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齊會戰斗短視頻

齊會戰斗短視頻

發布時間:2021-03-10 03:59:20

1、齊會戰斗的介紹

齊會戰斗,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第120師主力,在冀中軍區部隊的協同下,於河北省河間縣齊會地區,對日軍進行的殲滅戰。

戰後,中共中央機關報《新中華報》發表社論,慶祝齊會戰斗的重大勝利,稱賀龍「是抗日前線的民族英雄」。蔣介石也發來慰勉電,稱「賀師長殺敵致果,奮不顧身,殊堪嘉獎」。

1939年4月18日,冀中的八路軍一二〇師主力轉至河間東北之卧佛堂、齊會、郭官屯地區休整待機,師部駐扎於大朱村。下旬,任丘、河間之敵約1000餘人分路向一二〇師駐地進犯。第二十七師團第三聯隊吉田大隊800餘人、偽軍50餘人,進至河間以北的三十里鋪,企圖「掃盪」齊會地區。

一二〇師首長賀龍關向應決心利用這一戰機,齊會周圍的有利和條件,給敵發沉重打擊。23日,吉田大隊由三十里鋪貿然東進,佔領了南、北齊曹,並在炮火掩護下向齊會村發起進攻,將七一六團三營包圍在村內。三營指戰員英勇頑強抗擊,給敵以大量殺傷,最後退守村東一角。

賀龍、關向應令七一六團和七一五團派出部隊分別從齊會東北、東南方向增援三營。戰斗激烈進行之時,任丘日偽軍300餘人、呂公堡日偽軍100餘人、大城日軍200餘人,分路向齊會增援,我軍早有準備,各路都受到我八路軍阻攔和攻擊,只得退回原營。

會攻齊會的日軍完全陷於孤立。一二〇師七一五團主力及四團、二團、五團各一部從齊會的南面、西面,七一六團主力從東北方向對齊會之敵實施反包圍。敵遭內外夾擊,死傷慘重,翌日拂曉向南撤逃。逃敵又連續不斷地受到我軍的打擊,被周圍於南留村附近的樹林中。

25日,殘敵集中兵力,進行反撲,妄圖逃生。戰至黃昏,除80餘人逃往沙河橋外,其餘全部被殲。此戰斗共殲敵700餘人,生俘7人。這是一二〇師到冀中後第一個殲滅戰。

(1)齊會戰斗短視頻擴展資料:

背景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第120師主力和晉察冀軍區所屬冀中軍區部隊一部在河北省河間縣齊會地區對進犯日軍實施的外線速決的進攻戰。

1939年1月,第120師主力從晉西北挺進冀中平原後,與晉察冀軍區所屬冀中軍區協同作戰,連續挫敗日軍三次圍攻。4月18日,師部率獨立第2旅轉移至河間東北塢家村、卧佛堂、齊會、郭官屯地區,與獨立第1旅會合,休整待機。

齊會戰斗,日寇的「精銳」部隊吉田大隊幾乎被我徹底消滅,這一仗轟動了冀中平原,極大地鼓舞了冀中軍民堅持平原游擊戰爭的勝利信心,平原人民的游擊戰爭如火如荼地到處開展起來。老鄉們見了就說:「怪不得你們師長叫賀龍,你們打起仗來,村裡村外,房上房下,真象生龍活虎一樣。」

在這次戰斗中,我軍的英勇殺敵精神,感動得參加戰地醫療隊的白求恩大夫,稱贊不已。當時,他在離火線五華里的屯庄小廟里,積極搶救了百餘名傷員的生命。

一二〇師在冀中期間(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一九三九年八月),在冀中區軍政委員會的統一領導下,同冀中軍民團結一致,共同圓滿地完成了中央軍委給予的鞏固冀中、幫助三縱隊和擴大部隊的三項任務。

2、1939年齊會戰斗里的白求恩?

在1939年春齊會戰鬥打響了氣焰囂張的日軍,剛剛到期會震就挨了,當頭一棒被我軍滅了500多人
行人不斷反

行人不斷反攻,戰爭非常激烈

3、齊會戰斗什麼意思啊?

齊會戰斗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第120師主力和晉察冀軍區所屬冀中軍區部隊一部在河北省河間縣齊會地區對進犯日軍實施的外線速決的進攻戰。

第120師主力從晉西北於1939年1月挺進冀中平原後,與晉察冀軍區所屬第3縱隊兼冀中軍區協同作戰,連續挫敗日軍三次圍攻。

4月18日,師部率獨立第2旅(轄第4、第5、第716團)轉移至河間東北塢家村、卧佛堂、齊會、郭官屯地區,與獨立第1旅(轄第1、第2、第3、第715團)會合,休整待機。



(3)齊會戰斗短視頻擴展資料:

意義

第716團第2營實施反擊,使日軍未能得逞。天明後,被圍日軍再次攻擊南留路,復被第3團擊退。至此,日軍已喪失反撲能力,被迫掩埋屍體和槍械,固守待援。任丘、呂公堡日偽軍各200餘人增援未逞。

黃昏,風沙驟起,殘余日軍80餘人乘機突圍,被715團追殲一部,僅剩40餘人逃往河間以東的沙河橋據點。

這次戰斗,共斃傷日軍700餘人,俘7人,繳獲山炮1門、輕重機槍20挺、步槍200餘支,取得了平原游擊戰爭中以外線速決的進攻打殲滅戰的經驗,對推動華北平原抗日游擊戰爭的開展起了重要作用。

4、齊會戰斗的故事?

1939年4月25日,著名的齊會戰斗勝利結束。
1939年1月,八路軍第120師由晉西北到達冀中,協同冀中軍區粉碎了日軍三次圍攻。4月中旬,移師河間東北齊會村附近休整待機。22日,日軍第27師團吉田大隊800餘人進至河間北三十里鋪,企圖對齊會地區進行「掃盪」。120師決定抓住戰機,誘敵深入。23日,當日軍猛攻齊會村時,我守軍一個營英勇阻擊,堅守陣地,使我軍主力得於完成對日軍的包圍。當日22時,120師發起反攻,激戰竟夜。24日晨,日軍不支南逃,在馬村又遭截擊,被圍於找子營和南留路之間,120師以三個團又一個營的兵力對其發動猛攻,戰至25日黃昏,日軍除80餘人逃走外,全部被殲。
這次戰斗,共殲敵700餘人,俘7人,取得平原殲滅戰的勝利,並鞏固了冀中抗日根據地。

5、齊會戰斗的軍隊和發生時間?

病句:齊會戰斗發生了三天三夜,勝利結束了。
病因:缺少主語
改為:齊會戰斗發生了三天三夜,中國勝利結束了。

6、齊會戰斗後白求恩與傷員的對話

救死扶傷、對工作認真、負責,不怕犧牲,無私奉獻

7、齊會戰斗 讀音

根據我國最新版的新華字典:
齊會戰斗共計4個漢字,
每個漢字對應的拼音為:
qí huì zhàn dòu

8、抗日齊會戰斗介紹(簡介)

齊會戰斗,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第120師主力,在冀中軍區部隊的協同下,於河北省河間縣齊會地區,對日軍進行的殲滅戰。

戰後,中共中央機關報《新中華報》發表社論,慶祝齊會戰斗的重大勝利,稱賀龍「是抗日前線的民族英雄」。蔣介石也發來慰勉電,稱「賀師長殺敵致果,奮不顧身,殊堪嘉獎」。

1939年4月18日,冀中的八路軍一二〇師主力轉至河間東北之卧佛堂、齊會、郭官屯地區休整待機,師部駐扎於大朱村。下旬,任丘、河間之敵約1000餘人分路向一二〇師駐地進犯。第二十七師團第三聯隊吉田大隊800餘人、偽軍50餘人,進至河間以北的三十里鋪,企圖「掃盪」齊會地區。

一二〇師首長賀龍關向應決心利用這一戰機,齊會周圍的有利和條件,給敵發沉重打擊。23日,吉田大隊由三十里鋪貿然東進,佔領了南、北齊曹,並在炮火掩護下向齊會村發起進攻,將七一六團三營包圍在村內。三營指戰員英勇頑強抗擊,給敵以大量殺傷,最後退守村東一角。

賀龍、關向應令七一六團和七一五團派出部隊分別從齊會東北、東南方向增援三營。戰斗激烈進行之時,任丘日偽軍300餘人、呂公堡日偽軍100餘人、大城日軍200餘人,分路向齊會增援,我軍早有準備,各路都受到我八路軍阻攔和攻擊,只得退回原營。

會攻齊會的日軍完全陷於孤立。一二〇師七一五團主力及四團、二團、五團各一部從齊會的南面、西面,七一六團主力從東北方向對齊會之敵實施反包圍。敵遭內外夾擊,死傷慘重,翌日拂曉向南撤逃。逃敵又連續不斷地受到我軍的打擊,被周圍於南留村附近的樹林中。

25日,殘敵集中兵力,進行反撲,妄圖逃生。戰至黃昏,除80餘人逃往沙河橋外,其餘全部被殲。此戰斗共殲敵700餘人,生俘7人。這是一二〇師到冀中後第一個殲滅戰。

(8)齊會戰斗短視頻擴展資料:

背景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第120師主力和晉察冀軍區所屬冀中軍區部隊一部在河北省河間縣齊會地區對進犯日軍實施的外線速決的進攻戰。

1939年1月,第120師主力從晉西北挺進冀中平原後,與晉察冀軍區所屬冀中軍區協同作戰,連續挫敗日軍三次圍攻。4月18日,師部率獨立第2旅轉移至河間東北塢家村、卧佛堂、齊會、郭官屯地區,與獨立第1旅會合,休整待機。

齊會戰斗,日寇的「精銳」部隊吉田大隊幾乎被我徹底消滅,這一仗轟動了冀中平原,極大地鼓舞了冀中軍民堅持平原游擊戰爭的勝利信心,平原人民的游擊戰爭如火如荼地到處開展起來。老鄉們見了就說:「怪不得你們師長叫賀龍,你們打起仗來,村裡村外,房上房下,真象生龍活虎一樣。」

在這次戰斗中,我軍的英勇殺敵精神,感動得參加戰地醫療隊的白求恩大夫,稱贊不已。當時,他在離火線五華里的屯庄小廟里,積極搶救了百餘名傷員的生命。

一二〇師在冀中期間(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一九三九年八月),在冀中區軍政委員會的統一領導下,同冀中軍民團結一致,共同圓滿地完成了中央軍委給予的鞏固冀中、幫助三縱隊和擴大部隊的三項任務。

一二〇師為執行這些任務,在三縱隊支援下,共同作戰一百一十六次,消滅日寇四千九百人。一二〇師主力一部到冀中後,由六千三百人擴大到二萬一千人。三縱隊遵循毛主席的建軍思想和建軍原則進行整頓之後也擴大了,已建設成為一支強大的人民軍隊。

9、齊會戰爭簡要概括

第一節 抗日戰爭爆發後的形勢和各縣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漲
一、抗日戰爭爆發後的形勢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以「軍事演習」為名,悍然於夜間向當地中國駐軍第二十九軍發起進攻,並炮擊宛平城。二十九軍官兵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救亡運動的影響下,奮起抵抗。艱苦卓絕的抗日民族解放戰爭從此開始。
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向華北增兵,迅速佔領了北平、天津,又分三路進攻華北,並大舉進攻上海,妄圖速戰速決侵吞整個中國。南京國民政府實行片面抗戰路線和單純防禦作戰方針,除台兒庄戰役取得勝利外,其他戰場則嚴重潰敗,大片國土淪陷。
面臨中華民族亡國的嚴重危險,中國共產黨實行的是全面抗戰的路線。盧溝橋事變第二天,中共中央即向全國發出通電,指出只有實行全民族抗戰,全國人民、軍隊和政府團結起來,結成廣泛的統一戰線,才是抵禦日軍的侵略、挽救中國危亡的出路。中國共產黨誓為抗日民族的解放流盡最後一滴血。中共中央發表宣言,主動提出與國民黨合作,團結抗戰。8月,中共中央在陝北洛川召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了《關於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和《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確定黨的中心任務是「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的勝利」。指出,爭取抗戰勝利的關鍵是實行共產黨的全面抗戰路線,反對國民黨的片面抗戰路線。為此,必須堅持抗日戰爭中無產階級的領導權,在敵後放手發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擔負配合正面戰場,開辟敵後戰場,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的戰略任務;在國民黨統治區放手發動群眾,廣泛開展抗日運動,爭取全國人民應有的政治、經濟權利,並提出以減租減息為抗日戰爭時期解決農民問題的基本政策。
面對日本侵略軍的嚴重威脅和全國人民抗日高潮的壓力,中國國民黨被迫接受中國共產黨的呼籲,實行國共合作,團結抗日。8月22日,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其後,又將南方各省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9月22日,國共合作宣言發表,宣告國共兩黨重新合作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隨後,八路軍各部除一部分留守陝北外,相繼東渡黃河,開赴華北抗日戰場。
抗戰爆發後,山東省委及時召開會議,研究山東抗戰,決定組織抗日游擊隊,發展抗日救國民眾團體。魯西北地區人民在魯西北特委領導下,抗日救亡活動迅速展開。7月,齊河縣三區進步青年姜虎文接受魯西北特委的指示,組織了齊河縣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簡稱「民先」)。隨後,齊河一、二、三、四、五區相繼建立了「民先」中隊或小隊。「民先」隊員張貼標語,散發傳單,廣泛宣傳抗日救國。8月,平原五鄉師共產黨員、教師馬霄鵬在五鄉師建起「民先」。在禹城,共產黨員王祿清(後改名王克寇)在八區組織青年抗日民族解放先鋒隊(簡稱「青抗先」),並發展共產黨員。共產黨員馬誠齋、趙毅、霍仙洲等,也在辛店一帶進行抗日宣傳,並建立平禹縣抗日游擊隊。9月下旬,北方局根據中央的指示,研究部署廣泛開展游擊戰爭,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號召「共產黨員脫下長衫,到游擊隊去」。魯西北特委負責人徐運北在濟南接受了省委傳達的北方局會議精神,立即返回魯西北,組織發動群眾,建立抗日游擊隊,獨立自主地開展游擊戰爭。
為了加強山東黨的力量,1937年7月,中央先後派彭雪楓、張經武來山東,開展對國民黨山東省政府主席韓復榘的統戰工作。8月,在八路軍華北聯絡局工作的張友漁隨平津流亡學生來到濟南,經過韓復榘的高級參議、愛國進步人士余心清安排與韓復榘會談。為了進一步加強對韓復榘的統戰工作,北方局決定成立山東聯絡局,任命張友漁為書記,主要任務是聯絡和團結山東地區的國民黨軍政要員抗日。9月,張友漁與張經武一起同韓復榘談判,達成了統戰協議,答應釋放在押政治犯;成立第三路軍政訓處,同共產黨員和左派人士協助工作;開辦第三路軍政治工作人員訓練班,培訓動員民眾的幹部。訓練班的政治教育完全由共產黨員負責,學員為平津流亡學生和山東省愛國青年,魯西北有楊真、莫循、史輝、閆子稭、馬雲祥、尉景平、郭魯等共產黨員和「民先」隊員參加了訓練班。經短期培訓後,他們陸續回到全省各地,發動和組織群眾,開展抗日救亡運動。
此後,津浦鐵路西的武城、平原、恩縣、夏津、禹城、齊河等縣,先後在山東省委、冀魯豫邊區省委、魯西區黨委、冀南區黨委、冀魯豫分局和魯西北特委、魯西三地委(衛東地委)及魯西四地委(運東地委)、運東地委、冀南六地委及冀魯豫四地委、一地委的領導下,以八路軍一二九師、一一五師為堅強後盾,發展壯大黨的力量,廣泛發動人民群眾,組織抗日武裝,開展平原游擊戰,創建魯西北衛東、運東抗日根據地,前仆後繼,為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
二、各縣淪陷與日軍的罪行
1937年9月,日本侵略軍沿平漢、津浦鐵路大舉南侵。日軍侵入山東後,國民黨山東省政府主席兼第三集團軍總司令韓復榘率部在魯北地區稍作抵抗後,旋即命令黃河以北所屬部隊和各地專員、縣長向黃河以南撤退。10月3日,日軍佔領德州,繼而沿路長驅南進,14日、15日、16日接連佔領平原、禹城、恩縣、齊河縣城。此時,韓復榘為保存實力,再次命令黃河以北的部隊和地方官員向黃河以南撤退,魯北地區淪入敵手。日軍燒殺淫掠,無惡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9月30日上午,退到德州於庄、後趙庄一帶的國民黨愛國官兵,不顧韓復榘南撤的命令,在一位連長的率領下,奮起反抗,擊斃日軍10餘人,後因寡不敵眾而撤退。中午,日軍侵入於庄、後趙庄,大肆燒殺搶劫,將於庄未來得及逃難的百姓殘酷殺害,又將10名老百姓和後趙庄7名百姓帶到趙庄橋上,慘無人道地全部殺害。日軍攻佔德州後,瘋狂洗劫。10月5日,日軍在德州南許庄以搜查國民黨傷兵為由,將許庄72名老百姓押集起來,嚴刑拷打,全部殺害,製造了駭人聽聞的許庄慘案。10月17日,駐平原李家橋據點的日軍20餘人,闖入張吉野村,慘殺手無寸鐵的村民12人。26日上午,駐李家橋的日軍4人到梅家口、官道孫一帶田間,姦汙婦女3名。梅家口的農民目眥俱裂,手持大钁、三齒追殺日軍3人,1人逃脫。第二天,日軍糾集200餘人,分三路對梅家口、官道孫、曲六店3個村莊瘋狂燒殺,野蠻殺害無辜百姓87人,燒毀房屋355間,掠奪雞鴨500餘只,搶去衣物、牲口、農具、車輛萬余件,製造了慘絕人寰的慘案。12月21日,日軍出動3架飛機,轟炸馬腰務大集,死亡百姓30餘人。
10月13日下午,日本侵略軍由禹城經趙牛河郭庄橋入侵齊河,國民黨軍某部一連違抗上級南撤的命令,憑借趙牛河有利地勢,頑強抗擊日軍。激戰一夜,打死日軍200餘人,全連官兵除1名戰士負傷轉移外,其餘陣亡。11月,入侵齊河日軍進犯鄭官莊一帶,華集、鄭官莊等幾十個村莊紅槍會員和群眾手持鍘刀、大刀、長矛、鐵杴等武器奮起抵抗,日軍用機槍掃射,當地群眾有41人犧牲,近百人負傷。
10月下旬,日軍侵犯禹城倫鎮,當地紅槍會員赤膊與敵拼殺,日軍以步槍掃射,大炮轟擊,倫鎮被破,敵人野蠻行凶,見人就殺,四街遭屠,死傷百姓140餘人。
1938年5月23日,盤踞禹城的日軍糾集張庄火車站日軍300多人,分乘10輛汽車、4輛摩托車包圍了辛店大集,將趕集的百姓和商販趕到村北的一座院子里,分6批押到梨園內,用步槍和機槍掃射,共殘殺124人,綁走4人。
8月17日,侵入濟南的日軍為報復津浦鐵路被破襲,糾集300多人,於拂曉開動裝甲車包圍了禹城縣東唐庄,把全村群眾集中到場院內,將70多名老百姓捆綁起來,用機槍瘋狂掃射,然後再用刺刀補刺,被害百姓75名,其中有3戶被殺絕。隨後又在村內縱火,30多戶民房被燒毀。
9月,入侵恩縣的日軍騎兵隊30餘人竄入恩縣官莊,殘害百姓7人,燒毀房屋10餘間。
同月,日軍騎兵30餘人,先後攻擊夏津蔣寨、四屯,打死民團隊員5人,並焚燒了民團駐地房屋。
10月,侵入平原的兩個日軍士兵到城郊東北劉池庄侮辱婦女,附近4村群眾聞訊趕來,用三齒將一個日兵打死,另一個日兵逃回城裡。當天下午與次日,城內日軍連續出動40多人,槍殺荊庄、馬庄、鄧庄、劉池庄百姓4人,燒死6人,傷2人,燒毀房屋430間。
10月的一天(農歷九月二十三日)上午,約300名日本騎兵在飛機、大炮掩護下包圍舊城,對手無寸鐵的百姓血腥殘殺、強奸,殘害百姓30餘人,毀壞房屋無數。
1938年11月,武漢失守。日軍回師華北,妄圖「先控制平原,後進攻山地」,以鞏固其佔領區。日獨立第三混成旅、一一四師團各一部共3700餘人,汽車200餘輛,在偽軍配合下,從邢台、石家莊、邯鄲、德州分四路出動,第二次侵佔冀南、魯西北一些縣城。11月5日,佔領武城、夏津等縣城。11月21日,日本侵略軍百餘人在飛機、大炮、坦克掩護下,進攻夏津八里庄、馮庄,兩村群眾緊閉寨門抵抗。日軍炮擊寨門,闖進村內,殺死百姓21人,打傷3人,燒毀民房百餘間。自此,魯北、魯西北長期被日軍所盤踞,搶光殺光燒光,罪行罄竹難書。
三、發動群眾,組建抗日武裝
抗日戰爭爆發後,日本侵略軍沿津浦鐵路猖狂南犯,國民黨軍隊節節潰敗南逃。潰兵敗卒所過之處,竄擾搶掠。國民黨地方政府的要員和封建勢力上層人物如驚弓之鳥,紛紛搜刮資財南逃,其統治勢力土崩瓦解,土匪雜團乘機蜂起,騷擾百姓。加之8月後魯西北連降暴雨,衛河決口,水災橫溢,社會動盪混亂,廣大勞動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此時,魯西北共產黨人如中流砥柱,高舉起抗日救亡的旗幟,廣泛宣傳發動民眾,組建抗日武裝,向日本侵略者展開英勇的抵抗斗爭,力挽民族危亡。
1937年9月19日,中共山東省委書記黎玉在濟南向中共魯西北特委負責人徐運北傳達了北方局的指示,要求共產黨員深入敵後,動員群眾,收編散兵散槍,組建游擊隊,開展敵後游擊戰爭。徐運北返回魯西北,隨即同各縣黨的組織或堅持地下斗爭的共產黨員接通聯系,部署發動民眾、組建抗日武裝工作。魯西北人口密集,民團組織及一般地主、富農都有護家的槍支,組建抗日武裝具有良好的重要條件。魯西北共產黨人以極大的革命熱情投入到組建抗日武裝、抵抗日軍的斗爭中。
10月,平原、禹城縣共產黨員馬誠齋、趙毅、霍仙洲、段爾平等,在辛店一帶進行抗日宣傳。12日,在平禹邊境組織起近百人的平禹游擊隊,霍仙洲任大隊長。
同月,魯西北籍楊真、莫循、史輝、閆子稭、馬雲祥、尉景平、郭魯等共產黨員和「民先」隊員,在濟南參加黨領導的第三路軍政訓班後,陸續回到魯西北,壯大了黨領導的抗日斗爭力量,加快了抗日武裝的發展。馬雲祥、尉景平、譚錫三由濟南返回禹城後,立即與共產黨員金谷蘭、馬鳳元、楊中一在禹城安仁鎮召開抗日活動積極分子會議,當月在禹城、高唐一帶建立了魯西北抗日游擊第七大隊,金谷蘭任大隊長,張同海任副大隊長。下旬,游擊第七大隊在高唐馬橋伏擊了日軍。
與此同時,平原共產黨員趙毅同魯西北特委取得聯系,並找到恩縣黨的負責人馬誠齋,商議組建抗日武裝。馬誠齋在恩縣城北張官寺一帶發展抗日積極分子李華珍、白金榮等人入黨。12月,李華珍、白金榮在王杲鋪一帶農村組織起一支近百人的抗日武裝,夜晚破襲鐵路,同日軍展開游擊戰。
1938年1月1日,齊河縣共產黨員王青雲、魏金三、吳力踐,在高家集成立抗日游擊司令部,王青雲任司令。然後兵分三路,王青雲帶一部分向范築先的部隊靠攏;魏金三、崔健率一部到黃河東山區打游擊;吳力踐則回家鄉趙官鎮,動員選送青年參加魏、崔領導的游擊隊。
在中國共產黨的影響下,愛國民主人士也主動組建抗日游擊隊。1938年初,武城縣沙庄青年學生趙之璞等13人,自發組織抗日喋血團,鋤奸破路,襲擊縣城,割斷敵人的電話線。鐵血團大部分成員成為武城縣建黨的骨幹。
魯西北抗日武裝的組建與發展,抵抗了日軍的侵略,抵制了土匪雜團的騷亂,振奮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由此黨的抗日主張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從而使人民群眾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辟魯西北抗日根據地奠定了基礎。
第二節開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
一、魯西北黨組織團結范築先共同抗戰
抗日戰爭初期,中國共產黨在魯西北與國民黨結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主要是爭取團結國民黨山東省第六區行政督察專員、保安司令范築先共同抗戰。
范築先是山東省館陶人,清末投軍,辛亥革命後歷任北洋軍第四師連、營、團、旅長,後任西北軍馮玉祥部第十三軍少將參贊。「九·一八」事變後,任韓復榘的第三路軍少將贊議。1936年11月,任山東省第六區行政督察專員、保安司令兼聊城縣縣長。范築先正直廉潔,具有強烈的愛國思想。日軍入侵,他憂心忡忡,對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強烈不滿。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中國共產黨「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和行動,給予他很大影響。他認識到,只有同中國共產黨合作抗戰,才是挽救中華民族危亡的唯一出路。魯西北共產黨人逐步展開了同范築先建立統一戰線的工作。
1938年8月初,馮玉祥出任第六戰區司令長官,原西北軍幾個高級將領住在濟南津浦賓館,共產黨員張維翰、王化雲、牛連文等經山東省委同意,邀請范築先到津浦賓館座談抗日形勢,范築先主動請張維翰等在濟南聘請共產黨人到魯西北幫助抗戰。於是,省委派共產黨員姚第鴻到聊城,被范築先委任為專署的秘書。日軍侵佔德州後,山東省委為加強魯西北抗戰,又向范築先部派出12名共產黨員,並從共產黨與韓復榘合辦的第三路軍軍政訓班中挑選了240名共產黨員和「民先」隊員為政訓服務員,分三批到達范築先部,團結協助范築先抗戰。其中有共產黨員張承先、夏津進步青年史輝、閆子稭與平津流亡學生共產黨員楊真、莫循等,他們都成為魯西北抗戰的領導力量。
1937年10月中旬,日軍侵佔德州之後,國民黨山東省政府主席韓復榘命令地方軍隊政權南撤,范築先一方面留張維翰等駐守聊城,一方面率第六專署人員和保安隊員撤離到齊河官莊渡口觀察形勢。經姚第鴻陳述利害,范築先立決不渡黃河南撤,回師聊城守土抗戰。此時國民黨第四行政督察專員趙仁泉及各縣縣長紛紛卷資攜眷南逃,土匪乘機蜂起,人心恐慌,社會混亂。范築先在共產黨的幫助下改造舊政權、維持抗日秩序的同時,將第四區所屬臨清、夏津、武城、恩縣、德縣、禹城、齊河等10個縣的行政承擔起來,穩定了魯西北的局勢。
10月,在范築先部工作的共產黨員張承先,以范築先秘書的身份,到夏津、武城、恩縣、高唐、禹城一帶開展黨的工作,成為這一帶黨的負責人。此時國民黨宋哲元部的一個連被齊子修滯留魯西北,范築先率保安團一個營到夏津,然後帶警衛員趕到武城,向齊子修曉以民族大義,勸其參加抗戰。齊子修接受了改編,被編為第六區保安第三營,齊子修任營長。他率部到夏津,張承先等共產黨員被派到第三營做政治工作。於是,夏津成為張承先領導高唐、恩縣、武城開展工作抗日活動的中心。
這個時期,鐵路西各縣,在共產黨同范築先團結抗日、穩定魯西北的形勢下,地方黨組織在斗爭中不斷發展,黨領導的抗日斗爭也日趨活躍起來。在齊河,1937年12月,中共魯西北特委委員王晉亭在趙官鎮幫助成立了中共河北(黃河北)特別支部,受魯西北特委直接領導,孟若玄任支部書記。支部主要在長清八、九、十區和肥城九區一帶開展抗日活動;在禹城,11月在西南鄉連五高庄小學召開了黨員大會,建立了中共禹城縣委,馬鳳元任書記,尉景平任組織部長,楊中一、王克寇為委員。同時,縣委領導成立了縣青年救國會和縣「民先」總隊部。同月,魯西北抗日游擊大隊在夏津馬橋伏擊日軍時被沖散,大隊長金谷蘭在清平縣金郝庄被害,縣委立即在質金趙庄召開縣委會,決定繼續發展武裝,與民團搞好統戰合作關系,引導他們共同對敵,一致抗日,並提高抗日士兵的覺悟,在士兵積極分子中秘密發展黨員,使之成為抗日武裝的骨幹;在平原、恩縣,馬誠齋、趙毅等,在張官寺一帶向民眾宣傳抗日救國,發展共產黨員。新發展的共產黨員李華珍、白金榮,在王杲鋪一帶組織起一支百餘人的抗日武裝,襲擊入侵日軍,沉重地打擊了日軍的驕橫氣焰。
為統一魯西北地區黨組織的領導,1937年11月,中共山東省委派組織部長張霖之到聊城,將中共魯西、魯西北特委合並,新建為中共魯西北特委,趙健民、徐運北先後任書記。統一領導山東第四、六區的聊城、博平、茌平、陽谷、壽張、濮縣、范縣、觀城、朝城、冠縣、莘縣、堂邑、館陶、臨清、高唐、夏津、平原、武城、丘縣、禹城、清平、恩縣和第一區的齊河、東阿等縣黨的工作。張霖之為省委駐魯西北特委的代表。魯西北特委通過同范築先結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第六區建立了政訓處作為辦事機關,主任、副主任和各科科長、幹事均由共產黨員擔任,其下還有200多名政訓員,黨的活動由地下轉為公開。
12月,中共魯西北特委以第六區政訓處的名義,同津浦鐵路西各縣的黨組織加強了聯系,調禹城縣委書記馬鳳元到聊城第六區政訓處工作,禹城縣委書記由尉景平接任。不久,又將尉景平調往聊城,王克寇接任縣委書記;第六區政訓處派馬雲祥、楊瑞亭到恩縣,見到了馬誠齋,接通了同恩縣、平原黨的關系;武城、夏津、高唐、禹城西部一帶,張承先領導黨的工作。1938年3月,楊真、史輝等到夏津,建立第六區政訓處夏津辦事處,楊真任主任。他們同范築先結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魯西北黨的力量得到發展,促進了魯西北的抗日斗爭。
同范築先建立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之後,中共魯西北特委領導各縣創建抗日武裝;幫助范築先將山東第六區保安司令部改為第六區游擊司令部,收編一些民團、綠林武裝,陸續建立了35個支隊,3路民軍,齊河縣第十二支隊即為其一支。
十二支隊為李聚五所建。盧溝橋事變後,原齊河鄉師愛國教師李聚五變賣家產,籌集經費,組織起一支抗日武裝,取得了范築先的支持。1938年1月,在齊河縣南北庄擴建為第六區抗日游擊司令部第十二支隊。不久,楊漢三、盧志河的抗日隊伍加入十二支隊,盧志河任支隊司令,李聚五任參謀長。十二支隊活動於齊河、濟陽、臨邑、禹城、平原、高唐一帶。歷經生死磨難,李聚五認識到只有共產黨的領導才能勝利發展,於是主動到聊城找到張霖之請求幫助,中共魯西北特委和第六區游擊總司令政治部通過范築先,委任共產黨員傅亞平為支隊司令,鄭萬剛為副司令員,李聚五仍任參謀長。總政治部抽調十幾名黨員幹部和政治幹校學員加強了支隊的領導力量,建立支隊黨支部。10月,發展到500餘人。後十二支隊一部加入第六區游擊司令部第三十一支隊。
三十一支隊是1938年9月下旬建立的。8月,為牽制日軍進攻武漢,范築先奉命調魯西北10餘個支隊組成東進縱隊,參加收復濟南戰役,前線司令部設在齊河縣潘店、焦廟。第六區政治部(由原政訓處改)為配合濟南戰役和開辟運東,組織了前方政治部,共產黨員姚第鴻、魯西北特委宣傳科科長管大同先後為主任,由第六區政治幹校學員,各縣工農青婦抗日救亡成員共同組成幾十個工作隊,深入戰地宣傳黨的抗日主張。當地群眾的抗日情緒高漲,紛紛要求組織起來進行抗日斗爭。9月,經特委決定,取得范築先的同意,由管大同為首辦起東進縱隊隨營學校,學員由30多人發展到百餘人,齊河河西地區共產黨王信民、吳夢觀等人積極投入其中。9月底,以隨營學校為主,在孫樓建立了第六區游擊司令部第三十一支隊,管大同任司令員,吳亞屋為政治部主任,下轄兩個團。12月,三十一支隊同八路軍兩個連合編為八路軍平原縱隊,管大同任副司令員;在反擊日軍在河西地區的「掃盪」後,於1939年3月過黃河,轉到大峰山區打游擊。
二十八支隊是1938年春季,在齊河、禹城邊沿地區建起一支抗日武裝。支隊有200餘人槍,范築先委任李文遠為支隊司令。11月,支隊在保衛聊城戰役中被打散,余部編入八路軍平原縱隊。
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魯西北特委還幫助范築先對第六區國民黨舊政權進行改造,派出政訓員到各縣建立抗日政權;對原第四區國民黨政權逃亡的各縣,也由范築先委任了共產黨員或抗日積極分子為縣長。1938年春,范築先派部下徐占奎率一個連攻擊了地方雜團佔領的武城縣城,徐占奎被委任為武城縣縣長。
同時,范築先還委派傅子傑、張次勛、馬毅民分別任德縣、恩縣、平原縣縣長。馬毅民任平原縣長後,建立起一支200餘人的抗日武裝,後馬毅民被漢奸張自成誘捕,押送給日軍獻媚。馬毅民寧死不屈,被押到德州,慘遭殺害。
在齊河,中共魯西北特委通過范築先委任共產黨員王青雲為齊河縣抗日政府縣長。王青雲帶領40多名工作人員到潘店、焦廟、劉橋一帶張貼布告,組織抗日。後來,王青雲任十三支隊副司令員。
1938年2月,在政訓處政訓員史輝等陪同下,范築先巡視了夏津、臨清、武城、恩縣等地。隨後,魯西北特委以六區政訓處名義,建立了夏津辦事處,楊真任主任,史輝、劉君雅等任政訓員。辦事處以辦小報、貼標語、四處奔波聯絡等方式,宣傳抗日救國,廣泛動員民眾。抗日政權及辦事處的建立,對扭轉魯西北的混亂局面、廣泛動員組織民眾奮起抗日起了重要作用。
二、對地方雜牌武裝的爭取和改造
中共魯西北特委在團結范築先共同抗戰的同時,還加強了對各縣地方雜牌武裝的爭取和改造工作。
抗日戰爭初期,魯西北到處可見國民黨軍隊的殘兵敗將,土匪司令多如牛毛,而農村富戶則普遍有自己的槍支。爭取、引導、改造這些武裝,不僅可以穩定魯西北的混亂局勢,減少對老百姓的騷擾,而且還是組織抗日武裝的可利用條件。因此,魯西北黨組織和共產黨員不畏艱險,鬥智斗勇,千方百計向他們曉以民族大義,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戰主張,努力使保家護院的民團轉為保衛國家民族的力量,使打家劫舍、騷擾一方的土匪雜頑轉為槍口對外,使國民黨的散兵游勇整頓旗鼓抗日,共同挽救民族的危亡。
1937年10月,黨領導的禹城抗日游擊第七大隊成立後,大隊長金谷蘭、副大隊長張同海率隊伍在高唐、禹城邊界的六區質金趙一帶活動,籌備槍支,宣傳抗日。10月12日,日軍侵入魯西北,搶渡馬頰河企圖襲擊高唐城,抗日游擊第七大隊在高唐、夏津邊界馬橋予以伏擊。經過激戰,第七大隊寡不敵眾,隊伍被沖散,又遭地主武裝玄門會的包圍,槍支多被奪去。鑒於這場戰斗的經驗教訓,禹城縣委11月在質金趙召開會議,研究如何做好地方民團的統戰工作,引導他們共同抗日。隨後縣委通過魯西北特委的公開辦事機關第六區政訓處,派王克寇、楊瑞亭、張祝華、侯福元等共產黨員到李惠民部建立抗日統一戰線。李惠民本是禹城的一支民團,後編入主要由地方民團的組成第六區第四隊王子范部,為第三營,統屬關系鬆散。王克寇擔任李部政治處主任,肅清軍隊內部的軍閥作風,實行官兵一致和軍民一致,提高抗日戰鬥力。12月下旬,侵華日軍企圖經南鎮偷渡黃河鉗擊濟南,李惠民對是否參加抗擊日軍猶豫不決。王克寇等人力勸李惠民以抗日救國為重,聽從支隊的調動,終於說服其派出部隊參加了范築先將軍指揮的南鎮阻擊戰。兩日激戰,日軍遭到沉重打擊,偷渡黃河鉗擊濟南的計劃破產。
抗戰初期,國民黨六十八軍前敵指揮部(後稱「挺進軍」)司令胡和道部從黃河南經聊城北上,到故城鄭家口駐防。1938年3月,魯西北特委以六區政訓處名義派共產黨員郭魯到胡部做統戰工作,後來郭魯擔任了胡部政治部主任。政治部創辦了《挺進報》,組織戰地工作團,吸收培養了當地愛國青年,並在他們中間發展「民先」隊員和共產黨員,一度成為抗戰的重要武裝力量。
1938年4月,六區政訓處夏津辦事處主任楊真,受黨組織指派,做爭取夏津縣大團楊英賢的統戰工作。楊英賢是夏津城西二屯的首富,為防土匪騷擾,楊英賢組織起二屯、三屯聯庄會,後擴建為200餘人的夏津縣大團。楊真利用同村老鄉的關系,反復向楊英賢講解抗日救國的道理和中國共產黨的政策,楊英賢同意將縣大團改建為夏武人民抗戰自衛團。楊真返聊城向六區政訓處匯報,范築先帶了兩個連到二屯檢閱,並任命楊英賢為團長,楊真在自衛團內做政治工作。後來黨組織又派共產黨員陳劍、張伯儒、夏克等到自衛團工作。這個團在裴官屯、小李庄、渡口驛等地多次抗擊了日本侵略軍的進犯。
同年3月,六區政訓處夏津辦事處政訓員、共產黨員史輝,在夏津縣三區做區中隊的統戰工作。這個區中隊是民團性質的武裝,槍主是地主、富農,貧苦農民受雇扛槍。通過史輝的宣傳教育和艱苦工作,三區區中隊於5月1日起義,改建為八路軍游擊隊,徐星吾任隊長,史輝任指導員。7月,這支隊伍加入了魯西北特委在夏津組建的冀魯邊游擊支隊。
紅槍會是魯西北分布較廣的封建武裝組織。1938年初,齊河河北特別支部指示民先隊員齊林山打入齊集一帶紅槍會,先任紅槍會團長,後又當上了十三個紅槍會團的總團長。6月,通過共產黨員王信民、王國賢同聊城六區政訓處聯系,向范築先要了番號,成立了長(清)、齊(河)、禹(城)邊區人民抗日自衛團,齊林山任上校團長,魯西北特委通過范築先委派共產黨員吳克為政治部主任。自衛團擴大到600餘人,長短槍500多支,馬40餘匹,成為長清、齊河、禹城邊區一支共產黨領導的重要的抗日武裝。同年冬,該團編入八路軍平原縱隊。
在平原、恩縣,於子雲

10、什麼是抗日戰爭?什麼是齊會戰斗?白求恩是誰?

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 日本侵華戰爭(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結束,共14年抗戰。 [1]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製造事端、挑起戰爭,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2]
中國戰場是二戰的主戰場之一。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齊會戰斗,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第120師主力,在冀中軍區部隊的協同下,於河北省河間縣齊會地區,對日軍進行的殲滅戰。
戰後,中共中央機關報《新中華報》發表社論,慶祝齊會戰斗的重大勝利,稱賀龍「是抗日前線的民族英雄」。蔣介石也發來慰勉電,稱「賀師長殺敵致果,奮不顧身,殊堪嘉獎」。
1939年4月18日,冀中的八路軍一二〇師主力轉至河間東北之卧佛堂、齊會、郭官屯地區休整待機,師部駐扎於大朱村。下旬,任丘、河間之敵約1000餘人分路向一二〇師駐地進犯。第二十七師團第三聯隊吉田大隊800餘人、偽軍50餘人,進至河間以北的三十里鋪,企圖「掃盪」齊會地區。
一二〇師首長賀龍關向應決心利用這一戰機,齊會周圍的有利和條件,給敵發沉重打擊。23日,吉田大隊由三十里鋪貿然東進,佔領了南、北齊曹,並在炮火掩護下向齊會村發起進攻,將七一六團三營包圍在村內。三營指戰員英勇頑強抗擊,給敵以大量殺傷,最後退守村東一角。
賀龍、關向應令七一六團和七一五團派出部隊分別從齊會東北、東南方向增援三營。戰斗激烈進行之時,任丘日偽軍300餘人、呂公堡日偽軍100餘人、大城日軍200餘人,分路向齊會增援,我軍早有準備,各路都受到我八路軍阻攔和攻擊,只得退回原營。
會攻齊會的日軍完全陷於孤立。一二〇師七一五團主力及四團、二團、五團各一部從齊會的南面、西面,七一六團主力從東北方向對齊會之敵實施反包圍。敵遭內外夾擊,死傷慘重,翌日拂曉向南撤逃。逃敵又連續不斷地受到我軍的打擊,被周圍於南留村附近的樹林中。
25日,殘敵集中兵力,進行反撲,妄圖逃生。戰至黃昏,除80餘人逃往沙河橋外,其餘全部被殲。此戰斗共殲敵700餘人,生俘7人。這是一二〇師到冀中後第一個殲滅戰。
白求恩,全名亨利·諾爾曼·白求恩(Henry Norman Bethune,1890年3月3日—1939年11月12日)[1],加拿大共產黨員,國際主義戰士,著名胸外科醫師。1890年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鎮,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產黨,1938年來到中國參與抗日革命,1939年11月12日凌晨因病逝世。他在中國工作的一年半時間里為中國抗日革命嘔心瀝血,毛澤東稱其為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與齊會戰斗短視頻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