日左右開始活躍起來,還不如我寫了四年的博客,已經超過了1000多位訂閱讀者。但是就這短短的一個星期,我通過積極的Tweet一些有趣有價值的信息,以及我的博客內容和思考,快速積累了250多個Followers,同時我也Follow了將近400多個推客,這些人帶給我的就是平均每秒鍾刷新一條Tweet,理論上我是無法全部看完的,只能在空閑的時候走馬觀花掃描一些關鍵字,個別感興趣的點開信息中的Tiny URL自己閱讀一番;也可能直接RT一些特別好玩的信息;還有就是重點關注一下回復給我的信息 @betashow ,絕大部分信息錯過了就錯過了,但是真正有價值或者好玩的信息,一定會被別的朋友反復RT,直到我看到,所以錯過的也無所謂。
推客們總能在第一時間看到很多最新的報道,從互聯網新奇網站上線到Susuan Boyle一唱成名,再到市政府著火……但是代價也很大,因為推客成癮,需要投入大把的時間來「經營」,很多推客自己也會禁不住抱怨一把「Twitter占據了我們太多時間」,然後呢,繼續Tweet……我們對Twitter是即愛又恨……
像我們這樣的生活在Social media之中的人,除了Twitter,另外普遍都會用的就是Facebook,Linkedin,Wealink, Blog,Flickr,ipai,深受社會化網站和媒體的影響,對其有著切身的體會。
我提到的這些服務都可以籠統地歸類為「社交網路(SNS)」。社交網路對個人而言,是一項「服務」,一項用以跟老朋友互通有無,保持聯系,拉近距離的網路服務;一項拓展關系網,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的 「服務」,這些服務帶領我們進入了數字化的「泛社交時代」。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社交網路(SNS)」也可以是一種媒體,因為在這個網路平台上,無數的信息被網路中的節點(人)過濾並傳播著,有價值的消息會被迅速傳遍全球,無價值的信息則會被人們遺忘或者只能得到小范圍的傳播。這就是我們近幾年剛聽到的新名詞:「社會化媒體(Social Media)」,下面我們來看看Wikipedia上對於Social Media的標准解釋:
Social media is information content created by people using highly accessible and scalable publishing technologies. At its most basic sense, social media is a shift in how people discover, read and share news, information and content. It's a fusion of sociology and technology, transforming monologue (one to many) into dialog (many to many) and is the democratization of information, transforming people from content readers into publishers. Social media has become extremely popular because it allows people to connect in the online world to form relationships for personal and business. Businesses also refer to social media as user-generated content (UGC) or consumer-generated media (CGM).
相對於SNS來說,Social Media是個更為廣泛的概念,而Social Media是基於SNS,Blog,Mini-Blog,BBS,IM,Email等一系列基於互聯網的信息傳播工具(技術),並且由無數個節點(人)根據自己的專業,喜好,價值觀等過濾加工後進行傳播的。所以SNS相對更為狹義,只是Social Media中的一個新興崛起的傳播平台(技術?工具?手段?)。所以我這個SNS從業人員也只能淺談一下Social Media,更深入的探討需要來自傳統媒體,博客服務提供商,Email服務提供商,IM服務提供商,迷你博客服務提供商以及社交網路等多個領域的專家及綜合人才來深入研究,更重要的是本人要有豐富的社會化傳播經驗,比如在Twitter上有上萬個Follower(這絕對是無法逾越的經驗門檻,如何在 Twitter上發展到Follower?),這方面我推崇一個推客,@Mashable,他在Twitter上有 479,241 Followers,這個推客已經是公司化運作(Social Media Guide),除了做一些Social Media的研究之外,就是幫助一些巨頭做Social Media營銷的嘗試,應該算是專業的Social Media顧問。通過他們發表的文章,我學習了很多,所以也推薦感興趣的朋友們參考。
可以這么假設,如果Mashable的CEO Pete Cashmore(@mashable Twitter帳號的實際管理者)不小心發現了你的產品,試用過感覺良好覺得值得Tweet一下的話,理論上就會有47萬個Social media的Geek看到,其中一部分就會參與體驗並ReTweet,還有不少人會寫一篇常常的文章發表在自己的博客上,又有人會看到並在Twitter 上推一把,到Facebook分享一把,或者自己也用完寫一篇博文……如果一個產品本身設計的足夠有吸引力,那麼從此就會引爆流行!如果這個產品設計的差強人意,那麼理論上Pete Cashmore這樣的人也不會幫你「推一把」。
當然,Pete這樣的超級意見領袖在Twitter有不少,一個有價值的信息如果能到達一位這樣的推客,那就等著引爆吧。但最關鍵的核心還是我曾經問過的那句:「是誰把Omegle告訴了Veronica」?
這是最核心的問題,因為理論上只要能到達,就一定能引爆。
到底如何到達呢?我在上一篇文章介紹了Traffic Exchange這樣一個產品,這只是Omegle案例上的一例,也帶有一絲運氣,所以並不能用來參考設計你公司的產品和社會化傳播策略。
足夠有吸引力的產品(或者一次營銷推廣策劃),一定要有特別之處,Veronica這樣的人只會推一種信息,那就是他/她認為「對他/她的Followers有價值的信息」,所以產品或者策劃要讓這些假設能夠到達的引爆者心甘情願主動幫你來推,能過得了他們這一關,後面的關就比較容易了 。即便你有了足夠有吸引力的產品或者策劃,但是也需要一個「中間人」幫你把這個信息推到Veronica或者Mashable這樣的超級推客 「Tweet信息流」里!(如果你碰巧認識一個這樣的超級Social Media節點,那麼恭喜你,你根本不需要看這篇文章,直接找他們就OK了,如果他們Say yes的話)這個中間人可能是Tracffic exchange的交換流量產品,也可能是一個在Twitter上有1000個Followers的高級用戶,甚至也可能是一個普通的Twitter用戶,但是他的Followers裡麵包含了很多更高級的用戶(我也很奇怪,雖然我才260個Followers,但是不乏一些5萬個Followers級別的推客),也有可能是一個稍有一點名氣的博客 。所以,有個好的產品,找個差不多點的推客(博客)並駕齊驅!
其實,對於一個創業者或者打算藉助Social Media傳播的人來講,自己的關系網質量很重要。我們可以做個極端的假設:如果劉德華投資做一個網站,那麼這個網站會在一夜之間被所有媒體報道一番,因為劉德華的影響力。但是我們不是劉德華,我們需要自己來積累「影響力」,這就是很多「專業博客」堅持到今天的根本動力——影響力!不管他們承認不承認, 「影響力」是很多專業博客前進的動力,「金錢」是排在第二位的。而通過撰寫專業博客擴大自己的「泛社交圈」是很漫長的,需要很長時間的積累,也要無數的腦力(思考)和體力(撰寫,發布,回復)勞動,很多人半途而廢了……
而Twitter這種新事物創造了另一個新的「泛社交圈」擴大,或者說建立「影響力」的平台,很多很資深的推客起初都是靠不斷轉發一些自己看到的有價值的信息和鏈接起步的,很多Followers跟蹤他們的Tweet目的很簡單,「這傢伙經常發的信息都挺好玩或者聽有價值的」,加上Twitter中@,RT等符號和功能的使用,一個「有趣的推客」很快就能被更多的推客看到並Follow。更好玩的是,有個推客發起了一個叫做「FollowFriday」的活動,每個推客每個Friday都Tweet一個你認為值得大家Follow的推客,並用@格式發布,方便大家直接去Follow,我也被RexChung推薦了一次。
科技博客網站ReadWriteWeb(讀寫網)發表分析文章稱,社交媒體是2008年互聯網一大趨勢和熱門的話題,社交媒體正在發生變革,2009年也將成為社交媒體重要的一年。為此ReadWriteWeb列出了2009年社交媒體十大個發展趨勢,以下是全文:
社交媒體(Social media)是2008年互聯網一大趨勢。無論是對消費者、企業還是銷售商,社交媒體都是一個熱門的話題。現如今,社交媒體領域不僅存在很多權威,還有很多創業公司、專門的書籍以及社交媒體公司。在許多企業中,聘請社交媒體戰略家和社區管理員,並制定相應的宣傳方案對社交媒體加以利用的做法非常普遍。
不過,應用程序,但真正可供瓜分的餡兒餅只有一塊。
作為一個具有開創性的在線社區,Facebook已經成為了第三方應用程序的聚集地。微博客Twitter的用戶也已經用許多應用程序來彌補網站自身的不足。分布在社交媒體中的人們維護著各種各樣的工具,而想要決定將何種信息與何人分享幾乎成為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在用戶、銷售商和企業的面前也存在著眾多的干擾。只要出現一個新的應用程序,就會出現另外一個應用程序幫人們管理它。雖然「眼球經濟」一直令人們垂涎,但廣告發布者和出資人都已經認識到,精準投放比大力推廣獲得的回報更高。
意義(Meaning)和鏈接(Meaning)是所有社交媒體生存的兩個關鍵因素。隨著人們組織信息以及尋找與自己相關網路難度的增大,這兩個要素被逐漸淡化。事實上,社交媒體正在沖破自己的天花板,因為已經無法滿足用戶的需要了。基於這些因素,我們認為社交媒體正在發生變革。
社交媒體正逐步以新的方式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的體驗。如果你是一家初創業公司的CEO,如果你希望在2009年著眼於下一代社交媒體,你就需要考慮以下10個趨勢:
1、著眼於人
我們已經從「用戶」、「客戶」和「消費者」的身上脫離開了:社交媒體將人的因素帶回到了所有的數字化的互動中。人們開始越來越謹慎,比如在尋找有用連接和具有相關性的社區,或者在尋求自我表達的方式時。
網路研究公司Altimeter的創辦人莎琳?李(CharleneLi)和美國市場調研機構ForresterResearch的副總裁約什·貝爾諾夫(JoshBernoff)進行了一項研究,他們將全新的行為驅動模式引入了社交媒體。盡管這是一次巨大的跨越,但如果想要獲得成功,人們還需要將這一理論進一步推進並更加接近於人的需求。
社交媒體與功能和應用不再有關,而功能和應用已經沒有價值了。人們希望獲得有於社交媒體相關的有意義的價值。人們希望自己的社交活動能夠更有目,同時有條不紊。
在線社交媒體與線下社交媒體沒有什麼不同,無論使用什麼樣平台,人們都會想辦法維護自己的網路。這些人將會被一些有意義的話題聯系在一起,並且在自己制定的范圍內開展交流。通過這種方式,人們就能夠在互動中找到相關性。
FriendFreed是一個為用戶提供訪問目的地和應用程序借口的平台。盡管它的界面和交互性與維基百科一樣差,但這個平台仍然在迅速成長。這是因為,當人們面對來自多種渠道的交流時會感到困惑,所以必須要對他們賦以含義。
那些能夠將精美的設計、易用性和可搜索性整合在一起的公司將比其他社交媒體工具更重要。網路戰略專家戴伯·舒爾茨(DebSchultz)將社交媒體和藝術展進行了比較,他認為,人們都希望按照自己的需求在網路生態系統中尋找自己生命的表現。
iPhone(手機上網)的體驗讓所有用戶、企業和開發者眼前一亮。僅在2009財年第一季度,iPhone的銷量就達到了440萬部。與此同時,谷歌的Android和Palm也都在努力提供跨平台的應用以及服務。在這個社交媒體的全新領域中,人們正在尋求將手機、網路和現實生活進行無縫切換的解決方案。
人們將會創建、加入並尋找能夠為他們提供有意義且具有相關體驗的社交網路。人們還會對自己的投資回報(花費的時間和披露的程度)、獲得的答復、評論以及社交網路的影響力和價值等進行衡量。
社交網站的戰略關系副總裁瑞切爾·馬斯特斯(RachelMasters)表示,「互聯網之所以令人困惑是因為人們幾乎可以利用它來復制以前的所有媒體。Ning為人們提供的社交網路允許人們進行選擇性連接,因此解決了這一問題。」在2008年全年實現了388%的增長。
只有當廣告發布者及其相關的生態系統真正理解,究竟是什麼在吸引人們交流、尋找連接並進行表達後,他們才會不虧損下去。社交網路的下一個金礦就是定位特定人群。以色列創業公司Nuconomy能夠提供定位精準的動態顯示廣告。
Nuconomy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沙哈·納什麥德(ShaharNechmad)認為,利用Nucomony發布的定位廣告的點擊率要比非定位廣告高出6至9倍。那些能夠迅速改變觀念並創造新穎且相關產品的廣告代理商和發布者將會更具優勢。
由於社交媒體的存在,人們需要對原本無窮無盡的信息進行梳理。而為視頻添加標簽、歸檔對話內容、加大對雲計算技術的利用,並使得搜索結果具有更高的相關性都將成為需求。為這些問題尋找解決方案的企業將獲得重要的機會。
也有一些例外,今天社交媒體用戶都屬於早期用戶。未來的一到兩年當中,社交媒體將跨越鴻溝並吸引更多的用戶,最終將自己變為主流應用。不僅在美國,全世界各地都是如此,尤其是在東南亞國家以及巴西、俄羅斯和德國這些容易推動的地區。企業需要理解不同國家之間存在的詫差異,以滿足不用的需求。
2009年是營銷公司尤為嚴峻的一年。各大公司都在將預算轉移到目標更明確的社交媒體上,而且這還僅僅是個開始。
媒體解決方案供應商Spark的創始人大衛·斯巴克(DavidSpark)認為,企業不應該只是在Twitter信息中以及Facebook的頁面上發布廣告。社交媒體創造的新崗位要求人們具有很多技能,比如針對社交網路和聚合平台制定相關的活動,同時將產品、服務和人聚合在一起。
社交媒體的下一階段就是帶來大量的獲利的機會。隨著據和平台、社交網路新型移動設備以及定位功能的出現,我們將會看到更多的定位和個性化廣告出現。此外,合作夥伴之間將會引入更多的分成模式,而線下生活也將與在線社交媒體更好地融合,例如利用虛擬產品為真實的產品進行補充。
社交媒體已經永久地改變了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方式,但是社交媒體已經依然無法滿足人們所有的需求,因此必然改弦更張。
新型的社交媒體將創造出一系列的「整體產品」和用戶體驗,這些將貫穿人們整個生活,包括網路、手機和現實生活。每個用戶都可以通過工具、功能和應用程序創建自己的體驗。人們可以對信息進行無縫切換,而這些都不會受到地點和時間的限制。
具有創造力的公司將會傾聽這些需求,並在這些需求的基礎上推出相關的產品。這樣的公司不僅能夠存活下去,也會在未來幾年中發展壯大。

2、ERP發展的歷史

ERP的歷史:
一、企業管理理論的發展過程:

40年代:為解決庫存控制問題,人們提出了訂貨點法,當時計算機系統還沒有出現。60年代的時段式MRP:隨著計算機系統的發展,使得短時間內對大量數據的復雜運算成為可能,人們為解決訂貨點法的缺陷,提出了MRP理論,作為一種庫存訂貨計劃——MRP(MaterialRequirementsPlanning),即物料需求計劃階段,或稱基本MRP階段。70年代的閉環MRP:隨著人們認識的加深及計算機系統的進一步普及,MRP的理論范疇也得到了發展,為解決采購、庫存、生產、銷售的管理,發展了生產能力需求計劃、車間作業計劃月以及采購作業計劃理論,作為一種生產計劃與控制系統——閉環MRP階段(Closed-loopMRP)。在這兩個階段,出現了豐田生產方式(看板管理)、TQC(全面質量管理)、JIT(准時制生產)以及數控機床等支撐技術。80年代的MRPⅡ: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企業內部信息得到充分共享,MRP的各子系統也得到了統一,形成了一個集采購、庫存、生產、銷售、財務、工程技術等為一體的子系統,發展了MRPⅡ理論,作為一種企業經營生產管理信息系統——MRPⅡ階段。這一階段的代表技術是CIMS(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進入90年代,隨著市場競爭的進一步加劇,企業競爭空間與范圍的進一步擴大,80年代MRPⅡ主要面向企業內部資源全面計劃管理的思想,逐步發展成為90年代怎樣有效利用和管理整體資源的管理思想,ERP(EnterpriseResourcesPlanning企業資源計劃)隨之產生。ERP是由美國加特納公司(GartnerGroupInc.)在90年代初期首先提出的,當時的解釋是根據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供需鏈管理,推論各類製造業在信息時代管理信息系統的發展趨勢和變革。隨著人們認識的不斷深入,ERP已經被賦予了更深的內涵。它強調供應鏈的管理。除了傳統MRPⅡ系統的製造、財務、銷售等功能外,還增加了分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運輸管理、倉庫管理、質量管理、設備管理、決策支持等功能;支持集團化、跨地區、跨國界運行,其主要宗旨就是將企業各方面的資源充分調配和平衡,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全方位地發揮足夠的能力,從而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現階段:融合其他現代管理思想和技術,面向全球市場,建設「國際優秀製造業」()。這一階段倡導的觀念的是精益生產、約束理論(TOC)、先進製造技術、敏捷製造以及現在熱門的Internet/Intranet技術。由此可見,企業管理理論的發展具有以下特點:

1.它是一個供需鏈管理的完善過程

不論是最初的庫存管理,還是後來的采購、生產、銷售的管理,再後來的財務、工程技術的管理,企業外部資源的管理等等,都是針對企業供需鏈的管理而不斷完善的一個過程。

2.它與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密切相關

這些企業管理思想的整個發展過程與計算機的發展息息相關,而且越來越緊密。計算機技術成了實現它們的必要工具,計算機軟體是它們的主要載體。

3.它經歷了一個相當漫長的時期

整個理論的發展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認識的提高、相關技術的進步,一步步發展起來。

二、ERP在宏觀和微觀上的發展

ERP在中國的推廣與應用已經歷了近20年風風雨雨的歷程,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已約有700家用戶使用它來管理自己的企業。首先,它作為一種先進的管理思想和工具已得到了人們的普遍共識,一些企業也很快就獲得了應有的回報,雖然由於某些原因使得一些企業的應用不盡人意,但是從主流上來說ERP在中國的發展加速了我國企業管理現代化的進程,使得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只有實現企業管理信息化、現代化,企業才有活力和競爭實力,並渴望採用這種先進的管理模式和擁有這種先進的管理工具。

1、ERP在宏觀上的發展ERP最初是一種基於企業內部「供應鏈」的管理思想,是在MRPII的基礎上擴展了管理范圍,給出了新的結構。它的基本思想是將企業的業務流程看作是一個緊密聯接的供應鏈,將企業內部劃分成幾個相互協同作業的支持子系統,如財務、市場營銷、生產製造、質量控制、服務維護、工程技術等。在宏觀方面:首先是功能的深度上,它在MRPII的基礎上,增加了質量控制、運輸、分銷、售後服務與維護、市場開發、人事管理、實驗室/配方管理、項目管理、融資投資管理、獲利分析、經營風險管理等功能,並將這些功能都集成在企業的供應鏈中,原MRPII系統中對製造環節的管理只是ERP中的一個子系統,它和其它功能子系統一起把企業所有的製造場所、營銷系統、財務系統緊密結合在一起,可以實現全球范圍內的多工廠、多地點的跨國經營運作;它還能幫助企業實現「多品種小批量生產」和「大批量生產」兩種情況或多種情況並存的混合型生產方式,滿足企業多角化經營的需求;它的財務系統也不斷地收到來自所有業務過程、分析系統和交叉功能子系統的觸發信息,去監控整個業務過程,快速作出決策;再有就是它還具有決策分析功能,諸如決策、產品、融資投資、風險、企業合並、收購等。在企業級的范圍內為企業提供了對質量控制、適應變化、客戶滿意度、效績等關鍵問題的實時分析能力。這樣,企業就超越了以物料需求為核心的生產經營管理范疇,能夠更有效地安排自己的產、供、銷,人、財、物,實現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戰略。其次是在管理的廣度方面,ERP已打破了MRPII只局限在傳統製造業的格局,並把它的觸角伸向各行各業,如金融業、高科技產業、通信業、零售業等,從而使ERP的應用范圍大大地擴展,並逐漸形成了針對於某種行業的解決方案。這是由於不論一個ERP軟體的功能多麼齊全,都無法覆蓋所有行業中的特殊需求,即除了較為公用的需求,如采購、庫存、計劃、生產、質檢、人事、財務等之外,還有一些與眾不同的特殊需求,例如石油天然氣行業中的勘探與開采、土地使用與租賃、石油/天然氣在運輸途中其體積隨溫度、壓力等因素變化而變化的測量、換算以及損益值的計算等等;電力行業中的輸配電、系統切換後的現場處理、電表的抄費計價;零售業中的補貨、變價、促銷等等,這些都需要有特殊的功能來解決和管理,從而需要有一套針對該行業的解決方案。為此,著名的德國ERP供應商SAP公司除了傳統的製造業解決方案外,還與各個行業的應用專家一道開發並推出了商業與零售業、金融業、郵電與通信業、高科技產業、能源、公共事業、工程與建築業等共18個行業的解決方案,它是以公用的財務(包括應收、應付、總帳、合並、資產管理、成本管理、財務分析、資金管理、獲利分析、投資/融資管理等)、人事(包括薪資、差旅、工時、招聘、培訓、發展計劃、人事成本等)、後勤(包括訂單、采購、庫存、生產、質量控制、運輸、分銷等)等功能為核心,加入每一行業特殊的需求而成。有了行業的解決方案,就可滿足不同行業業務的特殊需求,為企業應用ERP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其三,從企業內部的供應鏈發展為全行業和跨行業的供應鏈。這是由於當企業面臨全球化的大市場競爭環境時,任何一個企業都不可能在所有業務上都成為世界上的佼佼者,如果全部業務都由自己來承擔,它必然面對所有相關領域的競爭對手。因此,只有聯合該行業中其它上下游企業,建立一條業務關系緊密、經濟利益相連的供應鏈實現優勢互補,才能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競爭環境,共同增強市場競爭實力,因此,供應鏈的概念就由狹義的企業內部業務流程擴展為廣義的全行業供應鏈及跨行業的供應鏈。這種供應鏈或是由物料獲取並加工成中間件或成品,再將成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一些企業和部門的供應鏈所構成的網路,或是由市場、加工、組裝環節與流通環節建立一個相關業務間的動態企業聯盟(又稱虛擬公司,它是指為完成向市場提供商品或服務等任務而由多個企業相互聯合所形成的一種合作組織形式,通過信息技術把這些企業連成一個網路)來進行跨地區、跨行業經營,以更有效地向市場提供商品和服務來完成單個企業不能承擔的市場功能。這樣,ERP的管理范圍亦相應地由企業的內部拓展到整個行業的原材料供應、生產加工、配送環節、流通環節以及最終消費者。在整個行業中建立一個環環相扣的供應鏈,使多個企業能在一個整體的ERP管理下實現協作經營和協調運作。把這些企業的分散計劃納入整個供應鏈的計劃中,從而大大增強了該供應鏈在大市場環境中的整體優勢,同時也使每個企業之間均可實現以最小的個別成本和轉換成本來獲得成本優勢。例如,在供應鏈統一的ERP計劃下,上下游企業可最大限度地減少庫存,使所有上游企業的產品能夠准確、及時地到達下游企業,這樣既加快了供應鏈上的物流速度,又減少了各企業的庫存量和資金佔用。通過這種整體供應鏈ERP管理的優化作用,來到達整個價值鏈的增值。

這種在整個行業中上下游的管理能夠更有效地實現企業之間的供應鏈管理,以此實現其業務跨行業、跨地區甚至是跨國的經營,對大市場的需求作出快速的響應。在它的作用下,供應鏈上的產品可實現及時生產、及時交付、及時配送、及時地交達到最終消費者手中,快速實現資本循環和價值鏈增值,以最大限度地為產品市場提供完整的產品組合,縮短產品生產和流通的周期,使產品生產環節進一步向流通環節靠攏,縮短供給市場與需求市場的距離,既減少了各企業的庫存量和資金佔用,還可及時地獲得最終消費市場的需求信息使整個供應鏈均能緊跟市場的變化。通過這種供應鏈ERP管理的優化作用,達到整個價值鏈的增值。

2、ERP在微觀上的發展在微觀方面:首先是在財務功能上,ERP已逐漸從「帳務」型管理向「理財」型管理發展。企業要想使自己在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在求生存的同時尋求更大的發展,而在發展過程中又必須有足夠的資金來運作。目前我國的企業普遍存在生產經營資金不足、資金調度盲目性大的問題,如何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有計劃地調度生產經營資金,實現企業財富的最大化,保持企業以收抵支及償還到期債務的能力、避免破產風險,使企業能夠長期、穩定的生存下去為企業發展和擴充籌集必要的資金,有效地使用資金以實現利潤或企業價值的最大化已成為企業的當務之急。

「理財」型的財務管理突破了以往只重視帳務管理的觀念,首先它要考慮企業投資者的利益,即實現股東(投資者)財富的最大化。企業要取得長遠的發展,必須在金融市場上以較低的費用成本和較低的風險有效地進行籌資,並將企業的業務經營和管理過程直接同重要的股東利益相關聯,使投資者的資本能夠實現高於其資本平均回報的增殖;其次,在日常的業務經營過程中合理安排好企業的資金結構和資金需求量,合理調度現有資金並加強資金控制,盡可能優化和有效地配置資金,使資金管理做到及時籌措、有效投資,以保證企業能夠正常運轉和穩步以及超速發展;第三,加強成本的管理、控制與獲利能力的分析。既除了要控制每種產品的成本之外,還要對每一個部門或事業部的成本進行考核和控制,這可以通過把不同的部門劃分為不同的成本中心,對這些成本中心進行成本管理和控制,使生產和經營的成本縮減到最小,實現企業的成本優化。同理,獲利能力分析也是對不同的產品和不同的部門進行的,可使企業實現有效的利潤規劃、預算控制及業績考核等財務管理功能。用戶可以按產品/產品組、客戶/客戶群、地區、銷售機構、分銷渠道…,以及它們的任意組合靈活地從不同角度分析企業的獲利情況,輔助管理決策。例如:某企業有多種產品,可以通過對各種產品獲利能力的分析來確定那種產品獲利能力強,從而在下一計劃期內多生產或多進貨,也可以對各種產品根據不同的地區來進行分析,以使每種產品都准確地流向銷路最好的區域,實現資源最有效的配置;第四,企業經營運作過程中的資金管理,它是對企業在采購、銷售等供應鏈業務過程及貸款、證券操作等財務業務所產生的、或可能產生的資金流進行預測和監控,從而使企業可以隨時監控企業的現金流動狀況並預測企業未來的資金情況,企業有多大資金缺口或有多少富餘資金,根據這些資金預測信息、企業財務業務目標和原則、及市場信息來決定以什麼樣的方式參與貨幣市場,為企業業務運作及時、經濟地籌集資金或合理安排資金投向,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第五是市場風險管理,主要有匯率風險和利率風險管理兩大功能,它可以使企業隨時跟蹤市場匯率、利率(比如LIBOR、FIBOR)、證券價格等市場數據,然後根據這些市場數據,利用國際通行的方法和數學模型對采購、銷售等供應鏈業務過程所產生的現金流進行風險分析,以確定是否有必要、及如何進行風險防範措施,使企業在恰當的時間、採取合適的風險防範措施,保護和鞏固供應鏈業務運作的經營成果。在當前國際金融市場頻繁動盪的情況下,該模塊對企業、尤其是那些外向行企業更具有現實意義。其次,企業面臨一個越來越動態化的市場競爭環境和全球一體化的經濟環境,產品生命周期越來越短、需要處理來源於企業外部和內部大量業務的信息數據,企業管理必須將戰略計劃同企業計劃相連接,並進行有效的模擬自動處理,這就要求系統能提供各種信息以支持企業組織中的運營、管理及決策功能,其目的是為了滿足管理人員的需要,運用公司中各部門、各地區的集成信息,以及決策層的知識和智慧來為公司的發展、經營等作出及時而准確的決策,提高生產率和工作效率,使公司獲得利潤最大化。為此,企業管理的重點逐漸從業務層次的管理轉向側重於戰略決策型的管理。例如,SAP公司為了滿足全球化企業這種新的需求,推出了企業管理駕駛艙的新觀念和新功能,可使企業在進行集體化經營過程中實現集團決策支持,使集團企業決策面向高層次、戰略性、大范圍的決策管理,它容許企業在最復雜的、動態的環境中進行控制,並使企業的信息流更加暢通,在復雜的結構中實現管理層次上的交流,使決策者將其注意力集中到影響公司業務的關鍵要點上、通過從SAP的業務數據倉庫(BW)和企業控制-執行信息系統(EC-EIS)中查看和提取公司的交易和業務經營信息和資料,如財務指標,市場環境與競爭對手的情況,公司內部的業務過程和公司員工的狀況,戰略性項目的狀況等等,從而利用這些信息形成制定公司戰略、戰術決策的輔助參考資料、來影響和指導決策,並付諸行動,再將該行動轉化為利潤。

其主要功能為:

收集、分析公司業務中產生的信息和資料

決策者能萃取決策所需的數據

能讓決策者聚集數據並對數據進行處理

在制定決策時能從不同角度研究數據或觀察數據間的關系以便深入了解問題

提供各種精確的數據,以滿足不同決策者及決策作業的要求

可滿足不同層次用戶的多方面、多階段、多層次的智能過濾服務

具有決策、控制和預測功能,能在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中,輔助人作出科學的決策最後,ERP將從面向事務處理的管理模式向面向智能、優化管理模式的方向發展,它可使管理人員按照設定的目標去尋找一種最佳的方案並迅速執行,這樣就可緊緊跟蹤、甚至可達到超前於市場的需求變化,快速作出正確的決策、並以最快的速度執行這些變化。例如,供應鏈優化管理、成本優化管理、資本優化管理、客戶關系和股東關系優化管理、投資的增殖和優化管理、人員設備及資源優化管理等等,以此開發出市場最需要的產品,並實現以最正確的方式、在最恰當的時間內、最好的場所、以最好的設備、用最好的資源、由最合適的人員來進行生產,然後以最暢通的渠道將產品提交到市場、盡快完成資本循環,以實現社會資源在企業間、部門間的優化配置及充分利用。

同時,先進的IT技術也為這種行業供應鏈的管理提供了技術支持手段,如網路技術、Internet/Intranet技術、EDI技術、條碼技術、電子商務技術、數據倉庫技術、遠程通信技術等,使得供應鏈或虛擬的企業聯盟供應鏈上的各企業在業務往來和數據傳遞過程中實現電子方式連接;在管理技術上,ERP也為企業提供了從內部到外部各環節上的管理工具。這樣,ERP將為企業提供更多更好的功能,來幫助企業實現管理信息化和現代化,提供其市場競爭力和綜合實力。

三、ERP的發展階段

從IT技術的角度來講,ERP自身的發展基本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主機/工作站技術階段,第二階段是客戶機/伺服器技術階段,第三階段是互聯網技術階段。如果說從第一階段轉向第二階段只是一個技術平台轉變的話,那麼第三階段的變化就不僅限於此了,而更是一種業務平台、商業平台和經濟平台的改變。互聯網的廣泛性、共享性和交互性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也同樣改變了商業環境。企業面對龐大的外部信息和快速變化,必須從傳統的注重內部資源的管理利用轉向注重外部資源的管理利用,從企業內的業務集成轉向企業間的業務協同。為此,新一代的ERP產品正在向客戶端和供應端延伸,客戶端的延伸是客戶關系管理,而供應端的延伸則是跨企業供應鏈的同步管理。這兩個延伸又恰好嵌入到網上電子交易中,從而形成了一個從企業內部到企業外部的完整的電子商務解決方案。

3、互聯網的發展分為哪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單個網路APPANET向互聯網發展,TCP/IP協議的初步成型;

1969年美國國防部創建的第一個分組交換網ARPANET最初只是一個單個的分組交換網(並不是一個互連的網路)。所有要連接的在ARPANET上的主機都直接與就近的結點交換機相連。

為了打破這個問題,於是ARPA開始研究多種網路(如分組無線電網路)互連的技術,這就導致後來互聯網的出現,成為了現在網際網路的雛形。

1983年TCP/IP協議成為ARPANET上的標准協議,使得所有使用TCP/IP協議的計算機都能利用互聯網進行通信,因而人們將1983年作為網際網路的誕生之間。

第二階段:建成三級結構的Internet,分為主幹網、地區網和校園網;

網際網路必將擴大其使用范圍,不應局限於大學和研究機構,之後隨著世界上的許多公司紛紛接入到網際網路,是網路上的通信量急劇增大。於是美國政府決定將網際網路的主幹網轉交給私人公司來經營。

第三個階段:形成多層次ISP結構的Internet,ISP首次出現。

從1993年開始,由美國政府資助的NSFNET逐漸被若干個商用的網際網路主幹網替代。出現了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簡稱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ISP可以從網際網路管理機構申請得到多個IP地址,同時擁有通信線路及路由器等聯網設備。用戶只需要向ISP交納規定費用,就可以從ISP得到所需的IP地址,並通過該ISP接入到網際網路。

(3)信息流發展歷史擴展資料:

互聯網受歡迎的根本原因在於它的成本低,優點如下:

1、互聯網能夠不受空間限制來進行信息交換;

2、信息交換具有時域性(更新速度快);

3、交換信息具有互動性(人與人,人與信息之間可以互動交流);

4、信息交換的使用成本低(通過信息交換,代替實物交換);

5、信息交換的發展趨向於個性化(容易滿足每個人的個性化需求);

6、使用者眾多;

7、有價值的信息被資源整合,信息儲存量大、高效、快速;

8、信息交換能以多種形式存在(視頻、圖片、文字等等)。

4、信息管理的意義?信息管理的發展歷程?

***信息管理是人類為了有效地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對信息資源進行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的社會活動。簡單地說,信息管理就是人對信息資源和信息活動的管理。對於上述定義,我們要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理解:
1.信息管理的對象是信息資源和信息活動

(1)信息資源

它是信息生產者、信息、信息技術的有機體。信息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控制信息流向,實現信息的效用與價值。但是,信息並不都是資源,要使其成為資源並實現其效用和價值,就必須藉助「人」的智力和信息技術等手段。因此,「人」是控制信息資源、協調信息活動的主體,是主體要素,而信息的收集、存儲、傳遞、處理和利用等信息活動過程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沒有信息技術的強有力作用,要實現有效的信息管理是不可能的。由於信息活動本質上是為了生產、傳遞和利用信息資源,信息資源是信息活動的對象與結果之一。信息生產者、信息、信息技術三個要素形成一個有機整體——信息資源,是構成任何一個信息系統的基本要素,是信息管理的研究對象之一。

(2)信息活動

是指人類社會圍繞信息資源的形成、傳遞和利用而開展的管理活動與服務活動。信息資源的形成階段以信息的產生、記錄、收集、傳遞、存儲、處理等活動為特徵,目的是形成可以利用的信息資源。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階段以信息資源的傳遞、檢索、分析、選擇、吸收、評價、利用等活動為特徵,目的是實現信息資源的價值,達到信息管理的目的。單純地對信息資源進行管理而忽略與信息資源緊密聯系的信息活動,信息管理的研究對象是不全面的。

2.信息管理是管理活動的一種

管理活動的基本職能「計劃、組織、領導、控制」仍然是信息管理活動的基本職能,只不過信息管理的基本職能更有針對性。

3.信息管理是一種社會規模的活動

它反映了信息管理活動的普遍性和社會性。它是涉及廣泛的社會個體、群體、國家參與的普遍性的信息獲取、控制和利用活動。

1.2.2信息管理的特徵

1.管理類型特徵

信息管理是管理的一種,因此它具有管理的一般性特徵。例如,管理的基本職能是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管理的對象是組織活動;管理的目的是為了實現組織的目標等等,在信息管理中同樣具備。但是,信息管理作為一個專門的管理類型,又有自己的獨有特徵:

(1)管理的對象不是人、財、物,而是信息資源和信息活動。

(2)信息管理貫穿於整個管理過程之中。

2.時代特徵

(1)信息量猛增

隨著經濟全球化,世界各國和地區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交往日益頻繁;組織與組織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廣泛;組織內部各部門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多,以致信息量猛增。

(2)信息處理和傳播速度更快

由於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信息處理和傳播的速度越來越快。

(3)信息處理的方法日趨復雜

隨著管理工作要求的提高,信息處理的方法也就越來越復雜。早期的信息加工,多為一種經驗性加工或簡單的計算。現在的加工處理方法不僅需要一般的數學方法,還要運用數理統計方法、運籌學方法等。

(4)信息管理所涉及的領域不斷擴大

從知識范疇上看,信息管理涉及到管理學、社會科學、行為科學、經濟學、心理學、計算機科學等;從技術上看,信息管理涉及到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辦公自動化技術、測試技術、縮微技術等。

1.2.3信息管理的分類

1.按管理層次分類

宏觀信息管理、中觀信息管理、微觀信息管理。

2.按管理性質分類

信息生產管理、信息組織管理、信息系統管理、信息產業管理、信息市場管理等。

3.按應用范圍分類

企業信息管理、政務信息管理、商務信息管理、公共事業信息管理等。

4.按管理手段分類

手工信息管理、信息技術管理、信息資源管理等。

5.按信息內容分類

經濟信息管理、科技信息管理、教育信息管理、軍事信息管理等。

***信息管理的發展歷程
信息管理活動的發展歷史源遠流長。從原始社會人類的結繩記事,到今天人們廣泛利用計算機等信息技術來提升信息的管理水平與效率,可以說,人類的歷史有多長,信息管理活動的發展歷史就有多長。
縱觀人類信息管理活動所採用的手段與方法,基本上可以將它分為三個時期:
1、古代信息管理活動時期
2、近代信息管理活動時期
3、現代信息管理活動時期
考察人類在不同階段的信息管理活動特點,應從最能反映該時期與其他時期最明顯的本質不同的因素出發。概括起來,這些因素包括當時社會的整體經濟環境、信息資源狀況、信息資源類型、信息管理的主體、管理信息的手段與方法等重要方面。

一、古代信息管理活動時期:信息的存儲是「藏書樓式」
★時間:從人類誕生到封建社會
★背景:
1、在文字發明以前,人們使用聲音語言來傳遞信息、表達情感。語言是表達人類思想以及人類認識自然與改造自然結果的重要載體。
信息的保存:信息的保存與管理主要通過口耳相傳,因此信息管理的效果得不到保證,只有極少數的信息得以保留下來,成為今天人類極其珍貴的文化遺產。
缺點:聲音信息的傳遞范圍從廣度和深度上講,均受到很大的限制。
2、文字的出現使人類可以在時空上對信息的管理得以加強,使信息管理發生了重大的變革。(在文字發明以前,人們通過圖畫的方式來記錄、傳遞與保存信息,由此產生了象形文字,並最後導致了正式文字的誕生。)
3、在古代時期,我國的信息管理活動在全世界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清朝「康乾盛世」之前,我國一直國力強大、經濟繁榮,各項事業都走在世界的前列,社會信息資源豐富,信息管理的手段也比較發達。 廣泛利用了當時比較先進的管理思想與方法,如將分類管理的思想應用到信息管理活動之中,編制出了經世濟用的「四部分類法」,即以經、史、子、集為主的分類體系。
4、古代封建社會的信息資源主要以文獻信息資源為主。
文獻信息資源: 手抄本è雕版印刷術和活字印刷術
中國人向世界貢獻了四大發明。其中有兩項就涉及到信息管理技術—造紙術與印刷術大大推進了世界信息數量的增長以及信息加工手段的提高,同時也擴大了信息傳遞的空間范圍,加快了信息傳遞的速度。
★古代信息管理活動時期的特點:
1、總的來說,信息資源數量針對當今的社會信息資源來說,古代信息管理時期的信息管理對象以紙制手抄本以及印刷本為主,數量有限。
2、古代封建時期的中國信息資源數量在當時的世界上應該說是屬於前列位置的。我國古時的信息資源管理技術與方法也走在了世界前列。
3、信息管理重心集中於「藏」,主張藏書秘不示人,屬於私人財產,甚至於即使是家人也難於看到館藏。這一方面有利於文獻的保管,使之得以流傳到今,但另一方面。也有悖於信息管理「傳」與「用」的宗旨。
4、我國也有著良好的信息管理傳統,各朝代都有專門記錄和管理檔案文書的官員,如司馬遷就是史官,負責這方面的事務。當然,國家的文獻信息資源管理活動也是積極主動的,各朝各代都修史,在史冊中皆要有專門記錄當代文獻的史冊,用中國傳統的目錄學方法。對所記錄文獻加以「辨章學術、考鏡源流」,這種信息管理的思想極大地豐富了現代信息管理的內涵。我國古代有歷史可查的圖書整理活動起於漢代劉向、劉歆的<七略>和<七錄>,雖然這兩部書均已亡佚,但從<漢書·藝文志>中還可見其內容、方法與規模。<隋書·經籍志>也是我國古代具有代表性的信息管理活動成果之一。
5、古代的圖書整理活動到清朝達到極致,其代表性事件就是<四庫全書>的出版。其倡導的信息管理方法—四部分類法是適合於中國古代典籍的文獻信息管理方法,它所創造的信息分類管理思想,對今天的信息管理活動和行為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與沖擊。今天,四部分類法依舊是中國傳統古籍資源的整理方法。
古代時期的信息管理活動,沒有形成社會規模;社會信息資源數量有限,並且以紙制手抄本及印刷本為主;信息存儲的方式是封閉的、私有化的;信息管理的手段與方法以手工為主,創造出了適用於當時的信息資源狀況的獨特方法,並且將此方法與學術研究及其方法結合在一起;文獻資源的所有者或者是官方指定的官員是信息管理的主體,完成信息管理活動,執行信息管理行為。

二、近代信息管理活動時期
★時間:從機器大生產代替手工生產,資本主義代替封建主義成為世界主流社會形態後開始的。
信息管理活動的興盛與衰落與一個國家文化和經濟的興盛與衰落是相伴而行的。19世紀前是東方文化的世界,20世紀是西方文化的世界,我國古代的信息管理活動成為世界的領頭軍,但19世紀末20世紀初開始,隨著我國經濟的衰退,信息管理活動的重心開始向西方國家傾斜。
★背景:這一時期,資本主義的科學與民主等人文主義思想不斷擴散到全世界。人們追求真理、追求進步思想的呼聲高漲,直接推動了社會的整體進步;社會中可接受教育的人數不斷增多,群眾的識字率不斷提高,社會文化不斷普及。社會信息資源因為科學技術的發展而快速增加,特別是新型的機器印刷的出現加快了文獻信息的生產,使得社會信息積聚不斷加快;除了圖書這種信息載體類型之外,報紙、雜志等新型載體也大量涌現,但仍舊以紙制印刷品為主;信息傳遞的渠道增多。信息交流的廣度和深度大大加強。
★ 特點:
1、與前一個時期相比,這個時期最明顯的進步就是社會文化水平的提高。對於信息保存來說,藏書樓式的藏書制度被徹底打破。在以圖書文獻為主要的社會信息資源的社會背景下,保存文獻信息資源的責任義無反顧地選擇了這一時期新型的信息存儲機構——圖書館。
2、圖書館的出現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它不同於傳統的藏書樓,它已經將信息管理的目的從簡單的「藏」發展到「藏」與「用」相結合。圖書館的出現,一方面反映了普通人追求知識的熱情,人們可以平等地追求知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會的進步與發展。20世紀二三十 年代在西方國家發起的公共圖書館運動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同時也極大地推動了圖書館事業的大發展,更多類型的圖書館不斷涌現。
3、圖書館的出現促進了信息的管理思想及管理手段與方法的變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圖書館四項職能是:保存人類文化遺產,社會信息流整序,傳遞情報,啟發民智的文化教育。在這里,最重要的當屬社會信息流的整序職能。
4、圖書館開創了具有現代意義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信息管理方法,如分類法、編目法、主題法、索引法、計量法等。這個時期,從事信息管理的人員不能再以官員的身分出現,取而代之的是專業的信息管理人員。這種專門化的信息管理人員在這個階段主要集中於圖書館中,被稱為圖書館員。
近代信息管理活動時期雖然信息管理思想、手段與方法不斷進步,但信息管理仍舊被解釋為「對信息的管理」,是一個簡單的動詞,信息管理強調的仍舊是對信息加以管理的技術手段與方法,沒有上升到一個戰略的高度,它的內涵還是比較單薄的。這一階段,以文獻信息為中心,圖書館為主要場所,由專門的信息管理專業人員所創造的一系列技術手段成為信息管理的主要方法,同時出現了針對信息收集、處理、保存、利用等過程的解釋。

三、現代信息管理活動時期
★時間: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為標志,信息管理活動進入了第三個階段——現代信息管理時期。(即隨著世界上第一台計算機在1945年研製成功,在次年2月的正式面世。)
信息技術在信息管理活動的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它主導著信息管理各時期的發展。計算機技術的出現,對整個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背景:在第三個階段,社會經濟在遭受了戰爭的創傷後,進入了恢復與發展時期。資本主義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進入了迅速發展的快車道,世界經濟出現了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的景象,也促進了社會其他領域的大發展。
★特點:
1、計算機、網路等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對信息管理的發展起到重大推動作用,對人類的工作與學習方式,而且對人類思維方式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網路的出現也擴大了信息交流的范圍,促進了信息的爆炸性增長。
2、信息傳播與交流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報紙與雜志出現的時代比較早,在近代信息管理時期就已經存在了,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廣播、電視、網路三大媒介形式出現,並且成為大眾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與方式,刺激了信息量的迅猛增加,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與方式改變了,社會信息量加大了。目前,電子信息交流的方式極大地改變著自人類誕生以來阿傳統信息交流手段與渠道。
3、伴隨著信息技術的變化,信息資源類型不斷多樣化。除了文獻型信息資源外,還出現了縮微型、電子型、網路型等新型媒體,如網路上的流媒體,已經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與關注。信息管理技術的不斷復雜化與多功能化,也為信息的深度管理奠定了基礎,由向載體單元的操作深入到了信息內部的知識單元,要挖掘信息內部存在的具有邏輯關聯的智慧資源,這對信息管理的要求越來越高。
4、信息管理的手段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一方面提升了上兩個時期形成的信息管理方法,另一方面結合新的信息形式、信息載體、信息類型,而開發出新的管理技術手段,如資料庫、數據倉庫、聯機分析、商務智能等。
5、圖書館在這一時期繼續扮演著社會信息流整序的職能,但它已經不再是惟一具有此類社會職能的信息管理機構,社會上出現了相對於圖書館來說。功能與目的皆不同的各類型信息管理機構,如咨詢公司、企業管理公司、調查公司等,它們共同承擔著不同領域、部門和層次的社會信息流的管理工作,共同完成整個社會中信息流的管理。
綜上所述,現代的信息管理已經大大超越了古代和近代時期對信息管理的理解框架,發生了質的認識變化;信息管理的內涵與外延都得到了擴大,它所面對的信息資源已經遠遠超出了傳統的文獻型信息資源的范疇,擴大到了多種新型的信息類型,整個社會的信息資源呈幾何級數增長,不同的部門和領域均不得不面對信息管理的挑戰;信息管理技術充分利用了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突破了傳統處理文獻的信息管理技術范圍,大量採用了網路、資料庫、數據倉庫、聯機分析技術等先進技術手段與方法,傳統的信息管理技術在新的技術環境下不斷地完善與發展,以適應新的環境的變化;而信息管理人員早已不僅是以傳統的文獻信息處理為任務,而且更加技術化、專業化、專門化,他們在組織內部被稱為CIO或CKO,已經成為社會組織中的一個階層。

5、網路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

1.中國的國家信息化
中國沒有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的提法,代之的是國家信息化的構想。 中國的國家信息化是在國家統一規劃和組織下,在農業、工業、科學技術、國防及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深入開發、廣泛利用信息資源,加速國家實現現代化的進程。

國家信息化建設的目標是:到2000年,初步形成一定規模和比較完整的國家信息化體系;到20l0年,將建立起健全的、具有相當規模的、先進的國家信息化體系。 國家信息化體系由下列六個要素組成,即信息資源、國家信息網路、信息技術應用、信息技術與產業、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規和標准。

可以看出,我國的信息化與外國的信息高速公路和國家信息基礎設施有所不同。我國強調信息化體系六個要素之間的緊密關系,將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放在核心地位。近年來,中國信息產業發展速度超過了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八五期間、電子工業年平均遞增30%,電信業平均遞增40%以上。中國通信網基本上實現了數字化和程式控制化。全國己經初步建成以光纜為主,以數字微波和衛星通信為輔,多種手段並用的網路。

l993年底國家有關部門決定興建「金橋」、「金卡」、「金關」工程,簡稱「三金」工程。「金橋」工程是以衛星綜合數字網為基礎,以光纖、微波、無線移動等方式,形成空地一體的網路結構,是一個連接國務院、各部委專用網,與各省市、大中型企業以及國家重點工程聯結的國家公用經濟信息通信網,可傳輸數據、話音、圖像等,以電子郵件、電子數據交換(EDI)為信息交換平台,為各類信息的流通提供物理通道。目前,金橋工程己在北京、天津、沈陽、大連、長春、哈爾濱、上海等全國24個中心城市利用衛星通信建立了一個以VSAT技術為主體,己光纖為輔的衛星綜合信息網路。

「金卡」,工程即電子貨幣工程。它的目標是用10年多的時間,在3億城市人口推廣普及金融交易卡、信用卡。「金關」工程是用EDI實現國際貿易信息化,進一步與國際貿易接軌。

目前,全國部(委、辦)建立了信息中心114個,50%建立了計算機網路,其中15%建立了覆蓋了全國的計算機網路;省(市、區)建立了信息中心32個,40%建立網路,其中l0%建立了覆蓋全省(市、區)的計算機網路;1000家大型國有企業建立了自己的信息中心,50%建立了企業計算機網路。這些網路與公用網的連接的比率低於l0%。從INTEIWET在國內的發展來看,截止到1999年6月,我國四個互聯網間實現互聯。其中,用戶人戶超過400萬人,接入單位1600多家,連入計算機超過15萬台,在CN下注冊的三級域名達12643個。預見到2000年,我國計算機的裝機量將超過l000萬台,其中30%將接入各類計算機網路,並以公用計算機網路為主。同時,隨著高速互聯網路交換中心和區域交換中心的建立,更將大大促進互聯網路的信息共享。 到20l0年,我國的計算機網路將超過l0萬個,30%的家庭能獲得網路服務,多種信息媒體融合的網路將會得到明顯的進展。

2.中國公用數據網

近年來,中國的公用數據通信網建設速度很快。電信部門建立了CHINAPAC,CHINADDN,CHIANFRN等數字通信網路,形成了我國的公用數據通信網。

中國公用分組交換數據網(ChinaPAC)

l993年9月開通,l996年底已經覆蓋全國縣以上城市和一部分發達地區的鄉鎮,與世界23個國家和地區的44個數據網互聯。

(1)網路狀況

分組交換網是郵電部門建設和發展最早的基礎數據通信網路。分組交換網以CITTX.25建議為基礎,可以滿足不同速率、不同型號終端與計算機、計算機與計算機間以及計算機區域網之間的通信。分組交換網是一種基礎的數據通信網路,在其網路平台上可以構架各種增值業務,如:電子信箱、電子數據交換、傳真存儲轉發等。

CHINAPAC由國家骨幹網和各省(市、區)的省內網組成。目前骨幹網之間覆蓋所有省會城市,省內網覆蓋到有業務要求的所有城市和發達鄉鎮。通過和電話網的互連,CHINAPAC可以覆蓋到電話網通達到的所有地區。CHINAPAC設有一級交換中心和二級交換中心,一級交換中心之間採用不完全網狀結構,-級交換中心到所屬二級交換中心之間採用星狀結構;CHIANIPAC在北京和上海設有國際出入口,廣州設有到港澳地區的出入口,以完成與國際數據的聯網。

(2)網路特點及業務功能

分組交換網的突出優點是可以在一條物理電路上同時開放多條虛電路,為多個用戶同時使用;網路具有動態路出功能和復雜完備的誤碼糾錯功能。 X.25協議是在物理鏈路傳輸質量很差的情況下開發出來的,為了保證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她在每一段鏈路上都要執行差錯檢驗和出錯重傳;這種復雜的差錯校驗機制雖然使它的傳輸效率受到了限制,但確實為用戶數據的安全傳輸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CHINAPAC提供的業務如下:

l.基本業務功能

基本業務功能是指向任一數字終端設備(DTE)提供的基本業務功能。它能滿足用戶對通信的基本要求。有兩類基本業務, 交換型虛電路(SVC); 永久型虛電路(PVC)

2.任選業務功能

用戶任選業務功能是為了滿足用戶的特殊需要,向用戶提供的特殊業務功能,如入呼叫封阻、出呼叫封阻、單向入邏輯信道、單向出邏輯信道等。

3.其他業務功能

CHINANET還提供其他費ITU-T建議的業務功能,如虛擬專用網(VPN)、TCP/IP、分組多址廣播、呼叫改向等。

(3)用戶入網方式

CHINANET提供兩種接入方式。

1.專線方式

適用於通信業務量大,使用頻繁、要求高可靠性、無耗損的應用,但需作用專線,費用相對較高。專線入網速率為9.6~64KBPS。

2.電話撥號

適用於業務量不大、間歇時間較長、可以容忍呼叫失敗的應用。因其使用已有電話線路,無需另外投資,且數據可以與話音共享線路,因此大大節省投資,對零散用戶是理想的接入手段。 可分為x.28非同步撥號入網或X.32同步撥號入網,撥號入網的速率為l200-9600BPS

(4)資費政策

CHINAPAC現行兩種收費方式,一是計時計量收費,二是包月制費。計時計量收費。

應用領域和業務定位廣

和DDN、幀中繼相比較,分組業務資費比較便宜,它是用戶構架其內部廣域網最經濟的一種選擇。在需要同時建立多點連接的情況下,通過分組交換網的虛電路功能,可以替代昂貴的多點DDN專線。但由於X.25協議自身的復雜性,分組業務使用於速率低於64K的低速應用場合。例如,目前隨著金卡工程的不斷推進,POS機的使用越來越普及,POS業務量小,但實時性要求高,非分組網互聯是實現POS機和主機通信的一種非常好的方案。

中國公用數字數據網(ChinaDDN)

數字通信網(DDN)是利用數字通道提供永久性、半永久性連接線路,以傳輸數據信號為主的數字傳輸網路。它可以提供各種靈活的數據介面,為傳送數據信號服務。由於它協議簡單,速率較高,這幾年在我國得到迅速發展。

DDN由數字通道、DDN節點、網管系統和用戶環路組成,它主要提供點到點和點到多點的數字專用線路業務,也可以提供幀中繼和壓縮語音/G3傳真業務。

DDN的主要特點是:

(1)傳輸質量高,由於目前DDN大量採用光纖傳輸通道,使得傳輸質量大大提高;

(2)傳輸速率高,速率介於2400BPS到2MBPS之間

(3)協議簡單,由於DDN主要採用時分復用和交叉連接技術,對用戶信息進行全透明傳輸,對用戶的技術要求較少,應用靈活;

(4)在DDN網中,採用了先進的網管技術,線路調度、故障監控可以實現集中管理,線路遇故障時還可以自動路由迂迴,提高了用戶線路的利用率。
(1)DDN的業務應用及特點

DDN主要提供點到點的數字專用線路業務。廣泛應用於銀行、證券、氣象、文化教育等領域,使用於LAN7WAN的互聯,不同網路的互聯等。例如,一個公司的總部和分部位於不同的地點,兩點之間的通信又很頻繁,不僅要保持電話聯系,還有進行計算機聯網通信。如果租用一條DDN專線,兩端加上復用設備,把分布兩地的電話系統和計算機系統連接起來,就可以埃兩地間方便地通信。這樣既節省了兩地之間的長途電話費用,又能實現計算機系統的互聯互通。

DDN還提供多點業務,主要指廣播多點業務、雙向多點業務(輪詢)和會議電視業務。廣播多點業務特點是:數據信息流可以從一點傳送到多點,使多點同時獲得同一信息。多點廣播業務適用於信息頒布(股票、新聞、氣象預報等)。雙向多點業務主要指一個主站在一個時刻可以和一個從站進行雙向通信,主站定期訪問一個從站,與從站交換信息。雙向多點通信業務適用於集中監視、信用卡驗證、數據服務、預定系統等領域。會議電視業務是利用DDN的多點橋接功能實現多點I、司圖像和話音等信息的焦化。會議電視系統的每個站點都可作為主站與其他站點進行通信,但一個時刻只能有一個主站。多點業務的一個特點是,某一點僅通過一個介面就能完成與多點間的通信,節約了用戶端設備和網路資源,減少了投資。 另外,利用DDN網上的幀中繼資源模塊和話音壓縮模塊,還可以實現開放幀中繼業務和壓縮語音/G3傳真業務。

(2)ChinaDDN的歷史、現狀及發展

公用數據網是郵電部門經營的、在全國范圍內向用戶提供服務的數據網路。90年代初,首先在幾個城市發展起來,1994年開始組建CHINADDN一級干線網。目前一級干線網已通達所有省會城市,各省、直轄市、自治區都在積極建設經營DDN網,至1996年底,CHINADDN已經覆蓋到2100個縣以上城市,發達地區已覆蓋到鄉鎮,埠總數達l8萬個。在不久的將來,能為用戶提供全國范圍內的虛擬專用網(VPN)業務。

CHINADDN按照網路的建設、經營、管理和維護的責任地理區域,劃分為一級干線網、二級干線網和本地網三級。一級干線網由設置在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節點組成,主要提供跨省長途DDN業務的轉接,目前已通達除台灣外的所有省會城市。二級干線網由設置在省內的節點組成,它提供本省內長途和出入省的DDN業務。除西藏外各省均已建成省內網。本地網是指城市范圍內的網路,主要為用戶提供本地和長途DDN業務。

目前,CHINDDN已經成為郵電部門其他網路的支撐網。大量的CHINDDN,CHINAFAX,CHINANET的中繼線路都開在CHINADDN上。CHINADDN作為電話七號信令網一期工程的一個傳輸平面,將在電話網的建設中發揮重要的作用。部網管中心與各省網管中心聯網的DCN工程也選擇CHINADDN作為其傳輸通道,行動電話信令漫遊、多媒體網都依靠CHIANDDN來傳送信息。郵電部和中國人們銀組建的中國金融數據網是一個規模巨大的幀中繼網,全部採用CHIANDDN作為數據傳送通道。CHINADDN正日益成為電信各種業務的重要支撐。

另外社會各界也紛紛租用CHINADDN專線來開展自己的業務,各專業銀行、證券公司、教育科研部門都是CHINADDN的用戶群。

⑶ChinaDDN的用戶接入方法

目前連接用戶和DDN業務提供者(電信局)的媒體主要是電話銅線,這樣用戶接入CHINADDN主要採用MODEM、話數復用設備和2B+D線路終端設備,通過電話銅線來連接。隨著用戶對高速率的要求,HDSL設備也將在網路中得以應用。

中國公用幀中繼網(ChinaFRN)

中國公用幀中繼寬頻業務骨幹網(CHINAFRN)是我國第一個將向公眾提供服務的寬頻數據通信網路,其建成投產必將對我國的國民經濟信息化產生積極的影響,將成為我國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CHINAFRN主要提供64K以上的中高速數據通信服務。業務類型既可以是突發性的,也可以是實時性的。

CHINAFRN還可為其他數據通信網路提供高速中繼傳輸,使得各網路的性能得以增強,同時提高線路的使用效率。

中國公用幀中繼寬頻業務骨幹網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採用ATM技術平台,同時提供幀中繼和信元中繼等業務。 中國公用幀中繼寬頻業務骨幹網的主要技術特點包括,

(l)設備單機先進,網路整體性好,骨幹樞紐採取全網狀連接。

(2)網路業務種類齊全,提供幀中繼PVC、ATMPVC和SVC等基本業務。

(3)埠種類齊全,速率范圍廣。對於幀中繼業務,網路所提供的介面類型包括v35、x.21、El、信道化El、ISDNPRI、E3等。對於ATM業務,網路所提供的介面類型有E1、E3、STM-l等。

(4)用戶接入方式靈活。支持幀中繼或ATM協議的終端設備可以直接接入;區域網可通過路山器、區域網交換機直接接入;其他協議終端可通過FRAD設備進行接入。此外,由於網路埠本身內置FRAD功能,支持HDLC、SDLC和PPP協議的終端也可直接接入。

(5)支持幀中繼.ATM互通功能。
3.中國的網際網路(Internet)

中國lnternet簡介

中國INTERNET的發展歷史分為3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l986_l994年,這個階段主要是通過中科院高能所網路線路,實現了與歐洲及北美地區的EMAIL通信。 中國科技界最早使用INTERNET是從l986年開始的。國內一些科研單位,通過長途電話撥號到歐洲的一些國家,進行聯機資料庫檢索。不久,利用這些國家與INTERNET的連接,進行E.MAIL通信。實現這種通信的單位,先後有北東計算機應用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等。承擔轉發E.MAIL的單位主要在歐洲,如德國的卡爾斯魯厄大學、德國的GMD、瑞士的CERN、挪威、法國等。

l989年,中國的CHINAPAC(X.25)公用數據網基本開通。CHINAPAC雖然規模不大,但與法國、德國等的公用數據網路(X.25)有國際連接(X.75)。

l990年開始,國內的北京市計算機應用研究所、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電子部華北計算所、電子部石家莊第54研究所等科研單位,先後將自己的計算機以x.28或x.25與CHINAPAC相連接。同時,利用歐洲國家的計算機作為網關,在x.25網與ⅠNTERNET之|、司進行轉接,使得中國的CHINAPAC科技用戶可以與INTERNET用戶進行E-MAIL通信。

l993年3月,中國科學院(CAS)高能物理研究所(IHEP)為了支持國外科學家使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做高能物理實驗,開通了一條64KBPS國際數據信道,連接北京西郊的中科院高能所和美國史坦福線性加速器中心(SLAC),運行DECNET協議,還不能提供完全的INTERNET功能,但經SLAC機器的轉接,可以實現與INTERNET通信。用戶利用區域網或撥號線路登錄到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的VAXll/780(BEPC2)上使用國際網路。有了64KBPS的專線信道,通信能力比國際撥號線路和X.25信道高出數十倍,通信費用降低數.十倍。極大地促進了INTERNET在中國的應用。

第二階段從1994-1995年,這一階段是教育科研網發展階段。北京中關村地區及清華、北大組成NCFC網,於l994年4月開通了國際INTERNET的64KBPs專線連接,同時還設中國最高域名(CN)伺服器。這是中國才算真正加入了國際MTERNET行列。此後又建成了中國教育和科研網(CERNET)。

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CNIC,CAS)於l994年4月完成。該中心自l990年開始,主持了一項「中國國家計算與網路設施」(NCFC),是世界銀行貸款和國家計委共同投資的項目。項目內容為在中關村地區建設一個超級計算中心,供這一地區的科研用戶進行科學計算。為了便於使用超級計算機,將中科院中關村地區的三十多個研究所及北大、清華兩所高校,全部用光纜互聯在一起。其中網路部分於l993年全部完成,並於1994年3月開通了一條64KBPS的國際線路,連到美國。4月份路由器開通,正式接入了INTERNET。NCFC後來發展成中國科技網(CSTNET)。

CERNET是中國國家計委批准立項、國家教委主持建設和管理的全國性教育和科研網路,目的是要把全國大部分高等學校連接起來,推動這些學校校園網的建設和信息資源的交流,並與現有的國際學術計算機網互連。

第三階段是1995年以後,該階段開始了商業應用階段。l995年5月郵電部開通了中國公用INTERNET網即CHINANET。l996年9月屯子部CHINAGBN開通,各地ISP也紛紛開辦,到l996年底僅北京就有了30多家。

目前,經國家批準的可直接與INTERNET互聯的網路(稱為互聯網路)有四個:CSTNET,CHINANET,CERNET.及GBNET。他們的建成時間,運行管理單位及業務性質如:

網路名稱 運行管理單位 國際聯網完成時間 業務性質
CSTNET 中國科學院 1994.4 科技
CHINANET 郵電部 1995.5 商業
CERNET 國家教委 1995.11 教育
GBNET 電子部 1996.9 商業

中國INTERNET網路上計算機的發展很快,國內尚無完整的數據,從INTERNET上測算,歷年發展的數據如下:

日期 主機數 增長 域名數 增長
94.0l 0
94.07 325
95.0l 569
95.07 1023 95% 95
96.01 2146 110% 153 61%
96.07 11282 426% 475 210%

中國電信預測中國的INTERNET用戶在2000年時將達到一千萬。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負責管理和運行中國頂級域名CN。

6、阿里巴巴集團的發展歷程

我想知道題主是怎麼知道阿里巴巴是最大的AI公司的,誰授予該集團的這種稱號?要知道阿里巴巴是個集團,仗著自己手裡有錢,它瘋狂收購了很多公司,並且建立了自己的生態帝國,它就像一台龐大的機器一樣,旗下的各個領域的子公司,為阿里巴巴積累了大量的「專利」,但要說阿里巴巴是最大的AI公司,我希望在這句話中加幾個字:「外企阿里巴巴是最大的AI公司」,不管它的影響力有多大,它都不是一家中國企業,至於所謂的正能量問題,這個還是比較認可的,但問題的根本是這與阿里AI有什麼直接關系么?

阿里巴巴集團是靠淘寶起家的,在馬雲的帶領下,幾乎占據了網購電商的半壁江山,再加上旗下的一些子公司在各行各業發展,以及為了與競爭對手搞對抗,其涉及的領域幾乎覆蓋了所有民生行業,涵蓋線上、線下等多個形式的領域,而基於渠道的固化,以及市場份額的飽和,阿里早在很多年就開始發展其他方面的業務了,而AI是繼4G誕生以來,被人們最看好的幾個領域之一,所以阿里這台龐然大獸,擁有一些AI專利,這一點也不奇怪,畢竟研發需要大量的金錢,而阿里最不缺的就是錢。

但要知道阿里的注冊地可不是在中國,他是一家跨國公司,為了合理避稅,把注冊地挪到了海外,這也是大多數集團企業正確的做法, 也是很正常的。而阿里在中國的西部搞了一些產業,像種樹、治理沙漠、螞蟻森林等項目,還是比較有意義的,也對社會做出了一些貢獻,但如果知道是怎麼回事的朋友,必然也知道阿里之所以這樣做,可不是為了奉獻那麼簡答,很多事情我不說,只能靠各位去猜。

而且,哪怕阿里是最大的AI公司,那這與正能量又有什麼關系?企業和資本都是逐利的,而阿里作為一家巨頭公司,更是把逐利演繹的淋漓盡致,你說它正能量?你是欺負讀者理解能力差,還是說阿里真的有那麼優秀?

7、百度發展史

百度發展史:

為推動中國數百萬中小網站的發展,百度藉助超大流量的平台優勢,聯合所有優質的各類網站,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網路聯盟,使各類企業的搜索推廣、品牌營銷的價值、覆蓋面均大面積提升。與此同時,各網站也在聯盟大家庭的互助下,獲得最大的生存與發展機會。

移動互聯網時代來臨,百度在業界率先實現移動化轉型,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機遇。通過開放地連接傳統行業的3600行,百度從「連接人和信息」延伸到「連接人和服務」,讓網民直接通過百度移動產品獲得服務。

目前,百度正通過持續的商業模式和產品、技術創新,推動金融、醫療、教育、汽車、生活服務等實體經濟的各行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發展,為推動經濟創新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發揮積極作用。

作為國內的一家知名企業,百度也一直秉承「彌合信息鴻溝,共享知識社會」的責任理念,堅持履行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

成立來,百度利用自身優勢積極投身公益事業,先後投入巨大資源,為盲人、少兒、老年人群體打造專門的搜索產品, 解決了特殊群體上網難問題,極大地彌補了社會信息鴻溝問題。

此外,在加速推動中國信息化進程、凈化網路環境、搜索引擎教育及提升大學生就業率等方面,百度也一直走在行業領先的地位。

2011年初,百度還捐贈成立百度基金會,圍繞知識教育、環境保護、災難救助等議題,更加系統規范地管理和踐行公益事業。

百度從不滿足於自身取得的成績,也從未停止發展的步伐,自2005年在納斯達克上市以來,截至2015年,百度的市值已達 800億美元。

如今,百度已經發展成一家國際性企業,在日本、巴西、埃及中東地區、越南、泰國、印度尼西亞建立分公司, 未來,百度將覆蓋全球50%以上的國家,為全球提供服務。

多年來,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率領百度人所形成的「簡單可依賴」的核心文化,深深地植根於百度。這是一個充滿朝氣、求實坦誠的公司,以技術改變生活,推動人類的文明與進步,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為己任,正朝著更為遠大的目標而邁進。

2019年1月17日,公司明確願景為:成為最懂用戶,並能幫助人們成長的全球頂級高科技公司。

2019年1月17日下午,百度與中央電視台舉辦聯合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百度和2019年《春節聯歡晚會》達成獨家互動合作。


(7)信息流發展歷史擴展資料:

百度公司的財報數據:

2015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百度營收為186.9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3.1%,其中移動營收佔比持續上升達到56%;2015年全年百度總營收為663.8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5.3%,業績超出華爾街預期。百度股價盤後大漲11.24%,收盤報176美元。

2016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移除去哪兒影響,百度第四季度營收為182.12億人民幣(約合26.23億美元),與去年同期持平,其中移動營收佔比65%。

2016年度總營收為705.49億人民幣(約合101.61億美元),同比增長11.9%。百度2016年第四季度業績符合華爾街預期。

2017年四季度,百度營收為236億元人民幣(約合36.2億美元),同比增長29%,其中移動營收佔比持續上升至76%。2017年全年百度總營收為848億元人民幣(約合130.3億美元),同比增長20%。

2017年四季度業績與全年業績均超出華爾街預期。移除百度移動游戲與百度外賣影響,百度預計在2018年第一季度,百度的凈收入總額將會介於198.6億元人民幣(約合30.5億美元)到209.7億元人民幣(約合32.2億美元),同比增長29%至36%。這一指標同樣超出華爾街預期。 

2018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數據顯示,本季度百度營收272億元人民幣(約合39.6億美元),同比增長22%,超出華爾街預期;凈利潤21億元(約合3.03億美元)。2018年度總營收為1,023億人民幣(約合148.8億美元)。

8、IT發展歷史?

IT 這個名詞,簡要地說它的意思就是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它涵蓋的范圍很廣,舉凡處理或者應用到信息技術的產業,諸如銀行,咨詢,醫院,出版,製造, 影視等等,他們共同的特點都是依賴於信息和信息系統。計算機軟硬體,網際網路和其他各種來連接上述所有的東西的網路環境當然還有從事設計,維護,支持和管理的人員共同形成了一個無所不在的IT產業。

Y2K的問題證明了我們現在已經在各個方面越來越依靠計算機技術了。在職業市場上, IT工作無疑是最炙手可熱的,事實上,很多分析家認為,信息技術是二次大戰以來促進北美經濟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強勁發展的最有力的因素。

計算機以及網路已經成為我們的生活緊密而不可分的一部分,所有的工業都依賴他們,這種依賴關系導致了IT產業工作機會的大量涌現。

信息技術已經成為人類的核心,它關乎人們如何分享信息,如何創意開拓,如何消除全球的隔閡,同時還能提高信息本身的效用。

今天誰在為IT工作?

瘦骨嶙峋,帶著啤酒瓶底似的眼鏡,留著雞窩一樣的發型,所有的社會活動僅僅是凌晨2點在聊天室里大放厥詞和送比薩餅的小鬼聊上兩句的人?

這個觀點不免過時了點,而且也不太准確。是計算機把那些人神話了,我們總是覺得那些和計算機打交道的人是不同於我們普通人的異類。

IT行業的人極其聰明,這點毫無疑問。即使在其它產業中,他們的工作也同樣需要智慧和創造力。 而在IT產業,它更需要極其前沿的研究和開發工作,現代工業已經進化到包括產生和支持信息流的商業世界的基礎了。

投身IT產業的人極其聰明,有興趣,創造力,務實而又有抱負,具備無以倫比的創意, 生而且行動目標明確。相當多的人已經具備人文或者商業學位,正在找尋他們的理想,他們發現目前的工作缺乏挑戰和發展,所以他們經過研究決定從事高挑戰高收益的信息產業中來。

IT產業是報酬很低的技術工作嗎?

當然不是。每家公司都僱用IT專家。事實上,IT產業的人員一直是供不應求的。只要翻翻報紙,讀一讀關於那些正在哭求IT人員的公司的報道,你就會明白的這確確實實是一個賣方市場。

這主要歸結於自動化的變革。所有的產業都有一個廣泛的技術基礎,從入門級的硬體支持到高深的公司開發。如果你不考慮到技術層次,就沒有辦法為公司制定商業戰略, 所以信息技術已經參與發展戰略,極有效地設計和指導商業目的。

根據IDC1998年的調查,對IT人員需求高的產業依次是:遠程通訊,商業服務,醫療保健,零售批發和財務服務。相對於純粹僱用技術人員的技術產業而言,它要來的廣泛的多。

IT的機會是世界范圍的,它已經滲透到經濟的每一個角落,它還產生了很多過去沒有從未出現過的工作機會,發展勢頭越來越快,同時也代表它的工資水平是很高的,他們是絕對的有競爭性。

無論如何,IT業是一個富有吸引力的行當!

怎樣是合適的培訓?

培訓的時間長短取決於你打算進入的行當。通常,你打算開始IT生涯的關鍵一步是選擇學校---取決於學校學習時間的長短---一般不會很長,你不需要到大學學4年, 或者夜校學2年。事實上,你會在6個月之內獲得認證,它會使你面對很多的工作機會。 當然是全日制的學習,羅馬非是建於一天之內。盡管6個月不是很長,但對於一個打算改行投入到IT行當的人來說是足夠的了。

技術在這個轉變中扮演了首要角色。你必須擁有它們。諸如「MCSE」,「LAN/WAN」, 「VISUAL BASIC」,「VISUAL C++」等, 它們都不是英文單詞。 很多人不熟悉它們因為這個行當還很新,而且發展很快,局外人沒有時間去記憶它們。不要害怕,當你讀完著本書的時候,你一定會明白其中的意義的。
根據你打算投入的行當,你可以選擇單項課程,證書認證,或者是某一領域的文憑, 象網路或者程序。學習的最佳計劃是掂量掂量自己的長短處,然後有目的尋找挑選學校本系列後半部分會詳細介紹如何選擇IT學校的。
IT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縮寫,意為「信息技術」,包含現代計算機、網路、通訊等信息領域的技術。IT的普遍應用,是進入信息社會的標志

9、簡述互聯網的發展史

1、互聯網始於1969年的美國,又稱網際網路。是美軍在ARPA(阿帕網,美國國防部研究計劃署)制定的協定下將美國西南部的大學UCLA(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Stanford ResearchInstitute(斯坦福大學研究學院)、UCSB(加利福尼亞大學)和UniversityofUtah(猶他州大學)的四台主要的計算機連接起來。這個協定由劍橋大學的BBN和MA執行,在1969年12月開始聯機。

2、1978,UUCP(UNIX和UNIX拷貝協議)在貝爾實驗室被提出來。1979年,在UUCP的基礎上新聞組網路系統發展起來。新聞組(集中某一主題的討論組)緊跟著發展起來,它為在全世界范圍內交換信息提供了一個新的方法。然而,新聞組並不認為是互聯網的一部分,因為它並不共享TCP/IP協議,它連接著遍布世界的UNIX系統,並且很多互聯網站點都充分地利用新聞組。新聞組是網路世界發展中的非常重大的一部分。

3、1989年,在普及互聯網應用的歷史上又一個重大的事件發生了。TimBerners和其他在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的人----這些人在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非常出名,提出了一個分類互聯網信息的協議。這個協議,1991年後稱為WorldWideWeb,基於超文本協議――在一個文字中嵌入另一段文字的-連接的系統,當你閱讀這些頁面的時候,你可以隨時用他們選擇一段文字鏈接。盡管它出現在gopher之前,但發展十分緩慢。

4、1991年,第一個連接互聯網的友好介面在Minnesota大學開發出來。

5、現在——至今

微軟全面進入瀏覽器、伺服器和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SP)市場的轉變已經完成,實現了基於互聯網的商業公司。1998年6月微軟的瀏覽器和Win98很好的集成桌面電腦顯示出Bill Gates(比爾.蓋茨)在迅速成長的互聯網上投資的決心。

10、IT行業的起源,發展史

IT 這個名詞,簡要地說它的意思就是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它涵蓋的范圍很廣,舉凡處理或者應用到信息技術的產業,諸如銀行,咨詢,醫院,出版,製造, 影視等等,他們共同的特點都是依賴於信息和信息系統。計算機軟硬體,網際網路和其他各種來連接上述所有的東西的網路環境當然還有從事設計,維護,支持和管理的人員共同形成了一個無所不在的IT產業。

Y2K的問題證明了我們現在已經在各個方面越來越依靠計算機技術了。在職業市場上, IT工作無疑是最炙手可熱的,事實上,很多分析家認為,信息技術是二次大戰以來促進北美經濟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強勁發展的最有力的因素。

計算機以及網路已經成為我們的生活緊密而不可分的一部分,所有的工業都依賴他們,這種依賴關系導致了IT產業工作機會的大量涌現。

信息技術已經成為人類的核心,它關乎人們如何分享信息,如何創意開拓,如何消除全球的隔閡,同時還能提高信息本身的效用。

今天誰在為IT工作?

瘦骨嶙峋,帶著啤酒瓶底似的眼鏡,留著雞窩一樣的發型,所有的社會活動僅僅是凌晨2點在聊天室里大放厥詞和送比薩餅的小鬼聊上兩句的人?

這個觀點不免過時了點,而且也不太准確。是計算機把那些人神話了,我們總是覺得那些和計算機打交道的人是不同於我們普通人的異類。

IT行業的人極其聰明,這點毫無疑問。即使在其它產業中,他們的工作也同樣需要智慧和創造力。 而在IT產業,它更需要極其前沿的研究和開發工作,現代工業已經進化到包括產生和支持信息流的商業世界的基礎了。

投身IT產業的人極其聰明,有興趣,創造力,務實而又有抱負,具備無以倫比的創意, 生而且行動目標明確。相當多的人已經具備人文或者商業學位,正在找尋他們的理想,他們發現目前的工作缺乏挑戰和發展,所以他們經過研究決定從事高挑戰高收益的信息產業中來。

IT產業是報酬很低的技術工作嗎?

當然不是。每家公司都僱用IT專家。事實上,IT產業的人員一直是供不應求的。只要翻翻報紙,讀一讀關於那些正在哭求IT人員的公司的報道,你就會明白的這確確實實是一個賣方市場。

這主要歸結於自動化的變革。所有的產業都有一個廣泛的技術基礎,從入門級的硬體支持到高深的公司開發。如果你不考慮到技術層次,就沒有辦法為公司制定商業戰略, 所以信息技術已經參與發展戰略,極有效地設計和指導商業目的。

根據IDC1998年的調查,對IT人員需求高的產業依次是:遠程通訊,商業服務,醫療保健,零售批發和財務服務。相對於純粹僱用技術人員的技術產業而言,它要來的廣泛的多。

IT的機會是世界范圍的,它已經滲透到經濟的每一個角落,它還產生了很多過去沒有從未出現過的工作機會,發展勢頭越來越快,同時也代表它的工資水平是很高的,他們是絕對的有競爭性。

無論如何,IT業是一個富有吸引力的行當!

怎樣是合適的培訓?

培訓的時間長短取決於你打算進入的行當。通常,你打算開始IT生涯的關鍵一步是選擇學校---取決於學校學習時間的長短---一般不會很長,你不需要到大學學4年, 或者夜校學2年。事實上,你會在6個月之內獲得認證,它會使你面對很多的工作機會。 當然是全日制的學習,羅馬非是建於一天之內。盡管6個月不是很長,但對於一個打算改行投入到IT行當的人來說是足夠的了。

技術在這個轉變中扮演了首要角色。你必須擁有它們。諸如「MCSE」,「LAN/WAN」, 「VISUAL BASIC」,「VISUAL C++」等, 它們都不是英文單詞。 很多人不熟悉它們因為這個行當還很新,而且發展很快,局外人沒有時間去記憶它們。不要害怕,當你讀完著本書的時候,你一定會明白其中的意義的。
根據你打算投入的行當,你可以選擇單項課程,證書認證,或者是某一領域的文憑, 象網路或者程序。學習的最佳計劃是掂量掂量自己的長短處,然後有目的尋找挑選學校本系列後半部分會詳細介紹如何選擇IT學校的。
IT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縮寫,意為「信息技術」,包含現代計算機、網路、通訊等信息領域的技術。IT的普遍應用,是進入信息社會的標志

與信息流發展歷史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