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的由來及作用
媒體類別
1、六大媒體
1、報紙;
2、廣播;
3、電視;
4、互聯網;
5、雜志;
6、手機
傳統的四大媒體分別為:報紙、雜志、廣播、電視,此外,還應有戶外媒體,如路牌燈箱的廣告位等。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逐漸衍生出新的媒體,例如:IPTV、電子雜志等,他們在傳統媒體的基礎上發展起來,但與傳統媒體又有著質的區別。
2、從出現的先後順序來劃分
1、報紙刊物應為第一媒體;
2、廣播應為第二媒體;
3、電視應為第三媒體;
4、互聯網則應被稱為第四媒體;
5、移動網路應為第五媒體。
其中4、5屬於新媒體范疇。
但是,就目前的影響力來看,廣播的今天就是電視的明天。電視正逐步淪為「第二媒體」,而互聯網正在從「第四媒體」逐步上升為「第一媒體」。雖然電視的廣告收入一直有較大幅度的增長,但「廣告蛋糕」正日益被互聯網、戶外媒體等新媒體以及變革後的平面媒體所瓜分,所有廣告主所創造出來的數據已經讓這一切成為不爭的事實。同時,平面媒體已經涵概了報刊、雜志、畫冊、信封、掛歷、立體廣告牌、霓虹燈、空飄、LED看板、燈箱、戶外電視牆、餐盒等廣告宣傳平台;電波媒體也已經涵概了廣播、電視等廣告宣傳平台。
3、按其形式劃分為
就其目前適宜性來講,媒體應按其形式劃分為平面、電波、網路三大類,即:
1、平面媒體:主要包括印刷類、非印刷類、光電類等。
2、電波媒體:主要包括廣播、電視廣告(字幕、標版、影視)等。
3、網路媒體:主要包括網路索引、平面、動畫、論壇等。
也就是說,如果按其形式予以適當調整後,明確劃分「媒體」,那麼,我國目前現行的媒體就只有「三大媒體」。
4、計算機對媒體的劃分
國際電話電報咨詢委員會CCITT把媒體分成5類:
(1)感覺媒體(Perception Medium):指直接作用於人的感覺器官,使人產生直接感覺的媒體。如引起聽覺反應的聲音,引起視覺反應的圖像等。
(2)表示媒體(representation Medium):指傳輸感覺媒體的中介媒體,即用於數據交換的編碼。如圖像編碼(JPEG、MPEG等)、文本編碼(ASCII碼、GB2312等)和聲音編碼等。
(3)表現媒體(Presentation Medium):指進行信息輸入和輸出的媒體。如鍵盤、滑鼠、掃描儀、話筒、攝像機等為輸入媒體;顯示器、列印機、喇叭等為輸出媒體。
(4)存儲媒體(Storage Medium):指用於存儲表示媒體的物理介質。如硬碟、軟盤、磁碟、光碟、ROM及RAM等。
(5)傳輸媒體(Transmission Medium):指傳輸表示媒體的物理介質。如電纜、光纜等。
我們通常所說的"媒體"(Media)包括其中的兩點含義。一是指信息的物理載體(即存儲和傳遞信息的實體),如書本、掛圖、磁碟、光碟、磁帶以及相關的播放設備等;另一層含義是指信息的表現形式(或者說傳播形式),如文字、聲音、圖像、動畫等。多媒體計算機中所說的媒體,是指後者而言,即計算機不僅能處理文字、數值之類的信息,而且還能處理聲音、圖形、電視圖像等各種不同形式的信息。
四、媒體功能
媒體主要有以下五項功能:
1、監測社會環境
2、協調社會關系
3、傳承文化
4、提供娛樂
5、自由社會與集權社會的傳媒
在集權社會,傳媒受到專制政府控制,為政府服務。傳媒的「新聞報道」,在集權社會往往被曲解為「宣傳」,主要反映政府的聲音,而非民眾的聲音。
五、媒體社會責任
媒體的社會責任是由其政治、社會屬性決定的,確切地說,媒體的社會責任包含政治責任和道德責任兩方面。
2、搜狐這個名字的來歷
據剛才看完的《詠樂匯》中說,是因為張朝陽在讀清華的時候,喜歡上了一個女孩姓胡,張朝陽說無論如何都要找到她,所以叫「搜狐」。(不過這僅僅是據說,我想八成是瞎掰!)
3、自媒體寫作素材來源有哪些
自媒體人的寫作素材有哪些來源途徑?我們作為自媒體,日常需要很多的寫作素材,而這些素材的累積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呢?
自媒體寫作素材
自媒體寫作文章,我們都有一個相對鮮明的寫作思路和方向了,但是寫作的具體內容應該怎麼做呢?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有意無意的去收集整理一些寫作的素材。比如在瀏覽新聞,看頭條的文章,這個時候突然靈光一現有了想要寫作的內容方向,這時最好就把要寫的文章標題給理出來並且記錄到便簽里。等到我們有了時間再翻出來寫文章。
另外我們寫作需要大量的素材和閱讀量的累積。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去關注一些同行業的大號,如自媒體的頭條號等,比如自己的寫作領域是家居,那麼久去關注一些家居行業的賬號,看看他們的寫作思路他們的成功經驗就可以借鑒過來了。日常手機上閱讀的時候就多關注他們所發表的一些內容。對於好的就保存和收藏,等到些文章的時候剛好可以拿出來用。
其實總的來說自媒體素材累積的方法還是很多的,比如關注最近發生的熱門事件,對事件進行點評和分析,寫出自己的看法和思想,或是針對某篇文章進行點評。或是通過藉助一些行業的工具,做數據的分析和挖掘,去尋找自己行業中的客戶所關心和關注的話題,以這樣的話題寫文章比較容易吸引客戶的點擊。
4、宋代"新媒體",宋代小報是如何誕生和發展起來的?
提起新聞業在我國的起源與發展,其實由來已久。早在唐朝就已經存在了《開元雜報》,而且存在了進奏院這個統一整理撰寫官方報紙的朝廷官署。
但是真正的民間小報誕生於北宋,盛行於南宋。當然,大家可能會好奇,為什麼小報會誕生在北宋這個動盪的時期?而宋之前的隋唐王朝、秦漢帝國卻沒有出現?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宋代小報的誕生與發展。
宋代小報誕生記
在宋代,只要是一個關注新聞的人,每日都會去街上買一份報紙,上面內容紛繁復雜,不僅有時政消息還有新奇的社會新聞,這就是大宋"日出一紙"的小報。
那麼大宋王朝民間小報是如何產生的?當然就必須談談它們的"母體"——邸報。
邸報和民間小報可不太一樣,因為它的前身是來自於唐代進奏院撰寫的官方報紙,當時也是大宋王朝認可發放的官方報紙。它幾乎在大宋王朝開國不久就被確立了官方的地位。
邸報在大宋王朝的地位是多方面造成的。眾所周知,大宋王朝是一個高度集權制的封建王朝。因此,朝廷的核心就是集權、達到對國家各個層面的高度控制。那麼,朝廷就需要一種官方刊物控制民間的人心動向,提高自己的掌控力。
所以,邸報就是一種大宋朝廷控制民間的手段。
既然如此,邸報上面就只會刊登大宋朝廷允許頒布的政令和消息,而不利於大宋朝廷統治的是被禁止刊登在上面的。比如,各地的洪澇等自然災害不會刊登,因為儒家"天命觀"的影響,往往很多人都會以為這是上天不滿皇帝的統治,導致人心惶惶;再比如,全國各地的農民起義、朝廷機密等等也是不會被刊登在上面的。
但是,大家都知道,大宋王朝政局本就不是特別穩定,重文輕武,對內軍備鬆弛,對外金軍虎視眈眈;所以,大宋內不管是王公貴族還是普通百姓,不管是為了爭權奪利還是為了自身安全,對於消息都趨之若鶩。
而邸報這種官方刊物顯然不能滿足大宋人民的需求,有需求就會有市場,這就成了刺激宋代小報誕生的重要因素。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這是北宋著名詞人柳永描寫大宋杭州的一處繁華之景。
現在說起大宋朝,大家可能都會想到"弱宋",但是大宋朝的民間經濟實力卻是不可忽視的強盛。彼時的大宋朝的經濟實力幾乎引領世界的水平,甚至是我們中國歷史的最高峰,城市化水準達到了百分之二十二。大宋朝空前鼎盛的經濟狀態,也為宋代小報的產生提供了成熟的社會經濟環境。
再者,雕版印刷技術經過了唐朝的發展,到了宋朝更是飛速改進至成熟。究其原因,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大宋朝廷十分重視教育,而涉及到教育必定需要大量的教材。所以,朝廷方面都是鼓勵大宋民眾私自印刷教科書。而且,刻書售賣是可以獲利的,這大大的刺激了民眾的積極性,工匠的水平也漸漸成熟,因而,雕版印刷成本不高,民眾因此獲利也就更高。
也就是這樣,書籍成本低,民眾積極性高,沒有政治壓力,朝廷支持,國民文化素養也是非常高。陳寅恪先生就曾說道:"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年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所以,大宋的文化創作環境非常輕松自由,各階級知識分子各說其詞,民眾也時常聚在一起高談闊論,造就了獨屬於宋代人民的市井文化,為小報的傳播提供了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廣泛的受眾群體。
而宋代小報的內容方面也是和朝廷的進奏院相互聯系,他們也就是小報信息的主要來源。而徽宗之後,社會也開始存在"專以探報此事為生"的民眾,然後以"小報"的名義,傳播市井,而因此"坐獲不貲之利"。
就這樣,宋代民營的"小報"在各種復雜的政治社會因素中就此誕生。
宋代小報之優勢
大宋小報誕生於北宋,盛行於南宋時期。但是,當時做這一行的其實沒有固定和官方的稱謂。而"小報"二字其實是大宋朝讀者所取的代稱,本質上是為了區分官方報紙刊物邸報等。
雖然宋代小報不是正統的報紙,但是有官方報紙難以媲美的優勢。
首先,小報的消息非常靈通,傳播速度之快,時效性遠超官方刊物。舉個例子,每次遇到朝廷有新出的官員任命消息,早朝還未散盡,具體情況就已經被小報給傳播出去了。所謂"每遇批旨差除,朝殿未退已傳播"說的就是如此。
其次,小報內容非常廣泛不受朝廷的控制,而且很多都是官報等不允許傳播或者還未來得及傳播之事。小報除了報道官員的升遷、任免、差除以及官員奏議等等時政性消息,還會報道其他貼近民眾的時局消息。比如,金人入侵大宋朝,大宋北方人民和部分官兵奮起反抗,小報對此敘述詳細。然而,朝廷內部因為主降派占上風,則認為此事是"駭惑聽聞",不準在官方刊物中出現。
最後,小報的來源非常之廣,絕不僅僅如官方刊物那般只局限於宮禁之中。由於小報的信息製作者來源於中央各個官署內部,有專門的"探官"為之打聽內部消息,探官們內部還有分工。內探、省探、衙探分別打探朝廷各個地方的消息,有的是打探宮廷內部的,有的則是打探中央機關以及各個官署等等。
而且,加上小報本身就身處於市井江湖,很容易掌握收集民間的小道消息。所以,小報內容可能來之於朝廷進奏院、各個官署內部流傳或者泄露的消息,也可能來自於民間訪談等等。所謂"或得之於省院之漏泄,或得之於街市之剽聞"就是大宋小報來源的一個概況。
正是如此,小報更具新聞性、來源廣、內容豐富,大宋百姓又都喜歡新奇的事物,使得小報比朝廷官方刊物更加受歡迎。
大宋民間常常聽見"已有小報矣","小報到矣"等等的聲音,大宋百姓漸漸的"皆以小報為先,而以朝報為常",宋代民間小報逐漸成為各階級知識分子的首選。
宋代小報之弊端
小報雖然頗受大宋人民的喜歡,但是其中一個很大問題一直受人詬病——真實性低,內容缺乏考證。
小報之所以被稱為宋代"新媒體",自然也具備現代新媒體的特徵,那就是"內容為王"。舉個例子,在宋徽宗大觀四年,小報竟然偽造了皇帝的詔令。偽造內容是訓斥宰相蔡京投敵賣國的,皇帝為了辟謠,還為此專門下了一道詔令。
所以,大宋朝廷也曾多次公開斥責小報"撰造命令,妄傳事端"。
當然,造成小報的內容虛假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我們得知道小報是商品經濟衍生出來的產物,很多小報經營者是沒有多少政治抱負的,賺錢獲利就是根本目的。這就好比我們現在網路上那些博人眼球的娛樂新聞,能讓更多人關注因此獲利,他們目的就達到了。
所以,小報有時候的虛假消息就是小報經營者故意為之,目的就是激發民眾的興趣,他們從中獲利。
其次,小報來源過於復雜,而小報並沒有專門的人員核查消息來源的真實性。前面我們提到小報的消息有的來自於朝廷內部消息的泄露,有的來自於民間流傳的說法。
雖然,消息來源很廣,小報甚至為了打探更多的消息,專門組建一支打探消息的隊伍,也與朝廷進奏院相互合作,在當時,進奏院的官員們撰寫報紙就相當於他們的"兼職";但是卻沒有安排專門的人員核實消息的真實性。
宋代小報之意義
宋代小報的缺陷很明顯,但是它的積極意義同樣不可忽略。
大宋王朝以前,從來沒有出現過民間報紙,而宋代的小報則打破了官府壟斷新聞報紙行業的局面。它的出現讓各階級的知識分子看到了國家另外一面,而不再是朝廷的一面之詞,對於國家局勢的了解也更加立體化。
再者,小報內容在另一個層面上來說是民意的傳達。前面我們提到了小報甚至有偽造皇帝旨意的做法,其實這也就是人民表達對國家大事看法的一種方式。他們偽造皇帝斥責蔡京的詔書,實際也表現了大宋民間對於宰相蔡京其實頗有微詞。
無獨有偶。在宋高宗紹興二十六年,小報再一次偽造了旨意。報上刊登說,大宋朝廷將會重用主戰派張浚對付金軍,這消息一傳播開來,甚至讓金軍又驚疑又恐懼。而皇帝不得不又一次下詔書澄清。
兩次偽造詔書,都表達了大宋民間知識分子對於當時局面的看法,而且每一次都引起了皇帝的注意,可見影響之大。
此種表達民意的方式是當時從未出現過的,之前的皇帝都是通過大臣的奏報才能了解民間的實際情況,而如今小報的產生則是讓民眾的思想直接與皇帝接觸,可謂是古往從未有之!
結語
宋代小報出現被很多學者們認為是"悲劇的產物",誕生之初就受到多方的打壓,長期處於地下、非法的狀態,甚至在內容的真實性上也被多方所詬病。
但是,它卻打破了官府對於新聞報紙業的壟斷統治,讓民間對於時政的看法走上大宋的舞台,新聞報紙業不再是朝廷的一言堂。
而且,小報也在大宋復雜背景下成為一種商品,成功走入大宋市場。並因為其特殊的存在方式讓大宋民眾看到一個更加立體的時局。
大宋小報的誕生不僅促進了中國民間新聞報紙行業的發展,也開創了通過報紙向上層階級傳達民意的先河!
5、新媒體選題素材都來自哪裡?
、內部渠道
內部渠道,即自身擁有的,也可以說是有版權的,別人無法輕易獲得的。一般包括個人的經歷、個人的作品、個人的思考。
1.個人的經歷
個人的經歷很好理解,比如我的經歷就是從事新媒體快7年了,這其中我做過生鮮電商、做過活動運營、做過廣告文案,基於此產生的各種過程就是很好的素材.
當類似的選題熱點出現時,我就能夠第一時間寫出自己的感受,再不濟,至少能寫一些復盤文。
無論你在哪一行,你接觸的越多,從事的越豐富,素材自然也就越多,畢竟,我們都是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
就生活上而言,舉個例子,有一年回農村過年,大家都懂的,過年一般會去附近的廟宇看看。
從免費領福袋到最後99元一頂的蓮花燈,很多人都付錢了,包括我家人,我就在想,為什麼這樣心甘情願的付錢了呢?9.9的淘寶燈付了99,為什麼還滿臉開心呢?針對這個經歷,我就寫了一篇《農村套路深,他們是如何深諳用戶心理,形成產品連線的》。
這就是個人經歷,別人偷不走,很多時候,是你獨有的!
2.個人的作品
個人的作品可以是你寫在朋友圈的一句話,可以是你幾百字的感想,或者是拍攝的一分鍾抖音……
只要是你原創的,並不一定是擁有多少受眾,獲得多少榮譽,只要是你自身產出的,哪怕是一件剪紙、一幅畫,都可以成為素材。
我自己有個公眾號,但是不對外開放,只有幾個最要好的朋友關注,用來記錄我所有的產出。
我寫過「為什麼插入微信的產品廣告沒有成交量」,「怎麼讓文章排得好看?關於微信編輯器的一點探討」,「3小時漲粉近2萬,我是怎麼做微信公眾號搶紅包活動的」……
文章篇幅都不長,有時候用現在的眼光去看當時的思考,還會覺得有些幼稚,但這些都能成為現在的素材。
你仔細看,會發現每一行每一年,熱點話題也好,行業焦慮也好,都差不多,只是各種思想的變化,或者寫作角度的變化。
或者,你也可以把這稱之為迭代更新。
至於你的其他個人產品,比如一幅畫,簡單的你可以寫你繪制時的心情;復雜的,你可以分析色彩的選擇,構圖的框架,與行業產生關聯。
像做新媒體的,就可以從一幅畫引出新媒體文章排版時的色系構造。
當然,我們也不用活的這么累,只是當你有需要時,可以去翻翻自己各種各樣的作品。
為什麼是作品而不是物品?因為作品中總是會融入你的一些情感和思考,才能給予你更多的靈感和創意。
3. 個人思考
我這里的個人思考並不是指傳統的思維,而是一些天馬行空的幻想,不需要系統性和邏輯性,而是最大程度的隨意性,不故意為之。
比如我看電視,每當躺在床上的時候就開始胡思亂想,有時候是對劇情的改編,有時候會和劇中人物產生共情,真情實感很重要。
比如有時候我看媽媽那麼辛苦,就會想為什麼父母都是付出型人格?有時候覺得媽媽偏愛姐姐,乖的孩子總是受忽視,就會想,為什麼人會有偏愛,我們對用戶也會有偏愛嗎?
這些想法並不是刻意產生的,大概是習慣成自然,我總會有亂七八糟的想法,而這些想法慢慢變成我的思考。
三、外部渠道
內部的素材總有一些狹隘性,一個人的思考畢竟有限,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搜羅外部渠道的素材。
我把外部渠道分為四類:
社交類(微博、微信、朋友圈、抖音);
社群類(豆瓣、知乎、貼吧、微信群、知識星球);
信息類(本地論壇網站、今日頭條等、微信公眾號、百度、新聞類網站);
線下類(書籍、頭腦風暴)。
1.社交類
我們先來說說社交類,我們生活工作中,接觸最多的外部渠道,可以包括微博、微信、朋友圈、抖音等。
微博是培養熱搜的天然土壤,最近流行什麼,熱點是什麼,幾乎都能在微博找到。
我們最好給微博分一下組,這樣的好處是,搜尋素材的時候能夠提高效率。
然後多關注一下微博的熱門話題,若是好幾天持續上熱搜,那麼或許就能成為下一個熱點。
像最近《長安十二時辰》特別火,但我的微信朋友圈有些悄無聲息,不過微博里的消息卻熙熙攘攘,我就寫了一篇《從長安十二時辰》,看IP營銷爆款打造!一定程度上,算是蹭個熱點,保證自己的輸出。
不過對於微博,我覺得做民生類的新媒體可能收貨會更大!
以前我做民生的時候,幾乎一半的素材都來源於微博,哪裡有消費矛盾,哪裡有投訴侵權,哪裡有路怒沖突……微博的時效性還是很強的。
另外,我們可以多使用微博的搜索功能,利用關鍵詞,往往能搜出一些你意想不到的素材來。
微信及朋友圈也是我們常用的素材來源地。
微信作為一款親朋好友間的聊天工具,你與朋友的對話中,就可以獲得很多素材。
像前陣子閨蜜像我推薦《魔道祖師》的廣播劇,我第一次知道了貓耳FM這個二次元的APP,從而去了解了Z時代,寫出了《比《陳情令》更火的,是Z時代下的耳朵經濟!》不管文章有沒有得到發表,至少是對素材的一次運用和總結。
而微信朋友圈也是個大寶藏,同行間的消息、朋友間的感悟,要知道,對於新媒體來說,朋友圈就相當於你的用戶群,是你能直接溝通到的用戶,他們的信息一定程度上就是共情爆款文的來源地。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的朋友圈肯定有些微商吧?
有的微商已經做出了規模,有些微商泯然眾人,這個時候,你就會想,拉開微商距離的關鍵因素是什麼?為什麼有的微商成功了,有的微商失敗了?為什麼別人做微商都成功了,你卻一單都成交不了?
你看,這不就有很多可寫的點了嗎?
要搜集素材,抖音也是不可錯過的,並不是說用抖音里的視頻來直接作為素材,而是看抖音的內容。
不僅是新媒體,做活動的也可以經常從抖音上找到靈感。
像抖音的同款泡泡機、抖音的眼疾手快游戲,受到了各家活動運營的青睞,我們公司搞的了水嘉年華活動里,就都用到了這些。
如果想寫的話,說不定還能寫類似「我是怎麼從抖音挖到策劃的創意點子的」,「抖音里都藏著哪些行業的寶藏」為題的文章……
所以啊,刷抖音不可怕,毫無目的的刷才可怕,只要刷的好,抖音也能變成我們的素材庫不是嗎?
2.社群類
社群類主要是指個性較強,標簽明顯的一些渠道,包括但不限於豆瓣、知乎、貼吧、微信群、知識星球。
豆瓣、知乎、貼吧其實類型都差不多,只是標簽不同而已,知乎相對於較專業,話題也較多;豆瓣偏向於小清新;貼吧的各種聲音較多。
你可以根據你所需要的去搜索,也可以熱點帖子里找靈感。
比如你登陸知乎首頁,可以看到類似「工作後,你悟出什麼職場道理?」「怎樣改變自身的討好型人格?」的話題,每一個都可以成為你寫文章的選題.
作為新媒體行業,有什麼職場道理,職場黑話?作為運營者,怎麼與用戶建立平等互利關系,改變討好型人格?是不是就可以寫出很多了呢?
如果你自身有想法,知道自己想要寫什麼,那麼就可以直接使用搜索功能,看看大家都是怎麼說的。
其實我們用到最多的社群大概就是微信群了吧。
就我自己來說,常用的微信群就有25個,每天會定時關注一下群消息,畢竟這也是素材的來源地啊!
大家的觀點也好,討論的話題也好,只要你發現有亮點,一定要及時記錄下來,這都將成為你的素材。
比如前陣子,在一個群里,大家談論35歲會是什麼樣子?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寫一篇,「新媒體人的35歲會是什麼樣」或者「35歲的新媒體人還活著嗎」,你看,想要源源不斷地寫出文章來,是不是也不難呢?
3.信息類
信息類比較好理解,以主要獲取信息為主,包括但不限於本地論壇網站、今日頭條等、微信公眾號、百度、新聞類網站等。
我個人經常看的除了微信公眾號,就是今日頭條,你會發現,如果現階段流行什麼,今日頭條里的這類文章數量就會激增,一定程度上,算是熱點的預測器吧。
微信公眾號也是如此,形形色色的內容,從標題到內容到底部的互動留言,都是你可以獲取信息的地方。
另外,騰訊網、搜狐、網易、一點資訊……這些新媒體,也是不可錯過的素來來源地,像第三方的西瓜集、新媒體管家、搜狗等,都是搜羅的核心便捷點。
這些渠道,或許在獲取靈感上有所欠缺,因為當這些渠道發文的時候,代表你已經慢了一步了,所以更多的是素材的收集,除非你有和別人不一樣的視角。我們要做的,是在平時的時候就注重記錄和搜落,未雨綢繆總比臨陣磨槍要好的多。
4.線下類
除了線上,線下類的渠道也不能錯過,一般可見的就是書籍和頭腦風暴。
像書籍,我經常會看一些專業上的書,你一旦看了一本書,至少你能寫出一篇讀書筆記,不是嗎?像我前陣子看了《文案變現》,馬上就寫了一篇「如何讓你的文案更值錢?讀《文案變現》之感」。
我很贊同粥左羅老師說的,因為線上的渠道太公開太迅捷,所以書籍往往會成為我們彼此拉開距離的方式。像《影響力》、《引爆點》、《烏合之眾》、《瘋傳》等書,裡面的觀點被各大作者引用,成為一篇文章的亮點。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可見不假。
線下還有一種方式也很好用,那就是頭腦風暴。
我還記得去年采訪一個民宿的老闆,聊天的時候說起如何引流的問題,講到一個沉錨效應。
通常來講,人們在作決策時,思維往往會被得到的第一信息所左右,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你的思維固定在某處,而用一個限定性的詞語或規定作行為導向,達成行為效果的心理效應,被稱為「沉錨效應」。
這次聊天,讓我獲得了新知,在完成工作的時候,順便也開闊了思路,有了一些新的素材和想法。
可見頭腦風暴並非要在會議室一板一眼地暢所欲言,多接觸人,聽聽別人的儲備,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四、總結
列賓先生說過:靈感,不過是「頑強的勞動而獲得的獎賞」。
從內部渠道與外部渠道找靈感,確定選題,搜羅素材,就不愁沒有東西可寫了。
現在我們來總結一下:
內部渠道:個人經歷、個人作品、個人思考
外部渠道:社交渠道、社群渠道、信息渠道、線下渠道
總而言之呢,注意平時的積累,最好每天寫點行業相關的小心得,雖然很難堅持,但能做一天是一天。
然後外部一些刺激你頭腦的信息要及時記錄下來,哪怕只是一個突然想到的選題題目,都可以寫下來。
希望我的小經驗,能夠給「不知道寫什麼」的新媒體運營者提供一些方法和方向。
6、新媒體強制性傳播的起源與發展
嘿嘿。從發明就開始了。最先能用的當然是國家了。廣播的出現。
到中國,是清朝。慈禧的時候。李鴻章主辦的第一個電報公司啊。
7、社交網路的起源,發展歷程及未來的發展趨勢。越詳細越好啊,多謝了各位
社交網路源自網路社交,網路社交的起點是電子郵件。互聯網本質上就是計算機之間的聯網,早期的E-mail解決了遠程的郵件傳輸的問題,至今它也是互聯網上最普及的應用,同時它也是網路社交的起點。BBS則更進了一步,把「群發」和「轉發」常態化,理論上實現了向所有人發布信息並討論話題的功能(疆界是BBS的訪問者數量)。BBS把網路社交推進了一步,從單純的點對點交流的成本降低,推進到了點對面交流成本的降低。即時通信(IM)和博客(Blog)更像是前面兩個社交工具的升級版本,前者提高了即時效果(傳輸速度)和同時交流能力(並行處理);後者則開始體現社會學和心理學的理論——信息發布節點開始體現越來越強的個體意識,因為在時間維度上的分散信息開始可以被聚合,進而成為信息發布節點的「形象」和「性格」。比如從RSS、flickr到最近的YouTube、Digg、Mini-feed、Twitter、Fexion、Video-Mail都解決或改進了單一功能,是豐富網路社交的工具。 隨著網路社交的悄悄演進,一個人在網路上的形象更加趨於完整,這時候社交網路出現了。 交友只是社交網路的一個開端,就像Google的開端只是每個網頁的backlinks那麼普通一樣,社交網路的開端只是獲取你的個人資料和好友列表。社交網路大體經歷了這樣一個發展過程:早期概念化階段——SixDegrees代表的六度分隔理論;結交陌生人階段——Friendster幫你建立弱關系從而帶來更高社會資本的理論;娛樂化階段——MySpace創造的豐富的多媒體個性化空間吸引注意力的理論;社交圖階段——Facebook復制線下真實人際網路來到線上低成本管理的理論。整個SNS發展的過程是循著人們逐漸將線下生活的更完整的信息流轉移到線上進行低成本管理,這讓虛擬社交越來越 百度說吧
與現實世界的社交出現交叉。 人類歷史上,大凡重要的技術革命都伴隨媒介革命,人類任何活動本質上都是信息活動,信息流的傳遞介質、管理方式的不同將決定你接受信息的不同,所有有關信息流媒介的變革一定是底層的變革——網路社交也是如此。從網路社交的演進歷史來看,它一直在遵循「低成本替代」原則。網路社交一直在降低人們社交的時間和物質成本,或者說是降低管理和傳遞信息的成本。與此同時,網路社交一直在努力通過不斷豐富的手段和工具,來替代傳統社交來滿足人類這種社會性動物的交流需求,並且正在按照從「增量性的娛樂」到「常量性的生活」這條軌跡不斷接近基本需求。 如果說在網路社交的起點——電子郵件時代,網路僅僅可以滿足人們5%的社交需求,那麼今天豐富的社交網路已經可以把這個數字至少提升了10倍,除了「接觸型」的社交行為,或者說是「接觸型」信息的收集和發布之外,網路社交已經開始承擔大部分傳統社交的作用。實際上,「非接觸型」的社交原本就占據了人類社交的80%以上,這意味著網路社交對傳統世界必然會帶來巨大的影響。 說到底,網路社交不僅僅是一些新潮的商業模式,從歷史維度來看,它更是一個推動互聯網向現實世界無限靠近的關鍵力量。目前,社交網路含蓋以人類社交為核心的所有網路服務形式,互聯網是一個能夠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參與的互動平台,互聯網的發展早已超越了當初ARPANET的軍事和技術目的,社交網路使得互聯網從研究部門、學校、政府、商業應用平台擴展成一個人類社會交流的工具。現在網路社交更是把其范圍拓展到移動手機平台領域,藉助手機的普遍性和無線網路的應用,利用各種交友/即時通訊/郵件收發器等軟體,使手機成為新的社交網路的載體。 社交網路,也就是網路+社交的意思。通過網路這一載體把人們連接起來,從而形成具有某一特點的團體。
編輯本段產品
UCenterHome
UCenterHome是一套採用PHP+MYSQL構建的社會化網路軟體(SocialNetworkSoftware,簡稱SNS)。通過UCenterHome,建站者可以輕松構建一個以好友關系為核心的交流網路,讓站點用戶可以用迷你博客一句話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方便快捷地發布日誌、上傳圖片;更可以十分方便的與其好友們一起分享信息、討論感興趣的話題;輕鬆快捷的了解好友最新動態。UCenterHome強調「家」的理念,充分認可每一個站點用戶的個人隱私重要性。提供強大豐富的隱私設置功能。每一個人都有許可權設置自己的個人主頁、資料、日誌、相冊等是否公開、或只好友可看、或指定特別好友可看、或僅自己可看、或者需要輸入密碼才可看;並可完全控制將自己的哪些動作可以產生動態推送到好友面前。UCenterHome強調只提供用戶願意關注的信息,在信息噪音方面有著多級篩選控制。每一個人都可以將自己的好友進行分組,並選擇屏蔽哪些用戶組的動態;同時,可針對特定的好友、特定的動態進行單獨屏蔽,確保因好友增多帶來的信息噪音問題。
iweb SNS
作為一款大型高並發高負載的開源SNS軟體,iwebSNS功能強大,易於擴展,具有良好的伸縮性和穩定性。 它基於iweb SuperInteraction(簡稱iweb SI)框架開發。藉助iwebSI平台,站點可以輕松獲得支持熱插拔及快速增加新節點的集群計算與處理能力(分布式計算與存儲/高可用性/負載均衡),以方便管理web2.0類站點持續增長的數據量。SI的web層、db層負載均衡,基於內存的分布式緩存系統、dfs(分布式文件系統)、分布式數據存儲等可以輕松支持站點擁有服務於百萬甚至千萬級龐大用戶群的能力,並且不管這些互動式服務的請求是來自計算機還是移動終端。另外,Jooyea技術團隊還提供了一個輕量級的支持庫,這使iwebSNS也可以輕松部署在虛擬主機上。 iwebSNS為站點用戶提供一個友好易用的個人信息和消息管理ajax界面。通過它,建站者可以輕松構建一個以好友關系為核心的交流網路,讓站點用戶可以通過空間、日誌、動態、好友圈、群組、相冊、站內信、留言板、心情等功能模塊記錄、展示和分享生活;了解好友動態。 如果你已經擁有大用戶群,想向SNS方向擴展;或者你想部署一個能滿足用戶持續快速增長,並且平滑實現規模化的SNS站點,那麼iwebSNS正適合你。
Elgg
Elgg是一個開源社交網路平台。擁有:個人用戶信息管理。Blog功能。文檔管理。通過各種方式(如Email、內部消息等,允許利用插件擴展通知方式如通過手機簡訊)了解你的朋友當前正在做些什麼。創建圈子,支持圈內討論,文件共享等。 Elgg原來是為教育設計, 但它的功能卻讓它成為很不錯的社交平台。
ThinkSNS
ThinkSNS基於許多優秀的開源軟體開發,提供全方位的社交網路(SNS)解決方案。 ThinkSNS全部基於開源項目,同時也作為開源項目,免費提供給用戶使用。項目框架都有完善的文檔和實例,非常適合二次開發。國際化支持:多模版,多語言支持。基於ThinkPHP框架優秀的設計,ThinkSNS生來就具備優秀的國際化能力,支持多語言,多模版。 ThinkSNS不僅僅是個web端的程序,伴隨著ThinkSNS成長,我們還會開發相關的IM和客戶端支持。 ThinkPHP內置支持WordPress式插件開發,我們還會提供完善的API,和其他系統無縫集成。
OpenPNE
OpenPNE是株式會社手嶋屋主持開發的開源sns引擎,搭載了豐富的sns機能,在PC和手機上都可以免費使用。作為公司內部和各種社區的交流工具,『OpenPNE』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 涉及到手機服務、視頻服務、企業內部人力資源管理、招聘、交友/婚介、商品搜索購物、行業SNS商務人脈擴展、健康/美容、教育等服務領域。
編輯本段安全
據來自安全軟體公司Webroot的一份最新調查顯示,社交網站用戶更容易遭遇財務信息丟失、身份信息被盜和惡意軟體感染等安全威脅,而且其嚴重性可能超乎用戶自己的想像。 該調查發現,三分之二的受訪者並沒有對自己的社交網站個人信息採取嚴密保護措施,其它人可以通過Google\Bai等搜索引擎查看這些敏感信息,另外有半數以上受訪者不知道誰能查看他們的個人資料。大約三分之一受訪者表示,其社交網站個人資料中至少包含三種個人身份識別信息,而且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在多個網站上使用同一個密碼。另外,三分之一的人接受來自陌生人的好友請求。 Webroot消費者業務的首席技術官邁克·克朗貝格(Mike Kronenberg)表示,「社交網站的增長已經成為黑客的一個巨大目標。去年人們花費在Facebook等社交網站上的時間以整個互聯網增長速率的三倍進行增長。」克朗貝格表示,「我們調查的人中有十分之三在社交網站上經歷過安全攻擊,包括個人身份信息被竊、惡意軟體感染、垃圾郵件、未經授權的密碼修改和釣魚欺詐。實現安全保護的第一步是認清安全威脅類型,然後了解如何防護它們。」計算機犯罪分子使用不同類型的騙術和惡意軟體來利用風險行為。一個比較常見的策略是釣魚,黑客欺騙用戶下載一個被感染的文件、訪問社交網站之外的風險網站或匯錢給一個「處於困境的朋友。」Webroot表示,最近幾個月社交網站上的此類攻擊呈上漲趨勢。黑客在劫持了某個社交網站用戶的賬號後,向其聯系人發送消息,欺騙對方進行不當行為
8、為什麼說"新聞是歷史的來源",在新媒體時代如何理解新聞與歷史的關系
從原始到現代人,經歷了數百萬年,人類傳播新聞的手段(新聞運載工具)日趨豐富、復雜,但是新聞的真實性、迅速性特點沒有改變,改變的僅是人們對新聞真實、迅速要求的程度不同而已。
「新聞」一詞誕生於唐代。當時的報紙被稱為邸報。
唐代成為新聞誕生的原因:
①唐朝的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社會安定,並有國際交往。
②百官要了解朝政,對外也需作宣傳介紹,這種形勢必然促進政治、經濟信息的公開傳播。 ③傳播工具如:筆、墨、帛、紙等都已具備。於是,新興的傳播媒介即最早的手寫新聞——封建官報便應運而生了。
1943年陸定一提出的,「新聞的定義,就是新近發生事實的報道。」
范長江也對新聞下了一個定義,「新聞就是廣大群眾欲知應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實」。
王中教授引入傳播學概念,把新聞定義為「新近變動的事實的傳布」。
另外甘惜分教授把新聞定義為「報道或評述最新的重要事實以影響輿論的特殊手段」。
一個詞可以概括新聞的特點,這個字就是News。為什麼英文把新聞稱作News?有兩種解釋:一說這是由北(North)、東(East)、西(West)、南(South)四個字的第一個字母拼起來的;一說是由新(New)這個詞的意思引申出來的。綜合這兩種說法,News就是新的、東南西北發生的事情,這就是新聞。
新聞概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新聞,是消息、通訊、特寫、速寫、報告文學、采訪手記、群眾來信等多種新聞文體的總稱;狹義的新聞則專指消息。「新聞」一詞,在我國最早出現在唐代,指的是新聽到的國家大事;後來《紅樓夢》里出現的「新聞」,開社會新聞之先河,指的是見到的有趣的新鮮事。
9、新媒體和自媒體哪個好?一般都用哪個用的人多?????
自媒體是屬於新媒體的范疇,因此不管你用的是自媒體或者是其他類型的新媒體,總的來說還是新媒體用的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