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聞傳播途徑和方法有哪些,包括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傳播途徑,希望詳細點。
包括:
1、傳統媒體包括了:廣播電視、報社雜志、新聞發布會、自發媒體(小報、傳單)、營銷策劃等。
2、新媒體:分為一代新媒體:網站(新聞類)、社交網路(人人,開心)、論壇、郵件列表、自有網站門戶(公司或單位官方網站);二代新媒體:博客、微博、微信、IM軟體、視頻網站等自媒體渠道。
3、新媒體傳播是利用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介質進行傳播,如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簡訊、移動電視、網路、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
網路新聞傳播:
1、公關公司傳播。公關公司的優勢主要有兩點:一是網路媒體資源優勢,二是撰稿優勢。通過公關公司的操作,能夠比較好地提煉新新聞事件的「亮點」,同時針對新聞事件的內容,有針對性地選擇若干網路媒體進行傳播,從而達到傳播效果最大化。
2、新華美通傳播。新華美通是美國企業新聞通訊公司(美通社)和新華財經在亞洲地區的合作項目,是中國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為企業和機構提供全球文本、圖片和多媒體新聞稿發布服務的機構。在國內,有來自3000多家媒體的9000多名記者和編輯注冊華美通發布的企業新聞稿,其中門戶、行業和新聞類網站達到300多家。
3、轉載傳播。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網路媒體轉載紙介媒體上發布的新聞,即所謂的「二次傳播」,另一種是網路媒體之間的轉載。通過轉載這種方式,也可以放大新聞傳播效應。
4、搜索傳播。據資料顯示,全球約有76%的瀏覽者在互聯網上通過搜索引擎或其門戶網站查詢相關信息,因此若企業或機構發布的新聞 被搜索引擎收錄,並出現在搜索結果頁面的前幾面,就很容易引起目標群體的關注,從面達到信息傳遞的目的。
新聞傳播條件:
1、文章標題:一般不超過300個漢字以內,必要時可以加副標題,投稿cnqikan @ vip.sohu.com。
2、作者姓名、工作單位: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寫單位名稱(一、二級單位)、所在城市(不是省會的城市前必須加省名)、郵編,不同單位的多位作者應以序號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3、提要:用第三人稱寫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語,100-200字為宜。
4、關鍵詞:3-5個,以分號相隔。
5、正文標題:內容應簡潔、明了,層次不宜過多,層次序號為一、(一)、1、(1),層次少時可依次選序號。
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過1萬字,用A4紙列印,正文用5號宋體。
2、關於新媒體方向,求教
「這個時代並不是報紙死了,而是那個紙死了,那個載體死了,但換個平台或方式傳播,依然有生命力。對媒體人來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
代。」在紙媒人心惶惶的情況下,他為何會下此判斷?近日,NewMedia聯盟發起人袁國寶,受藍媒匯邀請,在媒體特訓營上結合其經典實戰案列,就新媒體
的發展趨勢做了獨家分享。
目前,中國是世界上使用社交媒體比例最高的國家,平均每人每天有5.8小時的時間上網。在以前,大眾得知信息來源於電視、報紙、雜
志和廣播,而今天大眾更多的是通過微博、微信、QQ、論壇等社交軟體獲得信息。截止今年第一季度末,新浪微博月活躍用戶達到2.6億,微信每月活躍用戶已
達到5.49億。微博、微信成為碎片時間的最佳運用工具。
今天來看,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有內容、形式、社交,而且是強關系社交,比如說微信、微博,可以轉發,可以零距離接觸到明星等各種
人。過去,大眾媒體獨大,輿論是它們說了算。現在,許多微小的聲音,被迅速串連形成強大的輿論力量,大眾媒體的影響力慢慢在下降,而新媒體的影響力在不斷
地加深,這是移動互聯網的時代。
這個時代的特徵特別簡單——叫顛覆性,也就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有新的思路、規則來顛覆之前的玩法。當每一個個體都具有傳播能力時,傳
統的媒體結構就開始瓦解,消費者得知訊息的管道也不再大幅度地依賴大眾媒體,「自媒體」年代誕生。所以這是一個普通人可以創造奇跡的時代,也是消費者獲得
主權的時代,所以也是大家尤其是媒體人機會最多的時代 。
下面是袁國寶理解的新媒體的五大發展趨勢,
分享給大家:
▎趨勢一,碎片化。
碎片化不是媒體的特徵,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特徵。媒體的碎片化其實給很多自媒體帶來了機遇。我認為它的出路就是專業、精細、特色加個性。
▎趨勢二,全媒體時代。
大家會發現其實不存在誰死誰活的問題,就相當於廣播沒有顛覆報紙,電視也沒有顛覆廣播。所有的媒體未來就只有一種形態,就是社會化
媒體,即我在NewMedia聯盟定義的全媒體時代。比如說提到人民日報,原來就是一張報紙,但今天的人民日報是什麼?它是一份報紙,是一個微博,一個微
信,是一個全媒體平台,這構成了人民日報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立體的全面化的影響力。
▎趨勢三,垂直細分受眾。
大而全的公司是沒有前途的,小而美才有前途。比如說中華英才網不行了,拉勾網行了。很多獵頭公司甚至都上市了,這就叫垂直細分。所
以,這個時代真正的標志應該是從消費、心理、行為這幾個角度去細分受眾,發現受眾真正的特徵。這也是新媒體非常難得的一個機會,可以直接和消費者接觸。
我認為中國的門戶或者這種傳統的大眾媒體,會朝著真正垂直化或者是生活解決方案發展,也就是功能化的角度會呈現。現在傳統媒體都在拚命地做自媒體或者新媒體,之所以他們做得不太好,並不是因為他們做不好,只是他們思維上還沒有真正解放。
但是,我到今天始終堅持認為傳統媒體人是最優秀的人才。傳統媒體的人如果真正解放思想去做自媒體,一定會比別的任何一個行業的人都會有更大的優勢。比如說他的文字功底、他的視野、他的人脈、他在社會上的這種靈活度都非常強。
▎趨勢四,媒體出現並購潮。
雖然中國的媒體管制比較嚴,但是在財經領域已經出現阿里巴巴在並購很多傳統的媒體,然後會發現藍鯨財經記者聯盟在拿到五千萬的風投
之後,第一件要做的事,是去招募二百個一線的傳統的記者。所以我的理解,是說這個時代並不是報紙死了,而是那個紙死了,那個載體死了,但換個平台或方式傳
播,依然有生命力。
▎趨勢五,價值擴張。
什麼叫價值擴張,就是媒體也要自媒體化,你會有自己獨特的價值,你會輸出你的價值觀,輸出你的平台,輸出你個人的影響力,媒體也會出現擬人化。有這種個性化的標簽,媒體才能走得更遠,而不能像傳統的那樣,把幾家媒體合並通過行政手段做到更大,那是沒用的。
3、大家對新媒體這個行業有什麼見解沒
=
今天來看,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有內容、形式、社交,而且是強關系社交,比如說微信、微博,可以轉發,可以零距離接觸到明星等各種人。過去,大眾媒體獨大,輿論是它們說了算。現在,許多微小的聲音,被迅速串連形成強大的輿論力量,大眾媒體的影響力慢慢在下降,而新媒體的影響力在不斷地加深,這是移動互聯網的時代。;這個時代的特徵特別簡單——叫顛覆性,也就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有新的思路、規則來顛覆之前的玩法。當每一個個體都具有傳播能力時,傳統的媒體結構就開始瓦解,消費者得知訊息的管道也不再大幅度地依賴大眾媒體,「自媒體」年代誕生。所以這是一個普通人可以創造奇跡的時代,也是消費者獲得主權的時代,所以也是大家尤其是媒體人機會最多的時代 。;下面總結了幾個新媒體的發展趨勢趨勢一,碎片化.碎片化不是媒體的特徵,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特徵。媒體的碎片化其實給很多自媒體帶來了機遇。我認為它的出路就是專業、精細、特色加個性。
趨勢二,全媒體時代;大家會發現其實不存在誰死誰活的問題,就相當於廣播沒有顛覆報紙,電視也沒有顛覆廣播。所有的媒體未來就只有一種形態,就是社會化媒體,即我在NewMedia聯盟定義的全媒體時代。比如說提到人民日報,原來就是一張報紙,但今天的人民日報是什麼?它是一份報紙,是一個微博,一個微信,是一個全媒體平台,這構成了人民日報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立體的全面化的影響力。
趨勢三,垂直細分受眾;大而全的公司是沒有前途的,小而美才有前途。比如說中華英才網不行了,拉勾網行了。很多獵頭公司甚至都上市了,這就叫垂直細分。所以,這個時代真正的標志應該是從消費、心理、行為這幾個角度去細分受眾,發現受眾真正的特徵。這也是新媒體非常難得的一個機會,可以直接和消費者接觸。我認為中國的門戶或者這種傳統的大眾媒體,會朝著真正垂直化或者是生活解決方案發展,也就是功能化的角度會呈現。現在傳統媒體都在拚命地做自媒體或者新媒體,之所以他們做得不太好,並不是因為他們做不好,只是他們思維上還沒有真正解放。但是,我到今天始終堅持認為傳統媒體人是最優秀的人才。傳統媒體的人如果真正解放思想去做自媒體,一定會比別的任何一個行業的人都會有更大的優勢。比如說他的文字功底、他的視野、他的人脈、他在社會上的這種靈活度都非常強。
趨勢四,媒體出現並購潮;雖然中國的媒體管制比較嚴,但是在財經領域已經出現阿里巴巴在並購很多傳統的媒體,然後會發現藍鯨財經記者聯盟在拿到五千萬的風投之後,第一件要做的事,是去招募二百個一線的傳統的記者。所以我的理解,是說這個時代並不是報紙死了,而是那個紙死了,那個載體死了,但換個平台或方式傳播,依然有生命力。
趨勢五,價值擴張;什麼叫價值擴張,就是媒體也要自媒體化,你會有自己獨特的價值,你會輸出你的價值觀,輸出你的平台,輸出你個人的影響力,媒體也會出現擬人化。有這種個性化的標簽,媒體才能走得更遠,而不能像傳統的那樣,把幾家媒體合通過行政手段做到更那是沒用的。
4、網路新媒體考研都有哪些學校
2016網路與新媒體專業大學排名:
全國共有33所開設網路與新媒體專業的院校參與排名,其中排名前三的大學分別是中國傳媒大學、暨南大學、深圳大學,以下是網路與新媒體專業大學排名榜單:
1、中國傳媒大學 ;
2、暨南大學;
3、深圳大學;
4、南京師范大學;
5、上海外國語大學;
6、安徵大學;
7、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8、湖南師范大學;
9、雲南大學;
10、陝西師范大學;
11、遼寧大學;
12、廣州大學;
13、四川師范大學;
14、廣西師范大學;
15、重慶師范大學;
16、重慶工商大學;
17、安徵師范大學;
18、浙江傳媒學院;
19、中原工學院;
20、北京聯合大學。
(4)大眾財經新媒體擴展資料:
主要課程:新媒體技術導論、新媒體概論、視聽語言、數字攝像、多媒體信息編輯、數字視頻編輯、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數字攝影、新媒體信息策劃、手機媒體研究、網路傳播、大眾傳播、傳播心理學、新聞學概論、新聞采訪、新聞寫作、中外新聞史等。
網路新媒體專業:致力於培養能掌握網路與新媒體信息傳播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能熟練運用網路與新媒體進行信息采寫、策劃、傳播,兼具新媒體組織運營和管理能力,擁有寬廣的國際視野和進取的創新精神的復合型、應用型傳媒人才。
網路新媒體專業的學制與學位:
1.標准學制:四年
2.彈性學制:三——八年(根據所獲學分確定修業年限)
3.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5、鳳凰網被大眾熟知,屬於哪個級別的媒體?
作為傳播信息的媒介,媒體是很重要的一種工具,它起到了傳播和連接的作用,像一座橋梁,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中,鳳凰新媒體作為網路新媒體的一家公司,是鳳凰網、手機鳳凰網和鳳凰視頻三大平台的融合,是互聯網、無線通信、電視網三網的綜合體,為華人提供無縫連接的內容和服務。
鳳凰網自創辦以來,其用戶數和瀏覽量一直步步高漲,受歡迎度也是節節高升,其覆蓋范圍越來越廣,用戶也整體素質也是排列靠前,這些都源於其奉行的宗旨和提供內容的精準度以及表達出來的核心價值。
作為鳳凰新媒體下的一個包括圖片、文字、音頻和視頻綜合性較高的網站,鳳凰網提供的信息覆蓋國際、國內的各個領域,擁有眾多頻道,如資訊、財經、娛樂、時尚、科技、汽車、房產、歷史、體育、彩票等,力求打造資深、影響力大、高端服務的網站。鳳凰網站還拓展許多分站,如安徽、青島、濟南、江蘇、廣州等頻道。
從1998年6月誕生至今,鳳凰網無數次獲得眾多媒體平台、網站、傳媒中心等給予的榮譽,也舉辦過數不勝數的盛典和發布會。雖然在發展途中遇到很多挫折,如被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責令整改其有關不良信息等,但其強大的整容馬上就扭虧為盈,繼續向前發展。
所以,雖然鳳凰網沒有正式被歸類為哪個級別的媒體,單從起提供的內容和服務來看,其可以稱之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介於國家級和省級之間的中級網站。
6、如何打造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新媒體產品
一、內容為王:一種妨礙媒體轉型的思維定式
為社會提供有價值的新聞和信息一直是傳統媒體安身立命的基礎,也是維系其平台價值的重要保障。在互聯網充分發育之前,內容為王的確是傳統媒體的制勝法則,幫助許多媒體開拓了市場、創造了價值,高品質的傳統媒體也因此享受了一段時間不短的繁榮與增長。
互聯網的發展改變了與傳統媒體有關的一切。伴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演進,傳統媒體一直在新的信息傳播格局中不斷調整自身的定位,但內容為王作為傳統媒體的信條,幾乎沒有得到過根本的撼動。許多人相信,即使是在移動互聯時代,有價值的內容依然是稀缺資源,能持續為媒體帶來收益。然而,這一信條並未得到市場的認可,傳統媒體的內容的市場價值在不斷貶值。而且,回過頭來看,內容為王的思維定式也是阻礙傳統媒體成功轉型的一個重要原因。
隨著論壇、博客的興起,網媒開始成為事實上的主流媒體,對社會現實的影響日益凸顯,一些人因此走紅了,一些人因此倒下了,一些突發事件和社會沖突因此得到了迅速處理。不過,與社會的普遍認知相反,在當時的許多傳統媒體內部彌漫的卻是這樣一種聲音:即使網上炒得再熱鬧,最終必須有傳統媒體的介入才能推動問題的解決,成為社會的主流議題。此時,傳統媒體人對內容為王,對自己的議題設置能力仍然有著充分的自信。
步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後,短時間內獲得爆炸式發展的微博、微信及自媒體,再一次吞噬了傳統媒體作為內容源的地盤。政府機構和社會各類組織、企業家、明星紛紛通過自媒體發布消息,政策信息在第一時間得到公布,有關社會突發事件的信息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互聯網上分享、傳遞,此時,不願放棄內容為王的傳統媒體人再一次對其信條做出修正,稱在移動互聯時代,傳統媒體唯有摒棄簡單的動態信息報道、強化深度報道和言論建設才有出路。從積極角度看,這是傳統媒體適應移動互聯時代的又一次積極調整;但從歷史角度觀察,我們也可以將之視為一種退守。但是,這樣的退守守得住傳統媒體的據點嗎?答案應該是否定的。當絕大部分人的閱讀平台轉移到移動互聯網,當更多的機構、組織和個人,包括傳統媒體自身,開始在新媒體平台上生產和發布類似的高品質深度報道和言論產品後,傳統媒體所謂的內容為王就會面臨越來越多的尷尬。
注重內容建設、把內容視為圭臬,即使在當下也是正確的。但是,在一個傳播環境發生根本變革的新形勢下,固守內容為王,以為傳統媒體只要生產出優質的內容就可以獨步市場,而不去面對受眾閱讀習慣改變、閱讀平台逐漸轉移、新聞分發渠道變得日益重要等現實挑戰,一味沉浸在內容優勢的幻象之中,只會貽誤傳統媒體變革發展的契機。
二、互聯網思維與媒體融合轉型的三個著力點
對於傳統媒體人來說,用互聯網思維替代內容為王的信條,是一次觀念上的革命,它意味著傳統媒體人走出內容為王的幻象,用互聯網思維回望過往的轉型探索之路,重新審視這些年來傳統媒體生產的內容、提供的服務、構建的平台與贏利模式。
結合傳統媒體轉型探索的時代課題,筆者以為,互聯網思維至少包括如下方面的內容:
平台思維。成功的互聯網企業總是善於並著力打造一個鏈接各方的開放、共享、共贏的平台。對於欲尋求轉型的傳統媒體來說,平台既是內容的發布場所,也是受眾參與新聞生產、獲取各種服務的場所,更是傳統媒體藉以聚集用戶、獲取流量並最終獲得收益的必需載體。其實,每家傳統媒體本身即是一個平台,只不過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這個平台在萎縮,其價值在貶損。因應移動互聯時代的需要,傳統媒體必須打造屬於自己的網上新平台,形成自己的網路入口。
免費思維。成功的互聯網企業幾乎無一例外都是通過免費的方式提供產品和服務,藉此提升用戶體驗,積聚用戶數量,並培養和建立起用戶行為的路徑依賴。抱持內容為王信條的傳統媒體,此前都希望通過售賣內容來獲取收益,國內媒體孜孜以求的以合理價格出售自己的內容使用權以及國際上《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泰晤士報》等嘗試的付費牆模式,都屬於此列。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嘗試最終很可能不會取得成功,因為它們從根本上是背離互聯網精神的,或者說這些策略根本沒有互聯網化,即使短時間內取得了一些收益,但終究會被免費的互聯網模式所顛覆。
用戶思維。在移動互聯時代,無論是企業還是產品,只有找到了用戶的痛點,滿足了用戶的普遍需求,為用戶創造了價值,才會被用戶所認可。所以,成功的互聯網企業任何時候都必須把用戶的需求和體驗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用互聯網思維改造傳統媒體,必須改變那種大一統的單向傳播格局,適應不同的用戶需求,為其定製符合其需要的信息產品,而不能像以前一樣,不管別人需不需要,硬是塞給對方一堆有用或無用的東西。此外,傳播的路徑也不能是單向的,而應該在互動中獲得用戶對產品的反饋,並及時調整、完善產品,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的需求。
產品思維。產品思維要求企業為用戶提供極致的產品。生產極致的產品,不僅有利於留住已有用戶,還可以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吸引新的用戶,因為好的產品在人人都是自媒體的社交時代,是會說話、能夠自傳播起來的。對於傳統媒體人而言,具備產品思維至關重要。我們之前習慣於為所有用戶提供同樣品類、規格和品質的信息,而非滿足不同人群個性化需要的產品化信息,難以在用戶中形成穩定的消費。傳統媒體要實現轉型,首先加強對獨特的信息產品的研發,這樣才能將所謂的內容優勢轉化成有商業模式的信息產品。
根據如上對互聯網思維的幾個認識,結合當前的實際情況,筆者以為,傳統媒體要打造新媒體產品,應著重在如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第一,打造屬於自己的傳播平台。沒有自己的平台,媒體就無法建立影響力,無法聚集用戶和流量,當然就更談不上將用戶和流量變現,重新思考平台建設,是傳統媒體的當務之急。在移動互聯時代,新的平台最好是基於移動互聯網的。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和移動智能終端的普及,人們獲取信息的平台逐漸轉移到移動互聯網上,為適應這一變化趨勢,傳統媒體應該把有限的資金和資源投入建立移動互聯平台之上。繼續把資金和資源投入桌面互聯網上,可能不會產生太多收益。當然,平台建設也要量力而行。在沒有足夠的技術和資金力量開發新平台的情況下,利用微博、微信等公共技術平台,或者利用公共平台開放的介面進行再開發,或許是一個不錯的策略。
第二,從用戶需求甚至商業模式出發進行產品的內容定位。在桌面互聯網時代,新聞門戶網站是有價值的。隨著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網路門戶贏者通吃的時代正在成為過去,其商業模式也在面臨挑戰。在移動互聯時代,傳統媒體在建立的新的傳播平台上最適宜運行本地化的重度垂直化社交產品。一方面,這類產品更容易滿足人們對於某一方面信息和服務的深度需求,有利於增強用戶粘性;另一方面,重度垂直化社交產品的目標用戶清晰,有利於開展線上線下的服務活動,吸納與產品屬同一領域的廣告投入,兌現產品的商業模式。
第三,創新新媒體產品的商業模式。雖然有論者認為,當用戶和流量達到一定量級,就會引起質變,但是,除了廣告之外,如果沒有預留平台介面,用戶和流量不會自動轉化成商業價值。傳統媒體在研發產品之初,就要對其商業模式有清晰的設計,甚至如前所述,可以根據商業模式的要求,倒推產品的內容定位。廣告、線下活動,O2O(線上線下的物品和服務銷售),都是可以考慮的商業模式。
三、向編輯部變革要未來
這些年來,傳統媒體在推進融合發展方面做了許多探索,但都收效不大,除了喻國明教授所言的整體應對策略失誤之外,也與固有的編輯部架構、運行模式和考評機制不能適應媒體融合的發展需要有關。對傳統的編輯部進行重構、對沿襲多年的編輯部運行和考評機制進行完善和變革,已是擺在媒體人面前的一項緊迫任務。筆者以為,要實現融合發展的目標,打造出在移動互聯時代有商業價值的新媒體產品,傳統媒體至少應該在如下四個方面做出新的探索:
第一,圍繞產品核心構建各個作業單元。
在以前,傳統媒體往往是按照地域和專業來架構編輯部的。比如,報社通常將編輯部分成要聞部、本市新聞部、國內新聞部、國際新聞部、財經新聞部、文化體育新聞部,許多都市報還有副刊和專刊編輯部。為適應新媒體發展的需要,許多報社還在常規的編輯部設置之外,組建了新媒體部門。這樣的部門劃分,可能符合傳統的新聞採集和傳播要求,但是,它並不符合新媒體環境下對作為產品的信息的生產要求。一方面,這樣的劃分過粗,不符合生產重度垂直化細分新聞產品的需要;另一方面,在這樣的結構之下,新、舊媒體部門實際上是完全割裂的,傳統的編輯部門仍是老大,而新媒體、新技術部門不過是傳統報業生產的附庸,是不可能發揮出重要作用的。傳統媒體在移動互聯時代打造新媒體產品,應該圍繞產品核心重構編輯部的部門設置,並且應該讓從事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人員完全融合在一起。
第二,推行編輯主導制,強化「新聞中樞」的主導作用。
推行編輯主導制,實際上就是產品經理負責制。在傳統報社的運行模式中,有的因為記者力量較強,因而實行記者主導制。記者往往能夠獨立發現線索和選題,並控制著報道的方向和進程,而編輯常常是在後方做整合、組版的工作;有的則是編輯力量較強,因而實行編輯主導制,由編輯來決定選題、指揮記者、控制報道方向和最終的版面呈現。在互聯網沒有充分發展的時代,編輯主導制和記者主導制都有其合理性和益處,一家媒體是選擇編輯主導制還是記者主導制,主要視各家媒體的編輯、記者力量強弱對比而定。但在移動互聯時代追求及時、互動、整合傳播的新形勢下,強化編輯組的新聞中樞作用、實行編輯主導制,應該是一種理想的選擇。因為此種運行機制,最有利於根據新聞的進展、受眾的反饋和互動,對傳播內容和策略做出及時有效的調整。而記者為主導的運行機制,根本無法滿足及時、互動、整合傳播的新要求。
第三,簡化生產流程,優化授權規定。
在傳統報社的內容生產體系中,新聞的采寫、編輯、審核、發布等都有著嚴格的程序限制和授權規定,這也是傳統媒體報道的權威性和公信力的一個重要保障。但是,如果把這種有著嚴格程序限制和授權規定的生產流程引入新媒體產品的生產製作中,就會產生嚴重的問題,因為這種流程根本無法因應網路傳播的即時性、互動性的要求,所以,有必要對生產流程進行適度簡化,對授權規定進行適當調整,並保障關鍵環節的人員配置,以避免因為流程和授權改變而出現問題或紕漏。
第四,引入外部評價,實行結果考核制。
在傳統的編輯部中,對編輯、記者的考核由數量和質量兩個因素決定。對於記者來說,數量指的是見諸報端的稿件數量;對於編輯而言,數量則是編輯的版面數量。至於質量標准,則主要取決於報紙內部的質量監控部門的判斷和評價。在實際的執行中,容易出現考核指標過於偏重數量、質量考評等主觀性過強的問題,而對媒體的影響力和生存發展至關重要的外部評價指標往往沒有納入進來。傳統媒體要實現轉型,必須重視受眾或用戶對內容產品的反饋,特別是要把作品的閱讀量、轉載率等客觀傳播指標納入進來,並以此作為決定員工薪酬和績效的重要標尺之一。
7、大眾傳播通論課論文需要:各種傳播媒介間的相互關系?
應對新媒體挑戰 帕夫利克為傳統媒體開「葯方」
笪莉萍 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06/5690568.html
隨著以網路、手機為代表的新媒體的日益發展,傳統的大眾傳媒因此面臨著極大的挑戰與機遇,傳統媒體該如何「突圍」?昨日,正在參加「2007全球傳播論壇」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的約翰·帕夫利克(JohnPavlik)教授認為,傳統媒體應該打破傳統,通過互動的方式將讀者、觀眾抓回來。
帕夫利克認為,在網路電子環境中,傳統的新聞報道發生了根本變化,一種內容更加動態化、個性化,傳播方式更為廣泛,受眾參與也更強的新的「全景化報道」的新聞形式正在出現。帕夫利克確信「全景化報道」的過程中,新技術將為更好的進行新聞報道提供可能,也將提升媒介的公信力。但同時,傳統的記者的報道、報道方式還有管理者的經營模式也都面臨挑戰,他們不得不適應日益網路化的世界。
「傳統媒體要想適應是很難的,」帕夫利克昨日表示,不過他還是給傳統媒體開出了簡短的「葯方」。
傳統媒體不僅要尋求與新媒體的合作,還要在工作方式、企業管理方式等方面進行探索。帕夫利克鼓勵傳統媒體投入資金進行新媒體的相關研究,並與新媒體之間尋找合作的方式;還可通過與大學、研究機構合作,將研究與產業結合在一起。事實上,目前國內大多數傳統媒體已經表現了與新媒體合作的苗頭,不少電視、報紙都有過與網路合作的經驗,但雙方還只是表面的合作,並沒有真正融合。
「互動非常重要,」帕夫利克表示,一方面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要真正形成互動,另一方面傳統媒體還應通過各種方式,通過與讀者、觀眾的互動將受眾抓回來。
劉為民:傳統報業如何應對新媒體的挑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4日 19:03 新浪財經
2006年8月3日-5日,由新聞出版總署報紙期刊出版管理司主辦的第三屆中國報業競爭力年會在北京召開。新浪網作為年會合作指定媒體全程圖文直播此次會議,以下為四川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編輯、華西都市報總編輯劉為民演講:
劉為民:尊敬的石署長,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各位來賓下午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傳統報業如何應對新媒體的挑戰。
首先我們講什麼是新媒體?應對新媒體競爭和挑戰,首要的是弄清楚新媒體的定義和內涵。只有這樣才能有的放矢,沉著應對,對於新媒體我想應該從不同的層面來定義和認識。
其次,從傳統技術上來看,新媒體主要是以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為基礎,以電信網路作為運作平台的媒體形態,它包括使用有線與無線通道的傳送方式,比如互聯網、手機媒體、移動電視、電子報紙等等,其次,從信息的呈現方式看,新媒體的信息,主要是以聲音、文字、圖形、影像等復合形式呈現的,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可以進行跨媒體跨時空的信息傳播,進一步看這種信息呈現還具有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互動性等特徵。
第三從受眾接受方式看,這類題材的信息,具有快捷、方便、深化兼備等優勢,受眾接收新媒體信息,大多不受時間、地點場所的制約,受眾可以隨時通過新媒體在電子信息覆蓋的地方接收地球上任何一個角落的信息。
四,紙媒體的優勢是其他媒體不能代替的。雖然紙質媒體的介質優勢是不能被代替的。
首先談媒體的分類及其價值。對媒體的分類有這么幾種,人們通常是按照媒體產生的順序,依次把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手機叫做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媒體。這是一種分類。
第二種分類,以載體或介質不同,又分為平面媒體,電子媒體還有戶外媒體等等。
第三以互聯網的出現為標志,又劃分為傳統媒體和新媒體。
接下來還有一種對媒體的分類,就是以信息的發布周期來劃分,這個是我的一個看法,由於報紙的發布具有一定的周期,一般是以24小時為時間段,因此我把它這種媒體稱之為周期性媒體,以此而論除了地域媒體報紙以外,其他的四種媒體,我們說的廣播、電視、互聯網、手機等等都是可以24小時不間斷及時的發布信息而且互動性非常強,因此可以講這類媒體劃分為及時性的媒體,按照這種以信息發布周期來劃分,我們就會引入一個全新概念,就是說,我們報紙如果說要害怕新媒體的話,應該是電視和其他廣播更害怕新媒體。
二紙媒體與新媒體的優勢和劣勢。紙媒體的優勢是傳統報業在信息上的條例性和選擇性內容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和信息的原創性等方面的優勢,是新媒體難以復制和克隆的。它的劣勢是缺乏信息的即時性,交流互動性。
第五個觀點,傳統報業可以彌補自己的劣勢。傳統報業的及時性和時效性劣勢不是絕對的,可以報紙的模擬版,電子版不斷更新來彌補,其次彌補信息呈現方式的劣勢,報紙呈現信息主要通過文字圖片等方式,顯得比較平面化,單一化,缺乏層次,事實上近來一些報紙在追求作為內容提供商角色的同時,大多採用一種內容多種出口的方式,進行內容經營。
第三是彌補互動性的劣勢,報紙本身通過編讀可以實現一部分的互動可能性。
最後是信息不那麼海量的問題,這個問題人們說信息海量,海量並不是一種優勢,為什麼?因為我們是處於信息爆炸時代,我們是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如何找到自己需要的浪花的問題,這個問題就是恰恰紙媒體報業的優勢。
讓我們張開雙臂,迎接新媒體,迎接數字報業嶄新的未來。謝謝大家!
傳統媒體:應對新媒體挑戰互動是「葯方」
http://www.cjr.com.cn 中國新聞傳播學評論(CJR) 2007年05月01日
隨著以網路、手機為代表的新媒體的日益發展,傳統的大眾傳媒因此面臨著極大的挑戰與機遇,傳統媒體該如何「突圍」?昨日,正在參加「2007全球傳播論壇」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的約翰·帕夫利克(JohnPavlik)教授認為,傳統媒體應該打破傳統,通過互動的方式將讀者、觀眾抓回來。
帕夫利克認為,在網路電子環境中,傳統的新聞報道發生了根本變化,一種內容更加動態化、個性化,傳播方式更為廣泛,受眾參與也更強的新的「全景化報道」的新聞形式正在出現。帕夫利克確信「全景化報道」的過程中,新技術將為更好的進行新聞報道提供可能,也將提升媒介的公信力。但同時,傳統的記者的報道、報道方式還有管理者的經營模式也都面臨挑戰,他們不得不適應日益網路化的世界。
「傳統媒體要想適應是很難的,」帕夫利克昨日表示,不過他還是給傳統媒體開出了簡短的「葯方」。
傳統媒體不僅要尋求與新媒體的合作,還要在工作方式、企業管理方式等方面進行探索。帕夫利克鼓勵傳統媒體投入資金進行新媒體的相關研究,並與新媒體之間尋找合作的方式;還可通過與大學、研究機構合作,將研究與產業結合在一起。事實上,目前國內大多數傳統媒體已經表現了與新媒體合作的苗頭,不少電視、報紙都有過與網路合作的經驗,但雙方還只是表面的合作,並沒有真正融合。
「互動非常重要,」帕夫利克表示,一方面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要真正形成互動,另一方面傳統媒體還應通過各種方式,通過與讀者、觀眾的互動將受眾抓回來。
大眾媒體與新媒體融合是紙質媒體的戰略選擇
http://www.cjr.com.cn 中國新聞傳播學評論(CJR) 2007年04月18日
人類科學技術的進步,必然會對社會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如今,網路、手機等新媒體正在越來越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在這樣一個「不懂得上網就是文盲」的時代,作為傳統新聞學上所說的大眾媒體之一的報紙,也不能落後於時代的腳步。
紙質媒體與網路、手機等新媒體融合,不是面對新媒體沖擊的被動應付,而是對新技術、新傳播手段的主動運用,是從報紙長遠發展考慮所做的一種戰略選擇。在這樣的戰略選擇下,「報網聯動」就是報紙對自身資源進行優化重組的開端。什麼是報網聯動
1.報紙電子版:簡單的資料庫面對互聯網這一新興傳播技術,報紙的第一反應就是開設報紙的電子版,將報紙刊登的內容簡單貼到網站上。
顯然,這種方式只是簡單機械地對新技術的運用,報紙的讀者沒必要再到網上去看一遍同樣的內容,而網民也更喜歡瀏覽各大門戶網站對所有大眾媒體新聞的摘編。因此,報紙的電子版充其量只是一個資料庫,甚至是為商業門戶網站省去了將報紙內容錄入網路的麻煩,對報紙的發展沒有太大的意義,也稱不上報網聯動。
2.報紙自辦門戶網站:出力不討好面對互聯網的競爭,也有不少媒體選擇嘗試乾脆自辦門戶網站,以本報新聞資源為主,成立專門機構,欲與商業門戶網站一爭高下。
但是,自辦門戶網站需要投入相當大的人力和資金成本,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短期內卻無法保證。尤其是面對已經運作多年的大型商業門戶網站,根本無法形成優勢,無法體現報紙的核心競爭力,可以說是「以己之短,攻人之長」。
3.報網聯動:報紙與網站的雙贏到底什麼是報網聯動?它應該是一種報紙與新媒體的互相融合,是傳統新聞採集製作者對新技術的主動運用。
報網聯動,是報紙和網站都能提供各自的優勢,搭建信源、與受眾互動等共享平台,實現資源優化、聯手行動,使彼此的核心競爭力都得到提高。而在這一過程中,報紙也要相應對自身采編模式創新和突破,實現報紙質的飛躍。
報網聯動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從報紙、到廣播再到電視,人類歷史上的每一次技術進步都會對傳播界產生深刻的影響。如今,互聯網、手機等技術手段的普及和發展,必然會引起傳媒資源的又一次整合。面對這樣的變革,報紙如果不選擇創新,就會被時代淘汰。
1.新媒體發展迅猛迅猛2007年1月23日,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第19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06年底,我國網民人數達到了1.37億,佔中國人口總數的10.5%。報告同時顯示,我國域名總數顯著增加,其中,CN域名總數超過180萬,與05年同期相比,增長幅度達到64.4%。上網方式的調查結果顯示,使用ADSL、CableMModem、專線等寬頻上網的網民達到10400萬人,占網民總數的75.9%。新興上網方式—手機上網也初具規模,達到1700萬人。
而CNNIC《2006年中國博客調查報告》中最奪目的數字莫過於對整個博客市場容量的描述。報告顯示:截至2006年8月底,中國博客作者規模已達到1750萬,其中活躍博客作者(平均每個月更新一次以上)接近770萬,注冊的博客空間數接近3400萬,而博客讀者則達到7500萬以上,其中活躍博客讀者高達547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