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新媒體營銷不錯的公司有哪些?
河南對於新媒體也是這幾年有的新概念,源於各種自媒體的產生,以前做的都是傳統媒體投放、發展太快了,現在做的都是新媒體傳播,河南叮當科技公司在這塊見解挺獨特,案例也多。
2、如何推動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融合發展
傳統媒體受到了新媒體的巨大沖擊,導致紙媒倒閉,人才流失。於是國家從戰略上希望並要求傳統媒體及時轉變,繼續主導輿論。另一方面,面對媒介環境的變化和用戶閱讀、觀看習慣的改變,傳統媒體也必須自我革命進行媒體融合。
實際上,雖然新媒體的出現對傳統媒體是很大沖擊,但傳統媒體在原創新聞、新聞可信度和權威性上又遠遠超過了新媒體,通過兩者之間的融合,可以達到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的狀態
「移動互聯網時代,不只是增加了新渠道、平台、產品,而是人被改變,需求與消費行為發生重大變化,傳媒的競爭邏輯隨之演變。」中國政法大學新聞學院院長陸小華表示。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新聞學與新聞教育改革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君超則提出,傳統媒體,特別是報業在進行轉型時,不能片面強調「互聯網思維」,而是應確立「融合思維」,開發「融合新聞」,這才是真正吸收新媒體優勢的關鍵,而新媒體則應吸收傳統媒體「嚴謹性思維」,更好保證內容質量。
另外,媒體融合需新技術支撐。大數據分析,精準推送……新技術的出現對媒體發展的影響之大毋庸置疑。新媒體的快速崛起,離不開先進技術體系支撐,可以說,新技術是支撐媒體融合發展的關鍵。
拿電視台傳統的新聞采編來講,往往受限於設備、空間、時間的制約,一場新聞采編需要耗費很大的人力、物力。而使用爆新聞移動采編,一部手機就能搞定新聞采編所有問題,碎片化時間創作文稿、手機高清拍攝素材(照片、視頻)、手機編輯製作新聞、手機發起直播,隨時隨地上傳和審核,提高新聞采編效率。目前,這種產品已經應用於湖北、河南、遼寧等電視台。
同時,要做到全渠道發布,實現內容信息的統一策劃、採集、加工、編輯、發布,並綜合運用圖文、圖表、音視頻等形式,實現內容產品從可讀到可視,從而滿足多終端,多體驗。
除了強調技術領域的支撐,有業內人士還認為,媒體融合還可以將各個傳媒產業的產品相互嵌入,變成富有多種傳媒思想的新型輿論新聞。這種新聞更能引起公眾共鳴,傳播效率和質量也會提升。同時,以資本為紐帶實施融合體內各媒體的戰略媒合作也是一種業務模式。
3、求最新時事新聞演講稿一篇(兩分鍾左右)
8日9時18分,沈陽與東北三省所有城市同時拉響防空警報.中央有關部門、東北三省政府、解放軍及社會各界1000多人參加了紀念活動.今天是「九·一八」事變80周年紀念日.連日來,全國各地群眾開展多種形式的紀念活動,警示人們要牢記歷史,勿忘國恥,珍愛和平,共襄復興.據當地媒體報道,今年,沈陽「九·一八」主題撞鍾鳴警儀式將向全國轉播,而且東北三省共鳴警報,警示後人銘記歷史.據遼寧省、沈陽市國防辦召開的協調會透露,今年紀念活動的規格將創史上之最,28名副省級、副軍級以上領導將參加撞鍾儀式.
往年的撞鍾鳴警儀式,都是由遼寧省暨沈陽市主辦,今年是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共同主辦.屆時,中宣部、解放軍總政治部、沈陽軍區、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等將有28位副省級、副軍級以上領導幹部出席.東北三省地級城市,將同時鳴響警報.
今年的「九·一八」紀念活動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視.中央電視台將出動3台轉播車進行現場插播,初步計劃在9月18日上午的CCTV1頻道播出.
活動期間,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地區將實施暫時交通封閉.活動中,沈陽市武警支隊的22人國旗班,將在現場進行升旗,展現一道特殊的風景.遼寧省武警總隊將派出60人軍樂隊循環演奏《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等曲目.
在寫些國家利益什麼的
4、我是河南工業大學網路與新媒體專業大三的學生,想考網路輿情分析師,但是現在沒有頭緒,大家能給建議下我
網路輿情分析師就是一個在社會發展當中產生的一個新的職業,為此,為了更好地支持這一行業的規范和發展,提高從業人員的整體素養水平,我們把輿情分析師職業培訓正式納入到了CETTIC的培訓項目當中,並確定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微博)作為網路輿情分析培訓項目的培訓機構,在全國范圍開展規范的職業培訓,對參加培訓並考試合格者統一頒發人事部認證的網路輿情分析師職業資格職業培訓合格證
5、關於報社未來如何發展的發言稿
我覺得這個問題可以是解答紙媒的生存現狀和未來發展的問題。
隨著新媒體的興起和繁榮,人們的閱讀習慣也隨著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的閱讀更趨於碎片化、獲取信息的方式已經從傳統的媒體向新媒體轉變,這是事實,也是未來的趨勢。
作為報社,要考慮自己的未來發展,應該著手兩個方面:
1、提升現有的服務質量。
紙媒衰落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就跟隨著智能手機興起,卡片相機被逐漸淘汰一個道理。報社能做的,只能是延緩報紙的衰落,可以提高報紙的質量為關鍵,如獲取更多有價值的信息,頁面排版優化、發行速度等等,當然我們相信它不會徹底的退出舞台。
2、搭建自己的新媒體平台。
在自媒體時代,報社必須要有自己的自媒體平台,這是無需過多考慮的,報社要想辦法將老客戶向自己的新媒體平台平穩轉移,同時吸引更多的優質用戶。
常見的自媒體平台有微博、微信等。
以上拙見,希望能幫到你!
6、以90後如何對待新媒體為題,寫發言稿200字以內
一、新媒體帶來的變化
(一)改變了傳統師生信息交流模式
新媒體傳播方式靈活多樣,傳播的信息量也非常驚人,已經大大改變了傳統的師生信息交流模式。在傳統師生交互模式中,往往以單向交流為主,教師方占據主動地位,存在信息傳播不平衡的現象。新媒體環境下,信息的獲取變得相對簡單,學生群體可以利用電腦、手機、數碼相機等設備便捷的完成信息的採集和製作,而且網路的普及和使用成本的降低又為他們提供了廉價的傳播渠道,這就使任何擁有聯網信息終端的個人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是發送者,真正實現了信息的雙向交流。【新媒體環境下對於學生工作的思考】
(二)消解了傳統時空觀
【新媒體環境下對於學生工作的思考】
除了對傳統師生信息交流模式的改變,以數字技術為主的新媒體也徹底消解了傳統時空觀。可以說,新媒體技術創造了一個超越性別、年齡、區域的巨大虛擬空間,在這個空間中,信息交互可以穿越時間、空間和區域,交往雙方可以任意選擇自己中意的身份,就像有人說的:「你永遠都不知道和你聊天的是不是一條狗」。時空的穿越、身份的虛擬,都極大地改變著傳統社會的人際關系模式,消解了現實社會中許多難以逾越的界限。
(三)增加了信息管理困難
新媒體的便捷和使用成本的低廉,使得每個人都能共享信息盛宴,參與信息發布與傳播。年輕學生捕捉時尚潮流最為敏銳,熱衷於利用媒介來對外展示自我、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想法。一方面而言,這對於提升他們的自主性和開拓其視野是有利的,但從另外一方面來講,也大大增加了信息管理的困難。特別是在以年輕大學生為主的高校,新媒體時代對學生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媒體環境下對於學生工作的思考(二)
新媒體環境下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研究
龍源期刊網 .cn
新媒體環境下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研究
作者:張婧
【新媒體環境下對於學生工作的思考】
來源:《學園》2013年第28期
【摘 要】隨著新媒體時代的推進,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在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被廣泛應用勢在必行,這是教育緊跟時代潮流的必然選擇。基於新媒體的功能性,它的應用將給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嶄新的面貌,本文重點針對新媒體環境下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新媒體環境 高職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8-0034-01【新媒體環境下對於學生工作的思考】
事物發展的同時總是伴隨著挑戰,新媒體在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應用也不例外。在新媒體環境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師應充分引導學生的思想及行為,充分發揮新媒體的積極作用及影響。
一 新媒體在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中的作用
新媒體在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中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對思想教育政治工作的有效開展具有一定的戰略性意義。首先,新媒體的應用,能拓寬該工作的覆蓋面,將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全面貫徹落實到學生中,從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促進作用,也合理地彌補了傳統思想教育工作的不足。其次,應用新媒體完善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諸多高職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中主要採用兩種方式,分別是引導式與灌輸式,著重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卻忽略了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體地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新媒體的應用卻打破了這一局限,充分展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具有平等性、交互性及開放性等特點,讓學生之間共同交流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以這樣的方式開展工作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再次,利用新媒體能快速及時地傳播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要傳達的思想理念及相關事實,保持學生學習與社會生活的緊密相連,有利於將來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
二 新媒體在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應用現狀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中的大學生基本上都是「90後」,「90後」的主要特徵就是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判斷能力、對新事物充滿好奇、喜歡嘗試與探索等,「90後」的個性特點較為鮮明。在新媒體環境的影響下,諸多大學生開始嘗試各種新媒體技術及信息資源。據調查了解所知,學生通過網路主要是進行網購、閱讀新聞、微博、交友聊天及搜索資料等相關操作,這些操作
新媒體環境下對於學生工作的思考(三)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學生工作的實踐與探索
【新媒體環境下對於學生工作的思考】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學生工作的實踐與探索【新媒體環境下對於學生工作的思考】
摘要:本文從新媒體的概念及特徵入手,深入研究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學生工作的變化,結合從事多年學生工作的經驗,分析當前學生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就此探索高校學生工作的實踐。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學生工作;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26-0038-02
2012年7月19日,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第30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國網民數量達到5.38億,互聯網普及率佔39.9%。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到3.88億,超過台式電腦網民數3.8億。大專及其以上學歷人群中網民佔21.6%。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手機飛信、博客、微博、qq等新媒體已經成為大學生獲取知識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它們正在逐步改變著當代大學生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思維模式,影響著他們的政治思想、道德風貌和價值取向。在新媒體環境下,對學校如何充分發揮新媒體優勢、有效開展學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根據自己多年從事高校學生工作的體會,結合新媒體技術的應用,積極探索高校學生工作的實踐,為新型的工作模式提出建設性思路。
一、新媒體的概念及特徵
1.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報刊、數字廣播、手機簡訊、移動電視、互聯網路、桌面視窗、數字媒體
新媒體環境下對於學生工作的思考(四)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的學生黨員教育工作
摘 要 新媒體是繼報刊、廣播、電視、雜志等傳統媒體之後,基於網路技術發展起來的新型媒介,它包括互聯網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它以數字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互動傳播為特點、是具有創新形態的媒體。新媒體時代的來臨,對社會思潮、意識形態等方面的影響不可低估,在此背景下,如何運用好新媒體,對提升學生黨員黨性教育的實效性至關重要。
關鍵詞 新媒體 學生黨員 教育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1 新媒體對學生黨員教育工作的有利驅動
1.1 實現了教育主客體間的良性互動
由於新媒體具有互動傳播的特性,能夠實現教育主客體之間的有效溝通和良性互動,而在過去,更多是以教師向學生黨員單向傳播的教育方式,使得黨課培訓方式單一乏味,影響了學生對學習黨課知識理論的興趣和理解,黨課質量也難以保證。利用新媒體進行信息溝通和資源交流,不僅為大學生黨員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便利,也增強了受教育者的自主性,使得黨員教育過程更自由、更主動,將傳統相對單向的受教育者僵化被動接收黨員教育的過程轉變為主動的思索,積極參與的自我教育的過程,不斷提升和強化大學生黨員教育的傳播效果。①在學生黨員教育過程中,充分融入新媒體教育的理念和手法,能夠使得黨員黨性教育相關活動的開展更加貼近學生、貼近生活,給學生黨員更寬廣的思考空間和更寬松的語言氛圍,讓教育活動的滲透性得以提升。
1.2 豐富了教育載體
融合數字技術、移動通訊技術以及計算機網路技術於一體,新媒體造就了高效便捷的信息交互平台,信息能得到即時有效的發布傳播、突破了信息傳遞在時間、空間、地點上的各種桎梏,新媒體信息傳播的開放性,工具的先進性,實現了信息交互的革命性跨越。黨務工作者通過各種新媒體終端設備,可搜集、整理、總結、發布各種教育資源信息,傳播積極健康向上的思想。而學生黨員則可通過新媒體的各種終端去獲取相關信息資源,並能通過QQ、飛信、微信、BBS、微博等互聯網信息產品向身邊的朋友、同學實現二次傳播和發布,由點及面的傳播方式擴大了信息資源的散布范圍和受眾群體的覆蓋面,能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藉助新媒體技術,能豐富完善學生黨員黨性教育的方式和手段,為學生黨員教育提供全新的理論研究與教育實踐平台。
1.3 提升了教育效果
3G時代各種信息技術的優勢,承載大容量的內容,集文字、圖片、音樂、多媒體、視頻、通話、遠程學習、交流、分享心得於一體,極大地提高了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習熱情。學習模式從傳統的二元感官組合轉變為「視、聽、言、觸、感」等多元感官組合,有助於提高學習效率。②由於信息技術帶來的便捷,通過新媒體的各種終端,使用者可隨時隨地獲取所需的信息和資源,隨時查閱、及時更新,一方面,讓教育內容的發布傳播效率得到極大提高,另一方面,也克服了在傳統教育手段下,教育內容的單一繁冗和更新的滯後,有利於學生黨員培養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2 新媒體對學生黨員教育工作帶來的挑戰
2.1 分化了傳統教育方式的集中性功能
傳統教育的方式包括課堂教育、會議、主題報告、談話等。傳統教育的優勢在於具有高度的集中性和強化性。通過時間空間上的集中,傳統教育以明晰化的教育主題培養濃厚的學習氛圍,並以此激發學生黨員之間以及學生黨員和教師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學習,容易收到比較明顯的教育效果。而新媒體不具有傳統教育載體的集中性功能,它不再受到時間、空間和地點的限制,具有極高的自由度和分散性,若傳統的教育方被新媒體手段完全取代,學生黨員過度依賴新媒體的新穎性、便捷性和自由性,則會極大地限制傳統教育手段對大學生黨員教育效果的發揮,逐漸形成學生黨員對課堂教育、會議、談話等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漠視,甚至產生排斥和厭惡感,削弱了黨員教育工作的實際效果。
2.2 影響了學生黨員價值觀的形成與鞏固
紛繁復雜的新媒體環境對學生黨員的價值觀的形成與鞏固造成了極大沖擊。一方面,新媒體的信息傳播量大、傳播速度迅捷,然而這些信息真假難辨,一些消極的、負面的信息容易影響大學生黨員的獨立選擇和判斷,使一些大學生黨員的價值觀呈現多元化和世俗化。另一方面,新媒體具有虛擬性的特點,容易使大學生黨員脫離監督,產生自我放縱的傾向,忘卻社會責任和先鋒模範意識,內心的道德約束感和角色意識被弱化。③
2.3 加大了輿論監管和引導的難度
實際生活中,有些人會利用新媒體具有開放性、隱匿性和虛擬性的特點,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或侵犯他人名譽權,對他人進行侮辱和騷擾等,造成媒介行為和道德行為的失范;一些大學生自我控制能力相對較差,過多使用和依賴新媒介,往往會偏離學習目標、降低學習效率,甚而影響到周圍的同學。④以互聯網為例,通過BBS,微博等可以自由分享發布一些信息,特別是在匿名制下,這些信息的發布更具隨意性,充斥著暴力、淫穢、乃至顛覆國家和政權等不良信息,這對社會思想道德建設以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帶來極大的破壞,也對廣大學生黨員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穩定形成帶來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新媒體的開放性、自主性、自由性加大了輿論監管和引導的難度。
3 新媒體背景下學生黨員黨性教育工作的完善
3.1 積極搭建新媒體黨建工作平台
新媒體已成為當代大學生學習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在學生黨員教育的過程中積極搭建新媒體工作平台是順應信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作為教育工作者,一方面,我們要加強和鞏固傳統教育方式手段在學生黨員教育活動開展中的應用,另一方面,我們要充分審視新媒體作為傳播工具的優劣勢,並充分考慮大學生在信息媒介空前發達環境下的心理思想特點,積極探索利用新媒體工具做好黨員理想信念教育和黨性培養的新構思、新方法。在網站建設方面,加強黨章黨史、黨員風采、支部活動、黨建實務、時事熱點等板塊內容的建設,打造具有影響力的紅色網站。推進電子黨報的建設,利用新媒體平台,將教育信息以文本、圖片、音頻、視頻多形態呈現,提供豐富生動的學習資源,通過手機、電腦、移動電視等信息終端將資源信息充分集成整合,把黨員教育內容的政治屬性隱藏在新媒體發布的信息中,實現學生黨員教育潛移默化的最優效果。嘗試「紅色資源」搜索引擎的建設,方便廣大學生黨員通過輸入關鍵詞即可找到相應的學習課件、視頻、電子文檔等。 3.2 提升新媒體背景下的教育主體的溝通素養
新媒體黨建工作平台要發揮積極有效的作用,離不開一支高素質的黨建工作隊伍。在社會思潮空前活躍以及利益訴求多元化的今天,必然會對高校學生的思想產生各種沖擊,這就要求黨建工作者要有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堅定的政治方向和鮮明的政治立場以及強烈的事業心和政治責任感,在學生黨員中開展強有力的思想、組織和教育引導工作,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和教育方針在學校得到貫徹落實。與此同時,在新媒體環境下,黨建工作者要使掌握新媒體的傳播規律,學習新媒體的使用技巧以及培養利用新媒體的開展工作的職業素養,學會使用得體合理的網路語言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及時掌握新媒體輿情動態和組織議題,在深刻把握新媒體溝通特徵和傳播規律的基礎上,准確地把握新媒體輿論的話語權提升輿情敏銳性和鑒別力,專業化地組織和引導新媒體輿論,讓宣傳教育工作佔領制高點。
3.3 注重利用新媒體打造黨建活動的文化品牌
高校學生黨員教育工作的開展要不斷提高黨建活動的文化品牌。優秀的黨建文化品牌是一種潛在的隱性教育力量,對學生黨員具有強大的滲透力、感染力和凝聚力。提升黨建活動的文化品牌,要充分把握黨建活動的文化內涵,發揮新媒體各種傳播介質作為文化載體的積極作用,用科學的理論武裝人、用正確的輿論引導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培養學生黨員對黨建活動文化品牌的信賴,有目的地將黨員教育工作的內容貫穿在黨建文化品牌建設中,讓學生黨員在良好的文化品牌氛圍中受到教育、感染和熏陶。
3.4 優化新媒體的信息傳播環境
新媒體手段作為傳統教育方式的拓展和延伸,有利於建立多層次、廣覆蓋的學生黨員教育體系,然而新媒體在言論開放性、自由性方面的弊端,我們不能忽視。新媒體憑借發達的信息技術,讓信息傳播的門檻與成本不斷降低,從而導致話語權向大眾草根階層分散和下移,公眾在言論散布方面的失實、失范、失德乃至違法現象層出不窮。為此,輿情監管部門要加強公權力在大眾傳播領域的監管督導職能,完善相關立法,約束不合理的網路言論規則。作為學生黨員個人,要堅決抵制和反對網路上各種影響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危害言論和錯誤信息,要旗幟鮮明地秉承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凈化網路環境,確保網路安全,積極營造文明、健康、綠色的信息傳播環境,真正適應和融入新媒體時代,發揮黨員的示範帶頭作用。新媒體時代的來臨,拓寬了公眾獲取信息的渠道,優化了信息的傳播和流通,由此也讓虛擬社會的管理變得錯綜復雜,因此必須在新媒體的運營建設和輿情監管和引導上下足功夫,才能保證學生黨員教育工作取得最終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