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做好新媒體運用及輿情監控管理
摘 要:教育輿情和教育宣傳是一個比較特殊和敏感的話題。有關教育模式,教育公平,教育收費,農村教育……這些方面網路輿情給我們提出了很大的挑戰。我們研究了一些輿情的發展脈絡和元素,分析了新聞媒體、網民和意見領袖等方面在輿情發展中的作用,總結了一些比較重要的路徑,本文主要從網路傳播的基本規律,如何在新媒體時代適應輿論場,如何把互聯網也作為我們的利器,化害為利等幾方面入手,以他山之石來做好我們的宣傳工作。
2、有誰知道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專業網路輿情考研參考書目???急求!
是這個嗎?
詳細見:http://www.cucyh.com/_d275854272.htm
3、如何做好網上輿論宣傳工作的實踐和思考
如何做好網上輿論宣傳工作的實踐和思考
隨著人們對新媒體使用的日漸頻繁與廣泛,新媒體在滿足用戶基本信息獲取需求的同時,已日漸成長為一個集信息、觀點、民意為一身的輿論平台。近年來發生的一系列社會熱點事件不斷表明,新媒體對於輿論的影響力正在迅速增強。新媒體輿論呈現出迥異於傳統輿論的一些特徵:輿論主體的匿名性與參與渠道的廣泛性、傳播空間的無界性與意見匯聚的實時性、議題生成的自發性與輿論發展的不確定性、價值觀念的多元性與價值取向的批判性、意見表達的失范性與群體行為的極化性。這行特徵,都對輿論產生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3/view-4787701.htm
因此,在新媒體的輿論環境下,作為央企,如何應對民眾已經形成的觀點看法,如何加強與民眾的溝通增強相互理解,變被動為主動,是中國石化宣傳工作者應該仔細思考的問題。下面,就如何開展新形勢下的民眾輿論引導工作,談幾點思考和建議。
首先,為什麼要開展輿論引導工作。
第一,它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同30年前相比,一方面,以前不敢說的話現在敢說了,以前接收不到的信息現在可以通過搜索引擎或互動媒體獲取;另一方面,「自媒體」時代的來臨和興起讓大眾之間可以聽不見聲音看不到表情的相互交流,因而民眾獲取的消息有真有假,製造新聞的人有的心懷善意有的居心叵測。如何對不實的、片面的、不完全正確的輿論進行有效的引導和疏導,是社會發展到現在必須面臨的新課題。
第二,它是央企必須應對的社會現象。央企,「共和國的長子」,註定了我們會受到更多地關注、承擔更多的責任,一舉一動都受到廣大民眾的關心和注意。同時,隨著近年來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的發展出現嚴重斷層,貧富差距進一步加大,很多觀點是情緒化的、不客觀的、不全面的。因此如何應對輿論,為央企塑造一個良好的內外部形象,是央企迫在眉睫的工作。
第三,它是央企自身高速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問題。以中石化為例,作為央企的排頭兵,我們承擔著做強做大的歷史使命,懷揣著國家和社會對我們的重大期望。然而,在發展過程中,石化行業的特性又決定了安全生產事故、金融震盪、官員變動等問題不可避免,發展的阻力線多面廣,如何在眾目睽睽之下有效地解釋這一系列的問題,爭取民眾最大程度的理解,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開門辦企業開放辦企業的同時,還要做好輿論宣傳和引導工作。
其次,如何做好輿論引導工作。
面對央企的輿論危機,我們認為「宜疏不宜堵」,對民眾的誤解和積怨要進行疏導和引導。但如何疏導、把工作做實做細呢?我認為:
第一,從意識形態上做好准備,迎接各種不同的想像和觀念。因為我們每個個體都是不一樣的,可往往我們大多數人又沒有想到我們的世界觀、行為方式是有區別的,而是將自己看問題的方式視為是「正常的」,從而認為對方也以與自己同樣的方式看世界。因此,很多企業才會出現面對輿論危機的「過敏體」,「弱不禁風」,這就是因為之前從思想上和心理上都沒有認識到,民眾的聲音是來自各個階層,各個行業的,他們的思維模式或思維定式與我們企業內部工作人員有所不同,我們如果總是以我方的思維定式去回應民眾,那思想就會碰撞在一起,產生分歧。又因為人們常常不以批判的眼光看待自己理所當然的思想,而更願意將問題的出現歸咎於對方的愚蠢。所以老百姓在質疑石化企業壟斷、暴利、腐敗時寧願相信自己絕對正確,也不願對壟斷、暴利、腐敗等現象給於360度的視角和剖析。
第二,多維度多視角看事情,引導民眾了解不同事物層面。隨著經濟高速發展,很多社會弊病暴露出來,現在民眾對一些事務的第一印象已經形成,比如談到食品就想到是否安全、是否放心,談到動車就想到723交通事故,談到石油、石化就想到壟斷、暴利和腐敗等等。經濟高速發展的代價是巨大的,但客觀來講,人們的這些印象和看法也是片面單一的。作為宣傳工作人員首先要加強學習提高自己對事物多方位的認識,學會用多個視角看問題,在面對這些輿論危機時才能找准角度,給民眾正確有效引導。
第三,有一套自己的話語體系作為支撐。無論接受媒體采訪、還是在在官方微博上發布信息,要做到引導輿論,讓民眾順著某個特定角度出發看問題,還要有一套我們自己的話語體系。因為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思維方式的載體,輿論引導工作本身就是一場思維的博弈、不同文化之間的較量,如果沒有相應的話語作支撐,輿論引導工作就陷入了自說自話的怪圈。
第四,加強同意見領袖的溝通和管理。網路意見領袖的「利益無關性」使其更能得到公眾的信任。網路的跨地域性質使網路意見領袖與網民有著疏離的距離,正是這種距離使意見領袖不具有得到直接利益的目的,意見領袖發布信息全憑借「一片熱心」,這種非功利性使網路意見領袖更受網民信任,從而更具有說服力。因此,團結影響新媒體意見領袖,在做好輿論引導工作中十分關鍵。
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不斷改變著社會輿論的生成、存在與傳播方式,不斷對既有的社會管理模式提出新的挑戰。低成本、高效率的特徵,社會各階層、各利益群體均能通過網路,更直接地表達自己的意見與利益訴求。因此,央企占據新媒體網路空間的宣傳陣地和做好輿論引導工作,對提升企業形象,乃至提升網民整體討論事物的能力,都會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網路輿情監測要求達到實時性、全面性和准確性。多瑞科輿情數據分析站能滿足系統輿情信息服務市場三個要素,實時性:輿情獲得越早,給應對和處置留下的餘地就越大,而網路輿情的發展往往是爆發式的,機會稍縱即逝,一旦錯失最佳時機將追悔莫及;全面性:網路輿情容易攻其一點,不及其餘,信息量大,容易使很多重要信息被忽略;准確性:海量信息條件下,如何准確地掌握問題核心,不為紛擾所困,是得出正確判斷的關鍵。
4、有沒有專門研究輿情監控方面的機構?
中國企業輿情監測是華聲財訊出的專門針對各個企業輿情的監控產品
5、哪所高校網路輿情研究較深入
互聯網內容領域比互聯網技術領域更新換代更快,高校的研究,從發現熱點開始回,到申報課題,再到出結答果,周期至少2年,所以在互聯網內容領域的研究,高校一般落後市場2年左右,不如大的廣告公司、新聞網站甚至是政府部門。
目前做網路輿情的有兩個流派,一派以文科為主,注重選題和話題敏感性,一般新聞專業強的學校這方面就強,比如人大、復旦;另一個流派是以理工科為主,注重技術平台、搜索演算法等工具的作用,一般說國防科工大、北郵、成電、西電等IT黃埔比較強。
如果你說的是網路輿情本身的評價和研究,人民網輿情工作室是行業老大;
如果你需要的是輿情軟體,以前的四大公司——方正、TRS、美亞和邦富。這兩年方正和TRS沒落了,美亞和邦富基本壟斷了市場。
6、什麼是網路輿情選題
網路輿情的選題主要包括事件、話題、現象、課題等。具體內容則來源於輿情監測軟體版智能抓權取、論壇熱帖排行、網站熱點新聞排行、編輯根據工作和形勢需要做出的選題。另外,輿情選題還有基本的評估體系。
針對輿情事件發生的時間與空間因素,具體關註:事件是否發生在政治、經濟、文化等中心城市,波及地域范圍是否廣泛,是否波及國內其他重要區域或引起外媒關注,發生的時間是不是接近或者處於重大節日或重要活動時期,事件延續時間的長短,事件發展所處的階段,是孕育期、爆發期,還是平息期,要爭取及時發現問題。
針對輿情事件發生後的主觀民意訴求,具體權衡:有多少人關注事件,事件討論的范圍突破了多大的地域界限,輿論關注程度如何,網民是泛泛而談,還是深度關注,在態度、認知和行動上有何具體表現,對事件當事人和責任方的態度如何,對事件有關部門的態度如何,對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如何評價,事件在民間所引發的刺激效應和對社會穩定的風險預期等。
7、新媒體時代的輿情特點有哪些
新媒體時代輿情傳播特點 新媒體時代,數字化、網路化、即時化、互動化的特徵,快速地影響和改變了社會輿論的生成模式,使輿情傳播具有鮮明的特點。
傳播主體多元化。這是一個人人都有麥克風,個個都是發言人的時代。
傳播內容海量化。在新媒體時代,互聯網海量的信息得到充分的體現,伴隨著搜索引擎技術不斷更新換代,文字、音頻、圖片、播客、微博等搜索功能的不斷創新和擴充,使公眾在海量信息中獲取所需更加快捷方便。
傳播節點碎片化。新媒體時代,任何一個網民都有可能成為信息的生產者、輿論事件的報道者。智能手機的普及,更讓大眾麥克風隨時隨地地現場直播變成現實。
傳播方式群際化。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使得海量信息和傳播渠道急劇增多,多向傳播,多點互動,移動獲得,移動表達,即時傳播,即時分享,並且呈現「點對群」「群對群」的特點。
傳播范圍廣泛化。互聯網最大的優點是天下互聯。隨著手機等移動媒體的快速發展,使得信息的傳播范圍更加廣泛。
傳播速度瞬間化。新媒體時代信息的傳播,完全擺脫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尤其在時間上,無論是文字、照片,還是音頻、視頻,只要當事人願意,輕輕一點,瞬間便上傳到網上,形成了新的信息。
傳播結果擴大化。在新媒體時代,輿情傳播的方式和路徑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
8、如何加強對網路輿情的研
如何加強對網路輿情的研究
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媒體」已不再局限於傳統意義上的「報紙、廣播、電視」了,網路媒體已成為新興的「第四媒體」。以網路為代表新媒體下一步將走向何方、最終的發展形態是什麼樣、新媒體的迅猛發展將會給我們帶來哪些沖擊、對傳統媒體和普通受眾意味著什麼等都是值得我們不斷思考的問題。從國家層面來看,網路輿情對社會影響越來越大,緊密關注網路輿情動向、不斷加強網路輿情應對能力、切實保障網路輿情安全,進而影響整個社會的輿論或行為是政府和新聞媒體必須重視和認真對待的重大課題。相應的,不斷關注網路輿情走向就是新聞工作者在還原事件,客觀報道事件並最終深化新聞的重要環節。
一、網路輿情的概念和研究現狀
(一)網路輿情的學科屬性
網路輿情的研究是社會科學的研究,是一門包含政治學、社會學、傳播學和信息學的邊緣學科。在網路輿情的研究中,政治學主要研究網路輿情與民主的發展以及與公共政策的聯系,還有網路民意與選舉的關系和直接民主的可行性;社會學主要研究網路輿情形成的社會背景、社會分層、過程、變遷、趨勢和原因,網路輿情對人格的影響,公共情緒的控制,網路輿情與公共政策、法律制定和法院裁決的關系,以及通過網路輿情預測社會運動等;傳播學主要研究網路輿論導向的策略和傳播途徑。由於網上的信息量十分巨大,僅依靠人工的方法難以應對網上海量信息的收集和處理,需要現代信息技術加強相關信息技術的研究,對網路輿情予以分析,形成一套自動化的網路輿情分析系統,及時應對網路輿情,由被動防堵化為主動梳理,從而進行控制和引導。
(二)網路輿情的概念
目前針對網路輿情的概念主要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網路輿情是由於各種事件的刺激而產生的通過互聯網傳播的人們對於該事件的所有認知、態度、情感和行為傾向的集合。
第二種說法,網路輿情是以網路為載體,以事件為核心,廣大網民情感、態度、意見、觀點的表達、傳播與互動,以及後續影響力的集合。
綜合上述兩個定義我們可以看到,無論如何定義,網路輿情總是離不開網路、事件、網民、情感、傳播互動、影響力等關鍵詞,且貫穿於整個研究活動的始終;而網路輿情是可測可控的,其四大可測要素包括認知、態度、情感、行為傾向等。
(三)我國網路輿情的研究現狀
國內從事公開網路輿情研究和監測的各類機構很多,已初步實現各領域覆蓋。比較有代表性的是:
1.人民日報社網路中心輿情監測室。國內最早從事互聯網輿情監測、研究的專業機構之一。
2.新華網的輿情在線。新華網是國內最早從事網路輿情監測分析服務的機構之一,其主要職能是為中央相關部門專供輿情報告。
3.天涯輿情。天涯社區輿情頻道是國內輿情監測行業的重要新興力量。
4.各類依託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網路輿情研究機構。這類科研機構主要包括暨南—紅麥輿情研究實驗室、天津市社科院輿情研究所、華中科技大學輿情信息研究中心等。
5.具有多年服務機構。多為商業技術服務公司,包括北京拓爾思(TRS)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北大方正智思軟體、深圳多瑞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廣州市邦富軟體有限公司等。
6.個別學者。
二、科技與網路輿情分析
對於各種網路輿論,政府和新聞媒體應能做出及時反饋,防微杜漸,甚至防患於未然。其前提是必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網路輿情予以分析,從而進行控制和引導。但互聯網信息量大,無法依靠人工的方法對網上海量信息進行收集和處理的特性決定,必須要建立一種以「應對網路輿情,由被動防堵,化為主動梳理、引導」為目的的網路輿情分析系統。此類系統的技術核心主要是:
1.輿情分析引擎。這是輿情分析系統的核心功能,主要包含傾向性分析、熱點話題(敏感話題)識別、統計報告、趨勢分析、報警系統、突發事件分析等內容。
2.數據清洗功能。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預處理,如格式轉換、數據清洗、數據統計。
3.自動信息採集功能。現有的信息採集技術主要是通過網路頁面之間的鏈接關系,從網上自動獲取頁面信息,並且隨著鏈接不斷向整個網路擴展。
需要指出的是:輿情分析系統的核心技術在於輿情分析引擎,涉及的最主要的技術包括文本分類、聚類、觀點傾向性識別、主題檢測與跟蹤、自動摘要等計算機文本信息內容識別技術。
三、網路輿情發展趨勢
互聯網日益成為熱點事件曝光的主要平台和社會輿論的主要源頭,網民在突發事件中的反應速度明顯提速。輿情表達載體多樣化,網路與手機結合日益明顯,微博成為最具「殺傷力」的媒介。與過去BBS、博客占據中國網路輿論主陣地不同,微博和微信在2010 年以來的活躍度已經超越了傳統的網路輿論載體,成為熱點事件曝光和發酵的新寵。與西方微博多談論網友日常起居不同,中國微博強烈關注時事。網友通過「跟從」鏈接而成的微博群落,相當於一個小型的時政新聞平台和論壇。由普通網民臨時客串的「公民報道者」,可在微博上對突發事件進行「現場直播」。
趨勢一,微博對於社會救助、弱勢群體維權等領域具有特殊的意義。有網友總結道,如果一則信息在微博上被跟從者過萬的知名博友轉帖,則有可能在10 分鍾之內形成全國性的輿論熱點,其信息傳播的速度和廣度上都是史無前例的。
趨勢二,觀點意識分歧加大,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中的「兩個輿論場」尖銳對峙。以互動為特色的網路社區,屬於網民自主發聲、信息反向傳播的Web2.0 形態。Web2.0 與Web1.0 之間經常形成一種隔閡和反差。在Web2.0 意見平台上,網民議政心直口快,地方政府的管理措施經常被質疑和否定。
趨勢三,網民的組織化程度提高,深度追究真相的慾望增強,網路輿論與現實空間不斷融合,輿論越來越強地作用於現實。隨著網路的發達,相當多的網民已經不再是孤立的個體,他們在網上結成各種虛擬的社群,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因為背後巨大利益的唆使,網路炒作、網路營銷和網路公關也蔚然成風。
趨勢四,「 新意見階層」和「公民報道者」在社會輿情中的地位迅猛崛起,「意見領袖」作用更加突出。「新意見階層」和「公民報道者」的核心就是「意見領袖」。網路意見領袖由最初的「隱姓埋名」,到現在越來越多地站到前台,願意公布自己的姓名,願意加V(實名認證),願意讓社會公眾認識自己,直接與有關領導和部門交流與對話,成為該利益群體的代言人,呈現「顯性化」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