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高校新媒體工作建設

高校新媒體工作建設

發布時間:2021-03-15 07:13:14

1、如何打造一個優秀的校園新媒體平台

為你奉上,請參考!
新媒體時代下校園媒體的團隊建設摘 要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需要社會的各個方面協調、全面、平穩、可持續發展。高校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科技創新的發源地,是培育人才的搖籃,在國家與社會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當今時代加強高校校園媒體建設,整合資源優勢,提高服務水平,打造校園媒介品牌,更好地為師生服務,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高校努力,具有時代賦予的特殊意義。

傳統的高校校園媒體主要有校園報刊、雜志,校園廣播和校園電視,其中以校園報刊雜志的種類和數量最多,既有學校黨委機關報,又有職能部門和各學院舉辦的報刊雜志,還有大量大學生自己創辦的報紙。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不斷強大,絕大部分高校都辦起了新聞網,成為加強高校宣傳思想的又一重要陣地。實踐證明,校園媒體作為校園特有的輿論宣傳工具,在大學生生活、思想教育以及學校校園文化等方面中發揮著相當重要的作用。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如今的高校亦是遠非昔日簡單、純凈的「象牙塔」了。在構建高校和諧校園的時代背景下,校園媒體的團隊建設成為我們所面臨的新課題之一。

關鍵字:校園媒體;運行機制;全媒體;團隊建設

一、校園媒體的體制

校園媒體中存在著一批有著屬於自己的新聞理想的年輕人,而正是這批年輕人憑借著自己的力量在校園媒體這個特殊的陣地實踐著自己的新聞理想,他們需要建立成為這樣一支團隊,一支擁有與社會媒體相差不多的、可以高效有條不紊運轉的團隊,而這樣一支團隊需要的是相對健全的體制和管理模式,以及校園媒體所特需的培養機制。

1、校園媒體的定位

首先應該給校園媒體一個定位。大學校園里存在各種各樣的社團,大體一類為「民間社團」(學生自發成立、自我管理、自行運作的社團),如各種文學社;另外一類為「官方社團」(在相關校方機構,實際中多為校團委直接領導的學生組織),如接受校方的直接監督和指導的學生會。有別於內部層次明晰、權責分明的「官方社團」,「民間社團」由於其成員多是因為共同的興趣愛好而走到一起來,同時工作范圍的局限和活動數量的相對稀少決定了他們內部組織的鬆散,進而又導致了工作相對效率的低下。

目前,大多數高校的報紙、廣播、電視、網路分屬於不同部門管理。媒體之間相對獨立,報紙、廣播、電視、新聞網,都有各自獨立的一套班子,都要建立自己的通訊員隊伍,分別采寫各自的稿件。除校報在出版質量和周期等方面管理相對規范以外,其它幾種媒體管理鬆散。新聞資源沒有整合,媒體之間缺少互通,出版(播出)時間也沒有協調一致。因此新聞簡單、重復、撞車現象時有發生,造成了校園媒體人力、物力資源的極大浪費。

基於以上定位思考,不難發現,實際上校園媒體在校園中這個具體而微的小社會中所處的地位是非常微妙的。她不僅要作為傳達學校官方意見及態度的主要「喉舌」,同時又要以一個媒體人的姿態來面對現實生活中所發生的種種不理想事件。如何能巧妙地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成為其能否生存下去以及以什麼樣的狀態生存下去的關鍵因素。2、從社會媒體看向校園媒體

許多人都熟悉「從一粒沙看見世界,在一朵野花里看見天堂」這句詩。它出自英國詩人兼當時最勇猛的社會批評家布萊克的長詩《天真之兆》的起首句。在這首詩里,它的結尾句也同樣擲地有聲:

我們被引導 去相信謊言

當我們看卻不經過雙眼;

它在黑暗裡生也在黑暗裡亡

當靈魂在光照里卻欲沉睡。

在這里,「我們被引導 去相信謊言」最可以用來當作今天媒體批判的指針。我們通常都習慣的相信媒體是公正、客觀的在呈現試試。這種媒體的客觀性當然不能完全否認,但在許多事情上,媒體也確實在政治操縱下,扮演、偏見和歧視擴大再生產。新聞記者進入這個體系,除非他們向那種意識形態壓力屈服,內化成自己的價值,否則即無法生存。那些不屈服的,即會被掃地出門。其實這樣的現象不僅僅存在與社會媒體,在校園媒體中亦是存在的,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一篇有政治敏感度的文章如果拿捏不好,就會被和諧掉;一個得不到學校支持的邊緣性校園媒體同時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而解散或重組到其他媒體中。媒體資源缺乏有效的整合。很大程度上,現在有不少校園媒體與學校上級交流的很頻繁,而忽視了我們絕大多數校園媒體是為同學們服務的,其實我們應當加強與同學們的交流,建立及時反饋機制,積極的與校內媒體溝通交流,還應通過校媒這個平台多與全國各大高校交流,建立一種校園媒體的聯合與信息共享。有人形容校園媒體是帶著枷鎖在舞蹈,而比較積極的新聞人的看法是,至少我們還可以舞蹈,因此,尋找對策,突出重圍就成了這些舞蹈者們不斷思考的話題。不管在校園媒體受到種種限制的前提下這些舞蹈者們能不能成功突圍,這些思考都顯得彌足珍貴。3、社會媒體帶來的反思

《南方周末》曾經做個這樣一個新年的特別策劃,展開想像的翅膀,2020年的中國會怎樣,2020年的世界會怎樣?其中就包含著校園媒體的發展。

批評和贊美分列正義天平的兩端,任何一端都不能有所偏倚。

長期以來,大學校園新聞媒體的天平一直處於失衡狀態,浮誇的贊美泛濫成災,而真正關乎痛癢的媒體聲音卻少之又少。這種失衡狀態,所有人都有目共睹。人的內心深處都有被恭維的原始渴望,「體制」也希望自己被歌頌和贊美。體制終究是人創造的,對體制的贊美終究是對人的贊美。可是,人性有弱點。當一個人長期被贊美的聲音所包圍,他會無可避免地陷入麻木,甚至上癮的狀態,他只能聽得進贊美的聲音,這樣他才會身心舒適,無憂無愁。「體制」同樣有弱點,世界上沒有那一種體制是完美無瑕的。當體制里的人們都被贊美的聲音催眠而進入麻木、上癮的狀態,體制也就無可避免地自我陶醉,昏昏欲睡了。「人」為什麼會得到贊美?因為「人」掌握著令人敬畏的公權力,「人」掌握著支配資源的權利,「人」也掌握著絕對的話語權。體制為什麼會受到贊美,因為體制內每一個層級的人們都在一定范圍內掌握著支配資源的權利和話語權,別人不敢不贊美體制。掌握著公權力的人是不願意聽到「不和諧」的聲音,縱使這些不和諧的聲音是出於善意,就像那個沒穿衣服的皇帝只願意別人贊美他的衣服漂亮一樣。拒絕批評的本質是不願意被監督,「體制」很自信,它覺得自己可以「馬不揚鞭自奮蹄」,可以不斷地自我完善,日臻完美,它卻不知道一個常識:世界上所有的體制都不具備這種能力。如若有一天,天平瞬間恢復平衡狀態。稚嫩的聲音告訴「體制」,若不能批評你,那麼所有的贊美都不是發自內心的,而那些贊美的聲音是會迷惑你的思想。每所大學都有自己的校園媒體,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校刊和校報,校刊和校報的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宣傳」、就是歌功頌德,還有就是拿來墊桌腳。那麼十年後的大學校內紙媒還是這樣的嗎?那上面會出現批評學校職能部門不合理做法的稿件嗎?會允許「同性戀」學生的照片出現嗎?會允許刊發社評嗎?二、全媒體的傳播發展對校園媒體團隊建設帶來的影響

1、關於「全媒體」

(1)「全媒體」的概念

雖然全媒體的概念並沒有在學界被正式提出,但近一年來,「全媒體」的說法開始風靡新聞、出版界,它來自於傳媒界的應用層面。媒體形式的不斷出現和變化,媒體內容、渠道、功能層面的融合,使得人們在使用媒體的概念時需要意義涵蓋更廣闊的詞語,至此,「全媒體」的概念開始廣泛適用。

(2)對全媒體的理解

根據「全」的兩個含義,全媒體有以下的兩種理解:

①完備、全面,指盡可能多的單一形式媒介載體的綜合體,是包括眾多媒體形式的「個體」概念。②整個,是一個集體概念,是隨著信息技術和通訊技術的發展、應用和普及從以前的「跨媒體」逐步衍生而成的,體現了不同形式和功能的媒體互相融合、互動的趨勢。我們可以把「全媒體」理解為:綜合運用各種表現形式,如文、圖、聲、光、電,來全方位、立體的展示傳播內容,同時通過文字、聲像、網路、通信等傳播手段來傳輸的一種新的傳播形態。

(3)全媒體的價值特點

①全媒體是載體形式、內容形式以及技術平台的集大成者。從傳播載體工具上分可分為:報紙、雜志、廣播、電視、音像、電影、出版、網路、電信、衛星通訊等等;從傳播內容形式上涵蓋了試、聽、形象、觸覺等人們接受信息的全部感官;從所依重的各類技術支持平台來看,除了傳統的紙質、聲像外,基於互聯網路和電訊的WAP、GSM、CDMA、GPRS、3G、4G及流媒體技術等等。②全媒體包容個體的特性。它並不排斥任何一種單一表現形式的媒體,它視單一形式的媒體為「全媒體」中「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在整合運用全媒體的同時仍然很看重各種單一媒體的核心價值特性和優勢。③全媒體的「全」體現在對受眾的全面覆蓋,它的傳播面廣泛,互相整合填充人們行為的各個注意力空間。④「全媒體」的大而全,在以受眾需求導向下表現為超細分服務。針對受眾的不同需求類型,選擇最適合的媒體形式和渠道,實現最佳效果。舉例來說,對同一條信息,通過「全媒體」平台可以有各種紛繁的表現形式,但同時也根據不同個體受眾的個性化需求以及信息表現的側重點來對採用的媒體形式進行取捨和調整。2、校園媒體的存在形式

高校校園媒體主要包括校報、校園廣播、有線電視和校園新聞網等形式。其中校報和校園廣播是校園媒體的傳統形式,有線電視和校同新聞網是隨著校園有線電視和互聯網的發展而出現的新型校園媒體形式。

(1)校報

校報是高校黨委的機關報,也是校園媒體中的主要形式。校報主要以文字和圖片為載體,便於反復閱讀和做深度報道,言論、述評也是校報發揮作用的有效體裁。各地高校校報成立了校報協會等機構,定期組織業務研討、培訓、評獎等活動,因而校報成為校同媒體中管理最為規范、新聞效果最佳、發展最為成熟的一種媒體。

(2)校園廣播

校園廣播是校園媒體中最早出現的一種形式,也是校園新聞傳播的主體。校園廣播具有短、平、快的優勢,能夠達到有聲廣播和時效性的較好結合。校園廣播是較為鬆散的一種校園媒體形式,每天安排早、中、晚三次,一般在早鍛煉和校園文體活動較為集中的時段播出。

(3)有線電視

它在校園媒體中的出現,使校園新聞的視覺沖擊力和現場感大為增強,成為廣受師生歡迎的一種校園媒體形式。多數高校的有線電視每周播出一至兩次。有線電視的觀眾也由最初以教職工為主擴展到全體師生員工。由於各高校對有線電視媒體的重視程度不同,管理體制各異,因此有線電視播出的時間、內容、形式隨意性較大,電視媒體的長處和優勢還遠遠沒有發揮出來。

(4)校同新聞網

校園新聞網是隨著高校校園網路的建立和運行而出現的一種新的校園媒體形式。校園新聞網具有隨時更新、滾動播出、信息豐富、圖文並茂、迅速快捷等特點,由於在一定程度上結合了校園其它媒體的時效性、直觀形象性以及不受時空限制等優勢。一經出現就受到校內受眾群的歡迎和青睞。校園新聞網使校園媒體的受眾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其新聞傳播觸角已經覆蓋了整個社會,因此也成為高等學校加強對外宣傳、擴大學校影響、提高學校聲譽最具潛力、最活躍的一種媒體形式。

3、校園中的「全媒體」

在全媒體迅速成為一股強流之時,高校校園媒體更是離不開這次變革。

作為校園媒體,在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手機等多種媒體形態爭奇斗艷的今天,預示著資源整合與媒體交融的全媒體時代儼然已經到來。在社會媒體實踐先行的經驗借鑒下,校內媒體則更應利用這一契機謀求新的發展途徑、突出重圍。據悉,在今年上半年南京理工大學全媒體聯盟成為各大高校媒體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中國大學第一家全媒體機構誕生。 南京理工大學全媒體聯盟主管單位是南京理工大學黨委宣傳部,由校黨委宣傳部網路主管擔任指導老師,由南京理工大學鍾聲網、南京理工大學校報記者團、南京理工大學先風電視和南京理工大學大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會以聯盟形式組成。采訪到揚州大學《揚大青年》主編包雨朦同學,她表示「揚大也在進行媒體整合,漸漸適應全媒體的傳播發展,但是目前因為時間短,機制上還是有些不成熟的地方,他們將不斷改進實現更好的發展」。

現在有很多學校都在嘗試向全媒體傳播去發展,大部分整合部門因為時間短、自身不成熟,再加上各個媒體成立時間已久,早已形成了自己內部的一套完整的體制,很難打破。那麼如果我們要將全媒體的發展在校內媒體中進行到底的話,就應打破原來的運行機制,將各類媒體整合在一起,並且將其進行有機的聯系,讓各個媒體在工作上形成一種流程上的完美銜接,自然而然的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各個媒體之間也就有了必然的交流、接觸和合作了。各成員社團以項目導向型模式進行合作運行,既具有高度的統一性,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

2、什麼是高校新媒體建設

?

3、如何建立高校新媒體一體化網路格局

新媒體時代高校大宣傳格局構建探討_中國論文網

4、各高校新媒體中心的工作策劃書怎麼寫

你這問題提的太籠統了。
學校裡面的策劃書比較簡單。
題目、主題、前言(或背景介紹)、現有情況介紹、今後工作安排(從哪些方面著手、准備怎麼做、為什麼這么做、誰去做、做的時間節點),結尾結束語。

5、如何做好高校新聞宣傳工作

 新聞宣傳工作是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強高校意識形態陣地建設的重要途徑,也是展示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成就的重要窗口。高校黨委及宣傳部門做好這項工作,既要遵循新聞宣傳規律,又要服務改革發展的大局,在切實找准工作重點和切入點、改革創新工作內容和形式、著力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同時,努力開創高校新聞宣傳工作的新局面。
一、把握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形勢,明確高校新聞宣傳工作的功能定位

高校新聞宣傳工作大體上包括「對內新聞宣傳」和「對外新聞宣傳」兩個方面,前者主要是面向校內廣大師生進行新聞宣傳,後者主要是面向社會公眾進行新聞宣傳。就功能而言,「對內新聞宣傳」就是在准確把握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形勢的基礎上,服務於學校的中心工作,圍繞學校的辦學理念、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校園文化、大學精神等,通過加強新聞宣傳工作,面向師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政策,傳達學校改革發展的目標、規劃和思路、舉措,使學校的辦學、育人理念成為師生共同的精神文化價值目標和追求,進而凝心聚力、攜手同行。與此同時,高校校園作為一所「大課堂」,使新聞宣傳工作成其為一種沒有時空限制、無形的「課堂」和育人渠道、方式的有機延伸,也是促進學生素質提升、全面發展的有力教育形式和手段。從這個角度看,高校新聞宣傳具有動員、鼓勁、教育的功能。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的內部治理結構在不斷調整、完善。面對改革的利益調整,面對不同的思想觀念和利益訴求,如何平衡各方的關系,如何兼顧各方的需求,如何維持校園的和諧穩定,確保改革順利進行,需要思想開路、輿論先行。這就勢必要求我們加強和改善新聞宣傳工作,有預見性、針對性地開展必要的宣傳引導和事先的宣傳解釋,把握輿論主導權,為高校改革發展提供思想輿論保障,營造寬松、良好的政策環境和思想文化氛圍。從這個角度看,高校新聞宣傳具有溝通、協調、引導的功能。

就「對外新聞宣傳」來說,作為高等教育面向社會的一個窗口,高校新聞宣傳工作首先要立足高等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大局,處理好整體與局部的辯證關系,在向社會展示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成就的同時,樹立學校的社會形象,提升學校的社會影響力。此外,近年來,高校領域的新聞熱點層出不窮,各種突發事件也屢見不鮮,許多事件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因此,如何化解各種問題和矛盾,做好社會熱點問題和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和輿情應對工作,日益成為高校迫在眉睫的事情。從這個角度說,高校新聞宣傳具有展示、塑造、公關、疏導的功能。

高等教育的發展需要不斷地改革創新,不斷地契合、對接社會、行業的發展需求。加強高校新聞宣傳工作,一方面,可以通過信息傳播的重要窗口,把改革發展中形成的新經驗、新典型、新成就等廣泛傳播出去,促進高校之間相互交流、協同發展;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傳播自身的辦學特色和獨特優勢,向社會輻射學科、專業、產學研等資源信息,以主動、有效地對接社會、行業需求,廣泛獲取有益的辦學資源。從這個角度說,高校新聞宣傳具有傳播、對接的功能。

二、遵循新聞宣傳規律,切實提升新聞宣傳工作的水平

做好高校新聞宣傳工作,不斷提升工作水平,要遵循高等教育規律,還須遵循新聞宣傳規律。具體說來,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要旗幟鮮明地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高校新聞宣傳工作是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就是要結合中國實際,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統領高校新聞宣傳工作的政治方向。在工作中貫徹落實黨和政府的路線、方針、政策,並以之牢固佔領高校意識形態的主陣地。當前,尤其要通過豐富多彩的新聞宣傳形式,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是要明晰新聞與宣傳的辯證關系。「新聞」和「宣傳」是看待問題的兩個不同視角,二者既不能對立來看,也不能等同來看。事實上,凡是在新聞媒體上發布的信息都必須有新聞價值;有宣傳價值的信息只有具備了新聞價值才有生命力,只不過宣傳價值是在新聞價值的基礎上側重從思想動員、推動工作開展角度來評判信息的價值。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如果處理不好二者的關系,會使新聞宣傳的效果大打折扣。一般來說,學校的工作重點多是帶有全局性的重大問題,也是廣大師生普遍關心的問題,這類事件的新聞價值和宣傳價值都比較高。但是,如果把宣傳價值等同於新聞價值,就會為那些平庸的新聞宣傳報道推卸責任。

三是要提高新聞宣傳工作者的敏感性,提升信息的新聞價值。新聞敏感的核心是一種鑒別能力,依靠這種能力,記者可以迅速判斷出哪些信息應該報道,哪些信息應該放棄。從受眾的角度來看,新聞敏感是記者對某條信息能否吸引受眾注意力的判定,它要求記者懂得受眾的心理需求,盡量選擇那些受眾感興趣的事實和內容進行報道。具體來說,要看信息的新鮮程度,新聞貴在求快求新,報道剛剛發生的事情總會讓受眾產生新鮮感;要尋找差異信息,人們總想看到與過去不一樣的信息,信息差異程度越大,新聞價值就越高;要看信息與受眾的利益關聯度,無論新聞中包含的是對受眾有利的信息,還是不利的信息,都會引發受眾的高度關注;要看趣味的濃厚度,有趣的新聞信息可以調節人們平淡的生活,給人們帶來消遣,而新聞信息中是否包含有故事、是否帶有人情味、是否具有顯著性等都是「趣味性」的題內應有之義。

四是要加強新聞宣傳的組織與策劃。將策劃和新聞報道聯系在一起,不是說新聞宣傳可以不尊重真實性去製造新聞,而是強調應該發揮新聞宣傳工作者的主觀能動性,充分挖掘新聞報道的潛力。在某種程度上說,好的新聞宣傳效果是通過一定的策劃而得到的,這往往體現了新聞宣傳工作對學校重點工作的關注和責任感。因為,作為學校宣傳工作的重要內容,學校在各個階段的重大辦學成果在很多時候是可預見的,而這種可預見性就給宣傳工作的提前策劃提供了操作空間。當前,高校新聞宣傳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往往和新聞宣傳工作者缺少策劃意識、報道方式陳舊、報道手段單一、只會簡單地報道一些會議和活動等有直接關系。因此,要改變這種狀況,就須著眼新聞宣傳的效果,加強新聞報道的組織與策劃。比如,學校出台了某一關系廣大師生利益的重要決策,新聞宣傳可以先進行信息發布,再以答記者問的形式接受專訪,還可以進行專家解讀,發表評論性文章,最後還要對廣大師生的意見進行回應。通過一系列「組合拳」,形成強勢宣傳,引導輿論走向。

五是要進一步改進新聞宣傳工作的作風與文風。尤其是針對校園新聞存在的「會議多、講話多、活動多」等問題,以及新聞報道中「貼標簽」、把話說滿、不生動、不深入等,高校新聞宣傳工作要切實「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牢牢把握「用事實說話」;新聞宣傳工作者須深入教書育人和學校改革發展一線,在實際工作中發現新聞事件和典型,把抽象的宣傳融入生動、形象的人和事之中,把一般性的工作材料融入可感可知的新聞典型當中,真正做到讓廣大師生喜聞樂見,而且可信、可學。

三、整合新聞傳媒資源,形成新聞宣傳的合力

整合新聞傳媒資源,首先可以挖掘和整合高校在新聞傳播學科上的資源優勢。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高校中開設新聞傳播類專業的院校有800多所,這是開展新聞宣傳工作的有利資源。比如,新聞傳播專業的師資可以為新聞宣傳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學生隊伍可以充當新聞宣傳的主力軍,教學實驗設備可以為新聞宣傳提供硬體支持。在運作機制上,高校可以採取黨委宣傳部與專業院系共建校園媒體的方式,既可以解決新聞宣傳部門人手和設備短缺的問題,又可以為專業院系提供實踐平台。當然,也要注意到,高校新聞宣傳工作主要依靠學生來承擔,存在人員流動性大、隊伍缺少穩定性的問題。這就需要高校新聞宣傳管理部門不斷強化新聞宣傳的規范化運作,有目的、有計劃地適時開展對學生隊伍的思想、業務培訓,盡量減少因人員變動對新聞宣傳質量帶來的影響。同時,還要積極搭建專職、兼職相結合的模式,保證新聞宣傳隊伍的相對穩定性。

其次,做好高校新聞宣傳工作還要發揮各校園媒體的優勢,形成新聞宣傳的合力。目前,國內高校大多擁有校報、校電視台、校廣播站、校園網、手機報、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多種校園媒體。在信息傳播上,不同媒體由於媒介手段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優勢。比如,報紙是平面媒體,文字的表意空間不受限制,擅長傳達深度信息,也容易在傳者和讀者之間形成「想像共同體」;廣播是聽覺媒體,聲音傳遞信息具有保真性強、有感染力、悅耳動聽、錄制簡捷等優點;電視是視聽媒體,圖像和聲音將現實世界的真實景象直接呈現在觀眾面前,具有直觀逼真、視覺沖擊力強、可信度高等優勢;互聯網作為新興媒體兼容了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傳播符號,具有高速迅捷、全時空覆蓋、交互傳播、容量巨大、存儲簡便等優勢。尤其是,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迅速發展,為人們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獲取和發布任何信息提供了可能。

為此,一方面,高校新聞宣傳工作可以充分挖掘和發揮不同媒介在新聞報道上的比較優勢,比如,報刊擅長解釋新聞、廣播擅長告知新聞、電視擅長展示新聞、網路新媒體擅長參與新聞,進而形成多方位、多層次的新聞宣傳合力;另一方面,在當前媒介融合發展的趨勢下,或者說,在當今的全媒體時代,高校新聞宣傳工作還要在推進新聞「采、編、發」聯動上下功夫,積極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努力形成校報、廣播站、電視台、新聞網、手機報、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聯動和整體合力的優化、提升。在運作機制上,上述兩方面綜合效益的集成和新聞宣傳合力的提升,往往得益於高校成立的新聞中心,其下設紙媒、廣播、電視、網路、手機等工作單元,並提供相應的技術保障。而其中的關鍵在於,由新聞中心負責全校新聞的策劃、選題、采寫等,然後根據不同媒介的需要進行編輯,統一提供給各媒介單元,通過整合傳播手段、構建立體宣傳網路,形成良好的新聞宣傳合力。

四、藉助社會媒體,積極開展對外新聞宣傳工作

面對多年來高等教育始終是社會輿論關注的熱點,「對外新聞宣傳」相應地成為高校新聞宣傳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對外宣傳工作,首先要以典型報道和經驗報道為重點,大力宣傳和推廣高校在改革發展中的新經驗、新成就和新亮點。「面上找問題,點上做文章」,是進行典型報道和經驗報道行之有效的方法。這種方法要求新聞宣傳工作者立足全局,心中裝著高等教育改革發展中帶有普遍性的問題,眼睛盯著學校在解決這些問題時的有效做法,采寫出高質量的經驗性報道和典型性報道。比如,學校在培養創新型人才方面的做法和成績,在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方面採取的舉措,在解決大學生就業難上積累的經驗,在師德建設方面的典型事跡,在深化招生體制、教學模式、科研體制、人事分配體制改革等方面進行的積極探索等。這些問題是當前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普遍面臨的問題,高校的新聞宣傳工作者要善於總結學校在破解這些難題方面的好經驗、好辦法,然後向社會媒體供稿,做到既宣傳學校成績,又可供其他高校學習借鑒。

其次,要基於高校的實際情況,對社會關注的熱點、重點、敏感問題等做好宣傳解釋工作,主動把學校教育改革發展的情況真實有效地傳遞給讀者、傳遞給社會。為此,高校要建立健全新聞發布和新聞發言人制度,及時就學校改革發展的重大部署和社會關切的問題發布信息。新聞發言人在接受社會媒體采訪時,要在全面、深入掌握情況的基礎上,按照政策尺度,有針對性地提供信息:對捕風捉影的信息,要提供准確、客觀的信息;對片面和極端信息,要提供全面、完整的信息;對專業性強的信息,要請專業人士和權威專家提供信息;對有爭議的信息,要提供符合主流價值觀的信息。

再其次,要主動溝通社會媒體,建立健全聯動宣傳機制,增強高校與社會媒體的關聯度和依存度。加強彼此的互動互通,就是要搭建讓大學通向社會和讓社會更加了解、支持與認可大學的橋梁,積極營造更適合高校與媒體交流、合作的良好環境。尤其是,針對重要活動和事件,高校要主動向媒體闡明有關活動和事件的起因、背景、實質、內涵和目的,力求在互動交流中贏得更多的輿論先機,爭取最好的新聞宣傳效果。

五、高度重視網路輿情,建立健全校園突發事件快速應對機制

近年來,涉及高校的網路危機事件日益頻繁,因此,建立健全突發事件快速應對機制,變被動為主動,搶占輿論引導的主動權,妥善做好網路輿情應對工作,成為高校新聞宣傳工作應當高度重視的特殊領域。

在當前網路新媒體環境下,各種論壇、貼吧等匿名信息發布越來越便捷,尤其是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的迅猛發展,使人人都有了發布信息的權利和便利。這種話語權的改變也深刻地改變著人們參與現實事務的思維方式。事實上,當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遇到了問題,很容易想到通過網路新媒體來尋求輿論的支持。因此,高校必須建好網路輿情監測和應對處理機制,防止突發事件和負面信息演變升級為危機事件。同時,在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運用法律手段來保護學校的合法權益也是高校的必然訴求。

在實際工作中,建立健全校園突發事件快速應對機制,提高應對網路危機事件的能力,可以採取以下四個方面的方法和舉措:一是要做好網路輿情監控和研判工作。網路輿情的爆發有一個過程,高校應該高度重視網路輿情監測工作,及時發現涉及本校師生的網路突發事件和問題苗頭。同時,網上爆料的情況十分復雜,准確研判輿情十分重要,要弄清楚網民的真實訴求,做到區別對待,避免因誤判而應對失當。二是要對事件本身進行全面、深入調查核實。對實名舉報和有證據的舉報信息,高校相關部門要投入精力對事件進行全面、深入核查,這是應對網路輿情的基礎,切不可敷衍了事。要知道,在互聯網時代,高校發布的信息面對的是形形色色的網民,他們會用全部知識和智慧來查找問題和漏洞,沒有什麼能隱瞞得住,調查結果如果不準確、不客觀、不全面,就會引發更多的質疑。三是要積極回應輿情。出現了網路突發事件,網民都很關注學校採取了哪些舉措。如果看不到回應,就會認為學校在躲避責任,就會窮追不舍,還會提出新的質疑。因此,面對網路突發事件,高校相關部門應迅速溝通,明確回應人選,回應人要積極主動回答網民關注的問題。四是對事件責任人的處理必須一步到位。高校出了負面事件,以前經常採取教育從嚴、處理從寬的辦法。在網路新媒體時代,這樣做會形成高校包庇袒護當事人的社會輿論。因此,高校要在認真核查的基礎上,對問題責任人一步處理到位,避免因處理不當將小事釀成大事。此外,高校出了負面事件,許多人只願意改錯,不願意認錯,覺得認錯會丟面子。其實,學校如果敢於面對錯誤,勇於承擔責任,進行真誠道歉,就有利於將危機事件迅速平息,維護學校的形象。

6、大學新媒體面試工作設想

只要保持良好心態,所構思的內容符合有所創新但不脫離實際就好。

與高校新媒體工作建設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