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一帶一路戰略新媒體

一帶一路戰略新媒體

發布時間:2021-03-11 16:36:19

1、看各家媒體怎麼報道「一帶一路」

人民日報:加大新媒體報道力度
人民日報將在頭版推出「共建『一帶一路』」專欄, 人民日報微博、微信、客戶端全方位參與報道,人民網推出9種外文報道,在線訪談政界、學界、業界等權威人士;人民日報海外版將開設《絲路》周刊,海外網、海外客戶端推出「合作共贏,文明互鑒」專欄。
新華社:內外聯動多平台報道
新華社記者分赴國內有關地區和沿線國家, 圍繞海內外對「一帶一路」的關切,開設「一帶一路」專欄,在新華網、「新華社發布」「新華國際」等客戶端、「新華視點」「我報道」等微博微信、海外社交媒體賬號「New China」等平台展示,加強國內外聯動報道。
光明日報:深度挖掘"一帶一路"歷史文化內涵
開設「一帶一路 大戰略新圖景」專欄刊發20多名編輯記者的一線稿件,開設"絲路文化專家談""行走的絲路""圖說事件 一帶一路"等專欄,以專訪、圖片等形式呈現"一帶一路"的人文色彩,挖掘「一帶一路」歷史文化內涵。
經濟日報:集中報道「一帶一路」建設新進展
刊發「一帶一路」系列綜述,在重要版面推出「一帶一路在行動」專欄,報道有關地區落實「一帶一路」的進展。在「環球」版推出系列訪談,專訪沿線國家駐華大使,暢談雙方合作前景。中經網開設專題並做好「中經在線訪談」報道。
中央電台:講好「一帶一路」故事

以講好「一帶一路」精彩故事為主線,發揮廣播優勢,集中打造拳頭產品《絲路故事》,重點欄目《新聞和報紙摘要》《新聞縱橫》《天下財經》分別推出《「一帶一路」進行時》《「一帶一路」新觀察》等,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營造輿論環境。
中央電視台:打內外傳播組合拳
《新聞聯播》圍繞「一帶一路新藍圖」等主題開設「一帶一路」專欄,中文國際頻道通過《中國新聞》《今日亞洲》做好報道,外語頻道推《絲路新機遇》等報道,講述絲路沿線商貿故事,新聞多媒體平台推出「一帶一路」路線圖與成績單等欄目。

2、一帶一路的意義什麼意思的最新相關信息

「一帶一路」的意義:
(一)加強各國間政策溝通
加強政府間合作,積極構建多層次政府間宏觀政策溝通交流機制,深化利益融合,促進政治互信,達成合作新共識。沿線各國可以就經濟發展戰略和對策進行充分交流對接,共同制定推進區域合作的規劃和措施,協商解決合作中的問題,共同為務實合作及大型項目實施提供政策支持。
「一帶一路」戰略將加強各國間政策溝通作為主要內容之一,就是要為改善略顯疲態的國際政策溝通機製做出貢獻和示範。在政治互信的基礎上,針對宏觀政策、發展戰略和區域規劃三方面,形成更務實合作、協調有效的政策支持機制。
(二)實現國家間設施聯通
第一,抓住交通基礎設施的關鍵通道、關鍵節點和重點工程,優先打通缺失路段,暢通瓶頸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護設施和交通管理設施設備,提升道路通達水平。推進建立統一的全程運輸協調機制,促進國際通關、換裝、多式聯運有機銜接,逐步形成兼容規『范的運輸規則,實現國際運輸便利化。推動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暢通陸水聯運通道,推進港口合作建設,增加海上航線和班次,加強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拓展建立民航全面合作的平台和機制,加快提升航空基礎設施水平。
第二,加強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共同維護輸油、輸氣管道等運輸通道安全,推進跨境電力與輸電通道建設,積極開展區域電網升級改造合作。
第三,共同推進跨境光纜等通信干線網路建設,提高國際通信互聯互通水平,暢通信息絲綢之路。加快推進雙邊跨境光纜等建設,規劃建設洲際海底光纜項目,完善空中(衛星)信息通道,擴大信息交流與合作。
(三)實現各國間貿易暢通
第一,努力促成沿線國家宜加強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的海關合作,以及檢驗檢疫、認證認可、標准計量、統計信息等方面的雙多邊合作,推動世界貿易組織《貿易便利化協定》生效和實施。改善邊境口岸通關設施條件,加快邊境口岸「單一窗口」建設,降低通關成本,提升通關能力。加強供應鏈安全與便利化合作,推進跨境監管程序協調,推動檢驗檢疫證書國際互聯網核查,開展「經認證的經營者」(AE0)互認。降低非關稅壁壘,共同提高技術性貿易措施透明度,提高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第二,拓寬貿易領域,優化貿易結構,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等新的商業業態。建立健全服務貿易促進體系,鞏固和擴大傳統貿易,大力發展現代服務貿易。把投資和貿易有機結合起來,以投資帶動貿易發展。
第三,加快投資便利化進程,消除投資壁壘。加強雙邊投資保護協定、避免雙重征稅協定磋商,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第四,拓展相互投資領域,開展農林牧漁業、農機及農產品生產加工等領域深度合作,積極推進海水養殖、海洋工程技術、環保產業和海上旅遊等領域合作。加大煤炭、油氣、金屬礦產等傳統能源資源勘探開發合作,積極推動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等清潔、可再生能源合作,推進能源資源就地就近加工轉化合作,形成能源資源合作上下游一體化產業鏈。加強能源資源深加工技術、裝備與工程服務合作。
第五,推動新興產業合作,按照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原則,促進沿線國家加強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領域的合作,推動建立創業投資合作機制。
第六,優化產業鏈分工布局,推動上下游產業鏈和關聯產業協同發展,鼓勵建立研發、生產和營銷體系,提升區域產業配套能力和綜合競爭力。擴大服務業相互開放,推動區域服務業加快發展。
(四)積極探索資金融通
擴大沿線國家雙邊本幣互換、結算的范圍和規模。推動亞洲債券市場的開放和發展。共同推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籌建,有關各方就建立上海合作組織融資機構開展磋商。加快絲路基金組建運營。深化中國一東盟銀行聯合體、上合組織銀行聯合體務實合作,以銀團貸款、銀行授信等方式開展多邊金融合作。支持沿線國家政府和信用等級較高的企業以及金融機構在中國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符合條件的中國境內金融機構和企業可以在境外發行人民幣債券和外幣債券,鼓勵在沿線國家使用所籌資金。
同時,各國間加強金融監管合作,推動簽署雙邊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逐步在區域內建立高效監管協調機制。完善風險應對和危機處置制度安排,構建區域性金融風險預警系統,形成應對跨境風險和危機處置的交流合作機制。加強徵信管理部門、徵信機構和評級機構之間的跨境交流與合作。充分發揮絲路基金以及各國主權基金作用,引導商業性股權投資基金和社會資金共同參與「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建設。
(五)促進各國間民心相通
第一,擴大相互間留學生規模,開展合作辦學,中國每年向沿線國家提供1萬個政府獎學金名額。沿線國家間互辦文化年、藝術節、電影節、電視周和圖書展等活動,合作開展廣播影視劇精品創作及翻譯,聯合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共同開展世界遺產的聯合保護工作。深化沿線國家間人才交流合作。
第二,加強旅遊合作,擴大旅遊規模,互辦旅遊推廣周、宣傳月等活動,聯合打造具有絲綢之路特色的國際精品旅遊線路和旅遊產品,提高沿線各國遊客簽證便利化水平。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郵輪旅遊合作。積極開展體育交流活動,支持沿線國家申辦重大國際體育賽事。
第三,強化與周邊國家在傳染病疫情信息溝通、防治技術交流、專業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合作,提高合作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加強科技合作,共建聯合實驗室(研究中心)、國際技術轉移中心、海上合作中心,促進科技人員交流,合作開展重大科技攻關,共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第四,充分發揮政黨、議會交往的橋梁作用,加強沿線國家之間立法機構、主要黨派和政治組織的友好往來。加強沿線國家民間組織的交流合作,重點面向基層民眾,廣泛開展教育醫療、減貧開發、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保等各類公益慈善活動,促進沿線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改善。加強文化傳媒的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利用網路平台,運用新媒體工具,塑造和諧友好的文化生態和輿論環境。

3、論述「一帶一路」的框架思路、合作重點及戰略意義

"一帶一路"的框架思路合作重點:
「一帶一路」沿線各國資源稟賦各異,經濟互補性較強,彼此合作潛力和空間很大。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重點在以下方面加強合作。
政策溝通
加強政策溝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保障。加強政府間合作,積極構建多層次政府間宏觀政策溝通交流機制,深化利益融合,促進政治互信,達成合作新共識。沿線各國可以就經濟發展戰略和對策進行充分交流對接,共同制定推進區域合作的規劃和措施,協商解決合作中的問題,共同為務實合作及大型項目實施提供政策支持。

設施聯通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在尊重相關國家主權和安全關切的基礎上,沿線國家宜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技術標准體系的對接,共同推進國際骨幹通道建設,逐步形成連接亞洲各次區域以及亞歐非之間的基礎設施網路。強化基礎設施綠色低碳化建設和運營管理,在建設中充分考慮氣候變化影響。
抓住交通基礎設施的關鍵通道、關鍵節點和重點工程,優先打通缺失路段,暢通瓶頸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護設施和交通管理設施設備,提升道路通達水平。推進建立統一的全程運輸協調機制,促進國際通關、換裝、多式聯運有機銜接,逐步形成兼容規范的運輸規則,實現國際運輸便利化。推動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暢通陸水聯運通道,推進港口合作建設,增加海上航線和班次,加強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拓展建立民航全面合作的平台和機制,加快提升航空基礎設施水平。
加強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共同維護輸油、輸氣管道等運輸通道安全,推進跨境電力與輸電通道建設,積極開展區域電網升級改造合作。
共同推進跨境光纜等通信干線網路建設,提高國際通信互聯互通水平,暢通信息絲綢之路。加快推進雙邊跨境光纜等建設,規劃建設洲際海底光纜項目,完善空中(衛星)信息通道,擴大信息交流與合作。

貿易暢通
投資貿易合作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內容。宜著力研究解決投資貿易便利化問題,消除投資和貿易壁壘,構建區域內和各國良好的營商環境,積極同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同商建自由貿易區,激發釋放合作潛力,做大做好合作「蛋糕」。
沿線國家宜加強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的海關合作,以及檢驗檢疫、認證認可、標准計量、統計信息等方面的雙多邊合作,推動世界貿易組織《貿易便利化協定》生效和實施。改善邊境口岸通關設施條件,加快邊境口岸「單一窗口」建設,降低通關成本,提升通關能力。加強供應鏈安全與便利化合作,推進跨境監管程序協調,推動檢驗檢疫證書國際互聯網核查,開展「經認證的經營者」(AEO)互認。降低非關稅壁壘,共同提高技術性貿易措施透明度,提高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拓寬貿易領域,優化貿易結構,挖掘貿易新增長點,促進貿易平衡。創新貿易方式,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等新的商業業態。建立健全服務貿易促進體系,鞏固和擴大傳統貿易,大力發展現代服務貿易。把投資和貿易有機結合起來,以投資帶動貿易發展。
加快投資便利化進程,消除投資壁壘。加強雙邊投資保護協定、避免雙重征稅協定磋商,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拓展相互投資領域,開展農林牧漁業、農機及農產品生產加工等領域深度合作,積極推進海水養殖、遠洋漁業、水產品加工、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制葯、海洋工程技術、環保產業和海上旅遊等領域合作。加大煤炭、油氣、金屬礦產等傳統能源資源勘探開發合作,積極推動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等清潔、可再生能源合作,推進能源資源就地就近加工轉化合作,形成能源資源合作上下游一體化產業鏈。加強能源資源深加工技術、裝備與工程服務合作。
推動新興產業合作,按照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原則,促進沿線國家加強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領域的深入合作,推動建立創業投資合作機制。[3]
優化產業鏈分工布局,推動上下游產業鏈和關聯產業協同發展,鼓勵建立研發、生產和營銷體系,提升區域產業配套能力和綜合競爭力。擴大服務業相互開放,推動區域服務業加快發展。探索投資合作新模式,鼓勵合作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等各類產業園區,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在投資貿易中突出生態文明理念,加強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和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共建綠色絲綢之路。

資金融通
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深化金融合作,推進亞洲貨幣穩定體系、投融資體系和信用體系建設。擴大沿線國家雙邊本幣互換、結算的范圍和規模。推動亞洲債券市場的開放和發展。共同推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籌建,有關各方就建立上海合作組織融資機構開展磋商。加快絲路基金組建運營。深化中國-東盟銀行聯合體、上合組織銀行聯合體務實合作,以銀團貸款、銀行授信等方式開展多邊金融合作。支持沿線國家政府和信用等級較高的企業以及金融機構在中國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符合條件的中國境內金融機構和企業可以在境外發行人民幣債券和外幣債券,鼓勵在沿線國家使用所籌資金。[3]
加強金融監管合作,推動簽署雙邊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逐步在區域內建立高效監管協調機制。完善風險應對和危機處置制度安排,構建區域性金融風險預警系統,形成應對跨境風險和危機處置的交流合作機制。加強徵信管理部門、徵信機構和評級機構之間的跨境交流與合作。充分發揮絲路基金以及各國主權基金作用,引導商業性股權投資基金和社會資金共同參與「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建設。

民心相通
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社會根基。傳承和弘揚絲綢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廣泛開展文化交流、學術往來、人才交流合作、媒體合作、青年和婦女交往、志願者服務等,為深化雙多邊合作奠定堅實的民意基礎。
擴大相互間留學生規模,開展合作辦學,中國每年向沿線國家提供1萬個政府獎學金名額。沿線國家間互辦文化年、藝術節、電影節、電視周和圖書展等活動,合作開展廣播影視劇精品創作及翻譯,聯合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共同開展世界遺產的聯合保護工作。深化沿線國家間人才交流合作。
加強旅遊合作,擴大旅遊規模,互辦旅遊推廣周、宣傳月等活動,聯合打造具有絲綢之路特色的國際精品旅遊線路和旅遊產品,提高沿線各國遊客簽證便利化水平。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郵輪旅遊合作。積極開展體育交流活動,支持沿線國家申辦重大國際體育賽事。
強化與周邊國家在傳染病疫情信息溝通、防治技術交流、專業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合作,提高合作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為有關國家提供醫療援助和應急醫療救助,在婦幼健康、殘疾人康復以及艾滋病、結核、瘧疾等主要傳染病領域開展務實合作,擴大在傳統醫葯領域的合作。
加強科技合作,共建聯合實驗室(研究中心)、國際技術轉移中心、海上合作中心,促進科技人員交流,合作開展重大科技攻關,共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整合現有資源,積極開拓和推進與沿線國家在青年就業、創業培訓、職業技能開發、社會保障管理服務、公共行政管理等共同關心領域的務實合作。
充分發揮政黨、議會交往的橋梁作用,加強沿線國家之間立法機構、主要黨派和政治組織的友好往來。開展城市交流合作,歡迎沿線國家重要城市之間互結友好城市,以人文交流為重點,突出務實合作,形成更多鮮活的合作範例。歡迎沿線國家智庫之間開展聯合研究、合作舉辦論壇等。
加強沿線國家民間組織的交流合作,重點面向基層民眾,廣泛開展教育[22] 、醫療、減貧開發、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保等各類公益慈善活動,促進沿線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改善。加強文化傳媒的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利用網路平台,運用新媒體工具,塑造和諧友好的文化生態和輿論環境。
"一帶一路"的戰略意義:
「一帶一路」戰略目標是要建立一個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是包括歐亞大陸在內的世界各國,構建一個互惠互利的利益、命運和責任共同體。
「一帶一路」是中國與絲路沿途國家分享優質產能,
共商項目投資、共建基礎設施、共享合作成果,內容包括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政策溝通、人心相通等「五通」,肩負著三大使命:

探尋經濟增長之道
「一帶一路」是在後金融危機時代,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火車頭的中國,將自身的產能優勢、技術與資金優勢、經驗與模式優勢轉化為市場與合作優勢,實行全方位開放的一大創新。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共同分享中國改革發展紅利、中國發展的經驗和教訓。中國將著力推動沿線國家間實現合作與對話,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夥伴關系,夯實世界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

實現全球化再平衡
傳統全球化由海而起,由海而生,沿海地區、海洋國家先發展起來,陸上國家、內地則較落後,形成巨大的貧富差距。傳統全球化由歐洲開辟,由美國發揚光大,形成國際秩序的「西方中心論」,導致東方從屬於西方,農村從屬於城市,陸地從屬於海洋等一系列不平衡不合理效應。如今,「一帶一路」正在推動全球再平衡。「一帶一路」鼓勵向西開放,帶動西部開發以及中亞、蒙古等內陸國家和地區的開發,在國際社會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發展理念;同時,「一帶一路」是中國主動向西推廣中國優質產能和比較優勢產業,將使沿途、沿岸國家首先獲益,也改變了歷史上中亞等絲綢之路沿途地帶只是作為東西方貿易、文化交流的過道而成為發展「窪地」的面貌。這就超越了歐洲人所開創的全球化造成的貧富差距、地區發展不平衡,推動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開創地區新型合作
中國改革開放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創新,「一帶一路」作為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正在以經濟走廊理論、經濟帶理論、21世紀的國際合作理論等創新經濟發展理論、區域合作理論、全球化理論。「一帶一路」強調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超越了馬歇爾計劃、對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戰略,給21世紀的國際合作帶來新的理念。
比如,「經濟帶」概念就是對地區經濟合作模式的創新,其中經濟走廊——中俄蒙經濟走廊、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中亞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等,以經濟增長極輻射周邊,超越了傳統發展經濟學理論。
「絲綢之路經濟帶」概念,不同於歷史上所出現的各類「經濟區」與「經濟聯盟」,同以上兩者相比,經濟帶具有靈活性高、適用性廣以及可操作性強的特點,各國都是平等的參與者,本著自願參與,協同推進的原則,發揚古絲綢之路兼容並包的精神。

4、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沿線各國就什麼進行充分交流

「一帶一路」沿線各國資源稟賦各異,經濟互補性較強,彼此合作潛力和空間很大。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重點在以下方面加強合作。[1]

政策溝通
加強政策溝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保障。加強政府間合作,積極構建多層次政府間宏觀政策溝通交流機制,深化利益融合,促進政治互信,達成合作新共識。沿線各國可以就經濟發展戰略和對策進行充分交流對接,共同制定推進區域合作的規劃和措施,協商解決合作中的問題,共同為務實合作及大型項目實施提供政策支持。

設施聯通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在尊重相關國家主權和安全關切的基礎上,沿線國家宜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技術標准體系的對接,共同推進國際骨幹通道建設,逐步形成連接亞洲各次區域以及亞歐非之間的基礎設施網路。強化基礎設施綠色低碳化建設和運營管理,在建設中充分考慮氣候變化影響。
抓住交通基礎設施的關鍵通道、關鍵節點和重點工程,優先打通缺失路段,暢通瓶頸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護設施和交通管理設施設備,提升道路通達水平。推進建立統一的全程運輸協調機制,促進國際通關、換裝、多式聯運有機銜接,逐步形成兼容規范的運輸規則,實現國際運輸便利化。推動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暢通陸水聯運通道,推進港口合作建設,增加海上航線和班次,加強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拓展建立民航全面合作的平台和機制,加快提升航空基礎設施水平。[1]
加強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共同維護輸油、輸氣管道等運輸通道安全,推進跨境電力與輸電通道建設,積極開展區域電網升級改造合作。
共同推進跨境光纜等通信干線網路建設,提高國際通信互聯互通水平,暢通信息絲綢之路。加快推進雙邊跨境光纜等建設,規劃建設洲際海底光纜項目,完善空中(衛星)信息通道,擴大信息交流與合作。

貿易暢通
投資貿易合作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內容。宜著力研究解決投資貿易便利化問題,消除投資和貿易壁壘,構建區域內和各國良好的營商環境,積極同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同商建自由貿易區,激發釋放合作潛力,做大做好合作「蛋糕」。[1]
沿線國家宜加強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的海關合作,以及檢驗檢疫、認證認可、標准計量、統計信息等方面的雙多邊合作,推動世界貿易組織《貿易便利化協定》生效和實施。改善邊境口岸通關設施條件,加快邊境口岸「單一窗口」建設,降低通關成本,提升通關能力。加強供應鏈安全與便利化合作,推進跨境監管程序協調,推動檢驗檢疫證書國際互聯網核查,開展「經認證的經營者」(AEO)互認。降低非關稅壁壘,共同提高技術性貿易措施透明度,提高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拓寬貿易領域,優化貿易結構,挖掘貿易新增長點,促進貿易平衡。創新貿易方式,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等新的商業業態。建立健全服務貿易促進體系,鞏固和擴大傳統貿易,大力發展現代服務貿易。把投資和貿易有機結合起來,以投資帶動貿易發展。
加快投資便利化進程,消除投資壁壘。加強雙邊投資保護協定、避免雙重征稅協定磋商,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1]
拓展相互投資領域,開展農林牧漁業、農機及農產品生產加工等領域深度合作,積極推進海水養殖、遠洋漁業、水產品加工、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制葯、海洋工程技術、環保產業和海上旅遊等領域合作。加大煤炭、油氣、金屬礦產等傳統能源資源勘探開發合作,積極推動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等清潔、可再生能源合作,推進能源資源就地就近加工轉化合作,形成能源資源合作上下游一體化產業鏈。加強能源資源深加工技術、裝備與工程服務合作。
推動新興產業合作,按照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原則,促進沿線國家加強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領域的深入合作,推動建立創業投資合作機制。[1]
優化產業鏈分工布局,推動上下游產業鏈和關聯產業協同發展,鼓勵建立研發、生產和營銷體系,提升區域產業配套能力和綜合競爭力。擴大服務業相互開放,推動區域服務業加快發展。探索投資合作新模式,鼓勵合作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等各類產業園區,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在投資貿易中突出生態文明理念,加強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和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共建綠色絲綢之路。

資金融通
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深化金融合作,推進亞洲貨幣穩定體系、投融資體系和信用體系建設。擴大沿線國家雙邊本幣互換、結算的范圍和規模。推動亞洲債券市場的開放和發展。共同推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籌建,有關各方就建立上海合作組織融資機構開展磋商。加快絲路基金組建運營。深化中國-東盟銀行聯合體、上合組織銀行聯合體務實合作,以銀團貸款、銀行授信等方式開展多邊金融合作。支持沿線國家政府和信用等級較高的企業以及金融機構在中國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符合條件的中國境內金融機構和企業可以在境外發行人民幣債券和外幣債券,鼓勵在沿線國家使用所籌資金。[1]
加強金融監管合作,推動簽署雙邊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逐步在區域內建立高效監管協調機制。完善風險應對和危機處置制度安排,構建區域性金融風險預警系統,形成應對跨境風險和危機處置的交流合作機制。加強徵信管理部門、徵信機構和評級機構之間的跨境交流與合作。充分發揮絲路基金以及各國主權基金作用,引導商業性股權投資基金和社會資金共同參與「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建設。

民心相通
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社會根基。傳承和弘揚絲綢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廣泛開展文化交流、學術往來、人才交流合作、媒體合作、青年和婦女交往、志願者服務等,為深化雙多邊合作奠定堅實的民意基礎。[1]
擴大相互間留學生規模,開展合作辦學,中國每年向沿線國家提供1萬個政府獎學金名額。沿線國家間互辦文化年、藝術節、電影節、電視周和圖書展等活動,合作開展廣播影視劇精品創作及翻譯,聯合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共同開展世界遺產的聯合保護工作。深化沿線國家間人才交流合作。
加強旅遊合作,擴大旅遊規模,互辦旅遊推廣周、宣傳月等活動,聯合打造具有絲綢之路特色的國際精品旅遊線路和旅遊產品,提高沿線各國遊客簽證便利化水平。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郵輪旅遊合作。積極開展體育交流活動,支持沿線國家申辦重大國際體育賽事。
強化與周邊國家在傳染病疫情信息溝通、防治技術交流、專業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合作,提高合作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為有關國家提供醫療援助和應急醫療救助,在婦幼健康、殘疾人康復以及艾滋病、結核、瘧疾等主要傳染病領域開展務實合作,擴大在傳統醫葯領域的合作。
加強科技合作,共建聯合實驗室(研究中心)、國際技術轉移中心、海上合作中心,促進科技人員交流,合作開展重大科技攻關,共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1]
整合現有資源,積極開拓和推進與沿線國家在青年就業、創業培訓、職業技能開發、社會保障管理服務、公共行政管理等共同關心領域的務實合作。
充分發揮政黨、議會交往的橋梁作用,加強沿線國家之間立法機構、主要黨派和政治組織的友好往來。開展城市交流合作,歡迎沿線國家重要城市之間互結友好城市,以人文交流為重點,突出務實合作,形成更多鮮活的合作範例。歡迎沿線國家智庫之間開展聯合研究、合作舉辦論壇等。
加強沿線國家民間組織的交流合作,重點面向基層民眾,廣泛開展教育[25] 、醫療、減貧開發、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保等各類公益慈善活動,促進沿線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改善。加強文化傳媒的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利用網路平台,運用新媒體工具,塑造和諧友好的文化生態和輿論環境。

5、「一帶一路」戰略對我國發展環境有哪些影響

「一帶一路」戰略提出以來,得到了廣泛的國際共識和支持響應,這是因為,它所倡導的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理念,與沿線各國求和平、謀發展的訴求高度契合,與團結協作、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的時代要求不謀而合,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精神的生動體現。「一帶一路」戰略既符合現階段我國現代化、全球化發展的實際需要,也與沿線國家的發展利益高度契合,對促進區域內資源要素有序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深化區域經濟合作、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意義重大,同時,對我國營造更加寬松有利的發展環境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刻背景和內涵
「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具有深刻的時代背景。從國際看,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但發展與變革、沖突與危機、競爭與合作交織並存。全球經濟仍處於國際金融危機引發的調整變革之中,新一輪技術革命孕育突破,對全球產業分工和經濟地理將產生深刻影響。國際格局和力量對比將發生復雜深刻的變化,大國之間圍繞地緣政治、經貿秩序、國際規則制定等的角逐日趨激烈,海洋、太空、網路等新興戰略領域日漸成為競爭熱點,全球治理格局深度調整,氣候變化、生態環境保護、能源資源安全等對經濟發展的約束趨於強化。
從國內看,我國經濟已經進入新常態,呈現出新的趨勢性變化和階段性特徵。傳統需求拉動力減弱,投資、出口增速明顯回落,住宅、基礎設施、製造業需求增速大幅放緩,新的消費熱點仍在培育之中。傳統要素供給增速放緩,人口老齡化問題凸顯,人口紅利效應減弱,投資邊際收益下降,技術進步速度減慢。
「一帶一路」戰略是新時期我國統籌陸海開放、協調東西開放,深化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經貿、人文、科技、生態等多領域合作交流的形象概括,是對2100多年來絲綢之路精神的傳承與發揚。「一帶一路」在促進沿線各國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同時,也有助於構建經濟融合、文化包容、政治互信的緊密合作關系,增強維護和平發展的戰略能力;有助於深入推進區域經濟合作,增強全球化資源配置和管理開放型經濟的能力;有助於從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拓展發展空間,增強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能力;有助於加強生態環保的國際協調協作,增強可持續發展和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有助於參與全球公共產品提供,增強全球治理格局能力。
「一帶一路」對我國優化發展環境具有重要影響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對於我國拓展戰略機遇期、謀劃發展新格局,順利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十分關鍵,對於我國優化發展的內外部環境意義重大。主要體現在:
一是有利於營造和平穩定的周邊環境。當今世界,地緣政治格局正在經歷著深刻變革,亞太地區日益成為全球政治經濟博弈的重點和熱點地區。客觀來看,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旋律,現階段亞太地區爆發大規模對立沖突的可能性不大。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多為發展中國家或轉型經濟體,國情相似,發展階段相近,經濟互補性強,利益交集點多面廣,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民族振興和國家富強的願望都十分迫切。因此,通過「一帶一路」戰略合作,能夠有效推動區域經濟合作,促進要素資源優化配置,釋放沿線各國巨大的發展潛力,在互利共贏中實現共同發展繁榮,在交流合作中構建命運共同體,進而拴牢利益紐帶,深化戰略互信,形成和平、穩定、和諧的周邊環境。
二是有利於構建寬松有利的經濟環境。經濟新常態下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必須優化需求結構、拓展需求空間,促進內外需、進出口、「引進來」和「走出去」的平衡。近年來,我國外貿進出口增速明顯回落, 2014年,以美元計價的進出口、出口和進口總額分別增長3.4%、6.1%和0.4%,增速繼續放緩。與此同時,對外直接投資較快增長,對外投資與吸引外資規模已接近平衡。適應新形勢,必須持續擴大出口和增加進口,鞏固出口市場份額;同時,應改善投資環境,穩定外商投資規模和速度,提高對外投資效率和質量,推動優勢產業走出去。通過「一帶一路」戰略合作,能夠進一步鞏固和提升我國與沿線各國的經貿關系,提高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推動我國優勢企業走出去開拓市場,在促進沿線國家產業發展的同時,也從要素供給和市場拓展兩個方面拓展了我國發展空間,為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創造了更加充分的條件。
三是有利於形成高效協同的區域環境。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促進各地區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事關經濟社會全局。近年來,我國區域經濟格局已有明顯優化,但區域發展不平衡、區域發展質量差異較大,區域同質化競爭、產業同構化嚴峻,部分地區人口和經濟活動集聚已近極限,區域協同發展機制不健全等問題依然突出。通過實施「一帶一路」戰略,能夠不斷深化向東開放,加快擴大向西開放,提升內陸開放型經濟水平,完善全方位主動開放格局,把內陸地區鄰近「一帶一路」國家的區位優勢和地緣優勢轉化為強勁的發展動力,推動東中西部協調發展。這是對我國現有區域經濟格局的總體優化和戰略提升,將有助於構建內外統籌、南北互動、東中西協調的區域發展新格局。
四是有利於打造和諧包容的人文環境。不同國家、文明、民族、個體之間深入的溝通交流,對於維系良好的合作關系、增進相互理解信任具有重要意義。歷史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曾有過輝煌燦爛的交流歷史,近現代以來,亞歐大陸地緣政治復雜多變,不同文明間的沖突與對立屢見不鮮。「一帶一路」戰略合作,秉持古老絲綢之路和平、合作、開放、共贏的精神,賦予其平等、包容、互鑒的時代內涵,通過全方位的文化、藝術、旅遊、學術、醫療、科技等合作,努力實現民心相通,鞏固和擴大與周邊國家和睦相處的社會和民意基礎,努力促進中華文化與各國優秀文化的互學互鑒,不斷增強命運共同體意識,從而為我國發展構建和諧包容的人文環境。
扎實推進「一帶一路」的幾點建議
扎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議關注以下方面:
一是把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放在突出位置。「一帶一路」戰略涉及東中西部十幾個省份,各具特色、各有比較優勢。其中,東部沿海省份應積極通過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合作,更加深度地融入全球分工、更高層次地參與全球資源配置,形成引領和參與國際競爭的新優勢。對於眾多西部省份,一方面應發揮區位優勢,為我國企業深化與周邊地區的經貿合作搭建平台;另一方面應苦練內功,著力提升自身經濟發展的質量和層次,加快形成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應特別避免以「一帶一路」為題材,簡單重復「招商引資」,鋪攤子、上項目的老路,而忽視了以開放促改革、促轉型的戰略意圖,從而貽誤機遇。
二是科學評估、有效防範投資風險。「一帶一路」戰略規模宏大、涉及面廣、牽涉復雜的戰略利益,推進實施過程中可能面臨著許多風險和挑戰。例如,一些地區地緣政治關系復雜、大國競爭激烈,將對大規模對外投資和項目建設帶來潛在風險;一些地區投資環境尚不完善,法律制度不健全,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不足,對企業投資、資金、人員往來帶來較大不便;部分中資企業在海外投資中履行社會責任存在缺陷,具有風險隱患。同時,我國對外投資管理體制仍在完善之中,對外投資風險預警和應急管理機制尚不健全,信息渠道、人才儲備、應急管理能力都有待提升。因此,必須高度重視「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中可能產生的投資風險,加快完善統籌協調機制,加強風險管理能力建設,在穩妥、審慎的前提下循序漸進擴大對外投資。
三是全方位深入推進人文交流。把深化人文交流、實現民心相通提高到事關「一帶一路」戰略成敗關鍵的位置。可考慮在「一帶一路」總體規劃下,制定實施人文交流專項規劃,統籌協調已有各類人文交流渠道,系統規劃、形成合力。應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補上中外人文交流的短板和薄弱環節,增進對中國發展道路和價值觀的理解認同。應創新合作方式,注重發揮地方和民間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注重互聯網等新媒體手段應用,考慮設立「一帶一路」人文交流專項基金,發揮各類社會組織在人文交流中的積極作用

6、如何借勢「一帶一路」加強與絲路沿線國家現代農業合作

"一帶一路"的框架思路合作重點:
「一帶一路」沿線各國資源稟賦各異,經濟互補性較強,彼此合作潛力和空間很大。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重點在以下方面加強合作。
政策溝通
加強政策溝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保障。加強政府間合作,積極構建多層次政府間宏觀政策溝通交流機制,深化利益融合,促進政治互信,達成合作新共識。沿線各國可以就經濟發展戰略和對策進行充分交流對接,共同制定推進區域合作的規劃和措施,協商解決合作中的問題,共同為務實合作及大型項目實施提供政策支持。

設施聯通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在尊重相關國家主權和安全關切的基礎上,沿線國家宜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技術標准體系的對接,共同推進國際骨幹通道建設,逐步形成連接亞洲各次區域以及亞歐非之間的基礎設施網路。強化基礎設施綠色低碳化建設和運營管理,在建設中充分考慮氣候變化影響。
抓住交通基礎設施的關鍵通道、關鍵節點和重點工程,優先打通缺失路段,暢通瓶頸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護設施和交通管理設施設備,提升道路通達水平。推進建立統一的全程運輸協調機制,促進國際通關、換裝、多式聯運有機銜接,逐步形成兼容規范的運輸規則,實現國際運輸便利化。推動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暢通陸水聯運通道,推進港口合作建設,增加海上航線和班次,加強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拓展建立民航全面合作的平台和機制,加快提升航空基礎設施水平。
加強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共同維護輸油、輸氣管道等運輸通道安全,推進跨境電力與輸電通道建設,積極開展區域電網升級改造合作。
共同推進跨境光纜等通信干線網路建設,提高國際通信互聯互通水平,暢通信息絲綢之路。加快推進雙邊跨境光纜等建設,規劃建設洲際海底光纜項目,完善空中(衛星)信息通道,擴大信息交流與合作。

貿易暢通
投資貿易合作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內容。宜著力研究解決投資貿易便利化問題,消除投資和貿易壁壘,構建區域內和各國良好的營商環境,積極同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同商建自由貿易區,激發釋放合作潛力,做大做好合作「蛋糕」。
沿線國家宜加強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的海關合作,以及檢驗檢疫、認證認可、標准計量、統計信息等方面的雙多邊合作,推動世界貿易組織《貿易便利化協定》生效和實施。改善邊境口岸通關設施條件,加快邊境口岸「單一窗口」建設,降低通關成本,提升通關能力。加強供應鏈安全與便利化合作,推進跨境監管程序協調,推動檢驗檢疫證書國際互聯網核查,開展「經認證的經營者」(AEO)互認。降低非關稅壁壘,共同提高技術性貿易措施透明度,提高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拓寬貿易領域,優化貿易結構,挖掘貿易新增長點,促進貿易平衡。創新貿易方式,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等新的商業業態。建立健全服務貿易促進體系,鞏固和擴大傳統貿易,大力發展現代服務貿易。把投資和貿易有機結合起來,以投資帶動貿易發展。
加快投資便利化進程,消除投資壁壘。加強雙邊投資保護協定、避免雙重征稅協定磋商,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拓展相互投資領域,開展農林牧漁業、農機及農產品生產加工等領域深度合作,積極推進海水養殖、遠洋漁業、水產品加工、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制葯、海洋工程技術、環保產業和海上旅遊等領域合作。加大煤炭、油氣、金屬礦產等傳統能源資源勘探開發合作,積極推動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等清潔、可再生能源合作,推進能源資源就地就近加工轉化合作,形成能源資源合作上下游一體化產業鏈。加強能源資源深加工技術、裝備與工程服務合作。
推動新興產業合作,按照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原則,促進沿線國家加強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領域的深入合作,推動建立創業投資合作機制。[3]
優化產業鏈分工布局,推動上下游產業鏈和關聯產業協同發展,鼓勵建立研發、生產和營銷體系,提升區域產業配套能力和綜合競爭力。擴大服務業相互開放,推動區域服務業加快發展。探索投資合作新模式,鼓勵合作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等各類產業園區,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在投資貿易中突出生態文明理念,加強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和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共建綠色絲綢之路。

資金融通
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深化金融合作,推進亞洲貨幣穩定體系、投融資體系和信用體系建設。擴大沿線國家雙邊本幣互換、結算的范圍和規模。推動亞洲債券市場的開放和發展。共同推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籌建,有關各方就建立上海合作組織融資機構開展磋商。加快絲路基金組建運營。深化中國-東盟銀行聯合體、上合組織銀行聯合體務實合作,以銀團貸款、銀行授信等方式開展多邊金融合作。支持沿線國家政府和信用等級較高的企業以及金融機構在中國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符合條件的中國境內金融機構和企業可以在境外發行人民幣債券和外幣債券,鼓勵在沿線國家使用所籌資金。[3]
加強金融監管合作,推動簽署雙邊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逐步在區域內建立高效監管協調機制。完善風險應對和危機處置制度安排,構建區域性金融風險預警系統,形成應對跨境風險和危機處置的交流合作機制。加強徵信管理部門、徵信機構和評級機構之間的跨境交流與合作。充分發揮絲路基金以及各國主權基金作用,引導商業性股權投資基金和社會資金共同參與「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建設。

民心相通
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社會根基。傳承和弘揚絲綢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廣泛開展文化交流、學術往來、人才交流合作、媒體合作、青年和婦女交往、志願者服務等,為深化雙多邊合作奠定堅實的民意基礎。
擴大相互間留學生規模,開展合作辦學,中國每年向沿線國家提供1萬個政府獎學金名額。沿線國家間互辦文化年、藝術節、電影節、電視周和圖書展等活動,合作開展廣播影視劇精品創作及翻譯,聯合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共同開展世界遺產的聯合保護工作。深化沿線國家間人才交流合作。
加強旅遊合作,擴大旅遊規模,互辦旅遊推廣周、宣傳月等活動,聯合打造具有絲綢之路特色的國際精品旅遊線路和旅遊產品,提高沿線各國遊客簽證便利化水平。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郵輪旅遊合作。積極開展體育交流活動,支持沿線國家申辦重大國際體育賽事。
強化與周邊國家在傳染病疫情信息溝通、防治技術交流、專業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合作,提高合作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為有關國家提供醫療援助和應急醫療救助,在婦幼健康、殘疾人康復以及艾滋病、結核、瘧疾等主要傳染病領域開展務實合作,擴大在傳統醫葯領域的合作。
加強科技合作,共建聯合實驗室(研究中心)、國際技術轉移中心、海上合作中心,促進科技人員交流,合作開展重大科技攻關,共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整合現有資源,積極開拓和推進與沿線國家在青年就業、創業培訓、職業技能開發、社會保障管理服務、公共行政管理等共同關心領域的務實合作。
充分發揮政黨、議會交往的橋梁作用,加強沿線國家之間立法機構、主要黨派和政治組織的友好往來。開展城市交流合作,歡迎沿線國家重要城市之間互結友好城市,以人文交流為重點,突出務實合作,形成更多鮮活的合作範例。歡迎沿線國家智庫之間開展聯合研究、合作舉辦論壇等。
加強沿線國家民間組織的交流合作,重點面向基層民眾,廣泛開展教育[22] 、醫療、減貧開發、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保等各類公益慈善活動,促進沿線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改善。加強文化傳媒的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利用網路平台,運用新媒體工具,塑造和諧友好的文化生態和輿論環境。
"一帶一路"的戰略意義:
「一帶一路」戰略目標是要建立一個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是包括歐亞大陸在內的世界各國,構建一個互惠互利的利益、命運和責任共同體。
「一帶一路」是中國與絲路沿途國家分享優質產能,
共商項目投資、共建基礎設施、共享合作成果,內容包括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政策溝通、人心相通等「五通」,肩負著三大使命:

探尋經濟增長之道
「一帶一路」是在後金融危機時代,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火車頭的中國,將自身的產能優勢、技術與資金優勢、經驗與模式優勢轉化為市場與合作優勢,實行全方位開放的一大創新。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共同分享中國改革發展紅利、中國發展的經驗和教訓。中國將著力推動沿線國家間實現合作與對話,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夥伴關系,夯實世界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

實現全球化再平衡
傳統全球化由海而起,由海而生,沿海地區、海洋國家先發展起來,陸上國家、內地則較落後,形成巨大的貧富差距。傳統全球化由歐洲開辟,由美國發揚光大,形成國際秩序的「西方中心論」,導致東方從屬於西方,農村從屬於城市,陸地從屬於海洋等一系列不平衡不合理效應。如今,「一帶一路」正在推動全球再平衡。「一帶一路」鼓勵向西開放,帶動西部開發以及中亞、蒙古等內陸國家和地區的開發,在國際社會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發展理念;同時,「一帶一路」是中國主動向西推廣中國優質產能和比較優勢產業,將使沿途、沿岸國家首先獲益,也改變了歷史上中亞等絲綢之路沿途地帶只是作為東西方貿易、文化交流的過道而成為發展「窪地」的面貌。這就超越了歐洲人所開創的全球化造成的貧富差距、地區發展不平衡,推動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開創地區新型合作
中國改革開放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創新,「一帶一路」作為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正在以經濟走廊理論、經濟帶理論、21世紀的國際合作理論等創新經濟發展理論、區域合作理論、全球化理論。「一帶一路」強調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超越了馬歇爾計劃、對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戰略,給21世紀的國際合作帶來新的理念。
比如,「經濟帶」概念就是對地區經濟合作模式的創新,其中經濟走廊——中俄蒙經濟走廊、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中亞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等,以經濟增長極輻射周邊,超越了傳統發展經濟學理論。
「絲綢之路經濟帶」概念,不同於歷史上所出現的各類「經濟區」與「經濟聯盟」,同以上兩者相比,經濟帶具有靈活性高、適用性廣以及可操作性強的特點,各國都是平等的參與者,本著自願參與,協同推進的原則,發揚古絲綢之路兼容並包的精神。

7、論述"一帶一路"的框架思路合作重點及戰略意義

"一帶一路"的框架思路合作重點:
「一帶一路」沿線各國資源稟賦各異,經濟互補性較強,彼此合作潛力和空間很大。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重點在以下方面加強合作。
政策溝通
加強政策溝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保障。加強政府間合作,積極構建多層次政府間宏觀政策溝通交流機制,深化利益融合,促進政治互信,達成合作新共識。沿線各國可以就經濟發展戰略和對策進行充分交流對接,共同制定推進區域合作的規劃和措施,協商解決合作中的問題,共同為務實合作及大型項目實施提供政策支持。

設施聯通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在尊重相關國家主權和安全關切的基礎上,沿線國家宜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技術標准體系的對接,共同推進國際骨幹通道建設,逐步形成連接亞洲各次區域以及亞歐非之間的基礎設施網路。強化基礎設施綠色低碳化建設和運營管理,在建設中充分考慮氣候變化影響。
抓住交通基礎設施的關鍵通道、關鍵節點和重點工程,優先打通缺失路段,暢通瓶頸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護設施和交通管理設施設備,提升道路通達水平。推進建立統一的全程運輸協調機制,促進國際通關、換裝、多式聯運有機銜接,逐步形成兼容規范的運輸規則,實現國際運輸便利化。推動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暢通陸水聯運通道,推進港口合作建設,增加海上航線和班次,加強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拓展建立民航全面合作的平台和機制,加快提升航空基礎設施水平。
加強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共同維護輸油、輸氣管道等運輸通道安全,推進跨境電力與輸電通道建設,積極開展區域電網升級改造合作。
共同推進跨境光纜等通信干線網路建設,提高國際通信互聯互通水平,暢通信息絲綢之路。加快推進雙邊跨境光纜等建設,規劃建設洲際海底光纜項目,完善空中(衛星)信息通道,擴大信息交流與合作。

貿易暢通
投資貿易合作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內容。宜著力研究解決投資貿易便利化問題,消除投資和貿易壁壘,構建區域內和各國良好的營商環境,積極同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同商建自由貿易區,激發釋放合作潛力,做大做好合作「蛋糕」。
沿線國家宜加強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的海關合作,以及檢驗檢疫、認證認可、標准計量、統計信息等方面的雙多邊合作,推動世界貿易組織《貿易便利化協定》生效和實施。改善邊境口岸通關設施條件,加快邊境口岸「單一窗口」建設,降低通關成本,提升通關能力。加強供應鏈安全與便利化合作,推進跨境監管程序協調,推動檢驗檢疫證書國際互聯網核查,開展「經認證的經營者」(AEO)互認。降低非關稅壁壘,共同提高技術性貿易措施透明度,提高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拓寬貿易領域,優化貿易結構,挖掘貿易新增長點,促進貿易平衡。創新貿易方式,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等新的商業業態。建立健全服務貿易促進體系,鞏固和擴大傳統貿易,大力發展現代服務貿易。把投資和貿易有機結合起來,以投資帶動貿易發展。
加快投資便利化進程,消除投資壁壘。加強雙邊投資保護協定、避免雙重征稅協定磋商,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拓展相互投資領域,開展農林牧漁業、農機及農產品生產加工等領域深度合作,積極推進海水養殖、遠洋漁業、水產品加工、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制葯、海洋工程技術、環保產業和海上旅遊等領域合作。加大煤炭、油氣、金屬礦產等傳統能源資源勘探開發合作,積極推動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等清潔、可再生能源合作,推進能源資源就地就近加工轉化合作,形成能源資源合作上下游一體化產業鏈。加強能源資源深加工技術、裝備與工程服務合作。
推動新興產業合作,按照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原則,促進沿線國家加強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領域的深入合作,推動建立創業投資合作機制。[3]
優化產業鏈分工布局,推動上下游產業鏈和關聯產業協同發展,鼓勵建立研發、生產和營銷體系,提升區域產業配套能力和綜合競爭力。擴大服務業相互開放,推動區域服務業加快發展。探索投資合作新模式,鼓勵合作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等各類產業園區,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在投資貿易中突出生態文明理念,加強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和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共建綠色絲綢之路。

資金融通
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深化金融合作,推進亞洲貨幣穩定體系、投融資體系和信用體系建設。擴大沿線國家雙邊本幣互換、結算的范圍和規模。推動亞洲債券市場的開放和發展。共同推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籌建,有關各方就建立上海合作組織融資機構開展磋商。加快絲路基金組建運營。深化中國-東盟銀行聯合體、上合組織銀行聯合體務實合作,以銀團貸款、銀行授信等方式開展多邊金融合作。支持沿線國家政府和信用等級較高的企業以及金融機構在中國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符合條件的中國境內金融機構和企業可以在境外發行人民幣債券和外幣債券,鼓勵在沿線國家使用所籌資金。[3]
加強金融監管合作,推動簽署雙邊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逐步在區域內建立高效監管協調機制。完善風險應對和危機處置制度安排,構建區域性金融風險預警系統,形成應對跨境風險和危機處置的交流合作機制。加強徵信管理部門、徵信機構和評級機構之間的跨境交流與合作。充分發揮絲路基金以及各國主權基金作用,引導商業性股權投資基金和社會資金共同參與「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建設。

民心相通
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社會根基。傳承和弘揚絲綢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廣泛開展文化交流、學術往來、人才交流合作、媒體合作、青年和婦女交往、志願者服務等,為深化雙多邊合作奠定堅實的民意基礎。
擴大相互間留學生規模,開展合作辦學,中國每年向沿線國家提供1萬個政府獎學金名額。沿線國家間互辦文化年、藝術節、電影節、電視周和圖書展等活動,合作開展廣播影視劇精品創作及翻譯,聯合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共同開展世界遺產的聯合保護工作。深化沿線國家間人才交流合作。
加強旅遊合作,擴大旅遊規模,互辦旅遊推廣周、宣傳月等活動,聯合打造具有絲綢之路特色的國際精品旅遊線路和旅遊產品,提高沿線各國遊客簽證便利化水平。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郵輪旅遊合作。積極開展體育交流活動,支持沿線國家申辦重大國際體育賽事。
強化與周邊國家在傳染病疫情信息溝通、防治技術交流、專業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合作,提高合作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為有關國家提供醫療援助和應急醫療救助,在婦幼健康、殘疾人康復以及艾滋病、結核、瘧疾等主要傳染病領域開展務實合作,擴大在傳統醫葯領域的合作。
加強科技合作,共建聯合實驗室(研究中心)、國際技術轉移中心、海上合作中心,促進科技人員交流,合作開展重大科技攻關,共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整合現有資源,積極開拓和推進與沿線國家在青年就業、創業培訓、職業技能開發、社會保障管理服務、公共行政管理等共同關心領域的務實合作。
充分發揮政黨、議會交往的橋梁作用,加強沿線國家之間立法機構、主要黨派和政治組織的友好往來。開展城市交流合作,歡迎沿線國家重要城市之間互結友好城市,以人文交流為重點,突出務實合作,形成更多鮮活的合作範例。歡迎沿線國家智庫之間開展聯合研究、合作舉辦論壇等。
加強沿線國家民間組織的交流合作,重點面向基層民眾,廣泛開展教育[22] 、醫療、減貧開發、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保等各類公益慈善活動,促進沿線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改善。加強文化傳媒的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利用網路平台,運用新媒體工具,塑造和諧友好的文化生態和輿論環境。
"一帶一路"的戰略意義:
「一帶一路」戰略目標是要建立一個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是包括歐亞大陸在內的世界各國,構建一個互惠互利的利益、命運和責任共同體。
「一帶一路」是中國與絲路沿途國家分享優質產能,
共商項目投資、共建基礎設施、共享合作成果,內容包括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政策溝通、人心相通等「五通」,肩負著三大使命:

探尋經濟增長之道
「一帶一路」是在後金融危機時代,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火車頭的中國,將自身的產能優勢、技術與資金優勢、經驗與模式優勢轉化為市場與合作優勢,實行全方位開放的一大創新。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共同分享中國改革發展紅利、中國發展的經驗和教訓。中國將著力推動沿線國家間實現合作與對話,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夥伴關系,夯實世界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

實現全球化再平衡
傳統全球化由海而起,由海而生,沿海地區、海洋國家先發展起來,陸上國家、內地則較落後,形成巨大的貧富差距。傳統全球化由歐洲開辟,由美國發揚光大,形成國際秩序的「西方中心論」,導致東方從屬於西方,農村從屬於城市,陸地從屬於海洋等一系列不平衡不合理效應。如今,「一帶一路」正在推動全球再平衡。「一帶一路」鼓勵向西開放,帶動西部開發以及中亞、蒙古等內陸國家和地區的開發,在國際社會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發展理念;同時,「一帶一路」是中國主動向西推廣中國優質產能和比較優勢產業,將使沿途、沿岸國家首先獲益,也改變了歷史上中亞等絲綢之路沿途地帶只是作為東西方貿易、文化交流的過道而成為發展「窪地」的面貌。這就超越了歐洲人所開創的全球化造成的貧富差距、地區發展不平衡,推動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開創地區新型合作
中國改革開放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創新,「一帶一路」作為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正在以經濟走廊理論、經濟帶理論、21世紀的國際合作理論等創新經濟發展理論、區域合作理論、全球化理論。「一帶一路」強調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超越了馬歇爾計劃、對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戰略,給21世紀的國際合作帶來新的理念。
比如,「經濟帶」概念就是對地區經濟合作模式的創新,其中經濟走廊——中俄蒙經濟走廊、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中亞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等,以經濟增長極輻射周邊,超越了傳統發展經濟學理論。
「絲綢之路經濟帶」概念,不同於歷史上所出現的各類「經濟區」與「經濟聯盟」,同以上兩者相比,經濟帶具有靈活性高、適用性廣以及可操作性強的特點,各國都是平等的參與者,本著自願參與,協同推進的原則,發揚古絲綢之路兼容並包的精神。

8、一帶一路文化傳媒發展(深圳)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一帶一路文化傳媒發展(深圳)有限公司於2016年12月成立於前海自貿區,以文化產品的優勢推動與沿線各國及地區的全方位、多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在「一帶一路」戰略下,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構築新時期對外文化戰略推動,為深化雙多邊合作奠定堅實的民意基礎,將「一帶一路」文化在更廣泛的區域內傳播。一帶一路文化傳媒發展(深圳)有限公司於2016年12月成立於前海自貿區,以文化產品的優勢推動與沿線各國及地區的全方位、多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通過開展更廣泛的文化交流、學術往來、人才合作、互辦文化節、藝術節、電影節、媒體互動等活動,以及製作、發行「一帶一路」相關的專題、刊物、專欄、綜藝、動畫片、廣播劇、電視劇、電影、舞台劇和創建新媒體,進一步擴大對外文化貿易創嶄新的契機,將「一帶一路」文化的傳播給世界,讓世界感受到更加立體、鮮活、充滿歷史底蘊又與時代同步的中國傳統文化,協同宣傳中國的軟實力和國家形象。
法定代表人:周朴
成立時間:2016-12-12
注冊資本:1168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301118281454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區前灣一路1號A棟201室(入駐深圳市前海商務秘書有限公司)

9、一帶一路基本內容

「一帶一路」戰略的基本內容
(一)加強各國間政策溝通
加強政府間合作,積極構建多層次政府間宏觀政策溝通交流機制,深化利益融合,促進政治互信,達成合作新共識。沿線各國可以就經濟發展戰略和對策進行充分交流對接,共同制定推進區域合作的規劃和措施,協商解決合作中的問題,共同為務實合作及大型項目實施提供政策支持。
「一帶一路」戰略將加強各國間政策溝通作為主要內容之一,就是要為改善略顯疲態的國際政策溝通機製做出貢獻和示範。在政治互信的基礎上,針對宏觀政策、發展戰略和區域規劃三方面,形成更務實合作、協調有效的政策支持機制。
(二)實現國家間設施聯通
第一,抓住交通基礎設施的關鍵通道、關鍵節點和重點工程,優先打通缺失路段,暢通瓶頸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護設施和交通管理設施設備,提升道路通達水平。推進建立統一的全程運輸協調機制,促進國際通關、換裝、多式聯運有機銜接,逐步形成兼容規『范的運輸規則,實現國際運輸便利化。推動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暢通陸水聯運通道,推進港口合作建設,增加海上航線和班次,加強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拓展建立民航全面合作的平台和機制,加快提升航空基礎設施水平。
第二,加強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共同維護輸油、輸氣管道等運輸通道安全,推進跨境電力與輸電通道建設,積極開展區域電網升級改造合作。
第三,共同推進跨境光纜等通信干線網路建設,提高國際通信互聯互通水平,暢通信息絲綢之路。加快推進雙邊跨境光纜等建設,規劃建設洲際海底光纜項目,完善空中(衛星)信息通道,擴大信息交流與合作。
(三)實現各國間貿易暢通
第一,努力促成沿線國家宜加強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的海關合作,以及檢驗檢疫、認證認可、標准計量、統計信息等方面的雙多邊合作,推動世界貿易組織《貿易便利化協定》生效和實施。改善邊境口岸通關設施條件,加快邊境口岸「單一窗口」建設,降低通關成本,提升通關能力。加強供應鏈安全與便利化合作,推進跨境監管程序協調,推動檢驗檢疫證書國際互聯網核查,開展「經認證的經營者」(AE0)互認。降低非關稅壁壘,共同提高技術性貿易措施透明度,提高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第二,拓寬貿易領域,優化貿易結構,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等新的商業業態。建立健全服務貿易促進體系,鞏固和擴大傳統貿易,大力發展現代服務貿易。把投資和貿易有機結合起來,以投資帶動貿易發展。
第三,加快投資便利化進程,消除投資壁壘。加強雙邊投資保護協定、避免雙重征稅協定磋商,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第四,拓展相互投資領域,開展農林牧漁業、農機及農產品生產加工等領域深度合作,積極推進海水養殖、海洋工程技術、環保產業和海上旅遊等領域合作。加大煤炭、油氣、金屬礦產等傳統能源資源勘探開發合作,積極推動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等清潔、可再生能源合作,推進能源資源就地就近加工轉化合作,形成能源資源合作上下游一體化產業鏈。加強能源資源深加工技術、裝備與工程服務合作。
第五,推動新興產業合作,按照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原則,促進沿線國家加強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領域的合作,推動建立創業投資合作機制。
第六,優化產業鏈分工布局,推動上下游產業鏈和關聯產業協同發展,鼓勵建立研發、生產和營銷體系,提升區域產業配套能力和綜合競爭力。擴大服務業相互開放,推動區域服務業加快發展。
(四)積極探索資金融通
擴大沿線國家雙邊本幣互換、結算的范圍和規模。推動亞洲債券市場的開放和發展。共同推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籌建,有關各方就建立上海合作組織融資機構開展磋商。加快絲路基金組建運營。深化中國一東盟銀行聯合體、上合組織銀行聯合體務實合作,以銀團貸款、銀行授信等方式開展多邊金融合作。支持沿線國家政府和信用等級較高的企業以及金融機構在中國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符合條件的中國境內金融機構和企業可以在境外發行人民幣債券和外幣債券,鼓勵在沿線國家使用所籌資金。
同時,各國間加強金融監管合作,推動簽署雙邊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逐步在區域內建立高效監管協調機制。完善風險應對和危機處置制度安排,構建區域性金融風險預警系統,形成應對跨境風險和危機處置的交流合作機制。加強徵信管理部門、徵信機構和評級機構之間的跨境交流與合作。充分發揮絲路基金以及各國主權基金作用,引導商業性股權投資基金和社會資金共同參與「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建設。
(五)促進各國間民心相通
第一,擴大相互間留學生規模,開展合作辦學,中國每年向沿線國家提供1萬個政府獎學金名額。沿線國家間互辦文化年、藝術節、電影節、電視周和圖書展等活動,合作開展廣播影視劇精品創作及翻譯,聯合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共同開展世界遺產的聯合保護工作。深化沿線國家間人才交流合作。
第二,加強旅遊合作,擴大旅遊規模,互辦旅遊推廣周、宣傳月等活動,聯合打造具有絲綢之路特色的國際精品旅遊線路和旅遊產品,提高沿線各國遊客簽證便利化水平。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郵輪旅遊合作。積極開展體育交流活動,支持沿線國家申辦重大國際體育賽事。
第三,強化與周邊國家在傳染病疫情信息溝通、防治技術交流、專業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合作,提高合作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加強科技合作,共建聯合實驗室(研究中心)、國際技術轉移中心、海上合作中心,促進科技人員交流,合作開展重大科技攻關,共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第四,充分發揮政黨、議會交往的橋梁作用,加強沿線國家之間立法機構、主要黨派和政治組織的友好往來。加強沿線國家民間組織的交流合作,重點面向基層民眾,廣泛開展教育醫療、減貧開發、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保等各類公益慈善活動,促進沿線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改善。加強文化傳媒的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利用網路平台,運用新媒體工具,塑造和諧友好的文化生態和輿論環境。

與一帶一路戰略新媒體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