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校新媒體部門發展建議

校新媒體部門發展建議

發布時間:2021-03-06 05:18:30

1、在學校剛創建的一個部門叫新媒體,誰知到這個部門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這個新媒體的定義還是非常廣的,但主要是做一些宣傳,但也要根據學校的新媒體負責人來定位,比如宣傳學校的品牌或者是宣傳學校的活動、校風,亦或者是為了跟家長緊密聯系。
所以看學校選擇的平台跟定位。

2、如何打造一個優秀校園新媒體平台?

打造一個優秀校園新媒體平台:先建立校園媒體的體制、其次是確定校園媒體的定位、最後考慮全媒體的傳播發展對校園媒體團隊建設帶來的影響等。

3、學校新媒體中心技術部面試,要求寫工作設想

emmm我就是做新媒體的
昨天剛給我的幹事開完會要交工作設想
你怕不是我學校的吧

4、面試學校新媒體中心技術部,要交一份工作設想,怎麼寫?

emmm我就是做新媒體的 昨天剛給我的幹事開完會要交工作設想 你怕不是我學校的吧

5、新媒體中心的部門規劃怎麼寫

你這問題提的太籠統了。學校裡面的策劃書比較簡單。題目、主題、前言(或背景介紹)、現有情況介紹、今後工作安排(從哪些方面著手、准備怎麼做、為什麼這么做、誰去做、做的時間節點),結尾結束語。

6、如何打造一個優秀的校園新媒體平台

為你奉上,請參考!
新媒體時代下校園媒體的團隊建設摘 要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需要社會的各個方面協調、全面、平穩、可持續發展。高校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科技創新的發源地,是培育人才的搖籃,在國家與社會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當今時代加強高校校園媒體建設,整合資源優勢,提高服務水平,打造校園媒介品牌,更好地為師生服務,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高校努力,具有時代賦予的特殊意義。

傳統的高校校園媒體主要有校園報刊、雜志,校園廣播和校園電視,其中以校園報刊雜志的種類和數量最多,既有學校黨委機關報,又有職能部門和各學院舉辦的報刊雜志,還有大量大學生自己創辦的報紙。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不斷強大,絕大部分高校都辦起了新聞網,成為加強高校宣傳思想的又一重要陣地。實踐證明,校園媒體作為校園特有的輿論宣傳工具,在大學生生活、思想教育以及學校校園文化等方面中發揮著相當重要的作用。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如今的高校亦是遠非昔日簡單、純凈的「象牙塔」了。在構建高校和諧校園的時代背景下,校園媒體的團隊建設成為我們所面臨的新課題之一。

關鍵字:校園媒體;運行機制;全媒體;團隊建設

一、校園媒體的體制

校園媒體中存在著一批有著屬於自己的新聞理想的年輕人,而正是這批年輕人憑借著自己的力量在校園媒體這個特殊的陣地實踐著自己的新聞理想,他們需要建立成為這樣一支團隊,一支擁有與社會媒體相差不多的、可以高效有條不紊運轉的團隊,而這樣一支團隊需要的是相對健全的體制和管理模式,以及校園媒體所特需的培養機制。

1、校園媒體的定位

首先應該給校園媒體一個定位。大學校園里存在各種各樣的社團,大體一類為「民間社團」(學生自發成立、自我管理、自行運作的社團),如各種文學社;另外一類為「官方社團」(在相關校方機構,實際中多為校團委直接領導的學生組織),如接受校方的直接監督和指導的學生會。有別於內部層次明晰、權責分明的「官方社團」,「民間社團」由於其成員多是因為共同的興趣愛好而走到一起來,同時工作范圍的局限和活動數量的相對稀少決定了他們內部組織的鬆散,進而又導致了工作相對效率的低下。

目前,大多數高校的報紙、廣播、電視、網路分屬於不同部門管理。媒體之間相對獨立,報紙、廣播、電視、新聞網,都有各自獨立的一套班子,都要建立自己的通訊員隊伍,分別采寫各自的稿件。除校報在出版質量和周期等方面管理相對規范以外,其它幾種媒體管理鬆散。新聞資源沒有整合,媒體之間缺少互通,出版(播出)時間也沒有協調一致。因此新聞簡單、重復、撞車現象時有發生,造成了校園媒體人力、物力資源的極大浪費。

基於以上定位思考,不難發現,實際上校園媒體在校園中這個具體而微的小社會中所處的地位是非常微妙的。她不僅要作為傳達學校官方意見及態度的主要「喉舌」,同時又要以一個媒體人的姿態來面對現實生活中所發生的種種不理想事件。如何能巧妙地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成為其能否生存下去以及以什麼樣的狀態生存下去的關鍵因素。2、從社會媒體看向校園媒體

許多人都熟悉「從一粒沙看見世界,在一朵野花里看見天堂」這句詩。它出自英國詩人兼當時最勇猛的社會批評家布萊克的長詩《天真之兆》的起首句。在這首詩里,它的結尾句也同樣擲地有聲:

我們被引導 去相信謊言

當我們看卻不經過雙眼;

它在黑暗裡生也在黑暗裡亡

當靈魂在光照里卻欲沉睡。

在這里,「我們被引導 去相信謊言」最可以用來當作今天媒體批判的指針。我們通常都習慣的相信媒體是公正、客觀的在呈現試試。這種媒體的客觀性當然不能完全否認,但在許多事情上,媒體也確實在政治操縱下,扮演、偏見和歧視擴大再生產。新聞記者進入這個體系,除非他們向那種意識形態壓力屈服,內化成自己的價值,否則即無法生存。那些不屈服的,即會被掃地出門。其實這樣的現象不僅僅存在與社會媒體,在校園媒體中亦是存在的,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一篇有政治敏感度的文章如果拿捏不好,就會被和諧掉;一個得不到學校支持的邊緣性校園媒體同時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而解散或重組到其他媒體中。媒體資源缺乏有效的整合。很大程度上,現在有不少校園媒體與學校上級交流的很頻繁,而忽視了我們絕大多數校園媒體是為同學們服務的,其實我們應當加強與同學們的交流,建立及時反饋機制,積極的與校內媒體溝通交流,還應通過校媒這個平台多與全國各大高校交流,建立一種校園媒體的聯合與信息共享。有人形容校園媒體是帶著枷鎖在舞蹈,而比較積極的新聞人的看法是,至少我們還可以舞蹈,因此,尋找對策,突出重圍就成了這些舞蹈者們不斷思考的話題。不管在校園媒體受到種種限制的前提下這些舞蹈者們能不能成功突圍,這些思考都顯得彌足珍貴。3、社會媒體帶來的反思

《南方周末》曾經做個這樣一個新年的特別策劃,展開想像的翅膀,2020年的中國會怎樣,2020年的世界會怎樣?其中就包含著校園媒體的發展。

批評和贊美分列正義天平的兩端,任何一端都不能有所偏倚。

長期以來,大學校園新聞媒體的天平一直處於失衡狀態,浮誇的贊美泛濫成災,而真正關乎痛癢的媒體聲音卻少之又少。這種失衡狀態,所有人都有目共睹。人的內心深處都有被恭維的原始渴望,「體制」也希望自己被歌頌和贊美。體制終究是人創造的,對體制的贊美終究是對人的贊美。可是,人性有弱點。當一個人長期被贊美的聲音所包圍,他會無可避免地陷入麻木,甚至上癮的狀態,他只能聽得進贊美的聲音,這樣他才會身心舒適,無憂無愁。「體制」同樣有弱點,世界上沒有那一種體制是完美無瑕的。當體制里的人們都被贊美的聲音催眠而進入麻木、上癮的狀態,體制也就無可避免地自我陶醉,昏昏欲睡了。「人」為什麼會得到贊美?因為「人」掌握著令人敬畏的公權力,「人」掌握著支配資源的權利,「人」也掌握著絕對的話語權。體制為什麼會受到贊美,因為體制內每一個層級的人們都在一定范圍內掌握著支配資源的權利和話語權,別人不敢不贊美體制。掌握著公權力的人是不願意聽到「不和諧」的聲音,縱使這些不和諧的聲音是出於善意,就像那個沒穿衣服的皇帝只願意別人贊美他的衣服漂亮一樣。拒絕批評的本質是不願意被監督,「體制」很自信,它覺得自己可以「馬不揚鞭自奮蹄」,可以不斷地自我完善,日臻完美,它卻不知道一個常識:世界上所有的體制都不具備這種能力。如若有一天,天平瞬間恢復平衡狀態。稚嫩的聲音告訴「體制」,若不能批評你,那麼所有的贊美都不是發自內心的,而那些贊美的聲音是會迷惑你的思想。每所大學都有自己的校園媒體,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校刊和校報,校刊和校報的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宣傳」、就是歌功頌德,還有就是拿來墊桌腳。那麼十年後的大學校內紙媒還是這樣的嗎?那上面會出現批評學校職能部門不合理做法的稿件嗎?會允許「同性戀」學生的照片出現嗎?會允許刊發社評嗎?二、全媒體的傳播發展對校園媒體團隊建設帶來的影響

1、關於「全媒體」

(1)「全媒體」的概念

雖然全媒體的概念並沒有在學界被正式提出,但近一年來,「全媒體」的說法開始風靡新聞、出版界,它來自於傳媒界的應用層面。媒體形式的不斷出現和變化,媒體內容、渠道、功能層面的融合,使得人們在使用媒體的概念時需要意義涵蓋更廣闊的詞語,至此,「全媒體」的概念開始廣泛適用。

(2)對全媒體的理解

根據「全」的兩個含義,全媒體有以下的兩種理解:

①完備、全面,指盡可能多的單一形式媒介載體的綜合體,是包括眾多媒體形式的「個體」概念。②整個,是一個集體概念,是隨著信息技術和通訊技術的發展、應用和普及從以前的「跨媒體」逐步衍生而成的,體現了不同形式和功能的媒體互相融合、互動的趨勢。我們可以把「全媒體」理解為:綜合運用各種表現形式,如文、圖、聲、光、電,來全方位、立體的展示傳播內容,同時通過文字、聲像、網路、通信等傳播手段來傳輸的一種新的傳播形態。

(3)全媒體的價值特點

①全媒體是載體形式、內容形式以及技術平台的集大成者。從傳播載體工具上分可分為:報紙、雜志、廣播、電視、音像、電影、出版、網路、電信、衛星通訊等等;從傳播內容形式上涵蓋了試、聽、形象、觸覺等人們接受信息的全部感官;從所依重的各類技術支持平台來看,除了傳統的紙質、聲像外,基於互聯網路和電訊的WAP、GSM、CDMA、GPRS、3G、4G及流媒體技術等等。②全媒體包容個體的特性。它並不排斥任何一種單一表現形式的媒體,它視單一形式的媒體為「全媒體」中「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在整合運用全媒體的同時仍然很看重各種單一媒體的核心價值特性和優勢。③全媒體的「全」體現在對受眾的全面覆蓋,它的傳播面廣泛,互相整合填充人們行為的各個注意力空間。④「全媒體」的大而全,在以受眾需求導向下表現為超細分服務。針對受眾的不同需求類型,選擇最適合的媒體形式和渠道,實現最佳效果。舉例來說,對同一條信息,通過「全媒體」平台可以有各種紛繁的表現形式,但同時也根據不同個體受眾的個性化需求以及信息表現的側重點來對採用的媒體形式進行取捨和調整。2、校園媒體的存在形式

高校校園媒體主要包括校報、校園廣播、有線電視和校園新聞網等形式。其中校報和校園廣播是校園媒體的傳統形式,有線電視和校同新聞網是隨著校園有線電視和互聯網的發展而出現的新型校園媒體形式。

(1)校報

校報是高校黨委的機關報,也是校園媒體中的主要形式。校報主要以文字和圖片為載體,便於反復閱讀和做深度報道,言論、述評也是校報發揮作用的有效體裁。各地高校校報成立了校報協會等機構,定期組織業務研討、培訓、評獎等活動,因而校報成為校同媒體中管理最為規范、新聞效果最佳、發展最為成熟的一種媒體。

(2)校園廣播

校園廣播是校園媒體中最早出現的一種形式,也是校園新聞傳播的主體。校園廣播具有短、平、快的優勢,能夠達到有聲廣播和時效性的較好結合。校園廣播是較為鬆散的一種校園媒體形式,每天安排早、中、晚三次,一般在早鍛煉和校園文體活動較為集中的時段播出。

(3)有線電視

它在校園媒體中的出現,使校園新聞的視覺沖擊力和現場感大為增強,成為廣受師生歡迎的一種校園媒體形式。多數高校的有線電視每周播出一至兩次。有線電視的觀眾也由最初以教職工為主擴展到全體師生員工。由於各高校對有線電視媒體的重視程度不同,管理體制各異,因此有線電視播出的時間、內容、形式隨意性較大,電視媒體的長處和優勢還遠遠沒有發揮出來。

(4)校同新聞網

校園新聞網是隨著高校校園網路的建立和運行而出現的一種新的校園媒體形式。校園新聞網具有隨時更新、滾動播出、信息豐富、圖文並茂、迅速快捷等特點,由於在一定程度上結合了校園其它媒體的時效性、直觀形象性以及不受時空限制等優勢。一經出現就受到校內受眾群的歡迎和青睞。校園新聞網使校園媒體的受眾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其新聞傳播觸角已經覆蓋了整個社會,因此也成為高等學校加強對外宣傳、擴大學校影響、提高學校聲譽最具潛力、最活躍的一種媒體形式。

3、校園中的「全媒體」

在全媒體迅速成為一股強流之時,高校校園媒體更是離不開這次變革。

作為校園媒體,在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手機等多種媒體形態爭奇斗艷的今天,預示著資源整合與媒體交融的全媒體時代儼然已經到來。在社會媒體實踐先行的經驗借鑒下,校內媒體則更應利用這一契機謀求新的發展途徑、突出重圍。據悉,在今年上半年南京理工大學全媒體聯盟成為各大高校媒體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中國大學第一家全媒體機構誕生。 南京理工大學全媒體聯盟主管單位是南京理工大學黨委宣傳部,由校黨委宣傳部網路主管擔任指導老師,由南京理工大學鍾聲網、南京理工大學校報記者團、南京理工大學先風電視和南京理工大學大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會以聯盟形式組成。采訪到揚州大學《揚大青年》主編包雨朦同學,她表示「揚大也在進行媒體整合,漸漸適應全媒體的傳播發展,但是目前因為時間短,機制上還是有些不成熟的地方,他們將不斷改進實現更好的發展」。

現在有很多學校都在嘗試向全媒體傳播去發展,大部分整合部門因為時間短、自身不成熟,再加上各個媒體成立時間已久,早已形成了自己內部的一套完整的體制,很難打破。那麼如果我們要將全媒體的發展在校內媒體中進行到底的話,就應打破原來的運行機制,將各類媒體整合在一起,並且將其進行有機的聯系,讓各個媒體在工作上形成一種流程上的完美銜接,自然而然的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各個媒體之間也就有了必然的交流、接觸和合作了。各成員社團以項目導向型模式進行合作運行,既具有高度的統一性,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

7、對新媒體建設現在發布內容的看法,有什麼意見和建議

一、新媒體發展存在的問題和原因
目前,不少傳統媒體特別是地方媒體,在新媒體的發展和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上步入一些誤區:有的在發展的觀念上存在「重建設,輕融合」的認識,在推進實施過程中出現「多、快、省式」的低水平融合,沒有正真實現「水乳交融式」的深層次融合;有的片面地以為融合就是建網站、數字報、手機報,開通博客、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出現「大拼盤」的現象;有的簡單地認為融合就是把紙媒內容搬到新興媒體上,把新興媒體內容嫁接到紙媒上,出現「大雜燴」的現象。榆林日報社如今雖然建起了網站,開通了數字報、手機報、電子屏,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也在逐步運營,全媒體采編發布平台建成,但是在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上依然存在「不如人意」的地方。
媒體之所以出現這種低層次的融合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發展思路上沒有樹立互聯網思維,在發展的措施上沒有進行深層次的體制、技術、內容、人才、管理的融合,沒有真正形成「立體化」傳播新格局。
二、新媒體發展的思路與對策
全新的理念是發展的前提,深層次的融合是發展的保證。因此,要實現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地市媒體就要樹立互聯網思維,在進行深層次的融合的基礎上,走全媒體發展之路。
1、樹立互聯網思維,走全媒體發展之路
樹立互聯網思維具體來說就是要樹立九種互聯網思維:用戶思維、簡約思維、極致思維、迭代思維、流量思維、社會化思維、大數據思維、平台思維、跨界思維。用戶思維要求媒體「以讀者為中心」「讀者至上」的理念,提供個性化新聞;簡約思維要求媒體在形式和內容上,用「簡約風格」以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抓住讀者;極致思維要求媒體樹立精品意識和品牌意識,打造比較優勢;迭代思維要求媒體以循序漸進的方式,不斷進行創新轉型;流量思維要求媒體樹立「經營流量」的理念,做到「流量出效益」;社會化思維要求媒體以「眾包」的理念,借力發展新媒體;大數據思維要求媒體建立數據信息服務平台,提供信息、服務產品;平台思維要求媒體建立全媒體采編發布平台,解決不同媒體間技術障礙;跨界思維要求媒體樹立跨界經營的理念,形成「報、台、網、屏、微」一體化傳播新格局。
2、狠抓「五個融合」,創新媒體發展
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要從體制、技術、內容、人才、管理等方面進行深層次的融合。
(1)體制融合。媒體需要消除制度障礙,進行「頂層設計」,重組內部組織結構,改革不同業態的媒體管理體制,構建符合全媒體發展的新格局。通過整合新聞信息、人力資源,建立起統一指揮調度的新聞編輯部,統一報道部署,統一策劃主題,統一組織采訪,統一編發稿件,實現內容集約化生產、新聞信息產品多層次開發。
(2)技術融合。媒體需要打破各媒體之間的技術壁壘,建立起一個支持文圖、音視頻、簡訊等多種信息錄入、遠程寫稿和編審發布,可以提供文字數據、圖片數據、視頻數據和歷史資料等多媒體數據,並集報紙、網站、手機、電子屏、微博、微信等為一體化的「信息終端」平台和信息服務平台。
(3)內容融合。媒體需要按照紙媒、網站、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特點和運行規律,形成不同定位、不同個性、不同特色的新聞信息產品。紙媒突出本土特色、權威發布、深度解讀、輿論引導;電視突出直觀、形象、生動的特點;網站突出海量化、專題化、個性化;新興媒體強化互動性、及時性、分眾化、個性化
(4)人才融合。媒體需要轉變用人機制,建立全媒體人才管理體系,真正實現人才隊伍融合。要培養一支集采、編、攝、播於一體的全媒體新聞隊伍,培養和引進適應新媒體環境的管理人才、技術人才、經營人才,為融合發展提供人才保障。記者要成為「全天候」記者,既能采寫文字、拍攝圖片,也可錄制視頻。編輯要成為「全能」編輯,既掌握紙媒編輯技術,也掌握博客、微博、微信、QQ等新興媒體編輯技術,滿足多終端傳播的需求。經營管理人才要既懂紙質媒體運營,也懂新興媒體運營。
(5)管理融合。媒體需要在現有的基礎上對薪酬制度進行改革,通過薪酬改革調整各媒體利益,形成適應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管理模式。要建立一套更加科學、完整的績效考核體系,把更多的資源向融合發展傾斜。要不斷完善經營機制,圍繞「專業化、品牌化」的經營主線,為客戶搭建傳播平台,提高報紙廣告的吸附能力和全媒體運營的拓展能力。

與校新媒體部門發展建議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