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應如何面對媒體的批評報道?
提高應對媒體的能力:
一、建立健全新聞發言人制度,將應對媒體工作制度化、常態化
很多時候,媒體上之所以會爆出一些「雷人雷言」,正是因為接受采訪的單位缺乏應對媒體的規范程序和常設的新聞發言人。在每一個單位常設「新聞發言人」,專司接受媒體采訪,遇到采訪時,由新聞發言人專人負責,可以有效避免出現接受采訪的領導幹部「答非所問」或「語出驚人」,為本單位帶來不必要的誤會和麻煩,也可以使其他職工的日常工作盡可能少受到外界干擾和影響。除此之外,將應對媒體工作制度化、常態化,可以有效形成單位與媒體間的良性互動和友好合作關系。應對媒體,應排除對媒體的畏懼、抵觸、消極迴避心態,而要主動尋求與媒體接觸和溝通,主動去與媒體打交道。具體而言,可建立新聞發布制度,在出台重大事項、舉行重大活動前召開新聞吹風會,發生重大事件後第一時間召開新聞發布會,定期召開媒體記者見面會,也可以通過官方網站發布新聞,與新聞媒體建立交流合作、信息共享機制等等。通過與媒體的互通有無、良性互動,從而達到本單位與新聞媒體「雙贏」的局面。
二、新聞發言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和條件
選定的新聞發言人,應具有較為出色的形象、氣質和口才,具備一定的溝通、演講、交際能力,頭腦清晰,應對媒體時,明白說什麼、說到哪、怎麼說。除此之外,新聞發言人還應充分掌握本單位人事、工作和業務等各方面情況,在與媒體見面時能做到胸有成竹、有問必答、侃侃而談,讓單位與媒體間的接觸取得良好效果。此外,新聞發言人還應知悉一些新聞媒體的工作規律和相關情況,懂得如何與媒體合作,如何通過媒體,宣傳本單位工作取得的正面成績,消除不利於本單位的負面影響,為單位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為社會公眾解惑答疑。
三、加強輿情研判,建立應答預案
在自身素質過硬條件下,作為新聞發言人,應預先設想好媒體采訪中可能問及哪些方面的哪些問題,自己應該如何作答。在平時的工作中,也應多關注社會輿論走向與本單位、本系統之間的交集,做好輿情研判。新聞發言人惟有將自己與媒體和社會輿情合而為一,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方能言之有物、切中要害。
四、合理引導媒體,掌握主動發言權
在應對媒體過程中,新聞發言人既應具備不卑不亢的態度、親合友善的語態,也需要適當掌握采訪主動權,從而合理引導媒體,通過自身「氣場」,使新聞媒體對本單位產生良好印象,繼而站在本單位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從而間接掌握媒體提問與報道的走向。在實際操作中做到這一點難度往往較大,這就需要新聞發言人在長期實踐中去揣摩和總結,掌握好接受采訪的「度」,在應對媒體中做到「輕松與嚴肅相結合,親和與莊重相統一,權威而不恃威,霸氣而不霸道」。
五、在允許的范圍內,盡可能為媒體提供客觀、准確的信息
態度決定結果,細節影響成敗。作為同媒體打交道的新聞發言人,一定要以正確的態度面對媒體。在采訪中避重就輕、推三阻四、敷衍了事、顧左右而言他,都會引起媒體記者的反感,並最終影響到本單位在社會輿論中的公眾形象。在允許的范圍內,新聞發言人應盡可能為媒體提供客觀、准確的信息,以事實的真相驅逐虛妄的謠傳。刻意的遮遮掩掩,只會使一些事情越描越黑,而光明坦盪的事實和數據,反而會使無中生有的謠言不攻自破。作為一名新聞發言人,應該領會、懂得並善用這一點。
六、理性應對敏感問題,尊重媒體、記者
在采訪過程中,尤其是發生新聞性較強的重大事件後,難免會遇到一些媒體記者提出的敏感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新聞發言人應理性應對、審慎回答,決不能因個人情緒或情感好惡等原因,對媒體耍態度、發脾氣、出言不遜、當眾失態,不能流露出不良情緒,說過頭話、出格話、撒氣話、傷人話。新聞發言人需掌握情緒控制與調節的方法,在遇到敏感問題時,能夠從容不迫、心平氣和、理性作答,有效調節氣氛,使難題迎刃而解。
七、重視網路因素,學會與新興網路媒體打交道
隨著微博等網路媒體的興起,如何與新興網路媒體打交道,也應列入各單位新聞發言人的工作日程。與傳統媒體相比,網路媒體具有影響力大、受眾廣泛、互動性強等特點,如何應對網路媒體,既需認真分析研究,又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網路媒體隨著網路的發展而發展,應對它們的方式方法也應不斷與時俱進。在現階段,我們一方面可以通過親身參與,使自身融入網路媒體,成為其中一員。其次,我們應該注重細節,避免捲入網路事件,成為網路輿論焦點。最後,我們還應具備網路糾錯意識,掌握網路糾錯方法,當自身捲入網路事件時,要及時糾錯,盡早辟謠,杜絕事態進一步擴散。
提升應對媒體能力,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們應該看到,媒體采訪和網路輿論其實也是一把雙刃劍,當我們的工作做得好,和媒體配合得好時,它會把我們的成績加以宣傳報道,產生良好社會效應和「正能量」。反之,如果我們工作沒有做好,不懂如何與媒體打交道,通過媒體就會產生和傳播負面信息和「負能量」。面對輿論監督,我們應該持歡迎態度,正確對待和接受媒體的贊譽和批評,在實踐中不斷提高應對媒體的能力,與媒體坦誠相待,用「正能量」換取「正能量」,惟其如此,才能使媒體成為幫助我們工作的助力而非阻力,才能在與媒體的互動、互助中共同進步、成長。
2、如何提高應對媒體的能力?
提高應對媒體的能力:
一、建立健全新聞發言人制度,將應對媒體工作制度化、常態化
很多時候,媒體上之所以會爆出一些「雷人雷言」,正是因為接受采訪的單位缺乏應對媒體的規范程序和常設的新聞發言人。在每一個單位常設「新聞發言人」,專司接受媒體采訪,遇到采訪時,由新聞發言人專人負責,可以有效避免出現接受采訪的領導幹部「答非所問」或「語出驚人」,為本單位帶來不必要的誤會和麻煩,也可以使其他職工的日常工作盡可能少受到外界干擾和影響。除此之外,將應對媒體工作制度化、常態化,可以有效形成單位與媒體間的良性互動和友好合作關系。應對媒體,應排除對媒體的畏懼、抵觸、消極迴避心態,而要主動尋求與媒體接觸和溝通,主動去與媒體打交道。具體而言,可建立新聞發布制度,在出台重大事項、舉行重大活動前召開新聞吹風會,發生重大事件後第一時間召開新聞發布會,定期召開媒體記者見面會,也可以通過官方網站發布新聞,與新聞媒體建立交流合作、信息共享機制等等。通過與媒體的互通有無、良性互動,從而達到本單位與新聞媒體「雙贏」的局面。
二、新聞發言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和條件
選定的新聞發言人,應具有較為出色的形象、氣質和口才,具備一定的溝通、演講、交際能力,頭腦清晰,應對媒體時,明白說什麼、說到哪、怎麼說。除此之外,新聞發言人還應充分掌握本單位人事、工作和業務等各方面情況,在與媒體見面時能做到胸有成竹、有問必答、侃侃而談,讓單位與媒體間的接觸取得良好效果。此外,新聞發言人還應知悉一些新聞媒體的工作規律和相關情況,懂得如何與媒體合作,如何通過媒體,宣傳本單位工作取得的正面成績,消除不利於本單位的負面影響,為單位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為社會公眾解惑答疑。
三、加強輿情研判,建立應答預案
在自身素質過硬條件下,作為新聞發言人,應預先設想好媒體采訪中可能問及哪些方面的哪些問題,自己應該如何作答。在平時的工作中,也應多關注社會輿論走向與本單位、本系統之間的交集,做好輿情研判。新聞發言人惟有將自己與媒體和社會輿情合而為一,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方能言之有物、切中要害。
四、合理引導媒體,掌握主動發言權
在應對媒體過程中,新聞發言人既應具備不卑不亢的態度、親合友善的語態,也需要適當掌握采訪主動權,從而合理引導媒體,通過自身「氣場」,使新聞媒體對本單位產生良好印象,繼而站在本單位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從而間接掌握媒體提問與報道的走向。在實際操作中做到這一點難度往往較大,這就需要新聞發言人在長期實踐中去揣摩和總結,掌握好接受采訪的「度」,在應對媒體中做到「輕松與嚴肅相結合,親和與莊重相統一,權威而不恃威,霸氣而不霸道」。
五、在允許的范圍內,盡可能為媒體提供客觀、准確的信息
態度決定結果,細節影響成敗。作為同媒體打交道的新聞發言人,一定要以正確的態度面對媒體。在采訪中避重就輕、推三阻四、敷衍了事、顧左右而言他,都會引起媒體記者的反感,並最終影響到本單位在社會輿論中的公眾形象。在允許的范圍內,新聞發言人應盡可能為媒體提供客觀、准確的信息,以事實的真相驅逐虛妄的謠傳。刻意的遮遮掩掩,只會使一些事情越描越黑,而光明坦盪的事實和數據,反而會使無中生有的謠言不攻自破。作為一名新聞發言人,應該領會、懂得並善用這一點。
六、理性應對敏感問題,尊重媒體、記者
在采訪過程中,尤其是發生新聞性較強的重大事件後,難免會遇到一些媒體記者提出的敏感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新聞發言人應理性應對、審慎回答,決不能因個人情緒或情感好惡等原因,對媒體耍態度、發脾氣、出言不遜、當眾失態,不能流露出不良情緒,說過頭話、出格話、撒氣話、傷人話。新聞發言人需掌握情緒控制與調節的方法,在遇到敏感問題時,能夠從容不迫、心平氣和、理性作答,有效調節氣氛,使難題迎刃而解。
七、重視網路因素,學會與新興網路媒體打交道
隨著微博等網路媒體的興起,如何與新興網路媒體打交道,也應列入各單位新聞發言人的工作日程。與傳統媒體相比,網路媒體具有影響力大、受眾廣泛、互動性強等特點,如何應對網路媒體,既需認真分析研究,又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網路媒體隨著網路的發展而發展,應對它們的方式方法也應不斷與時俱進。在現階段,我們一方面可以通過親身參與,使自身融入網路媒體,成為其中一員。其次,我們應該注重細節,避免捲入網路事件,成為網路輿論焦點。最後,我們還應具備網路糾錯意識,掌握網路糾錯方法,當自身捲入網路事件時,要及時糾錯,盡早辟謠,杜絕事態進一步擴散。
提升應對媒體能力,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們應該看到,媒體采訪和網路輿論其實也是一把雙刃劍,當我們的工作做得好,和媒體配合得好時,它會把我們的成績加以宣傳報道,產生良好社會效應和「正能量」。反之,如果我們工作沒有做好,不懂如何與媒體打交道,通過媒體就會產生和傳播負面信息和「負能量」。面對輿論監督,我們應該持歡迎態度,正確對待和接受媒體的贊譽和批評,在實踐中不斷提高應對媒體的能力,與媒體坦誠相待,用「正能量」換取「正能量」,惟其如此,才能使媒體成為幫助我們工作的助力而非阻力,才能在與媒體的互動、互助中共同進步、成長。
3、國發 〔2016〕19號《關於印發加快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工作方案的通知》 全文
國務院關於印發加快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工作方案的通知
國發〔2016〕19號
加快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及《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作出的重要改革部署。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先後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積極推進有關工作並取得初步成效,國有企業辦學校、公檢法機構向地方移交工作基本完成,部分國有企業所辦醫院已移交地方或進行了改制。
但目前全國范圍內仍然存在大量國有企業辦社會機構,離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廠辦大集體改革等歷史遺留問題較為突出,人員管理、運營費用負擔沉重,已經嚴重製約了國有企業的改革發展。為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快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促進國有企業輕裝上陣、公平參與競爭,集中資源做強主業,現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基本原則
(一)堅持市場導向、政企分開。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依法落實企業經營自主權,促進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按照市場化原則,探索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推進公共服務專業化運營,提高服務質量和運營效率,國有企業不再承擔與主業發展方向不符的公共服務職能。
(二)堅持分類指導、分步實施。針對不同企業特點,因地制宜、分類處理,不搞「一刀切」,允許採取分離移交、重組改制、關閉撤銷、政府購買服務、專業化運營管理等不同方式剝離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改革思路清晰、條件成熟的地區可以率先推進,改革情況復雜的地區可以試點先行、逐步推進。
(三)堅持多渠道籌資、合理分擔成本。建立政府和國有企業合理分擔成本的機制,多渠道籌措資金,國有企業作為責任主體,承擔主要成本;財政予以適當補助,根據企業分級監管關系及歷史沿革等因素,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分別承擔。
(四)堅持以人為本、維護穩定。認真做好職工分流安置工作,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做好社會保障、就業培訓等相關政策的統籌銜接。加強政策宣傳和思想政治工作,為改革創造良好的環境。
二、工作要求
(一)國有企業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對企業職工家屬區供水、供電、供熱(供氣)和物業管理(統稱「三供一業」)的設備設施進行必要的維修改造,達到城市基礎設施的平均水平,分戶設表、按戶收費,由專業化企業或機構實行社會化管理。
1 .時間安排。2016年開始,全面推進國有企業「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2018年年底前基本完成。
2 .政策措施。維修改造標准、改造費用測算等相關工作執行各地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出台的相關政策,對同一地區的中央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執行相同的政策標准。分離移交費用由企業和政府共同分擔,中央企業分離移交費用由中央財政補助50 %。
原政策性破產中央企業分離移交費用由中央財政全額承擔,中央財政對原中央下放地方的煤炭、有色金屬、軍工等企業(含政策性破產企業)的分離移交費用予以適當補助。地方國有企業的分離移交費用由地方人民政府研究明確解決辦法。
3 .工作分工。國資委、財政部牽頭負責。
(1)國資委、財政部負責制定關於國有企業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分離移交的指導意見(2016年年底前完成)。
(2)財政部負責制定對原中央下放地方的煤炭、有色金屬、軍工等企業(含政策性破產企業)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分離移交的具體補助辦法(2016年年底前完成).
(3)國資委、財政部和各省級人民政府建立協調機制,共同推進國有企業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
(二)剝離國有企業辦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機構。對國有企業辦醫療、教育、市政、消防、社區管理等機構實行分類處理,採取移交、撤並、改制或專業化管理、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進行剝離。
1.時間安排。2016年出台剝離國有企業辦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機構的政策措施,2017年年底前完成企業管理的市政設施、職工家屬區的社區管理職能移交地方以及對企業辦消防機構的分類處理工作,2018年年底前完成企業辦醫療、教育機構的移交改制或集中管理工作。
2.政策措施。
(1)分類處理企業辦醫療、教育機構。對與地方協商一致同意接收的醫療、教育機構,移交地方管理;對運營困難、缺乏竟爭優勢的醫療、教育機構,予以撤銷並做好有關人員安置和資產處置工作;對因特殊原因確需保留的醫療、教育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進行資源優化整合,實現專業化運營管理。同時,積極探索政府購買服務等模式,引入社會資本參與企業辦醫療、教育機構的重組改制。
(2)對企業按照消防法規要求建設的消防安全管理機構和專職消防隊予以保留;對企業辦的市政消防機構,原則上予以撤銷.其中符合當地城鎮消防規劃布局不能撤銷的消防隊(站)劃轉當地人民政府接收。
( 3 )企業負責管理的市政設施、職工家屬區的社區管理移交地方政府負責。
( 4 )中央財政對中央企業辦醫療、教育機構撤銷、改制、集中管理過程中涉及的職工分流安置等費用補助50%,對原中央下放地方的煤炭、有色金屬、軍工等企業(含政策性破產企業)有關費用予以適當補助。地方國有企業的公共服務機構剝離費用,由地方人民政府研究明確解決辦法。
3 .工作分工。國資委、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衛生計生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1)國資委、衛生計生委、財政部負責制定關於國有企業辦醫療機構深化改革的指導意見(2016年年底前完成)。
(2)國資委、民政部、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負責制定關於國有企業辦市政、社區等職能分離移交的指導意見(2016 年年底前完成).
(3)國資委、教育部、財政部負責制定關於國有企業辦教育機構深化改革的指導意見(2016年年底前完成)。
(4)國資委、公安部、財政部負責制定國有企業辦消防機構分類處理的指導意見(2016年年底前完成)。
(三)對國有企業退休人員實行社會化管理。國有企業職工辦理退休手續後,其管理服務工作與原企業分離,統一交由當地社區實行社會化管理;集中力量將尚未實現社會化管理的國有企業已退休人員移交社區實行屬地管理,由社區服務組織提供相應服務。
1.時間安排。2016年開始,採取先試點後推廣的方式,將國有企業退休人員逐步移交社區實行社會化管理,2020年年底前完成。
2.政策措施。
(1)做好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的社會保險關系和黨組織關系轉移工作,相關檔案存放在縣級檔案管理部門。
(2)尚未實行社會化管理的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移交社區管理時按每人每年核定費用基數。中央企業以及原中央下放地方的煤炭、有色金屬、軍工等企業(含政策性破產企業)移交退休人員產生的管理費用由中央財政承擔;地方國有企業移交退休人員產生的管理費用由地方人民政府研究明確解決辦法。
(3)離休人員原則上保持現有管理方式不變,具備條件的可以移交當地有關部門管理。
(4)妥善解決國有企業已退休人員統籌外費用(含有關地區供暖費)問題。
3.工作分工。國資委、中央組織部、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按職責分工負責,制定關於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的指導意見(2016年年底前完成)。
(四)推進廠辦大集體改革。按照國務院工作部署和時間要求,實現廠辦大集體與主辦國有企業徹底分離,廠辦大集體職工得到妥善安置。
政策措施。認真落實《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廠辦大集體改革工作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1〕 18號), 進一步研究完善相關政策措施。中央財政對廠辦大集體改革繼續給予補助和獎勵,補助比例按國辦發〔2011〕18號文件規定不變,獎勵比例統一確定為30%。
地方政府和中央企業應結合實際情況,將自籌資金和中央財政補助資金統籌用於接續職工社會保險關系、解除勞動關系經濟補償等改革支出,具體范圍由各地區根據實際情況合理確定。因核銷關閉破產廠辦大集體企業養老保險欠費增加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缺口,由各地區結合中央財政相關補助資金和自身財力狀況統籌考慮。
2.工作分工。國資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展改革委按職責分工負責,依照有關工作安排推進實施。
(五)集中解決少數國有大中型困難企業問題。對持續嚴重虧損、不符合結構調整方向、因歷史原因形成的少數國有大中型困難企業,一企一策採取措施,妥善解決企業生產經營和職工生活保障問題。
1.政策措施,對國有困難企業進行梳理分類,分別通過依法破產靖算、重整或債務重組等方式開展集中治理。企業要通過資產變現、資產證券化、引入戰略投資等多種方式積極籌措資金,地方政府要妥善解決職工分流安置、社會保險關系接續等問題,有關金融機構要依法處理企業債權債務。
2.工作分工。國資委、財政部、銀監會、國防科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國資委負責制定關於加大困難中央企業治理力度的指導意見(2016年年底前完成)。
(2)對因歷史原因形成的國有困難企業,由國資委、財政部、銀監會、國防科工局會同有關部門按一企一策原則專項研究解決措施。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在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成立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專項小組。專項小組由國資委、財政部牽頭,中央組織部、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衛生計生委、銀監會、國防科工局等部門參加。專項小組負責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做好督促檢查,推動中央企業、地方政府及時落實各項改革措施。
(二)發揮地方作用。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強對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工作的組織領導,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具體落實措施,做好政策宣傳工作,確保改革穩妥有序推進。本工作方案未涵蓋的區域性國有企業歷史遺留問題,由各地區根據實際情況妥善解決。
(三)落實企業責任。各級國有企業要成立專項工作小組,將剝離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納入業績考核體系,按時出台落實措施,認真做好風險評估,提高措施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要通過資產變現、股權轉讓、資產證券化等方式積極籌措資金。加強外部審計,嚴格落實承接債務的主體,防止逃廢金融債務和國有資產流失。
(四)保障資金投入。國資委、財政部等有關部門要加強溝通協調,及時了解掌握改革進展情況,研究解決實施過程中的有關問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優先用於支持國有企業剝離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財政部商國資委根據工作進度,千方百計保障改革資金需求。
財政部統籌安排年度預算資金,將有關補助資金及時足額撥付到位。中央財政對中央企業「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剝離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機構的補助資金,主要通過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等資金渠道落實。
各地區、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復雜性、艱巨性,明確目標、加強溝通,開闊思路、創新方法,積極引入社會資本探索改革新路徑,促進公共服務資源優化配置,力爭到2020年基本完成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間題。
國資委、財政部要會同有關部門做好指導和督促工作,確保各項改革任務落到實處,重大情況及時向國務院報告。
(3)新聞發言人制度新媒體擴展資料:
國有企業,在國際慣例中僅指一個國家的中央政府或聯邦政府投資或參與控制的企業。在中國,國有企業還包括由地方政府投資參與控制的企業。政府的意志和利益決定了國有企業的行為。國有企業作為一種生產經營組織形式同時具有營利法人和公益法人的特點。其營利性體現為追求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其公益性體現為國有企業的設立通常是為了實現國家調節經濟的目標,起著調和國民經濟各個方面發展的作用。
特別指出,在我國除了廣義和狹義定義的中央企業外,對於個別中央企業在國家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所承擔的責任較為特殊,這些中央企業歸國務院直屬管理,屬於正部級。
2015年2月,中央紀委五次全會釋放出一個重要信號--以央企為代表的國企,將成為推進反腐敗斗爭的重要"戰場"。
參考資料:加快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解決歷史遺留問題通知-西安人民政府
4、如何提高與新媒體打交道的能力
提高應對媒體的能力:
一、建立健全新聞發言人制度,將應對媒體工作制度化、常態化
很多時候,媒體上之所以會爆出一些「雷人雷言」,正是因為接受采訪的單位缺乏應對媒體的規范程序和常設的新聞發言人。在每一個單位常設「新聞發言人」,專司接受媒體采訪,遇到采訪時,由新聞發言人專人負責,可以有效避免出現接受采訪的領導幹部「答非所問」或「語出驚人」,為本單位帶來不必要的誤會和麻煩,也可以使其他職工的日常工作盡可能少受到外界干擾和影響。除此之外,將應對媒體工作制度化、常態化,可以有效形成單位與媒體間的良性互動和友好合作關系。應對媒體,應排除對媒體的畏懼、抵觸、消極迴避心態,而要主動尋求與媒體接觸和溝通,主動去與媒體打交道。具體而言,可建立新聞發布制度,在出台重大事項、舉行重大活動前召開新聞吹風會,發生重大事件後第一時間召開新聞發布會,定期召開媒體記者見面會,也可以通過官方網站發布新聞,與新聞媒體建立交流合作、信息共享機制等等。通過與媒體的互通有無、良性互動,從而達到本單位與新聞媒體「雙贏」的局面。
二、新聞發言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和條件
選定的新聞發言人,應具有較為出色的形象、氣質和口才,具備一定的溝通、演講、交際能力,頭腦清晰,應對媒體時,明白說什麼、說到哪、怎麼說。除此之外,新聞發言人還應充分掌握本單位人事、工作和業務等各方面情況,在與媒體見面時能做到胸有成竹、有問必答、侃侃而談,讓單位與媒體間的接觸取得良好效果。此外,新聞發言人還應知悉一些新聞媒體的工作規律和相關情況,懂得如何與媒體合作,如何通過媒體,宣傳本單位工作取得的正面成績,消除不利於本單位的負面影響,為單位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為社會公眾解惑答疑。
三、加強輿情研判,建立應答預案
在自身素質過硬條件下,作為新聞發言人,應預先設想好媒體采訪中可能問及哪些方面的哪些問題,自己應該如何作答。在平時的工作中,也應多關注社會輿論走向與本單位、本系統之間的交集,做好輿情研判。新聞發言人惟有將自己與媒體和社會輿情合而為一,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方能言之有物、切中要害。
四、合理引導媒體,掌握主動發言權
在應對媒體過程中,新聞發言人既應具備不卑不亢的態度、親合友善的語態,也需要適當掌握采訪主動權,從而合理引導媒體,通過自身「氣場」,使新聞媒體對本單位產生良好印象,繼而站在本單位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從而間接掌握媒體提問與報道的走向。在實際操作中做到這一點難度往往較大,這就需要新聞發言人在長期實踐中去揣摩和總結,掌握好接受采訪的「度」,在應對媒體中做到「輕松與嚴肅相結合,親和與莊重相統一,權威而不恃威,霸氣而不霸道」。
五、在允許的范圍內,盡可能為媒體提供客觀、准確的信息
態度決定結果,細節影響成敗。作為同媒體打交道的新聞發言人,一定要以正確的態度面對媒體。在采訪中避重就輕、推三阻四、敷衍了事、顧左右而言他,都會引起媒體記者的反感,並最終影響到本單位在社會輿論中的公眾形象。在允許的范圍內,新聞發言人應盡可能為媒體提供客觀、准確的信息,以事實的真相驅逐虛妄的謠傳。刻意的遮遮掩掩,只會使一些事情越描越黑,而光明坦盪的事實和數據,反而會使無中生有的謠言不攻自破。作為一名新聞發言人,應該領會、懂得並善用這一點。
六、理性應對敏感問題,尊重媒體、記者
在采訪過程中,尤其是發生新聞性較強的重大事件後,難免會遇到一些媒體記者提出的敏感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新聞發言人應理性應對、審慎回答,決不能因個人情緒或情感好惡等原因,對媒體耍態度、發脾氣、出言不遜、當眾失態,不能流露出不良情緒,說過頭話、出格話、撒氣話、傷人話。新聞發言人需掌握情緒控制與調節的方法,在遇到敏感問題時,能夠從容不迫、心平氣和、理性作答,有效調節氣氛,使難題迎刃而解。
七、重視網路因素,學會與新興網路媒體打交道
隨著微博等網路媒體的興起,如何與新興網路媒體打交道,也應列入各單位新聞發言人的工作日程。與傳統媒體相比,網路媒體具有影響力大、受眾廣泛、互動性強等特點,如何應對網路媒體,既需認真分析研究,又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網路媒體隨著網路的發展而發展,應對它們的方式方法也應不斷與時俱進。在現階段,我們一方面可以通過親身參與,使自身融入網路媒體,成為其中一員。其次,我們應該注重細節,避免捲入網路事件,成為網路輿論焦點。最後,我們還應具備網路糾錯意識,掌握網路糾錯方法,當自身捲入網路事件時,要及時糾錯,盡早辟謠,杜絕事態進一步擴散。
提升應對媒體能力,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們應該看到,媒體采訪和網路輿論其實也是一把雙刃劍,當我們的工作做得好,和媒體配合得好時,它會把我們的成績加以宣傳報道,產生良好社會效應和「正能量」。反之,如果我們工作沒有做好,不懂如何與媒體打交道,通過媒體就會產生和傳播負面信息和「負能量」。面對輿論監督,我們應該持歡迎態度,正確對待和接受媒體的贊譽和批評,在實踐中不斷提高應對媒體的能力,與媒體坦誠相待,用「正能量」換取「正能量」,惟其如此,才能使媒體成為幫助我們工作的助力而非阻力,才能在與媒體的互動、互助中共同進步、成長。
5、突發重大事件的新聞發布工作應注意哪些問題
國辦公布《關於在政務公開中進一步做好政務輿情回應的通知》,專門就特別重大、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後,政府部門的輿情回應、新聞發布做出流程化規定。《通知》明確,特別重大、重大突發事件下,要快速反應、及時發聲,最遲應在24小時內舉行新聞發布會。
明確重大突發事件新聞發布流程
《通知》詳細地對特別重大、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後,如何進行新聞發布、回應社會輿論的流程做出規定。
據規定,對涉及特別重大、重大突發事件的政務輿情,首先是要「快速反應、及時發聲」;然後應當在24小時之內舉行新聞發布會。對於其他政務輿情,則應是在48小時內予以回應,並根據工作進展情況,持續發布權威信息。
對於監測發現的政務輿情,也要加強研判,區別情況、分類處理,並通過發布權威信息、召開新聞發布會或吹風會、接受媒體采訪等方式進行回應。基於新媒體時代的特點,《通知》還提出要利用新媒體與公眾平等交流、實現互動傳播,提升回應信息到達率。
「在國務院規定的框架下,各部門和地方政府也都將根據自身情況,制定重大突發事件新聞發布的操作規范。」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董關鵬告訴南都記者,在明確了「規定動作」和「操作流程」後,將有助於減少一些地方在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後「捂著不說」、「多干少說」的情況。
首提對新聞發言人失誤要寬容
南都記者關注到,《通知》中還特別規定,相關部門負責人或新聞發言人應當出席新聞發布會或吹風會回應社會關切,而對於出面回應的政府工作人員,要給予一定的自主空間,寬容失誤。
有學者向南都記者指出,這是首次在國家層面文件中提出對新聞發布工作人員要「容錯」。中國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十多年來,也曾出現「沖在前面」、「努力發聲」的政府工作人員因發言不恰當而被「冷處理」。
董關鵬也認為,只有「寬容失誤」,抱著「一次沒說准確還可以再說一次」的心態對待,才能鼓勵更多的政府工作人員積極回應社會公眾疑問。
延伸 去年公共事件有多少在24小時內開發布會
以上《通知》要求,對涉及特別重大、重大突發事件的政務輿情,最遲應在24小時內舉行新聞發布會。
根據《人民日報》「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的相關研究發現,2015年,我國受關注程度較高的公共事件包括「東方之星」號客輪翻沉事件、河北肅寧發生特大槍擊案、上海金山居民抵制「PX」事件、浙江麗水山體滑坡事故等。
南都記者據公開資料統計發現,排在前20位的輿情事件中,有10件官方在24小時內舉行了官方新聞發布會,另外10件則主要是通過微博通報等形式發布消息。
通知指出,目前各地區各部門發布、解讀、回應銜接配套的政務公開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但是,與互聯網對政府治理的要求相比、與人民群眾的期待相比,一些地方和部門仍存在工作理念不適應、工作機制不完善、輿情回應不到位、回應效果不理想等問題。
為何此前新聞發布會舉辦不夠及時?一位在中央部委長期負責新聞發布工作的人士稱,這主要是因為,此前是否召開發布會,新聞發言人與其團隊不能自己做決定,而要經業務部門商議後決定。上述人士指出,以上《通知》發布後這一問題今後會得到解決。
6、如何做好重大突發事件的新聞發布
國辦公布《關於在政務公開中進一步做好政務輿情回應的通知》,專門就特別重大、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後,政府部門的輿情回應、新聞發布做出流程化規定。《通知》明確,特別重大、重大突發事件下,要快速反應、及時發聲,最遲應在24小時內舉行新聞發布會。
明確重大突發事件新聞發布流程
《通知》詳細地對特別重大、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後,如何進行新聞發布、回應社會輿論的流程做出規定。
據規定,對涉及特別重大、重大突發事件的政務輿情,首先是要「快速反應、及時發聲」;然後應當在24小時之內舉行新聞發布會。對於其他政務輿情,則應是在48小時內予以回應,並根據工作進展情況,持續發布權威信息。
對於監測發現的政務輿情,也要加強研判,區別情況、分類處理,並通過發布權威信息、召開新聞發布會或吹風會、接受媒體采訪等方式進行回應。基於新媒體時代的特點,《通知》還提出要利用新媒體與公眾平等交流、實現互動傳播,提升回應信息到達率。
「在國務院規定的框架下,各部門和地方政府也都將根據自身情況,制定重大突發事件新聞發布的操作規范。」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董關鵬告訴南都記者,在明確了「規定動作」和「操作流程」後,將有助於減少一些地方在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後「捂著不說」、「多干少說」的情況。
首提對新聞發言人失誤要寬容
南都記者關注到,《通知》中還特別規定,相關部門負責人或新聞發言人應當出席新聞發布會或吹風會回應社會關切,而對於出面回應的政府工作人員,要給予一定的自主空間,寬容失誤。
有學者向南都記者指出,這是首次在國家層面文件中提出對新聞發布工作人員要「容錯」。中國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十多年來,也曾出現「沖在前面」、「努力發聲」的政府工作人員因發言不恰當而被「冷處理」。
董關鵬也認為,只有「寬容失誤」,抱著「一次沒說准確還可以再說一次」的心態對待,才能鼓勵更多的政府工作人員積極回應社會公眾疑問。
延伸 去年公共事件有多少在24小時內開發布會
以上《通知》要求,對涉及特別重大、重大突發事件的政務輿情,最遲應在24小時內舉行新聞發布會。
根據《人民日報》「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的相關研究發現,2015年,我國受關注程度較高的公共事件包括「東方之星」號客輪翻沉事件、河北肅寧發生特大槍擊案、上海金山居民抵制「PX」事件、浙江麗水山體滑坡事故等。
南都記者據公開資料統計發現,排在前20位的輿情事件中,有10件官方在24小時內舉行了官方新聞發布會,另外10件則主要是通過微博通報等形式發布消息。
通知指出,目前各地區各部門發布、解讀、回應銜接配套的政務公開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但是,與互聯網對政府治理的要求相比、與人民群眾的期待相比,一些地方和部門仍存在工作理念不適應、工作機制不完善、輿情回應不到位、回應效果不理想等問題。
為何此前新聞發布會舉辦不夠及時?一位在中央部委長期負責新聞發布工作的人士稱,這主要是因為,此前是否召開發布會,新聞發言人與其團隊不能自己做決定,而要經業務部門商議後決定。上述人士指出,以上《通知》發布後這一問題今後會得到解決。
(原標題:國辦公布重大突發事件新聞發布流程
7、新聞發言人培訓
我建議你可以選擇一下系統的學習,可以從最基礎的開始學。像新聞理論,大眾傳媒,新聞發布與新聞發言人制度,危機公關與廣告策劃、媒體面對語言藝術等等內容都是需要掌握的。你可以選擇參加一個研究生的課程班,像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就有專門的新聞傳播與新聞發言人方向的課程。
課程內容包括:
【課程設置】
公共課
1、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 2、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3、英語
專業基礎課
1、新聞傳播史 2、新聞理論
3、大眾傳媒學
專業課
1、新聞業務研究 2、媒介經營管理概論
3、新聞傳播學研究方法 4、新媒體研究
選修課(選開)
1、新聞發布與新聞發言人制度 2、網路新聞傳播與輿論學
3、新聞策劃與選題 4、危機公關與廣告策劃
5、傳媒產業整合營銷與品牌運營 6、媒體面對與語言藝術
講座:(選開)
1、傳媒產品的設計與開發 2、中國電視的人文關懷
3、新媒體時代的全球傳播格局 4、誤解與跨文化國際傳播
5、危機傳播與危機管理 6、媒介消費與受眾權益保障
7、網路傳播與謠言現象 8、我國傳媒業的政策規制與「轉企改制」
8、新興媒體的發展對新聞職業道德提出哪些新的挑戰和要求
早在2007年就有媒體報道稱,根據網站數量估算,我國擁有網路編輯人員近300萬。且有關機構預測,未來5年內,網路編輯需求將呈上升趨勢,總增長量將超過30%。上述估算,可能包含了兼職從事網路編輯職業的人數,但是,如果加上手機、電子書等其他新媒體編輯人員人數,可以肯定地說,我國新媒體編輯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從業者數量可觀的職業群體。
然而,目前我們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專門調整新媒體或者網路編輯的職業道德規范,這導致了新媒體道德失范、違法、違規現象十分嚴重,主要表現為虛假信息、低俗信息、淫穢色情信息泛濫,偷拍侵權現象嚴重。一些網站和手機媒體不僅內容低俗露骨,標題誇張煽情,而且有的連網站名稱也充滿了赤裸裸的性誘惑和低俗淫穢色彩,如「123性愛影院」之類已經被廣電總局關閉的視聽網站。
目前新媒體編輯人員的職業倫理只能參照《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准則》、《中國出版工作者職業道德准則》和《中國互聯網行業自律公約》等相關道德規范來要求約束自己。但是,這不僅存在張冠李戴、道德規范與約束對象錯位的問題,而且無法解決新媒體出現的一些新的倫理問題。
首先,新媒體編輯並不是傳統的新聞工作者和出版工作者的概念可以涵蓋的。從新媒體編輯的從業范圍來看,其中一部分門戶網站、手機報和傳統媒體自辦網站的編輯人員,從事的是與傳統新聞工作者相似的職業;一部分電子書、電子期刊和沒有新聞采編任務的新媒體編輯,從事的是與傳統出版工作者相似的職業;還有一部分視聽音像類新媒體編輯,從事的則是與廣電從業者相似的職業;另有一部分新媒體編輯,或者由於新媒體的融合性而兼具多種傳統媒體工作者的特性,或者由於新媒體的創新性而無法劃歸到任何傳統媒體工作者中去。
這使得傳統意義上的任何一個新聞、出版或廣電工作者的道德規范都無法適用新媒體編輯。而《中國互聯網行業自律公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自律公約》都是針對互聯網服務行業機構的,前者甚至包括設備製造、系統集成和網路服務商等專門機構,但並非針對網路內容製作、編輯與策劃人員。
其次,新媒體、新技術運用中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使得傳統媒體的職業倫理鞭長莫及、愛莫能助。美國學者約翰·V·帕弗里克在論述新媒介的倫理問題時曾列舉過這樣一些「棘手」的例子——「一名攝影記者調暗了一名被控性犯罪的名人的照片以使得他的臉在國內一份新聞雜志上顯得更陰森而恐怖……一位發行人發表了一幅由高解析度衛星成像拍攝的一位著名的公主在加勒比私人海灘上度假的照片。」
其實,這類新媒體和新技術帶來的倫理難題還有很多。比如全景視頻攝像技術可以讓所有在場的人,不管是否面對鏡頭,都成了被曝光的對象。紅外攝像機可以穿透人的衣服,使大街上任何一個男女的隱私一覽無余。遠程成像技術可以輕而易舉地獲取你在家中後院的情景。配有遙控攝像機的無人空中飛車可以從外層空間對你的行動進行拍攝。數字化圖像編輯合成技術,可以任意刪減增添事件現場的出席人物。數字化的音頻技術可以利用已有的聲音樣本,通過技術上的重新排列,製作出包括總統演講在內的任何足以以假亂真的聲音。一項被稱作 「時間壓縮」的技術,則可以加快聲音的播出速度,從而壓縮出更多的廣告時間。豐富多彩的PS技術不僅可以通過電子噴槍配圖顏料和其他技術手段使內衣或化妝品模特的肌膚更加光滑誘人,而且可以通過技術處理對模特進行增高瘦身,從而使模特身材更加高挑纖細,完美無缺。這些都涉及新媒體從業人員的職業倫理問題。
面對新媒體及其新技術應用和新的傳播形態中出現的新的倫理問題,急需建立適合新媒體編輯的職業道德規范,以新媒體人的自律約束配合他律機制,營造一個更加綠色健康的新媒體生態環境。
(作者: 陸高峰, 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編輯出版研究博士後,江蘇省人民政府網站編審)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新媒體作為一種新的傳播渠道和工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如何利用和發揮好新媒體的作用,是各級黨委政府面臨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
要善待新媒體。新媒體作為一種新型的輿論傳播工具和重要的信息傳播渠道,在宣傳方針政策、了解社情民意、匯集民智民才、暢通表達渠道等方面
,具有其他載體不可替代的作用,對於促進社會政治文明建設、維護社會安定團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要注重加強與新媒體的聯系溝通。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新聞輿論領域的斗爭更趨激烈、更趨復雜。隨著我國社會的深刻變化,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統一思想、形成共識、凝聚力量的難度加大。新媒體以豐富的信息資源和多姿多彩的信息形式,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形成較強的輿論輻射力,在突發事件、群體性事件和公共事件中發揮著重要的信息傳播作用。必須做到不畏懼、不逃避、不厭煩,以新媒體為諍友,敢於聽批評的聲音,勤於聽不同的意見,在善待媒體的過程中,改進傳統的方式方法,做好新媒體的利用、服務和引導工作,不斷提高它們服務大局的能力。
二要大力支持新媒體健康有序發展。加強新媒體建設,主動佔領新的宣傳輿論陣地,是新形勢下提高輿論引導水平的迫切需要。當前,各種新興媒體蓬勃發展。就地處西北內陸的蘭州來說,目前已開通了16家綜合新聞網站和眾多的商業網站,開辦了手機報,政府各部門、企業也都建立了自己的門戶網站和專業網站,並隨著3G以及電子政務暢通工程、農村信息惠民工程、蘭州社會信息化工程、移動電子商務工程、信息產業提升工程等的建設和應用,「無線數字蘭州」正在變成現實。這既深刻改變了傳統輿論格局,也深刻影響著各級黨委、政府的執政方式和群眾的生產生活。這就要求我們一方面要尊重新媒體,將宣傳任務轉化為新聞選題,做到圍繞宣傳中心、主動服務大局、密切聯系實際、有力引導輿論;另一方面也要積極鼓勵和引導新媒體健康有序發展,大力培育地方網站,主動發展政務信息平台,拓寬輿論引導的領域和范圍。
三要積極主動為新媒體發展服務。要為新媒體采訪報道及時提供權威信息,主動提供采訪線索和便利條件。要增強服務意識,真心實意地為他們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努力創造良好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條件,切實維護廣大新媒體工作者的合法權益。
要善用新媒體。新媒體具有形式多樣、覆蓋廣泛的特徵,必須深刻理解和准確把握新媒體的功能和規律,因勢利導,順勢而為,使其更好地服務大局、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要發揮好正面宣傳作用。新聞宣傳工作是黨的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黨性原則,把握正確輿論導向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根本原則。新媒體在黨的宣傳思想工作中處於重要地位,必須堅持黨性原則,堅持以正面宣傳為主,把體現黨的主張與反映人民心聲統一起來,著眼於維護黨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增強人民群眾對改革發展的信心,在為群眾服務中引導群眾,在與群眾互動中形成共識,切實實現宣傳黨的主張、弘揚社會正氣、通達社情民意、疏導和凝聚人心的有機統一。要加強網路主流陣地建設,以主流意識形態引領新媒體健康發展。要發揮好熱點引導作用。實踐證明,利用媒體統一思想、宣揚主張,教育群眾、推動工作,是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必須善於運用新媒體的力量,從群眾的關注點和興奮點入手,把握好輿論引導的節奏和力度,及時發布權威信息,主動回應群眾關切,搶第一時間、抓第一落點。要發揮好輿論監督作用。近年來,我們始終高度重視新媒體的獨特優勢,通過加大電子政務建設、積極開展「建言獻策」活動、城市建設徵求市民「金點子」、設立網民參政議政網路欄目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和辦法,既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也有效地發揮了新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要樹立正確的輿論監督也是弘揚主旋律的理念,努力以正確的態度對待輿論監督、歡迎輿論監督,以開放的心態、靈活的方式和有效的措施面對新媒體。要積極開展科學、依法、建設性、有領導的輿論監督,探索建立更新更有效的網路輿論監督模式和網上信訪通道,確保新媒體的輿論監督渠道暢通規范。
要善管新媒體。我們既要大力支持和發展新媒體,也要加大監管力度,做到依法管理、科學管理、規范管理、有效管理,堅決維護客觀、公正、准確、及時的新聞規律。
一要堅持加強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教育。在價值多元、思潮多變、利益多樣的今天,要確保新媒體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就必須打牢廣大新媒體工作者的思想基礎。特別是當前,受市場因素和利益關系的影響,新聞界還存在有償新聞、虛假新聞、低俗之風和不良廣告等現象,嚴重損害了新媒體及其工作者的形象。要通過深入開展「三項學習教育活動」,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指導新聞實踐,引導廣大新媒體工作者自覺弘揚職業精神,嚴格恪守職業道德。要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陣地意識,更加自覺主動地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嚴格宣傳紀律,在重大問題、敏感問題、熱點問題上把好關、把好度。
二要健全完善行業自律機制。加強新媒體隊伍建設,推動新媒體事業發展,既要靠思想教育、道德自律,更要靠制度規范、機制約束。要進一步完善網路輿情信息監控系統和新聞發言人制度,不斷健全處理應對各類突發事件、公共事件的新聞發言人制度,用制度確保第一時間解決問題。要建立完善獎懲制度,努力形成激勵與約束相結合、自律與他律相結合、內部管理與社會監督相結合的有效機制,用科學的制度和機制引導人、約束人、激勵人。要嚴格執行中央關於新聞宣傳的各項管理制度和工作紀律,確保宣傳導向正確、輿論引導有效,真正做到不出錯、不歪曲、不添亂。
三要提高各級領導幹部駕馭新媒體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對新媒體科學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是新形勢下對領導幹部執政能力提出的新要求。要深入研究媒體分眾化、對象化的趨勢,提高宣傳和引導水平。要認真研究加強對新媒體管理的政策法規,用技術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加快實現管理方式上的創新和技術手段上的突破。要加強對網上貼文、手機簡訊的監管,關注網上「貼吧」、網路「推手」對網路輿論的影響,及時引導網上輿論熱點,主動、快速、有效地解答解決群眾的合理訴求,避免網路炒作,切實在與群眾的交流互動中立主導、達共識,努力把體現黨的主張和反映人民心聲統一起來,把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和通達社情民意統一起來。
總之,善待、善用、善管三者相互聯系、相輔相成,有機統一、缺一不可。善待是前提,不能善待,就談不上善用;善用是目的,善待、善管歸根到底是為了善用;善管是手段,做不到善管,疏於管理,就無法做到善用。 (作者: 陸武成, 系中共甘肅省委常委、蘭州市委書記)
9、政治作業,問題,1政府的政物公開包括哪些內容2你關注政府政務公開的哪些內容?3政府政務公開的重大意
根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32條規定:「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應當包括下列內容:(一)行政機關主動公開政府信息的情況;(二)行政機關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和不予公開政府信息的情況;(三)政府信息公開的收費及減免情況;(四)因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的情況;(五)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進情況;(六)其他需要報告的事項。
根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19條規定:「行政機關應當編制、公布政府信息公開指南和政府信息公開目錄,並及時更新。政府信息公開指南,應當包括政府信息的分類、編排體系、獲取方式,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構的名稱、辦公地址、辦公時間、聯系電話、傳真號碼、電子郵箱等內容。政府信息公開目錄,應當包括政府信息的索引、名稱、內容概述、生成日期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