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有效治理網路謠言,是對各級政府部門刻不容緩的大事
網路是虛擬社會,但虛擬社會與現實社會密不可分,直接關系現實社會的和諧穩定。網路謠言把謊言包裝成「事實」,將猜測翻轉成「存在」,在網上興風作浪,擾亂人心。如果任其橫行,將嚴重擾亂社會秩序,影響社會穩定,危害社會誠信。污染網路環境,危害社會穩定,影響公民的正常生活,侵犯公民的合法權益,是沒有正確行使公民權利的表現,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公民享有言論自由,但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必須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嚴格依照法定程序,不得超越憲法和法律的規定。
《刑法》對以造謠等方式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編造並且傳播影響證券交易的虛假信息、捏造並散布損害他人商業信譽和商品聲譽的虛偽事實、編造恐怖信息等行為作出有罪規定。
2、新媒體時代,如何面對各種撲面而來的信息呢?相信?質疑?從歷史學習方法的角度談
歷史學習中,有一來種考證方法叫源孤證不實,就是不能相信片面之言。對網路信息也是這樣,不能單聽一面之詞。另外古人說三人成虎,連賢人的母親都架不住多人的謠言,所以可以學慣用胡適先生做學問的方法,也就是在不疑處懷疑。即使多人肯定,也要以懷疑的態度小心求證。
3、現如今中國有何治理網路謠言的公共政策?
實行改革開放、計劃生育、建設特區、吸引外資的公共政策是中國獨有或是具有中國特色的 公共政策是一門科學。公共政策的制定、評估、執行過程有其普遍適用的一般規律。各國家、民族的政治制度、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國民教育程度、文化傳統不同,政策過程的表現形式又各具體特色。具有自身特色的當代中國公共政策是中華民族極其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也是世界共同的政治和精神財富,非常值得珍視
4、如何正確應對輿論媒體,媒體如何引導輿論,新媒體時代
時下,在新媒體時代,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媒體正日益影響著檢察院的形象、聲譽和社會公眾對檢察院的信任。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想不想、會不會利用媒體與社會公眾進行溝通,已經成為新形勢下衡量檢察官執法能力高低的重要標志。只有以改革創新的精神迎接新媒體的挑戰,切實加強對新媒體傳播規律的把握,深入研究輿論引導規律,善待媒體,善用媒體,不斷提升新媒體時代網路溝通和輿論引導能力,才能為檢察工作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
一、提升新媒體時代輿論引導能力必須善待媒體,強化媒體意識。
在今天的開放環境與信息全球流動的條件下,要想有效應對人們的思想意識多元化帶來的挑戰,要想努力保持並增強檢察工作的輿論引導權,就必須充分認識新媒體的社會影響力,全面、客觀地認識新媒體給我們帶來的機遇和挑戰,轉變傳統的思維方式和工作習慣,不斷提高與媒體打交道的能力。
一是要更新觀念,善待媒體。要走出過去媒體宣傳容易泄露案情、對媒體敬而遠之的誤區,主動加強與媒體的溝通和聯系,善於研究媒體、合作媒體、關注媒體、藉助媒體,把編輯記者當朋友,做到感情上尊重、工作上支持,形成與媒體上下聯動、左右互動、協調高效、優勢互補的工作體系,做到檢媒聯動,實現互助雙贏,增強宣傳工作效果。二是了解媒體,提高運用新媒體的能力。要通過有針對性地舉辦情景模擬訓練、網路培訓班、輿情報告會、網路論壇等活動,讓領導幹部學會運用在線訪談、網路評論、即時通訊等方式,主動加強對新媒體運用知識的學習,熟練掌握新媒體的傳播規律,做新媒體時代的弄潮兒,不要做落伍者,不斷提高領導幹部特別是檢察宣傳人員運用新媒體的能力和素質。同時,還要把新媒體的建設和管理納入黨組的議事日程,健全組織機構,健全相關制度,規范新媒體的管理和運行,為做好新媒體的應用應對工作打下堅實的組織基礎。三是要正確看待媒體,自覺接受輿論監督。要充分意識到,面對媒體,積極的公開、主動的溝通,更能消除誤解,贏得民心,越著捂著、蓋著,越容易被動,滋生謠言。要不斷深化媒體意識就是監督意識的觀念,以更加坦誠的姿態面對公眾與媒體,進一步強化接受輿論監督意識,時刻做好接受監督准備,把接受監督作為改進工作的動力,時刻想到每一次執法辦案都在媒體監督之下,時刻注意維護好檢察院檢察官形象。
二、提升新媒體時代輿論引導能力必須善用媒體,打造網路宣傳新格局。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進步,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傳播途徑改變了人們的閱讀習慣。要增強檢察宣傳工作的覆蓋面和影響力,特別是提升新媒體應用應對能力,就要全力打造檢察門戶網站、檢察博客、檢察微博、檢察微信「四位一體」的宣傳格局。
一是加強檢察門戶網站建設,及時發布權威信息。要高度重視網路宣傳和檢務公開工作,建設好、管理好、使用好檢察門戶網站,把門戶網站打造成弘揚法治精神、宣傳檢察工作、普及法律知識、豐富檢務公開的有效載體。要針對隊伍建設、業務工作、檢務公開、檢察動態等板塊,專門設立與公眾互動空間,讓網民發表對檢察工作的意見和建議,讓檢察人員為網民解疑釋惑,做好正面引導工作。二是開通檢察博客,傳播檢察好聲音。要依託重要網站開設檢察院官方博客,及時向群眾宣傳檢察機關的重大活動、檢察隊伍和業務工作的重要成果,加強正面輿論的引導,傳遞檢察工作正能量,提升檢察機關的社會形象。三是開通檢察微博,加強與網民的互動交流。針對微博特有的簡短、閱讀方便的特點,根據受眾的需求和群眾的訴求,開展好發布檢察動態、解疑釋惑、接受法律咨詢和控告舉報工作。要用鮮活生動,群眾容易接受的語言,減少書面化、模式化的言論,拉近與群眾的距離,實現面對面的交流,鍵對鍵的溝通,使微博真正成為檢察機關與網民的交流平台。四是開通檢察微信,密切與社會各界的聯系和溝通。要通過微信平台,在「朋友圈」群發文字、圖片和視頻,展示檢察動態,接受法律咨詢,強化微信與微友的互動;建立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和副科級以上幹部的手機信息交流平台,定期通報檢察工作情況,以便更有效地接受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和社會各界人士的監督,切實履行好法律監督職責。
三、提升新媒體時代輿論引導能力必須強化引導,及時掌控網路輿論發展方向。
提升檢察機關輿論引導能力,要完善好涉檢輿情巡查、輿情報告、輿情研判、輿情引導四項機制,做到早發現、早研判、早引導、早控制,掌握主動權,打好主動仗。
一是建立監控巡查機制,第一時間發現輿情。在技術科、政治處應明確網路「巡視員」和「評論員」,在工作日的8點至10點、下午2點至5點、晚上8點至10點以及法定休假日,對各大網站、論壇進行「關鍵詞搜索」,全方位查找涉及本院的新聞報道,確保監測不留死角,適時進行實時監控。
二是可以藉助類似多瑞科輿情數據分析站輿情系統建立輿情即時匯報反饋機制,第一時間向黨組匯報。網路「巡視員」一旦發現網路輿情,要詳細、准確記錄輿情上網時間、主要內容、瀏覽和跟帖人數、群眾反應、點擊率等各項內容,在30分鍾內向黨組匯報。
三是建立分類研判機制,准確鑒定輿情性質。根據輿情反映問題的性質、內容以及影響力等,對輿情進行深入分析,做到把握關鍵,准確定位。對涉及本院的重大輿情,要迅速查找源頭媒體,在分析研判輿論熱點和輿情發展走向後,迅速向網路輿情處置領導小組報告情況並提出初步處置意見;要分析涉檢輿情的成因,與控申部門及輿情涉及的相關部門一道查明真實情況,並及時聯系有關人員,爭取最短的時間內做出正確反應,避免陷入被動。
四是建立及時應對機制,積極消除負面影響。要堅持積極回應,及時消除負面影響,防止事態擴大。及時與涉檢涉法網路輿情發生的源頭媒體進行溝通,做好解釋說明工作,力爭在源頭上控制輿情進一步擴散。最大程度爭取傳統媒體的支持,利用傳統媒體的公信力和權威性,發布最及時權威的信息,影響網路輿情的走向。必要時,協調宣傳主管部門,積極尋求互聯網管理部門、新聞單位、網路媒體的支持,採取適時召開新聞發布會等方式,公布事實真相,使不明真相的公眾了解事實,引導視聽,把握輿論導向主動權,共同化解涉檢網路輿情的不利影響。網路評論員要以普通網民身份按照統一口徑和指令,參與涉檢網路輿情討論,消除網民誤解,引領網上輿論導向。
5、如何整治網路謠言
隨著互聯網用戶的快速增長,網路謠言也相伴而生,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涉及面廣,內容大到國際關系、國家安全,小到個人隱私;沒有邊界,打破了國家、地域的限制;破壞力強,嚴重者甚至危害到一些國家安全。網路謠言的廣泛性、自由性、破壞性被譽為網路「核武器」,備受各國的關注。
網路謠言的標的一般是突發事件、公共領域、名人要員、顛覆傳統、離經叛道等。對於這些內容,具有大家關注的性質,而且由於互聯網虛擬空間與現實空間的巨大差異,受眾很難及時辨析其真偽,從而增強了互聯網信息的模糊性,使網路謠言得以廣泛傳播。由於網民在互聯網上發言的自由性和互聯網交流工具的多樣性以及互聯網虛擬空間與現實空間的巨大差異性,造成網路謠言難辨別,難追溯,難防控。防控網路謠言,必須綜合治理。
1.加強主流文化建設。網路謠言是一種文化現象,其本質是腐朽的、低級的、破壞性的文化,而不是健康的、大眾的、良性的文化。
2.提高政府公信力。及時發布政府及公共事務、突發事件信息,用正確的信息抵制謠言。當前,各地各部門在加強網站建設上動作很大,但是在維護網站上跟進不平衡。因此,在政府大量公共管理事物、公務活動中,制度性的及時發布政務信息,及時回復網民問題,是防控謠言的重要手段。
3. 完善公民網路行為法律制度。網路的虛擬性及相關法律創立的滯後性,刺激了一些網路謠言的製造者、傳播者的僥幸心理。因此,在網路謠言被發展到網路「核武器」的時代,以保護公民言論自由的前提下,釐清言論自由與造謠中傷的界限、言論自由與侵犯他人隱私的界限、虛擬空間與現實生活法律責任的界限,完善法律對網路謠言民事、行政、刑事等配套的規范,非常必要,非常緊迫。
4.加強互聯網技術應用管理創新。網路的虛擬性增加了網路謠言防控的難度,也是防控、治理網路謠言的瓶頸所在。互聯網技術領域要加快開發創新力度,建立網路謠言監測形成機制、篩選確認制度、破壞評估制度、整合相關職能機構調查處理制度、處理後反饋制度,形成及時發現網路謠言、及時處置網路謠言、及時辟謠機制,對網路謠言內容本身及時正本清源,對網路謠言的發布者、傳播者的處理及時公布於眾,接受社會監督。要加強對網站的管理創新,完善網站行業自律制度,提高網站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提高網站識別、管理、懲戒網路謠言的能力和水平,在網民中開展誠信發言、抵制謠言等互動活動。
5.深入開展公民道德建設。在社會轉軌時期,深入開展社會主義公民道德建設,全面提升公民素養,強化公民的責任意識、擔當意識、自律意識,尤為重要。凈化官風、淳樸民風,從我做起,人人自律,才能從根本上抵制、防控網路謠言的泛濫。
總之「嚴厲打擊,決不手軟」是對網路謠言的最終裁決!
6、怎樣應對新媒體環境下的網路輿情應對處置
1.做好輿情監測,建立完善的應急制度
受互聯網特性的影響,企業輿情危機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為避免危機爆發時企業處於被動地位,所以輿情管控工作的第一要務是做好輿情監測,建立完善的應急管理制度。通過藉助一些第三方輿情監測軟體,可為企業輿情提供全天候不間斷的全網監測服務,及時發現負面苗頭及時通知相關人員處置,有效避免危機來臨時的自亂陣腳,錯失危機處置良機。
2.利用新媒體,發揮媒介宣傳作用
面對輿情危機,一些企業仍不能主動、及時、權威地發布新聞,引導媒體傳播有利於企業的信息,而是用對付傳統媒體的方式來進行新媒體時代的輿情事件處理其實並不能夠發揮企業媒體資源的作用。在這里建議企業方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新興媒介,發揮其強大的輿論宣傳力,及時發布真實權威信息,引導輿論的正確走向。
3.建立快速反應的輿情應對機制
企業在輿情危機發生後,如果過了黃金24小時後才回復,時效性太差,這個時效在輿情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一旦負面輿情產生,就很容易擴散到全網全國,引起廣泛關注。因此,建議企業可以利用專業的輿情監測軟體,通過設置一些與行業、領域、產品、領導人等標簽相關的關鍵詞,進行實時全網監測,但凡出現了一絲絲的危機苗頭快速發布處理進展,及時回復大眾的問題,做好問題的解釋工作。
4.加強自身管理和監督,完善善後工作
很多企業錯誤地認為輿情事件結束後,輿情應對工作就完成了,其實不然。例如,此前發生的順豐快遞員私拆包裹事件,順豐雖在前期的應對處理中通過「絕不姑息、縱容任何違反法律法規和企業行為准則的不當行為」的表態巧妙地化解了一場輿論危機,但是事後僅對快遞員作出調離崗位處理,不符合部分網友的預想,使得回落的輿情再次升溫,掀起新一輪輿論風向。
因此,企業一定要多在自身管理和監督,以及事後形象恢復上多花時間,完善善後工作。比如危機處理過程中的舉措是否有嚴格執行、有沒有對相關部門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健全相關機制建設、是否有參與一些社會公益或者贊助活動恢復企業形象等等,來自識微科技商情知識欄目。
7、如何才能治理我們生活中的謠言?
其實生活中的謠言並不用去理會,只要我們自己心裡有數就行了,不要去解釋,越解釋越黑,俗話說得好解釋就是掩飾,掩飾就是事實,有時候我們反而不要去管他剛好,也許謠言就不攻自破了
8、網路謠言的治理措施
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為人們的信息溝通交流提供了廣闊空間。但與此同時,許多無中生有、肆意惡搞的網路謠言亦頻頻出現,不僅嚴重污染了網路環境,擾亂了公共秩序,也敗壞了社會風氣,損害了公共利益和當事人的聲譽。對於網民而言,如果不慎成為網路謠言的受眾,就會逐漸失去正確的判斷力和辨別力,長此以往,就會對這種網路情境產生依賴。
因此,治理網路謠言絕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應堅持標本兼治。首先,這有賴於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對網路謠言的性質、責任認定、損害賠償以及管理的主體、程序、監督等都需要給予明確的界定。其次,要靠廣大網民守法自律,文明上網,不信謠,不傳謠。對受到網路謠言蒙蔽的人來說,相關部門應善於在第一時間積極回應,披露真相,曝曬「造謠者」的用心,讓其臭名遠揚。再次,對網站而言,應加強自律、嚴把關口,強化信息發布管理,不給網路謠言提供傳播渠道。同時,網上治謠要想真正取得長效,更要依法管理,追究造謠者責任,鼓勵受害者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一言以蔽之,要徹底鏟除網路謠言滋生的土壤,不僅有賴於法律的約束力和震懾力,更有賴於社會透明度的增強和廣大網民素養的提升。
9、如何應對微信朋友圈中傳播的謠言
如何應對微信朋友圈中傳播的謠言
隨著微信公眾平台用戶數量的急劇增長,其信息傳播范圍逐漸擴大,影響力不斷加強,於是一些別有用心之人藉助微信平台向公眾傳播謠言、暴力、恐怖、欺詐、色情等違法違規信息,企圖左右網路輿論場;或者一些不明真相的網友,在面對虛假、違法信息時,因缺乏辨別能力而成為不自覺擴散源頭,從而引發突發性輿情危機事件。這些都嚴重威脅著網路傳播秩序和公共利益,甚至有害政府形象,危及國家安全。多瑞科輿情數據分析站能滿足系統輿情信息服務市場三個要素,實時性:輿情獲得越早,給應對和處置留下的餘地就越大,而網路輿情的發展往往是爆發式的,機會稍縱即逝,一旦錯失最佳時機將追悔莫及;全面性:網路輿情容易攻其一點,不及其餘,信息量大,容易使很多重要信息被忽略;准確性:海量信息條件下,如何准確地掌握問題核心,不為紛擾所困,是得出正確判斷的關鍵。在此背景下,如何做好微信這一新型媒體的輿情監測工作是當下輿情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考驗。
面對微信輿論場的沖擊,需要政府和企業部門順勢而為,對症下葯,積極建立有效的微信輿情監測和管理引導機制。
一、應建立科學的基於微信的輿情監測體系,實現對微信輿情的實時掌握。從技術上講,對於微信的輿情監測是比較容易做到的。如可以從內容上監測,通用應用網路輿情監測工具,在監測范圍涵蓋所有公共賬號,以保證擴大監測面,增加監測量;從終端上監測,可以「以點帶面」,招募不同職業、年齡、地區的志願者從線下收集微,構建對全社會的微信熱點問題的監測體系。
二、應建立起社會公共討論的社會結構,使「看不見的輿論」重新看得見。微信縱然使輿論成為看不見的意見,但也正是這種私密性的通道使得其在影響公共事務方面存在局限性,其公共組織和協商的效能因其用戶彼此隔離而降低。而在這一點上,微博、博客顯然更具公共影響力,更容易形成網路共識。因此,如何將對公共事件的探討從以微信為代表的私密媒介引導向以微博、博客,甚至主流媒體等公共媒介上,應是解決問題的一個思路。
在微信流行之前,在中國的網路公共空間中,由網路輿情反饋到政府、政府再做出回應的協商機制正在形成。因此,應該繼續完善在互聯網上的政府信息發布機制、輿情反饋機制,完善政務微博的功能。同時,要注意避免只是將網路空間作為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領域」的意識,並通過各種手段和方式干預網路意見發表的做法,避免使群眾意見逃離到更加私密的媒介渠道中。
三、應加強主流媒體「批判的武器」的力量,樹立媒介公信力,增強社會共識和凝聚力。數字化的形式、精緻的內容將是未來傳播的主流,傳統主流媒體應盡快融入這場媒介革命之中。主流媒體不僅從社會治理的角度應盡快融入其中,即使從生存的角度,也應盡快「蛻變」。新興社交媒體中,無數個「人」自己把關、「互助閱讀」,這在很大程度上規避了商業主義「星、性、腥」的侵蝕。未來閱讀的內容不僅僅是「碎片化的」,而且是「深度的」,在輿論引導的層面來講,這實際上對主流媒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主流媒體提供符合時代精神的真正精品內容。
四、應建立政黨及政府官員的形象評估、管理團隊,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領,傳播適合新媒介特點的鮮活內容。親民、平等的領袖及官員形象往往會成為新媒體中青睞的傳播對象,這種形象也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對政黨、政府官員形象的評估和管理將成為一個長期任務。
總之,隨著用戶群越來越龐大,信息傳播的特點越發突出,微信作為一個新起的媒介平台在輿情傳播上將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是網路輿情風向標的組成之一。而對政府部門來說,微信輿情管理機制建設的根本是對微信平台信息的預警和監管,防止因放鬆對微信的警惕而導致深陷微信輿情危機泥潭。