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調查報告格式範文
調查報告一般由標題和正文兩部分組成。
(一)標題。標題可以有兩種寫法。一種是規范化的標題格式,即「發文主題」加「文種」,基本格式為「××關於××××的調查報告」、「關於××××的調查報告」、「××××調查」等。另一種是自由式標題,包括陳述式、提問式和正副題結合使用三種。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體、結尾三部分。
1.前言。有幾種寫法:第一種是寫明調查的起因或目的、時間和地點、對象或范圍、經過與方法,以及人員組成等調查本身的情況,從中引出中心問題或基本結論來;第二種是寫明調查對象的歷史背景、大致發展經過、現實狀況、主要成績、突出問題等基本情況,進而提出中心問題或主要觀點來;第三種是開門見山,直接概括出調查的結果,如肯定做法、指出問題、提示影響、說明中心內容等。前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要精練概括,直切主題。
2.主體。這是調查報告最主要的部分,這部分詳述調查研究的基本情況、做法、經驗,以及分析調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種具體認識、觀點和基本結論。
3.結尾。結尾的寫法也比較多,可以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對策或下一步改進工作的建議;或總結全文的主要觀點,進一步深化主題;或提出問題,引發人們的進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發出鼓舞和號召。
2、需要正規調研論文的格式及範文
農民利益保障狀況調研
———以遼寧農村為例
摘要〕總的來說,我國改革開放的30年,是農民獲得實惠最多的30年。但是20世紀90年代
以後,隨著社會資源配置方式、社會結構及經濟結構的變化,我國農民沒有充分分享到社會發展的成
果,在經濟資源、文化資源、組織資源以及基本權利的享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保障不足的問題。
切實保障農民利益,需做好以下工作:加大政府對農業、農村發展以及農民教育的投入力度,改變城
市偏向的政策導向,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等。
〔關鍵詞〕農民,利益保障,政策建議
一、問題的提出及研究設計
20世紀80年代,在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和提高
糧食與農產品價格等因素的作用下,我國農民的
收入和生活水平顯著提高。這一時期,可以說是農
民獲得實惠最多的黃金期。然而,進入20世紀90
年代,雖然農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但
是農民沒有充分分享到改革發展的成果,尤其是在
經濟資源、文化資源、組織資源佔有以及基本權利
的享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保障不足的問題。就
城鄉收入差距來說,1978年我國城鄉人均收入之
比是2.4:1,到1983年縮小到1.7:1,呈明顯縮小趨
勢,但到了1997年,又擴大到了2.5:1,2007年則
擴大到3.32:1。
保障與增進農民權益,是我國改革的價值取
向之一。如何充分保障和增進農民利益,既需要實
踐的推進,也需要理論研究上的提升。為此「,社會
分層與工農利益保障」課題組分別對遼寧省的沈
陽、大連等地農村進行了實地調查,對調查結果進
行了分析總結,並為充分保障與增進農民利益提
出了政策建議。
此次調查採用入戶問卷調查與個案訪談相結
合的方法。通過問卷調查集中收集了農民現狀數
據。個案訪談包括兩種情況:一是在入戶問卷調查
范圍內與農民進行個案訪談,二是選擇一些具有
代表性的農民(約30人),就生活現狀、社會保障、
村務情況、生活感受與期望等進行專題性的個案
訪談。通過個案訪談深入了解了農民對農村現有
突出問題的看法以及解決的辦法等,有效地彌補
了問卷調查的不足。
為了確保此次調查更具代表性,調查的樣本
村是根據遼寧省所有農村的人均純收入排序情
況,由高到低抽選出的,共計5個。調查對象的選
擇則是根據每個樣本村家庭人均純收入的高中低
並結合勞動類型的不同進行的,而且為了使調研
更有效,在調查對象的選擇上還有意迴避了調研
對象為直系親屬關系等情況,共選出樣本500個,
收回有效問卷442份,有效回收率為88.4%(回收
的有效樣本分布見表1)。
此次問卷調查中男性比例為57.3%,女性比例
為42.7%。從受訪農民家庭主要收入來源來看,大
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以種糧為主的農民,占樣本
總量的42%;以家庭副業/做買賣收入為主的農
民,占樣本總量的9%;以種、養殖/捕撈收入為主
的農民,占樣本總量的17%;以打工收入為主的農民,占樣本總量的8%;以工資收入為主的農民,占
樣本總量的4%;以集體企業收入為主的農民(該
類個案訪談對象不包括在500個調研對象之內,
在本文以下的統計數據中也不包括該類訪談對
象),占樣本總量的18%;以其他收入為主要收入
來源的農民,占樣本總量的2%。以上調查對象基
本涵蓋了遼寧省農民內部主要的利益群體。*該村的非農業收入占集體收入的90%以上,以集體
企業收入為主的農民全部集中在後石村。
二、調查結果分析
自馬克斯·韋伯(Max Weber)以來,社會學對社
會地位的評價通常採用三種維度,即財富地位(經
濟地位)、權力地位(政治地位)、社會聲望地位。而
目前學術界評價一個社會階層地位的主流方法是
以「職業」作為地位評價的基礎,以資源的佔有作
為地位評價的基本維度。可見,社會地位作為一種
客觀存在,可以有不同的觀察和分析角度,可以從
不同的側面來揭示。正是基於此,此次調查綜合以
上方法,使用了家庭收入、教育、社會保障、利益表
達與政治參與、幸福感、社會地位的自我評價等主
觀感受等多項指標。本文則利用上述指標數據並
運用多元回歸分析方法對農民利益保障狀況進行
了分析與揭示。
(一)農民收入增長乏力,財富積累緩慢。收入
是衡量社會群體基本利益的一項最重要的指標,
也是社會群體財富積累的重要途徑。調查數據顯
示,2006年受訪農民家庭年平均總收入僅為
14919.88元,而同期的家庭年平均支出則高達
13881.79元,二者僅相差1038.09元。個案訪談中
農民普遍反映,農業稅的減免與種糧補貼使種糧
農民收入有所提高,但生產投入的增加幾乎抵消
了收入的上漲。就像農民所說「:種子化肥價格高,
種地忙一年也沒啥純收入。」由此可見,當前我國
農民家庭收入增長幅度依然不大,財富積累相當
緩慢。
通過對農民家庭總收入影響因素的回歸分析
(以下簡稱回歸分析,分析結果見表2)可以看出,
家庭總收入對家庭經營收入的彈性系數為0.569,
並且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這表明,當前家
庭的經營性收入是影響農民家庭總收入的最重要
因素。相比較而言,家庭所擁有的耕地數量對家庭
總收入雖有一定影響,但影響卻非常有限,其彈性
系數僅為0.142。這種狀況說明,目前農民賴以生
存的土地給農民提供的財富非常有限,農民收入
的多少已經與土地的多少幾乎沒有太直接的聯系
了。
表2回歸分析的結果同時表明,農民內部主
要群體從事的勞動類型的差異也是影響農民家庭
總收入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回歸模型2中,增加農
民的勞動類型對農民總收入的影響這一因素後,
回歸方程的擬合優度提高。而在顯著性水平為1%
的條件下,從事養殖的農民比種糧農民家庭總收
入多24.86%,農村第三產業服務人員家庭總收入
比種糧農民高24.98%。這一分析結果進一步說明,
目前糧食種植業給農民提供的收入相當有限。
(二)農民受教育程度較低,勞動技能水平較
差。在現代社會,教育對社會流動(特別是垂直流
動)和地位獲得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我國農
民整體受教育程度不高、勞動技能低,難以適應現
代化農業科技發展的需要。調查顯示,受訪農民的
平均受教育年限僅為7.13年,僅有1.2%的受訪農
民接受過技校、中專、職高等勞動技能教育。
表2回歸分析的結果還顯示出,受教育程度
為初中、高中、技校、中專和職高的農民的收入比
沒有上過學的農民的收入要高。以模型4為例,初
中學歷的農民收入比未受過教育的農民高47.7%,
技校、中專以及高中學歷農民的收入比未受教育
的農民高70.23%。這說明,農民收入狀況與勞動力
受教育程度有較強的正相關關系。調查中也發現,
那些被農民稱為致富能人的農民通常都是當地學
歷較高的人。可見,農民整體偏低的受教育水平既
使農民難以適應現代化農業發展的要求,農業勞
動生產率偏低,農民增收難,也使其改善自身生活
處境、向上層社會流動的努力異常艱難。
(三)農村社會保障發展滯後,醫療與救助問
題尤為突出。在城鄉二元社會結構下,農民基本上
被排除於社會保障制度之外。與城市居民享有的社會保障相比,農民的社會保障明顯滯後。調查數
據顯示,目前農民參保率最高的是農村合作醫療
保險,占受訪農民的50%。但是個案訪談發現,新
型農村合作醫療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實施中主
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其一,醫保定點醫院往往地
處縣、市距離村民居住地較遠,村民就醫不方便。
其二,合作醫療的葯品價格明顯高於其他葯房。其
三,定點醫院醫生的業務素質不高,服務態度較
差。其四,醫保報銷醫葯費數額太少,手續繁雜,特
別是大病醫葯費根本無法報銷,農民實際受益不
大。表2回歸分析的結果則顯示,健康農民的家庭
總收入比不健康的農民平均高46.23%。這說明,在
現有的醫療保障狀況下,健康狀況已經成為影響
農民家庭收入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身體殘疾
或患病是當前導致農民致貧、返貧的一個重要原
因。
目前我國農村還存在著數量龐大的絕對貧困
群體,其中一些人連最基本的生存問題還沒有完
全解決,在現實生活中處於一種十分不利的境地。
調查發現,國家的扶貧救濟政策雖然在一定程度
上給予貧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但救濟標准較低,
貧困農民的生活難以獲得充分的保障。調查數據
顯示,農民家庭得到的救濟款物的價值僅在500~
1000元之間,明顯低於城市貧困家庭的受助水平。
這種救濟水平對於那些全家陷入貧困的家庭來
說,雖是雪中送炭,但卻是杯水車薪。
調查分析說明,社會保障是一種最基本的再
分配手段,以實現社會公平為基本的價值取向。全
民性的保障制度維護了社會的公平,而城鄉二元
化的發展模式卻形成了對農民的制度性歧視,成
為農民利益保障的制度性障礙。
(四)農村基層民主選舉參與率較高,但基層
民主選舉實踐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農村基層民
主選舉是村民自治的起點和關鍵。參與村委會選
舉關繫到村民的切身利益,是農民表達和實現自
身利益訴求的制度化渠道。調查數據顯示,受訪農
民中有71.9%的村民參加了村委會的選舉,有
63.45%的村民參加了村民代表的選舉。若僅從參
與村民的覆蓋面來看,農村選舉活動已經具有了
全民性。但從農村基層民主選舉實踐來看,雖然村
委會選舉特別是直接選舉的時間並不長,但是仍
然存在不少問題。在調查中發現,許多農民對選舉
活動表現出相當的不滿。一些地區的村民反映,
「選代表、選村長,都沒有選舉競選目標,就是拉選
票,實際上就是買選票,現在有錢能當幹部,當干
部就是為了撈錢。」
此外,調查還發現,農民對村委會的工作表現
出一定的不滿,不滿的原因主要是村幹部缺少為
村民做事的公心,一部分地區的村委會已經由法
律上所規定的「公益性」組織腐化為追求少數人私
利的「營利性」組織。
(五)相當一部分農民幸福感較弱,社會地位
自我評價偏低。在本次對農民的幸福感的調查中,
當問及「您感覺日子過得是否幸福」時,回答「很幸
福」和「比較幸福」的比例合計53.5%,回答「不幸
福」的比例竟高達46.5%。相當一部分農民感到不
幸福,說明他們對目前的生活滿意度不高。調查還
發現,農民對未來生活缺乏信心。當問及「您估計
五年後自己的生活狀況」時,有34.6%的受訪農民
認為五年後自己的生活狀況會比現在「好一點」,
還有19.1%的受訪農民認為「差不多」,僅有
28.1%的受訪農民認為五年後的生活會比現在「好
很多」。
除此之外,本次活動還對農民的自我評價進
行了調查。農民的自我社會評價也是農民社會地
位的一種主觀反映。調查數據顯示,以社會上所有
人群為參照群體,從整體水平上看,農民對於自身
及其家庭的社會地位的自我評價處於中等偏下。
在問及「如果社會人群分成十等,您認為自己及您
家是第幾等」時,有35.6%的受訪農民認為自己及
其家庭處於社會的中等(5~6等),總計共有
89.8%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及其家庭處於社會的中
下等(即5~10等)。由此可見,當前農民對社會地
位的自我評價總體上偏低。
三、政策建議
現代社會的階層結構應該是一個「兩頭小、中
間大」的橄欖型結構。農民的底層化趨勢無疑是與
擁有發達中間階層的現代社會階層結構背道而
馳。擴大現代社會中間階層的重要途徑就是,實施
一系列有效的社會政治制度支持,減少中低階層
數量規模,提升農民等中低階層的社會地位。
基於上述調查與分析,我們提出以下政策建
議:
(一)加大政府對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投入力
度,建立財政支農資金的穩定增長機制。在當前農
民自身財力有限和農村金融發育不良的現實條件
下,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資金缺口巨大,資金匱乏
已經成為制約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收入增長的關
鍵性因素。調查中發現,目前農民想建致富項目的
願望十分強烈,但是在農村搞經營、建項目貸款卻
非常困難,尤其是在經濟欠發達的農村地區,只有
村幹部等一些有經濟實力的人才能貸到款。因此,
政府應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投入力度,建立
財政支農資金的穩定增長機制。
(二)加大對農民的教育投入,提高農民素質。
教育對社會各階層向上流動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
用。但當前我國農民整體受教育水平還很低,素質
較差,這使得農民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於
不利的地位,更增加了農民向社會上層流動的難
度。要減少農民數量、提升其社會地位,對農民加
強教育與培訓必不可少。目前,應該更加公平和合
理地配置教育資源,加大對農村的教育投入,改善
農村的教育設施、提高農村的教育水平。此外,還
要加大對農民的專業技能與職業培訓,在農村中
培養一大批懂技術、善經營的能人,並積極引導這
些人開發致富項目,帶領大家脫貧致富。
(三)加強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保障農民
的基本權益。改革開放以來,國家雖然越來越重視
農村的社會保障問題,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關於
農村社會保障方面的政策,但是,總的來說,國家
關於社會保障的制度安排明顯存在著偏向城市的
發展傾向,對農民利益的保護還不夠重視。要有效
保障農民利益,就要徹底改變偏向城市而忽視農
村的做法。當前,尤其需要健全和完善農村低保、合作醫療和養老保
險等基本社會保障制度,以切實保障農民享有醫
療、養老等基本權益。
(四)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增強其博弈能
力。任何一個群體都要通過一定的途徑、方式,表
達、爭取其自身的要求與利益。從微觀層面來看,
目前我國農民利益無法得到有效保障,一個很重
要的原因是農民自身的組織化程度較低。有效解
決這一問題的思路是,農民應該在現有的法律框
架內,利用好村民選舉的機會,充分參與農村基層
自治組織,有意識地使之為農民自己服務。這樣做
的好處至少有兩點:其一,可以遏制基層政權利用
國家權力過度提取農村資源,避免決策失誤和防
止村幹部腐敗。其二,可以對國家相關惠農政策的
落實情況起到監督作用,從而使農民真正享受到
黨的惠農政策所帶來的實惠。
參考文獻:
〔1〕陸學藝.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M〕.北京:社
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2〕張敏傑.中國弱勢群體研究〔M〕.長春:長春出版
社,2003.
〔3〕李強.轉型時期中國社會分層〔M〕.沈陽:遼寧教
育出版社,2004.
〔4〕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問題研究中心.中國農村研
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5〕劉奇.農村社會轉型與「三農」政策取向〔J〕.中國
農村經濟,2007,(4).
〔6〕孫立平.和諧社會用制度規范利益表達〔J〕.學習月
刊,2005,(8).
〔7〕吳忠民.中國社會主要群體弱勢化趨向問題研究
〔J〕.東岳論叢,2006,(2).
〔8〕符鋼戰,韋振煜,黃榮貴.農村能人與農村發展〔J〕.
中國農村經濟,2007,(3).
〔9〕於建嶸.農民有組織抗爭及其政治風險〔J〕.戰略與
管理,2003,(3).
3、正規的調查報告格式
一般來說,嚴格正規的格式如下:1、題目2、班級、姓名(如果是課題組,那麼按照貢獻大小排列,先大後小,一般不要超過5個)3、內容摘要4、關鍵詞5、開題報告中的前面幾部分內容:問題的緣起、選題理由、研究內容、目的、意義、核心概念界定、國內外研究綜述6、正文:(1)調查對象、調查方法(2)調查內容、研究假設(3)調查步驟、過程如何(4)調查結果分析和討論7、結論和建議8、參考文獻●給你一個範文參考:XX中學學生買零食情況的調查報告一、 研究背景:由於現在的初中生,幾乎都是獨生子女,家長都比較疼愛,對於孩子提出來的要求,基本上都答應,造成孩子偏愛零食,再加上我校是寄宿制學校,同學們買零食情況普遍存在,為此,我們小組在這方面進行了調查研究。二、研究目的:通過調查了解學生們買零食基本情況以及買零食的原因,針對部分同學偏愛零食的不良習慣,提出整改措施。三、研究方法:觀察法、問卷法。四、研究時間:9月25日至11月20日五、小組分工:組長:付愛仙(負責撰寫報告及匯報) 組員:付萬英、朱建軍、張蘇杭(負責觀察及問卷調查)吳倩倩、付子姣、金瑩瑩(負責總結材料)曹錚、張靚、張晶(負責課件的製作)六、研究問題:1.同學們每月的零食的消費數目的調查;2.導致同學們買零食的原因是什麼?3.如何改掉偏愛零食不良習慣?七、研究過程:1.實地察看;2.問卷調查。從調查的情況看,早餐和中餐買零食的不多,而晚自習結束後買零食的就多得不得了,同學每月買零食花費25元左右。通過問卷得出同學買零食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1)零食的味道好,就像上癮一般,無法離開它;(2)有人請客,不吃白不吃;(3)看到別人在吃,當然自己忍受不住;(4)由於部分同學存在著偏食的習慣,不喜歡有些飯菜,沒有吃飽,到小店買零食填肚子;(5)買零食可以邊走邊吃,節省時間,又美味可口,實在一舉兩得;(6)零食的外麵包裝,很有吸引力,不得不買來嘗嘗。早餐有部分同學進餐廳還不到5分鍾,就出來到學校商店買零食,原因是偏食造成的,椐我們調查組了解,我們學校供應的早餐是相當豐富的,有麵包、包子、麻球、粽子、雞蛋、蛋糕、稀飯、蛋炒飯和牛奶等。由於部分學生存在著浪費現象,包子只吃裡面的肉,而把包子皮剩下,造成浪費,導致早餐沒吃飽,而找借口到小店買零食。晚自習後,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買零食呢?原因是肚子餓了,其實睡覺前吃零食是很不好的。因為睡前因飢餓吃些零食,在吃完以後又不及時刷牙或漱口,清潔牙齒和口腔,很容易引發齲齒。八、調查後我們小組提供如下建議:1.提倡節約,反對浪費,發倡議書;節約型校園倡議書:無論大海多麼廣闊,也是由每一滴水匯集而成。節約就象大海中的水滴,點點滴滴的節約行動會回報給我們一片浩瀚的海洋。為此我班決定開展以「節約每一滴水,節約每一度電,節約每一分錢,節約每一粒米,節約每一張紙。」為主題的「節約五個一」活動。讓我們同心協力,積少成多,聚沙成塔,做勤儉節約風尚的傳播者、實踐者、示範者,讓「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理念在後中校園蔚然成風,讓我們行動起來!為創建節約型社會而努力!2.多吃飯菜,因為零食沒有營養,矯正偏食的壞習慣;3.平時父母零用錢少給一點,把零用錢轉移到精神消費上來;4.建議學校食堂,在早上10點鍾左右供應營養餐,因為吃早餐與午餐之間間隔時間過長,吃中飯時,我們肚子早就餓了,第五節課上課效率很低。由於種種原因,早餐總是吃得急匆匆,造成早餐吃得少就匆匆去上課,而未到午餐就感到肚子餓了,直接影響第四、五節課的學習效果。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在上午10點左右吃一點零食,就可以圓滿地解決這一問題。感想與體會:1.部分偏愛零食造成早餐和中餐都不吃的同學,應及時改正飲食習慣;2.針對班級里買零食開銷大的同學,我們將做同學之間的思想工作。全文
302018
問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