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應對突發事件輿情
做好突發事件輿情應對工作,需要遵循「及時准確、公開透明、規范有序、科學適度」四個方面原則。
一、 及時准確,爭奪輿情引導先機。
有研究表明,突發事件輿情處置講求黃金4小時原則,事件發生4小時內可能被大量轉發,24小時內就能成為輿論焦點。如果此時政府部門不及時發布權威信息,爭奪輿情引導先機,正確有效引導輿情,那各種謠言、虛假就會在公眾質疑聲中不斷被放大傳播,誤導社會公眾,導致事態擴大,把輿情危機推向高潮。
因此,當突發事件發生後,政府部門必須第一時間趕到事發現場,了解事件情況,第一時間跟蹤研判輿情,設置傳播議程,組織權威評論,坦誠對待公眾,回應社會關切和質疑,與公眾展開平等對話互動,及時展開調查,進行問責處理。只有在事件處理整個過程中,政府部門都做到了快速反應,及時行動,坦誠處置,才能穩定公眾不滿情緒,避免謠言虛假信息流傳,控制事件處置的話語權,贏得輿情引導主動權。
網路輿情監測要求達到實時性、全面性和准確性。多瑞科輿情數據分析站能滿足系統輿情信息服務市場三個要素,實時性:輿情獲得越早,給應對和處置留下的餘地就越大,而網路輿情的發展往往是爆發式的,機會稍縱即逝,一旦錯失最佳時機將追悔莫及;全面性:網路輿情容易攻其一點,不及其餘,信息量大,容易使很多重要信息被忽略;准確性:海量信息條件下,如何准確地掌握問題核心,不為紛擾所困,是得出正確判斷的關鍵。
二、 公開透明,用事實回應輿論質疑
突發事件發生後,公眾往往非常關系事件發生的原因、造成的損失、涉及哪些責任等等消息,並基於社會監督的熱情容易對事件進展發出質疑,這時如果政府部門不及時公開相關情況,一些捕風捉影的小道消息就有了生存的土壤,謠言和虛假信息就會充斥網路,給突發事件處置和政府聲譽、公信力帶來負面影響。
事實上,一些害怕家醜外揚的地方官員,卻總是喜歡千方百計壓制媒體報道突發事件,刪除網友言論,甚至採取威脅、恐嚇、毆打拘捕等暴力手段阻止公眾和媒體顯示監督職能。而其結果則往往是,越大壓,就會吸引越多的媒體和公眾參與監督曝光,事件關注度越高,而暴力應對手段則招來更多的批評,輿情危機出現二次爆發。因此,遭遇突發事件,政府要做的不是打壓,而是主動、全面、高頻次、多渠道把事件信息發布出去,才能滿足媒體報道需求和公眾知情慾望,贏得輿情引導主動權。
三、 規范有序,避免負面輿情再生
在突發事件中,政府一方面要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和政策行事,樹立自身良好的公信力;另一方面,還要堅持有序引導的原則,以客觀理性的處置方式,回應社會上特別是網路上出現的虛假、不實信息和傳聞,引導輿情朝著正面、理性、平和的方向發展,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因此,在政府處置突發事件時,必須考慮普通民眾的心理認知,依據社會常識常理對事件進行妥善處置。一旦合法性和合理性有沖突,應當充分考慮公眾的情緒化和心理承受能力,在不損害法律權威的情況下,靈活安撫輿論情緒,避免隨意定性引發輿情危機再生。
四、 科學適度,維護政府公信力
在突發事件輿情引導過程中,政府部門要注意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堅持科學適度的引導原則。首先,回應輿論話不要說的太絕。突發事件後,在面對媒體表態時說話要留餘地,以免授人以柄,陷入輿論被動。其次,面對民意要求,不應過度承諾。有些情況下,為了安撫公眾情緒,一些官員在與公眾互動中容易對媒體做出過度承諾,而一旦承諾無法兌現,結果使自己陷入被動,承受更大輿論壓力,付出更大代價。
2、如何應對突發事件報道
突發事件報道是衡量一個新聞媒體綜合實力、組織指揮水平和新聞隊伍素質的重要標准之一。它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採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突發事件由於其「突發性」和「災難性」等自身的特點,往往會迅速產生巨大的沖擊力和震撼力,引起世人的廣泛關注,從而在極短的時間內成為社會輿論關注的焦點和熱點。傳統信息發布基本上僅限於政府、社會組織、媒體,而現在,隨著互聯網及其衍生物和簡訊的產生和發展,網路、手機等新媒體就從邊緣地帶闖入了現代人的社會生活,信息發布不再是政府、社會組織和媒體特權,個人、由個人臨時組成的鬆散型小團體都成了信息發布的來源。如何做好突發事件報道給新聞媒體特別是電視媒體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新聞采訪》中 突發事件包括哪些種類? 各有什麼特徵? 如何應對突發事件的采訪工作?
《應對突發事件》、《公務員法》復習資料
突發事件讀本部分
第一講 應對突發事件概論
一、什麼是突發事件?有哪些特徵?
答: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政府立即處置的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事件、事故災難、社會安全事件及其他事件。
二、什麼是應急管理?
答:應急管理指的是為避免或減少突發事件所造成的損害而採取的危機預防、事件識別、緊急反應、應急決策、處理以及應對評估等管理行為,目的是為了提高對突發事件發生的預見能力、救援能力以及事後的恢復能力。
三、我國公共安全面臨哪些嚴峻形勢?
答:1、重大自然事故頻發。2、重大、特大安全事故頻繁發生。3、重大傳染性疾病形勢嚴峻。4、影響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因素仍然存在。
四、我國突發事件的誘因有哪些?
答:1、城鎮化和城市現代化進程的加快。2、現代工業高技術和信息產業的高速發展。3、經濟全球化和國際貿易的擴大。4、恐怖活動及恐怖主義的現實危害上升。5、各種災害相互交織、難以控制、衍生次生事件頻發。
五、我國應急管理方面存在哪些薄弱環節?
答:1、應急管理的基礎建設比較薄弱。2、綜合協調體制有待完善。3、應對突發事件的社會網路鬆散。4、監測預測預警和科學處置能力有待提高。5、廣大群眾的防災意識教育亟待加強。
選擇題
1、突發事件一般具有以下特徵(abc)
a、突發性和緊急性b、高度不確定性c、影響的社會性d、隨機性
2、突發事件的類型劃分為(abcd)
a、自然災害b、事故災害c、公共衛生事件d、社會安全事件
3、突發事件一般劃分為(abcd)
a、預警期 b、爆發期 c、緩解期 d、善後期
第二講 學習貫徹突發事件應對法
一、我國頒布《突發事件應對法》的重大意義?
答:突發事件應對法的出台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首先《突發事件應對法》的出台建立了一個與應急管理的全過程相適應的完備、系統的應急框架體系,對政府及時有效處置突發事件,提高應對突發事件能力魚友重大意義。其次,突發事件應對法對於依法有效應對各類突發事件,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第三,將政府應對突發事件的各種行為納入法制化、規范化軌道,對促進政府在非常態管理下的依法行政具有重要意義。
二、突發事件發生後,承擔處置突發事件職責的人民政府應該採取哪些應急處置措施?
答:應當立即組織調動應急救援隊伍和社會力量,根據實際情況採取下列一項或者多項措施:1、組織營救和救治受害人員、疏散、撤離、並妥善安置受到威脅的人員等救助措施。2、迅速消除突發事件的危害和危險源、標明危險區域、維持社會治安等控制措施。3、立即搶修被損壞的公共交通、通訊、供水、供氣、供電、供熱等公共措施,向受到危害的群眾提供生活必需品、臨時避難場所、醫療救護、衛生防疫等保障措施。4、依法禁止或限制使用有關設備、設施,關閉或者限制使用有關場所,中止人員密集的活動或者可能導致危害擴大的聲場經營活動等保護措施。5、決定啟用本級人民政府的預備費與儲備的應急救援物資、生活必需品,必要時調用其他急需的物資、設備、設施、工具。6、征調特定公民參加應急救援和處置工作,要求具有特定專長的人員提供必需的服務,必要時可延長其工作時間。7、對食品、飲用水、燃料等生活必需品實行特殊的銷售、購買制度、限制個別商品、服務和資金周轉等經濟活動。8、穩定市場價格、維護市場秩序,依法從嚴懲處壟斷資源、欺行霸市、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等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9、防止發生次生、衍生事件的必要措施。10、法律、法規、章程和應急預案規定的其他措施。
三、社會安全事件發生後,承擔處置工作的人民政府採取哪些應急處置措施?
答:應當立即組織政府有關部門並由公安機關針對事件的性質和特點,嚴格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其他有關規定,採取以下措施:1、強制隔離使用器械互相對抗或者以暴力行為參與沖突的當事人,妥善解決現場糾紛和爭端,控制事態發展。2、對特定區域內的建築物、交通工具、設備、設施以及燃料、煤氣、電力、水的供應進行控制。3、封鎖有關場所、道路、限制有關公共場所內的活動。4、加強對易受沖擊的核心機關和單位的警衛,在國家機關、軍事機關、廣播電台、電視台、外國駐華領館等單位附近設置臨時警戒線。5、法律和國務院規定的其他必要措施。
四、如何貫徹落實《突發事件應對法》?
答:1、各級各部門要認真學習《突發事件應對法》,在學習中切實把握其主題內容和精神實質。2、貫徹和落實實施細則,不斷健全和完善基層應急工作體制。3、要著眼於建立有效的突發事件應急體制,突出應急管理長效機制建設,及時穩妥有效處理各級各類突發事件,使得突發事件應急處理能力不斷提高。
選擇題
1、《突發事件應對法》適用於(abcd)
a、突發事件的預防b、應急准備
c、應急處置d、事後恢復與重建等應對行為。
2、突發事件的應對機構中負責領導指揮的機構表述正確的是(abcd)
a、縣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突發事件的應對
b、涉及兩個以上行政區域的,由有關行政區域共同的上級人民政府負責
c、較大和一般突發事件,分別由發生地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和縣級人民政府統一領導和協調
d、重大和特別重大的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事件、事故災難的應急處置工作由發生地省級政府統一領導和協調。
第四講 國家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
一、我國應急預案體系由哪幾個層級構成?
答:根據我國實際情況,按照統一領導、分類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和不同的責任主體,我國將預案體系設計為國家總體應急預案、專項預案、部門預案、地方預案、企事業單位預案或社區預案五個層級。
二、什麼是應急預案?
答:應急預案指預先制定的行動方案,針對可能的重大事故或災害,為保證迅速、有序、有效地開展應急與救援行動、降低事故損失而預先制定的有關計劃或方案。
三、應急預案具有哪些特點?
答:應急預案具有以下特點:1、具有預測性2、具有應急性3、具有程序性4、具有規范性5、具有可操作性。
第五講 應對突發事件的預警系統與管理
一、人所共知的青蛙實驗說明了什麼問題?
答:說明在一種漸變的環境中,即使你已經很成功,很強大了,但如果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敏銳的感知力且對新變化做出快速的反應,而是貪圖享受、安逸於成功的現狀,那麼當你感覺到環境的變化已經使得自己不得不有所行動時,你也許會發現,行動的最佳時機已經過去了,所有的行動已經徒勞,等待你的只是悲哀、遺憾和無法估量的損失。
二、突發事件的預警有幾個步驟?
答:突發事件的預警主要有四個步驟:信息收集與分析、危機警報、危機監測、信息發布與媒體管理。同時,對於對抗性突發事件,預警還有信息溝通的作用。
三、在應急管理過程中,預警的功能體現在那幾個方面?
答:第一,警示作用。第二,緩解作用。第三,防範作用。
四、我國突發事件預警中存在哪些問題?
答:第一,沒有建立起高效的預警監測系統;第二,沒有建立起開放、靈敏、准確的信息收集和信息床底系統以及信息確認系統;第三,危機預警意識、居安思危意識淡薄;第四,危及法規體系不健全,導致責任不明,行為缺乏預期;第五,實質的預案缺乏,遇事往往手足無措;第六,相關預警機構不健全或形同虛設;第七,缺乏一個有效地危機解壓機制,致使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而爆發。
五、怎樣增強公民的危機意識和防範能力?
答:一方面要加大宣傳的力度,保證公眾的知情權。建立信息暢通的渠道,保證居民不信謠、不傳謠,禁止小道消息的傳播,使公眾對突發事件有清晰的認識和判斷,使公眾能夠本著科學、理性的態度認真對待,做到重視但不過分恐懼,採取必要措施但不杞人憂天。另一方面,號召公眾參與社會秩序的恢復工作,盡快恢復社會的正常狀態,可以穩定公眾的情緒,保證社會秩序的穩定。第三方面,應不斷加強我國突發事件的教育,這是一項我們必須要重視起來的基礎性工作。
六、怎樣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突發事件的預警管理?
答:首先要建立和健全相應的參與機制和法規體系,為多層次、多渠道共同參與和承擔責任提供途經和行為規范;其次,要加強政府應對突發事件模擬訓練和預警演習,並通過媒體傳播、學校教育和職業訓練等方式不斷培養全員參與意識和社會責任;再次,要培育社會中介組織,為整合全社會力量提供一個多層面的參與平台。
七、建立突發事件預警系統的要求有哪些?
答:實質上是對突發事件預警系統構建提出目標性規定,主要有:第一,突發事件預警系統要盡可能地收集到預警所需要的信息,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保證信息收集的的全面性、真實性,不能有遺漏或出現錯誤信息,否則會影響預警功能的正確性;第二,突發事件預警系統要能准確地預警危機,既不會麻痹大意,忽視突發事件發生的徵兆,也不會草木皆兵,對不是突發事件發生的信號做出錯誤的預警;第三,突發事件預警系統要能准確地傳輸警報信息,減少干擾,使應該接受警報的人能夠接受到並能被正確的理解;第四,突發事件預警系統的建立和使用要經濟、合理。
選擇題
1、在應急管理過程中,預警的功能體現在那幾個方面(ABC)
A、警示作用 B、緩解作用 C、防範作用 D、逃生作用
第六講 決策體制和機制
一、應急決策的原則有哪些?
答:1、權力集中原則;2、結果優先原則;3、短期目標優先原則;4、強制執行原則;5、勇於承擔風險原則;
二、應急管理決策者的角色責任有哪些?
答:決策者的角色責任主要是,確認威脅的對象是誰,威脅的來源在哪裡,解決危機的力量依靠誰,解決危機的時間有多少,解決危機的資源和財力哪裡找。第一,在突發事件爆發前期,面對突發事件的侵襲,決策者的首要任務是判斷危機的性質,即判斷危機的來源、針對目標、破壞力和影響力的大小。第二,在突發事件處理過程中,由於決策者只是掌握應急處理的決策,而具體的應急處理則由各相關部門負責。因此決策者應給予各相關職能部門以充分授權,支持應急處理部門的工作,並為其掃清執行任務的障礙。第三、在突發事件處理後期,雖然危機的局面已經得到有效控制,但威脅影響還會延續一段時間,恢復重建還會遇到許多常態管理中無法解決的問題。因此決策者必須在解決恢復重建、防止衍生次生事件、平息社會恐慌氛圍、安撫群眾失落情緒、補償利益受損者等方面有所作為,對突發事件的處理過程給予相應的評估,依據事實進行獎懲評估,總結突發事件中的經驗教訓,完善相關的制度,形成對應突發事件的長效機制。
三、決策者在應急決策中需要有哪些能力?
答:突發事件的各種特性決定了處理突發事件的決策者必須擁有特殊的素質和能力。通常而言,應急應變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決斷能力、溝通能力、學習能力等必不可少,只有這樣才能承擔起應急管理中的決策重任。
四、我國應急決策機制方面存在哪些問題?
答:第一,內部決策多,公共溝通少。第二,經驗決策多,科學方案少。第三,隨意處置多,規范應對少。第四,部門決策多,協調運行少。第五,權力行使多,責任追究少。
第七講 應對突發事件的資源配置與保障機制
一、應急保障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答:人、財、物、技術四個方面是公共應急管理中最重要、最基礎的四個方面。現代應急管理體系必須要有技術、物資、資金、培訓等方面的支持保障。通過物資儲備、財政預算、與交通運輸企業簽訂協議等方式,為應對危機提供物力財力的保障。通過專業技術機構和人員的參與合作,為應急管理提供技術智力支持。各級政府與相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和相關預案做好突發事件的應對工作,同時根據總體預案切實做好應對突發事件的人力、物力、財力、技術保障等工作,保證應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災區群眾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復重建工作的順利進行。
第八講 信息與溝通
一、建立健全突發事件新聞發布機制包括哪些內容?
答:1、建立突發事件新聞發布應急響應機制。2、建立健全突發事件新聞發布機制。3、建立突發事件歸口管理的分類處理新聞發布機制。4、建立中外記者采訪管理機制。
二、政府新聞發言人在突發事件新聞發布會上其行為要遵守哪些原則?
答:政府新聞發言人在突發事件處理中面對大眾傳播媒體,特別是在新聞發布會上,行為要基本符合以下幾項原則:不迴避;形體語言得體;提供服務。
三、新聞發言人應具備哪些能力?
答:新聞發言人必須具備迅速了解信息並且有效表達的能力;必須具備仔細傾聽的能力,發言人應該善於聽別人說話,能夠識別其中的敏感問題,發言人應該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善解人意的消除那些公眾的擔心,這有助於化解由擔心而引起的煩躁、不滿、升級為過激的行為方式;必須具有在很大壓力下保持冷靜的能力;同時,在必要的時候能夠保持聯系的暢通,無論是通過固話還是手機,也不論何時何處。
四、媒體在應對突發事件中的積極作用有哪些?
答:媒體在突發事件中積極作用主要有:1、媒體有利於保障信息的流暢,保障群眾的知情權;2、媒體有利於政府與公眾的良好有序互動,塑造政府良好形象。3、媒體有利於穩定社會情緒,激勵民眾士氣。
五、怎樣充分發揮媒體的監督與導向作用?
答:把媒體納入到突發事件中應對體系中來,充分發揮媒體的輿論監督和輿論導向作用,使之有利於突發事件應對工作的開展。1、將媒體管理納入戰略管理;2、維持與媒體常態下的密切關系;3、突發事件狀態下控制媒體活動范圍和與媒體聯絡並重;4、確保信息溝通的有效性和權威性。
六、網路媒體有哪些特點?
答:一是網路媒體傳遞的信息更加深入、細微。二是網路媒體受到的法規約束比傳統媒體要少,網路媒體的管理目前還不完善。三是網路媒體信息傳播的速度更快。四是網路媒體信息傳播的范圍更廣。
七、媒體報道的負面作用有哪些?
答:由於媒體必須對災難發生經過進行詳盡的描述,勢必會帶來一定消極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媒體對突發事件進行負面報道具有潛在的擴散效應,易導致挫折感。 2、媒體的負面報道有可能觸發社會失序,誘發盲從行為。
第九講 應對突發事件的善後與評估管理
一、什麼是突發事件的善後管理,其意義有哪些?
答:善後管理是指突發事件的緊急情況被控制後,政府及突發事件管理者致力於恢復工作,盡力將社會財產、基礎設施、社會秩序和社會心理恢復到正常狀態的過程。其意義主要有:善後管理不僅能對突發事件結束後社會生產和社會秩序的恢復重建工作提供必要的組織保障,還能對突發事件結束後不穩定的社會狀態起到緩解和消除的積極作用,同時也能為進一步提高政府突發事件管理能力提供經驗。
二、突發事件善後管理的內容有哪些?
答:1、科學有序的開展突發事件後的恢復與重建。2、建立必要的調查制度與機構,並進行必要的調查評估。3、妥善治療突發事件後遺症。4、善於總結突發事件的經驗教訓。5、有效推進突發事件後的組織變革。
三、突發事件的調查評估機制包括哪些內容?
答:突發事件風險評估;突發事件影響評估;應急管理評估
四、突發事件中風險評估應怎樣進行?(有哪些步驟)
答:1、對以往突發事件的歷史數據的積累和分析。2、按照風險程度,分別對突發事件進行分類。3、根據風險程度大小,制定相應的突發事件管理措施。
五、突發事件影響的評估包括哪些內容?
答:1、確認哪些人的利益受到損害,受損程度如何,從而針對不同的受損群體,把資源集中到最需要和最有效的部門,確定重建的優先次序。2、評估哪些部門受到何種損害,損害有多大。3、評估政府在應對突發事件中採取的措施對其原有規劃的影響。4、通過評估,確認新的發展機會。
六、應急管理評估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答:1、對應急管理基礎工作的評估。2、對應急管理過程的評估。3、對突發事件管理結果的評估。
七、突發事件評估結果有哪些實際應用?
答:1、利用評估結果加強國民安全教育,提高社會公眾的危機意識,同時,將評估結果作為突發事件管理的經驗教訓,豐富組織應急管理的知識儲備,提高應急管理預防和危機處理的技能。2、根據評估結果改進應急管理的組織設置、運行機制、人員配備、管理方法等。3、改進和媒體管理溝通工作,增強媒體的信息收集與傳播能力。4、根據評估結果改進資源的儲備和後勤保障工作,使應急處理可以得到更好的資源供應,及時採取對人們生命財產的保護措施。
八、對突發事件應對過程評估的意義是什麼?
答:應急管理過程的評估涉及應急管理的各個階段和環節,其內容非常繁多。其作用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有利於監督和控制應急管理過程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評估本身就是過程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二是有利於積累知識和經驗,利用評估獲得的信息提高應對未來突發事件的能力。
第十講 抗震救災的實踐中學習應急管理
4、怎樣應對新媒體環境下的網路輿情應對處置
1.做好輿情監測,建立完善的應急制度
受互聯網特性的影響,企業輿情危機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為避免危機爆發時企業處於被動地位,所以輿情管控工作的第一要務是做好輿情監測,建立完善的應急管理制度。通過藉助一些第三方輿情監測軟體,可為企業輿情提供全天候不間斷的全網監測服務,及時發現負面苗頭及時通知相關人員處置,有效避免危機來臨時的自亂陣腳,錯失危機處置良機。
2.利用新媒體,發揮媒介宣傳作用
面對輿情危機,一些企業仍不能主動、及時、權威地發布新聞,引導媒體傳播有利於企業的信息,而是用對付傳統媒體的方式來進行新媒體時代的輿情事件處理其實並不能夠發揮企業媒體資源的作用。在這里建議企業方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新興媒介,發揮其強大的輿論宣傳力,及時發布真實權威信息,引導輿論的正確走向。
3.建立快速反應的輿情應對機制
企業在輿情危機發生後,如果過了黃金24小時後才回復,時效性太差,這個時效在輿情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一旦負面輿情產生,就很容易擴散到全網全國,引起廣泛關注。因此,建議企業可以利用專業的輿情監測軟體,通過設置一些與行業、領域、產品、領導人等標簽相關的關鍵詞,進行實時全網監測,但凡出現了一絲絲的危機苗頭快速發布處理進展,及時回復大眾的問題,做好問題的解釋工作。
4.加強自身管理和監督,完善善後工作
很多企業錯誤地認為輿情事件結束後,輿情應對工作就完成了,其實不然。例如,此前發生的順豐快遞員私拆包裹事件,順豐雖在前期的應對處理中通過「絕不姑息、縱容任何違反法律法規和企業行為准則的不當行為」的表態巧妙地化解了一場輿論危機,但是事後僅對快遞員作出調離崗位處理,不符合部分網友的預想,使得回落的輿情再次升溫,掀起新一輪輿論風向。
因此,企業一定要多在自身管理和監督,以及事後形象恢復上多花時間,完善善後工作。比如危機處理過程中的舉措是否有嚴格執行、有沒有對相關部門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健全相關機制建設、是否有參與一些社會公益或者贊助活動恢復企業形象等等,來自識微科技商情知識欄目。
5、如何應對重大突發事件
每一項重大的突發事件,其實都是考驗各級幹部的時刻。其中的重要一項,是「輿情」。
輿情熱烈,說明廣大人民群眾對事件的關注度高。由此,輿論引導就成為重要的一項工作。這講究技術,也講究藝術。輿論引導得當與否,經常影響一地、一部門乃至全局的工作和形象。近年來,應對輿情不力、不當的事情也時有發生。
但歸根結底,輿論不一定是「引導」出來的。問題的推進、解決,才是真正的」引導「。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下發了名為《關於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的文件。其中提到,要加強突發事件的信息發布,負責處置的地方和部門是第一責任人,根據處置進展動態發布信息,回應社會關切;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時也指出,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同時發表批評性報道要事實准確、分析客觀
6、如何應對突發事件輿情?
做好突發事件輿情應對工作,需要遵循「及時准確、公開透明、規范有序、科學適度」四個方面原則。
一、 及時准確,爭奪輿情引導先機。
有研究表明,突發事件輿情處置講求黃金4小時原則,事件發生4小時內可能被大量轉發,24小時內就能成為輿論焦點。如果此時政府部門不及時發布權威信息,爭奪輿情引導先機,正確有效引導輿情,那各種謠言、虛假就會在公眾質疑聲中不斷被放大傳播,誤導社會公眾,導致事態擴大,把輿情危機推向高潮。
因此,當突發事件發生後,政府部門必須第一時間趕到事發現場,了解事件情況,第一時間跟蹤研判輿情,設置傳播議程,組織權威評論,坦誠對待公眾,回應社會關切和質疑,與公眾展開平等對話互動,及時展開調查,進行問責處理。只有在事件處理整個過程中,政府部門都做到了快速反應,及時行動,坦誠處置,才能穩定公眾不滿情緒,避免謠言虛假信息流傳,控制事件處置的話語權,贏得輿情引導主動權。
二、 公開透明,用事實回應輿論質疑
突發事件發生後,公眾往往非常關系事件發生的原因、造成的損失、涉及哪些責任等等消息,並基於社會監督的熱情容易對事件進展發出質疑,這時如果政府部門不及時公開相關情況,一些捕風捉影的小道消息就有了生存的土壤,謠言和虛假信息就會充斥網路,給突發事件處置和政府聲譽、公信力帶來負面影響。
事實上,一些害怕家醜外揚的地方官員,卻總是喜歡千方百計壓制媒體報道突發事件,刪除網友言論,甚至採取威脅、恐嚇、毆打拘捕等暴力手段阻止公眾和媒體顯示監督職能。而其結果則往往是,越大壓,就會吸引越多的媒體和公眾參與監督曝光,事件關注度越高,而暴力應對手段則招來更多的批評,輿情危機出現二次爆發。因此,遭遇突發事件,政府要做的不是打壓,而是主動、全面、高頻次、多渠道把事件信息發布出去,才能滿足媒體報道需求和公眾知情慾望,贏得輿情引導主動權。
三、 規范有序,避免負面輿情再生
在突發事件中,政府一方面要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和政策行事,樹立自身良好的公信力;另一方面,還要堅持有序引導的原則,以客觀理性的處置方式,回應社會上特別是網路上出現的虛假、不實信息和傳聞,引導輿情朝著正面、理性、平和的方向發展,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因此,在政府處置突發事件時,必須考慮普通民眾的心理認知,依據社會常識常理對事件進行妥善處置。一旦合法性和合理性有沖突,應當充分考慮公眾的情緒化和心理承受能力,在不損害法律權威的情況下,靈活安撫輿論情緒,避免隨意定性引發輿情危機再生。
四、 科學適度,維護政府公信力
在突發事件輿情引導過程中,政府部門要注意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堅持科學適度的引導原則。首先,回應輿論話不要說的太絕。突發事件後,在面對媒體表態時說話要留餘地,以免授人以柄,陷入輿論被動。其次,面對民意要求,不應過度承諾。有些情況下,為了安撫公眾情緒,一些官員在與公眾互動中容易對媒體做出過度承諾,而一旦承諾無法兌現,結果使自己陷入被動,承受更大輿論壓力,付出更大代價。
7、如何應對突發事件
應對突發事件也叫危機管理。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危機管理是企業為應對各種危機情境所進行的規劃決策、動態調整、化解處理等活動過程。
危機處理的5S原則
1、承擔責任原則(SHOULDER THE MATTER)
危機發生後,公眾會關心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是利益的問題,利益是公眾關注的焦點,因此無論誰是誰非,企業應該承擔責任。即使受害者在事故發生中有一定責任,企業也不應首先追究其責任,否則會各執已見,加深矛盾,引起公眾的反感,不利於問題的解決。另一方面是感情問題,公眾很在意企業是否在意自已的感受,因此企業應該站在受害者的立場上表示同情和安慰,並通過新聞媒介向公眾致歉,解決深層次的心理、情感關系問題,從而贏得公眾的理解和信任。
實際上,公眾和媒體往往在心目中已經有了一桿秤,對企業有了心理上的預期,即企業應該怎樣處理,我才會感到滿意。因此企業絕對不能選擇對抗,態度至關重要。
2、真誠溝通原則(SINCERITY)
企業處於危機漩渦中時,是公眾和媒介的焦點。你的一舉一動都將接受質疑,因此千萬不要有僥幸心理,企圖矇混過關。而應該主動與新聞媒介聯系,盡快與公眾溝通,說明事實真相,促使雙方互相理解,消除疑慮與不安。
真誠溝通是處理危機的基本原則之一。這里的真誠指「三誠」,即誠意、誠懇、誠實。如果做到了這「三誠「,則一切問題都可迎刃而解。
(1)、誠意。在事件發生後的第一時間,公司的高層應向公眾說明情況,並致以歉意,從而體現企業勇於承擔責任、對消費者負責的企業文化,贏得消費者的同情和理解。
(2)、誠懇。一切以消費者的利益為重,不迴避問題和錯誤,及時與媒體和公眾溝通,向消費者說明消費者的進展情況,重拾消費者的信任和尊重。
(3)、誠實。誠實是危機處理最關鍵也最有效的解決辦法。我們會原諒一個人的錯誤,但不會原諒一個人說謊。
3、速度第一原則(SPEED)
好事不出門,壞事行千里。在危機出現的最初12-24小時內,消息會象病毒一樣,以裂變方式高速傳播。而這時候,可靠的消息往往不多,社會上充斥著謠言和猜測。公司的一舉一動將是外界評判公司如何處理這次危機的主要根據。媒體、公眾及政府都密切注視公司發出的第一份聲明。對於公司在處理危機方面的做法和立場,輿論贊成與否往往都會立刻見於傳媒報道。
因此公司必須當機立斷,快速反應,果決行動,與媒體和公眾進行溝通。從而迅速控制事態,否則會擴大突發危機的范圍,甚至可能失去對全局的控制。危機發生後,能否首先控制住事態,使其不擴大、不升級、不蔓延,是處理危機的關鍵。
4、系統運行原則(SYSTEM)
在逃避一種危險時,不要忽視另一種危險。在進行危機管理時必須系統運作,絕不可顧此失彼。只有這樣才能透過表面現象看本質,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化害為利。
危機的系統運作主要是做好以下幾點:
(1).以冷對熱、以靜制動:危機會使人處於焦燥或恐懼之中。所以企業高層應以「冷」對「熱」、以「靜」制「動」,鎮定自若,以減輕企業員工的心理壓力。
(2).統一觀點,穩住陣腳:在企業內部迅速統一觀點,對危機有清醒認識,從而穩住陣腳,萬眾一心,同仇敵愾。
(3).組建班子,專項負責:一般情況下,危機公關小組的組成由企業的公關部成員和企業涉及危機的高層領導直接組成。這樣,一方面是高效率的保證,另一方面是對外口徑一致的保證,使公眾對企業處理危機的誠意感到可以信賴。
(4).果斷決策,迅速實施:由於危機瞬息萬變,在危機決策時效性要求和信息匱乏條件下,任何模糊的決策都會產生嚴重的後果。所以必須最大限度地集中決策使用資源,迅速做出決策,系統部署,付諸實施。
(5).合縱連橫,藉助外力:當危機來臨,應充分和政府部分、行業協會、同行企業及新聞媒體充分配合,聯手對付危機,在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同時,增強公信力、影響力。
(6).循序漸進,標本兼治:要真正徹底地消除危機,需要在控制事態後,及時准確地找到危機的症結,對症下葯,謀求治「本」。如果僅僅停留在治標階段,就會前功盡棄,甚至引發新的危機。
5、權威證實原則(STANDARD)
自己稱贊自己是沒用的,沒有權威的認可只會徒留笑柄,在危機發生後,企業不要自己整天拿著高音喇叭叫冤,而要曲線救國,請重量級的第三者在前台說話,使消費者解除對自已的警戒心理,重獲他們的信任。
(以上摘自著名危機公關專家游昌喬先生創導的「危機公關5S原則」)[7]
(三)危機的善後工作
危機的善後工作主要是消除危機處理後遺留問題和影響。危機發生後,企業形象受到了影響,公眾對企業會非常敏感,要靠一系列危機善後管理工作來挽回影響。
1、進行危機總結、評估。對危機管理工作進行全面的評價,包括對預警系統的組織和工作程序、危機處理計劃、危機決策等各方面的評價,要詳盡地列出危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種問題。
2、對問題進行整頓。多數危機的爆發與企業管理不善有關,通過總結評估提出改正措施,責成有關部門逐項落實,完善危機管理內容。
3、尋找商機。危機給企業製造了另外一種環境,企業管理者要善於利用危機探索經營的新路子,進行重大改革。這樣,危機可能會給企業帶來商機。
總之,危機並不等同於企業失敗,危機之中往往孕育著轉機。危機管理是一門藝術,是企業發展戰略中的一項長期規劃。企業在不斷謀求技術、市場、管理和組織制度等一系列創新的同時,應將危機管理創新放到重要的位置上。一個企業在危機管理上的成敗能夠顯示出它的整體素質和綜合實力。成功的企業不僅能夠妥善處理危機,而且能夠化危機為商機。
8、如何處理突發事件呢
第一、要保持冷靜。根據生物學和心理學的相關研究表明,在突發事件中保持冷靜的人往往能最先擺脫困境,不僅如此,領導者處變不驚的姿態也會對下屬及周邊產生正面和積極的影響。
第二、迅速作出分析和判斷,果斷決策,採取有力措施,全力穩定事態。
第三、隨機應變,力爭損失、風險最小化和利益最大化。
第四、在適當的范圍內公布處置結果和善後措施,但具體內容應服從大局。
第五、深入剖析事件背後的因果關系,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形成預案。
9、如何應對突發事件,採取哪些措施
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生態環境破壞和嚴重社會危害,危及公共安全,需要立即處理的緊急事件。主要分為:
1、自然災害——主要包括水旱災害、氣象災害、地震災害、地質災害、海洋災害、生物災害和森林草原火災等;
2、事故災難——主要包括工礦商貿等企業的各類安全事故、交通運輸事故、公共設施和設備事故、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件等;
3、公共衛生事件——主要包括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職業危害、動物疫情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會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襲擊事件、經濟安全事件、涉外突發事件等。
按照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性質、嚴重程度、可控性和影響范圍等因素,總體預案將突發公共事件分為四級,即Ⅰ級(特別重大)、Ⅱ級(重大)、Ⅲ級(較大)和Ⅳ級(一般),依次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表示。
遇到各種突發事件,措施不同,根據突發事件相關的《應急預案》處理。
所以平時要做好以下工作:
1、要編寫、更新應急預案,使得應急預案是有效的,可行的。
2、日常針對應急預案,要進行宣傳、培訓、演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