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前中國新聞傳播學的博士點有哪些?
一、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博士點:
(1)復旦大學
(2)中國人民大學
(3)清華大學
(4)武漢大學
(5)中國傳媒大學
(6)華中科技大學
(7)南京大學 (2015年新增)
(8)北京大學 (2010年審核增列,原有傳播學二級學科博士點)
(9)河北大學 (2010年審核增列)
(10)華東師范大學 (2010年審核增列)
(11)上海大學 (2010年審核增列,原有傳播學二級學科博士點)
(12)浙江大學 (2010年審核增列,原有傳播學二級學科博士點)
(13)廈門大學 (2010年審核增列,原有傳播學二級學科博士點)
(14)山東大學 (2010年審核增列)
(15)暨南大學 (2010年審核增列,原有新聞學二級學科博士點)
(16)四川大學 (2010年審核增列,原有新聞學二級學科博士點)
(17)南京師范大學(2017年增列,原有新聞學二級學科博士點)
(18)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7年增列,原有新聞學、傳播學兩個二級學科博士點)
(19)天津師范大學(2017年增列)
(20)上海交通大學(2017年增列)
(21)安徽大學(2017年增列)
(22)南昌大學(2017年增列)
(23)鄭州大學(2017年增列)
(24)湖南師范大學(2017年增列)
(25)深圳大學(2017年增列)
(26)西南政法大學(2017年增列)
二、新聞學二級學科博士點:
(1)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
(1)新媒體研究博士點擴展資料:
新聞傳播學為國家一級學科,下設的二級專業有:新聞與傳播、廣告學、網路與新媒體、新聞學、傳播學、廣播電視學、編輯出版學、數字出版等,高考文理兼招。
新聞傳播學是研究執政黨的新聞活動、傳播活動及其他各種信息傳播現象的學科。中國傳媒大學是中國新聞傳播學研究的起點,也是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的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傳統的新聞學研究帶有較強的實用性質,理論色彩較弱。傳播學被引入新聞學界以後,經過二十多年的相互磨合,許多傳播學的理論假設和研究方法(包括批判學派的)不知不覺地成為新聞理論研究的一部分,經驗主義傳播學的量化分析方法,已經無形中成為新聞學研究的普通方法之一,不再顯得新鮮了。
新聞學研究很早就不再局限於傳統的報學,自然包括廣播電視、網路傳播等各種傳播媒體或形態,而且必須涉及大量的非新聞類的媒體傳播的內容,以及廣告研究、公共關系研究、媒體經營研究等等。
2、請問考復旦大學新聞系的研究生有些什麼要求???
復旦大學新聞系copy新媒體傳播專業碩士項目目前全部採用推免直研方式,面向全國,在本科四年級、文理各個專業的學生中選拔對新媒體傳播有興趣、有基礎、有創意的優秀學生。本項目鼓勵有新媒體技術、數據等背景的同學報名,也鼓勵雖無強大的技術基礎、但對新媒體傳播行業充滿熱情、富於實踐、及充滿創意的同學加入。
2019年度推免招生名額以復旦大學研究生招生網公布的2019年研究生招生簡章為准。
遴選機制:從成績(GPA)、個人陳述(Personal Statement)、面試三方面綜合選拔對新媒體傳播有興趣、有基礎、有創意的優秀跨學科人才。
(2)新媒體研究博士點擴展資料:
本項目將按照「跨學科交叉融合、產學研聯合培養」的理念設計課程,內容涵蓋新媒體傳播內容生產、商業運營、產品創新、數據挖掘等模塊。學習期間,須至少修滿36學分,其中公共課程(政治、英語)4學分,專業課程(包括基礎模塊和應用模塊)26學分,實踐培養(包括專業實習、海外參訪等環節)6學分。
學位授予的基本標准
1、修滿所有學分;
2、按時參加教學實習並答辯通過;
3、按時完成學位論文(畢業設計)並答辯通過。
3、傳媒大學有那些學校
中國傳媒大學、浙江傳媒大學、山西傳媒學院、遼寧傳媒學院、四川傳媒學院、河北傳媒學院
1、中國傳媒大學
前身北京廣播學院,創建於1954年,2004年更名為中國傳媒大學,是教育部直屬211工程重點大學,是我國傳媒類行業院校的「大哥大」,是我國傳媒的最高學府,是名記者、名播音、名主持的「搖籃」。「中傳」擁有新聞學、廣播電視藝術學、傳播學等12個國家重點學科,擁有6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5個博士點、89個碩士點。
2、浙江傳媒大學
前身浙江廣播電視專科學校、浙江傳媒學院,創建於1978年,是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電影總局與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04年經教育部批准更為為浙江傳媒學院並升格為本科院校,2014年更名為浙江傳媒大學,現已成為我國第二大傳媒類專業院校,擁有多個專業的碩士授予權。傳播學、新聞學、廣播電視工程、數字媒體藝術、視覺傳達設計等為國家特色專業。
3、山西傳媒學院
前身華北廣播電視學校,創建於1983年,2000年更名為廣播電影電視管理幹部學院,2013年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山西傳媒學院並升格為本科院校,是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與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我國第三大傳媒類專業院校,影視動畫、電視攝像、電視廣告、節目製作、藝術設計等為該校特色專業。
4、遼寧傳媒學院
始建於1991年,其前身為遼寧美術職業學院。2014年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遼寧傳媒學院,成為東北地區唯一一所獨立設置、專門培養傳媒類人才的高等本科院校。
據官網顯示,學院位於沈陽市文化氛圍濃郁的沈北大學城中心。學院根據傳媒及藝術設計的學科特點,設立了四系兩部,針對傳媒及藝術設計產業鏈各環節對人才的需求,開設了5個本科專業,並根據市場需求優化設置29個專科專業,逐步構建了相互支撐、相互滲透的網路與新媒體、數字出版、廣告學、動畫、視覺傳達設計及文化產業管理5大特色專業群。
5、四川傳媒學院
前身成都理工大學廣播影視學院,創辦於1997年,是四川省省屬民辦傳媒類專業本科院校,2013年更名並獨立設置為四川傳媒學院,開設有播音與主持、新聞學、表演藝術、影視編導、攝影、數字媒體技術等40個本、專科專業。
6、河北傳媒學院
前身石家莊影視藝術職業學院,創建於2000年,隸屬於精英教育傳媒集團,2007年經教育部批准更為河北傳媒學院並升格為本科院校,2011年獲得碩士研究生招生資格。廣播電視編導、戲劇影視設計、錄音藝術、音樂表演、文化產業管理等為其特色專業。
4、有新聞學研究生的理工科院校
2007年新增新聞傳播學碩士點的高校有:
南京理工大學、河海大學、浙江工業大學、中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成都理工大學
理工類大學新聞傳播學亮點一:新媒體領域的生力軍
重視新聞專業與理工專業相結合,這一特點體現在許多理工類大學的新聞專業設置中。比如,華中科技大學的「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院名就帶有強烈的「理工」色彩,讓人自然而然地聯想到數字媒體、網路媒體等新媒體形式。2007年理工類高校新批準的新聞傳播學類碩士點幾乎是清一色的傳播學,而且很多都開設了科學新聞與傳播、科技傳播等方向,「科學技術」的號召力已經成為新的熱點研究領域,理工類大學成為新媒體領域理論研究的生力軍。
理工類大學新聞傳播學亮點二:實踐走先 務實為上
重視教學和相關產業實踐相結合,理工類大學新聞傳播學多帶有務實色彩。沒有綜合類大學的強大地域影響力和悠久的人文底蘊,幾乎成為理工類大學設置新聞傳播學的掣肘因素。但新聞傳播學作為人文學科中側重應用性的研究分支,重視與實踐相結合的特點本身就是許多跨專業考研人追逐的目標。理工科大學的新聞傳播學,要麼和產業結合,從組織行為、產業結構方面研究;要麼直接與具體的行業結合,比如上海理工大學與印刷出版業相結合的新聞專業,中國地質大學與自然遺產、風景旅遊業相結合的新聞專業,都走出了有特色的新聞專業設置新路子。從這個方面來看,相對於普通新聞專業的畢業生而言,理工科大學新聞傳播學的研究生似乎更能適合市場多元化的需求,是復合型的實用人才。
理工類大學新聞傳播學亮點三:背景多樣 跨考率高
理工類大學新聞傳播學的本科生大大少於綜合性大學,本校學生的競爭壓力小很多。而且,理工科大學本身的強勢專業為理工科技術類,在文科方面對學生科班出身的要求也相對較低,喜歡招收一些學科背景多樣化的考生。另外,理工科新聞傳播學研究大多側重媒介研究、媒介管理、品牌策劃等專業方向,理工科同學的優勢明顯,如新媒體研究方向,計算機、電子工程等學科的同學就有很強的競爭力。
理工類大學新聞傳播學亮點四:發展迅速 群體壯大
理工科大學的新聞傳播學發展,真可謂是「雨後春筍」。2007年新增新聞傳播學碩士點的高校有:南京理工大學、河海大學、浙江工業大學、中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成都理工大學,占據了小半壁江山。新聞傳播學專業的高速發展帶來了畢業生增多、市場就業前景不明朗等情形,促使學校重視加強學生自身能力的提高,例如很多理工類大學都聘請曾在一線工作過的影視片製作人員擔任學科帶頭人,讓學生參與各類項目,增加實踐接觸機會。
第一梯隊:實力之選
該梯隊在新聞傳播學領域有「泰山北斗」的地位,其實力、影響力絲毫不遜色於老牌綜合性大學。這類學校名師眾多,學科結構全,在業界的號召力也很強。華中科技大學、清華大學可以看作是這一梯隊的代表,這兩所高校都擁有新聞傳播學博士點授予權,報考的難度也比較大。以華中科技大學為例,2006年新聞學和傳播學的計劃招生數各為49人,但是分別有464人和446人報考,最後新聞學錄取了62人,傳播學錄取了64人,推免生總數為18人。可見其報考競爭之激烈程度,絲毫不遜色於同城的武漢大學以及其他名校。
5、想考傳播學的研究生,請問都有哪些學校不錯競爭還不是那麼激烈啊
院校推薦
暨南大學
推薦理由:地處廣州,中國新聞業最活躍的區域,近水樓台先得月;實力強勁,博士點授權單位,學術力量雄厚。
院校小記:
由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提供的《中國研究生教育評價報告(2006~2007)》公布了中國研究生教育一級學科評估排名,暨南大學新聞傳播學位列13,為重點優勢學科單位。雖然暨大的名氣沒有同城的中山大學響亮,可是暨大早在1986年就成為我國第三批新聞學碩士學位授予點之一,2001年又獲准建立傳播學碩士學位授予點,同年升格為新聞與傳播學院。2003年,暨南大學新聞學成為廣東省高校名牌專業與國務院僑務辦公室重點學科,兩年之後成功申報新聞學博士點,成為廣東省唯一的新聞學博士點。
回望歷史,暨南大學作為中國最早成立新聞學專業的5所高校之一,20世紀50年代曾經盛極一時,與北京的人大、上海的復旦有中國新聞學「金三角」之美譽。暨大新聞學集中體現了南方新聞界務實的特色。暨南大學的名師很多,中國第一位留學法國8年之久的傳播學博士陳衛星就首先在這里收徒講學;黃匡宇教授提出了電視新聞「聲象雙主體論」,並首次從符號學角度對電視新聞學理論進行立體建構。2002年復旦大學首席教授童兵先生來暨大講座時,曾將暨大新聞專業提高到與復旦、人大齊名的程度來褒揚。暨南大學新聞學為廣東乃至東南亞的傳媒界輸送了大量的優秀畢業生,如《南方日報》總編輯楊興鋒即畢業於暨大的新聞學專業。
報考難度:
2007年暨大新聞學共有336人報考,最終錄取50人,其中包括9名推免生,錄取分數線為367分,其中單科線為55分和90分,上線人數92人;傳播學共有221人報考,最終錄取26人,其中6人是推免生,錄取分數線為363分,單科線為55分和90分,上線人數52人。跨考咨詢師建議:相比傳播學,暨大新聞學專業報考熱度更高些,但錄取人數也更多。暨大新聞傳播學的錄取分數線不低,這可能和同城的中山大學沒有新聞傳播學碩士點有關,想考暨大新聞學的考生需早做准備。
古都學老——西北大學
推薦理由:辦學歷史相對較長,人文底蘊深厚,在西北地區有一定影響。
院校小記:
西北大學是西北地區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其新聞傳播教育已有30多年的歷史,為陝西乃至全國培養了眾多新聞與文化傳播專門人才。1972年西北大學就開設了新聞課程,2000年獲批設立新聞學碩士授權點,西北地區最早一批科班出身的新聞人大多出自西北大學。當前全國業界許多單位的重要崗位上,均有西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畢業生的身影。如新聞學權威期刊《新聞與傳播研究》副總編張滿麗、新華社河南分社副總編劉雅鳴、陝西《三秦都市報》總編朱冰堯、《陝西工人報》總編劉鵬等。
西北大學新聞學的特色和優勢是,對新聞學基本原理、新聞事業經營管理、新聞文化學、新聞媒介批評、新聞采訪與寫作、報紙編輯、廣播電視新聞、新聞攝影等方面進行廣泛研究。最近,西北大學在廣告學方面的影響日益擴大,這和學術帶頭人楊立川先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2006年10月,國內廣告教育最高級別的學術盛會——全國廣告教育研究會第5屆學術年會在西北大學舉行,這進一步提高了西北大學在廣告界的知名度。
報考難度:
西北大學是首批列入全國重點大學名錄的高校,是西安唯一的綜合性大學。西北大學2007年的錄取線遵循國家劃線B類地區的標准,即:總分345分,公共課53分,專業課80分。跨考咨詢師建議:考生只有通過國家規定的錄取分數才能參加復試,復試內容每年都有一定的變化,需及時關注學校發布的相關信息。
隴西明月——蘭州大學
推薦理由:西北地區唯一的教育部直屬綜合性重點大學;培養出了水均益等傳媒界人才,在全國有一定知名度。
院校小記:
蘭州大學這座西北學術重鎮,在新聞學方面也有著不平凡的過去。蘭大的新聞學曾經紅火一時,培養了大批人才,不少畢業生分配到新華社系統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青年報等中央級新聞單位,在全國新聞院系可比性排名中位居第四。在西部各省、市、自治區新聞單位和地縣的新聞單位中,蘭大新聞系的大批畢業生常年工作在艱苦環境中,青藏高原、戈壁沙漠、衛星發射基地均有他們的身影。
蘭大新聞系系主任段京肅教授長期致力於新聞傳播基礎理論研究,1999年被確定為甘肅跨世紀學術帶頭人;副主任李文副教授致力於陝甘寧邊區新聞事業及西北新聞事業研究,1998年當選中國新聞史學會理事;楊魁副教授長期從事應用傳播和傳播心理學的研究,在公共關系學領域的研究頗受全國同行關注,現任蘭州大學現代咨詢策劃研究所所長;王天定副教授對新聞傳播道德與法規頗有研究;王作人副教授在基礎寫作和報告文學創作與研究方面有較大影響,曾獲全國報告文學創作大獎。
蘭州大學新聞系專家重點研究的陝甘寧邊區新聞事業史,填補了中國新聞聯播事業史研究的空白,豐富了我國的新聞理論。蘭大新聞系的科學研究注意緊密結合西北地區實際,在邊遠地區新聞事業發展規律方面作了認真研究。
報考難度:
蘭州大學新聞學2007年共有232人報考,錄取29人;傳播學有237人報考,錄取 32人。2006年新聞學有266人報考,錄取30人;傳播學247人報考,錄取31人。跨考咨詢師建議:和東部學校相比,報考熱度明顯低於其他重點大學,近兩年報考錄取狀況基本持平,變化不大。
天府學宮——四川大學
推薦理由:西南地區唯一的新聞學博士點授權單位,在西部有廣泛影響;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龍頭地區,已被劃為經濟開放區,發展潛力巨大。
院校小記:
提起四川大學的人文學科,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宗教學,其次是中文。仔細看以下相關介紹: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授位及新聞學博士點研究領域包括:文藝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文藝與傳媒、文化批評、文學人類學、佛教語言文學、廣播影視文藝學,我們可以發現大部分研究內容還是偏向中文,所以報考川大新聞學研究生的考生需要有較好的文學功底。
四川大學新聞學名師匯聚。新聞傳播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歐陽宏生,是全國首屆「十佳」廣播電視理論工作者,1996年開始作為高級理論專家客座中央電視台,從事了一系列課題研究;蔡尚偉教授是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是大型電視系列片《毛澤東在四川》、《巴蜀四帥》、《鄧小平與四川》的主攝像、發起人、策劃人,製作過百餘部(集)電視專題片;吳建教授在新聞攝影、廣告學、新聞傳播教育、媒介發展等方面作出了開拓性的努力,構建了較有特色的新聞攝影和廣告學的基本理論體系。
報考難度:
四川大學新聞學2007年的復試分數線為345分,單科成績為55分和83分;2006年的復試分數線為350分,單科成績為56分和84分。總體來說在全國重點大學中競爭激烈程度處於中游。2007年新聞學報名人數為286人,錄取人數為45人,其中8名為推免生;傳播學報名人數為313人,錄取人數為51人,其中9名為推免生。2006年新聞學報名人數為281人,錄取44人,其中7人為推免生;傳播學報名人數為329人,錄取60人,其中9名為推免生。跨考咨詢師建議:這個報錄比雖然低於東部的綜合性重點大學,但在西部地區卻是最高的。
華北精英——河北大學
推薦理由:臨近京畿,有一定的地緣優勢;學術方向新穎,有一定的發展潛力。
院校小記:
如果說新聞學的傳統強校以豐厚的學術底蘊吸引青年學子,那麼,一些地方大學則開辟了專業研究與實際結合、與時代結合的新道路。河北大學新聞學雖然在全國名氣不大,但在本省卻是一塊金字招牌。河北日報報業集團為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青年教師和本科生、研究生提供了實習基地,雙方共同發起成立「河北省媒介發展研究所」,建設本省傳媒業科研基地,針對傳媒業發展和傳媒人才培養中的問題開展科研攻關。
河北大學新聞學方向齊全,近幾年關於媒介經濟的研究受到廣泛關注。河北大學媒介經濟研究所所長曹鵬,曾經是經濟日報社《中國書畫》總編輯,現在擔任碩士生導師,致力於媒介經濟學與報刊市場營銷研究,是國內媒介理論界權威的學者之一,也是少壯派報業實幹家。河北大學新聞學著力打造開放的平台,每個學期都會請北京的知名教授來校專門為研究生開講座。
河北大學位於保定,距離北京僅「一步之遙」,所以更多的人把這里當作研究、修煉的場所,以期畢業後到北京大展身手。例如,中央電視台的導演崔艷1995年從河北大學新聞系畢業四年後又回到母校攻讀新聞學研究生,隨後順利地進入中央電視台從事導演工作。
報考難度:
河北大學新聞學遵循國家劃線標准。復試時初試成績為500分,占總成績權重的70%;復試總成績為300分,復試成績占總成績權重的30%,其中外語筆試佔100分,專業考核筆試佔100分,專業面試及實踐環節佔70分,外語聽力、口語測試佔30分。跨考咨詢師建議:初試成績占的比重很大,考生在初試時的排名很重要。
華東新秀——安徽大學
推薦理由:為國家「211工程」建設重點綜合性大學,地處華東,與江蘇、上海、浙江臨近,但報考熱度遠小於這些地區。
院校小記:
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前身是安徽大學中文系新聞本科班,新聞學碩士點研究方向有新聞傳播理論、新聞業務。算起來全國辦學歷史超過20年的新聞系並不太多,安徽大學新聞教育在改革開放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在教育部全國高等學校精品課程建設網上公示的2007年度國家精品課程入選名單上,由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芮必峰教授主持、姜紅、呂萌、蔣含平、劉勇等老師主講的《新聞學概論》課程名列其中。2003年安徽大學與安徽日報報業集團簽署協議,共建新聞傳播學院。與此相配合,新聞傳播實驗教學中心在安徽日報及其所屬的子報刊及網站建立了自己的實習基地。其實,安徽大學新聞學院不僅在本地有著絕對優勢,其影響已經波及全國。北大方正在全國僅捐助了5家高校建立實驗中心,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便是其中之一。
安徽大學新聞學的名師中,院長芮必峰教授是代表。新聞系系主任蔣含平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新聞史,1997年參與復旦大學寧樹藩教授主持的中華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地區比較新聞史」研究。
報考難度:
安徽大學執行國家B類劃線標准。新聞學的錄取線,2007年為345分,單科為53分和80分;2006年為345分,單科為55分和83分。
盛世潛龍——上海大學
推薦理由:地處上海,文化產業發達;上海唯一市屬綜合性大學,上海市重點建設,本地資源豐富。
院校小記:
上海大學是上海市直屬的「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成立於1995年4月7日,是上海大學的特色學院之一,新聞傳播系建院伊始就有。2001年獲傳播學碩士培養資格,2003年獲新聞學碩士培養資格。如今,上海大學在新聞傳播學基礎理論、傳媒經濟與文化產業、國際傳播、文化傳播、廣告理論與實務等領域都形成了自己的學術特色。
上海大學的新聞傳播學一直被復旦的光環遮掩,不過上海大學的名師也很多。張詠華曾擔任上海外國語大學新聞學專業碩士點負責人,1995年作為國家公派美國富布賴特基金高級訪問學者到美國南加州大學從事大眾傳播社會學研究一年,其研究方向與國際問題聯系密切;戴元光現為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副院長,上海大學傳媒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領域是傳播學理論、傳播學研究方法、傳播社會學、文化傳播等;吳信訓是上海大學傳媒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領域是傳媒經濟研究、廣播電視新聞研究、廣播影視與新媒體研究。
上海大學新聞傳播學走的是務實路線,前不久由學院畢業生導演、學院自主製作的影片《上海公園》,作為2007年度國家正式出產的400餘部電影之一,開創了上海大學的歷史先河。隨後,「當代中國影視批評現狀的批評」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大學召開,上海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上海大學影視與傳媒產業研究基地」也設在這里。在中國的電影之都,上海大學新聞傳播學正走出一條與實際相結合的新路。
報考難度:
2007年國家劃定的復試線為350分,單科為55分和83分,而上海大學新聞傳播學劃定線為357分,單科也為55分和83分。由此可見,雖為上海地區的綜合性大學,但是上海大學的新聞傳播學分數並不是很高。2007年招生總人數為45人,跨考咨詢師建議:招生規模在上海開設新聞傳播碩士點的高校中排名第一,競爭相對較小,性價比高,考生不妨考慮報考。
珞珈風光——武漢大學
推薦理由:中部地區最有威望的綜合性大學;新聞傳播學研究方向多元化,與國際新聞學研究接軌程度高。
院校小記:
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前身是1983年組建的原武漢大學新聞系。20多年來,它一直以努力培養和造就高素質、高層次、創造型、復合型的新聞與傳播學人才為辦學宗旨,武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培養了大量的優秀人才,活躍在全國各地。
「新聞傳播實務與媒體發展研究」是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設立最早、師資力量最強的一個研究方向;比較新聞學與跨文化傳播研究方向圍繞如何建立國際新聞傳播新秩序這一重大問題,探討中西新聞傳播業與新聞傳播觀念演變的軌跡,集合了一支高學歷、年輕化並有海外學習經歷的學術隊伍;「新聞傳播發展史」是新聞與傳播學院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知名新聞學者何微先生是本方向的開創者,在國內率先提出了整體的新聞歷史觀;傳播理論研究方向,主要關注傳播學理論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重大問題以及西方傳播學理論的發展趨勢,強調運用定量的方法對媒介效果進行研究;廣告傳播方向是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興的又一重要研究方向,《20世紀廣告傳播理論研究》是我國第一部研究廣告理論的專著,也是珞珈廣告學派的標志性著作。
武漢大學名師薈萃:羅以澄是新聞業務方面的重量級人物,現在是新聞與傳播學院的院長;單波是中外新聞比較研究的學科帶頭人,其論著和論文的引用率比較高,石義彬在傳播理論,張金海在廣告理論,李敬一在傳播史方面都有突出表現。
報考難度:
2007年武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錄取分數只有349分,看似不高,但是專業成績卻要求兩科最低分都是100分。2007年武漢大學新聞學報考人數528人,錄取103人;傳播學報考692人,錄取109人。2006年新聞學報考463人,錄取87人;傳播學686人,錄取121人。跨考咨詢師建議:相比東部地區高校10:1的比例,武大的傳播學的錄取情況頗為樂觀。
海天攬勝——廈門大學
推薦理由:歷史悠久的新聞學教育;東部實力雄厚的綜合性大學。
院校小記:
廈門大學新聞教育歷史悠久,1922 年至 1926 年,廈門大學就有了自己早期的新聞學教育,開創了中國人自己辦新聞教育的歷史。 1983 年,廈門大學成立新聞傳播系,在中國率先以「傳播」冠名,集中體現了廈大新聞傳播人「敢為天下先」的開拓精神。廈門大學在廣告學、華夏傳播研究、傳播史研究等領域享有極高的學術聲譽,尤其是廣告教育,走在全國的前列,素有「中國廣告黃埔」之稱。
廈門大學的新聞傳播學在對台問題和廣告學方面有很深的造詣,老師也都是這方面的專家。張銘清教授是現任院長,主要研究領域為對台和對外宣傳,近年來提出「一國兩制新聞學」,參與中國政府關於台灣問題的兩個白皮書等重要文獻的組織撰寫工作;趙振祥教授是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主要研究方向為新聞理論、新聞業務、東南亞華文傳媒,是菲律賓《世界日報》特約評論員;許清茂教授是閩台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傳播史、中國廣告史、台灣傳媒研究;陳培愛教授1983 年參與創建中國大陸高校中首創的廣告學專業,主持並完成 10 多項國家級、省部級與各類社科研究課題,在廣告學方面頗有建樹。
學院的教學行政大樓毗鄰海景,風景絕佳,內設有收藏豐富的資料室。廈門大學是中國最早培養新聞研究生的大學之一。早在 1983 年,廈門大學就開始招收新聞學碩士研究生了。 1994 年,廈門大學正式設立新聞學碩士點。 2002 年,又增設傳播學碩士點。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學發展中心 2004 年的評估中,廈門大學的新聞傳播學在全國排名第 5 位,標志著廈門大學新聞傳播研究生教育已經進入全國先進行列。
報考難度:
2007年廈門大學新聞學報考人數達288人,錄取28人;傳播學798人,錄取58人。可見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的魅力吸引了大批來報考的同學。跨考咨詢師建議:廈門大學2007年錄取的最低分數為新聞學340分,傳播學343分,雖然看似不高,但接近十選一的淘汰率也讓許多人掂量再三。
院校信息
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研招(博/碩/專業學位) 杭州師范大學2010年研招(一志願全公費) 考研名師暑假復習方案:政治必考60年大慶內容
6、中國哪些大學的新聞學類專業好?
排名 招生單位 等級
1 中國人民大學 A+
2 中國傳媒大學 A+
3 復旦大學 A+
4 武漢大學 A
5 華中科技大學 A
6 四川大學 A
7 南京大學 A
8 浙江大學 A
9 清華大學 A
10 暨南大學 A
11 廈門大學 A
12 湖南大學 A
13 北京師范師范大學 A
14 南京師范大學 A
以上排名僅作為參考,以下內容是某位朋友對新聞傳播學類好大學的總結,也許對朋友更有用:
當前新聞傳播學的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也就是覆蓋新聞學、傳播學等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有: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這兩所的新聞學院為當之無愧的南北兩強,辦學歷史悠久,在新聞學界和傳媒業界都聲望卓著。
而中國傳媒大學的新聞學為國家重點學科,傳播學則為國家重點學科培育點,因此中國傳媒大學要獲得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也僅有一步之遙。
目前擁有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博士點的大學有:
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廣電學界和廣電傳媒業界最強者)、清華大學(新銳,銳不可當)、武漢大學(在非廣電、網路的紙媒界,素有「武老三」之稱,僅次於人大與復旦)、華中科技大學。
如上,目前中國大陸高校中,一共6所大學擁有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博士點,覆蓋新聞學和傳播學等二級學科博士點。
目前擁有新聞學二級學科博士點的高校及科研院所有:
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清華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這6強的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覆蓋新聞學二級學科博士點);暨南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南京政治學院、四川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如上,目前中國大陸高校及科研院所中,共有11個新聞學二級學科博士點。
目前擁有傳播學二級學科博士點的高校及科研院所有:
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清華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這6強的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覆蓋傳播學二級學科博士點);北京大學、上海大學、廈門大學、浙江大學。
7、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的系所設置
學院現下設中國文學系、中國語言學系、新聞學系、廣告與傳播學系、影視藝術系、藝術理論與文化產業系等6個教學系,另設漢語言文學研究所、漢語史研究所、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新聞傳播研究所、廣播電視研究所、符號學與傳媒學研究所、新媒體研究所、西部廣播電視研究中心、文學藝術研究中心等13個科研機構。現有文藝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少數民族文學與文學人類學、新聞學、廣播電視學、廣告學、編輯出版學、戲劇與影視學、藝術理論與文化產業14個教研室 。 序號 教研室名稱 所屬系別 系主任 教研室主任 教研室成員 1 文藝學 中國文學系 閻嘉 閻嘉(兼任) 馮憲光、傅其林、劉文勇、馬睿、任真、閻嘉、趙毅衡 2 中國古典文獻學 羅鷺 何劍平、劉長東、羅鷺、伍曉蔓、項楚、張勇、尹富 3 中國古代文學 黃勇 丁淑梅、何江南、黃勇、李瑄、呂肖奐、王紅、謝謙、張朝富、周裕鍇 4 中國現當代文學 陳思廣 陳思廣、馮勤、干天全、黃峰、姜飛、靳明全、李怡、毛迅、唐小林、張放、周維東、朱彤 5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邱曉林 曹順慶、劉亞丁、盧迎伏、邱曉林、王曉路、張怡 6 語言學及對外漢語 中國語言學系 譚偉 劉穎 杜曉莉、李宇鳳、劉春卉、劉穎、楊文全、朱姝、 Valeria Petrone(莉麗) 7 漢語言文字學 譚偉 顧滿林、郭萍、蔣宗福、雷漢卿、譚偉、王彤偉、肖婭曼、楊光榮、俞理明、鄭春蘭、周仁平 8 新聞學 新聞學系 操慧 操慧、陳雪奇、黃順銘、姜英、蔣曉麗、羅飛、吳建、徐沛、張玉川 9 廣播電視學 李宜篷 蔡尚偉、侯洪、李靜、李宜篷、歐陽宏生、魏薇、曾婭妮、朱天 10 廣告學 廣告與傳播學系 楊效宏 楊效宏(兼任) 曹邑、丁浩宸、黃海榮、劉平、彭虹、楊曉明、楊效宏 11 編輯出版學 白冰 白冰、陳翔、段弘、李苓、王炎龍、吳琳、張艷 12 戲劇影視學 影視藝術系 黎風 黎風(兼任) 曹峻冰、黎風、王彬、肖薇、易丹 13 少數民族文學與文學人類學 李春霞 李春霞、李祥林、梁昭、徐新建 14 藝術理論與文化產業 藝術理論與文化產業系 吳興明 吳興明(兼任) 陸正蘭、吳興明
中國俗文化研究所 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是依託於國家重點學科中國古典文獻學,以及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漢語言文字學三個博士點,按照科研體制改革的精神,重新規劃研究方向,實行人員優化組合,面向全國招聘人才而組建的新型研究機構。我校的俗文化研究一貫具有優勢。項楚的變文、歌辭、白話詩研究,其卓越成就為國內外所公認。其《敦煌文學叢考》獲原國家教委首屆人文社科一等獎,《王梵志詩校注》獲教育部第二屆人文社科一等獎。周裕鍇的俗文學和禪宗偈頌研究,在海內外學術界也很有影響,其《宋代詩學通論》獲教育部第二屆人文社科二等獎、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成果三等獎。俞理明教授、雷漢卿教授、張勇教授等也曾獲四川省政府優秀科研成果獎。此外,近10年來,兩個博士點的青年科研人員開拓了民間信仰研究領域,發展勢頭迅猛,取得很大成績。1999年6月,根據科研體制改革的精神,由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漢語言文字學三個學科點對原有研究方向重新規劃,對原有學術力量實施優化組合,建成了本所。並邀請國內名牌大學的傑出教授加盟,實現強強聯合,如清華大學的王小盾教授、浙江大學的張湧泉教授、南京師范大學的董志翹教授皆是學壇翹楚。目前全所科研人員少而精,大都承擔著本領域的國家或部省級項目,整體力量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目前本研究所由項楚教授任所長,周裕鍇教授、李誠教授任副所長。 漢語言文學研究所 成立於 1981 年,本所在漢語史、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文學人類學等方面研究成果突出,郭沫若研究、中國現當代詩歌和散文的研究亦蜚聲海內外。其與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中文系合辦並具體承辦的學術期刊《中外文化與文論》自 1996 年出版以來,在海內外產生較大影響。研究所目前承擔有國家、省部級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與一般項目10 余項,所長馮憲光。 漢語史研究所 成立於 1990 年。含漢語史、文字學、漢語辭書 3 個研究方向,中古漢語詞彙研究是其主要研究方向,在全國高校中居領先地位。近年來,該所創建並不斷健全了中古漢語語料、資料庫。研究所名譽所長張永言教授,現任所長為俞理明教授,成員有張永言、趙振鐸、向熹、蔣宗福、雷漢卿、楊文全、楊光榮等教授。 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 成立於 1998 年,主要研究比較詩學、比較文學學科理論、中外文學關系。主要成員有曹順慶、楊武能、趙毅衡、徐新建、王曉路等學者,所長為曹順慶教授。 文學藝術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涉及藝術學理論一級學科博士點、戲劇與影視學一級學科碩士點以及藝術理論與文化產業系、影視劇創作與製作中心等。藝術學理論一級學科在藝術美學、中國古代藝術史、藝術人類學、藝術符號學、藝術文化設計等方向上形成了豐富的學術積淀和鮮明的自身特色,近五年來承擔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在國內藝術學領域權威期刊《文藝研究》發表論文12篇,國際A&HCI檢索論文數篇。此外,本學科學者不僅先後獲11項國家專利授權和2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還多次參與金沙博物館、成都寬窄巷子等全國知名的重要文化藝術產業策劃。現任主任為曹順慶教授。 新聞傳播研究所 成立於 1994 年 12 月,其學術特色重在研究新聞理論、新聞業務和新聞史方面的實際問題,緊密為新聞實際工作服務並在報業研究方面頗具特色。首任所長邱沛篁教授,現任所長歐陽宏生教授。 廣播電視研究所 成立於 1995 年。該所所為高校師生科研、實踐作品成果提供及時發表、出版的機會,在「教學、科研、實踐」上開創了一條社會與高校互利合作共同發展的新路子。現任所長為蔡尚偉教授。 文化傳播研究中心 創辦於2003年12月,是集研究、咨詢、培訓以及其他相關專業活動於一體的學術機構。中心的宗旨在於綜合發揮四川大學的學科優勢,聯合國內外有關學術力量,運用科學研究方法和手段,面向地方與國家戰略需求,開展前瞻性、戰略性和創新性的文化研究。承擔國內外重大科研項目、接受地方委託決策咨詢任務、培養和培訓有關專門人才。中心以四川大學為依託,面向全國乃至全球,由高校優秀管理專家、政府職能部門、科研院所研究人員以及企業共同參與,以自覺推動中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以及文化傳播為己任,致力於科學研究、學術交流與合作。現任所長王炎龍副教授。 文化產業研究中心 成立於2004年,是四川大學所屬的從事文化傳播與文化產業基礎理論、應用理論、管理決策理論研究的跨學科、跨院所的綜合性研究機構。中心的宗旨是發揮各學科綜合優勢,深入研究世界文化產業特別是亞太地區文化產業發展的歷史、現狀及走向,為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建設性思路與方案,提供有關決策咨詢服務,培養和培訓有關專門人才,為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智力支持。現任主任為蔡尚偉教授。 四川大學—四川音樂學院文學與音樂傳播研究所 成立於2009年,該研究所是為促進文學與音樂學科間的互動交流和交叉融合,實現跨學科研究與優質教育資源整合,為國家培養文學與音樂專業的高級人才,更好地適應社會經濟文化繁榮發展的需要,經兩校共同協商而建立的一個學術研究機構。該研究所所長曹順慶教授,成員有四川音樂學院柴永柏教授、易柯教授、敖昌群教授、宋名築教授、甘紹成教授、胡曉教授等六位學者擔任副博導工作,通過合作方式聯合培養「文學與音樂跨學科研究」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自2009年成立以來,該研究所圍繞「文學與音樂跨學科研究」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培養工作,制訂招生計劃和培養方案,開設相關課程。迄今,共培養了10餘名「文學與音樂跨學科研究」專業方向博士研究生,從2013年起,該研究所開始招收藝術學學位「藝術與文學」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 騰訊新媒體研究所 2009年5月成立,是四川大學與著名IT公司、新媒體騰訊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的研究機構,主要研究領域為新媒體的發展趨勢、新媒體的社會影響,依靠新媒體有效應對重大突發公共事件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策略等。現任所長為蔣曉麗教授。 嬌子創意產業研究所 研究所是整合四川大學校外內從事文化產業、廣告營銷及品牌傳播以及相關領域研究的學術力量和專家隊伍,進行創意產業研究、相關學術交流、組織合作攻關的高校學者與行業專家自由結合型的非正式編制的研究機構,也是發展四川大學對正在蓬勃發展的新興創意產業進行適時觀察與研究的機構。現任所長為楊效宏教授。
研究所的基本任務:適時觀察和注視當前正在蓬勃發展的我國創意產業的動態、尤其是我國在產業領域的創新理念、創新人才和創新模式的最新進展,並依此建立創意產業文獻資料和信息檔案庫。同時尋求與產業領域企事業單位和組織的合作,進行相關方面的科研課題和組織學術活動。
本所中長期目標是加強與產業領域內相關企事業單位與組織的合作,進行產業創新理念與實施效果的研究和創意人才的研究與評估等專業學術活動。今後的目標為擴展國家級或省部級研究課題立項,召開有國內外同行學者參加的學術討論會,加強與國內外創意產業領域研究機構學術聯系與交流,創辦學術刊物或專業網站,逐步成為在全國有影響的在創意產業領域的研究基地。
研究所的任務方向:為政府提供創意產業的政策咨詢;為創意產業企業提供市場策略咨詢;為創意產業市場發展提供前瞻性的研究;為創意產業提供原創性的內容及成果。 符號學-傳媒學研究所 2008年12月創立,隸屬於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由趙毅衡教授主持。該研究所系統把符號學方法擴展至傳媒學、文化研究、敘述研究,以及中國典籍研究,拓寬了符號學運動的封面。 出版專業輯刊《符號與傳媒》(Signs&Media) 建立網站「符號學論壇」,編輯電子刊物《符號學-傳媒學研究動態》 編輯《符號學叢書》、《符號學開拓叢書》 出版《當代符號學譯叢》 開設符號學與符號敘述學課程,並招收碩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