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媒體和舊媒體分別有哪些
?
2、新媒體是否能取代舊媒體
在當今社會,以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個人終端代表的新媒體正在迅猛發展,相反,以報紙、廣播、電視為代表的舊媒體呈現的是頹敗之勢。但是,不能以此就說新媒體就會代替舊媒體。新媒體適合現在追求快、新、奇的年輕受眾,新媒體上信息的不斷翻新使人對新媒體的深度、准確性、權威性、含金量不斷產生質疑。而舊媒體則會在未來的時間里不在提供實時信息,轉為深度報道,引導受眾的心理,深度剖析事實的真相,最後要做的就是把當今社會已經倒塌的價值觀重新樹立起來!這些事,新媒體是不會做起來的!所以說未來是一個新媒體和改革後的舊媒體並行的時代!
3、舉例從技術,實踐和社會組織層面分別比較新舊媒體之間的區別
新舊媒體的比較研究
推陳出新是人類需求的必然,新媒體的出現亦是社會
進步的產物。我們的傳統媒介教育方式也隨著新媒體的普及逐漸向著新媒體教育的方向而進化。那麼新媒體教育相對傳統媒體教育又有什麼優勢和區別呢?
首先從技術層面看,我們的傳統媒介教育方式總是局限於時間、地點等客觀因素,傳統教育由老師在講台上飛沫教學,黑板、粉筆、書本成了必備的硬體設施;而如今出現的MOOC、雲課堂等新媒體教育,就硬體技術而言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地域、時間的限制也隨著電腦、手機、網路、PPT、WORD的運用,得到了根本性的解決,使得教育效率變得更加事半功倍。
然後從實踐層面來區分,小時候老師總得一遍又一遍重復著講課,試卷總得一道一道的認真修改,當我們遇見生僻字的時候,總要一頁一頁的查找新華字典;而新媒體教育方式,老師可以提前錄制好教學視頻上傳各大網路平台實現一次性講學可供無限次的播放無限次的人數學習模式,而網頁機器人可以根據提前錄入的數據對預設好的問題答案進行試卷修改,各種百科網頁海量的信息化、搜索的語音化、網路的便捷化使得新華字典不再的那麼具備「十萬個為什麼」的優勢。
最後就是社會組織層面的不同,傳統媒體教育總得依靠上下層的關系,傳統教育的老師必須取得教師資格證並通過重重考核在相關部門的開設下才能實現知識的傳播;而新媒體教育已經可以完全實現知識的共享,無論是傳統的認證學科或者小眾的非主流學科都可以由網路來分享,而傳授這些知識的老師可以是任何人,並且能充分互動提問並完善知識的去偽存真,脫離了從前學生只能被接受的模式
4、新媒體的出現是否證明舊媒體的消失辨析
在當今社會,以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個人終端代表的新媒體正在迅猛發展,相反,以報紙、廣播、電視為代表的舊媒體呈現的是頹敗之勢。但是,不能以此就說新媒體就會代替舊媒體。新媒體適合現在追求快、新、奇的年輕受眾,新媒體上信息的不斷翻新使人對新媒體的深度、准確性、權威性、含金量不斷產生質疑。而舊媒體則會在未來的時間里不在提供實時信息,轉為深度報道,引導受眾的心理,深度剖析事實的真相,最後要做的就是把當今社會已經倒塌的價值觀重新樹立起來!這些事,新媒體是不會做起來的!所以說未來是一個新媒體和改革後的舊媒體並行的時代!
5、新媒體和傳統媒體各有什麼優缺點?
傳統媒體:投入大、根基穩、老成、權威性高,但高高在上。收益穩定但平緩下降,互動性較差。
新媒體:分為公司行為和個人行為。若個人行為則投入較小,(需具備某項專長,形成價值效應)。很多公司在媒體上投入是很節約的,當然大公司捨得,可是他們也將在新媒體上的廣告投入比重加大很多。互動性較高、具有創意性和實效性,但權威性差,用戶忠誠度不高。這類媒體大多在積累一定粉絲後就忘記品牌建設,開始胡搞了。而成功的一群則藉助前期積累開始進入更高級別的事業規劃。新媒體時代之後,我認為是權威媒體會更加註重互動性,接地氣的傳播方式。而個人媒體具有一定粉絲後要更加依靠大公司背景傳播(產生權威性)。兩者媒體互相補取雙方的長處。權威走下神壇,草根渴望登基。暫時不贊成什麼時代的說法。學者還能編出什麼新詞?新新時代?現代派之後是後現代,後現代之後再來個超現實主義?只要所做的事業是跟著時代在走,管它什麼時代(不過又是一個新出的詞而已)。
6、新媒體會代替舊媒體嗎
在當今社會,以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個人終端代表的新媒體正在迅猛發展,相反,以報紙、廣播、電視為代表的舊媒體呈現的是頹敗之勢。但是,不能以此就說新媒體就會代替舊媒體。新媒體適合現在追求快、新、奇的年輕受眾,新媒體上信息的不斷翻新使人對新媒體的深度、准確性、權威性、含金量不斷產生質疑。而舊媒體則會在未來的時間里不在提供實時信息,轉為深度報道,引導受眾的心理,深度剖析事實的真相,最後要做的就是把當今社會已經倒塌的價值觀重新樹立起來!這些事,新媒體是不會做起來的!所以說未來是一個新媒體和改革後的舊媒體並行的時代!
7、新媒體營銷和傳統媒體營銷的區別是什麼?
(
8、舉例從技術,實踐和社會組織層面分別比較新舊媒體之間的區別
1、技術方面
傳統媒體的技術基礎是工業技術的發展,新媒體的技術基礎是信息技術。
2、實踐方面
(1)時效性
傳統媒體具有時間延後性,如報紙是在規定的時間里進行收集信息和編輯信息以及出版信息。
新媒體具有時效性,如微博用戶可以通過WEB和WAP等各種客戶端實現即時分享信息。
(2)互動性
傳統媒體互動性較弱,如報紙是一個一對多的平台,信息不能得到及時的反饋。
新媒體具有互動性,如微博是一個信息的交流平台,通過關注機制可實現單向和多向的關注,進而實現雙方的互動,這是一個多對多的平台。
(3)傳播形式
傳統媒體局限於一種或幾種傳播方式,如報紙則是以文字傳播為主。
新媒體傳播形式多樣化,如微博等新媒體可以結合文字,圖表,圖片,錄像,動畫,聲音等多種方式傳播。
3、社會組織方面
傳統媒體如報紙的發布者是專門從事信息生產和傳播的專業化的媒介組織,是以社會精英為傳播對象的。
新媒體的信息發布者是大眾,大眾既是信息的生產者,也是信息的傳播者,更是信息的反應者。如微博的生產來自於各種領域的網友,是以社會上不特定的大范圍的受眾為傳播對象。
9、新媒體文化與傳統媒體文化有哪些區別和聯系
一、什麼是新媒體
新媒體(NEW MEDIA)這一概念是由美國哥倫比亞廣播電視網(CBS)技術研究所所長P.Goldmark率先提出的。新媒體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在傳統媒體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相對於傳統的報刊、廣播和電視而言產生的新的媒體形態,利用數字技術等通過Internet傳播,主要包括網路媒體,手機APP應用,數字電視等,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包括微博、博客,即時通訊工具微信、QQ,流媒體等。
網路的廣泛應用使人們拓寬了獲取信息的渠道,相對於傳統媒體,新媒體占據著無法比擬的優勢,突破了傳統媒體媒介之間的傳播界限,它主要具有交互性、時效性、容量大、數字化、全球化等特徵。
二、新媒體時代對傳統文化的影響
1.新媒體時代對傳統文化傳播方式的影響
新媒體時代,改變了人際傳播和文化傳播方式,當今人們更多的是被數字化產品包圍,直接從手機、PAD等網路移動終端獲取信息,依靠報刊、書籍等媒體為主要載體的傳統文化傳播受到了新媒體文化的直面沖擊。新媒體時代的年輕人,更多的是通過網路交流、閱覽電子書籍,生活中經常可見飯桌上的手機「低頭族」和公交車上瀏覽電子書的人。對於傳統文化傳播而言,更多的應是思想上的交流和碰撞,交談中的言語激勵,更多的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維系,而這種取代的背後隱藏的是傳統文化和新媒體的大眾文化之間的矛盾。
2.傳統文化本身與新媒體的沖突
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是民族精神的根基和中華文明的歷史沉澱,也是實現中國夢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根源,儒家正統的意識形態長期占據文化主流,影響人們的行為意識形態和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新媒體應用Internet實現了信息全球化發展,拓寬了世界上不同國家、地區和民族之間文化交流的渠道,在成功輸出傳統文化的同時,也受到新媒體環境帶來的外來文化的侵蝕。面對新媒體的迅速發展沖擊,傳統文化需要一定的時間適應周期。
3.新媒體的特點對傳統文化的沖擊
新媒體產業為了促進發展,以滿足受眾的需求為目標,因此傳統文化在通過新媒體技術傳播時就不可避免的加入了娛樂性因素,這對傳統文化的原有價值觀及文化精髓都是一種破壞,在傳播過程中,傳統文化並沒有達到真正的文化傳播效果。
三、新媒體時代對傳統文化的創新策略
當前面對新媒體傳播和新媒體技術的全球化發展,這對於傳統文化傳播與推廣是難得的機遇,因此應抓住新媒體技術發展時機,積極拓展和創造新的傳統文化教育發展道路。
1.完善新媒體自身文化內涵
新媒體在發展過程中身存在著一定的不足起著負面作用,必須採取有效的措施改善不足之處,以促進其在傳統文化傳播中充分發揮積極的作用。實現新媒體技術與傳統文化企業相結合,進行數字化升級和改造,加快數字化產業融合,打破傳播界限壁壘,將新舊媒體進行相互整合,將傳統文化產品融入新媒體技術中,使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相互作用和協同發展,努力提升傳統文化產品傳播的廣度和深度。
2.有效管理新媒體發展平台
新媒體常用的網路教育平台有:慕課教育模式(MOOC),開放的大眾教育平台,一些高校已引進該平台完成公共課的教學,學生在網路端在線學習;流媒體網路教學是高校的重要教學平台,基於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對學生實行在線教育的教學模式,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應用軟體APP是一種即時的交流平台,依託網路移動終端的社交應用軟體已成為現代年輕人溝通交流的主要方式,例如微信應用軟體,可建立傳統文化班級的交流群和課程討論群,能隨時向多人推送教學內容和實現即時互動。利用網路教育平台教學是新媒體時代發展教育的重要方式,該平台具有交互性,時效性,容量大等傳統課堂教學達不到的優勢。藉助移動網路終端設備,學生能輕松自由登錄網路教育平台學習,充分利用有效時間,將課堂教育延伸到教室之外,真正將傳統文化的學習變得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隨時隨地、無處不在。
3.構建完善的傳統文化傳播渠道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削弱了傳統媒體傳播的主導地位,凸顯了移動新媒體和個體傳播的優勢。傳統文化傳播應建立有效的傳播渠道,以新媒體為主,同時充分發揮傳統媒體的優勢,做到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有機結合,為受眾進行文化傳播和人際傳播。
四、結語
在當前新媒體快速發展的大勢下,傳統文化傳播需藉助新媒體之力,不斷加強和創新傳統文化的教育與傳播方式,創作出基於傳統文化內涵的本土新媒體藝術作品。文化是不斷發展和變化的概念,我們不僅僅要藉助新媒體平台推廣傳統文化教育,同樣要通過這個平台對傳統文化進行創新,以傳承和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