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媒體環境下對新聞專業主義帶來了什麼樣的機遇和挑戰
機遇
信息源更廣更豐富,專業技能發揮的空間擴大。
互動和反饋的可統計使得專業媒體更懂受眾需要,更能滿足受眾信息需求。
眾口齊開的局面使得真相更容易顯現,這也正是新聞專業主義所追求的方向。
挑戰
信息量的暴增考驗媒體專業處理的能力。
相關技術要求對專業從業人員的業務能力要求相應提高。
受眾參與機會的增多也使得更多的非理性被帶入,進行有效的,必要的輿論引導更為重要。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2、在當前新媒體環境下, 你認為,新聞編輯遭遇哪些挑戰, 該如何突破?
應爆出一些人們感興趣的事,而不是天天爆國家的情況
3、融媒體將會對媒體行業帶來怎麼的變革?面臨哪些挑戰?
在新媒體環境下,傳媒格局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以深度融合、整體轉型為目標的媒體改革在理念思路、內容形式、業務形態、人才培養體制機制方面進行艱辛的探索和創新實踐,雖然有突破,取得一些成績,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自2018年,中宣部提出要在2020年底基本實現縣級融媒體中心全國全覆蓋的背景下,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在沒有成熟經驗可循的情況下,如何變革,又會遇見哪些挑戰,都是值得討論的問題。
目前,融媒體行業在內容生產、體制機制、行業理念等方面,正發生著一系列的變革。
其一、內容的深度開發
融媒體的發展實現了採集一體化,由一個團隊共同完成,採集的內容全方位、多角度,能夠完全滿足各類媒體的編輯需求,再由二次加工處理深度開發,形成規模聲勢,不僅可以增強內容的權威、真實、全面客觀性,同時提高傳媒業信息產品的品位和檔次,並引進新的技術,實現了傳播效果最大化。
其二,體制重構及資源整合的變革
融媒體中心整合了傳統媒體和新型媒體的人力物力資源,變各自服務為共同服務。同時,融媒體重構了管理體制與事業體制,將原來由廣電行政部門設立的廣播電視台、縣委宣傳部設立的內部報刊、縣政府設立的政府網站整合起來,設立統一法人機構——縣融媒體中心,並採取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方式。
其三,媒體行業理念、媒體手段的創新
媒體融合是我們在信息傳播過程中追求信息傳播的優化過程,它正改變著信息的採集、合成、傳播、獲取、經營管理等方面各個環節的運行方式。面對市場需要,媒體需要向融合轉型,這是媒體經營理念的創新,也是媒體方式方法手段的創新。
參考中科院系科技企業中科聞歌提出的融媒體中心建設思路,我們可以發現,媒體融合,在五個方面大有可為,即技術業務的融合;內容渠道的融合,發聲渠道的融合,媒體資源的融合,多級媒體的融通。
值得注意的是,縣級媒體建設不僅要把握好媒體融合轉型的歷史性機遇,也應注意建設過程中,面臨著的差異化服務提供、新技術影響、信息監管等方面的挑戰。
其一,融媒體面臨為用戶提供差異化的功能服務的挑戰。在充分發揮新媒體優勢的同時,也需要開拓互聯網思維化,增強用戶思維,為用戶提供具有差異性的產品與服務。
其二,融媒體要面對新技術融合的挑戰,例如:5G的來臨,除了速度的提升外,對以往任何一代通信技術都有顛覆性的影響。推動媒體深度融合,必須以先進技術為支撐,用最好、最新的技術提升采編能力,拓寬傳播領域。
其三,在融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過程和傳播者上傳的信息缺乏完善的監管,其真實度難以保證,再加上良莠不齊的信息發布、原創資訊不足、轉發較多、新聞權威性不強、信息價值不足等,都給融媒體帶來了嚴重的挑戰,個人隱私等一系列社會問題相繼出現,給社會造成負面影響,融媒體開辟了廣闊的發展前景,與此同時,也應規避因資訊質量、信息安全產生的一系列問題。
4、新媒體條件下,報道類電視新聞節目遇到了哪些主要問題
電視新聞類節目也存在越來越多的新聞資訊都可以通過網路媒著諸多的問題與不足,如對新聞價值的強體來進行傳播,由於網路等新媒體具有調不夠、電視新聞節目缺乏深度、新聞節互動性好、交互性強、不受時空限制等目缺乏個性等。
5、新媒體環境下,紀錄片的創作哪些方面發生了改變
經典新聞傳播理論對推動人類傳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指導作用,在新的傳播環境下,新聞傳播理論受到了挑戰。網路媒體的普及使傳播環境發生了裂變,一些適用於傳統媒體的理論在網路時代依然適用,但是也有不少理論不能適應新的環境,發生了新的變化。議程設置理論是傳播學效果研究的經典理論,本文探討議程設置理論在新的媒體環境下的變化。
議程設置理論概述
議程設置理論的基本思想最初來自於美國新聞工作者沃特·李普曼。早在20世紀20年代,李普曼就提出,大眾傳媒的報道活動是一種營造「擬態環境」的活動。「擬態環境」是指存在於我們頭腦中的關於世界的看法,與現實相比,這種看法總是不完整的,並且通常是不準確的。①這種「擬態環境」是由媒體設置而形成的。他認為,我們的行為是對這個「擬態環境」的反應,而並非對真實環境的反應,我們只能看見媒體所反映的現實,這成為議程設置理論的思想發端。1972年和1976年,美國傳播學者麥庫姆斯和唐納德·肖在總統競選研究中,通過定量研究證實了這一理論假說,他們的研究標志著議程設置理論的誕生,為傳播效果研究開辟了新的視野。
隨後,有眾多傳播學者對此作了進一步研究,使這一理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我國學者郭慶光在其《傳播學教程》中對議程設置理論這樣表述:大眾傳播具有一種為公眾設置「議事日程」的功能,傳媒的新聞報道和信息傳播活動以賦予各種「議題」不同程度的顯著性的方式,影響著人們對周圍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斷。②如今,在網路日益普及的背景下,麥克盧漢所預言的「地球村」時代已經到來。網路中多元的傳播方式和傳播權的泛化,使受眾的自主性和互動性大大增強,使傳統媒體中議程設置理論的基礎被打破,新的傳播模式中議程設置理論發生了改變。
新的媒體環境下議程設置理論的變化
隨著實證研究和理論探討的展開,「議程設置功能」的有關概念也不斷趨於細致化和明確化。議程設置理論到底發生了哪些變化,這是廣受關注的話題。在新的媒體環境下,議程設置理論主要在以下幾方面發生了變化或得到了修正。
受眾的地位改變,議題設置主體發生變化
傳統傳播過程中的受眾總是被動地接收媒體提供的新聞信息,無法同媒體進行平等的交流與對話,他們只能在媒體為之設置的議題中挑選和接收信息。而在新媒體時代,網路傳播釋放了受眾參與信息傳播的主動性,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需要來挑選新聞信息,或發表自己的看法。互聯網因其網路分布式傳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媒體的控制權,能實現傳者與受者的互動雙向交流,公眾和媒體成為議程設置的共同主體。
新媒體時代,議程設置主體也表現出一些新的特點:首先,議程設置主體呈現出多元化趨勢。其次,議程設置主體地位具有平等性,不同的議程設置主體間呈現互動交叉性。③這就是新聞傳播領域出現的「二重議程設置」現象,即在傳統的主流媒體的「議程設置」之外又出現了 「網民議程設置」,使原先「沉默的大多數」不僅不再沉默,而且積極參與到社會議題的討論中來。
2.公眾的自我議程設置出現,個人議題更易轉化為公共議題
在新媒體時代,公眾議題是自我形成,而不是設置形成的。公眾議題形成的過程或方式也變得很簡單,那就是「互動」,公眾在互動中選擇哪些事情或議題是重要的。網路時代公眾自我議程設置功能的實現,是對「議程設置」理論內涵的補充和延伸。如果公眾自我設置議程引發社會普遍關注,那麼這一議程就會進入傳統媒體的議程范圍,在網路傳播中,某一網民自我設置議程如果能很快引起大量網民關注,也就會很快引起傳統媒體的關注。④傳統媒體關注後又會很快轉化為公共議題。總之,個人議題更加容易轉化為公共議題,網民成為許多議題的第一設置者,經過網民的激烈討論互動以及各大媒體的轉載和重新設計,最後上升為人人皆知的熱門議題。
3.傳統媒體的議程設置功能弱化,網路媒體增強了議程設置的時效性
網路媒體改變了網民的思維方式、信息接收方式,實現了從下向上的傳播,不僅可以放大一些重要新聞的影響力,也會弱化傳統媒體的議程設置功能。有些議題可能是傳統媒體比較關注的問題,但如果網路媒體不予重視,傳統媒體議程設置的影響力就會弱化。
另一方面,網路媒體增強了議程設置的時效性。根據心理學中的「首因效應」,人們在接受外部信息時往往更相信第一次看到、聽到的情況。網路媒體的快捷性等優勢,使它可以在突發事件發生時隨時隨地發布消息。比如,在溫州動車事故等突發事件發生後,等自媒體就同步直播事件的進展,在第一時間為公眾設置議題。因此,新聞時效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媒體對公眾議程的設置能力。
4.媒體間的議程設置進一步發展
議程設置不僅存在於媒體與公眾、媒體與之間,同時,不同的媒體之間也存在著議程設置。在網路媒體出現以前,傳統媒體一直是公共議題的設置者,並且引導著公共輿論。然而,由於互聯網的低門檻、信息發布的自主性和互動性強等特點,每一位網民都可以成為議程設置者。一旦網民設置的議題被廣泛關注和討論,該議題的重要性和顯著性就會大大提升,很快傳統媒體就會將這一網路議題引用過來,進行深入討論。凡是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重大議題,都存在著傳統媒體和網路媒體積極互動的現象。比如在2012年的寧波PX事件中,由於網民對這一問題的爭議以及意見領袖在上的助力,使該議題在網路上被迅速擴散和傳播,隨後傳統媒體相繼跟進報道,最終促成了事件的解決。另一方面,一些強勢媒體的報道也會對一些小媒體的報道產生影響,比如人民日報及中央電視台側重於報道哪些方面的新聞,各省、市媒體就會以此為導向來組織相關新聞報道。
結 語
互聯網的出現對傳統媒體產生了強有力的沖擊和影響,也因此為議程設置理論研究提供了新視角。新媒體的出現也促使傳統的議程設置理論發生了變化。大眾媒體議程設置的功能沒有終結,但的確在弱化,而社會生活並未因此就失去了議程的設置,各種議題仍然在公眾中不斷地傳播著。正如麥庫姆斯所言:「不可否認,網際網路的確會帶來新聞媒介議程設置效果上的一些變化,但在目前看來,這些變化僅僅是某種程度上的變化,細節上的變化,而不是議程設置本質上的變化。」⑤
注釋:
①【美】麥庫姆斯著,郭鎮之 徐培喜譯:《議程設置:大眾媒介與輿論》,北京大學,2008年9月版,第24頁
②劉德傑:《網路傳播中的「議程設置」探析》,《新聞窗》,2009年第4期,第88頁
③徐春霞:《新媒體時代的議程設置「主體」分析》,《新聞窗》,2009年第6期,第77頁
④谷頻:《網路傳播的議程設置功能》,《軍事記者》,2004年第11期,第48頁
⑤董文娜:《網路時代議程設置理論的新變化》,《青年記者》,2010年2月下,第37頁
6、新媒體環境下新聞真實遇到的挑戰及策略
?
7、當前輿論環境下我軍開展輿論戰面臨的挑戰主要有哪些
互聯網時代,傳統主流媒體主導輿論的格局被打破,傳統媒體、政府部門等多個主體在建設網路空間中的主流輿論陣地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時也面臨諸多問題與挑戰。
一、社會轉型打破傳統利益格局,成為輿論引導復雜化的現實基礎
1、利益格局深刻調整導致利益沖突頻發、價值觀多元,凝聚社會共識難度加大。
當前,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呈現出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等特點。社會經濟結構、所有制及其利益分配製度、生產和生活方式、文化形態、價值觀念等都在相應發生或明或暗的全新變化。分化的利益格局和多元的利益群體導致利益沖突頻發,社會矛盾凸顯,民眾普遍存在的被剝奪感和不平衡的社會心態使得社會矛盾一觸即發。多樣化的社會思潮和心理心態使得主流價值觀的建構與社會共識的凝聚困難重重。
2、社會轉型過程中官員權力異化使官民沖突時有發生,政府公信力下降。
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推進和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權力異化的現象呈現出不斷擴大的趨勢,老百姓對此種現象深惡痛絕,而國家一時很難從根本上徹底杜絕此類事件的發生,長期的不滿情緒累積到一定程度就導致了心理的嚴重失衡,官民沖突時有發生並不斷擴大化。從孫志剛事件到「躲貓貓」,從「天價煙」到重慶「不雅視頻」,從郭美美炫富到「我爸是李剛」,近年來我國社會輿情熱點事件中,涉官涉腐類事件一直是輿論關注的焦點,政府公信力面臨「塔西佗陷阱」的巨大挑戰,給輿論引導帶來很大難度。
二、新媒介技術改變傳播格局和輿論生態,成為輿論引導復雜化的技術背景
1、媒體泛社會化導致主流媒體議程設置權力弱化。
新媒介技術深刻改變了社會傳播格局,傳統媒體的壟斷地位被打破,信息的發布權向草根階層轉移。從主流聲音一統天下到草根階層眾聲喧嘩,主流媒體的議程設置權力被弱化。執政黨通過掌握有限的媒介資源控制輿論場的局面已被打破,面對眾聲喧嘩的網路輿論場,如何傾聽民意、正本清源、有效溝通、凝聚共識成為網路空間中主流輿論陣地建設面臨的重要任務和使命。
2、新媒體改變輿論生成演化路徑,網路輿論場充滿變數和不可控性。
新媒體成為輿論生成和發酵的重要場域,並深刻地改變了輿論生成和演化路徑。在新媒體語境中,信息和意見的復雜程度非以往任何時候可比,一些偶然發生的「小事件」或「小事端」在新媒體語境中藉助於輿論的放大作用而被瞬間引爆,從而演繹成重大公共危機事件。2012年受到公眾關注的四川什邡事件、微笑局長事件、重慶官員不雅視頻事件等均源自網路,並在網路空間瞬間發酵。另外,擁有大量粉絲的意見領袖深刻影響著網路輿論的走向。這給主流媒體輿論引導帶來極大挑戰。
三、主流媒體的傳統思維和輿論引導技巧難以適應新媒體環境下的輿論引導形勢
1、自上而下的宣傳意識使主流輿論在立場和話語體系等方面缺乏與受眾的接近性。
傳統媒體時代,擁有傳播權的主流媒體在輿論引導方面具有絕對權威,在長期自上而下的宣傳報道中,形成了特定的報道方式和話語體系。在網路空間中的主流輿論建設過程中,雖然在努力改變,但還是存在不少問題。在當前的傳播格局和多元化的輿論生態下,輿論引導效力並不來自權力,而是必須通過和其他媒介的自由競爭來實現影響力,面對這種局面,主流媒體的報道方式和話語體系缺乏接近性,不能很好地「接地氣」,很難使輿論引導真正入耳入腦入心。
2
、「內容為王」的意識使主流輿論陣地的渠道建設較為有限,用戶體驗、市場推廣、品牌建設等方面的競爭力不足使主流輿論的到達率、影響力受到限制。
互聯網時代,內容、渠道和品牌是新媒體發展的三個重要維度。作為內容生產者,傳統媒體及其網站的專長在於新聞內容,並且有傳統媒體的品牌優勢,但在渠道建設方面還存在欠缺,而渠道是實現傳播力和影響力的重要一環,渠道建設不足嚴重影響著傳統媒體網站及其新媒體形態的輿論引導能力。藉助即時通訊、社交平台、郵箱服務,一些商業網站憑借良好的用戶體驗和強有力的市場推廣而網羅了龐大的用戶群,在渠道建設方面佔得先機,基於龐大的用戶基礎,在信息傳播方面具有傳統媒體網站不可比擬的優勢。如何加強渠道建設、提升用戶體驗、做好品牌推廣是建設好網路空間中的主流輿論陣地面臨的一大挑戰。
3、傳統媒體缺乏危機意識,進軍新媒體的動力不足。
大多數傳統媒體已經意識到進軍新媒體的必要性,但危機感不足。是否進軍新媒體對傳統媒體來說尚未達到生死攸關的程度;從投入產出比來看,在新媒體方面的投入還沒有收到顯著的效果,前景並不十分明朗;另外,缺乏激勵機制也是主流媒體積極性不高的重要原因。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傳統媒體在進軍新媒體方面持觀望態度;已經開發的新媒體平台,由於缺乏危機意識,往往不能充分利用新媒體平台和終端的特性進行創造性使用。這些都直接影響著網路輿論引導的成效。
8、人民日報在新媒體面臨的挑戰
人民日報是一家權威刊物,他的觀點和評價都是客觀公正的,是傳統媒體的領軍企業,面對新媒體,人民日報有屬於自己的應對措施,比如,電子版閱讀,而且,人民日報廣泛而強大的閱讀群體足夠支持他面對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