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利用新媒體與當地文化結合

利用新媒體與當地文化結合

發布時間:2021-03-15 11:11:48

1、傳統文化與新媒體如何無縫對接

傳統文化與新媒體如何無縫對接
面對新的時代,傳統文化和新媒體的無縫對接需要具備新媒體思維,並在新媒體思維引導下形成新的傳播模式、傳播方法,從而讓傳統文化在原有的基礎上實現創新與突破.

2、如何發揮新媒體平台優勢進行文化

藉助新媒體平台有效傳播傳統文化。許多新媒體平台自身既是具備通信功能的重要通訊技術平台,同時還是兼具跨媒體傳播功能性和可移動性的媒體平台。通過類似如手機、微博、微信、QQ等新媒體渠道傳播傳統文化,是當前出現的一種文化趨勢。第一,數字報刊形式實現「點對點」。手機報作為新興的數字報紙,利用手機的彩信功能,將傳統報刊的權威性與移動媒體的便捷性有效結合,是傳統文化藉助新媒體傳播的主要形式之一。第二,碎片化的媒介體驗開辟獨特路徑。無論是近年來興起的微信,還是產生巨大影響力的微博,在發送信息的同時推送圖片、音頻、視頻等,都是具備碎片化的文本特質。毫無疑問,這種碎片化的文本已經被廣大受眾所接受,並且與傳統文化融合在一起後,會產生一種獨特效果。比如,元宵、端午、中秋、春節等傳統節日前後,運營商和相關部門均會通過新媒體傳播傳統文化內涵及蘊含的民族精神,並形成線上線下的廣泛互動。第三,娛樂化的手段實現對傳統文化資源的深度開發。近年來,人們已經開始探索採用游戲、音樂等形式傳播傳統文化。有的游戲注重將傳統文化資源移植入游戲場景畫面和人物形象、道具裝飾等方面,有的游戲甚至直接套用中國古典經典文化中的盤古開天地、愚公移山、精衛填海等神話故事資源。此外,具有濃郁傳統文化氣息的音樂鈴聲的推送,也為當今中國的城市文化中刮來一陣清新的傳統文化之風。
「微傳播」形式是新媒體傳播傳統文化的力量之源。「微傳播」堪稱整個新媒體傳播的力量之源,其概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微傳播」是指以網帖、博客、手機簡訊、彩信、飛信、QQ、MSN、戶外顯示屏以及後來興起的微博、微信等為媒介的信息傳播方式;狹義的「微傳播」則專指以微博為媒介的信息傳播方式。「微傳播」之「微」,在於使社會上的每一個微小個體都可以自由地發出「微聲音」。這些「微聲音」可以是一段話,可以是一張圖片,也可以是一段音頻或視頻,甚至只是一個表情符號……它們通過手機等「微介質」傳播出去。人們通過按鍵操作、滑鼠點擊等簡單的「微動作」就能完成選擇、評價、投票等功能,從而獲得一種「微體驗」。這種「微體驗」既不同於傳統媒體的線性傳播,也不同於網路媒體的網狀傳播,而是一種裂變傳播。這種傳播形態的傳播速度之迅捷、傳播密度之深密、傳播方式之便利,遠非以往的媒介所能比擬的。這種信息傳播形態所帶來的影響,已經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尤其是在傳統文化的傳播活動中顯現出強大的威力。
利用新媒體傳播傳統文化要注意興利避害。對於新媒體的崛起,許多人懷有強烈的憂患感——擔憂對微博、微信的過度熱衷,反而造成個人與現實社會隔離;擔憂微閱讀的流行,造成深度閱讀的缺失;擔憂微電影良莠不齊,傳遞負面價值觀……在憂患者眼中,新媒體的表情上總傳遞著負面情緒。樂觀者每天活在天堂,悲觀者每天活在地獄,他們看待世界的角度迥然不同。如果負面情緒的蔓延,締造出無數的悲觀者,那無疑將是新媒體的最大憂患。於是,許多人開始唱衰新媒體——「微博末日」、「微電影走向末路」、「微閱讀失去青睞」等說法一度甚囂塵上,甚至有極端者將對新媒體的喜好定位為「惡習」,欲除之而後快。其實,如何興利除害,我們應該用一分為二的辯證眼光去看。2011年,大學生劉嘯宇用200元錢拍攝的一段片長僅為6分鍾的「微視頻」——《天堂午餐》,在短短一個月時間里,竟達到了400萬次的網路點擊量。可見,新媒體可以成為傳遞「正能量」的主流渠道。為新媒體解除憂患,我們每個人都應從自身做起,積極傳播「正能量」。生活原本就是細微瑣碎的,新媒體卻可以在細微瑣碎中提煉出無限妙趣。當我們以積極的心態去引導,新媒體就可以傳遞出無限「正能量」,使人們得以「微笑著生活」。
正如狄更斯所言:「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新媒體的成熟期還遠沒有到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革新,新媒體運用還將日益壯大,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與之親密接觸。如何在滿足個體自由的同時,規避新媒體帶來的負面影響,仍是對這個時代的一大考驗。

3、以首飾為媒介,如何將傳統文化和新媒體相結合?

要想將傳統文化和新媒體相結合的話,需要一定的契機,此時需要與時俱進。

4、如何利用新媒體促進跨文化交流

 在信息化社會的今天,依靠計算機技術進行數字化傳播的新媒體支撐著全球性的商業傳媒系統,進而推進市場的全球化、經濟和文化的全球化。新媒體已成為克服跨文化交流諸多障礙的重要途徑之一,並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跨文化交流的主要障礙
1.個人能力的有限性。從個人層面來講,跨文化交流的參與者都有交流動機和慾望不強的問題,人們總是習慣接觸自己所熟知的東西,這樣能獲得安全感,而對於陌生的、具有冒險性質的行為,大多數人會採取遠觀的態度,在跨文化交流的過程中表現尤其明顯。比如在人際交往中,我們都喜歡和自己同一國家和民族的人交流;因為語言溝通、交流的知識不夠,交流的技巧欠缺等等,不願意或者羞於與異國和異族人交談,這樣就形成了跨文化交流的壁壘。即使有了交往,中國人常以群體主義為自身的交流准則,而西方卻是以個人主義為准則,在日常的談話中可能會造成一些誤會、沖突等。總之,因為跨文化交流歸根結底就是人的交流,而人和人的差異又是無處不在甚至是巨大的,因此,個人能力的有限性是跨文化交流的最主要障礙。
2.場景的制約。我們知道在一個具體的場景中,制約交流的因素有交流雙方的狀態、道具、舞台等。這些因素引申到跨文化交流的情景中,體現為跨國交流的雙方在其中一方的國境內交流,與在第三國交流,其互動效果會產生很大的差異。因為各國的文化是不同的,因此有著獨有的交流方式,跨文化交流只有符合具體國家的交流模式、習慣,才能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避免誤會和沖突。
3.歷史傳統的壁壘。這一點可以被視為廣義上的文化制約。對於處於自己熟悉的文化環境中的人來說,歷史設置出了一個可預測的世界,在同樣的歷史背景下,人們知曉來龍去脈,熟悉交流中所隱含的內容。但是對於這一歷史背景之外的人來說,歷史文化就是一道壁壘,他們不了解、不熟知,因此便有了理解和交流上的障礙。
新媒體克服跨文化交流障礙的優勢
1.新媒體可以增強交流者的動機。通過互聯網和陌生人聊天,很多在真實生活中不習慣這樣做的人也樂意為之,它為人們提供了交流、宣洩苦悶,分享快樂的渠道,人們不會認為這是一種騷擾行為。網路聊天行為在今天蓬勃擴散,究其原因,是因為網路聊天通過文字交流,可以不受其他現實因素的干擾,有助於更好地交流和溝通,有助於實現心靈釋放的自由無拘束。也正因為這一點,現實生活中很多內向、孤僻、沉默的人,在網路上卻能自由、隨意、充分地表達內心想法。
2.可以獲取更多用以交流的知識。互聯網可以提供給人們大量知識性的信息,為跨文化交流提供更好的渠道,例如跨文化交流中的語言障礙,藉助新媒體就可以很好地消解。可以利用攜帶型電子詞典,互聯網上的很多在線語言翻譯,以及有些電信公司提供的翻譯服務。還可以利用網上教育資源,實現遠程、互動式的語言學習,獲得個性化的教育,讓語言學習更方便快捷。由此也能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進而促進跨文化交流。即使是更深層次的不同文化之間的觀念的差異,同樣可以通過新媒體進行更多的了解。比如旅遊,這是跨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旅遊之前,在互聯網上搜索目的地的風土人情、民俗禮儀、土產小吃等信息,了解去過那裡的人們的旅遊攻略,當地居民的建議等等。通過這些方式獲取的信息既多又新,而且更真實。對於旅行者提前了解目的地的文化狀況,更好地進行跨文化交流有很大幫助。
3.豐富交流的技巧。人們除可以在網路上了解相關的人際交往技巧外,還可以通過互聯網促進技巧的運用和提高。如上文所述的網路聊天、實時信息服務這樣的新媒體方式對於跨文化交流者的幫助。再比如數字電視的運用,可以更方便地製作、存儲眾多畫面清晰的節目,用戶也可以更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的電視節目,即時對傳播者的內容作出反饋,從而促進節目製作者進一步改良。再比如,在電腦特技發達的今天,可以很逼真地製作出一些歷史、文化場景,《阿凡達》里亦真亦幻的魔幻世界,讓觀眾感覺身臨其境。這種技術同樣可廣泛地應用於廣告製作等方面。通過數字技術,視聽的各種元素被流暢地結合在一起,能夠讓接收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其價值理念。
4.淡化場景的差異。傳播學者梅羅維茨在其代表作《消失的地域:電子媒介對社會行為的影響》中指出,媒介的變化導致社會環境的變化,電子媒介重新組織了社會環境並削弱了物質場所(自然場所)對場景的重要性,使人們的經驗和行為不再受其所處場地的限制,也不受哪些人與他們生活在一起的限制。①這種理論在新媒體研究中同樣適用,在過去,地理原因使人們產生聚合的效應,而現在,互聯網會使在一段時間同時在線的人們感覺到默契,這正是新媒體對於人們生活的影響。通過新媒體,不同環境中的人被納入同一片虛擬的空間。新媒體造成的虛擬空間是交流者主動加入的,而且這一空間容許匿名,這就在更大程度上給予人們自由表達的權利,也就擁有了一個能夠輕松表達、坦誠交流的空間。同時,也淡化了歷史傳統的差異。②網路的時空特性還消解了人們由於時空差異而產生的交流障礙。
新媒體促進跨文化交流的方式
跨文化交流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網路媒體作為新媒體會越來越多地扮演著跨文化交流使者的角色,但就目前來看,它的功能和特性等由於技術問題還未被充分發揮出來。但我們仍可以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下充分發揮新媒體的獨特優勢來促進跨文化交流的進行,就以旅遊為例來分析。
傳統的旅遊是實地旅遊,旅遊者親自到達旅遊目的地,展開親身的體驗。但在互聯網蓬勃發展的今天,人們可以藉助互聯網去世界各地虛擬旅遊,模擬實景,構建出一個虛擬旅遊環境,幾乎是身臨其境般地游覽。還可以利用電子旅遊雜志在互聯網上旅遊,一本電子旅遊雜志很可能是某個著名旅遊景點的專題,藉助各種聲、光、色等技術條件立體全面地展示旅遊景點的狀況,當地民眾的生活習慣等,這些因素可以很逼真地在互聯網上顯示出來。在這種條件下,網路使用者可以虛擬為主人公,在精心製作的三維立體空間內進行旅遊觀賞活動,體驗異國風情、美味佳餚,當然也可以親自去異國他鄉進行實地體驗,這樣不同文化的交流可以在虛擬與現實中分別進行,也可以在某個時間進行二者的結合,彼此促進,這樣就提高了跨文化交流的效果,帶來文化的融合。
除了旅遊這種方式之外,跨文化交流體現在互聯網上的內容還可以是在線出版等。這為不同文化間的人們更好地理解和認同創造了很好的途徑,獲取他國的文化產品,了解其文化狀況,還可以在不同文化間創造快捷方便的信息通道,中國人就可以和外國人進行溝通和交流,雙方也可以進行更全面的接觸。
新媒體是不斷變化的,未來的新媒體將發展出更多的形態,未來的跨文化交流也將更為深入和成熟,以開放、融合為特徵的新媒體傳播與跨文化交流,將為人類社會的和平與發展提供無限的可能。

5、新媒體對經濟 文化 社會生活的影響及我們應該怎樣利用新媒體為我們的學習 工作和生活服務?

注重對人文素質的培養
當代社會對人才綜合素質的基本要求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即:道德素質、人文素質、身體素質和專業素質。其中道德素質包括政治立場、個人品質和職業操守;身體素質包括生理、心理的健康狀況;專業素質特指在各自專業領域內的水平和能力,這些一般都能為人們所重視。而人文素質則往往被視為抽象的概念而被忽略。
其實,人文素質在人才的綜合素質中具有靈魂的作用,它對人才的人格、人品鍛造,乃至於形象氣質的陶冶,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於新聞傳播工作者而言,因其工作的社會影響力巨大,人們對其關注的程度也尤為深刻,所以在人文素質的要求方面,比其他社會成員要求更高。②
新媒體因其傳播方式的互動性與快捷性、傳播內容的龐雜性和開放性,對從業人員的人文素質修養要求更高。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網路上許多內容,甚至是大的網路媒體所報道的新聞、傳播的信息,涉及當事人的隱私,醜化甚至妖魔化當事人,給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這有職業道德缺乏的因素,但人文素質的缺失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過於強調對技術的掌握與運用,培養出來的人才對本民族的歷史和文化缺乏了解、毫無感情,缺乏對人文社科知識的廣泛涉獵,沒有鍛造健全的人格體系。這樣的人充斥的媒體,必定是一個沒有深度、沒有發展前途與發展潛力的媒體。

注重對新聞專業素養的培養
與人文素質一樣,專業素質也是培養新媒體人才必須重視的一個方面。
作為新聞教育機構,當前各個新聞院系對於新聞專業素養的培養是十分重視的。
目前,大部分新聞教育機構的新聞專業教育,基本上是建立在傳統媒體的基礎之上。雖然媒體都有相通之處,傳統新聞理論對於新媒體也有指導意義,但新媒體畢竟是新興事物,有著與傳統媒體不盡相同的特點,自然,對於新聞專業素養的培養也有區別。當前,必須要在實踐中,逐漸形成繼承傳統新聞專業培養模式,又符合新媒體特點的新型新媒體專業素養。

注重對職業道德、黨性原則的培養
新媒體,首先是媒體,要恪守新聞職業道德,而由於我國傳媒的特殊性,還要堅持黨性原則。
新媒體有開放、便捷、匿名等特性,這些特點,決定了新媒體的獨特魅力和作用,但與此同時,也使得媒體從業人員更要堅持媒體職業道德,做好把關人,防止大量的垃圾信息甚至有毒信息流行。
由於新媒體的這些特點,加之媒體間競爭的慘烈,新媒體紛紛採取各種手段搶占傳媒市場,吸引受眾眼球。其間,不可避免地會「擦槍走火」,採取自由放任的態度。有的媒體甚至會主動炮製出一些不良信息,在社會上產生了極其惡劣的影響。
與傳統媒體相比,國家對於新媒體的管制較為開放,許多新媒體也具有民營及外資背景,因此,裡面的許多人員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淡漠,不能夠用正確的輿論來配合黨和政府的工作。這些現象雖然只是出自個別媒體從業人員,但也從一個側面折射出新媒體教育過於側重技術培養,而對職業道德培養關注不夠。

注重對多種新媒體應用的培養
所謂新媒體,只是一個籠統的概念,並不是指一種媒體。除了網路以外,還有手機媒體、高清電視、數字廣播、圖文電視等各種新媒體類型。
但當前,我國的新媒體教育,基本上局限於網路新聞教育,人們一說起新媒體,也基本上把它與網路畫等號。缺乏對於其他類型的新媒體的了解與體認。值得注意的是,當前網路媒體方興未艾,其他新媒體形式也是蒸蒸日上,比如手機電視,隨著3G的全面鋪開和CMMB的商用,手機電視開始一步步為大家所熟識,顯示了廣闊的市場前景。
但目前,基本上還沒有哪家新聞學院開設有關課程,涉足此類媒體的傳媒人多是半路出家,此類媒體對於專業人才需求較大,因此,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注重對新媒體人才的長期培養和知識更新
新媒體不是一成不變的,是一個不斷發展、不斷創新的媒體類型集合。當前的新媒體人才培養過於注重對人才的一次性培養,學生畢業後,便與己無關了。實際上,新媒體的迅猛發展和不斷變動,使得媒體從業人員剛學到的知識,不長時間就落伍了,必須不斷學習,跟上媒體發展的步伐。
新聞教育機構應該採取靈活多變的形式,根據當前新媒體的發展特點,把握媒體發展的最前沿,積極開辦各種新媒體培訓班,為從業人員的知識更新和終身學習提供更多的機會。
上面所提的這幾個問題,都是當前新媒體人才培養中所面臨的一些共性問題,妥善解決這些問題,不僅會有利於媒體教育機構的進一步發展,而且會促進整個新媒體行業的大發展與大繁榮。

6、.結合實際,如何利用新媒體開展校園文化活動,並舉例?

結合實際,可以在新媒體上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比如把班級周報辦到快手上去。

7、如何做好傳統與新媒體融合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

近年來,隨著全球一體化、信息多元化、傳播網路化趨勢加劇,特別是新媒體的快速興起和廣泛普及,帶來了傳播方式和輿論格局的深刻變革,也對傳統的金融思想政治工作和企業文化建設模式形成了沖擊和挑戰。面對新的形勢要求,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以下簡稱「長城資產」)通過加強對新媒體的研究和應用,變沖擊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充分藉助新媒體的「三大優勢」,拓展宣傳思想工作的「三類平台」,構建促進工作有效落實的「三個機制」,打開了金融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新局面。2011-2012年,中國長城資產連續兩年被中國企業文化研究會評為「企業文化建設優秀單位」;被中國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評為「2011-2012年全國金融系統企業文化建設先進單位」。 一、藉助好「三大優勢」,充分認識新媒體對促進企業宣傳思想工作的作用 所謂新媒體,是指以數字通信技術為支撐,以互聯網為主體,以智能手機、PC電腦、平板電腦、移動電視等網路接入設備為終端,為用戶提供信息發布、瀏覽等服務的新型傳播形態。與舊有的傳播形態相比,新媒體具有「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即時互動、靈活多樣」等突出特點。這些特點對於開展企業宣傳思想工作,既是沖擊和挑戰,也是動力和機遇。要想「變沖擊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首先是要找好契入點,認清新媒體能幫助企業宣傳思想工作「做什麼」。 (一)藉助新媒體的技術優勢,為宣傳思想工作打造新武器。與新媒體所依託的互聯網、移動通信、多媒體等先進技術相比,舊有的依靠報刊學習、文件傳達、會議部署、約見談話等宣傳思想形式,已經越來越難以滿足現實工作需要,由此造成的直接沖擊就是「老手段不夠用了」。但這也為我們做好宣傳思想工作帶來了新的動力,就是要適應新形勢,打造新武器,並以此為契機,開辟宣傳思想工作的新陣地。只有這樣,才能使宣傳思想工作與時俱進,時刻與社會變化同步,與技術發展同步。 (二)藉助新媒體的溝通優勢,為宣傳思想工作架起新橋梁。與新媒體在溝通中所具備的「即時互動、靈活多樣」等特點相比,過去宣傳思想工作習慣於「單向說教、普遍灌輸」的傳統模式,已越來越難以對員工特別是年輕員工發揮有效作用,由此帶來的直接挑戰就是「老形式不管用了」。但這也為我們做好宣傳思想工作提供了新的機遇,就是要針對新情況,架起新橋梁,並以此為契機,打通與員工思想交流的新渠道。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溝通內容的最佳傳導、最快反饋和對問題的有針對性解決。 (三)藉助新媒體的傳播優勢,為宣傳思想工作傳導正能量。新媒體最突出的傳播特點是「速度快、覆蓋廣」,由此給宣傳思想工作帶來的主要難題,是「負面的東西不好控了」。特別是當員工隊伍中存在負能量,以及企業出現負面信息的時候,將會給保持隊伍穩定和維護企業形象造成極大沖擊。但任何問題都有兩面性,如果我們能最大限度地減少負能量和負面信息的發生,並藉助新媒體的傳播優勢,加強企業品牌、文化建設,增進隊伍正能量、打造企業新形象,同樣也會收到很好的成效。 二、拓展好「三類平台」,精心推動新媒體在企業宣傳思想工作中的應用 要把新媒體對促進企業宣傳思想工作的優勢真正發揮好,不僅需要有充分的認識,更需要有深入的實踐,即要解決「具體怎麼做」的問題。從長城資產的實踐情況看,關鍵是拓展好「三類平台」,即「全系統的文化建設平台、全時效的交流溝通平台、全方位的對外宣傳平台」。 (一)拓展全系統的文化建設平台,營造凝心聚力的企業氛圍。長城資產自2011年7月正式發布新時期的企業文化理念體系以來,充分藉助新媒體手段及其技術優勢,以「內化於心、外化於形、固化於制、優化於效」為目標,持續推進企業文化的落地深植。 一是在公司系統層面,以內外網全面展示和體現企業文化。在公司綜合信息管理系統(簡稱「內網」)和官方對外網站(簡稱「外網」)中,從首頁到每一個具體欄目的設置和內容,全面展示和體現公司的企業文化理念。如將「公司使命、發展願景、企業精神、核心價值觀、對外傳播語」等,在內外網首頁以多種方式予以集中展示;而對「經營、管理、創新、風險、人才、團隊」等基本理念以及員工誓詞等,則重點體現於內網對應的經營管理模塊中加以落實。 二是在公司總部層面,以多媒體展播平台加強文化引領。公司總部的各個樓層在全面落實「企業文化上牆」的基礎上,在每個樓層的電梯口安裝了兩部多媒體展播熒屏,以圖文、音畫等多種形式,全面展示公司的領導活動、員工風采、公司新聞、基層動態,以及各類文化專題等,做到「內容有分類、形式有特色、月月有主題、周周有更新」,使公司員工和外部訪客只要一邁入公司總部,包括在等候電梯時,都能隨時隨處感受到公司良好的文化氛圍。 三是在經營單位層面,以「子網頁、子網站」促進文化深植。為每一個辦事處在內網系統中建立了「子網頁模塊」,並在系統首頁給予對應鏈接。具體內容由辦事處自主發布和管理,用於展示各自的經營管理進展和企業文化活動。每天對內容有更新的辦事處,由系統自動在首頁鏈接中予以即時「閃亮標注」,在公司上下營造了「比學趕幫超」的良好經營氛圍。同時加強平台公司的子網站建設,並在內外網建立了「集團鏈接」,促進總分公司系統和母子公司系統文化建設的協同推進。 (二)拓展全時效的交流溝通平台,建立牢固和諧的情感紐帶。在宣傳思想工作中,充分利用新媒體「即時互動、靈活多樣」的特點,在系統內建立了「立體式、全時效」的交流溝通網路,為及時掌握員工思想動態、有針對性採取應對措施,開辟了「雙向快車道」。 一是以公司論壇全面傾聽和引導系統聲音。在內網中專設了「公司論壇」,並在其中分別開辟了典型經驗及案例交流、各類業務及管理交流、產品與客戶工作交流、員工建議及思想交流等不同的板塊。各經營單位、總部各部門、系統每一位員工,都可以在相應的板塊中通過發帖、跟帖、討論等多種方式,對公司各方面工作提出意見和見解。各板塊設立了「斑竹」,負責對帖子加強分類管理,引導話題的討論,並對反映出的普遍性、苗頭性或具有較大影響的問題,及時呈報公司領導或相關部門研究解決。 二是以總裁信箱實現員工意見的「一站直達」。在內網中專設了「總裁信箱」,使系統員工可以通過「一站直達」的方式,向公司高層建言獻策或反映情況。同時也使公司高層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即可接收到最基層的建議和普通員工的心聲,拉近了高層與員工的距離。對總裁信箱中接收到的意見和建議,由辦公室負責專門梳理,並根據領導批示督辦有關部門解決或向員工反饋,努力做到「件件有迴音、事事有著落」,贏得了員工信任,促進了內部和諧。 三是以多元化通訊軟體促進「點對點溝通」。在所有員工電腦上配置了由微軟公司開發的Lync企業版通訊軟體,方便了內部員工之間的即時溝通聯絡。同時公司內部各經營、管理和辦公條線,也根據工作需要分別建立了QQ群、微信群、簡訊發布等平台,促進了同一條線的工作交流和情感溝通。如由黨委宣傳部牽頭建立的「長城信息員QQ群」,已成為公司上下宣傳思想工作交流的重要平台;由紀委辦公室牽頭建立的「廉政簡訊發布平台」,在每逢節假日向員工送去溫馨祝福的同時,提醒員工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莫忘廉政建設要求,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拓展全方位的對外宣傳平台,打造特色鮮明的品牌形象。在對外宣傳工作中,充分利用新媒體「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的特點,通過官網、微博、網路媒體等多種渠道,促進公司品牌、文化的對外傳播,為公司改革發展傳導正能量、打造新形象。 一是升級官方網站,展示長城「四大品牌」。配合公司股改籌備工作,自2013年以來,對官方網站進行了全新升級改版,目前已進入試運行階段。新官網在綜合比較各同業網站優缺點的基礎上,參照國際標准、體現行業特色,集中展示長城資產的「特色業務、卓越管理、優秀文化、責任企業」四大品牌。如在特色業務品牌中,重點突出了對公司作為「專業資產管理服務商、優秀綜合金融服務商和領先金融創新探索者」的宣傳;在責任企業品牌中,重點展示了公司「化解金融風險、提升資產價值、服務經濟發展、熱心公益事業」的良好形象。 二是建立青年微博,傳播「長城夢、正能量」。自去年以來,中國長城資產即對建立官方微博進行了調研和分析,積極探索推進相關工作。為給官方微博的正式建立和使用積累經驗,2013年由公司團委主導建立的「長城青年」微博已在新浪網先行上線,並以此為陣地,響應全國總工會和中國金融工會的號召,積極開展了「中國夢?長城夢?勞動美」主題宣傳和「兩創一促」(即「金融創新、服務創優,大力促進轉型發展」)勞動競賽活動,展示了長城人「幹事創業」的真風采和「興業報國」的正能量。 三是聯結網路媒體,促進「廣合作、共發展」。近年來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特別是網路媒體影響的日益擴大,在繼續加強與傳統媒體合作的同時,重點加大了與網路媒體的合作力度。目前已與包括各大門戶網站、財經專業網站、有影響的綜合性網站、個人意見領袖等在內的近40家各類網路媒體,以及負責網路輿情監管的相關部門建立了友好合作,並著力推動長效合作機制建設,促進共贏發展,基本實現了「負面信息嚴控制、正面報道廣傳播」的目標。以2012年為例,全年累計推出正面宣傳報道180餘篇,負面輿情事件未發生一起。 三、構建好「三個機制」,確保新時期宣傳思想工作的有效落實和持續改進 具體來講,就是要通過構建「責任落實機制、考核激勵機制和優化完善機制」,確保在新媒體環境下,宣傳思想工作「有人干、有考核、有章法、有改進」。 (一)構建「分級負責、齊抓共管」的責任落實機制。由於新媒體的應用,涉及到公司的不同層面和不同部門,因此明確職責、落實責任、協同配合,至關重要。從中國長城資產的實踐情況看,在集團層面上,宣傳思想工作主要由公司辦公室(兼黨委宣傳部、黨委辦公室)牽頭,涉及到員工思想政治、企業文化建設以及新媒體應用的,分別由人力資源部(兼黨委組織部)、黨群工作部(兼工會、團委)、信息技術部等部門配合;在經營單位層面上,特別是在各辦事處,以上職能主要是集中在綜合管理部。對此公司都通過建立規章制度,逐一明確了職責分工、分級管理及相互配合的要求。特別是強調「一把手負責制」,出了問題,首先追究「一把手」的領導責任。同時對每項工作、每個環節都嚴格落實到人,確保不出現「管理真空」和「銜接漏洞」。 (二)構建「標准清晰、獎懲分明」的考核激勵機制。結合對新媒體的應用,就宣傳思想工作出台了具體的考核評價和獎懲標准。如針對企業文化建設、員工思想政治、聲譽風險管理等,在各經營單位、總部各部門的領導班子考評及綜合經營管理考評中,均明確了具體的加分項和減分項,年末嚴格考評兌現。特別是就聲譽風險管理和員工隊伍穩定問題,在年末對先進單位和先進部門的評選中,實行「一票否決制」,引起了公司上下的高度重視。同時對企業文化建設和對外宣傳工作搞得好的經營單位、相關部門及有功人員,特別是在新媒體應用中表現突出的,通過考評加分、先進評選、通報表彰等多種方式,給予專項激勵,充分調動了公司上下的積極性。 (三)構建「與時俱進、持續提升」的優化完善機制。重點是做到三方面的「與時俱進」:一是管理制度與時俱進。將加強宣傳思想工作、企業文化建設及新媒體應用的相關制度要求,均納入了公司ISO9001質量體系中加以管理,逐年對照新的形勢發展要求,查漏補缺、持續改進。二是人員素質與時俱進。在系統內培養建立了一支既懂宣傳思想工作、又懂新媒體應用的專業人才隊伍,並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方式不斷加強培訓。如僅在2012年,通過分期分批參加新聞出版總署的相關培訓班,對公司總部和各經營單位的宣傳思想工作人員,組織了一遍全面輪訓。三是技術應用與時俱進。密切關注新媒體技術的變化與發展,並結合公司宣傳思想工作需要,及時跟蹤研究、適時探索應用。近年來先後通過了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體系和ISO20000信息技術服務體系認證,實現了全系統的移動辦公,並已啟動了集團「雲計算」信息管控體系建設。 長城資產在實踐中充分感受到,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益,新時期的宣傳思想工作也對我們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與時俱進、不懈探索,才能不斷開創出企業宣傳思想工作的新局面。

8、如何實現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

1.解放思想,打開新思維。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傳統媒體對新媒體不應該逃避或焦慮,而應懷著滿腔熱情去探索、互動。要敞開胸懷,擁抱新技術,打開新思維;要轉變觀念,創新驅動,以創新思路堅守輿論陣地;要拓寬思路,拋棄傳統的包袱,讓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間實現良性互動、相得益彰。
2.提升素養,適應新要求。人是事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和核心要素。媒體的融合發展對每一名媒體人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新媒體環境下的媒介素養,更是傳統媒體人轉型融合中所應具備的重要素質。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受眾對內容的要求標准非但沒有降低,而是革命式地提高了。原本幾百字或者幾千字的文章,如今以幾十個字甚至是標題式的導語吸引著受眾的眼球,閱讀、收看的主動權幾乎完全掌握在了受眾手中。這就要求媒體人的媒介素養更加全面,不僅要有非常扎實的文字功底,還要有熟練的圖片軟體使用能力、視頻編輯能力以及大數據時代的數據圖表製作能力,要有對新媒體信息的獲取、解讀、運用能力等。
在當前媒體環境演變的情況下,負責統籌協調的媒體負責人也要具備更加全面的素質和能力:要能夠洞察傳媒大勢,要勇於決斷和承擔風險,要善於用人,融合是沒有經驗可循的試驗和嘗試,這就要求媒體的領導層知人善任,用智慧來用人管人。
3.內容為王,進軍新媒體。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內容為王」依然是媒體價值創造的原點,是媒體取勝的法寶。一個不生產內容,只做內容聚合、分發的APP——「今日頭條」卻能融資1億美元,估值5億美元,盡管這引起了關注和思考,但其5億美元的估值證明了內容的價值。
傳統媒體要加強解釋性報道和深度報道的力度和厚度,提高這些報道在新媒體平台上的首發率和發布率,取得新媒體輿論場的主動權。要充分發揮傳統媒體在新聞傳播中的權威性,積極引導公眾輿論,凝聚社會力量,加大主流價值觀新聞內容的覆蓋規模。
4.推進融合,運用新技術。信息時代,技術發展的引領作用毋庸置疑。新媒體的快速崛起,即是因為有先進技術體系的支撐。媒體要實現智能匹配、融合發展,就要充分利用各種先進技術手段,創新傳播形式。
要運用新技術實現業務流程再造,構建全媒體化的業務流程。把傳統媒體的內容生產與新媒體信息發布的速度和廣度優勢相結合,通過流程重組,實現內容信息的統一採集、加工、編輯,綜合運用圖文、圖表、動漫、音視頻等各種形式,實現內容產品從可讀到可視、從一維到多維的升級融合,滿足多終端傳播和多種體驗的信息獲取需求。

與利用新媒體與當地文化結合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