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媒體是怎樣應用於報紙行業的
20世紀已經過去,21世紀的中國將全面進入市場經濟時代。與之相關,中國報業將進一步實行市場化運作,更多的市場因素必然使報紙表現出更多更新的東西。伴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信息的進一步全球化與網路化,新的傳播技術與傳播手段的飛速發展,以及在新技術基礎上的新媒體的出現等等,中國報紙勢必發生更為顯著的變化。
在可以預期的未來,中國報紙將會呈現出以下的發展態勢:
一、在更為激烈的媒體競爭中,報紙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21世紀,隨著中國的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發展與完善,單一行政控制媒體的局面進一步被打破,報紙等新聞媒體的運作將進一步市場化。市場因素將進一步打破中國報紙固有的「長幼有序,各安其位」的局面,傳統大報的「霸主」地位被進一步削弱乃至消除,新型報紙進一步得到擴張,中國報業勢必進入群雄並起的「戰國時代」。
隨著對報紙的財政撥款的取消等,報紙受惠於傳統體制而保持其優勢和地位的可能性將不存在,讀者數量的多少、發行量的高低必然成為報紙獲得廣告等經濟支持從而發展壯大的關鍵因素。為了爭奪讀者,提高發行量,報紙與報紙之間,報紙與雜志之間,報紙與廣播電視之間以及報紙與新興媒體——網路傳媒之間的競爭將更為激烈。這種競爭是包括傳播內容、傳播模式、傳播手段以及媒體的技術、人才、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全方位競爭。在這種競爭中,報紙與其他媒體相比固然有自身的優勢,但劣勢亦將日益明顯地暴露出來,這就更需要報紙善於揚長避短,取長補短,奮發圖強,這樣才能在競爭中經受考驗,並獲得新的發展。如果仍然依賴於政策、體制的關照,故步自封,靠吃「老本」而不思進取,就有可能面臨被淘汰的局面。
同時,隨著傳播技術的高速發展和信息膨脹的進一步加劇,各類媒體獲取信息的渠道將大量增加,網路媒體對報紙等傳統媒體的沖擊將會日趨強烈。面對信息共享與網路媒體的挑戰,報紙的生存環境將更加嚴峻。
二、在更為有序的媒體競爭中,報紙將贏得順利發展
隨著市場體制的完善與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信息將越來越趨向於共享,新聞資源必然會進一步開放,而不再被壟斷;同時,媒體之間原有的等級區分將會趨於淡化乃至消除,報紙與報紙、報紙與其他媒體在競爭中都處於相同的地位。這種資訊共享與公平競爭的環境將有利於避免少數報紙因其特殊地位不思進取仍能處於優勢地位,而另一些報紙為競爭而不擇手段以至產生諸如有償新聞、媚俗傾向等種種弊端。
在完善有序的市場條件下,報紙的特點會進一步凸現出來。在競爭中,各類報紙必須明確自己的定位,突出自己的特點,分清自己的職責,占據屬於自己的市場。在凸現自身特色的過程中,報紙會更加敏銳地觀察研究其他媒體的特點與優勢,而這種差異性正是報紙之間、報紙與其他媒體之間相互合作的前提。競爭將會促進媒體之間尋求新的合作,報紙的地位由此也將得以穩固。
成熟的市場經濟講求公平與規范,反對不正當競爭。市場經濟也是法制經濟,法制和法規的健全,將更能保證報紙的權益和自由,同時又能防止報紙以及其他媒體進行不正當競爭。這樣,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有序競爭中,報紙就可以在法制化的軌道上健康發展。
三、報紙的發展進一步走向集中化與集團化
組建報業集團,目前已成為新聞界的熱門話題之一。在市場競爭中,有越來越多的報紙已經認識到了調整結構,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以迎接挑戰,是報紙生存發展的必由之路。21世紀,媒體市場競爭更為激烈,單一報紙將更難在競爭中取得生存發展的有利地位,一些報紙被淘汰出局勢在必然,將會出現報紙總數下降的趨勢,報業集團會進一步發展起來。
中國目前的報業集團是「以報為本、依託集團、優勢互補、多元發展」,是以主報為中心,再向相關行業輻射的格局,還沒有組建成跨行業跨地區的集團。報業集團的發展趨勢,應該不是單一報紙的集合體,而應該是擁有包括報紙、雜志、通訊社、廣播、電視等在內的綜合化媒體托拉斯,以「聯合艦隊」的形式抵禦市場競爭的大風大浪。
突破單一的報業集團的界限,將會是21世紀中國報業集團的發展方向,這可以促使新聞資源的配置更為合理,促進媒體多種功能的綜合開發和新的傳播技術的廣泛應用,這種發展也符合集團追求效益最大化的需要。
四、報紙市場高度細分化
21世紀,隨著媒體競爭的日趨激烈,中國報紙在關注廣大讀者普遍需求的同時,將更加重視不同讀者的需求和讀者的不同需求,同時,隨著各種新的傳播手段和傳播技術的廣泛運用,讀者各類需求的滿足又將成為可能。與這種趨勢相對應的就是報紙市場的高度細分化。雖然報紙的集中化和集團化會成為大勢所趨,但在21世紀仍將有相當數量的報紙佔有各自的市場空間,每家報紙都要致力於找准自己生存的「空檔」,爭奪屬於自己的市場份額。比如,一些地方性報紙將以精美的印刷與獨有的本地新聞等方式來最大限度地贏得當地的讀者,大報則將以更大的信息量與更新的傳播手段等方式來與其他媒體競爭,以其權威性等來擁有更多的讀者和更大的市場。
報紙市場的高度細分化,迫使各家報紙必須更加認真地研究市場的需要以及讀者的特點、興趣與愛好,以確定讀者的范圍、報道內容的選擇、傳播的方式、印刷的時間乃至廣告的徵集等一系列問題,從而在激烈競爭中准確地把握自己的定位,恰當地選擇自己的生存空間。
五、報紙功能進一步走向實用性與多元化
隨著中國報紙更為全面地進入市場化運作,「眼睛向下」、關注讀者需求的「讀者本位觀」必然會成為所有報紙的基本視點,讀者的權利和需要將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和滿足。報紙的報道選題將更加集中於百姓話題,即觀照人們日常所關心的各種現實問題:報道的角度將更加貼近百姓視角,即用人們所熟悉的思路和語言去展現;報道形式將更加簡潔明快;報道內容將更加「泛化」和「細化」,將注重刊登與新聞報道相關的為讀者所關注的更多的信息,將更多地觀照人們個性化生活方方面面的需要。
隨著讀者本位觀念在報紙運作中心地位的確立與報業市場競爭的進一步加劇,各家報紙必然會最大限度地開發報紙的多種功能,報紙功能將進一步走向多元化,其輿論導向、傳承文化、傳播信息、普及教育、參與服務、提供娛樂等多方面功能會得到全面的復合性開發,從而更為全面地為人們工作、生活中的各種需求服務。這種開發又使報紙進一步由「新聞紙」向「實用紙」轉化,刊登更多的實用性的東西,從而使讀者能夠從報紙上獲得更多、更切實的新知識和新信息,為讀者認識客觀世界、處理主客觀世界關系的選擇和判斷提供更為有效的服務。
六、報紙的內容與形式更具開放性,更加國際化
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進一步發展與深化、全球信息共享趨勢的強化,以及新聞采編人員開放意識和世界觀念的更一步加強,21世紀,中國報紙的內容與形式必然會更加具有開放性,報紙發布的新聞信息將會逐步與國際潮流相適應。
——新聞題材的選擇范圍進一步擴大。在世界范圍內選擇報道題材,關注全球讀者普遍關心的重大新聞事件,必然成為中國更多報紙著力追求的重要目標之一。
——報紙報道新聞更多地會從全球的視野來觀照整個人類。
——報道方式進一步擺脫過去那種居高臨下、單向灌輸模式,而立足於與世界范圍的廣大讀者進行真誠實在的溝通和交流,在報道上更加註重信息反饋,更加註重服務性。
——報紙新聞采寫的禁忌與限制進一步減少,采寫的環境更趨開放寬松,使報紙新聞的時效性、時代性、開放性等進一步增強。
——報紙的製作與語言文字形式進一步得到改進,在內容與形式上注意為世界范圍的廣大讀者所喜聞樂見,等等。
報紙信息開放性和國際化趨勢的加強,必然使中國報紙的新聞報道更多地被各國媒體採納和接收,中國報紙就能更多地沖破地區以至國家的界限,更多地參與國際性的新聞交流,進而成為世界性的報紙。
七、傳播技術、傳播手段的多樣化與高科技化
中國報紙在爭奪受眾市場的激烈競爭中,已充分意識到了取長補短,不斷完善和發展自己的重要。在發揮自己固有的一些優勢和長處的同時,很多報紙已經比較充分地借鑒、兼容了其他媒體的優勢。如借鑒電視圖像的優勢,採用彩色套印技術,並對某些事件的報道採用連續圖片、系列圖片的報道方式,增強了報紙新聞報道的直觀性;借鑒雜志的優勢,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雜志化」傾向:電腦已成為采編人員寫作、編輯的重要工具;報紙上網、記者上網已成為熱潮,等等。
21世紀,隨著新的傳播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與應用,建立在新傳播技術基礎上的新媒體所帶來的沖擊更加強烈,中國報紙的傳播手段、傳播技術的多樣化與高科技化必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
報紙更全面地推出電子版,把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的最新成果更廣泛地應用於報紙新聞的採集、傳遞、存儲、查找、編輯、出版等各個環節;以電子報紙彌補紙介報紙的不足,電子報紙不再是紙介報紙的另一種形式,紙介報紙版面上容納不下的大量信息由電子版來承載。
報紙將更加全面地依賴互聯網,報紙的采編人員更多地把互聯網作為自己採集信息、檢索信息、考證資料、編輯新聞的重要手段。
運用最新的信息傳送和接收設備,報紙記者也可以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對新聞事件作同步的現場報道,對報紙來說,「新聞」的概念也會從「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變為「正在發生的事實報道」,從而能大大提高報紙新聞報道的時效性與競爭力。
八、報紙從業人員的高素質化與專業化
時代的發展、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高新傳播技術的廣泛使用,必然會對21世紀的報紙從業人員的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過去那種僅靠一支筆、一個筆記本就能打天下的報紙記者必然會成為時代的落伍者。層出不窮的新技術和新問題,要求報業人員更善於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更具有創造力和競爭力,能熟練使用計算機並能跟上計算機發展的步伐,能熟練掌握數字媒介技術,能更多地懂得關於經濟、商業、市場、法律、科技等方面的知識,等等。總之,新世紀的中國報紙需要的是高素質、復合型的人才。
隨著媒介競爭的激烈和報道的專題化,報紙工作的分工會進一步細化和專門化,報業人員會越來越趨向專門化和專業化。這種趨向至少會表現在以下方面:
其一,報紙工作的分工進一步細化與精確化,報紙的編輯與記者的分工更加明確。對編輯工作來說,前期的選題策劃、報道組織、資料收集,後期的圖文搭配、標題改寫、編輯製作等,都會有專人各負其責,這就會促使報紙編輯隊伍的擴大和強化。
其二,報紙采編人員不僅要具備新聞工作的基本素質,是通才雜家,而且,報紙市場的細分化和報紙工作的專業化更要求報紙工作人員是某一領域的專門人才以至是某一方面的專家。
其三,各種報紙根據自己的媒介定位和報道特點,對自己的采編人員實施專門化、專業化訓練和培養的工作將進一步加強,並形成規模和潮流。
……
其實正規的有資質的報紙出版單位肯定有做過相應的市場調查分析不妨去他們的門戶網站看看,在專門提供資質信息的「資質通見」網站上有他們的網址。
2、新媒體和傳統媒體及自媒體的區別
說說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影響。
①新媒體(網路媒體)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中國網民到2010年,預計絕對數字將達到全球第一(當然相對數字還是小)。
②網路媒體與傳統媒體相互存在的關系。近年來,受網路沖擊最大的是電視。當然,電視的娛樂功能,服務功能不全受網路影響。我這兒有5月10日美國一家公司的調查:2000人中,23%的人少看電視了,20%少看雜志了,9%少聽廣播了,11%少看報紙了。電視觀眾的減少量最多。但是,我認為任何媒體是相互不可替代的,「網路媒體會替代傳統媒體」的說法是不成立的。報紙、廣播、電視,三者能和平共處,現在也會是這樣。以前電視剛出現後,有人預言它會替代廣播,事實是和平共處。各種媒體有它的優勢,有它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報紙不要任何電子設備就能閱讀;廣播,可以邊干其他事邊接收。受眾在選擇媒體上不存在排他性、應有多種選擇。以後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新媒體還可以刺激傳統媒體的發展,相互融合,出現網路廣播、網上視頻等。
一個新媒體要超越一個傳統媒體,成為一個時代最具影響力的媒體,至少要經過一代人。2250萬,這是中國的網民數。這樣一個相對比例很小的數字,完全能說明:今天在中國,互聯網對傳統媒體遠不足以構成沖擊。
說說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之間的差異:
①市場的差異。傳統媒體目前是國家壟斷性的,要有「准運證」。壟斷帶有保護性,能賺錢,能帶來高利潤。而互聯網卻是沒有壟斷保護的,互聯網一產生,它就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
②受眾的區別。傳統媒體是「主導受眾型」,而網路媒體是「受眾主導型」的。在網路媒體那裡,受眾有更大的選擇權。
③管理的不同。傳統媒體發展至今已經有非常清晰的管理機制和結構。編輯至上,輕視市場。而網路媒體的管理機制相對模糊。網站的老大是總經理而不是總編。對技術的重視也有區別。在網站決策層中技術人員的份量重,而傳統媒體則不然。
④內容的不同。傳統媒體分級管理,網路媒體的編輯職權相對大於傳統媒體的編輯。記者—編輯—總編輯,這樣一種「三審制」,沒辦法在網站上實行。總編把關的模式很難在網站實現,一天滾動發2000條新聞,你總編輯一個人哪裡看得過來。所以網站編輯的職權大,也要求他有更強的把關意識。
⑤時效的不同。傳統媒體有明確的發布時效、時段。定時定量。這種傳播時效,決定了受眾的關注也有了時段性:每天有一次性的關注。而網路媒體24小時在滾動,每天必須N次關注,才不會漏掉重要新聞。滾動新聞這種形式,對於習慣了每天一次性關注的受眾來說,很可能會漏掉重要新聞。
⑥版面不同。報紙有版面的規律,報紙版面的輕重、主次,標題的處理、版面區域的安排,在網站上不存在。網路媒體是以時間流分配信息的。沒有平面布局的概念。網路媒體還沒有形成像報紙一樣成熟的版面語言。
⑦寫作的不同。網路新聞文稿關注的是速度快,文章要短。一弄就幾千字的新聞稿,在網上是行不通的。網路標題的製作是大白話,直接了當,突出重點。什麼標題的對仗、平仄、工整、文乎,做得再好也沒人看的。
⑧采訪。網路媒體基本是編輯為主,少量的采訪新聞,少量的原創。而傳統媒體是以自采為主。一個特派記者,花多少多少費用寫回來的稿子,如果到網上一發,全給人抄走了。
3、誰能告訴我一下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區別和聯系
說說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影響。
①新媒體(網路媒體)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中國網民到2010年,預計絕對數字將達到全球第一(當然相對數字還是小)。
②網路媒體與傳統媒體相互存在的關系。近年來,受網路沖擊最大的是電視。當然,電視的娛樂功能,服務功能不全受網路影響。我這兒有5月10日美國一家公司的調查:2000人中,23%的人少看電視了,20%少看雜志了,9%少聽廣播了,11%少看報紙了。電視觀眾的減少量最多。但是,我認為任何媒體是相互不可替代的,「網路媒體會替代傳統媒體」的說法是不成立的。報紙、廣播、電視,三者能和平共處,現在也會是這樣。以前電視剛出現後,有人預言它會替代廣播,事實是和平共處。各種媒體有它的優勢,有它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報紙不要任何電子設備就能閱讀;廣播,可以邊干其他事邊接收。受眾在選擇媒體上不存在排他性、應有多種選擇。以後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新媒體還可以刺激傳統媒體的發展,相互融合,出現網路廣播、網上視頻等。
一個新媒體要超越一個傳統媒體,成為一個時代最具影響力的媒體,至少要經過一代人。2250萬,這是中國的網民數。這樣一個相對比例很小的數字,完全能說明:今天在中國,互聯網對傳統媒體遠不足以構成沖擊。
說說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之間的差異:
①市場的差異。傳統媒體目前是國家壟斷性的,要有「准運證」。壟斷帶有保護性,能賺錢,能帶來高利潤。而互聯網卻是沒有壟斷保護的,互聯網一產生,它就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
②受眾的區別。傳統媒體是「主導受眾型」,而網路媒體是「受眾主導型」的。在網路媒體那裡,受眾有更大的選擇權。
③管理的不同。傳統媒體發展至今已經有非常清晰的管理機制和結構。編輯至上,輕視市場。而網路媒體的管理機制相對模糊。網站的老大是總經理而不是總編。對技術的重視也有區別。在網站決策層中技術人員的份量重,而傳統媒體則不然。
④內容的不同。傳統媒體分級管理,網路媒體的編輯職權相對大於傳統媒體的編輯。記者—編輯—總編輯,這樣一種「三審制」,沒辦法在網站上實行。總編把關的模式很難在網站實現,一天滾動發2000條新聞,你總編輯一個人哪裡看得過來。所以網站編輯的職權大,也要求他有更強的把關意識。
⑤時效的不同。傳統媒體有明確的發布時效、時段。定時定量。這種傳播時效,決定了受眾的關注也有了時段性:每天有一次性的關注。而網路媒體24小時在滾動,每天必須N次關注,才不會漏掉重要新聞。滾動新聞這種形式,對於習慣了每天一次性關注的受眾來說,很可能會漏掉重要新聞。
⑥版面不同。報紙有版面的規律,報紙版面的輕重、主次,標題的處理、版面區域的安排,在網站上不存在。網路媒體是以時間流分配信息的。沒有平面布局的概念。網路媒體還沒有形成像報紙一樣成熟的版面語言。
⑦寫作的不同。網路新聞文稿關注的是速度快,文章要短。一弄就幾千字的新聞稿,在網上是行不通的。網路標題的製作是大白話,直接了當,突出重點。什麼標題的對仗、平仄、工整、文乎,做得再好也沒人看的。
⑧采訪。網路媒體基本是編輯為主,少量的采訪新聞,少量的原創。而傳統媒體是以自采為主。一個特派記者,花多少多少費用寫回來的稿子,如果到網上一發,全給人抄走了。
4、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區別是什麼?
傳統媒體是通過某種機械裝置定期向社會公眾發布信息或提供教育娛樂平台的媒體,比如報紙、廣播、電視、雜志以及自媒體以外的網路等意義上的媒體。
傳統媒體有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但優勢是能夠發揮傳統媒體的特長且有強大的人力物力資源。
新媒體是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移動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有線網路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的傳播形態和媒體形態。
新媒體的優勢是信息量大、內容豐富,傳播與更新速度快,成本低,互動性強並且搜索便捷。
5、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會建立什麼關系
說說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影響。
①新媒體(網路媒體)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中國網民到2010年,預計絕對數字將達到全球第一(當然相對數字還是小)。
②網路媒體與傳統媒體相互存在的關系。近年來,受網路沖擊最大的是電視。當然,電視的娛樂功能,服務功能不全受網路影響。我這兒有5月10日美國一家公司的調查:2000人中,23%的人少看電視了,20%少看雜志了,9%少聽廣播了,11%少看報紙了。電視觀眾的減少量最多。但是,我認為任何媒體是相互不可替代的,「網路媒體會替代傳統媒體」的說法是不成立的。報紙、廣播、電視,三者能和平共處,現在也會是這樣。以前電視剛出現後,有人預言它會替代廣播,事實是和平共處。各種媒體有它的優勢,有它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報紙不要任何電子設備就能閱讀;廣播,可以邊干其他事邊接收。受眾在選擇媒體上不存在排他性、應有多種選擇。以後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新媒體還可以刺激傳統媒體的發展,相互融合,出現網路廣播、網上視頻等。
一個新媒體要超越一個傳統媒體,成為一個時代最具影響力的媒體,至少要經過一代人。2250萬,這是中國的網民數。這樣一個相對比例很小的數字,完全能說明:今天在中國,互聯網對傳統媒體遠不足以構成沖擊。
說說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之間的差異:
①市場的差異。傳統媒體目前是國家壟斷性的,要有「准運證」。壟斷帶有保護性,能賺錢,能帶來高利潤。而互聯網卻是沒有壟斷保護的,互聯網一產生,它就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
②受眾的區別。傳統媒體是「主導受眾型」,而網路媒體是「受眾主導型」的。在網路媒體那裡,受眾有更大的選擇權。
③管理的不同。傳統媒體發展至今已經有非常清晰的管理機制和結構。編輯至上,輕視市場。而網路媒體的管理機制相對模糊。網站的老大是總經理而不是總編。對技術的重視也有區別。在網站決策層中技術人員的份量重,而傳統媒體則不然。
④內容的不同。傳統媒體分級管理,網路媒體的編輯職權相對大於傳統媒體的編輯。記者—編輯—總編輯,這樣一種「三審制」,沒辦法在網站上實行。總編把關的模式很難在網站實現,一天滾動發2000條新聞,你總編輯一個人哪裡看得過來。所以網站編輯的職權大,也要求他有更強的把關意識。
⑤時效的不同。傳統媒體有明確的發布時效、時段。定時定量。這種傳播時效,決定了受眾的關注也有了時段性:每天有一次性的關注。而網路媒體24小時在滾動,每天必須N次關注,才不會漏掉重要新聞。滾動新聞這種形式,對於習慣了每天一次性關注的受眾來說,很可能會漏掉重要新聞。
⑥版面不同。報紙有版面的規律,報紙版面的輕重、主次,標題的處理、版面區域的安排,在網站上不存在。網路媒體是以時間流分配信息的。沒有平面布局的概念。網路媒體還沒有形成像報紙一樣成熟的版面語言。
⑦寫作的不同。網路新聞文稿關注的是速度快,文章要短。一弄就幾千字的新聞稿,在網上是行不通的。網路標題的製作是大白話,直接了當,突出重點。什麼標題的對仗、平仄、工整、文乎,做得再好也沒人看的。
⑧采訪。網路媒體基本是編輯為主,少量的采訪新聞,少量的原創。而傳統媒體是以自采為主。一個特派記者,花多少多少費用寫回來的稿子,如果到網上一發,全給人抄走了。
6、深媒體與報紙、雜志媒體有什麼區別?
讓我看到這個問題,你真是幸運了,哈。與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相比,「深媒體」更具有差異性。 首先,深媒體以圖書為傳播載體,內容上進行前期的傳播策劃,是專業定製出版,深度更勝於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媒體是對宣傳對象的各個角度進行深度解讀,內容更加詳細和完整,由於版面和時間等因素,這一點上其他媒體難以企及。 其次,深媒體傳播的內容是具有選擇性的,通常選取的是和宣傳對象緊密相關題材,內容選取上比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內容選擇的多元性更高端,更加註重圖書傳播文化對讀者的深刻影響。 還有,圖書這種特殊的商品選取為深媒體的傳播載體,與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相比,它傳播的內容功能更加權威,而且成本低,讀者接觸時間更長,所以,它的傳播效率會更高,傳播影響力更加長久。 而近年來,傳統圖書市場發展相對低迷,陸續出現的圖書盈利模式開發也不斷涌現,先期針對企業的定製出版、書簽廣告、以及圖書插頁廣告,都是對於圖書這一文化載體的有效開發,但是,從這幾種形式和效果來看,在一定時間和范圍上算是一種突破,但從整體的發展現狀、方向和思路上,充滿了局限和障礙,同時,給圖書市場和讀者也帶來了相應的問題,由此,針對圖書的開發,不是單純的做做整形手術就可以改變命運的,而深媒體,是從本質上進行的一場革命性「變性」手術,全面有效的一種包裝和製作,似克隆?似變性?是,又都不是,是一種潛能的開發,是一種模式開發,是一種利用圖書、發展圖書、開發圖書的有效形式,用深媒體這一空前的概念,為品牌宣傳之路開創新的模式,也為圖書市場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另一方面,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基本上是負責客戶信息的傳達,屬於傳播流程的中間環節,傳播渠道單一,受眾覆蓋面受限,而深媒體第一個環節就已經有定製策劃的傳播性質,一直到製作、渠道傳播和建設到最後的整合營銷推廣都是一套完整的體系,所以傳播目的性強,主動性明顯,傳播更有序,效果更突出 這個答案還滿意么
7、如何區分自媒體和新媒體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簡訊、網路、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相對於報紙、廣播、電視、雜志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較之於傳統媒體,新媒體自然有它自己的特點。新媒體並非新興或者新型的媒體的統稱,新媒體應該有其相對准確的概念。新型的媒體或者新興的媒體都是交互網路電視。
新媒體
新媒體,是比較狹義的概念,而且這種概念不能滿足新媒體發展的需求,更不利於行業的交流溝通。故而,歌風傳媒經過對媒體的研究、大量市場數據分析,以及縱觀業內對新媒體認識看法,結合消費者的觀點,總結出新媒體相對准確的定義。此定義,在一定調研基礎上得出,非強加概念,希望供業內人士交流,等待市場的考驗。同時聲明此概念並非一刀切式的界定,希望這個概念能促進行業深層次交流同時帶動行業新發展,此概念也隨著這個行業的發展變化而發展進步。
自媒體
自媒體指為個體提供信息生產、積累、共享、傳播內容兼具私密性和公開性的信息傳播方式。 在自媒體時代,各種不同的聲音來自四面八方,「主流媒體」的聲音逐漸變弱,人們不再接受被一個「統一的聲音」告知對或錯,每一個人都在從獨立獲得的資訊中,對事物做出判斷。 自媒體有別於由專業媒體機構主導的信息傳播,它是由普通大眾主導的信息傳播活動,由傳統的「點到面」的傳播,轉化為「點到點」的一種對等的傳播概念。
發展狀況
互聯網和移動增值作為新媒體最重要的兩個領域,在2007年得到了快速發展。2007年互聯網市場規模超過400億元,並保持超過40%的年均增長速度,各新媒體節細分市場如網路游戲、B2B、網路教育、搜索引擎是當前盈利的主流,佔59%的市場比例。
2007年移動增值市場規模達到733億元,同比增長23%。2006年移動互聯網規模不到70億元,2007年達到111億元,同比增長超過70%,市場格局也發生變化,騰訊、三訊門戶和空中網佔領先地位。
此外,在發展迅速的新媒體市場中,還有一類戶外電子屏廣告市場,2007年這塊市場規模達到41.8億元,同比增長91%。
2007年,新媒體產業快速發展,廣闊的市場與日漸凸顯的影響力,吸引資本大規模流入,營銷價值加強,國際化競爭加劇,整體產業向縱深挺進。
區別
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報紙、雜志、廣播、電視。 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簡訊、移動電視、網路、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 自媒體是隨著新媒體的發展而產生的。自媒體包括但不限於個人微博、個人日誌、個人主頁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託管平台是美國的Facebook和twitter,中國的Qzone和Weibo。 首先,自媒體繼承了新媒體的傳播特點。同樣依賴網路Web2.0的支持,自媒體幾乎完成了新媒體能完成的所有任務。(web2.0則更注重用戶的交互作用,用戶既是網站內容的瀏覽者,也是網站內容的製造者。) 其次,自媒體獨自發揚了自有的特點。自媒體擁有了更大的話語空間與自主權,使用者可以自由的構建自己的社交網路等。自媒體成為了草根平民大眾張揚個性、表現自我的最佳場所。所以從中文的字面意思來講,自媒體的"自"還可以理解成"自由度"較之過去的"新媒體"有了明顯的改善。
自媒體指為個體提供信息生產、積累、共享、傳播內容兼具私密性和公開性的信息傳播方式。 在自媒體時代,各種不同的聲音來自四面八方,「主流媒體」的聲音逐漸變弱,人們不再接受被一個「統一的聲音」告知對或錯,每一個人都在從獨立獲得的資訊中。
聲明:本站部分新聞及文章轉載自互聯網,供讀者交流和學習,若有涉及作者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以 便更正、刪除或按規定辦理。感謝所有提供資訊的網站,歡迎各類媒體與我們進行文章共享合作。
8、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區別
(1)市場的差異
傳統媒體目前是國家壟斷性的,而互聯網卻是沒有壟斷保護的,互聯網一產生,它就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
(2)受眾的差異
傳統媒體是「主導受眾型」,而網路媒體是「受眾主導型」的。在網路媒體里,受眾有更大的選擇權。
(3)寫作的差異
網路新聞文稿關注的是速度快,文章要短。網路標題的製作是大白話,直接了當,突出重點。
(4)內容的差異
傳統媒體分級管理,網路媒體的編輯職權相對大於傳統媒體的編輯。網站編輯的職權大,也要求他有更強的把關意識。
(5)版面差異
報紙有版面的規律,報紙版面的輕重、主次,標題的處理、版面區域的安排。網路媒體是以時間流分配信息的。沒有平面布局的概念。網路媒體還沒有形成像報紙一樣成熟的版面語言。
(6)采訪的差異
網路媒體基本是編輯為主,少量的采訪新聞,少量的原創。而傳統媒體是以自采為主。
(8)報紙和新媒體的關系擴展資料:新媒體的特徵
1、價值
就媒體本身意義而言,媒體是具備價值的信息載體。載體具備一定的受眾,具備信息傳遞的時間,具備傳遞條件,以及具備傳遞受眾的心理反應的空間條件。這些綜合形成媒體的基本價值。這個載體本身具備其價值,加之所傳遞信息本身的價值,共同完成媒體存在的價值。這個也就是媒體存在價值。即便理念上新形式上新科技進步也具備一定受眾,但是媒體成本遠高於受眾所帶來的商業效益,亦不能形成媒體的有效價值。
2、原創性
新媒體之所以稱之為新,就新在這里。應該具備基本的原創性。這里的原創性,區別於一般意義上個人或個別團體單獨的原創性,應該一段特定的時間內時代所賦予的新的內容的創造,一種區別於前面時代所具備的內容上形式上理念上的更革新的一種創新。更具備廣泛意義的創新。
比如,分眾傳媒就是一種新媒體,具備原創性,它之所以可以稱為原創是因為它把原有的媒體形式嫁接到特定的空間上,形式上是嫁接,理念上卻是原創。但是那時的聚眾或者當下更多家類似媒體,都是新媒體典範,他們或者是不謀而合或者是復制,這個原創是這個特定的時間內時代的原創,仍可稱其為具備原創性的一面。而這個原創是理念上創新的典範。
3、效應
效應是在一定環境下,因素和結果而形成的一種因果現象。新媒體必須具備形成特定效應的特性。或者說新媒體必須具備形成一種更新的效應的特性。新媒體必須具備影響特定時間內特定區內的人的視覺或聽覺反映的因素,從而導致產生相應的結果。
網路在90年代中期接入我國,屬於一種新型的信息載體,而且形成了巨大的效應,在特定區域特定時間內幾乎改變了人的生活方式。這種效應必然產生特定的結果。由於這個效應的變化發展,不排除新媒體可以發展成為主流媒體的可能,也就是新媒體在一定的時機也可以脫離新媒體概念限制。所有的概念都是隨著發展而變化。
9、報紙與新媒體的利與弊作文
報紙最早出現在中國唐朝,有著悠久的歷史與豐富的文化底蘊,是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同時也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能夠對社會輿論起到導向作用,促進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如今伴隨著新媒體趨勢的不斷加強,作為傳統媒體「老大哥」的報紙的生存環境遭到威脅,發展模式受到沖擊,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這不得不引起業界人士的深思並急需對其進行改革和發展。
1 新媒體時代傳統報紙的生存狀況
我國報紙種類豐富多樣,其引導著主流價值觀的走向,被國家、社會和老百姓寄予厚望。但如今媒體行業百家爭鳴,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很多報紙企業在激烈市場競爭中優勝略汰所剩不多,生存狀況不容樂觀。另一方面,與手機、網路等新媒體相比,報紙的讀者與購買者逐漸減少,在社會中的影響力大不如前。
1.1 傳統報紙的內容優勢日趨消失
目前,我國報紙的發行數量每況日下,加之報紙的傳播和受眾具有明顯的排他性,對內容有相對的控制,以及報紙本身徵稿、排版、印刷、發行等流程導致了更新速度慢、信息數量少、傳播范圍局限等問題。然而相對報紙而言的網路等新媒體的出現,則可以對海量信息迅速過濾和篩選,及時發布熱點問題並進行互動,獲得了大量受眾的青睞。
1.2 傳統報紙的受眾人群逐漸流失
據第五屆中國報刊廣告大會研究數據表明,進入到21世紀,報紙讀者群體數量逐年下降,且讀者平均年齡高於35歲,這表明年輕人逐漸遠離了報紙。由於老年人對互聯網等新媒體的接受能力有限,所以傳統的報紙仍是他們認識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但是根據在普通高校調查發現,80%的大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互聯網。而且隨著人們閱讀習慣的逐漸改變,對信息要求更加迅速、及時、便捷、個性以及全面,這恰恰符合了新媒體的特點。其形式的多樣性也吸引了更多的受眾,除了文字、圖片這兩種傳統的形式外,還有視頻、超鏈接,甚至還可以讓用戶直播對話,這些高新通訊技術不僅受到受眾的喜愛,滿足其好奇心,還可使得信息更加真實具有可信力、影響力。總之,新媒體的種種優勢無一不在瓜分報紙這一傳統媒體的受眾人群。
1.3 傳統報紙的利潤收入遭到分割
由於經過市場化改革,報紙脫離體制依託,其利潤收入主要來自廣告商的投資。但是隨著報紙讀者越來越少,影響力和普及率也越來越低,廣告商的投資也逐漸減少,反之對新興媒體加大了投資力度,就連房地產、機動車這兩大傳統報紙廣告的「老東家」的投放額也相應有所縮減。隨著互聯網的推廣普及,廣告商更青睞於對新興媒體的投資,將廣告放在手機、公交站牌、車載電視等新型的媒體之上,尤其是作為人手一部的手機,其便捷性、普及性、成本低、形式多樣等優勢使得手機廣告版面被大量商家搶奪,在將來也有著一定的成長空間。相較而言,報紙的廣告投資會越來越少,其發行量、銷售量也會減少,閱讀群體縮減,周而復始形成惡性循環,報紙的生存環境會越來越艱難,前進之路荊棘遍地。
1.4 傳統報紙的公信力逐漸下降
在過去,報紙是社會輿論的導向,令讀者深信不疑,具有較大的影響力,然而目前報紙的公信力卻在逐漸下降。2003年「非典」之前,人們並沒有在報紙上看到任何預兆;假新聞的出現,記者收受紅包等使得人們對報紙的信任逐漸消逝。報紙不能很快地解決群眾關心的問題,難以及時回應群眾呼聲。而新媒體出現,可以讓所有人成為信息的製造者和傳播者,每個人都可以在貼吧、論壇等網路平台上發表自己的觀點,使得更多的觀眾參與進來。網民隊伍的逐漸增大,使新聞更加透明,加速了問題的解決並得到及時的反饋。比如說在微博上發布一個尋人啟事,很快就有無數個網友去幫忙尋找,甚至會引起國家和社會的重視,視為一種社會現象去發現去解決。就像2016年8月山東臨沂18歲女孩在大學入學前被詐騙電話騙學費,然後昏厥死亡這一事件,就引起網友的廣泛關注,輿論的壓力與多家媒體的跟蹤調查,讓地方政府十分重視這一事件,在短短2天內就破獲了這一系列的電信詐騙事件,也使得大眾對新媒體的依賴度信任度大大加深。
2 新媒體沖擊下傳統報紙的生存與發展策略
在新媒體日漸強盛的今天,傳統報紙行業受到嚴重的沖擊,急需進行轉變發展,筆者在下文中從內容、經營、技術等方面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
2.1 堅持「內容為主」,增強核心競爭力
在互聯網普及全球的今天,新媒體形式復雜多樣,競爭壓力如此之大的情況下,傳統報紙應該重視內容的原創性,獨特性以及自身的品牌效應,加大人手擴寬信息的來源渠道,進行內容的高度整合;深度挖掘,提升報紙的質量水平;提高報紙的權威性,讓報紙成為不可替代的媒體之一。不同的報紙也要根據自身的特點,採取適宜的方式方法,如黨報要選擇適合的角度引導大眾,增加社會影響力,版式設計要新穎,實現信息多元化;都市報要更加「接地氣」,要從市民的角度出發,市民想到的要去想,市民想不到的也要去想;專業報紙要重視對專業人才的培養,傳達真實有效的焦點信息。
2.2 改變商業模式,進行多元化經營
一張報紙的價格實際上大大低於它的采訪、排版、印刷的成本,並且報紙上大篇幅的新聞本身也不會直接盈利,其主要經濟來源僅僅是一部分版面的廣告收入。隨著廣告商投資的減少,報紙行業的情況日益蕭條。傳統報紙行業需要改變其發展模式,進行多元化經營,對資源進行充分利用,跨領域擴展業務,發展附加產業,如進軍印刷市場、進行物流運輸、擴展電子商務和其他企業合作進行資源的優勢互補,實現互利共贏。
2.3 開展與新媒體協調共贏的發展模式
新媒體的出現是一把雙刃劍,給報紙行業帶來挑戰和機遇。不過未來各個媒體的融合將是大勢所趨。對此,報紙企業應建立報紙網站,讓多媒體與報紙的原創內容結合,豐富報紙的網路化生存方式;入駐社交網,增加讀者量,例如粉絲群聚集的微博,它的門檻低,對突發新聞和熱點新聞的跟蹤報道相當及時准確,並受網友監督,使得其可信度影響力逐漸增大,收獲大量忠實讀者。再比如,報紙還可以和手機合作,推出手機報,使得手機報內容豐富,版本多樣適合各種各樣的讀者,並進行實時更新調整,使其發展模式更加完善。
2.4 維護信息權威性 ,堅持差異化辦報
在新媒體占據主流的情況下,而同樣伴隨著一些問題,海量的信息降低了讀者對信息的辨識度,無法確定信息的來源及准確度,良莠不齊的信息影響青少年讀者的健康成長。所以報紙的製作更要注重質量和品質的提升,給讀者帶來正能量,樹立權威以增加讀者的信任度,同樣要發揮導向作用,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同時要拒絕千篇一律,發揮自身的特色,促進報紙的良性發展。
3 國內報紙企業在新媒體浪潮中成功的個案
報紙的歷史悠久,雖然受到新媒體的沖擊,但其自身也存在著一定的優越性,因此有效利用新媒體,則可以擴大自身的影響力與品牌效應。例如《廣州日報》於1996年成立報業集團,全國發行量最大,包括很多系列報和雜志,與時俱進推出網站可上線搜索及手機報紙,對內容欄目進行創新,打造品牌影響力。再比如於2001年創立的《瀟湘晨報》集團,其經歷了10餘年發展後,成為湖南省發行量最大的綜合類都市報,該報設有很多報刊類型。在面對全媒體融合趨勢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其積極與新媒體進行合作建立手機報,開通官方微博,建立App在市場推行;同時在地方開展一些大型活動,像展示會、讀者節等活動,以鞏固報刊、讀者、政府的關系,可謂多角度全方位地鞏固報紙的地位,擴大品牌的影響力。
4 結束語
雖然新媒體逐漸占據主流,優勢明顯,但是報紙媒體也有自身無法代替的優勢,只要報紙行業認清自身狀況,取長補短,與時俱進,一定會迎來屬於報紙行業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